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部编版八上文言文字词批注逐句对照翻译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文言知识积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文言知识积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
(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
(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
③夕日欲颓
(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
④念无与为乐者
(念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读)
⑤盖竹柏影也
(盖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的盖子)
二、一词多义
①欲
夕日欲颓(副词,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名词,欲望)
解衣欲睡(动词,想要)
②与
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和,跟)
③自
自康乐以来(从,自从)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④书
答谢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答谢中书“书”(书信)
一、词类活用
辉: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颓:夕日欲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
二、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余)解衣入睡省略主语
念无与(余)为乐者省略主语
②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示判断
③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正常语序:相与于中庭步。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及字词解释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及字词解释

记承天寺夜游一.字词解释1、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时作者谪居黄州已经四年。

2、解:解开。

3、衣:衣裳4、欲:想要。

5、月色:月光。

6、入:进入。

7、户:堂屋的门。

8、欣然:高兴的样子。

9、欣:高兴的,愉快的。

10、起:起身。

11、然:……的样子。

12、行:走,走动。

13、念:想,思考。

14、无:没有。

15、与:同、跟。

16、乐:游乐。

17、者:……的人。

18、遂:于是,就。

19、至:到。

20、寻:寻找。

21、亦:也。

22、未:没有。

23、寝:睡,卧。

24、相与:共同、一起。

25、于:在26、步:散步,徒步徐行。

27、中庭:庭院里。

28、如:如同29、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30、空明:清澈透明。

31、藻:水草。

32、藻荇:泛称水草。

33、荇(xìng):一种多年生水草。

34、交横:交叉错杂。

35、盖:原来是。

36、竹:竹子。

37、柏;柏树。

38、影:影子。

39、何夜:哪个夜晚。

40、何处:哪个地方。

41、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42、无:没有43、但:只是,不过。

44、少:与“多”相对。

45、如:像。

46、吾:我们47、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48、耳:语气词,“罢了”。

二.句子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

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导语】这篇关于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的文章,是作者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怅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漫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觅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漫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亮透亮,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本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镇定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欲:想要。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怅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漫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推敲,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觅。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步:漫步。

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亮透亮。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记承天寺夜游》部编版八上文言文字词批注逐句对照翻译知识点整理

《记承天寺夜游》部编版八上文言文字词批注逐句对照翻译知识点整理

古今异义
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
古今异义 户(月色入户): 古义:窗(门户)户; 今义:住户、人家 念(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 ,读 盖(盖竹柏影也):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相与步于中庭): 古义:院子里; 今义:怀民亦未寝:
名词作动词,散步。
名词作动词,睡;卧。
特殊句式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 (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 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定语后置,应 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省略句 解衣欲睡: (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 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也”表判断)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 不 过 像 罢 了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 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 ( 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 和,连词。 ( ) 遂:遂至承天寺。 ( ) 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 ( ) 至:遂至承天寺。 ( ) 到 寡助之至。 ( ) 极点 寻:寻张怀民。 ( ) 寻找 未果,寻病终。 不久 ( )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旷澄澈 ) 空谷传响。 ( ) 空荡荡的 )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记承天寺夜游》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原文参考译文段层精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第①层: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

第②层:写景以抒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意境。

同时,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文章主旨】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文章仅80余字,却创建出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写作特色】1.层次分明。

从交代时间到作者的行为,到写景,再到抒情点题,脉络清晰。

2.行文自然。

按照“所想——所做——所见——所感”的顺序来写,一气呵成。

3.叙事简洁。

4.写景别致,虚实结合,巧用比喻,匠心独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及知识点《记承天寺夜游》一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制造了一个清幽安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简单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闲逛的闲适都包含在其中。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八班级上册语文第十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尝文中的美丽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体悟文人乐观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尝文中的美丽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解读“闲人”二字,体悟文人乐观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流程】(一)导入:(老师唱《但愿人长期》,营造氛围,引入课题)师: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这首词的是谁?词中的名句是哪句?月是诗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的名句?下面让我们学习苏轼的另一写月名篇《记承天寺夜游》,学习《记承天寺夜游》,走进苏轼。

(板书)(二)解读标题。

明确:文体(记),时间(夜),地点(承天寺)补充介绍承天寺(展现图片):“承天寺”是张怀民居住之所,张怀民在元丰六年也被贬谪到黄州,他修了一座亭,苏轼给亭命名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送给张怀民,其中有一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三)沟通预习体会,明确学习目标。

1、同学资料展现,走进苏轼,了解及写作背景。

2、同学沟通预习收获与疑难,明确个体学习目标与全体学习重点。

(四)初读课文,体会层次美。

1、自由朗读,明确朗读要求。

要求:读得流畅洪亮。

读得字正腔圆。

读得抑扬顿挫。

读得层次分明。

2、小组再读课文,体会文章层次美。

指导:表达方式的不同,感情不同,语气语调不同。

读叙事。

读出闲适、欣慰之情。

读写景。

其次段描绘庭院月色,似真似幻的奇妙境界。

要读出喜悦、闲适之意。

读抒情。

既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闲时赏月欣喜,闲逛的闲适。

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整理语文版[修改版]

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整理语文版[修改版]

第一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整理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整理语文版一、填空⒈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著有《东坡文集》。

⒉本文以“月”为线索,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光下的美景,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主题)二、注音或写汉字寝(qīn)藻荇(zǎxìnɡ)遂(suì)深邃(suì)三、古今异义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但古义:只(是)今义:表转折的连词闲人古义:悠闲自在的人今义:无所事事的人⒉月色入户户古义:门今义:窗子四、主要问题⒈文中集中写景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庭院月色。

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现作者怎样思想感情?画龙点睛。

前面的写景为后面的抒情铺垫,表现被贬官的愤懑抑郁又自嘲、自解、自慰的心情和乐观豁达的心境。

⒊写出三句含有“月”字的古诗词名句(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⒌《水调歌头》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及练习一、重点字词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至:到。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中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交横:交错纵横。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二、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

(跟,向。

介词)念无与乐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归纳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知识点《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

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对澄澈空明的月色进行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也透露出他在贬谪中随缘自适、自我派遣的旷达和乐观。

【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诗人、散文家、豪放派代表词人、书画家,四川眉山人。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著名的唐宋八大家(苏辙、苏轼、苏洵、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柳宗元、韩愈)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文章分析】1.文章结构第一部分:叙事。

首句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写景。

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

第三部分:议论抒情。

两个反问句令人深思。

作者抒发面对月光发生的感触。

2.写月色的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月色中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作者以比喻的手法和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3.本文点睛之笔(直接抒情的句子、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两句抒情议论,点明主旨,"闲人",即清闲的人,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赏月时微妙复杂的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4.本文描写了承天寺夜晚澄澈透明的月色,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二、重点字词。

.山川之美:的。

谈:谈论,欣赏。

交辉: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

【四时】四季。

具备:都。

晓雾:早晨。

歇:消散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跃。

竞,争相。

实是:实在。

【复】再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自康乐:从。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三理解性默写。

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3、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5、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江南山水画赞美的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

7、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

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念】2、【相与】3、【中庭】4、【空明】5、【盖】6、【但】7、【耳】二、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财轻信》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

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③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④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⑤,舟迫⑥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郁离子曰:“或称贾人重财而轻命,始吾不信,而今知有之矣。

孟子曰:‘故术不可不慎也。

’信哉!”【注释】①贾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无乃:莫非,岂不是,难道不是。

④情绪低落的样子。

⑤浮吕梁而下:乘船沿吕梁山顺流而下。

⑥迫:迫近,这里是冲撞、触击。

1、下列同例句“渡河而亡.其舟”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暮而果大亡其财B、马无故亡而入胡C、广故说言欲亡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下列“而”的用法和意义同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中“而”相同的一项是:()A、渔者载而升诸陆B、黯然而退C、立而观之D、是许金而不酬者也3、下列同例句“若渔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C、马之千里者《马说》D、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说:“所以选择职业不可以不谨慎”相信了啊!”B.”济阴之贾人”的做法从正面告诉了我们诚信对人的重要性.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注释、翻译【部编版八上】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注释、翻译【部编版八上】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注释、翻译【2020部编版八年级上11课】《答谢中书书》【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课下注释】1、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四时】四季。

4、【歇】消散。

5、【夕日欲颓】夕阻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6、【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7、【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9、【与】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下注释】10、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

初中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初中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初中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初中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念】2、【相与】3、【中庭】4、【空明】5、【盖】6、【但】7、【耳】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④月色入户.:⑤念.无与为乐者:⑥盖.竹柏影也:⑦相与步于中庭..:⑧相与步于中庭:⑨怀民亦未寝:2、一词多义:与:①相与步于中庭:②念无与为乐者:遂:①遂至承天寺:②遂迷,不复得路:寻:①寻张怀民:②未果,寻病终:空:①庭下如积水空明:②空谷传响:③而或长烟一空:3、特殊句式:①相与步于中庭:②但少两人如吾两人者耳:③解衣欲睡:④盖竹柏影也:三、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四、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财轻信》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

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③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④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⑤,舟迫⑥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郁离子曰:“或称贾人重财而轻命,始吾不信,而今知有之矣。

孟子曰:‘故术不可不慎也。

’信哉!”【注释】①贾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无乃:莫非,岂不是,难道不是。

④情绪低落的样子。

⑤浮吕梁而下:乘船沿吕梁山顺流而下。

⑥迫:迫近,这里是冲撞、触击。

1、下列同例句“渡河而亡.其舟”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暮而果大亡其财B、马无故亡而入胡C、广故说言欲亡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及字词解释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及字词解释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记承天寺夜游一.字词解释1、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时作者谪居黄州已经四年。

2、解:解开。

3、衣:衣裳4、欲:想要。

5、月色:月光。

6、入:进入。

7、户:堂屋的门。

8、欣然:高兴的样子。

9、欣:高兴的,愉快的。

10、起:起身。

11、然:……的样子。

12、行:走,走动。

13、念:想,思考。

14、无:没有。

15、与:同、跟。

16、乐:游乐。

17、者:……的人。

18、遂:于是,就。

19、至:到。

20、寻:寻找。

21、亦:也。

22、未:没有。

23、寝:睡,卧。

24、相与:共同、一起。

25、于:在26、步:散步,徒步徐行。

27、中庭:庭院里。

28、如:如同29、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30、空明:清澈透明。

31、藻:水草。

32、藻荇:泛称水草。

33、荇(xìng):一种多年生水草。

34、交横:交叉错杂。

35、盖:原来是。

36、竹:竹子。

37、柏;柏树。

38、影:影子。

39、何夜:哪个夜晚。

40、何处:哪个地方。

41、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42、无:没有 43、但:只是,不过。

44、少:与“多”相对。

45、如:像。

46、吾:我们47、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48、耳:语气词,“罢了”。

二.句子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

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源-于-网-络-收-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考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考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考点梳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一、文学常识:文章作者_____,是_____(朝代)杰出的文学家。

他与其父苏洵,苏辙并称“三苏”,同属“____八大家”之列。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词等。

苏轼,北宋,唐宋,《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二、朗读课文,掌握字的读音以及停顿:1、读准字音:zǎo xìng藻荇2、读出节奏: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户:门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

至:到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四、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五、填空理解默写:1.轼在文中暗写寺中月色(月光美景)的句子是:_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__,盖竹柏影也。

⒉文中,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语句是: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
重点字词批注译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1)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
贬黄州已经四年。

(3)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4)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5)行:散步。

(6)念:考虑,想到。

(7)者:……的人。

(8)遂:于是,就。

(9)至:到。

(10)寻:寻找。

(11)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
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12)寝:睡,卧。

(13)相与:共同,一同。

(14)中庭:庭院里。

(1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16)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
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17)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18)也:是。

(19)但:只是
(20)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21)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

(跟,向。

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

(和,连词。

)
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寻:寻张怀民。

(寻找)
未果,寻病终。

(不久)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旷澄澈)
空谷传响。

(空荡荡的)
古今异义
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户(月色入户):
古义:窗(门户)户;
今义:住户、人家
念(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读
盖(盖竹柏影也):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相与步于中庭):
古义:院子里;
今义:庭子中间。

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作动词,散步。

怀民亦未寝:
名词作动词,睡;卧。

特殊句式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
(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省略句
解衣欲睡:
(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

(省略主语)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
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也”表判断)
主旨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失意情怀自我排遣的旷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