徐文兵老师浅释消化
徐文兵老师浅释糟糠
徐文兵老师浅释糟糠徐文兵老师解释说,“渣滓”“高梁”指的是富裕的家庭,“渣滓”是贫穷家庭的同义词在古代,有一个故事说“人们不能忘记穷人和穷人之间的友谊,渣滓的妻子不能上法庭。
”“坏”是陈酿或发酵谷物由于谷物长期储存,谷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质逐渐氧化脱水,营养价值小,口感差。
因此,古代储存的大米大多有壳,所以储存时间相对较长。
富人每年都有能力吃新的大米,穷人吃糠和吞下蔬菜,如果他们够幸运能吃到食物,他们怎么能在乎它是不是坏的?粮食长期存放,滋生微生物。
腐烂、腐败和恶化也被称为“坏”,这意味着事情变得更糟。
例如,我们经常说的是坏的、坏的心、坏坏的、坏坏的、腐烂的等等古人利用微生物的习惯发酵谷物来生产我们需要的葡萄酒、醋和酱油。
这些发酵的谷物也被称为“坏的”南方美味的发酵糯米是通过蒸煮糯米,加入酒曲,保温发酵而成。
它味道醇厚甘甜,在里面煮几个汤圆更是黏滑爽口。
酒糟经过反复发酵、过滤和提取后成为渣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渣滓。
人们常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住在山西阳高,我妈妈的家乡。
我亲眼看到当地人磨碎、澄清、过滤出淀粉,并将其干燥成白面。
剩下的渣滓,也就是渣滓,现在被用来喂猪,这在20世纪70年代仍被贫困家庭蒸熟。
我也尝过了。
它是磨碎的马铃薯皮、粗纤维和少量淀粉的混合物。
又苦又粗的砾石实在难以下咽。
老谷米,中医叫陈仓米《本草纲目》:“如果粮食是用来养料的,而旧的被取走了,那就意味着气味全没了,它仍然是干的和虚弱的。
”光是五味之首,能养胃益气,光能渗湿,即热滞,还能健脾滋阴。
??在吐出利润后,大鲨鱼停下来,由陈仓汤米单独治疗。
“另一种常见的中药神曲是由面粉经药物发酵后干燥而成。
它经常与山楂和麦芽一起用于治疗食物停滞人们经常吃豆腐,臭豆腐也有类似的效果,厨师都知道,如果他们想去除脂肪脂肪脂肪,他们用腐乳来炖。
“麸皮”是谷物的外壳或表皮富人吃精制的大米和面粉并不厌倦,就像吃白菜和剥白菜心一样,他们剥五谷是因为害怕它们不会变白或变得精制。
徐文兵讲解中医养生柴米油盐酱醋茶第5集
徐文兵讲解中医养生柴米油盐酱醋茶第5集消和化有什么区别啊?!第一:消和化有什么区别啊?!我们经常听有人说,大夫我消化不好,我就问了,您是消不好还是化不好,消不好的人一般吃饭都狼吞虎咽。
怎么叫狼吞虎咽?就是消的过程,你牙齿咀嚼的过程,是把它磨碎、切碎、切细了,这么细嚼慢咽。
可是我们现在我们很多人吃饭就是狼吞虎咽。
特别说到说为什么面条不好消化?因为面条吃的时候...出溜出溜就进去了,他没嚼。
年轻的时候就胃的功能好。
胃是个研磨器官,它里面又分泌胃酸,把这个东西就研磨研磨得细了,变成乳糜状的,然后送到小肠去化,这是消。
所谓化呢,就是产生质的变化,把你吃进的东西转化成为你所需。
“消”是将食品磨碎的物理过程;“化”是将食品转化为人体所需,是化学过程。
消化和吸收是两回事第二:消化和吸收是两回事!消和化是我们六腑的工作,吸收是脾脏的工作。
六腑属阳性。
我们说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不怕耙耙没齿子,就怕匣匣没底子。
就是说男人辛勤扒拉回来的东西,就怕这女人匣匣没底子全给漏了,全给糟践了。
所以这个消和化跟吸收两回事儿。
靠我们自身分泌的那个酶。
就是消化酶。
胆汁啊、胰腺啊、小肠分泌很多酶,它都把它化掉。
但是这个东西如果有限,或者你摄入东西太富营养,你化不了它,怎么办?我们就想到了一个被现代人就是咬牙切齿痛恨得不行的那个东西……发酵食品,本身就对肠道有益菌是一个维护第三:发酵食品,本身就对肠道有益菌是一个维护!中国古代人发现,如果你自己想节省你的消化酶,因为我们的消化酶是我们的元气、元精所化。
如果你善于利用外界这些微生物,把这些所谓的这些高营养的食品发酵以后,除了能被发酵食品,变得容易消化,被你吸收,而且能帮助什么?在肠道建立一层有益的菌群。
现在人就是先用抗菌素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那些有益的和有害的菌全干掉,然后又去喝什么什么双歧杆菌,去培养有益菌。
中国人早就发现了,你吃一些发酵食品,本身就对肠道有益菌是一个维护。
而且这些有益菌在你肠道里去帮你分解、化这些食物,然后产生一种我们说的那个精。
徐文兵
徐文兵: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浮脉和滑脉先讲一个就师父反复强调的《濒湖脉学》。
我刚才讲了,你一定要手上有气,手上有气的标准就是你的手是热的,然后你再去号病人的脉。
号病人脉的时候你要知道躲,因为你在号脉的时候,你要用心,其实你就向他打开你的心了,那个病人邪气重的时候,你是打开的,它就要进去。
所以当你号脉的时候,有时候你要弹一下指头,离开他。
你如果不离开,那个东西就沿着这个手上来了,所以,你要有感有觉,你才能去做医生,这是我说我自己的体会。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是说,李时珍老先生他是怎么给我们讲脉的。
最简单的一个脉叫浮脉。
他的歌诀是这么背的:“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这是他对脉的描写,我们看起来很简单,这些字儿大家都认得,但是你要去想象,用心去体会它的感觉的话呢,确实需要有号过脉的人或者懂的人给讲一下。
这个浮脉呢,“唯从肉上行”,什么叫肉?我们看一下我们身体的层次,最表的是毛,毛底下是皮,皮底下是什么呢?是肤,啊。
皮底下是肤,肤底下是肉,也就是我们说的肌肉,肉底下是脉,脉底下是筋,筋底下才是骨,骨里面是髓。
我们就不说了。
所以他说是“肉上行”,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你手一搭脉,你能感觉到他这个层次在中部以上,中部以上,所以我们号脉讲轻轻一搭的感觉和稍微按一下,和摁到骨头上那个感觉,所以跟浮脉相对的是什么呀?是沉脉。
比沉脉还厉害的叫伏脉,是那个“伏”,是这个“伏”,我们讲住骨,就是摸到骨头上才能摸到的感觉。
那么浮脉的第一感觉是,它在肉的层次上跳动。
这个肌肉,大家都说肌肉,请问肌和肉有什么区别?《黄帝内经》讲,上古之人修炼的时候,“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如果你不理解气和神的话,你光从唯物主义角度上讲,你理解不了“肌”“肉”的区别。
可是道家重视气,也就是说肌和肉是同一块组织,但是当它发力绷紧的状态,凸起的叫肌,而当它泄了气放松的状态,就叫肉,区别在于它有没有气,是吧。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需要滋补脾胃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需要滋补脾胃大家好,这里是黄帝内经网,今天和大家分享有关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的话题,现代社会很多人吃饭没有规律,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脾胃病是非常常见病,今天和大家讲解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中医认为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是脾胃的虚火引起的,那么中医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治疗脾胃虚火的那?找到了徐文兵老师讲解的脾胃虚火的话题,一起分享给大家!脾胃虚火的症状,口干,嘴里没唾液,唇干,口腔溃疡第一:脾胃虚火的症状:口干,嘴里没唾液,唇干,口腔溃疡!脾胃虚火的症状首先表现为口干,嘴里没唾液,吃饭还得浇勺汤或者咽口水进去,吃一口饭咽一口水。
与之相反,脾实寒太重的人有个特点,就是睡觉流哈喇子,一醒来枕头湿了半边,那是因为唾液太多,水湿太多。
脾胃虚火的人还表现为唇干,很多病人都是随身带着润唇膏,随时拿出来涂一下。
此外,脾胃虚火的人口腔会有溃疡,而且这种口腔溃疡会反复发作,一直都不好。
胃肠黏膜脱落,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以及胃癌都是胃虚火的表现第二:脾胃虚火还表现:胃肠黏膜脱落,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脾胃虚火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胃肠黏膜脱落、萎缩性胃炎。
通俗来讲,人的胃也是肉,为什么人能把吃进去的肉消化掉,却不会把自己的胃消化掉?就因为人有胃黏膜把胃保护住了。
胃黏膜属于人的阴液,也就是津液。
胃黏膜变少的话,胃壁就会受到侵蚀、腐蚀,人就开始慢慢出现胃溃疡,有的还会出现胃穿孔,有的甚至胃壁上所有的腺体都萎缩,形成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往往是胃癌的早期症状。
脾胃虚火还表现:心里烦,吃点东西就烦第三:脾胃虚火还表现:心里烦,吃点东西就烦!从心理状态上讲,这种人有想法、有念头,但是属于那种说了却不做的人。
我们通过一些人的行为、想法可以分析出他们有什么病。
一个人能干出那种事,肯定背后有他的生理、能量、精神基础。
脾胃虚火的人就属于应承而不兑现的人,这种人晚上可能有很多好的想法,白天却很少付诸行动。
还有一种情况,这种人总处于烦的状态。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糖尿病,口臭要清泄脾胃实火,忌甜食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糖尿病,口臭要清泄脾胃实火,忌甜食脾胃实火的表现,食欲比较旺盛,消谷善饥!第一:脾胃实火的表现:食欲比较旺盛,消谷善饥!脾胃有实火的人食欲亢进。
当然,食欲亢进还有心实火的一部分原因。
按五行观点,火生土,所以这种有心火的人,食欲比较旺盛。
有些人虽然有食欲,但是往往端起碗来又吃不下,那叫虚火。
脾胃实火的人有一个表现叫“消谷善饥”,意思是说,刚吃完又感到饥饿了。
什么叫饥?什么叫饿?饥是不足于食,胃肠里面是空的,所谓“饥肠辘辘”就是因为肠胃里没东西。
吃饭第一是为了充饥,不管什么东西,先塞进去再说,塞满了叫饱。
但是有些人塞得挺满的,却还是感到饿。
为什么?吃饱了不饥,吃好了才不饿,就是说吃到了你身体特别需要的东西,吃合适了才不会饿。
吃不合适的话,塞一肚子不需要的东西,还是饿。
所以,饿是一种心理的主观感觉,饱是一种客观存在。
吃鸡爪子是解的内心的瘾,解馋是吃饭最高境界第二:吃饭的最高境界是要过瘾!我在国外讲课的时候,我的学生跟我聊天说:“你们中国确实挺穷的。
”我说:“怎么了?”他说:“你们中国人连鸡爪子都吃。
”我说:“你知道吗?鸡爪子比鸡胸脯贵。
”我的意思是说,有钱人才吃鸡爪子,穷人都吃那鸡胸脯肉。
我们中国人吃饭不仅要满足生理需要,还要解馋,就是获得心理满足。
吃鸡爪子解的是馋,不是为了充饥,而吃饭的最高境界是要过瘾。
糖尿病的表现,脾胃有了实火以后,它就会过分地克肾第三:糖尿病的表现:脾胃有了实火以后,它就会过分地克肾!脾胃实火对应的疾病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表现是能吃能喝能尿,但身体还是慢慢消瘦。
土克水,水主肾,脾胃有了实火以后,它就会过分地克肾,所以脾胃的实火被挑起来以后,肾就受不了了。
很多人老说吃补药补补这里那里,我说:“你补什么?你补一个脏器,另外一个脏器就要被削弱。
”中医是全面、智慧地看问题,不是用那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看问题。
甜人脾,但吃甜的多了,肾的系统就会受损害。
比如,小孩吃糖多了,就会有蛀牙,喝甜水或者吃西瓜多了,就会不停地撒尿,甚至还有人会遗精,会尿床。
[新版]徐文兵师长教师浅释脍炙
徐文兵老师浅释脍炙有个成语叫“脍炙人口”,大家都知道是形容好吃的东西,招人喜欢。
后来也用来形容文章、词句优美,琅琅上口,被人传诵。
但是具体说到脍炙的意思很多人就含糊了,查查成语词典,专家们解释说,“脍”是切细的肉,“炙”是烤肉。
《说文》:“脍,细切肉也。
”,这么解释的依据是孔夫子曾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可是仔细想想,孔子的意思是脍切的越细越好吃,不是说脍就是切细的肉。
否则照这个逻辑的话,那食不厌精,意思就是所有的粮食都是精米了?再者说了,切细的的烤肉叫不叫脍呢?天下文章一大抄,不动脑子重复圣贤真意也到罢了,抄这些望文生义、歪批三国的论述真是贻害无穷。
脍,就是生肉,包括生鱼片。
《汉书·东方朔传》:“生肉为脍。
”《礼记·内则》:“肉腥细者为脍。
” 有的肉比较鲜嫩,蒸煮烹饪以后就丧失了原味,比较适合生吃,特别是鲜鱼。
生吃的肉,属于典型的好吃难消化,所以切的越细越好。
张昭远《旧唐书》:“飞刀脍鲤。
”说的就是生吃鲜鱼的急切心情。
范仲淹写过《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 人们喜爱鲈鱼的原因就是因为“鲈鱼堪脍”,能切片生吃。
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
后世辛弃疾赋词说到:“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苏东坡写《鸟夜啼》赞曰:“更有鲈鱼堪切脍,几辈莫教知。
”好个“几辈莫教知”,闹得中华古老的饮食文明渐渐失传,吃生鱼片竟然成了日本人的发明。
既要不失美味,又要好消化的方法除了细切肉片以外,就是用辛温芳香的中药佐餐。
大家吃生鱼片的时候都知道要蘸着芥末吃。
那芥末辛辣芳香,走窜开窍。
在外能让人涕泪交流,在内能温暖肠胃,发动气机,以便消化生冷。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南土大芥、味辛辣、结荚、子大如苏子,而色紫味辛,研末泡过为芥酱,以侑肉食味香美。
"除了芥末以外,大家可能没注意其他佐餐的中药。
字里藏医:徐文兵--健康养生、益寿延年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的性命
字里藏医:徐文兵--健康养生、益寿延年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的性命听书君听名著,读好文。
名著,小说,评书!25篇原创内容公众号昨天说到的是「消化」(链接:字里藏医:徐文兵--怎么补都不胖、喝凉水都长肉、容易拉肚子……为你全面解析消化的含义!)。
消化两字,各有其意。
大块的肉,成条的面,成颗粒的米,硬脆的蔬菜水果,经过我们的口腔咀嚼、胃的研磨,形成了乳糜,这就是消的过程;而食物经过酶的作用重新组合,变成人的组织的时候,这个过程就被称做「化」了。
这两个生命活动各司其职,却紧密相连、不可割裂,共同为人体的生存和生长源源不断提供物质基础。
通过解读「腠理」「皮肤」「消化」等九个与生命基础活动密切相关的词语,我们感知到了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之中的诸多妙不可言,在解析每一个字词的过程中,也学习到了很多养生的理念。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这本书的第二个部分——从性命谈起。
下面让我们开始学习。
「性」和「命」是两个重要的哲学和医学概念,是一个复杂严肃的话题,值得人们去研究探讨。
古代真人早有论述传世,可惜千百年来传承错讹,伪说纷纭,歧义百出。
到了今天,中医学界对这两个字讳莫如深,避而不谈。
虽然人人在说性命攸关、性命双修、身家性命、养性延命,但是仔细一探求,含义却莫名其妙,这便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是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按字的顺序是「性命」,可是解释的时候就得先说「命」了。
不为什么,因为命是根本、基础,有命才有身心的生存、活动。
命者,口令也。
拆开「命」字一看便知。
其甲骨文字形,「令」字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像跪在那里听命。
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
徐锴注《说文解字》:「号令者,集而为之。
卪(jie,二声),制也。
」令就是决定好了,让人必须执行的规矩。
用英语表述的话,就是order、in order、 destiny。
口令出自君王,那就不得了了,就是命,王言惟作命。
「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
徐文兵老师总结的中国人的饮食之道
徐文兵老师总结的中国人的饮食之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却总在生活中,无顾忌地挥霍自己的身体。
希望在此文中,大家能真正正视自己的健康。
《黄帝内经》讲: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故: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
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流行摧毁了传统,营养和元素代替了味道……关于吃的一切都有了变化。
怎样吃才是中国人的饮食之道,才真正能抚慰中国人的身心呢?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徐文兵老师总结的中国人的饮食之道。
“五谷为养”——五谷最养人五谷者,植物之种子也;种子者,植物之精华也。
中医饮食营养学认为,植物、动物的不同部位,所含的气和神是完全不一样的。
最精华的东西,都含在种子里。
从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所说的吃饭实际上应该是吃种子,而其他的东西只是下饭的。
现在的人吃饭都是吃肉、吃菜,不吃或少吃主食。
这样其实是不符合我们身体需求的。
因此,普通人健康的饮食结构应该是,一碗小米饭或白米饭,有块儿咸菜,就行了,再加块儿肉。
如果刚好有几把青菜,这就更好了,没有也够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吃淀粉会增加体内糖的量、会发胖,于是就不吃主食。
你可以告诉对方说这是不对的。
因为,植物的枝叶、躯干里有淀粉,种子里也有淀粉,但它们里边所含的淀粉是不一样的。
比如,红薯、土豆里所含的淀粉会使你的血糖变高,而种子里的淀粉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所以你可以放心地吃五谷。
肝——麦(面)——肝气足,血压高,黄疸,出血的时候不能吃,应该吃稻,补肺的东西克肝。
荞麦。
北京人用羊汤就这荞麦吃,否则容易凉。
莜面,肝气虚寒。
心——黍(红高粱)脾——粟(小米)——最容易被人消化吸收。
温性的,如果太稀,利尿。
最好吃的是小米干饭。
孕妇产后,小米粥,米油最滋补。
生命的平安,须知饮食滋味徐文兵
⽣命的平安,须知饮⾷滋味徐⽂兵⽣命的平安需要饮⾷滋味。
和⼤家⼀样,我对饮⾷滋味的了解源⾃于家庭影响。
我的姥姥是⼀位⼼灵⼿巧的家庭主妇,除了针线活⼉等⼥红做得好,相夫教⼦持家也有⼀套。
我记得⼩时候看着姥姥发⾖芽,先⽤冷⽔将绿⾖淘洗⼲净,挑去⼲瘪浮起的⾖⼦,然后⽤滚烫的开⽔浇在⾖⼦上,马上再浇⼀盆冷⽔“救命”。
没有亲眼见过的话,我实在不敢相信⾖⼦不会被烫死,没有传承的话也不会想到这么做。
所以姥姥很会发⾖芽,成活率⾼不说,⾖芽也是粗壮⽩胖,尾须短。
长⼤以后我想到,这样做有点像“惊蛰”,唤醒沉睡的⽣命,然后再给予平和的⽣长条件。
穷⼈的孩⼦早当家,我还没上学就开始学习做饭。
我最先学会的是熬⼩⽶稀粥。
尽管⽗母交代得很清楚了,但是当时还是出了问题。
铁锅放在⽕上,⽶也淘好了放在碗⾥,开⽔在暖壶⾥,这时候我突然不知道先往锅⾥放⽔还是放⽶?眼看⼲锅烧热要变红了,我匆匆把湿漉漉的⽶倒进了钢⾥,刺啦⼀声冒烟了,再把开⽔倒进了锅⾥。
晚上吃饭的时候,全家第⼀次喝我煮的稀粥,⽗亲夸我煮的粥有股炒⽶的⾹味。
之后我逐步学会了擀⾯条,揪⾯⽚⼉,擀馄饨⽪、饺⼦⽪。
相⽐较⽽⾔,发⾯,和⾯,兑碱,蒸馒头(花卷)、包⼦技术要求要⾼些,尤其是兑碱,碱多了发苦发黄,碱少了发酸发硬,我最初学习的时候,把握不好,就先揪⼀团⾯,缠在筷⼦头上放到⽕⾥烧熟,先尝尝看碱⼤碱⼩。
后来经验丰富了,熟络了,凭着揉⾯的⼿感就知道兑碱是否合适,最多在揉好⾯团后,中间切开⼀⼑,看看横断⾯的起泡⼤⼩和多少就能判断了。
那时候粮⾷都是按⼈头定量供应的,粗粮⽐例占七成,⽩⾯⽐较⾦贵,所以蒸⼀顿馒头不能浪费,和⾯要“三光”——⼿上,⾯盆,案板上都不能沾⾯。
每次我蒸出开花的⼤漫头,⼼⾥别提有多⾼兴。
学习炒菜得益于我有⼀位爱吃会做的⽗亲,他做菜⽔平很⾼,做席⾯,冷热素样样精通。
我⾄今还记得⽗亲教我做鱼的情景,他告诉我烧鱼好吃的秘诀在于要放猪⾁,⽽且要放肥⾁,鱼的特点是鲜嫩,但是不⾹、不解馋,放猪⾁和⼤料进去就妥帖了。
【中医笔记】跟随徐文兵老师品尝“饮食滋味”(四)
【中医笔记】跟随徐文兵老师品尝“饮食滋味”(四)这篇笔记源于当归中医学堂《饮食滋味》视频课程,主讲人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五畜为益,什么叫益?《黄帝内经》说,“五畜为益”,这个“益”是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意思,不像五谷是必须吃的,这肉食并非必须,没有它也可以,有了就更鲜活。
“食谷者慧”,吃素的人平和通透,欲望低。
徐老师建议,想追求人生更高的智慧,你就少吃点肉。
想在红尘翻滚,做个有血有肉的人,还要追求点名利,那你还得吃点肉。
“道家的可爱之处在于,对于吃东西没有负罪感。
”羊吃草,人吃羊,人死后化为微生物被草吃,道家认为天地是一种轮回,所以对于吃肉没有负罪感,对饮食的研究非常全面而深入,深入到了气和神的状态。
比如,为什么吃猪蹄比吃猪肉好?是因为几百斤的猪,它的全身重量就压在四个蹄子上,所以猪蹄的力道和劲道是很有能量的,“狼奔豕突”嘛。
猪是阴,猪蹄是阴中之阳,最阳的是前蹄。
同样的道理,羊蹄也是阳气十足的。
五畜与五脏有对应关系。
入肝的,《黄帝内经》认为是鸡肉,徐老师个人观点认为是羊肉,羊肉、鹿肉都补肝。
最滋补肝血的是鹿茸和鹿血,鹿茸泡酒喝,能治女性极度宫寒不孕、男性宗筋迟废。
但常人不适合,一般人吃点鹿蹄筋就行了。
入心的,是鸡肉。
鸡子黄是滋补心阴血的最好的食材,适合无舌苔、舌头沟壑纵横多裂纹的人。
做法是用开水冲生蛋黄,搅开喝掉。
不能煮熟,熟透了就没效果了。
入脾的,牛肉。
入肺的,有驴肉,鸭、鹅等水禽肉,狗肉等。
狗肉是最好的补肺药。
入肺的东西都偏酸,有收敛的作用。
特别失神的人,徐文兵老师建议吃点狗肉。
入肾的,有猪、燕窝、水产品,都能够滋补肾阴。
燕窝也是血肉有情之品,是燕子的血液、唾液凝结而成的,是滋补肾精最好的食材,而且必须用冰糖炖,不能用红糖。
吃海产品有讲究所有的水产品,尤其是深海的鱼虾蟹,都是滋补肾阴的。
长得越奇怪,生长在海里越深的地方,阴寒之气越重,潜能越大。
比如海参,就不是人人都可以吃的,不是阴水特别不足、有虚火的人不要吃。
徐文兵:从打嗝儿判断自己啥病
徐文兵:从打嗝儿判断自己啥病导读1正常的嗝儿从哪里来的?最常见的是打饱嗝儿,这显然是在人吃饱了的情况下出现的。
说吃饱也不完全准确,应该是在七八分饱的时候。
因为吃得太多或太快,迅速把胃填满、夯实了,就不可能打嗝儿。
消化饮食是内外互动的结果,内因就是胃肠及其相关的消化器官,比如胆和胰腺的蠕动分泌。
外因是进食的食物的质量和温度。
食物粗鄙、坚硬或冰凉,当然会影响消化,但即便食物合适,如果人吃得过快、吃的过多,或吃饭时看书、看手机,或吃饭时伴有严重不良情绪,比如生气、悲伤、忧虑等,一样会影响消化。
胃壁说白了是平滑肌,有弹性、有张力,当然就有弹性限度。
胃壁被食物撑大后,弹性限度就逐渐减小,自身蠕动研磨的力量随之减弱。
所谓吃到七八分饱,就是给胃仍留下二三成的弹力和弹性。
这时候胃还能保持自身的蠕动和节奏来充分分泌胃液,研磨搅拌食物,向下排送食糜,向上排出吞咽进去的空气。
如果突破这个极限,那胃工作起来就会很吃力。
若吃到十分饱,胃基本上就停止蠕动了。
人年轻的时候胃壁厚、弹性强,即便暴饮暴食也没事儿,很快会恢复原状。
长期如此,胃就会被撑大、下垂,胃壁弛缓失去弹性,严重的就会出现胃轻瘫,半球形滚圆的胃囊会变成瀑布型,像一摊烂泥。
人吃饭狼吞虎咽或吃饭时说话就有可能将空气吞咽进胃里,空气滞留在胃肠道会引起胃肠胀气或绞痛,另外,胃内容物在被胃液分解消化时也会产生气体,所以及时排出就显得很重要。
将气体及时排出需要的条件就是胃还没被撑大、失去弹力。
古人常说,饭要吃七八分饱的道理就在于此,所以吃饭时保持自我觉察很重要。
而打饱嗝儿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提示你该放下碗筷和杯子了。
2没吃东西的嗝儿从哪里来的?那为什么有人会在没吃饭的时候打嗝儿呢?老百姓称之为打空嗝儿,中医称之为嗳气或噫气。
这种嗝儿其实还是饱嗝儿,是食物在胃内长期滞留,食积不化造成的。
这种嗝儿打出来往往伴有酸腐的味道,中医称之为「嗳腐吞酸」。
酸是因为胃液上溢,腐是因为食物腐败、发酵产生的气体和味道。
【中医学习笔记】跟随徐文兵老师品尝“饮食滋味”(三)
【中医学习笔记】跟随徐文兵老师品尝“饮食滋味”(三)这篇笔记源于当归中医学堂《饮食滋味》视频课程,主讲人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食物本身有神、气、质的区别西方营养学认为鸡肉和猪肉只有营养素方面的量的差别,但本身的质没有区别,都是肉嘛。
中医认为区别大了,因为中医看到了超出物质层次的东西,看到了二者所携带的信息是不同的。
中医认为,天上的东西偏热,飞鸟都是热性的;水里的东西偏阴,比如鸭子;陆地上的东西偏中。
我们吃食物的同时,也把不同的能量和信息带进了自己的身体里,岂可不慎乎?所以吃鸡肉的人好动,体质偏热。
小儿扁桃体容易发炎化脓高烧,还容易有多动症,和鸡肉有关系。
现在的孩子吃烤鸡翅、麻辣鸡翅太多,鸡肉扇风动火,引气血上行,对小儿纯阳之体影响特别大。
应该小鸡炖蘑菇,现在的做法是辣子鸡,麻辣鸡丁……火上浇油啊!要是做麻辣鸭还可以,鸭肉是凉性的。
成年人最大的困难是浅睡、早醒、入睡困难,跟食物中辣子鸡、麻辣鸡丁偏多也常常有关系。
——这是阴气不足,阳亢,肝血不足。
鸡是挑动肝血去斗去打,散发的多,收敛的少。
我们如果想少花钱、不花钱,又养生补肾,那就早睡觉,还有一招:看黑光。
你看过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但你看过黑光吗?晚上关上灯,看着眼前的黑夜,你会得到黑的滋补。
徐文兵老师讲到这里,念起了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那就睡不着。
我用黑色眼睛享受黑暗,就补肾。
”此外,补肾忌吃鸡肉,可以吃点收敛的,如桑叶。
桑叶得秋天金气多,收敛肝气和肝血的功能特别强。
有人是跟着感吃饭,有人跟着觉吃饭,有人跟着意识吃饭,有人跟着科学吃饭。
吃饭这个事情上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天赋的感觉要胜于后天的知识与意识。
有些自认为文化程度高的父母,用科学方法养育孩子,按点给孩子吃饭,饿了也不给吃,说“没到点儿呢”,等孩子饿过劲儿不想吃了,也到点儿就非得喂,给孩子养育出很多毛病来。
很多时候,这种所谓的科学育儿还不如老百姓的土方,土法更接近天真,无为,接近道。
调脾的智慧徐文兵
调脾的智慧徐文兵本次内容,我们将跟随徐文兵先生一起学习调脾的智慧。
关于脾胃病的症状,《辅行诀》是这样说的:“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
虚则身重,若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
皆调其三里。
”脾实病的人有什么表现这段话是说:如果患有脾实病的人,会出现以下这些症状:第一,肚子一定是大腹便便的样子;第二,会出现肠鸣的现象。
也就是肚子里有水响,因为喝进去的很多水消化不了,留存在体内,就变成了一肚子“坏水”;第三,出现腹泻的症状。
有的人甚至吃进去的东西完全无法消化,吃进去什么,就原封不动地排出来什么。
也许有的人会问,吃什么,就拉什么,不是虚证吗?其实,吃完东西之后拉出来的是食麋的才是虚证;完谷不化、拉出完整食物性状的情况,才是实寒证。
脾虚病的人有什么表现如果是脾虚的人,总是觉得饥饿,胃肠空虚,身体发沉,懒得动。
有的人稍微动一下,还会出现发低烧的症状。
还有的人,在外面稍微吹了点儿凉风或者是空调稍微凉点儿,马上就会拉肚子。
因为脾的阳气不足,就容易寒中。
还有的人,他们的脾不能够把消化好的东西运化吸收,所以他们总是在吃东西,但总觉得饿。
因为他们吃进去的东西被全部排了出来,体内没有吸收。
调理脾胃的思路如果要用针灸来治脾病,调足三里穴就可以了。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调理,大家可以用艾灸或者按揉足三里的方法,能够实现同样的效果。
足三里的取穴方法,图片来自“大家中医”用饮食如何调治呢?《辅行诀》里记载:“脾德在缓……以甘补之,辛泻之。
”其中“脾德在缓”的意思就是说,脾最好处于一种从容不迫、慢慢吸收的状态。
我们之前也说过“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以甘补之”,就是要用甘淡之味的东西来补脾,以适合脾慢慢悠悠的状态。
另外,“辛泻之”,用什么来把脾推动起来呢?这时候就需要用辛味的东西去泻它了。
所以很多人说自己一吃辣的东西就拉肚子,甚至有的人吃韭菜还会拉肚子,这都是在泻脾。
徐文兵讲解山楂:性微温,味酸甘,消食健胃,活血化瘀,产后恶露
徐文兵讲解山楂:性微温,味酸甘,消食健胃,活血化瘀,产后恶露山楂的经典吃法,山楂片,果丹皮,山楂糕,红果酱,果脯第一:山楂的经典吃法:山楂片,果丹皮,山楂糕,红果酱,果脯!成熟的山楂酸中带甜,风味独特,直接食用,生津止渴,深受大家喜爱。
另外,北京比较有名的特色食品中冰糖葫芦和炒红果,都是用新鲜山楂制作的。
除了鲜食以外,山楂还可以制成山楂片、果丹皮、山楂糕、红果酱、果脯等等。
山楂片和果丹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山楂糕还被称为京糕。
京糕梨丝是京菜里面的一道美味鲜爽的经典凉菜。
山楂,性微温,味酸甘,能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治疗食积,胀满,泻痢,产后恶露第二:山楂:性微温,味酸甘,能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治疗食积,胀满,泻痢,产后恶露!山楂制作的食品这么普遍,是因为山楂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自古以来,山楂就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
中医里面对山楂的利用,主要是用果实。
中医认为,山楂性微温,味酸甘,人脾、胃、肝经。
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收敛止痢的功能,对食积、胀满、泻痢、产后恶露等均有疗效。
山楂还有散瘀、止血、防暑、提神的作用,所以在中成药中,山楂被广泛应用。
目前有50多种中药配方中有山楂,其中常见的开胃健脾的药比如山楂丸,就是以山楂为主要成分的。
炒三仙或焦三仙,治疗消化不良,饮食停滞的腹满,暧气,不思食第三:炒三仙或焦三仙:治疗消化不良,饮食停滞的腹满,暧气,不思食!山楂加麦芽、神曲制成的炒三仙或焦三仙,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饮食停滞的腹满、暧气、不思食等症;与枳壳相配能消积散痞,用于食滞、脘腹饱满;与木香相配能消食积、治疗腹满胀痛;与川芎相配能行血止痛,加当归能散瘀止痛;山楂打碎煎汤,红糖调味,空腹温脤,可用于治疗产妇恶露不尽,血瘀腹痛;山楂与决明子一起煎汤服用,能降低血压和胆固醇。
山楂能消肉食,所以在我们日常煮肉时,加几颗山楂同煮,肉特别容易烂。
孕妇早期妊娠反应,不能吃山楂,可能诱发流产第四:孕妇早期妊娠反应,不能吃山楂,可能诱发流产!山楂有这么广泛的疗效,但是食用山楂还是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孕妇不要吃山植。
星辰徐文兵:消食太保【保和丸】
星辰徐文兵:消食太保【保和丸】消食藥類里,大山楂丸長於消化肉食,是目前人們吃火鍋、烤串后的消食良藥。
而對於全面消食,或者已經從飽食發展到食積的人們就需要更全面,力道更大的藥——保和丸。
所謂食積就是因暴飲暴食或者長期飽食導致人體內形成的一種有形之邪,并開始出現一系列的症狀,急性者會出現腹部脹痛,水洩,嘔吐酸水,反胃惡心,從食道里反出來的都是嘔吐物的腐朽氣味。
慢性者則會出現長期不思飲食,沒有饑飽感,長期腹硬滿,腹部開始出現結塊,甚至會遍佈經絡臟腑間。
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即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所創。
方中在炒三仙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等藥物。
可以看出,大山楂丸的藥材構成全屬於藥食同源範疇,保和丸則開始上純藥材了。
炒三仙中的麥芽被陳皮、萊菔子取代,行氣化食的能力更強,不過現在的成藥里面又把麥芽加了回來。
從方義上看,方中山楂、神曲、萊菔子、陳皮能夠化食理氣行氣,其他藥則是來處理併發症的,比如半夏配合陳皮、萊菔子降逆止嘔止腹脹,茯苓補脾滲濕利竅,利小便實大便,治療腹瀉,同時食積尤其是小兒食積容易生熱,有些人會表現出煩躁、咽喉腫痛,故用連翹來清熱。
綜上,保和丸治療因食積導致的急性腹脹痛極,不可屈伸,腹瀉水痢,反胃吞酸,嘔吐,慢性問題包括口氣重、牙齦咽喉紅腫、口黏口腔潰瘍、痰涎多唾液粘稠並且飯後加重,矢氣(放屁的雅稱)多且臭穢。
保和丸保和丸之外後世又創出加味保和丸,即又加入了白朮、陳皮、厚朴、枳實、枳殼、香附等藥,熟悉本OTC系列的同學們不難發現,這些加味當中有香砂平胃和枳朮丸的影子,其實就是加大了消痞塊、痰濕的力量,適合平素痰濕積滯中,腹部滿結,又新患食積的人。
所以如果有保和丸適應症,同時又伴有氣滯脹氣嚴重,腹部多結塊的話,可以用加味保和丸。
許多人都認為加味藥材多,一定比不加的效果好,其實不然,一包成藥大概就是6-9克,能承載的藥材重量就這麼多,藥味數越多也就意味著每味藥的劑量越小。
徐文兵老师浅释消化
徐文兵老师浅释消化消发音同小,是削减、减小的意思,表示有形的物体体积的减少,也用于描述对于无形的物质、能量、时间的减少。
消从水字边,原指固体的冰雪,体积减小,变成液态的水。
消同音同义词“销”和同义词“烁”描述的就是固体的金属,融化成液态。
消在《黄帝内经》使用很广泛,比如形容脑髓骨髓减少:《灵枢·决气》:“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
”《灵枢·痈疽》:“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阳留不发,消脑留项,名曰脑烁,其色不乐,项痛如刺以针,烦心者,死不可治。
”形容人体消瘦:《素问35》:“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
”《素问42》:“其热也则消肌肉。
”《灵枢46》:“热则消肌肤。
”形容有形或无形病邪消失:《灵枢75》:“凡刺五邪之方,不过五章,瘅热消灭,肿聚消亡。
”形容无形的能量-气的耗减:《素问39》:“悲则气消。
”《素问7》:“是故刚与阳,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
”回到我们所说的消化的主题,《灵枢46》:“胃中热则消谷。
”《灵枢80》:“谷消则善饥。
”《灵枢10》:“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
”总体来说,消表示的是量变,同一种物质的量减,也就是所谓的物理变化。
消到了极处,就是消失、消散、消亡、消灭。
但是根据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的原理,这种量变导致了质变,化也就应运而生了。
化的意思就是转化,质的变化,新的物质的化生。
我们常说的天地造化、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庄周化蝶就是这个意思。
就消化而言,大块的肉,成条的面,成颗粒的米,硬脆的蔬菜水果经过我们的口腔咀嚼、胃的研磨形成了乳糜,这就是消的过程。
大块的猪肉消磨得再小,它还是猪肉。
当它消解到了极处,经过酶的作用重新组合变成人的组织的时候,这个过程就被称作化了,这就是吃猪肉长人肉了。
有的病人食欲不振,吃不进东西;有的则是食入即吐;有的是吃什么拉什么,那就是不消了。
消且不能,更谈不上化了,有人也称之为完谷不化。
一般是阳明胃肠出了问题,以实寒、虚寒为多见。
徐文兵谈中医的营养观
⼩编导读徐⽂兵⽼师通过从真正的中医思维⾓度来讲诉了中医的营养观,中医“以⼈为本”与西医“以⾷物为本”的营养观的区别,以及怎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和践⾏中医的营养观,通过此⽂阅读可更深刻的理解中医对于平时⽇常⽣活饮⾷的指导与帮助。
不久前,有位专业的传染病医⽣建议“中国的⼩孩早饭不要喝粥,早上要喝充⾜的⽜奶吃鸡蛋补我个⼈认为,在吃饭这件事情上,我们更应该相信⼈的天赋、本能。
要明⽩,感和觉⽐后天的意识重要得多。
在吃饭这件事情上,我们更应该相信⼈的天赋、本能。
要明⽩感和觉⽐后天的意识重要得多。
我在⼀次做节⽬的时候,碰到⼀对夫妇,他俩都是博⼠,孩⼦饿了,他们不给吃东西,说是没到饭点;等孩⼦饿过劲⼉了,到了他们所谓的“科学的”饭点了,他们⼜给孩⼦吃东西,最后孩⼦⾝体出问题了这叫科学喂养吗?所以⽼百姓说:“还不如⽤我们的⼟⽅法来养育孩⼦呢!⼟⽅法更接近于道、接近于天真、接近于⽆为,我们对⾷物有着⾼于物质层⾯的认知,正如冬笋和春笋,它们虽然是同⼀种⾷物,但因为出产季节不⼀样,对⼈的作⽤也不同。
我们在知道了⾷物本性的基础上,为了满⾜⼈的需要,做⼀些顺应⾃然之道的事情,这叫什么?这叫有德之事。
⼏千年来,古⼈为了满⾜⼈的需要,发明了很多⽅法来改变⾷物的⾃然属性。
⽐如通过炮制加⼯中药,把中药的性味、归经,甚⾄是作⽤都改变了⼀不过这些是建⽴在了解⾷物本性的基础之上的。
再⽐如奶制品是寒的,做成酸奶、奶酪,偏温了,这是发酵;经过加酒曲发酵,把粮⾷变成了酒,变成了醪糟,这是把粮⾷的能量提纯了所以酒是有⼀种彪悍之⽓的。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为的对⾷物的改变,其实包括烹调也是改变⾷物性质的⼀个很好的⽅法。
我的很多患者特别喜欢吃⽔果,但是由于病情的原因,我建议他们不要吃,如果特别想吃,就⽤微波炉温⼀下再吃。
这是由于现代医学认为,⽔果⾥⾯含有的维⽣素C对肠黏膜、胃黏膜有刺激作⽤,⽽维⽣素C最怕髙温,故⽽把⽔果⽤微波炉热⼀热才可以吃。
这也是⼈为了满⾜⾃⼰的需求,⽽适当改变⾷物属性的例⼦。
【中医笔记】跟随徐文兵老师品尝“饮食滋味”(一)
【中医笔记】跟随徐文兵老师品尝“饮食滋味”(一)这篇笔记源于当归中医学堂《饮食滋味》视频课程,主讲人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记于2013年年底。
最近,“养心殿”公益中医沙龙又开始上这门课了,于是我就把当时的笔记再发一遍。
^_^什么叫滋,什么叫味?平常有很多词语,我们几乎天天用,天天挂在嘴边,但并不清楚内在的意思。
比如,徐文兵老师问,什么叫滋?什么叫味?大家都被问懵了。
“滋是水字旁。
唾液为水,肾精所化。
味蕾只有在唾液的湿润和滋润之下才是活的。
心其华在舌,红色的舌头和唾液的滋润,形成水火既济,这叫滋。
”至于味,就分为气味和口味。
口味的学问就大啦。
粗分有五种,酸苦甘辛咸。
细分有十种——酸到极处的“涩”,与苦同类的“焦”,与甘同类的“淡”,与辛同类的“辣”,(辣偏热性,辛是中性的,有辛凉,有辛温),与咸同类的“鲜”(咸鲜入心,补心气,通心神)。
生活中,你如果对某种食物或口味特别偏嗜,要想一想为什么,往往跟身体出现的偏性有关。
徐文兵老师举了自己父亲的例子。
徐老爷子身体比较阴寒,所以格外爱吃的一口就是韭菜花撒上胡椒面。
旁人闻了都觉得受不了,他老人家吃的津津有味。
这是阴寒内盛之后身体本能的自救行为,他爱吃这个,说明他的身体需要这个。
以人为本VS以食物为本东方传统的营养学与西方营养学有着相当大的区别。
区别之一,就是中医以人为本,重视个人,重视主观感觉。
西医以食物为本,重视客观分析,解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中医的以人为本,不只是不同的人,甚至细到不同时刻、不同心态下的人,吃进同样的食物,结果都是不一样的,真真是细微到这种程度。
二者的区别,最形象的比喻是这个段子——某个像我一样的骨灰级路痴走在大街上迷路了,找交警,交警告诉她:“你往东北方向走就到了。
”这话一点没错,但对她可能就不管用,因为早就东西南北分不清了,你告诉她往东北走等于什么也没说啊。
警察的回答是非常客观的,是以地球为本,但不是最有效的。
真正以人为本的回答是,看见她已经晕菜了,就直接告诉她,“你先往左拐,直走,过两个路口,往右拐……“在中医看来,我们吃下东西,会在身体中产生寒热温凉,升降浮沉的种种变化,还会入不同的经络。
徐文兵老师《饮食滋味》4
徐文兵老师《饮食滋味》4滋补肾阴。
海马是阴性,但如果能化开的话,就会变成补阳。
有些人没有能力化开,就会存成阴,变成过敏原。
穷苦人家吃不起大虾,只能吃虾皮和小虾。
真正的滋补人的应该是连皮带肉一起吃。
吃这样的都是穷人,虾皮是温性。
还有一味最好的滋阴药是龟鳖,又叫甲鱼,元鱼。
吃王八是滋补肾阴的最好食材。
鳖甲滋阴活血,生鳖甲有用,但药店都卖的是炙鳖甲。
补肝的肉,羊肉,鹿肉。
最滋补肝血的是鹿茸和鹿血。
人的指甲是筋之余,鹿角也是。
治疗女性的极度宫寒不孕,男性阳萎。
泡酒喝,或打粉吞服。
鸡子黄。
滋补心阴血。
伸出舌头,沟壑纵横,没有舌苔,都是裂纹的人,用半生状态,不要做熟。
一般开水冲。
五果为助:水果基本上都是酸甘寒。
即便说某个水果是热性的,也是相对说。
北方的水果和南方的热带水果不一样,在当地吃很好,运过来就带有毒素。
所以吃水果,一般是吃谷子和畜类之后用来消化的东西,一般都有通便泄泻的作用,很多人不知道,所以总是吃水果,用水果来泻大便,容易吃伤大肠。
吃水果最好的季节是应季。
梨不见犁——伤肝气。
梨是滋养肺阴的水果,但是对肝损伤特别大。
桑椹,是先补肺,再补肾的药物。
有白头发的人,嚼点非常好,药店里有干的。
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桃子对脾胃伤害不是很大,但是李子和杏子,吃完了拉肚子吐发烧的人比比皆是。
水果是辅助品,滋生痰湿。
尤其是吃完麻辣火锅之后再来点水果,痛风。
喝完烈性酒以后吃水果,再喝,因为水果解酒,会让人多喝,共同毁肝。
酸的东西基本都入肺,如果心神散乱的时候,可以吃点东西收一下,最好的东西是乌梅。
各种瓜,全部是生湿气和痰的,小孩子阳气足,吃完,撒泡尿就没事儿了。
成人不行。
现在西瓜最大的问题是嫁接,到南瓜秧子上,改变了性状。
五菜为充。
菜本身寒性都大,除了韭菜葱等等,所以一定要吃熟的,否则会吃什么拉什么,很多人的消化能力很差。
人体化纤维的主要器官是胃酸。
不要无谓的消耗元气。
消耗元气都会通神,通神之后都有某种快感。
不能带着情绪吃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文兵老师浅释消化
消发音同小,是削减、减小的意思,表示有形的物体体积的减少,也用于描述对于无形的物质、能量、时间的减少。
消从水字边,原指固体的冰雪,体积减小,变成液态的水。
消同音同义词“销”和同义词“烁”描述的就是固体的金属,融化成液态。
消在《黄帝内经》使用很广泛,比如形容脑髓骨髓减少:《灵枢·决气》:“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
”《灵枢·痈疽》:“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阳留不发,消脑留项,名曰脑烁,其色不乐,项痛如刺以针,烦心者,死不可治。
”形容人体消瘦:《素问35》:“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
”《素问42》:“其热也则消肌肉。
”《灵枢46》:“热则消肌肤。
”形容有形或无形病邪消失:《灵枢75》:“凡刺五邪之方,不过五章,瘅热消灭,肿聚消亡。
”形容无形的能量-气的耗减:《素问39》:“悲则气消。
”《素问7》:“是故刚与阳,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
”回到我们所说的消化的主题,《灵枢46》:“胃中热则消谷。
”《灵枢80》:“谷消则善饥。
”《灵枢10》:“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
”
总体来说,消表示的是量变,同一种物质的量减,也就是所谓的物理变化。
消到了极处,就是消失、消散、消亡、消灭。
但是根据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的原理,这种量变导致了质变,化也就应运而生了。
化的意思就是转化,质的变化,新的物质的化生。
我们常说的天地造化、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庄周化蝶就是这个意思。
就消化而言,大块的肉,成条的面,成颗粒的米,硬脆的蔬菜水果经过我们的口腔咀嚼、胃的研磨形成了乳糜,这就是消的过程。
大块的猪肉消磨得再小,它还是猪肉。
当它消解到了极处,经过酶的作用重新组合变成人的组织的时候,这个过程就被称作化了,这就是吃猪肉长人肉了。
有的病人食欲不振,吃不进东西;有的则是食入即吐;有的是吃什么拉什么,那就是不消了。
消且不能,更谈不上化了,有人也称之为完谷不化。
一般是阳明胃肠出了问题,以实寒、虚寒为多见。
还有的病人,吃不了多少,却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处在虚性亢奋状态,比如诸葛亮、雍正皇帝、李贺之类,他们属于能化不能消的人,只不过化的都是自身的精血,用来提前透支生命罢了。
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有的病人倒是能吃能喝,比如糖尿病人,古人称为消渴,但是身体在逐渐消瘦,体力在下降,尿量却在增多。
著名的老将廉颇,到了老年饭量仍然很大,但是一顿饭的功夫就拉了三回屎,其特点就是能消不能化,不能把摄入的营养转化成自身的组织和能量。
还有的病人也是能吃,倒也不过多拉屎撒尿,就是不停地长肉长脂肪。
这也属于能消不能化,问题出在少阳三焦、胆的功能衰弱,无法把有形的物质转化成能量。
在这里我特别要讲讲对于水的消化,千万别以为,喝水就能直接补充体液,如果没有小肠泌别清浊、膀胱的气化蒸腾,那些水要么穿肠而过,要么畜积中毒。
喝得多尿得多,越喝越干燥、喝冷水也长肉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历来也是反对不分青红皂白,早晨起来先灌自己两杯水的说教。
我从来都是反对输液的,水和水不一样,起码你把要输的液体温度加热到和人体体温相当的时候再输好不好。
消
饮食的功能在阳明胃和大肠,化食的功能在于少阳三焦和胆,化水的功能在于太阳小肠和膀胱。
六腑为阳,饮食属阴,阴阳和合,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