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编制缺陷之公众参与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存在的不足与促进措施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存在的不足与促进措施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存在的不足与促进措施1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产生及发展公众参与是合作型规划的前身,二战结束后新自由主义的盛行,使政府及公众对社会福利进行了反思,得出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 政府、私营组织和公民社会组织之间必须围绕社会的整体目标展开合作,分别做出各自的贡献。

欧洲首先提出了“社会伙伴关系”———由来自劳方、资方、政府的代表就关系到三方利益的问题进行平等协商。

1960 年代提出的注重公众参与的倡导性规划已蕴涵了合作性规划思想的萌芽,公众从此作为规划决策的三大主体之一,真正参与到城市规划当中。

2 城市规划的主体及其职能( 1)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

在规划编制和落实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体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政府在整个规划过程中有最高的权利,决定着规划的发展方向。

政府在规划活动中应坚守公共利益至上的信念,保证规划的科学、民主、有效,还需要调解城市空间、土地资源整合与分配所引起的各方的利益冲突。

( 2) 利益集团。

规划中的利益集团,指在规划中以利用空间及土地资源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企业或个人。

由于其不能直接制定利于自身获取利益的规划方案,所以利益集团需要游说能主导规划走向的政府部门,以此干预规划,使其自身利益最大化。

( 3) 社会公众。

我国公众参与规划的起步较晚,而且与国外相比,我国民众政治热情度较低,所以社会公众现在基本以维权为目的,被动参与城市规划。

( 4) 规划技术人员。

规划技术人员具有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最全面的知识与专业技能。

其任务之一是提供最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任务之二是要起到协调作用,协调好政府、利益集团、社会公众三者的利益关系。

3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存在的不足( 1) 公众参与规划的意识不强。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政治文化里普遍缺少公众参与思想,上层阶级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论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论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论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制度,现在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不可或缺的规划环节。

然而,在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还处于初级阶段,结合厦门PX事件浅析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标签: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夏门PX事件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1.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与本质公众指的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指通过一定方法和程序让众多市民能够参加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及决策过程中来,从而保证规划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使规划能切实体现公众的利益要求,并确保规划工作能够成功实施,实质上是公众与项目主持方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

1.2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义首先,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其次,公众参与可以协助政府履行好各项管理、服务职能,促进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这与我国提出的政府应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为公共服务型政府,从管理型政府转为市场服务型政府是不谋而合的。

最后,公众参与有助于减少规划失误,增强规划的合理性。

2结合厦门PX事件分析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现状和不足2.1厦门PX事件的概况厦门这座被联合国评为最佳人居的城市,2007年5月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之一。

厦门PX(又称对二甲苯,化工原料,属低毒物质,会对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但一般是短暂的,其毒性可能在燃烧不充分的时候产生)项目的选址位于距离厦门主城区仅7公里的海沧开发区,一旦投产,据说将给厦门带来高达800亿的工业产值。

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7月核准通过了项目的申请报告。

厦门大学中科院院士赵玉芬在2007年年初发现了该化工项目的存在,她意识到,作为危险化工原料的PX在距离主城区如此之近的海沧,如此大规模地生产,将会直接影响到厦门的生态环境。

一旦发生极端事故,可能危及厦门本岛百万居民。

最终,经过各方半年多时间的博弈,PX项目决定迁离厦门。

公众参与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与对策

公众参与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与对策

理论 、 手段 和技 术 得到 广泛 的认 可 。 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环境 息息相关 的政 策制定 及决策 过程 中去 的 并且 公众参 与 规划 的 原则 、 然而 , 公众参与 的实践 还处在 发展 阶段 , 因为许多 建设者 并非心 方法和途径 。公众参与 实质上 就是公众 与项 目主持 方之 问 的一
公 众 参 与我 国城 市 规 划 的现 状 与对 策
吴 志 国 高 晶
摘 要: 通过论述公众参与对城 市规划 的价值意义 , 强调 了其存在 的重要性, 并结合 国外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的发展状况 ,
浅析 了目前国 内存在 的不足和 其产 生的原 因, 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提 关键词 : 公众参 与, 市规划, 城 现状 , 对策
。 种双 向交流 。公 众参 与城市 规划 , 实际上是 指公众参 与规划 的全 甘情 愿地认可公众参 与所需 要的时问和资金 【 . 部过程和不同的领域 , 其本质是要通过公 众对规划制 定和实施全 3 2 国 内现 状
过程 的主动参与 , 更好地保证规划行为 的公平 、 正与公 开性 , 公 使 3 2. 现状 与存 在 的 问题 . 1
规划能切实体现公 众 的利益要 求 , 并确保 规划工 作 的成 功实施 。

1 少数人说 了算 , ) 公众参与程度低 : 从总体 上看 , 目前 我国城 城市规划既是一门跨越 自然科学 与社 会科学 的综 合性科学 , 又是 市规 划中的公众参 与还 处于“ 象征性 的参 与” 阶段 , 公众 只有参 议 项综合性很强的政府 职能 , 同时它还是 一项 带社会实践 性质 的 权 而没有决 策权 , 市规 划 多是 由政 府 领导 “ 板 ” 定 的。另 城 拍 决
参与的不 同方式 。美国城市规划一般分为社 区价值评价 、 收集 、 准则设 计 、 案 比较 、 案优 选 、 方 方 规划 细节 设计 执 4. 加 强教 育 重视普及规划 知识 , 尤其要 重视 社 区中 的规划宣传 活 动 , 加 行、 规划修批 、 贯彻完成 和信 息反馈 1 个 阶段_ 。 0 3 J

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问题及其对策

城乡规划Urban and Rural Planning■栏目编辑/刘海玮■ 罗 镔2008年 1月 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首次确立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城市规划这一资源分配行为引入了公众参与。

在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博弈常态化的现实情景下,城乡规划公众参与不仅是遏制“长官规划”、防止规划权力失范的“利器”,而且是规划决策民主化、维护社会公正的一条根本途径。

从两年多的实践来看,尽管许多地方对规划项目开展了“公示”“展览”及调查问卷等形式的公众参与,但公众参与规划的象征意义仍然大于实质意义,基本上处在“事后参与”“被动参与”“参与冷漠”的初级状态,因此,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探索建立适合现阶段城市社会发展的公众参与规划的体系和制度。

一、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主要形式(一)召开专题会议征求意见这种形式是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常用的一种传统手法。

但无论从面上或是深度上以及最终对公众意见采纳上仍十分有限或薄弱,有的也只流于形式。

(二)召开专家代表会议讨论技术问题这种会议由规划部门邀请规划及相关行业专家或行业负责人参加,是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查常见的方式,也是我国规划行政决策的成熟方式。

(三)公众直接参与解决具体问题这是针对有关涉及公众自身现实利益的规划问题,规划部门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召集有影响的社区或居委会居民、群众参加,广泛征求其意见,然后充分协调,吸收其合理成分作为规划决策的依据。

这种形式往往是面对面的,针对性强,冲突激烈,效果明显,参与程度高。

(四)其它渠道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了公众接待日、 市长热线电话、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等有助于公民参与的渠道,公民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将自己的建议反映给政府部门。

二、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一)公众参与程度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基本上是一种政府决策、规划部门执行的自上而下的被动模式,公众参与还处于“象征性参与”阶段,公众只有参议权而没有决策权,城市规划多是由政府领导“拍板”决定的。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我习旨主题Viewpoint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已成为西方社会中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此后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公众参与的兴起是两种社会思潮和实践交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是受自由主义的复兴和民权运动的影响,公众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社会提出了自我权利的要求,作为这种民意的反映而在政府和制度方面得到了体现;其次是城市规划界内部针对现代建筑运动主导下的城市规划所出现的弊病和在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下的自觉反省,从而使相当部分的城市规划工作者从高高的象牙塔走向了社区和民众。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直接导致了城市规划的社会化,由专业技术领域而转向了社会政治领域。

P.Davidoff在1960年代初提出的“规划的选择理论”(AChoiceTheoryofPlallning)和此后的“倡导性规划”(AdvocacyPlaIlning)概念,就成为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

而1973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会议通过了宣言一环境是人民创造的,这就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提供了政治和思想上的保证。

1969年英国的公众参与规划委员会(committeeonPublicParticipationinPlanning)提出的题为“人民与规划”(Peoplea11dPlanning)的报告,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提供了最早的制度框架、参与过程和有关方法与手段。

与此同时,美国一些城市中成立了诸如社区改造中心(Centerofcommunitychange)之类的机构,有大量的规划师参与其中,帮助社区居民学习有关社区建设的知识和技术,为居民提供服务,同时也充实了城市规划中组织公众参与的技术手段。

此后,随着理论和实践的推进,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被认为是城市市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让广大的城市市民尤其是受到规划内容影响的市民参加规划的编制和讨论,规划部门必须听取各种意见并且要将这些意见尽可能地反映在规划决策之中,成为规划行动的组成部分,而真正全面和完整的公众参与则要求公众能真正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之中。

浅析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浅析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浅析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摘要]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的活动,理应倾听公众的声音,满足公众的真实需求,本文重点阐明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探讨健全和完善公众有效参与城市规划的途径。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问题;完善途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制度在西方国家中逐步发展成熟,并成为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法之一。

1980年代末才被引入我国城市规划学界,最近十几年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研究一直是城市规划领域的热点。

尤其是在2008年1月1日新的城乡规划法开始实施时,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有了法律保障。

但是,在理论研究之外,城市规划在现实中的公众参与的状况却不容乐观。

在制度建设上尽管我国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已经提出了规划审批前必须有公示、征询意见等过程的法律规定。

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公众作为最切实的受众,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其中。

我国公众对城市规划过程的参与还处于Arnstein的阶梯理论中的最低层次一向“象征性参与”过渡的阶段。

1.国内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现状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尚属自发的个人行为,对规划决策极少产生影响,公众参与几乎流于形式。

城市规划、建设几乎完全由政府部门来执行,公众参与对决策基本上不能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1.1外来制度尚未本土化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等一系列制度都是来源于欧美,对中国来说就属于外来文化。

因此在引进城市规划制度的过程中,就面临着如何在本土传统文化与外来制度之间寻找平衡点的问题。

在国外,公众参与是在市民社会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由于其特殊的文化和城市规划的长期发展,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度,公众参与已经成为现实,且已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一旦被中国当成工具而简单的复制过来,在使用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当它面对当地的具体问题时也难以避免地会出现变形。

法律制度不健全,体系尚未建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确认。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关于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前些日子到一个县城进行项目汇报,发现县城的规划模型放置于政府大院的会议室大厅内,不禁惊奇万分:将规划模型置于政府大院暂且不说,还设于会议室大厅内,试想有几个民众可以看到这个模型,看到看不到又如何对规划提建议及反馈问题呢?所谓的规划虽然不再是“墙上挂挂”,却又陷入“桌上放放”,这样的规划怎能得民心,顺民意,反映城镇的发展,知道城镇的发展呢?搁置公众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不顾,所谓的规划成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形象品”,恐怕是否实施恐怕还要另当别论。

公众参与,只是一个幌子,可悲可叹啊!城市规划,准确来讲是城乡规划,指、乡镇及村庄进行的规划。

其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教育、科技、体育、医疗等内容,几乎涵盖了城乡发展的方方面面。

规划的好坏,实施的成败,直接决定城乡未来发展的节奏乃至兴衰,而城乡发展的兴衰成败直接关系到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住房、环境、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和保障)。

从这个层面讲,城乡规划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城乡物质层面的规划,其实质则牵动着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任何城乡规划的编制都必须做到公众参与,因为只有公众才更了解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住房质量如何,生态环境如何,街道宽度是否满足需要,教育医疗是否便捷,文化娱乐是否通达等),只有公众才最有发言权。

但是,现实中的城乡规划,真正做到公众参与的是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1、政府大包大揽,不把公众当回事,认为规划是政府的事,平头老百姓管不了,也不该管;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真正的将公众参与作为规划过程中的必要程序;3、规划设计人员来去匆匆,时间有限,至于政府领导接触,所谓的实地调研也是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陪同下进行的,获得的实质性内容不多,真正反映公众意愿的更少;4、公众自觉参与的意识不强,一是觉得规划是上边的事,于己无关;二是虽然认识到关系自己的切身利益,但认为自己位卑言轻,即便提建议也没人听,索性不管了。

我国城市规划中对公众参与的思考

我国城市规划中对公众参与的思考

我国城市规划中对公众参与的思考摘要:文章简单的论述了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意义,并从公众参与的主要观点出发,对其现状作出了分析。

指出公众参与的法制建设落后,现阶段的公众参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只流于形式,参与的立法、制度、机构组织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针对此情况,文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是指让公众参与到规划的编制、实施、监督的各个环节中去,实现民主规划。

从忽略公众角色到重视公众声音,城市规划在决策层面上发生的转变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周畅说:“城市规划公示意义非常。

公示后,形成了专家论证、群众建议、媒体监督的态势,可以把人为和不利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避免了以往规划中许多非科学的人为因素的干扰。

”在实践中探讨城市规划人员在规划中的作用,强调公众的参与、政府的引导和规划人员的协调作用,应该成为国内规划理论中“城市管治”的核心,政府的控制行为逐步减弱,更加注重实际中公众的需求。

城市规划的公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群众参与,我们搞不好城市建设。

而且,城市规划不仅仅是为了装点城市,它的经济学意义、生态学意义、社会学意义超过了美学意义。

一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观点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是指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团体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对城市规划编制、管理过程的参与、决策和管理。

概括起来公众参与的主要观点有:公众参与是一种协商与合作。

决策者与公众应保持对话,共同探讨,在讨论过程中,决策者提出决策目标和相关信息,陈述自己的观点,公众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贡献他们的经验与想法;公众参与是公众享有民主权利的体现。

决策的目标、公众参与的方式、途径,应该是透明的,其目的是为了最后的决定可以让所有人都理解和接受;公众参与是一个过程,决策者最终的决定不是决策过程的结果。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者 ,所 以需 要 具 体 地 对 公 民 的 参 与途 径 和 参 与 方 式 进 行 规 划 ,做 到 有 理 可 依 。
依据 也让 居民停止 了参与的欲望。 5 . 城市规划信 息失衡 ,公民参 与效果 欠佳
在 城 市 的 规 划 和 管 理 的 过 程 中 ,公 民 得 到 的 信 息 量
制 ,公民的参与结果和行为没有一个有效的呼应 ,有行为 无结果的参与 ,有参与无反馈的参与。 目前虽设立 了公 民
城市指 的是居 民是 非农业 户 口,工商业发达 ,人 口集中在
文化、经济 、政治等 方面 处于 中心地位 的区域 。 城市规划是指人 类在 建设城市 和建造 自己的居民点的 时间工程 中所萌发 的结构和布局 ,其实是城 市建设的理性 化产物。文 中所说 的城市 规划 是指 为了将一定时期内的社 会发展 目标和经济 目标 实现 ,确定 发展 方向和规模以及城

中心,其 主要 目的是提供社会 服务和 公众信 息的获取 。在 进行城市规 划的过程 要对 基金会、非企业民办单位、社会
由当地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决定 ,从法律依据理论上说 , 公 民享有参与权和知情权 ,但是 实质上公 民的参与 ,对 实 质 上 的建 设 起 不 到 任 何 作 用 ,对 城 市 规 划 的基 本 信 息 内容 的得知也不全面 ,导致信息 失衡 ,没有一个 良好 的参与环 境 ,公 民参与城市管理所提意见一般得不到重视 ,最后不
的 基 本 建 设 的 了解 有 一 定 局 限性 ,没 有 对 其 相 关 的 合 理 化
参与其 中还存在 一些问题 ,比如参与形式、人 民没有足够 意识 以及没有健全 的机制 等。


公民参与城市规划的概念

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摘要:所谓公众参与,是在社会分层、公众和利益集团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

它强调公众参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使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和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管理形成合力,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城乡规划中实施公众参与机制能够有效的协调思想、减少各方之间的矛盾,同时增强市民的参与性和主体意识、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从而能够保证城乡规划的更进一步有效的实施。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众参与的概念,然后阐述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并归纳了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探讨了加强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环节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组织形式;决策;反馈Abstract: the so-called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e public and interest groups demand variety situation has taken a coordination strategy. It emphasized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social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top-down, bottom-up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government management to form resultant force, so a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can effectively coordinate ideas, reduc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arties,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the main body, improve public decision-making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which can ensure the further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then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and sums up the problems of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finally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link of urban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Organization form; Decision making; feedback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公众参与的概念公众参与是在社会阶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对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管理实施过程的参与、决策和管理。

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出了诸 多挑 战 。作 为 应 对 措施 , 一些 地 方 正 着 手 修
改 各 自有 关 城 市 规 划 的 地 方 性 法 规 或 规 章 , 城 市 在
1 城 市 规 划 概 述
1 1 城 市 规 划 的 概 念 .
规划 过程 中规 定诸 如听 证会一 类 制度 以拓宽 公众 参 与渠 道 , 为城市 进 一 步发 展 寻 求 一个 更 为规 范 的 制 度平 台 。如原 《 海市城 市规 划条 例 》 2 上 第 1条规定 :
城 市规 划 中公 众 参 与 问题研 究
张 婷
(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湖 北 中 武 汉 :3 0 3 4 07 )
摘 要
城 市规 划是 一种 典 型的行政 计 划 , 随着城 市化 进程 的不 断加 快 , 众 参 与制度 作为城 市规 公
划的核 心 内容也 日益 受到政 府 和 学者 的广泛 重视 。如何 能使 公 众参 与 落到 实处 , 城 市规 划 中发 在


婷 : 市 规 划 中 公 众 参 与 问 题 研 究 城
5 7
计 划在 内容 上 纷 繁 复杂 , 能 由实 体 法 规 制 行 政 计 不 划 内容 , 法 律至 少 应 该 通 过 规 定 总 体 目标 或 规 划 但
协 调 的 目的 是 为 了 公 共 利 益 的 最 大 化 。 因 此 , 该 应
加强 公众 参 与 的建 设 , 止 长 官 个 人 意 志 决 定 规 划 防
第2 卷 第 3 1 期
2 0 年 9月 09
武 汉 工程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unl o r a ofW u a ng ne rngI s iu e h n E i e i n tt t

浅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力量,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保证了政府及相关部门规划行为的公平、公正与公开,使规划能够切实体现公众的利益需求,保证规划工作能够成功实施。

因此公众参与是现下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措施,它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本文以天津市规划展览馆(以下简称天津规划馆)为例,通过分析该规划馆中公众参与的部分,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公众参与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客观地指出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在公众参与过程中的不足与漏洞,找出可行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天津规划馆;公众参与;一、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内涵概述公众参与是群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权利,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指公众参与规划的全部过程,其本质是要通过公众对规划制定和实施全过程的主动参与,更好地保证规划行为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性,使规划能切实体现公众的利益要求,并确保规划工作的成功实施。

城市规划既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科学,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同时它还是一项带社会实践性质的公众事业。

城市规划的这三种性质,要求政府的决策要尊重科学、尊重民意,而公众则应当了解规划、参与规划、监督规划的实施,一旦城市居民能够直接而持久地接触规划,成为规划制定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行为便会更加科学与民主,规划决策便能更符合实际情况和切实体现公众的利益需求,并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天津规划馆中的公众参与天津规划馆于2009年正式开放,其有效布展面积达到了一万平米以上,主要设有历史展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城市映像影厅和规划公开与公众参与区等等。

其中,规划公开与公众参与区设置了政务信息查询区、规划信息实时浏览屏、规划图书展示区等区域,为公众了解、参与规划提供了机会,公众可以通过查询浏览规划信息、动手进行城市规划模拟设计,在感受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意义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为城市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体系分析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体系分析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体系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实施,我国在2008年开始,逐步确立了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体系。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体系涵盖了政府部门、规划部门、城市公众及利益群体等多个层面,需要对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及义务加以明确。

本文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体系的形成及发展背景入手,分析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体系的构成要素,结合相关案例,探究完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体系的措施途径。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体系;问题;对策在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下,各大城市在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趋于完善。

但与此同时,城市资源在进行配置及协调时还存在科学严谨性不高的现象,反映出城市规划体系尚未完善,而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体系的建立及实施,则可以有效提高城市规划质量水平。

一、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体系的内涵及其实践城市规划是基于城市的发展建设而制定实施的一系列计划及建设方案,兼具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多重含义。

公众参与指的是政府及国家公共组织在进行政策的制定及决策时,由社会组织或社会个体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从而使相关决策能够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及诉求。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即是指在城市资源的配置、城市建设发展方向的确立、社会利益博弈的协调等城市发展政策决策制定时,社会公众及时介入,以实现城市利益多元化与公正化的平衡。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体系的理论构建依据主要源于“多元主义”、“市民社会”、“交往理论”、“市民参与阶梯”等具体理论及模型[1]。

图一城市规划“市民参与阶梯”理论模型示意图浙江大学湖滨校区的教学主楼于1991年建成,高度为67米,楼层数量为20层,在施工建设时,该“西湖畔第一高楼”即受到公众的争议及讨论,最终因其会对西湖风景构成损坏,在2007年爆破拆除。

该高楼在建设之初缺乏对公众意见的收集及采纳,最终引发了投资的巨大浪费,与之相比,香港西九龙文娱艺术区的规划过程更能体现出公众参与的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的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设计的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设计的公众参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民主参与的方式,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有效的公众参与。

一、城市规划设计的背景与挑战城市规划设计是指为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系统性的空间布局和规划工作。

其目标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发展。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设计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规划设计需要考虑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模式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以支持决策制定。

此外,城市规划也需要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其次,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关注居民的需求和意见。

由于城市规划设计涉及到大量的公共事务和公共资源配置,因此,公众的参与和意见往往与规划的效果密切相关。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如何有效地获取公众的参与和意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公众参与是指在决策制定的过程中,使公众能够参与并发表意见和建议的过程。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公众参与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公众参与可以增加决策的民主性和合法性。

城市规划涉及到广大居民的利益,他们的生活将直接受到城市规划的影响。

如果公众未能参与决策过程,他们的利益可能会被忽视或者未能得到充分保护。

通过公众参与,可以确保决策的民主性和合法性,使决策更加公正和科学。

其次,公众参与可以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和效果。

城市规划设计需要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将公众的声音融入到规划过程中。

这不仅可以使规划更加贴近实际情况,也可以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公众参与可以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促进城市规划的优化和改进。

三、促进有效的公众参与的建议为了促进有效的公众参与,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参考。

首先,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交流。

城市规划部门应及时向公众公开城市规划的相关信息,包括规划方案、规划变更等,使公众能够了解和参与其中。

浅论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以吉安市为例

浅论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以吉安市为例
合理。
变, 其弊端愈加显现 出来 , 经常出现“ 划规划 , 规 不
如领 导一 句 话 ” 现 象 , 大地 损 害 了城 市 规 划 的 的 极
权威 性 、 肃性 。将城 市 规 划变 成人 们 生 活 中 的一 严 部 分 , 城 市规 划 贴 近 每 个 城 市 居 民 的生 活 , 落 使 是
1 城 市 规 划 引入 公 众参 与 的重 要 意 义
11 保 障公平 , 进 社会健 康发 展 。社 会是 由不 同 . 促
的社 会 阶层 、 益 团体 、 人构成 的 , 主体 都 有各 利 个 各
信任 、 相 学 习 、 互 互相 聆 听 的对话 机 制 , 规划 编制 从
开 始就广 泛 征求群 众 意见 , 规 划 成果 成 为全 社会 使
是代 表 群众 整 体 利益 的 , 实 际操作 过 程 中却 缺 少 但
检验 和整合 , 在 的 突 出问题 是 公众 的需求 之 间存 存
在相 当 的差 异 。随着 计划 经济 体制 向市场 经济 的转
主 体 的认 可 和 协作 , 就规 划技 术 而 言 , 涵 盖 了 仅 也 规 划理 论 、 工程技术 、 间美 学等 内容 。任何 规划师 空
De . O 7 c2 0
浅论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 —
以吉 安市 为 例
秦 宗煌 , 志 刚, 迎 辉 王 刘
( 吉安 市 城 市 规划 管 理 处 , 西 江 吉安 3 30 ) 4 00
[ 要】城 市 规 划 中 的公 众 参 与 是坚 持 “ 人 为本 ” 政 纲 领 的重 要 体 现 , 是 建 设 和谐 社 会 的 重要 举 措 , 城 市 摘 以 施 也 在 规 划 的编 制 、 策 过程 中引入 公 众 参 与机 制 是 必 不 可少 的 。本 文 针 对 我 国 目前 的城 市 规划 中公 众参 与 严重 不 足 决 的现 状 , 分析 其 原 因 , 为 应 加 快我 国城 市城 市 建 设 、 理 体 制 改 革 的 步伐 , 立 多 元 化 的公 众 参 与 渠 道 , 高 认 管 建 提 城 市 规 划 中公 众 参 与 的广 度 与 深度 , 进 城 市 建 设 的全 面 发 展 。 促 [ 键 词】城 市 规划 ; 众 参 与 ; 安 市 关 公 吉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城市规划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城市规划的实施是由城市社会整体共同进行的,因此,城市社会中各个方面的参与及其态度、意愿等,是城市规划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

城市特定阶段的社会问题,决定了不同时期城市发展中的关注点,这些关注点往往决定了社会的整体反应。

对于城市规划实施而言,如何在综合协调的基础上有效解决或缓解这些社会问题,或者与社会整体的意愿相协同,就直接决定了社会各个方面是否会遵守规划,参与到规划过程并支持城市规划的实施。

城市规划不仅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同时也是公共利益的捍卫者。

有一句话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师,可以做到处处留心,却未必能做到留心处处。

那么,如果集中的大多数人的力量,这种留心就会如同水珠汇成江河一样而具有统筹全局的力量。

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社会共同的遵守和共同参与,因此这就必然涉及法律保障和社会运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而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社会运作体制等本身就是社会选择的结果。

由此而言,社会公众对城市规划的认知程度、对城市规划的作用以及公众对城市规划编制时的参与程度及其作用等,往往决定了公众是否有意愿来遵守和执行城市规划,同时也决定了城市规划实施阶段的参与情况。

在城市规划所构建的公众参与制度框架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规划公开的原则规定;确立了公众的知情权作为基本权利;明确了公众表达意见的途径:听证会、举报等,时间要求;强调了按公众意愿进行规划的要求;对违反公众参与原则的行为进行处罚。

制度是好的,初衷也是好的,只是在实施起来却具有种种缺陷。

以社会公众对城市规划的认知程度来说,有人认为,公众是不懂规划的,与其他们提出意见来混淆视听,还不如根本就不要他们来参与。

我认为这种思维正是公众参与制度不健全的表现,使得一些人的认知有了局限性。

首先,公众是具有广泛意义的,既有单位,也有个人,其中就包括与规划利益相关或者熟悉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单位或个人,他们的参与是具有针对性的,往往是个体利益的维护或者是专家性的见解;再次,另一种情况,公众里的大多数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往往崇尚着公众利益还有与自己私人生活攸关的个人利益,我们并不需要他们可以达到熟知城市规划的程度,因为这是规划师所要完成的事情,就仿佛医生诊断病人,他们要求病人讲述出自己的病症难道是为了让病人自己诊治病情吗?当然不是。

城镇化建设规划中公众参与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城镇化建设规划中公众参与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城镇化建设规划中公众参与制度法律问题研究[摘要]文章以公众参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公众参与城镇化建设规划的必要性、城镇化建设规划中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缺陷、完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构想为顺序,浅谈城镇化规划中完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公众参与;法律问题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将我国城乡规划初步带入了法治轨道,该法基本规定了在城乡规划中公民的参与权利,对规划行政部门的监督以及违法规划将要承担的责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定相对完善的一部规划法律。

但是,随着该部法律的实施,其不足之处也有显现,如公众参与的程度问题、没有完善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以及公民对规划能够提起的救济等等。

在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应当如何实施《城乡规划法》,如何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基本法律制度,如何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有待进一步研究。

下面,笔者就如何完善城镇化建设中公众参与制度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公众参与城镇化建设规划的必要性公众参与制度,是政府在编制行政规划时(有时也在规划公布以后),公众通过咨询、听证会的方式参与城乡规则的提案、制定和修改,通过这些途径有效预防城乡规划中违法或者侵犯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情况的发生。

笔者认为,公众参与制度是城镇化建设规划中法律制度的核心,公众参与是监督与救济的最低保障,没有公众的参与,对城镇化建设规划仅限于内部监督,权力就可能被滥用,也将引发有损相对人的权益保障问题,具体可以从保权、控权、科学性的三个角度来阐释:公众参与制度能够保障公民权益不被侵犯。

在规划部门规定规划之前、规划草案公布之前或规划实施之前进行公众参与可以有效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益,特别是在城镇的结构规划中,因为结构规划是长期规划,一旦实施对社会和公民个人产生影响是巨大的,在其中加入有效的公众参与,可以避免规划部门在制定结构规划时违法规划和错误规划,从而保障相对人的权益。

公众参与对控制政府的行政权力有很大作用。

目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处理

目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处理

目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处理摘要: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了一些目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处理.关键词: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对策处理”引言:公众作为城市的主体,他们的广泛参与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生命力,是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根本动力。

但是,在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普遍存在着问题与不足。

造成公众参与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⑴公众参与规划的组织机构与制度不健全我国公众参与规划由于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因而公众参与规划的对象、机构、内容、程序、深度、职责、权利、义务和监督保障等体制和机制均无明文规定,在当前尚缺乏有效组织公共参与的机构和定期公共参与机会的情况下,公共参与往往随规划项目而一事一议,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自200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城乡规划法》规定,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且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和理由。

应该说,城市规划引入公众参与,自此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不过,公众究竟以何种形式参与,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如何确保公众参与对改善决策的切实有效,这些仍是待解之题。

如果地方没有这些配套措施的及时跟进,公众参与事实上还是只能流于形式。

⑵缺乏对公众规划意识、规划知识的教育不能为公众提供全面而足够的信息,全凭公众的热情去参与。

另外,以自发参与为主,组织松散,组织程度很低。

目前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主要以个人身份进行,以集体或政治性社团名义参与的情况较少。

我国虽然在体制上倡导并保证公众参与的权益,但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作用,公众对参与决策的意识仍很淡薄,直到今天,居民真正做到畅所欲言地与设计人员和领导对话并不多见的。

城市规划的各项活动几乎大都与公众分离,常常成为极少数技术专家和领导封闭式自我意志的充分表现。

公众参与新时期城市规划编制的机制探索——由效率与公平视角引起的思考

公众参与新时期城市规划编制的机制探索——由效率与公平视角引起的思考
济 意义 , 平 的价 值 取 向则 体 现 城 市 规 划 承 担 的 资 公 源 再分 配 作 用 所 具 有 的政 治 意 义 … 。 本 文 尝 试 以 此 为视 角 , 结合 杭州 市 的有 关 工作 实 践 , 《 对 中华 人
划 编制 的整 体效 率 。该 论 断 之 所 以出 现 , 析其 原 分 因, 主要 有 : 先 , 经 济全 球 化 和 区域 一 体 化 的形 首 在 势下, 区域 、 市 间 的竞 争 日趋 激 烈 , 市 所处 的环 城 城
法 律 ( 规 ) 的 都 是 “ 告 ” 词 , 过 词 语 释 法 用 公 一 通
义 , 公 告 ” 理解 为 公 布 且 告知 , 对 规 划 方 案 公 “ 应 即 布 的 同 时应 告 知公 众 具 有 提 出 意见 并 被 吸 收 或 采 纳 的权 利 。此 外 对 于 公 告 时 间 也 提 出 明 确 要 求 ,
值得 注 意 的是 , 管 两个 法 律 ( 尽 法规 ) 台 了对 出
公众 参 与 的有关 规 定 , 总体 而言 , 公众 参 与 的形 但 对
式仍 比较宽 泛 和笼 统 , 提 到 了“ 取论 证 会 、 仅 采 听证
会 或者 其他 形 式 征 求 专 家 和公 众 的 意 见 ” 而并 未 ,
善 , 在组织 机 制 方 面 也需 要 进行 准 备 。我 国现 行 而
的城市 规划 法律 法 规 , 规 定 了公 民有 参 与 规 划 的 都
权 利 , 未 对公 众 参 与 的 组 织 机 制 进行 明确 。 目前 但
城 市规 划 编制 的公 众参 与基 本是 由组织 编制 的 政府 部 门和 行政 机关 主 持 , 民个 人 与之 相 比, 论 是专 公 无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合理、有序地利用和开发城市空间资源,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而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则是指在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过程中,引入社会公众的参与,充分听取和尊重居民、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将就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方式和实施效果进行探讨。

1.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一项影响广泛、关系深远的工作,涉及到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而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发展空间。

因此,引入社会公众参与的角度和建议,能够更好地反映居民的需求和期望,提高规划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使规划更符合实际需求,增强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社会公众参与的方式社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其中,可以组织公开听证会、座谈会、工作坊等形式,邀请居民、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就规划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或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扩大参与范围,提升交流效率;可以成立规划咨询委员会或社区议事会等机构,使得参与更加系统和长期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和解释规划的内容和目标,提高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意愿。

3.社会公众参与的实施效果社会公众参与的实施可以带来多方面的效果。

首先,公众参与能够增加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避免了规划者的主观片面性,使规划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其次,公众参与能够促进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增强他们的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城市共建共享的共识。

此外,公众参与还能够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规划信息公开程度,增加政府与公众的互信关系,有效缓解潜在的矛盾和冲突。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引入社会公众的角度和建议,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期望,提高规划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各级政府和规划者应积极推行社会公众参与机制,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加全面、科学和人性化的解决方案,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编制缺陷之公众参与
国内城市规划编制缺乏公共参与,这并不代表没有公共参与,而
是公众参与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深度不够,难以触及规划的核心环节。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带有很强的“被动性”,被动地接受政府与规划部门的安排,而难以主动发起参与。

市民的意见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甚至意见是否得到采纳也得不
到反馈,流于形式。

规划项目的重要程度往往与公众参与的程度呈反比。

2.参与范围小,没有覆盖规划的全部过程。

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尚未在城市规划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公众的参与往往局限在针对具体规划项目的调查、走访,涉及的公众面较窄。

在城市规划审批决策阶段,能够行使参与权的一般还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机构和地方政界的精英人士。

此外,在规划立法、实施监督等方面,公众参与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同时,参与形式一般都属于临时召集型,没有正规合法的专业民间机构来组织承担起长期参与监督和管理的职责。

3. 参与机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在我国,公众参与才刚刚起步,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支持公众参
与城市规划的过程。

通俗地讲,公众参与渠道不畅通导致了市民另辟蹊径甚至采取过激的方式表达意愿、维护权益。

4. 相关法律尚未做出明确界定。

在我国,城市规划的立法多注重行政行为的授权,关于公众参与的问题还很少涉及,城市规划法制体系仍然带有政府强制实施、公众被动配合的色彩。

同时,公众参与缺乏定量评价体系。

这些必然导致了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定性的模糊,使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停留在初级阶段和肤浅的层次。

5. 国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首先,参与意识有待提高。

其次,参与能力有待提高。

普通市民掌握的规划专业知识、相关知识,以及具备的解读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概括分析能力,还难以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决策。

最后,城市政府和社会对城市规划的宣传和对市民的教育存在失位,对普及城市规划知识,培养市民的规划意识之于保证城市建设发展的意义认识不足,也缺少必要的手段和措施。

改进意见:
综上所述,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转变政府行政的观念与方式。

城市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角色,改革治理模式,政社分离,简政放权,把由政府代行的公共权力“还给”公众。

加大政务公开的宽度和力度,鼓励并欢迎公众评议规划、参与管理、监督工作。

第二,增强公众参与的意识与能力。

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市民更为深入、更为全面的认知城市规划,理解规划对于
城市、对于发展、对于民生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参与城市规划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性。

要使市民在参与规划的过程中提高参与能力,通过提出发展目标、贡献设计创意、建议方案修改、监督规划实施,使城市规划做出的选择更加符合、更能维护多数市民的利益和城市的长远利益。

第三,丰富公众参与的主体与形式。

逐步建立代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集团多层次、多视角、多功能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构,使之形成交流网络,彼此可以发掘潜力、启发心智、增强制衡。

结合城市规划的学科和行业特点,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渠道,降低参与的门槛,使市民能够以最便捷、最高效的方式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

第四,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与制度。

加强城市规划立法,从法律上明确行政机关和公众各自拥有的权利及应承担的义务,逐步明确并规范公众参与规划的目标、性质、内容、职能、机构、组织、权限、程序。

针对城市规划的不同阶段,构建公众参与的程序性制度,使公众参与机制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完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救济制度,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保障市民参与和监督规划的权利。

第五,规划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是规划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和社会义务。

在当前公众参与水平还比较的情况下,需要他们在理论上不断探究,在实践中积极推进,应注重借鉴国外的规划理念和行政理念,注重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当地城市的市情,注重把握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尊重社会各阶层、
各利益集团的不同诉求愿望,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为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的发育和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