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字词翻译教学总结
为学文言文之字翻译
![为学文言文之字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fa4075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1a.png)
自古以来,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汉语的普及,许多人对文言文产生了隔阂。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文言文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字词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就为学文言文之字翻译进行探讨。
一、文言文字词翻译的重要性1.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字词的意思。
只有准确理解了字词的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整个句子、段落乃至整篇文章的内容。
因此,字词翻译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
2. 传承文化底蕴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伦理、道德等思想。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等,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3. 培养审美情趣文言文的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学习文言文,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文言文字词翻译的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将文言文中的字词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力求忠实原文。
这种方法适用于字词意思明确、容易理解的句子。
例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直译为:“谁知道他的年龄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出生的呢?”2. 意译法意译法是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文言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润色。
这种方法适用于字词意思较为复杂、难以直译的句子。
例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意译为:“如果我们从变化的角度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万物几乎在一瞬间就会发生变化。
”3. 比喻法比喻法是运用比喻手法,将文言文中的字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这种方法适用于字词具有生动形象的比喻意义。
例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翻译为:“春天的美景无法被关在园子里,一枝红色的杏花已经从墙上探出头来。
”4. 留白法留白法是在翻译过程中,保留部分原文的字词,以体现文言文的韵味。
这种方法适用于字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句子。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反思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3db564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6.png)
近日,对本学期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反思,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以下是对本次教学反思的详细记录:一、教学目标回顾本学期文言文翻译复习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词性、语法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过程分析在复习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翻译技巧讲解:针对文言文翻译中常见的难点,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2. 例文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3.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的翻译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翻译心得。
三、教学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翻译能力也有所提高。
然而,在评估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 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的重视程度不够,练习积极性不高。
2. 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对实词、虚词的辨析能力仍有待提高。
3. 部分学生在翻译时,对原文的意境把握不够准确,导致翻译过于直白。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通过讲解文言文翻译在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翻译的重视程度。
2. 加强实词、虚词的辨析训练:在教学中,注重对实词、虚词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3. 注重意境把握:在翻译练习中,引导学生关注原文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使翻译更加生动、准确。
4.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通过播放文言文朗读、组织文言文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翻译。
总之,通过对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文言文字词翻译
![文言文字词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404a6d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9.png)
文言文字词翻译笔者在讨论文言文字词翻译问题时,经过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发现文言文字词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文本改写,而是一种有深度的文本改写。
文言文字词翻译不仅涉及到素材的挖掘,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源文本涵义并将其改写成与当代现实生活环境和思想趋势相符的新文本。
文言文字词翻译与其他文本改写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
文言文字词翻译涉及到源文本文体、文本背景、文化价值和语言特点等方面,这就要求翻译者有较强的文化背景,具备一定的离线技能,如分析推理能力,语法、语义、文本理解等。
通过这些能力,翻译者可以深入理解源文本,运用丰富的背景知识,用新的文本形式来改写源文本,从而使新文本更具有符号意义,更具现实意义。
除了能够分析源文本,深入理解其文体和涵义之外,翻译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
翻译者在理解涵义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字面功底,以便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述源文本的涵义。
即使是前人熟悉的古文,也可能受到语法的影响,因此翻译者应该在语言的层面上,加强对字面功底的把握,以便更加准确地表述出源文本的涵义。
此外,文言文字词翻译还需要把握翻译时机,特别是对于某些时代特定的文本。
例如,古人的文章,既受制于当时的文化和宗教,又受制于今日的社会思潮,因此,在翻译时,就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政治知识,以便将其融入到当代的现实生活情境之中,从而使源文本更具有深度和说服力。
最后,在文言文字词翻译时,应该重视文本整体性。
文言文字词翻译不仅要把握每一个词语的涵义,而且要注意整体文本的表达方式。
这意味着,文章结构应该清晰明了,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明确文章的结构和连贯性,并符合当今社会的文本表达习惯。
总之,文言文字词翻译不仅需要具备文化背景和语言功底,还要注重历史意义和文本整体性,以便将源文本中的涵义改写成符合当代社会思潮的新文本。
文言文字词翻译,绝不只是一种技术性的语文修炼,而是一种独特的文本改写,由此所能获得的真正收益,将更加深远。
此外,有效的文言文字词翻译还可以降低新旧文本之间的文化差异,促进文化沟通和交流,弥合文化差距。
古代文言文重要字词翻译
![古代文言文重要字词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093bc7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1d.png)
一、重要字词翻译1. 乃:于是、就例句:吾乃华夏子孙,当自强不息。
(我是华夏子孙,应当自强不息。
)2. 之:的、之例句:山川之壮,无出其右。
(山川的壮丽,没有能超过它的。
)3. 于:在、对于例句:子路于孔子之门,为弟子之首。
(子路在孔子的门下,是弟子中的佼佼者。
)4. 而:并且、而且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5. 以:用、因为例句:以其无欲,故能成其大。
(因为他没有欲望,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6. 之:的、之例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7. 于:在、对于例句:孟子见梁惠王,言王之政。
(孟子见到梁惠王,谈论王的政治。
)8. 而:并且、而且例句:此所以学者之所以贵也。
(这就是学者之所以可贵的原因。
)9. 以:用、因为例句:以其善也,故能得民心。
(因为他善良,所以能够得到民心。
)10. 之:的、之例句:此所以学者之所以能立功名也。
(这就是学者之所以能够建立功名的道理。
)二、字词解释1. 乃:表示原因、目的、结果等,相当于“于是”、“就”。
2. 之: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相当于“之”。
3. 于:表示位置、时间、原因等,相当于“在”、“对于”。
4. 而: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系,相当于“并且”、“而且”。
5. 以:表示手段、原因、条件等,相当于“用”、“因为”。
通过以上对古代文言文重要字词的翻译和解释,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学习古代知识。
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注意对字词进行准确的翻译和解释,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文好词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好词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c5b4d4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f.png)
一、文言文好词解析1. 谦辞类(1)愚:谦称自己,愚钝、愚昧。
例句:愚以为此事非同小可。
(意为:我认为这件事情非同小可。
)(2)鄙:谦称自己,鄙陋、鄙薄。
例句:鄙人虽不才,愿为公效力。
(意为:我虽然不才,愿意为您效力。
)(3)孤:谦称自己,孤独、无助。
例句:孤闻此事,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意为:我听说这件事情,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2. 褒义词(1)仁:仁爱、仁慈。
例句: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意为:仁爱的人看到就会思考,智者看到就会行动。
)(2)义:正义、道义。
例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意为:为了正义,毫不犹豫,勇往直前。
)(3)贤:贤能、贤德。
例句:贤者多助,不贤者寡助。
(意为:贤能的人多得到帮助,不贤能的人少得到帮助。
)3. 贬义词(1)愚昧:愚笨无知、不明事理。
例句:愚昧之人,不知天高地厚。
(意为:愚笨无知的人,不知道天高地厚。
)(2)贪婪: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例句:贪婪之心,犹如狼子野心。
(意为:贪心不足的心态,犹如狼子野心。
)(3)奸诈:狡猾、诡计多端。
例句:奸诈之人,善于伪装,难以捉摸。
(意为:狡猾的人,善于伪装,难以捉摸。
)二、文言文好词翻译及注释1. 好词:仁爱翻译:Kindness注释:仁爱指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2. 好词:忠诚翻译:Loyalty注释:忠诚指对朋友、国家、事业等的坚定信念和忠实态度。
3. 好词:谦虚翻译:Modesty注释:谦虚指不自满,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具有谦逊的品质。
4. 好词:廉洁翻译:Integrity注释:廉洁指不贪污受贿,清正廉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5. 好词:勇敢翻译:Bravery注释:勇敢指面对困难和危险,毫不畏惧,敢于担当的品质。
6. 好词:勤奋翻译:Diligence注释:勤奋指勤奋工作,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7. 好词:正直翻译:Uprightness注释:正直指为人正直,言行一致,不偏不倚的品质。
8. 好词:宽容翻译:Tolerance注释:宽容指对待他人宽容大度,不计较个人得失,具有宽广胸怀的品质。
文言文的组词翻译法
![文言文的组词翻译法](https://img.taocdn.com/s3/m/8b746db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3.png)
一、字词分析1. 原文拆分将文言文中的每个字或词拆分开来,分析其字面意义和词性。
例:《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拆分:学(动词)而(连词)时(副词)习(动词)之(代词)不(副词)亦(副词)说(动词)乎(语气词)2. 字义探究根据字词在文言文中的语境,探究其具体含义。
例:学(动词)——学习;而(连词)——表顺承;时(副词)——按时;习(动词)——复习;之(代词)——代前面的内容;不(副词)——否定;亦(副词)——也;说(动词)——高兴;乎(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
二、组词翻译1. 按字面意义组合将拆分后的字词按照字面意义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例:《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复习,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2. 意义相近替换将文言文中的字词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近的词语替换,使句子更加通顺。
例:《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三、句子调整1. 语法调整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对文言文中的句子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
”翻译: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
2. 语义调整根据句子意思,对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调整,使句子更加通顺。
例:《孟子》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行善者得人帮助,作恶者少人相助。
四、总结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当然,这种方法并非万能,有些文言文句子可能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灵活翻译。
然而,掌握文言文组词翻译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阅读文言文时,多加练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定能收获满满。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句翻译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c75499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5.png)
1. 字词翻译:(1)之: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
例句:吾友之书,何在?(我的朋友的书在哪里?)(2)者:助词,用于句末,表示陈述或判断。
例句:人生者,自有所欲也。
(人生,自然有所追求。
)(3)其: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他的”或“它的”。
例句:夫子之车,其破矣。
(夫子的车,它的破了。
)(4)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欲往矣,而路途遥远。
(我想去了,但是路途遥远。
)(5)以:介词,表示手段、原因、目的等。
例句: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用文学交流朋友,用朋友辅助仁德。
)2. 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了之后,及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翻译:男子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为了取悦自己的人而打扮。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3. 文言文特点:(1)句子结构紧凑,省略较多。
(2)用词古雅,富有韵味。
(3)修辞手法多样,如对仗、排比等。
(4)注重意境,富有哲理。
总之,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通过对文言文常用字词句的翻译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文言文常见翻译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见翻译字词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f58983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a.png)
1. 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或“的”。
如:“孔子之徒,七十有二人。
”(孔子的学生有七十二人。
)2. 而:连词,表示顺承、转折、递进等关系。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3. 于: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到”、“对于”等。
如:“月出于东山之上。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
)4. 其: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的”、“她的”、“它的”或“那”。
如:“吾友其贤矣。
”(我的朋友很贤良。
)5. 故:连词,表示因果、结果等关系。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失败。
)6. 以: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把”、“以……为”等。
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自己糊里糊涂,却要让别人明白。
)7. 于: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比”、“在……之上”等。
如:“吾不如子卿。
”(我不如子卿。
)8. 若:连词,表示假设、条件等关系。
如:“若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9. 则:连词,表示顺承、递进、转折等关系。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君子吗?”)10. 也:助词,用于句末,表示语气。
如:“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反省自己。
)11.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等关系。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有成效。
)12. 于: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到”、“对于”等。
如:“今者吾丧我独何之?”(现在,我失去了自我,我将去往何方?)13. 其: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的”、“她的”、“它的”或“那”。
如:“吾友其贤矣。
”(我的朋友很贤良。
)14. 故:连词,表示因果、结果等关系。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文言文逐字翻译学习技巧
![文言文逐字翻译学习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285142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7.png)
逐字翻译,盖学问之基,亦译事之始。
学者欲精通一艺,必先从逐字翻译始。
夫逐字翻译,非但字字明晰,且能洞悉文意,领悟精髓。
今吾试述逐字翻译之技巧,以供学者参考。
一、审字义逐字翻译,首在审字义。
学者须先明字义,方可译之。
字义有广义、狭义之分,有本义、引申义之别。
学者宜先查字典,了解字之本义,再结合上下文,推敲字之引申义。
如“天地”一词,本义指自然界,引申义则指整个宇宙。
二、辨词性词性,即词语的词类。
逐字翻译时,需辨别词性,以免误解。
词性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如“山水”一词,名词与名词连用,应译为“山和水”。
三、考句法句法,即句子的结构。
逐字翻译时,需考究句法,以确保句子通顺。
句法有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并列结构、复合结构等。
如“吾友善棋”,主谓结构,译为“我的朋友擅长下棋”。
四、求语境语境,即语言环境。
逐字翻译时,需寻求语境,以理解文意。
语境有语篇语境、上下文语境、社会文化语境等。
如“春风得意马蹄疾”,需结合春、风、得意等词语,理解诗人的喜悦心情。
五、注音韵音韵,即语音的韵律。
逐字翻译时,需注意音韵,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音韵和谐,译为“桃花潭水深千尺”。
六、译风格风格,即文章的风格。
逐字翻译时,需注意风格,使译文与原文相得益彰。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为“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七、校对修改逐字翻译完成后,需校对修改。
校对时,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检查是否有错别字;2.检查是否有漏译或误译;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4.检查是否符合原文风格。
总之,逐字翻译是一门学问,需学者不断实践、总结。
以下为逐字翻译的口诀,供学者参考:审字义,辨词性,考句法,求语境。
注音韵,译风格,校对修改莫放松。
学者若能遵循此法,逐字翻译必将日臻完善。
常见文言文字词翻译
![常见文言文字词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1b683f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1.png)
常见文言文字词翻译文言文字是古代中国的官方文字,其特点是古雅、繁复,有许多特殊的词汇和翻译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字词汇和翻译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文言文字。
一、常见文言文字词汇及其翻译1. 德行(dé xíng):指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道德品质。
翻译时可以用“virtue”、“integrity”等词汇。
例如:他为人正直,德行高尚。
2. 侍奉(shì fèng):指尽心尽力地服务、照顾。
翻译时可以用“serve”、“attend”等词汇。
例如:他侍奉父母一生。
3. 阅历(yuè lì):指通过阅读和经历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翻译时可以用“experience”、“knowledge”等词汇。
例如:他的阅历非常丰富。
4. 翊(yì):古代官名,指官员辅佐君主的重要职务。
翻译时可以用“official”、“minister”等词汇。
例如:他是朝廷的翊臣。
5. 恭敬(gōng jìng):指对长辈或上级表示尊敬和礼貌。
翻译时可以用“respectful”、“courteous”等词汇。
例如:他恭敬地向父母行礼。
6. 谦虚(qiān xū):指态度谦逊、不自负。
翻译时可以用“modest”、“humble”等词汇。
例如:他谦虚地接受了他人的赞美。
7. 施行(shī xíng):指执行、实施。
翻译时可以用“implement”、“carry out”等词汇。
例如:政策已经施行。
8. 颇为(pō wéi):指相当、很。
翻译时可以用“quite”、“quite a”等词汇。
例如:他在学术上颇为有成就。
9. 暨(jì):古代官名,指官员升任到另一个职务。
翻译时可以根据具体官职使用相应的英文翻译。
例如:他晋升为都督暨征东大将军。
10. 四方(sì fāng):指各个方向。
翻译时可以用“all directions”、“four corners”等词汇。
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125ca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f.png)
夫文言文,古人之遗泽,虽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
然今之人,鲜有通晓古文者,故翻译之法,遂成吾辈之必备。
翻译文言文,非易事也,须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严谨的态度,以及灵活的技巧。
兹论及文言文翻译之法,以飨读者。
一、字词翻译1. 直译:以现代汉语中与之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替换古文中的字词。
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直译为:“天地,是万物所逆旅的地方。
”2. 意译: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语境,对字词进行灵活的解释。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意译为:“那青青的衣领,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3. 音译:对于一些古文中的字词,现代汉语中没有对应的意义,可采取音译的方法。
如:“蝴蝶”在古文中写作“胡蝶”,可音译为“胡蝶”。
二、句子翻译1. 调整语序:古文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调整。
如:“余闻之也。
”应翻译为:“我听说这件事。
”2. 增删词语:为了使句子通顺,可适当增删词语。
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有我的老师。
’”3. 保留古风:对于一些具有古风色彩的句子,可保留其原貌。
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翻译为:“月亮明亮星星稀疏,乌鹊向南飞去。
”三、篇章翻译1. 理解篇章主旨:翻译文言文篇章,首先要理解其主旨,把握全文大意。
如《离骚》一篇,主要表达了屈原忧国忧民之情。
2. 分析篇章结构:文言文篇章结构严谨,翻译时要注意层次分明。
如《岳阳楼记》分为四段,分别描述了楼之高、山之远、水之广、心之旷。
3. 融汇贯通:翻译文言文篇章,要将字词、句子、篇章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翻译。
四、注意事项1. 严谨态度:翻译文言文,必须严谨认真,不可随意篡改原文。
2. 灵活运用:在保证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可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3. 注重文采:文言文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注重文采,使译文更具韵味。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严谨的态度,以及灵活的技巧。
文言文翻译字词总结
![文言文翻译字词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e47a66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7.png)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深,字词奥而义广。
翻译文言文,实为学习者一大难题。
然欲解此难题,必先熟谙字词,方能触类旁通,游刃有余。
今将文言文中常见之字词,略作总结,以供学者参考。
一、名词1. 人:古之人,指古代之人。
2. 地:地名,如:长安、洛阳。
3. 物:物品,如:刀剑、笔墨。
4. 事:事情,如:战争、祭祀。
二、动词1. 为:做,如:为之奋斗。
2. 行:行走,如:行者无疆。
3. 言:说,如:言辞。
4. 治:治理,如:治国安邦。
三、形容词1. 仁:仁爱,如:仁者见之。
2. 善:善良,如:善行。
3. 美:美好,如:美景。
4. 丑:丑陋,如:丑恶。
四、副词1. 即:就是,如:即此。
2. 且:并且,如:且行且珍惜。
3. 虽:虽然,如:虽远必至。
4. 故:所以,如:故有此言。
五、连词1. 而:并且,如:然而。
2. 则:那么,如:则知其善。
3. 故:因此,如:故得胜。
4. 然:然而,如:然则。
六、介词1. 于:在,如:于斯为盛。
2. 以:用,如:以文会友。
3. 为:作为,如:为之笑。
4. 于:比,如:于今为盛。
七、助词1. 的:结构助词,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 了:语气助词,如:此事了矣。
3. 呀:语气助词,如:好呀,吾将往矣。
4. 吧:语气助词,如:此言甚是,吾以为然。
八、数词1. 一:一个,如:一叶扁舟。
2. 二:两个,如: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3. 三:三个,如:三人行,必有我师。
4. 四:四个,如:四时更替。
九、量词1. 个:一个,如:一个苹果。
2. 个:一些,如:一些事情。
3. 些:一些,如:一些话。
4. 些:一点,如:一点道理。
以上仅为文言文中常见之字词总结,实则繁多。
学者宜在阅读过程中,多加积累,方能熟谙字词,翻译文言文游刃有余。
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942770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1.png)
自古文以载道,文言文者,先秦两汉之遗风,六朝唐宋之韵致。
然今之人,多疏于古文,欲通其意,必先求译法。
兹将文言文翻译之技巧,略述如下,以俾学者有所遵循。
一、字义准确,文脉贯通文言文翻译,首在字义。
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故译者须熟谙字义,明辨字词之异同,方能准确翻译。
同时,译文需保持文脉贯通,使读者如读原文,不失原意。
二、词性转换,活用成语文言文词汇丰富,词性多变。
译者需根据上下文,灵活转换词性,使译文通顺。
如“曰”字,可译为“说”、“曰”、“言”等。
此外,成语亦需活用,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三、句式调整,符合语法文言文句式严谨,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
翻译时,需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调整句式,使译文流畅。
如将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倒装句等,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完整句式。
四、文化背景,深入理解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译者需了解相关文化背景,深入理解原文,才能准确翻译。
如“三顾茅庐”一词,需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历史典故,才能准确表达其含义。
五、修辞手法,巧妙运用文言文修辞手法多样,如比喻、排比、对偶等。
译者需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巧妙运用,使译文生动形象。
如原文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句,可译为“明月何时再照我?举杯邀月问苍穹。
”六、语气神态,传神达意文言文表达语气丰富,神态各异。
译者需把握原文语气神态,使之在译文中得到体现。
如原文中“一笑倾国,再笑倾城。
”一句,可译为“一笑倾国色,再笑倾城姿。
”七、逐字逐句,逐句成章文言文翻译,需逐字逐句,逐句成章。
不可急于求成,忽视细节。
在翻译过程中,要反复推敲,确保译文准确无误。
八、参考注释,汲取精华文言文注释详实,蕴含着前人智慧。
译者可参考注释,汲取精华,丰富译文内容。
同时,注释中的解释也可作为翻译的依据。
九、校对修改,精益求精翻译完成后,需进行校对修改。
检查译文是否准确、通顺,是否存在错别字、语法错误等。
反复修改,力求译文精益求精。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部编版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总结及归纳
![部编版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总结及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8e092f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2.png)
部编版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总结及归纳一、序言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重点字词,这些字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且具有重要的含义和用法。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重点字词,我们需要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些字词。
本文将对部编版高中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够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二、文言文重点字词总结1. 忠:指忠诚、忠心。
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出现在描述忠臣义士、忠于国家的人物形象中,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被誉为“忠义之士”。
2. 孝:指孝顺父母,尊重长辈。
在古代社会中,孝道被视为美德的表现,是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方面。
3. 仁:指仁爱、慈悲。
在儒家思想中,仁义是做人的根本,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4. 义:指义务、道义。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重视对他人的承诺和责任,尊重道义。
5. 忧:指担忧、忧虑。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对国家民族、人民生活的忧虑和关怀。
6. 患:指灾难、疾病。
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来描述战乱、自然灾害和疾病带来的痛苦。
7. 明:指清楚、明白。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明理”、“明事”等词语,表达对事物的清晰认识。
8. 深:指深厚、深远。
在古代文言文中,用来形容情感、友情、情意的深厚和深远。
9. 真:指真实、真诚。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述人的品质和言行的真实性。
10. 诚:指真诚、诚实。
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来表示对他人的诚实和真诚。
三、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1. 忠孝仁义: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这四个字词在古代我国文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常常用来形容忠臣义士和圣贤。
2. 忧患:在古代文言文中,常与国家民族、人民生活等词语搭配使用,表达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关心和忧虑。
3. 明深: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人的情感、品质和思想的真实深厚。
4. 真诚:在古代文献中,这两个字词常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行和言行的真实性。
5. 诚实: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两个字词通常用来表示对他人的诚实和真诚。
文言文加点词翻译技巧
![文言文加点词翻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105dfd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1.png)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奥,义深而广。
然后世学者,欲通其意,必先解其词。
翻译文言文,非易事也,然得法者,亦能游刃有余。
今试述文言文加点词翻译之技巧,以助学者一臂之力。
一、明词义文言文之词,往往一字多义,故翻译时首当明词义。
明词义者,有三法:1. 依文解字:文言文之字,多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构成,故可依文解字,探寻其本义。
如“君”字,从“尹”,会意,本义为治事之人,引申为君主、君子等。
2. 比较同义词: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可比较同义词,推测其词义。
如“行”,有行走、行为、品行等义,可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其具体含义。
3. 分析词性:文言文中,词性变化丰富,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翻译时需分析词性,准确表达其含义。
如“大”字,本为形容词,可作名词,表示“大事”,如“大事已定”。
二、辨语境翻译文言文,需辨明语境,理解句意。
辨语境之法,有二:1. 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严谨,翻译时需理清句子结构,把握句子主谓宾关系。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中,“孔子”为主语,“曰”为谓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宾语从句。
2. 考虑上下文:文言文句子之间,往往存在逻辑关系,翻译时需考虑上下文,把握句子间的逻辑联系。
如“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此句中,“亲其亲,仁也”与“教民予之,善也”为并列关系,翻译时应体现这种关系。
三、注音译文言文中,有些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或含义有所变化,翻译时需注音译,以便读者理解。
注音译之法,有二:1. 音译:将文言文中之字词,用现代汉语中相近或相同的字词代替,如“犬”音译为“狗”,“马车”音译为“汽车”。
2. 直译:将文言文中之字词,直接用现代汉语中相对应的字词翻译,如“思”直译为“思考”,“见”直译为“看见”。
四、举例子翻译文言文时,可举例子,以增强翻译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如“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此句可翻译为:“学习必须静心,才能需要学习。
文言文翻译字词七年级下
![文言文翻译字词七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81e5044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7.png)
吾等学童,初入文言文之殿堂,或感其晦涩难懂,或喜其韵味悠长。
然欲精通文言文,须先熟谙其字词。
今以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为例,略述字词之翻译。
一、字词解释1.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解释:父母之命,指父母之意愿;媒妁之言,指媒人的话。
整句意为:父母的意愿,媒人的话。
2. 闲居静处,无所事事解释:闲居静处,指闲暇时居住在安静的地方;无所事事,指没有事情可做。
整句意为:闲暇时居住在安静的地方,没有事情可做。
3. 举案齐眉解释:举案齐眉,形容夫妻间相敬如宾。
整句意为:夫妻间相互尊重,如同举案齐眉。
4. 破釜沉舟解释: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整句意为: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5. 青出于蓝解释:青出于蓝,比喻后来者超过前辈。
整句意为:后来者超过前辈。
6. 破镜重圆解释: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后重聚。
整句意为:夫妻失散后重聚。
7. 桃李满天下解释:桃李满天下,比喻弟子遍布天下。
整句意为:弟子遍布天下。
二、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接将文言文中的字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保持原意不变。
例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父母的意愿,媒人的话2. 意译法:根据文言文的意思进行翻译,使现代汉语更加通顺。
例如:闲居静处,无所事事→ 在安静的地方闲居,没有事情可做3. 比喻法:运用比喻手法,使文言文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青出于蓝→ 后来者超过前辈4. 增译法:在翻译过程中,根据上下文添加一些必要的词语,使句子更加完整。
例如:破釜沉舟→ 下定决心,不顾一切三、注意事项1. 理解文言文字词的语境,避免生搬硬套。
2. 注重字词的古今异义,了解其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含义。
3. 翻译时力求准确、通顺,避免误解。
总之,学习文言文字词翻译,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揣摩,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才能在阅读文言文时游刃有余。
愿吾等学童在文言文的世界里,畅游其中,领略古人的智慧与风采。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反思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7956f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3.png)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反思与总结文言文作为一种古代汉语书面语言,常常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
从往年的高考真题来看,文言文翻译一直是考察考生语文基础和理解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翻译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对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翻译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高考考试。
一、教学反思1. 教材选择不当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会选择过于复杂或者古旧的文言文作为翻译练习,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进而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应该多选择一些清晰简洁且与学生所学知识相关的文言文段落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2. 缺乏实践机会有的学校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实践机会的提供。
学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翻译、思考、总结,才能真正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与方法。
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让他们在翻译实践中不断提高。
3. 缺乏引导和启发有时教师只注重对文言文语法规则的灌输,忽略了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理解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应该通过讲解古代社会背景、作者用意等内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并提高翻译质量。
二、教学总结1. 合理选择教材教师在选择文言文翻译教材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清晰简洁、易于理解的文言文段落。
同时,注重与学生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框架。
2. 注重实践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让他们通过不断的翻译练习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可以设计一些翻译任务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引导思考与理解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帮助他们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应用场景。
通过讲解古代社会风貌、思想文化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翻译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需要教师重视教材选择、实践训练和思考引导,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能力和理解水平。
文言文字词翻译
![文言文字词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f3b16ab52d380eb63946d0f.png)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译文:假如人想要得到
的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使人生存下去的方法有什么不能使用的呢?
⑶副词
表否定,不
例: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译文:成名在仓促之间不知用什么办法来解救,跺着脚, 急得变了脸色。
⑶副词
很,非常
例: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译文:佛印很像弥勒佛。
全然
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译文:心力、眼力、耳力都用尽了,蟋蟀的踪迹和声音
全都没有。
42.
动词
经得起,受得住
例: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岀,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译文:可是处境是那样危急险恶,
一个接一个岀现,就不是在人世间所能忍受的了。
按照宫内方法制造出来的,不敢约会亲友。
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
例: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译文:内部订立法令制度,致力于农业生产。
内心
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译文:现在您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内
心却怀着犹豫不决的打算。
读音二:nd,通"纳"
动词
让进
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译文: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
文言文字词翻译
41.绝,jue
⑴动词
断绝
例: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
要挟赵国的野心。
绝交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能够凭借江东的军队同
中原的曹操相对抗,不如及早和他绝交。
文言文常见重点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见重点字词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02cdb1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9.png)
一、名词1. 郡:一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2. 县:一县,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或县。
3. 君:君主,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4. 臣:臣子,古代对官员或臣属的尊称。
二、动词1. 行:行走,进行。
2. 谋:谋划,计划。
3. 遣:派遣,发送。
4. 求:请求,寻求。
三、形容词1. 善:善良,有德行。
2. 美:美好,美丽。
3. 勇:勇敢,有胆识。
4. 善:善于,擅长。
四、副词1. 然:如此,这样。
2. 乃:就是,表示肯定。
3. 犹:还,仍然。
4. 乃:才,表示时间。
五、连词1. 而:并且,而且。
2. 故:因此,所以。
3. 以:因为,由于。
4. 则:那么,就。
六、代词1. 吾:我。
2. 君:你。
3. 其:他,她,它。
4. 是:这,那个。
七、助词1. 于:在。
2. 以:用,把。
3. 而:表转折,却。
4. 焉:在那里。
八、语气词1. 呀:表示感叹。
2. 呢:表示疑问。
3. 呢:表示肯定。
4. 呢:表示疑问。
以下列举一些文言文中常见句子及其翻译:1. 君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君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3.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当皇帝的军队北伐平定中原的那一天,举行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翻译: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了,明月何时才能照见我回家?通过以上对文言文中常见重点字词的翻译,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汉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学习过程中,还需多加练习,不断积累,才能在文言文阅读和写作中游刃有余。
小学文言文翻译字词解释
![小学文言文翻译字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7bc926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7.png)
一、原文:昔者孟母,择邻而处子。
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在选择邻居时,特意选择了一个贤良的女子居住的地方。
孟子不学习,他的母亲就折断了织布的梭子。
字词解释:1. 昔者:从前。
2. 孟母:孟子的母亲。
3. 择邻:选择邻居。
4. 而处子:居住。
5. 子:儿子,这里指孟子。
6. 不学:不学习。
7. 断:折断。
8. 机杼:织布的梭子。
二、原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字词解释:1. 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 三人行:三个人一起行走。
3. 必有我师焉: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4. 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5. 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三、原文:《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易经》中说:“天的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应该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面对。
”字词解释:1. 《易经》:又称《周易》,是一部古代的占卜哲学著作。
2. 天行健:天的运行刚健有力。
3. 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4. 以自强不息: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译文:孟子说:“行善事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而行恶事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字词解释:1. 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 得道多助:行善事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
3. 失道寡助:行恶事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五、原文:《大学》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译文:《大学》中说:“修养自己,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太平。
”字词解释:1. 《大学》:儒家经典之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2. 修身:修养自己。
3. 齐家:管理好家庭。
4. 治国:治理好国家。
5. 平天下:使天下太平。
通过以上对小学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解释,我们不仅能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还能体会到古人的智慧与哲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字词翻译41.绝,jué(1)动词断绝例: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野心。
绝交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能够凭借江东的军队同中原的曹操相对抗,不如及早和他绝交。
横渡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译文:借助舟船的,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停,止例: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译文:忽然听见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都停止了。
(2)形容词达到极点例:以为妙绝。
(《口技》)译文:认为(这段口技)妙到了极点。
陡峭的例: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译文: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隔绝的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译文:率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副词很,非常例: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译文:佛印很像弥勒佛。
全然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译文:心力、眼力、耳力都用尽了,蟋蟀的踪迹和声音全都没有。
42.堪,kn动词经得起,受得住例: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指南录〉后序》)译文:可是处境是那样危急险恶,一个接一个出现,就不是在人世间所能忍受的了。
胜任例: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孔雀东南飞》)译文:连作一个小官吏的妻子都不能胜任,怎能跟县令的公子相配。
能够例: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不能回想,在佛狸祠堂前面,祭祀的香火旺盛,非常热闹。
43.克,kè动词战胜,攻下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殽之战》)译文:攻打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成功,完成例:前虞跋胡,后恐疐zhì尾,三纳之而未克。
(《中山狼传》)译文:前边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后面又怕压到狼的尾巴,装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能够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那么天下的格局就可以定下来了。
克制,约束例:克已复礼。
(《论语》)译文: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通"刻",刀刻,雕刻例: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
(《史记·李斯列传》)译文:更改器物上的雕刻,统一度量衡和书奏文牍的格式。
44.类,lèi(1)名词种类例: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雁荡山》)译文:世上的沟壑等水流冲刷的地方,都有直立的土层或上部凹陷的岩石,也是这一类情况罢了。
事例例: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译文:它写的事情虽然细小,但主旨却十分重大,所举的事例虽说浅近,表现的意义却十分深远。
(2)动词类似,相似例:中绘殿阁,类兰若。
(《促织》))译文:中间画的宫殿楼阁一类的东西,很像是寺庙。
类推例: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输》)译文:你坚持道义,不肯杀少数人,却要去杀许多人,不能算是懂得类推事理。
(3)副词。
大都、大多例: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训俭示康》)译文:近年来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人多穿上了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上了丝织品做的鞋子。
45.怜,lián哀怜,同情例: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您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投降秦国,难道你就不怜惜你的姐姐吗?疼爱,爱惜例: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吗?爱戴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译文:项燕做为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爱戴他。
46.弥,mí,满,遍例: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扬州慢》)译文:一夜的大雪刚刚停止,满眼都是荠菜和野麦。
(2)副词,更加,越发例: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译文:奉送的越多,侵犯得就越厉害。
47.莫,mò,通"暮",晚上("暮"的本字)例: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译文: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2)代词没有(谁)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赤壁之战》)译文:除了刘备没有谁能够抵挡曹操的。
没有(什么)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译文:假如人想要得到的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使人生存下去的方法有什么不能使用的呢?(3)副词表否定,不例: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促织》)译文:成名在仓促之间不知用什么办法来解救,跺着脚,急得变了脸色。
表禁止,不要例: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赤壁之战》)译文:希望及早确定对策,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
表测度,或许例:其事体莫须有。
(《宋史·岳飞传》)译文:那些事情或许有吧?48.内,读音一:nèi里面例:少时,帘内掷一纸出。
(《促织》)译文:不多会儿,帘子里面扔出一张纸。
皇宫,宫内例: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不敢会友。
(《训俭示康》)译文:近来士大夫家庭,就如果不是按照宫内方法制造出来的,……不敢约会亲友。
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例: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译文:内部订立法令制度,致力于农业生产。
内心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译文:现在您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内心却怀着犹豫不决的打算。
读音二:nà,通"纳"动词让进例: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译文: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
放进例:内狼于囊。
(《中山狼传》)译文:把狼放进口袋里。
接纳,收容例:亡走赵,赵不内。
(《屈原列传》)译文:(怀王)逃到了赵国,赵国不肯收容他。
交纳例: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史记》)译文:老百姓缴纳一千石粮食,就授官一级。
49.期,读音一:q限定或约定的时间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译文: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了约定的期限。
日期,时候例: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梅花岭记》)译文:谁是到时候帮助我成就(殉国)大节的人?约会例:与老人期,何后也?(《留侯世家》)译文:和老年人约会,为什么落在后面?约定例: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孙膑》)译文:约定说:"晚上看到(树下)点起火就一齐放箭。
"期望,希望例: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察今》)译文:好的宝剑是指望用它砍断东西,不是指望他一定是镆铘剑。
读音二:j名词。
一周年,一整月。
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满一年之后,即使有想要进谏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50.奇,读音一:qí(1)形容词奇特,罕见例: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游褒禅山记》)译文:前进越是困难,见到的景物也越发奇特。
特殊,不平常的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六国论》)译文:拿事奉秦国的心思来礼待天下有特殊才能的人。
珍贵的,稀奇的例:里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居为奇货。
(《促织》)译文:乡里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笼子把它们养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储存起来。
出人意料的(措施)(计谋)例: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失街亭》)译文:如果魏军到来,我们就派出他们意料不到的军队来攻打它。
美好的,合宜的例: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孔雀东南飞》)译文:现在如果违背了他的情意,恐怕这件事不太合适。
惊异例: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
(《促织》)译文:每当听到弹奏琴瑟的声音,就会按照节拍跳舞,(宫里的人)更加感到惊异了。
认为出众例: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张衡传》)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出众。
读音二:j,命运不好,运气不好,常"数奇"连用例: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
(《史记·李将军列传》)译文:认为李广老了,命运不好,不叫他与匈奴的单于对敌。
(2)数词,表单数、零数或余数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译文: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一点,高约两个米粒左右。
51.迁,qin动词由下面移至上面,泛指迁移例: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指南录〉后序》)译文:当时元兵已迫近京城门外,无论是迎战、拒守、迁都都来不及了。
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例: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译文:安帝素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之学,派公车特意召请,任命他做郎中,后来又提升为太史令。
有时也指降职例: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并序)》)译文:被此人的话所触动,这天晚上才有了被贬官的感觉。
放逐,征发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译文:然而陈涉是以破瓮做窗户,用草绳拴门轴的穷人家的孩子,是农村中耕田为生的人,又是被征发戍边的人。
改变,改动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译文:齐国人没有贿赂秦国,结果还是在五国之后政权易主,为什么呢?52.请,qng请求。
请人做某事。
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我听说赵王喜欢音乐,请你弹瑟吧。
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例: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石壕吏》)译文:我老太婆虽然年老力衰了,还是请允许我跟你们连夜回去。
谒见,问候例: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听说这个人,就前去问候他,想要送他厚礼,他不肯接受。
邀请,约请例: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就邀请门客,准备了百余辆兵车,想率领着门客前去与秦军拼命。
请教,请示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五人墓碑记》)译文:之后又以苏州百姓作乱为名向朝廷请示。
说情例:文嬴请三帅。
(《殽之战》)译文:文嬴为三个被俘的秦军将领说情。
(2)副词,表示尊敬,不翻译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五步之内,我要用我颈上的血溅在您的身上。
53.穷,qióng处境困难,环境险恶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译文:处境险恶,饥饿无所依靠,敌人悬赏追捕的又很紧迫。
不得志,不显贵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译文:在不得志的时候,则更加坚强,不放弃自己高远的志向。
贫困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译文:(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供养,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终了,穷尽,用尽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