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儿吹爱吹下载教案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风儿吹呀吹》教学案例
《风儿吹呀吹》教教事例一、教材剖析大自然魅力无量。
“回归自然,崇尚人与自然的和睦一致”已成为建设和睦社会的目标之一,让孩子走出校门,回归自然,感觉生活,更是成为《道德与生活》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
《风儿吹呀吹》这一教课内容充足表现了该教课理念。
b5E2RGbCAP《风儿吹呀吹》是人民教育第一版社小学道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它包含“风在哪里”、“感觉风”、“风与我们的关系” 、和“风的游戏”四部分,主假如让孩子从不一样方面来感觉风的特色,领会风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以“风”为切入点,让孩子们感觉人与自然的关系,感觉大自然、生活的美。
p1EanqFDPw二、学生剖析一年级小孩年纪小、爱玩好动、好奇心强,关于自然风已有了必定认识,能经过事物变化来发现风,并初步感觉风的乐趣。
他们知道风就在身旁,但又很难求情楚它是怎么来的。
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色及认知起点,设计切近他们生活的活动,使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既掌握风的有关知识,又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感情的熏陶,是设计本课教课目的的主要出发点。
DXDiTa9E3d三、设计理念活动,是促使青少年小孩人品健康发展的直接动因。
它能让学生主动参加,主动研究,主动思虑,主动实践,以实现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表现的形态主假如“小孩直接参加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余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经过“教师指导下的各样教课活动来实现”。
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小孩的活动,而非纯真地只讲教科书”,小孩更多地是经过“实质参加活动,着手动脑,而非只是依赖听讲来学习” 。
所以,在《风儿吹呀吹》一课教课中,为了让无形的风儿变为有形的风,我设计了“找风” 、“比赛”、“玩风“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悟风无处不在,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亲密的关系,鼓舞孩子们踊跃参加活动,成为活动的细胞,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体会风在人们生活中的不一样影响,并在活动中学会察看、学会发现,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一年品德与生活《风儿吹呀吹》教学案例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风儿吹呀吹》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的形成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和好奇心。
2.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活动中体验分享和合作的乐趣。
4.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倡导爱护大自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风儿吹呀吹》故事情境导入。
2.通过观察风的表现形式,理解风的本质。
3.制作风筝,感受风的力量。
4.学习风的分类和风的作用。
5.通过游戏,巩固对风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故事情境导入学生们坐在一起,教师开始给他们讲述《风儿吹呀吹》的故事情境。
教师可以使用如下方式导入:从小四季书中抽取的《风儿吹呀吹》故事情境:小明和小刚一起外出郊游,突然感到阵阵微风轻轻吹来。
他们看到树枝晃动、树叶摇摆,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他们跑到山坡上,在那里他们感受到了更大的力量,几乎被风吹跑了!他们对风非常好奇,想要了解更多。
教师问学生们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引导他们回忆与风相关的情景和感受。
2. 观察风的表现形式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观察风的表现形式,如:树叶随风摇曳、纸片被风吹跑、风车旋转等。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们观察和思考:•风是什么?我们能看见风吗?•为什么树叶会随风摇动?•为什么放风筝时需要有风?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们逐渐理解风的本质是空气的运动。
3. 制作风筝,感受风的力量为了更好地感受风的力量,教师组织学生们制作风筝。
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材料和指导步骤,学生们按照教师的指示一步步制作风筝。
制作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到空旷的操场上放风筝,感受风的力量。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风?•风筝是如何被风吹起来的?•风对风筝的作用是什么?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进一步理解风的分类和风的作用。
4. 学习风的分类和风的作用回到教室,教师向学生们介绍风的分类和风的作用。
一年级下册品德风儿吹呀吹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风,知道风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教育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风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理解风的特点。
2.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风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有关风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风的经历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风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风的名称。
1.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风的经历和感受。
2. 学习风的特点2.1 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源,展示风的作用和特点。
2.2 学生观察、思考,总结风的特点。
3. 体验风的魅力3.1 教师组织学生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风的力量。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4. 学习风的保护作用4.1 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风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4.2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风的保护作用。
5. 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5.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5.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6. 总结课堂内容6.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6.2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7. 作业布置7.1 教师布置有关风的观察和实践作业。
7.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6.1 教师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果和不足之处。
6.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七、课堂评价7.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成果等进行评价。
7.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八、拓展活动8.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与风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制作风车、风向游戏等。
8.2 学生积极参与拓展活动,提高对风的认知和兴趣。
九、家庭作业9.1 教师布置有关风的观察和实践作业,如观察家中空调吹出的风、了解风的级数等。
9.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1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doc
1、课前收集风的作用的相关资料。
2、准备做风车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1、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
水见它浪花起,云儿见它快快跑。
猜一猜,这是什么?2、对,就是风,这个单元我们将要感受风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了解风的作用,和风一块玩,大家高兴吗?来,让我们一块儿读读本单元的题目吧!(板书:风儿吹呀吹)二、感受风,表现风。
1、看画面:(课本P32—33的图)你从哪儿发现了风?2、让学生谈感受:到走廊吹吹风,谈谈风吹在脸上,身上的感受。
还能谈其它风吹在脸上的感受吗?(海风、山顶风、树林风)3、画画风:看谁的画最能表现风。
①学生画。
②小组内交流自己画得怎样。
③指名在全班交流。
④师小结:从以上同学们的画和大家的相互交流中,我们了解班风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散热、助燃、传播花粉,还可以产生动力,用来发电,风的作用真不小。
不过,风有时也会发脾气,你们在看电视中看过狂风及台风的新闻吗?让学生说一说。
4、谈一谈有时风对人类及自然界的危害。
①台风,暴风雨。
(你在什么时间,地点遇到过)②我们有治理它们的办法吗?三、和风一块玩,动脑又动手。
1、有了同学们和我们人类的共同行动,风是能和我们永远做朋友的。
现在,你最想和这位好朋友做什么呢?2、你们打算怎样和风做游戏,能告诉我们吗?3、大家想出的玩法可真多。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块儿动手来做一个和风儿玩的玩具吧!①做风车。
师做指导,小组合作做风车。
A、折(对角折)B、剪(四个对角都剪开,留下同样长度的角)C、粘(翻转粘四个角)D、固定(用图钉固定在木棍上)②玩风车:你有什么办法让风车动起来?4、小组讨论:下节课,我们将和风儿一起玩,你们还将准备带些什么?怎么玩?。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理解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风的产生:介绍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风是如何产生的。
2. 风的基本特征:讲解风的速度、方向、强度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风的特点。
3. 风的作用:介绍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气候形成、植物生长、动物迁徙等。
4. 观察风: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风,了解风的变化。
5. 保护环境:教育学生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风的产生、基本特征和作用。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风,记录风的特点。
3. 实践操作:动手制作风车,体验风的力量。
4. 讨论法:分组讨论风的作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风的产生、基本特征和作用的PPT。
2. 观察工具:望远镜、风向袋等。
3. 材料:纸张、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风车。
4. 环境保护宣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关风的谜语,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风的产生、基本特征和作用,让学生了解风的知识。
3.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风,记录风的特点。
4. 实践:动手制作风车,体验风的力量。
5. 讨论:分组讨论风的作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 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风力发电设施,了解风能的利用。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风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观察风和制作风车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分析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提出的建议。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充分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以及是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风的知识。
3. 思考如何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更深入地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风的产生和风的基本类型;(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风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与风相关的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的特点;(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等,搜集有关风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勇敢、坚持、合作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风的产生和基本类型1. 导入:通过讲解风的产生原因,让学生了解风是如何形成的;2. 讲解:介绍风的基本类型,如热带风、温带风、寒带风等;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观察和描述风1. 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风,注意风的特点;2. 讲解:教授如何用语言描述风,如风力大小、风向等;3. 练习:学生进行描述风的练习,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风的力量1. 导入:讲解风的力量及其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 实验:进行风力实验,如吹纸实验、风力发电实验等;3. 互动:学生分享实验感受,教师引导讨论。
第四课时:风的利用和防护1. 导入:讲解风能的利用,如风力发电;2. 讲解:介绍如何防护大风天气带来的危害;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风能和应对大风天气。
第五课时:风力体育活动1. 导入:介绍风力体育活动的意义;2. 讲解:讲解风力体育活动的规则和方法;3. 实践:学生进行风力体育活动,教师指导。
三、教学资源:1. 教材:《风儿吹呀吹》课本及配套资料;2. 实验器材:风力实验器材;3. 网络资源:有关风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风力体育活动中的表现。
品德与生活人教一年级下册《风儿吹呀吹》教案3
《风儿吹呀吹》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初步知道风是因为空气流动而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玩与风有关的游戏,感受风带来的快乐。
3.情感与态度: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感受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风的资料。
2.准备与风有关的物品:风筝、竹蜻蜓、风车、纸飞机、风铃、扇子、蜡烛等。
教学地点:操场,多媒体教室。
教学设计:室外(操场)15分钟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瞧,这是什么?(出示风车)漂亮吗?玩过吗?谁能让风车转动起来?(指2名同学到前面转风车)其他同学一边仔细观察,他们是用什么方法使风车转动起来的,一边为他们加油,看看谁的风车转得快。
(学生转风车)指名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使风车转动起来的?(生:xx是用嘴吹,xx是用跑的方法使风车转动起来的。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说的也很完整。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使风车转动起来的?(生齐答:风)师:是呀,刚才这两位同学通过用嘴吹,用跑动的方法使风车转动起来,吹、跑时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流动,这就形成了风(板书:空气流动——风)2、风经常伴随着我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节课风儿吹呀吹(板书:风儿吹呀吹)二、寻找风,与风做游戏。
1、风在那儿呢?原来她正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你们能找到她吗?找的时候你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身体感受,还可以用我们准备的风筝、竹蜻蜓、风车、纸飞机、风铃等,师相机提出几点要求:(1)玩竹蜻蜓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对着人玩!(2)玩风筝时可以小伙伴间相互合作,逆风边跑边看,注意不要在有电线的地方放风筝。
(3)放出去的纸飞机要注意捡回来放好,注意保护环境卫生!(4)听到铃鼓响,把玩具放回原地,回来。
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找吧。
(各小组去找风,15分钟,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情感体验。
)师过渡:刚才你们与风玩捉迷藏的游戏时感觉怎么样?(生:很快乐)你们找到风了吗?她在哪儿?我们一起到多媒体教室说说吧!唱《大风车》表达此时的心情。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的产生和作用。
2.能够正确识别风的声音和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3.感受风对人们和自然界的积极影响。
4.通过和同伴的互动,培养团体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
三、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识别风的声音和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2.感受风对人们和自然界的积极影响。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团体意识。
2.让学生能够理解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播放一段风声的录音,并让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和来自哪个方向。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感觉和认识上对风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 学生感受(10分钟)通过让学生模拟风的声音和动作,让他们感受到风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做风车或者模拟放风筝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风在自己的生活中很常见,也很重要,是一种自然资源。
3. 学生互动(10分钟)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让他们一起探讨风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避免风吹垃圾的情况发生。
通过小组讨论能够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4. 教师讲解(20分钟)可以通过短片或者图文并茂的讲解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风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学习一些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方法。
老师需要注意讲解内容简明易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5. 小结(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1.让学生以风为主题,画一幅画或者写一篇小作文,来表现风的美丽和自然神秘。
2.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以风的主题创作一个简单的手工作品,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七、教学反思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作出适当调整。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感官和认知来了解风的作用和自然界的美妙之处,同时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节课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5课,主题为《风儿吹呀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风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掌握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风的认识;•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环保任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掌握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准备•课本《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小组讨论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师生互动:老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风呢?风会带来什么呢?”请学生回答并进行简要讨论。
2. 新知讲解•老师展示课件,介绍风的作用和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让学生对风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 老师朗读课文•老师朗读课文《风儿吹呀吹》,并向学生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4.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问题:风是怎么来的?风有什么作用?5. 小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何保护自然资源?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6. 拓展活动•老师提供一些拓展活动,如观察风的表现形式、制作风车等,鼓励学生参与并积极互动。
7. 总结反思•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回顾重要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1.回家观察风的表现形式,写下你对风的认识;2.完成练习册上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风在生活中的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一定的环保意识。
但是教师的引导还需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通过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能力。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风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基本特性。
让学生掌握与风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风的特点和现象。
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活动,运用英语交流关于风的知识。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主题:风的基本概念和特性风的定义:空气流动的现象风的产生原因:地球自转、地形、气压差异等风的速度和强度:微风、大风、风暴等风的方向和变化:季风、飓风、龙卷风等2.2 词汇和表达方式:风的相关词汇:wind, breeze, storm, tornado, cyclone等描述风速和强度的词汇:fast, slow, gentle, strong, violent等描述风向和变化的词汇:direction, shift, turn, change等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风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基本特性,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风的现象的理解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3 任务型教学法:教师设计各种任务活动,如填空、选择、问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描述风的特点和现象。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有关风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风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讲授:教师讲解风的基本概念和特性,让学生了解风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变化。
4.3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风的现象的理解和观察。
4.4 任务活动:教师设计各种任务活动,如填空、选择、问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描述风的特点和现象。
第五章:教学评估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任务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风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风儿吹呀吹》的教案
《风儿吹呀吹》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风儿吹呀吹》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好,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合作演唱、合作演奏的能力,提高集体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风儿吹呀吹》的旋律、歌词及意义。
2. 歌曲中的自然景象描绘及寓意。
3. 集体演唱、演奏技巧的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风儿吹呀吹》的演唱、演奏及自然景象的理解。
2. 难点:集体演唱、演奏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关于风的现象,如风吹树叶、风吹雪花等,激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2. 歌曲学唱:教唱《风儿吹呀吹》,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3. 歌词解析:解读歌曲中的自然景象,如“风吹柳絮飘呀飘,花开花落知多少”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寓意。
4. 集体演唱:分组进行集体演唱,指导学生演唱时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5. 演奏实践:安排学生进行乐器演奏,如钢琴、吉他等,配合歌曲《风儿吹呀吹》。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演唱、演奏《风儿吹呀吹》,培养音乐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演奏《风儿吹呀吹》的流畅性、准确性及情感表达。
2. 学生对歌曲中自然景象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合作演唱、演奏的积极性。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 准备歌曲《风儿吹呀吹》的乐谱和教学资料。
3. 准备各类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4. 准备教学场地,确保宽敞明亮,便于学生活动。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风儿吹呀吹》的旋律、歌词及自然景象描绘。
2. 采用示范法,为学生展示演唱、演奏技巧。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进行集体演唱、演奏。
4.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思维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风儿吹呀吹》的音乐魅力。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风儿吹呀吹》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风的来源及形态,引导学生了解风的力量;2.让学生了解风对人类的生活及自然环境的影响;3.引导学生明确正确使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初步了解风的来源及形态;2.让学生认识风对人类及自然环境的影响;3.引导学生明确正确使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风的来源及形态;2.让学生认识风对人类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老师出示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出现运动员被大风吹倒的图片);2.引导学生讨论风对人类的影响,特别是风对这位运动员的影响。
2. 感性认识1.在课堂上编排不同的风景幻灯片或视频,将学生带入四季变化中的场景,向学生出示“风雨无情”,“风吹叶落”等词语,询问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2.让学生共同参与,通过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去感受风的力量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知识传递1.向学生传达风的来源及形态的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风的由来及分类;2.引导学生关注风对人类、自然环境及动植物的影响。
4. 课堂讨论1.通过课堂调查,“个人开阔时会利用自然风道,减低碳排放吗?”,“在家中常使用天然通风方式吗?”,调查结果将学生和老师形成共识——环保从我做起,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2.让学生按照学生自己的想象去讨论风的好处,搜集同志答案,找到最有意思的几个方案等。
5. 教学总结1.通过课程内容及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到风的力量,学会使用风的力量;2.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保护环境;3.以实常操作的方式去教育学生怎样利用风的力量减低碳排放,保护自然环境。
五、课后作业1.思考如何利用风能源,并绘制风车制作流程;2.关注天气预报,按时关注气象变化。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风的一些知识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活泼好学。
通过讨论和实操,学生加深了对环保及风的力量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和基本特征;(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风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与风相关的成语和诗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的特点;(2)运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3)采用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引导学生感受风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风的形成和基本特征(1)介绍风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讲解风的基本特征,如速度、方向等;(3)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风的力量。
2. 第二课时:观察和描述风(1)培养学生观察风的方法和技巧;(2)让学生用语言描述风的特点;(3)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描述成果。
3. 第三课时:与风相关的成语和诗句(1)讲解与风相关的成语,如“风和日丽”、“风起云涌”等;(2)赏析与风相关的诗句,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3)让学生尝试创作与风有关的诗句或成语。
4. 第四课时:风的力量和应用(1)讲解风能的原理和应用,如风力发电;(2)让学生了解风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帆船、风筝等;(3)讨论风能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风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对风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资源:1. 教材:《风儿吹呀吹》教学用书;2. 实验器材:气球、纸片、风向袋等;3. 多媒体课件:风的形成、成语和诗句等;4. 课外阅读材料:关于风的科普书籍、文章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观察、描述、分享等。
《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3)
人教课标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风儿吹呀吹》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风,了解风的特点,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明白制造风是人类智慧的一种体现,引导学生自己能制造风。
2、通过图片,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风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感受风的特点。
(2)知道风产生于空气流动。
(3)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自己制造风。
(2)对风的利用的畅想。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风在生活中的作用资料。
(2)自己在家想一些制造风的方法,准备制造风用具,上课备用。
2、教学器材:投影片、一些制造风的用具(扇子、气球、纸张等)、小纸船、长方塑料水槽。
3、教学课件:风在生活中的作用的图片投影片、风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录像片、一些自然现象的图片(包括雨、闪电、大雾、雪、霜、彩虹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每组桌子上放一个长方形水槽,将一只小纸船放在水槽一端)师:我们做个游戏,比一比哪组同学先把小纸船送到对岸。
要求不能用手直接动纸船。
1、同组同学讨论,用什么方法?2、游戏开始。
(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借助一些物品,例如纸张、嘴、手等制造出风来。
对有创造的方法教师要及时给以鼓励。
)3、选出速度最快的一组,发一面“胜利小红旗”。
4、请得红旗的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速度快的“秘诀”。
5、其他同学和教师队伍结合学生发言发表自己看法.二、我们也能制造风。
1、师:刚才大家自己制造了风把小船送到了对岸,现在小组讨论一下,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制造出风?(小组讨论,可以借助一些物品作为制造风的工具。
)2、每组派代表向大家展示讨论的方案,其他同学给以评价。
3、在学生展示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以补充,对一些有创造性的方法更应大力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4、学生在展示的时候,要对自己所用的方法加以说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能将风的形成说出来。
5、师:通过刚才大家的展示,谁来说一说风是怎么形成的?6、学生小结,教师补充:是空气流动产生了风。
《风儿吹呀吹》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风儿吹呀吹》优秀教案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到风的存在,了解风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了解风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风的感受。
2. 如何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风儿吹呀吹的课件或视频。
2. 有关风的图片或实物。
3.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环境准备:1. 室内通风良好,感受风的吹拂。
2.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活动开始,教师播放《风儿吹呀吹》的歌曲,引导幼儿感受风的吹拂。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感觉到了什么?谁能来说一说?”(二)基本部分1. 教师通过课件、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风的特点,让幼儿了解风的存在。
2.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室内外的风,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风的感觉。
如:“风吹到脸上感觉怎样?风吹动树叶的样子是怎样的?”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用彩笔描绘出风的形象。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4.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让幼儿讲述自己对风的理解和感受。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风的特点及作用。
组织幼儿进行风力游戏,如“吹乒乓球”、“吹纸片”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风的乐趣。
四、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自然界的风,并用语言描述风的特征。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风的理解和感受,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活动延伸1. 风力实验:让幼儿亲手体验风力,如用纸片、气球等制作风力实验,观察风的作用。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歌曲《风儿吹呀吹》的学习,让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通过歌曲中的自然元素,让幼儿了解风的特点,增进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1.2 教学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幼儿园中班幼儿。
1.3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教学、游戏教学和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第二章:歌曲介绍2.1 歌曲背景《风儿吹呀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幼儿歌曲,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易于幼儿学习和演唱。
2.2 歌曲内容歌曲描述了风儿轻轻吹拂,带来花香、绿叶和欢笑的场景,充满了童趣和想象。
第三章:教学内容3.1 歌词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风儿吹呀吹》,注意指导幼儿正确发音,掌握歌词内容。
3.2 旋律练习教师教授歌曲旋律,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哼唱,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3.3 动作编排结合歌曲内容,教师与幼儿一起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幼儿在演唱过程中进行表演。
第四章:教学活动设计4.1 热身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活跃气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4.2 主题活动(1)分组进行歌词接龙游戏,巩固歌词记忆。
(2)分组演唱比赛,提高幼儿的歌唱能力。
(3)户外观察风的特点,让幼儿直观地感受风的力量。
4.3 放松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轻松愉快的歌曲演唱,如《风儿吹呀吹》,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课程。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歌唱能力和表演技巧,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5.2 课后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课后对歌曲《风儿吹呀吹》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程度,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
第六章:教学资源准备6.1 音乐素材:《风儿吹呀吹》歌曲录音及伴奏。
6.2 教学道具:风车、绿叶、花朵等与歌曲内容相关的道具。
6.3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空地,便于幼儿活动。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导入:教师播放《风儿吹呀吹》歌曲,引导幼儿说出歌曲名称。
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风儿吹呀吹》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品德素养;3.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风儿吹呀吹》的教学材料;2.图片、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孩子在风中跑步玩耍,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有没有在风中跑步的经历?你们喜欢吗?你们觉得风对我们有什么影响?2.引出课文《风儿吹呀吹》,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风的课文。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出示课文,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并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风儿吹呀吹,吹不散我们的______。
(心情) 风儿吹呀吹,吹动鸟儿的______。
(翅膀) 风儿吹呀吹,把树叶摇得______。
(哗啦啦)3.教师读给学生听关于风的小故事,让学生对风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学习品德与生活(20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图片上有一位孩子遇到了困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觉得这个孩子应该怎么办?你们有没有帮助过别人?怎样帮助别人?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风的品德意义:风吹拂大地,让花草生长茁壮;风吹动鸟儿的翅膀,让它们自由飞翔;风把树叶摇动,让我们欢乐起来。
我们也可以像风一样,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给别人带去快乐,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3.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讨论,给一个困难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出解决办法。
四、语言表达(10分钟)1.教师出示段落,让学生读一读,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用这个段落进行语言表达。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模仿示范,使用段落内容进行语言表达:风吹拂大地,让花草生长茁壮;风吹动鸟儿的翅膀,让它们自由飞翔;风把树叶摇动,让我们欢乐起来。
五、小结(5分钟)1.教师帮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和重点;2.教师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风儿吹爱吹教案.doc
[教材分析]《风儿吹呀吹》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木单元以“点进大口然”为主题设计了“春天来了”、“小苗快快长”、“我和太阳做游戏”以及“风儿吹呀吹”四个内容,让学生感受人自然,亲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与人的相互关系,使学生热爱大自然。
其中《风儿吹呀吹》包括“风在哪里”、“风与我们的生活”、“与风一起玩”三个部分,我计划用2教时完成,本节是第一课时,通过寻找风、和风一起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感受风的特点,观察、了解生活中与“风”冇关的现象,感受“风” 给我们带來的乐趣,体会“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对风的利用,感受大口然的神奇和人类利用口然的智慧。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大白然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凭着他们的好奇心,丰富的想像力,对大白然、对风都会冇所了解,但可能知Z不多。
他们正处在品徳行为习惯的形成期,针对这一特点,木课将以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主,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启迪和教育学生探索风的奥妙,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乐于探究身边的问题,从而热爱生活。
[设计思路]《品徳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开发学生的品徳潜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徳,让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思想品徳为目标。
《风儿吹呀吹》这一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以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风、寻找风、观察风,并和风一起游戏,培养学生思考与动手的能力,使教学具有趣味性、活动性和开放性。
[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感受风,了解风的特点,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2. 情感与态度目标:①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彖,了解并体会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人们对风的利用。
②培养学生热爱的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 过程与方法观察与风冇关的一些生活现象,体验风吹动的感觉。
[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①感受风的特点,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②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年品德与生活《风儿吹呀吹》教学案例
一年品德与生活《风儿吹呀吹》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大自然魅力无穷。
“回归自然,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让孩子走出校门,回归自然,感受生活,更是成为《品德与生活》程的价值取向之一。
《风儿吹呀吹》这一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该教学理念。
《风儿吹呀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它包括“风在哪里”、“感受风”、“风与我们的关系”、和“风的游戏”四部分,主要是让孩子从不同方面来感受风的特征,体会风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以“风”为切入点,让孩子们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生活的美。
二、学生分析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好奇心强,对于自然风已有了一定认识,能通过事物变化来发现风,并初步感受风的乐趣。
他们知道风就在身边,但又很难说清楚它是怎么来的。
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及认知起点,设计贴近他们生活的活动,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掌握风的相关常识,又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是设计本教学目标的主要出发点。
三、设计理念活动,是促进青少年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直接动因。
它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新程标准明确指出: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因此,在《风儿吹呀吹》一教学中,为了让无形的风儿变成有形的风,我设计了“找风”、“竞赛”、“玩风“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悟风无处不在,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成为活动的细胞,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体会风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同影响,并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通过“找风”的活动感受风的不同特征,并能与人交流对风的感受。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
《风儿吹呀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产生和风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风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风的产生和基本概念。
2. 观察和描述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风的力量和影响。
2. 风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风力发电模型、风的演示图、风的视频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风力发电模型,引导学生思考风的能量和作用。
2. 新课导入:介绍风的基本概念,讲解风的产生和分类。
3. 课堂讲解:讲解风的力量和影响,通过演示图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风的作用。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周围的风,并记录下来。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绘制一幅关于风的作品。
7. 板书设计:风的产生、风的力量、风的应用。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9.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10. 教学拓展:讲解其他与风相关的自然现象,如龙卷风、台风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风的相关知识。
2. 利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风的作用和影响。
3. 运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风的基本概念、产生和分类。
2. 演示法:展示风的演示图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风的作用。
3. 实践法: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的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八、课程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气象知识和风的作用。
2. 组织学生参观风力发电站,了解风能的利用和风力发电的原理。
3. 开展“风的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风在各种文化中的寓意和应用。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风儿吹呀吹》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设计了“春天来了”、“小苗快快长”、“我和太阳做游戏”以及“风儿吹呀吹”四个内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与人的相互关系,使学生热爱大自然。
其中《风儿吹呀吹》包括“风在哪里”、“风与我们的生活”、“与风一起玩”三个部分,我计划用2教时完成,本节是第一课时,通过寻找风、和风一起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感受风的特点,观察、了解生活中与“风”有关的现象,感受“风”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体会“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对风的利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利用自然的智慧。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凭着他们的好奇心,丰富的想像力,对大自然、对风都会有所了解,但可能知之不多。
他们正处在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期,针对这一特点,本课将以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主,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启迪和教育学生探索风的奥妙,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乐于探究身边的问题,从而热爱生活。
[设计思路]《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开发学生的品德潜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让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思想品德为目标。
《风儿吹呀吹》这一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风、寻找风、观察风,并和风一起游戏,培养学生思考与动手的能力,使教学具有趣味性、活动性和开放性。
[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感受风,了解风的特点,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2. 情感与态度目标:①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了解并体会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人们对风的利用。
②培养学生热爱的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过程与方法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体验风吹动的感觉。
[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①感受风的特点,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②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①人们对风的利用。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活动准备]有关大自然中的“风“的课件、五个装满水的杯子、乒乓球等。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入主题——吹羽毛1.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大家看,这是什么?(羽毛)对,这是一根羽毛,老师想请两们同学来比赛,看看谁能使羽毛在空中待的最长,让羽毛最晚掉下来。
2.请两位学生上台比赛。
3.师:小朋友,刚才的比赛中是什么让羽毛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风)对,这就是风。
今天,老师把风娃娃请到了我们的教室,让他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好不好?(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风儿吹呀吹》。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游戏是儿童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吹乒乓球的游戏展开教学,带有“玩”的色彩,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情趣,又让学生从中体验乐趣,学习知识。
)二.感受风,发现风。
1.师:风娃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但风娃娃可喜欢捉迷藏了,粗心大意的小朋友看不见风娃娃,细心肯动脑筋的小朋友就可以找到它。
小朋友,你们能找到风娃娃吗?(能)2.出示课件(P30-31图)师:老师看见风娃娃把河水吹皱了,风就躲在河水里。
我找到风娃娃了,就在旁边画颗*。
小朋友,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的到风娃娃吗?(能)好,请小朋友在四人小组里一起找风娃娃吧!①学生在四人小组风娃娃,边找边说风娃娃藏在哪里?②集体交流,指名学生说。
生:风藏在小朋友的头发和衣服那儿,因为小朋友的头发和衣服都被风吹起来了。
生:柳条被风吹动了,所以这儿有风。
生:小女孩手里拿着的手绢被风吹得飘起来了。
生:那个男孩子用手把帽子捂住了,不然他的帽子就要被风吹走了。
生:这个小女孩闻到了花香。
师:这个小女孩是怎么闻到了花香呢?生:因为风把花儿的香味带过来了,所以我们闻到了花香。
生:小男孩在河边玩帆船,风把帆船吹向远方。
生:房子上的炊烟也被风吹得越来越远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在图中找“风”,加深学生对的“风”的感知。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的“风”的感受,分享交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3.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
你们还能在教室里、校园里、生活中找到风吗?生:旗杆上的国旗在飘动,说明有风。
生:风把窗帘吹动了。
生: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风筝飘起来了,说明有风。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
风姑娘决定带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风。
(用课件让学生欣赏风)4.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红旗在飘扬,是用什么看见的?(眼睛)听以竹林和海浪的声音,是用什么听见的?(耳朵)小朋友,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耳朵找到风娃娃外,还能用什么发现风的存在呢?①师:(师喷香水)同学们闻到香味了吗?是用什么闻到的呀?(鼻子)②师:看,这是什么?(扇子)师用扇子给学生扇扇风,是用什么感受到风的呀?(皮肤)(设计意图:本环节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调动感官,利用课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多角度,多层面去欣赏风。
)三.探究风的成因。
师:你们真是细心聪明的孩子,风娃娃很喜欢你们,也愿意和你们交朋友。
但你们知道他是从哪儿来的吗?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吧!1.请一个学生上台吹气球。
其他学生看看气球的变化。
2.师: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风)我们一吹气球,风就跑到了气球里,气球就变大了。
(师把气球里的气慢慢的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吹在皮肤上的感受)刚才气球里的风又跑出来了,吹在你们身上又是什么样的呢?(凉凉的)。
3.师总结:是呀,风就是天天和我们在一起的空气,动一动一转身就变成了风。
风就是一种流动的空气,所以风既看不见又摸不着。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尚在发展中,对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理解起来较难。
教学中以吹气球的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空气流动产生风的原理,使教学更具形象化。
)四.制造风。
师:我们知道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而形成的。
它的用途可大了,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的快乐与方便。
于是人们开始利用一些工具制造人风了。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制造风,跟风娃娃一起玩游戏?(想)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能制造风的工具以及能表现风存在的物品,请小朋友们等一下拿出来。
比比哪个小组想的方法最多,好吗?(好)现在开始吧。
①学生动手制造风,表现风。
②交流制造风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制造风,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制造风的快乐,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风与我们的生活师:小朋友,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大自然里的风确实很有意思,当风温顺时,人们可以利用风做很多事情,风能为我们做些什么事呢?1. 四人小组讨论。
2. 小组汇报。
生:夏天很热,我们可以利用风乘凉。
生:风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生:我们可以利用风发电。
师:小朋友,风确实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情,不过有时风也会发脾气,老师这边有一些图片,请小朋友睁大仔细看。
(课件展示有关沙尘暴、台风、龙卷风的图片)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一想,这是风姑娘的错吗?(交流,让学生明白是乱砍树木造成的。
)师:我们应该怎么做?生: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
生:我们要保护环境。
生:不能乱砍树林。
师:小朋友们,我们只有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才能让风姑娘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专门为我们做好事。
小朋友们,你们能做到吗?生:能!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风的形成及特点,也知道了风可以为我们做好事,也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灾害,但老师相信有了小朋友和我们人类的共同活动,我们能利用风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课件和平时生活中常见的风,让学生进行观察、探究,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风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中的问题的兴趣,增加对风的了解,增添生活情趣,并展现和提升自己的智慧。
)六.作业1. 课下继续寻找风,并把它画下来。
《风儿吹呀吹》教学课堂实录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尹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2.情感与态度: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感受自然的美,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用不同的方法制造风来吹灭蜡烛。
活动准备风车、有关大自然中“风”的课件、蜡烛、彩带、彩旗、风铃、风扇。
活动过程(一)游戏激趣,引入主题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件玩具,你们想看看吗?生:想!师:那就请同学们先把眼睛闭上,等尹老师数到3的时候再把眼睛睁开,好吗?(出示五彩的风车)生:哇──!师:这是什么?生:风车!(高兴)师:漂亮吗?生:漂亮!(情绪高涨)师:谁能让风车转起来?(激情调动)生:我!我!我!(激动)师:我们请3位同学上台,比比看谁的风车最先转起来,而且转得快!其他同学就为自己的支持者加油、助威吧!(三位同学自己想办法把风车转动起来了,两位用嘴把风车吹动,一位跑动使风车转动。
)生:加油!加油!(全情投入)师:3位同学的风车都转起来了,而且都转得很快,所以你们都是胜利者!(师举起获胜3方的小手,其他同学热情的鼓掌、呐喊!)【分析点评: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有效方法,对培养儿童的情趣,让儿童体验乐趣、理解规律、学习知识等都是非常有用的。
本课以3组竞赛玩风车的游戏形式展开,采用带有“玩”的色彩而有与学习内容紧密配合的活动方式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二)探究“风”的成因师:风车为什么能转起来呢?生:因为有风。
师:对了,就是因为有风,风车才转起来了。
在同学们身边到处都充满了空气,刚才同学使劲吹、用力跑,空气也跟着同学们做起了运动,动起来了,这样就形成了风。
风,就形成于空气的流动。
【分析点评: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这对于一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来说相对深奥,理解起来较难。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以直观的教具──风车为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口吹、跑动等)让它转动,配以讲授的形式,帮助同学体会空气流动产生风的原理,同时注意了讲述的生动性和形象化。
】(三)走进生活寻找“风”师:听!“风姑娘”来了。
(多媒体播放风声,并出示教材上32页~33页图画。
)刚才“风姑娘”和同学们玩风车累着了,她想藏在这幅画里悄悄地休息休息,我们把她找出来,和我们继续玩游戏好不好?生:好!师:“风姑娘”藏在什么地方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并说说你怎么知道“风姑娘”藏在哪儿的。
(集体交流,上台指说……)生:“风姑娘”藏在同学的头发和衣服那儿,因为那个小女孩的头发和衣服都被风吹起来了。
生:柳条被风吹动了,所以这儿有风。
生:“风姑娘”藏在这儿!还好这个同学用手把帽子捂住了,不然他的帽子就要被风吹走了。
生:这个小女孩闻到花香了,说明有风。
师:为什么说明“风姑娘”在这儿呢?生:因为风吹过会把远处的花香带过来,虽然我们离花很远,也能闻到花香。
师:所以小姑娘说了一句──生:(齐声回答)有──花──香!生:这个小男孩在河边玩帆船,帆船要依靠风才能行驶,而且河水都被风吹皱了。
生:远处房子上的炊烟也被“风姑娘”吹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