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本的特性(一)

合集下载

影视写作

影视写作

1、影视写作的特征:一、体现人类写作活动的一般特征1、内外结合,以内在活动为主2、多要素多层次组合(a)为什么写——写作的动因、目的(b)写什么——写作对象(c)谁来写——写作主体(d)怎样写——方法要素、符号运用技巧、表达方式、写作技巧、形式规范(e)写成什么——作品类型范畴(f)写给谁看——受者因素3、凭借语言文字符号的传播活动(写作的实质是人们凭借语言符号进行的一种交流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二、影视写作的自身特征1、以市场价值为前提2、为银屏而写。

三、片种类型风格化的写作2、影视写作的要求:(1)造型先行进入作品(2)把设置特点纳入写作构思(3)要有运用蒙太奇的自觉(4)直接明了的表述(5)按照不同文本类型风格写作3、成功的策划应考虑哪些要素:(1)策划与构思的定位a创作主体的定位b市场目标定位c可操作性定位(2)策划与构思的进程a“采矿”与“冶炼”b题材的构思和处理:题材类型化的构思,题材技术化的构思e形式的设计(3)影响策划与构思的变数a可预期的变数与不可预期的变数b策划与构思的适应性c外部条件要求与作者创作个性的协调4、影视文本语言的特征:(1)前期性;影视文本写作的成果,称为剧本、稿本、文稿或文案。

是影视作品后期制作的蓝本、依据、具有前期性。

前期性还表现在与后期制作的衔接上(2)转换性;非独立性的影视文本需要转化为语言、影像、文字、音乐等(3)共生性;影视写作的文字在后期要与文字、图像、音响共同组成一个表意系统5、电视剧的分类:按照题材类型分为历史剧、传记剧、战争剧、爱情剧等;按照体裁分为电视小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6、改编的原则:(1)充分确认原作本身的价值;(作品本身具备一定的思想价值、作品要有适合影视艺术表现内容和形式元素、改编者的积淀与改编对象之间应具有相互契合的可能)(2)认识对改编有重要影响的差异(文学和影视的差异、改编者与原作者所处时代的差异)(3)体现原作思想又有创新7、改编的方法:(1)主题的确定(2)风格的定位(3)人物的选择(4)情节的安排(5)时空的处理(6)视觉造型(赋予原作银屏造型特征、将人物的内心视像呈现出来、赋予原作丰富的动作性)8、空镜头:景物镜头,画面上没有出现人物角色的镜头,用于抒发情感,营造意境或是转场。

[纪录片,纪实,特性]纪录片“纪实”特性的重新考察

[纪录片,纪实,特性]纪录片“纪实”特性的重新考察

纪录片“纪实”特性的重新考察早在汉魏六朝时期,人们就用叙述智慧衡量史学实录的思维和才能。

如《三国志魏书》赞扬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

刘向、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谓之实录。

不虚美,不隐恶,保持中立,不做评价的实录大概就是指最早的纪录。

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纪:别丝也。

别理丝缕。

段主裁注:丝必有其首,别之是为纪。

众丝皆得其首,是为统,统与纪义互相足也。

梳理丝缕,一个个的理出头绪来。

可以看出,从这个字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字形成之初,就有对材料进行整理和组织的含义。

录,在《说文解字》释为金色也。

没有直接接近纪录含义的解释。

但在其他古籍中可以找到与今天意义相吻合的字义源头,记之具也,皆辨其物而奠其录,可以发现录最初也指记载言行事物的册籍,或者指对事物的有选择有辨别的纪录。

纪与录的组合纪录意味着对原始真实材料的整理、选择,并通过将其媒介化加以纪录。

纪实是影视摄影(像)的基本功能,它能够把人们所选择的物质世界的三维空间中的形象及活动过程,基本接近原模原样地保存和复现。

在诸多影视类型中,纪实特性最为典型的当属纪录片。

但是从纪录片诞生之初,到纪录片多元呈现、真实与虚构混杂的当下,关于纪录片纪实特征的理解愈加众说纷纭,难以统一。

由于纪录片流派各自观点的分歧、创作时期的特点各异,要想对纪录片这个概念进行准确地界定,就像给爱或文明下定义一样困难,纪录片的定义经常表现为一种相关性的或是相对而言的解释纪录片的含义体现在它与故事片、实验电影、或先锋派电影的相对性中。

学者张雅欣则提出纪录片不需强行定义,她认为,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纪录片的形态和种类繁多,彼此不能说服,难以用公认的准确定义予以概括。

在并未经过足够的科学论证和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过程时,强行提出某一个定义也只是得出某一个片种的称呼而己。

如果将这个强行得出的定义上升至理论的高度去阐释,对于纪录片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创作均有弊无益。

对纪录片定义的纠结其实质还是围绕于纪录片的纪实特性,而尝试运用符号学理论对纪录片的纪实特性进行新的论证和探讨,研讨纪录片的形成过程和构成机制,从一个新的视角揭示纪录片的纪实特性,不失为理解纪录片本体特征的一种新的理论途径。

(优选)纪录片的艺术特性

(优选)纪录片的艺术特性
纪录片文本内容的真实是文体技巧与观众 接受心理共谋的结果。
三.文本真实的意义
文本真实对于纪录片创作的意义:事实核 心
真实性对于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意义——真 实性是纪录片的艺术生命;
四.纪录片的真实性
纪录片的真实性的涵义:真实性是指纪录片所表 现的事物具有的客观实在性。它表现在形象真实、 声音真实、场面真实、乃至情感真实、心灵真实、 氛围真实等等。要求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以 采访摄像为基本手段,直接拍摄,记录真人真事、 真情真景。
1.纪录片的纪实性的涵义 纪录片的纪实性:纪实是一种方法,一种
风格,一种追求,一种效果;纪实是非虚 构、非表演(包括反对不科学的重演、补 拍和干预)的客观记录,对逼近真实有利。 形声一体化的纪录形态与参与观察 纪录片的纪实性与真实性之间的联系与区 别:纪实是逼近真实的途径之一,并不是 唯一途径。
(优选)纪录片的艺术特性
6、我们要求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但我们认为历史不 是“神”的启示,而是人的启示,并且只能是人的启示。 (恩格斯)
7、电视纪录片的核心含义应该是要求以真实记录人类的 生活,以现实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结构,它虽也可以有 艺术手法,但语言本体必须保证素材的真实性和编辑的生 活自身的逻辑性。(朱羽君《现代电视纪实》)
纪录片的物质特性与人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纪录片的纪实性与政论性之间的联系:
“摄影本性”表现为“政论特性”,纪录 片具有政论特性。
政论性不等于政论片,其社会功能是含蓄 的锐利,不动声色的表露,这是一种特有 的功能。
3.纪录片的纪实性与文献性
文献性与文献片的涵义;
构成文献片的首要条件是重大政治性题材内容。不管是对正 在发生的事件的报道,还是对历史的追述,内容特别重要者 才看成文献片。文献片的现实意义和史学价值表现在高度权 威性。

第三课时 影视文学基本特征 影视文学的构成

第三课时 影视文学基本特征 影视文学的构成

四、影视文学基本特征
1 、视听形象的整体性和具体直观性 祝福》 河边,即上次被绑之处,祥林嫂痴望着河水。 《祝福》:河边,即上次被绑之处,祥林嫂痴望着河水。 脚的特写。三回。渐慢。落叶吹过。音乐转为壮劲有力。 脚的特写。三回。渐慢。落叶吹过。音乐转为壮劲有力。 个特写2个全景(祥林嫂已经变了形,披散着头发, 3个特写2个全景(祥林嫂已经变了形,披散着头发,脸 上瘦削不堪,黄中带着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上瘦削不堪,黄中带着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是 一个活物…… ……) 一个活物……) 2、蒙太奇思维 运动的画面、声音形象为基础构思创作的特殊思维活动。 运动的画面、声音形象为基础构思创作的特殊思维活动。 影视的基本结构方法和表现技巧。包括镜头、场面、 影视的基本结构方法和表现技巧。包括镜头、场面、段 落的组接及其全部技巧。(叙事) 。(叙事 落的组接及其全部技巧。(叙事)还包括影视剪辑的具 体技法技巧。(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 体技法技巧。(艺术表现) 首先构思视听形象,再用文字将视听形象固定下来。 首先构思视听形象,再用文字将视听形象固定下来。 其次,蒙太奇的运用作为基本结构技巧。使时空、 其次,蒙太奇的运用作为基本结构技巧。使时空、声画 关系得到极大的自由。 平行、 交叉、象征。 关系得到极大的自由。对比 、平行、 交叉、象征。
4、语言的简练性和准确性
如《林家铺子》结尾描写 林家铺子》 以上我们探讨的是作为文字文本的影视文学的共同特 事实上,电视与电影在媒质、传播方式、 征,事实上,电视与电影在媒质、传播方式、接受方 式等存在诸多差异。 式等存在诸多差异。1) 、电视的制作相对于电影来 说简便、成本低、周期短,具有即时传播的特点, 说简便、成本低、周期短,具有即时传播的特点,能 够迅速对社会生活、事件作出反映。 够迅速对社会生活、事件作出反映。 )、电视银屏比银幕小很多 画面清晰度低,近景、 电视银屏比银幕小很多, 2)、电视银屏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幕小很多,画面清晰度低,近景、 特写镜头多,场景少, 特写镜头多,场景少,主要依靠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 承担叙事、塑造人物形象等功能; 承担叙事、塑造人物形象等功能; )、在生活容量和播出长度上电视有更大的伸缩性 在生活容量和播出长度上电视有更大的伸缩性。 3)、在生活容量和播出长度上电视有更大的伸缩性。 在接受方式上, 4) 、在接受方式上,观众是在封闭的公共空间影院 集体观影,具有一定强制性, 集体观影,具有一定强制性,而电视则是在开放的私 人空间具有随意性。 人空间具有随意性。 电视文学更加注意题材的纪实性、社会性或者日常性、 电视文学更加注意题材的纪实性、社会性或者日常性、 家庭型,更加关注语言因素的运用, 家庭型,更加关注语言因素的运用,关注戏剧性和叙 事节奏的把握。 事节奏的把握。

广播电视传播中“文本语体与话语样式”的思考

广播电视传播中“文本语体与话语样式”的思考

广播电视传播中“文本语体与话语样式”的思考作者:钱锋来源:《声屏世界》 2018年第8期摘要:生活中,面对不同的交流人群,说话者会根据所处的环境氛围、交流对象组织语言,形成特定的语体和话语形态。

广播电视的有声语言传播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多种表达形态,不仅有传统的播报式、宣读式,还有大量的谈话式、讲解式。

在有文本和无文本的情况下,广播电视节目语体根据其节目定位、服务对象、时段、节目性质、内容等的不同,使话语呈现不同的表达方式。

有声语言的使用者要善于把握不同语体的表述方式,结合语境、文本特征,根据节目的传播意图、传播对象灵活转换,使语态的最终呈现符合节目的要求和受众的审美期待。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语体语境话语样式在现今的有声语言传播活动中,约定俗成的话语样式为播报、谈话等,而张颂教授和姚喜双教授分别在《播音创作基础》和《播音学概论》教材中提出的“话语样式”——宣读式、朗诵式、讲解式、谈话式等,在具体的传播口语实操中划分的不那么细致,也就导致了在传播口语中,对话语样态的把握与文本文体有出入,从而出现口语样态与文本文体的表述不对等,影响传播效果。

文体与语体百度对文体的解释是“通过文本的体栽(或样式、体制),可以有明确的划分,划分的依据就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带有规律性的特点。

”①在新闻媒体的传播中,有独立的“新闻”文本写作,亦有文艺类节目的写作,还有社教类节目的解释说明的文本写作。

这些写作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特点,所表述的事物性质有所不同。

这些文字的特点,如果用于有声语言的转换,就会出现不同的表达形态。

这些表达形态既有文本语体的特征,亦有口语化的语体特性。

从语体概念上来说,“语体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常用词汇、句式结构、修辞手段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

”②在这个概念里,语体是实操性、规律性的表达方式,带有其结构的特点,同时具有其环境特征和对象性。

各类媒体特点分析

各类媒体特点分析

各类媒体特点分析媒体特点分析⼀、报纸媒体在传统四⼤媒体中,报纸⽆疑是最多、普及性最⼴和影响⼒最⼤的媒体。

报纸⼴告⼏乎是伴随着报纸的创刊⽽诞⽣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版式更灵活,印刷更精美,报纸⼴告的内容与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报纸与读者的距离也更接近了。

报纸成为⼈们了解时事、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体。

报纸的主要特点有: 1、传播速度较快,信息传递及时对于⼤多数综合性⽇报或晚报来说,出版周期短,信息传递较为及时。

有些报纸甚⾄⼀天要出早、中、晚等好⼏个版,报道新闻就更快了。

2、信息量⼤,说明性强报纸作为综合性内容的媒介,以⽂字符号为主,图⽚为辅来传递信息,其容量较⼤。

由于以⽂字为主,因此说明性很强,可以详尽地描述。

3、易保存、可重复由于报纸的特殊的材质及规格,相对于电视、⼴播等其他媒体,报纸具有较好的保存性,⽽且易折易放,携带⼗分⽅便。

⼀些⼈在阅读报纸过程中还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根据各⾃所需分门别类地收集、剪裁信息。

这样,⽆形中⼜强化了报纸信息的保存性及重复阅读率。

4、阅读主动性报纸把许多信息同时呈现在读者眼前,增加了读者的认知主动性。

读者可以⾃由地选择阅读或放弃哪些部分;哪些地⽅先读,哪些地⽅后读;阅读⼀遍,还是阅读多遍;采⽤浏览、快速阅读或详细阅读。

读者也可以决定⾃⼰的认知程度,如仅有⼀点印象即可,还是将信息记住、记牢;记住某些内容,还是记住全部内容。

此外,读者还可以在必要时将所需要的内容记录下来。

5、权威性消息准确可靠,是报纸获得信誉的重要条件。

⼤多数报纸历史长久,且由党政机关部门主办, 在群众中素有影响和威信。

6、⾼认知卷⼊报纸⼴告多数以⽂字符号为主,要了解活动内容,要求读者在阅读时集中精⼒,排除其它⼲扰。

7、印刷难以完美,表现形式单⼀报纸的印刷技术最近⼏年在⾼新科技的⽀持下,不断得到突破与完善。

但到⽬前为⽌,报纸仍是印刷成本最低的媒体。

受材质与技术的影响,报纸的印刷品质不如专业杂志、直邮⼴告、招贴海报等媒体的效果。

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的概念、分类与特性

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的概念、分类与特性

电视娱乐节⽬形态的概念、分类与特性2019-05-22⼀、电视娱乐节⽬形态的概念电视娱乐节⽬形态,是指电视娱乐节⽬内容、形式、品质的个性化拓展与延伸,也即由题材、叙事、娱乐、视听等元素构成的电视娱乐节⽬设计模版。

题材元素既是指电视娱乐节⽬报道的具体题⽬范围,⼜是指表现主题思想的材料。

电视娱乐节⽬形态的题材元素可进⼀步细分为经济题材、政治题材、⽂化题材、社会题材、⽣态题材等⼦元素。

题材元素是电视娱乐节⽬形态构成中最易观察的元素,在早期的电视娱乐节⽬中曾经是类型划分的主要标准。

即使在更强调电视娱乐节⽬形态结构⽅式的今天,题材元素依然⼗分重要。

叙事元素包括事件、时间、地点、⼈物、原因、过程、结果、意义等⼋种⼦元素。

其中,事件、时间、地点、⼈物属于基本叙事元素,传播的是构成电视娱乐节⽬内容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显性信息;原因、过程、结果、意义属拓展叙事元素,承载的往往是隐藏在节⽬⽂本表象之下的隐性信息,需要对节⽬⽂本做进⼀步的深⼊挖掘才能获得。

娱乐元素旨在满⾜电视观众“求乐”的合理需求。

⽂化、信息、艺术等内容都可以⽤娱乐元素来解构,“降解”成⼈们可以⽤⼀种轻松⼼态听之、看之、笑之、⿎噪之的游戏。

视听元素可分为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两种⼦元素。

其中,电视娱乐节⽬形态的视觉元素,可进⼀步细分为画⾯、字幕、动画、图表等⼦元素;电视娱乐节⽬形态的听觉元素,可进⼀步细分为⾳响、同期声、解说、⾳乐等⼦元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传媒环境与观众需求的变化,形态作为电视节⽬的“程序软件”的性质,越来越被⼈们所认识,因为“研究节⽬实际上主要就是研究节⽬形态”[1]。

这⾥的“形态”⼀词,源于英⽂format,被译为模式、模本、模版、样版、范本、范型、版式等。

“‘模式’在本义上,是⼀种成熟的、经过考验和验证的,有稳定的内在规定性与外在指向性的标准样板,具有特定的规则和套路。

”[2]就电视节⽬⽽⾔,“模式是对某种电视节⽬类型下特定的具体电视节⽬样式的统称,⼀套模式拥有可以遵循和复制的电视⽣产模式,并有⼀整套运作程序和规范”[3]。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文本写作复习讲义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文本写作复习讲义

电视文本写作特点:理论性;文学性;艺术性;实践性目的:整体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人文底蕴什么是电视解说词?课本:P1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语言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因素。

解说词是对电视节目中部分有声语言约定俗称的叫法。

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节目的文字稿。

它介绍,叙述新闻事实,节目内容,发表议论和抒发感情。

解说词是表达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

Eg:广播新闻类节目、新闻读报节目声画并重解说词和电视画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解说词的名称来自电影纪录片\电影纪录片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格里逊式2“真实电影”——“生活即景”—“电影眼睛派《劫后》3访谈式4个人追述--纵观纪录片从无声到有声的过程,出了“真实电影”时期,解说词在逐步发展,而且是向着广义的、由多元素组成的音响效果发展。

1画面具有强大2解说多元素艺术感染力3音乐聚合力的电视记录4音效统一体片5同期声6文字解说的实质是制作者思想在电视节目的表述。

文以载道电视解说词的不同形态:1电影是有情节的。

其情节是靠画面形象和画面内人物的语言等因素组成的。

画外音的解说是处于交代,介绍的辅助地位。

从属于画面的2电视新闻的画外文字不同,他的画面内没有完整的情节,不具备准确的表述能力,电视新闻的画外音是新闻因素齐全的完整叙述或议论。

3电视专题片中,解说与画面的关系式各司其职,相互渗透的艺术统一体。

第二节:解说词的定义80年代:“解说词作为电视记录性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文学体裁,一种单出的语言艺术。

”“解说词作为电视记录性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不恩给你,也不可能独立存在。

”“它(报道词)是跟画面结合在一起的,是电视语言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的文章。

90年代:“电视艺术有声语言的一种重要表述形态。

它是指客观叙述者的角度,直接用有声语言来交代、说明或评论的一种画外音表达方式在电视艺术作品的创作中被广泛地运用。

现代抑或后现代:作为“影像流”的电视

现代抑或后现代:作为“影像流”的电视

现代抑或后现代:作为“影像流”的电视论文关键词:影像流现代性后现代论文摘要:电视作为影像流是有序和无序的统一。

影像流的无序性让电视呈现出后现代特征;影像流的有序性使电视呈现出理性化特征。

因为电视受到权力或者利益的制约,从总体上考察电视是符合现代性观念的。

从现代性或者后现代角度切入电视研究,学术界多有论及。

这些论著基本上是从电视节目内容出发阐述电视的现代性或者后现代特征。

本文试图从电视作为“影像流”的角度,揭示电视表现出的现代性和后现代特征,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联。

一、什么是“影像流”自然中的“流”指的是流体的移动。

《说文》对“流”的解释是:“水行也。

”“流”首先意味着是动态的,必须在一定时间中展开。

静态的液体不可能成为“流”。

“流”是有序与无序的结合。

“流”既可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水往低处流:“流”也可是无规律的,随意性的,如水流中经常出现倒流、回漩、暗流、漫溢等。

热力学上的”湍流”理论,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了“流”的随意性。

在热对流中,当温度到了一定的临界点时,就会产生热对流,体系呈现左旋和右旋交替的结构状态。

“从热对流形成结构的现象可以进一步走向产生浑沌秩序的状态,即湍流状态。

在超越了第一个结构化临界值之后,如果热约束继续增加……当体系的△T不断增加而超过了另一个临界温度时,会忽然间出现一个新的强有力的随机性表现形式:体系的结构变得模糊不清,呈现出一个以各变量不规则地以时间变化为特征的动态过程,出现了湍流。

气象、海洋、大气、河流等都可以形成湍流系统,“湍流”打破了结构的对称性,形成了“流”的不规则和随意性。

正是自然界的流体上述特性,威廉·詹姆斯把意识比喻成流水,称之为“意识流”。

意识流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客观存在的,“人类从有思想意识活动以来,恐怕就存在着‘意识流’这种客观存在的精神心理现象,就存在着回忆、想象、联想、推理、猜测等等相互混杂而像流水一样活动的心理状态,也许它是随人类的诞生而开始具有的,其存在的历史该是很悠久很悠久的了,威廉·詹姆斯只不过是发现了它而已。

电视文本解读

电视文本解读

一、《电视文本解读》的内容:1、电视短消息;2、电视长消息;3、电视的系列报道;4、电视的连续报道;5、电视评论;6、电视专题;7、电视纪录片8、电视谈话节目。

二、电视文本解读的形式:1、理论阐释;2、文本观摩;3、讨论和点评。

三、从央视的新闻频道谈起(存在的问题):1、信息量太小;2、时效性太差;3、原创节目太少;4、广告量太大;5、宣传味道过浓;6、直播方式运用不充分;7、缺乏个性化主持人;8、栏目各自为政。

四、文本与电视文本:1、文本:它是一个包含着意义的代码系统,即由一种语言符号或其他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并具有多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

这个定义有几层意义:1)符号可以有语言符号,也可以有非语言符号(如图画,由线条、色彩等符号元素组成)2)它们是有意义的符号3)每个文本都是一套符号系统,它特有的组合规律构成能“向解释开放”的能治系统。

2、现象文本:原创文本3、生成文本:读者或受众所接受后生成的文本4、电视文本:由电视屏幕(媒介)提供的电视语言符号(声、画综合而成的)组成的文本。

五、电视传播符号的分类:1、图像2、声音符号:解说声、同期声、音乐声、音响声3、文字符号:新闻字幕、说明字幕、谈话字幕六、解说声:电视播音员播报文字的声音,是一种附加于视像之外的声音成分,被称为利于有声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明创作意图。

阐明创作思想,并最终作用于观众听觉的重要语言形态。

七、解说声存在的必要性:1、对那些已经发生而没有及时捕捉到的形象、内容、画面进行表现,补充画面不足;2、表达思想感情;3、连接画面转场。

八、同期声(ENG):指的是电视画面上出现的人物的同步语言,这是一种直接的真实声音。

在这样的画面中,人物和声音同步出现,作为一种复合形态,它兼有了图像和解说的双重功能。

九、同期声的类型:1、主动型:采访者、主持人所讲话的声音2、被动型:被采访、被拍摄人讲话的声音3、交流型: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交流、对话的声音十、音响声:指物质在运动当中产生的声波,专指语言和音乐之外的自然界产生的、物体摩擦、碰撞产生的声音。

影视语言(1)

影视语言(1)

一,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影视语言的实质,是人类“看”与“听”,即视觉与听觉的问题;所以影视语言又可以称作“视听语言”。

但这种“语言”所进行的视觉与听觉活动,是综合的,而不是分裂的。

它与我们已经很熟悉的借助于文字的“书面语言”,以及使用电话、录音机等设备的“听觉语言”不一样。

电影电视所创造的“影视语言”,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进步。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影视语言甚至有可能取代“书面语言”与“听觉语言”的地位,而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语言。

电影电视是人类视听交流的工具之一,它们具有类似人类语言的语言形式。

可称之为影视语言。

影视语言是人类视听语言发展到现代的产物,是视听语言的高级形态。

视听语言的定义是: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视觉与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交际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

影视语言作为它的高级形态,已发展成可脱离交流交际主体而单独存在的样式。

使用“影视语言”的概念,侧重于它的艺术性。

“镜头语言”或“画面语言”则侧重于它的技术性,是影视工作者使用的专业技术术语。

二,影视语言的思维基础语言与思维形成表里关系,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影视语言则与形象思维形成表里关系。

现代心理学提出的“格式塔”理论是理解和研究影视语言的基础。

原型、意象和推演出新形象,则是形象思维的三种态式和阶段。

电影是以每秒24格画面的速度放映的,但我们观看时并不觉得它们有“跳”的感觉,反而十分自然连贯,过去只说它是一种“视觉暂留”的生理现象,其实它还有思维过程中的意象记忆问题。

(电影电视属于艺术,但他们和其他所有门类的艺术形式一样,它们面对观众的直接现实是它们的语言,我们将其称为“影视语言”。

对影视语言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是影视工作者必需的基本功。

把影视语言放到人类文化进化的历史长河中考察,可以发现它作为视听语言的高级形态,在人类的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系统中的定位。

人类一直在为突破交流与传播所受“时——空”的限制而努力。

雷蒙德·威廉斯电视理论解析

雷蒙德·威廉斯电视理论解析

摘要威廉斯作为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理论家之一,他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本人论文的重点是威廉斯的电视理论,论文共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集中分析电视的先进性。

威廉斯为电视正名,充分肯定电视作为独特的文化形式,在提高民众文化水平、推动民主建设、促进全球范围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集中分析电视的局限性。

随着电视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威廉斯对电视也存在进一步的认知。

他认识到在电视美丽的外表下,暗藏着某些利益者的祸心,这些破坏民主的邪恶力量充斥在电视发生作用的每一个环节。

具体表现在知识的全景展示带有选择性,民主的表现带有局限性,更重要的是电视推动了文化帝国主义的进程。

第三章,在威廉斯对电视正反两当面作用的分析之后,我们面对电视需要树立理性态度。

首先重视知识给予和体验的有机结合,其次,突破电视民主体现的局限性,追求表象与实践的统一。

再次,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背景下,追求文化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完美融合。

总之,威廉斯的电视理论是其反精英文化思想的有力呈现,了解思想的具体内容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威廉斯的文化理想,另一方面,我们以威廉斯的电视理论为武器,全面分析电视利与弊,理性面对电视推动的全球文化交流的碰撞与融合。

关键词雷蒙德·威廉斯电视文化利与弊AbstractWilliams as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theorist is one of the founder of the Birmingham School, and his book "Culture and Society" and the "long revolution" has opened up the culture of anti-elitist way for the laid the foundation of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 Williams scope of the study involving almost all fields of social science, and have made high attainments. Our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focus on Williams's television theory, his theory is the television part of the study the entir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The main research focus on "communication" and "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Form", "Materialism and cultural issues" (1980) monograph. Williams opened up the research results spread Marxist theory of the British precedent, and through his writings on the field had a lasting impact.Williams, the television we hav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or analysis theory, the first part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nature of television. Williams TV rectification of names, fully affirmed the TV as a unique form of culture, in raising the level of popular culture, promoting democracy, promoting global cultural exchange active role.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e limitations of television.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elevision systems, Williams on the TV there are further awareness. He recognized the beautiful appearance on the television, the hidden interests with those of the evil in some of these undermine the democratic forces of evil play a role in the television filled with every step. Embodied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panoramic display with a selective, with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erformance of democracy, is more important is television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imperialism. The third part, in William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face of television analysis of the role, we need to establish a rational approach to face television. First, given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the combination, followed by the breakthrough of democracy reflects the limitations of television, the pursuit of the unity of appearance and practice. Agai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cultural exchange, the pursuit of cultural nationalization of the perfect integration with the world.Key Words Raymond Williams the television Cultur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引言引言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是英国文化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伯明翰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电视新闻调查节目的文本结构

电视新闻调查节目的文本结构

电视新闻调查节目的文本结构电视新闻调查节目在电视媒体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文本结构是节目的核心,为了提高新闻调查节目的质量,充分体现实际价值和作用,应该加强对文本结构的研究和分析,从多个角度出发,明确节目规划目标和方向,保证节目定位的科学性,提高对节目细节的重视,通过不同环节的有效衔接及深度融合,提升电视新闻调查节目的制作水平。

一、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现状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电视新闻的播报主要利用电子技术及新媒体技术完成,电视屏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向观众传播最新的社会发展动态。

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种类较多,如综合报道、现场报道、节目评论及现场直播等,由于节目内容针对性强,同时包含很多具有故事特点的信息,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可以起到控制社会舆论导向的作用。

二、新闻调查节目的作用及定位(一)新闻调查节目的实际作用新闻调查类节目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的次数较多,给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电视媒体通过新闻调查类节目可以实现对社会舆论的监督,同时引领舆论导向,通过分析新闻调查类节目的质量,可以衡量电视台的实际发展水平。

国内的新闻调查类节目有着重要影响,多数电视台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和综合实力设置具有品牌特色的新闻调查节目,并得到群众的认可及好评,体现国内新闻调查节目发展的成熟性。

(二)明确新闻调查节目定位在新闻调查节目的选题及创意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节目定位作为基础。

为了让电视节目具备更强的频道化特点,电视台应做好节目规划工作,强化节目的有趣性,激发大众观看的积极性。

节目定位具体指结合群众的基本需求,选择节目编制方向,例如《新闻联播》节目的受众范围较广,无论是上年纪的老年人还是年龄小的学生都喜欢观看,此节目的定位为科技、军事、经济、文化及农业等,主要内容是新闻时事,合理的定位带给节目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为数十年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构建新闻调查节目文本结构流程(一)保证选题的合理性1.合理明确选题依据通常情况下,选题是节目创作的第一步,电视台应严格按照自身的定位及标准为节目选题,话题需要与社会的实时发展动态相关,并且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强化节目的时代性,筛选一些具备质疑性及调查性的话题进行研究分析。

电影的特性+(1)

电影的特性+(1)

电影的特性


电影作为一个全新的现代艺术门类,如果 脱离现代性的背景(文化倾向和科学成就) 是无法充分理解其真正的特性的。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电影的 故乡不可能在中国。究其原因,在于中国 人匮乏科学思维(以质疑为重要特征,在 质疑中肯定人的理性探索精神和创造能 力),西方之所以有今天科学技术的成就, 完全得力于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思 维。
电影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



电影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大工业生产流 程 的经典再现。 工业理性体现在电影流水线制作过程的 每一个环节之中,同一性逐渐消解了艺 术的个性和多元性,必然会使电影趋向 类型化。 工业理性还表现在要核算成本,制定营 销策略。
电影借助于科学技术和工业手段拥有了超 强的规模化复制功能



无处不在的佛像:面对人的欲望膨胀所带来不可解 脱的困境,金基德倾向于宗教拯救,所有宗教都在 强化人应对人生困境的能力,实现对人的有限性的 精神超越。面对人性与民族的深刻悲剧,金基德的 西方教育背景和现代观念使他挣脱了儒家传统束 缚——即不能超越现世与此岸世界而投向所有宗教 承诺的彼岸世界。更信奉人性本恶,欲望永无止境, 必须借助于宗教来节制欲望,以宗教精神引导人物 走出困境。 《弓》中老人以近乎囚禁的方式阻断女孩与外部世 界的联系期望达到与之结婚的目的,欲望之强烈甚 至可以用小船的缆绳套颈来阻止女孩的出走。最终 一切情欲和愤怒都消解在佛教的宽容与悲悯之中。 《春去春又来》《撒玛利亚女孩》 影片中的中国元素:汉字“结婚”、婚礼服装。
一、说起电影,人们最容易产生的 感觉第一是兴趣,第二是轻视。 电影在很长时间里被视为“杂耍”, 不能置身于艺术之列。
二、为了满足人们贪得无厌、 永不会满足的审美欲望,电影 才会应运而生。

电视文本的特性_约翰_菲斯克电视文本理论解读_汪振城

电视文本的特性_约翰_菲斯克电视文本理论解读_汪振城
(3)
由电视业生产的。电视文本则主要是观众对节目 进行解读的产物, “文本体现了节目的生产能力与 接受方式之间的冲突” 节目话语往往通过节目类 。 别的建构来试图限制或控制其潜在意义 (这是 “闭 合力” 的体现) 使之趋向宰制性的意识形态意义; , 可是, 对电视话语符号进行 “生产式阅读” 的观众也 许会抵制这种控制, 从而使其话语文本呈现为开放 性。另外, 电视文本在生产过程中还借助于反语、 暗语、 玩笑、 反驳、 过度渲染等方法来建构其开放 性。在菲斯克这里, 电视文本是由初级文本、 次级 文本和三级文本组成的。 初级文本即是 “播出的图 像” ——电视业生产的各类节目, 它是意义的潜在 体; 次级文本是由完整的媒体宣传产业所生产的诸 如记者述评、 明星传闻、 电视迷杂志、 电视剧本的 “小说化” 广告、 、 招贴画、 节目宣传等等, 它们常常 被观众带回到初级文本中进行解读; 三级文本是指 作为 “社会主体” 的人们对电视的解读、 谈论和闲聊 等, 它是观众根据电视节目来生产其他互文性文本 的一部分, 是电视文本实际构成的决定性因素。 正 是在以上各级文本之关系的空间中产生了电视文 本的互文性。互文性不仅是电视文本的当代特性 之一, 也是其文本意义生成的关键。 菲斯克通过对 “麦当娜” 形象的分析, 阐述了电 视文化的互文性与文本意义生成之间的关系特点。 从传统美学观来看, 麦当娜作为一个典型的大众文 本也许意义贫乏。但如果把她放在流通过程所形 成的互文性关系中, 她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当 麦当娜在女性主义者中流通时, 她被视为对父权制 价值观的重新改写; 当她在男性中间流通时, 她是 获得窥视快感的对象; 而对为数众多的少女歌迷来 说, 她又成为赋予权力与获得解放的行为人。 麦当 娜作为一个初级文本是不完整的, 除非她被放进社 会流通之中。 她的性别政治也不在于她的文本性, 而在于她的功能性 (或互文性) 。她包含了父权制 式的女性性征的意义, 同时也包含与前者相对抗的 意义, 因为她的性征是她自己的, 她可以用她所希 望的方式来使用, 而不需要男性的同意。因此, 她 实际上提供了父权制以及抵抗父权制的方式。作 为大众文本的麦当娜也许是过度和浅白的, 但她又 超越了所有性感化的女性身体的规范, 而且用她裸

电视纪录片中同期声的叙事功能解说词

电视纪录片中同期声的叙事功能解说词

电视纪录片中同期声的叙事功能解说词随着电视纪实语言的成熟,同期声已经成为电视纪录片中声音结构的一个重要元素。

在有些纪录片中,同期声甚至成为其全部声音构成。

同期声使用比例的增加将这样一些问题推到理论家与实践者面前:同期声如何参与纪录片的叙事过程?它在多大程度上分担了解说词的叙事任务?同期声叙事的优、劣势何在?以下,本文试论同期声叙事的载体和主要特征。

电视纪录片:非虚构叙事电视纪录片的文本是一种对于现实的观照,它所使用的作为叙述对象的材料是生活事件本身。

虽然它采用的是“纪实”手法,但其文本作为“叙述出来”的结构体,也是讲述者重新安排的结果。

在这个意义上说,电视纪录片也是一定环境和条件下的主体性创造物。

不同的是,相对于一般虚构文学的“伪陈述”,它是一种“真陈述”。

因此,笔者赞成将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方式称之为“非虚构叙事”。

电视纪录片同期声:用语言、音乐和音响叙事同期声是指在拍摄过程中,与画面同步记录下来的和事件相关的人物语言与现场音响。

在电视纪录片中,与画面同步记录可以说是电视纪录片中同期声的最大特征。

同期声是声画关系的一个特例,其声音与画面同步的特征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电视媒介特性提出的声画一体的要求。

在电视纪录片里,我们把来源于记录者与被记录者的口头语言称之为同期语言,把与事件相关的动作音响、自然音响、环境音响等通称为同期音响,把作为背景出现的歌声及乐声通称为同期音乐。

“语言”的概念既有广义的,又有狭义的,本文对同期声中的“语言”作了狭义上的限定,专指纪录片中被记录者的讲话,或记录者与被记录者之间的直接对话。

讨论同期声的叙事功能,既需要对同期语言和同期音响进行分解研究,又需要对两者进行动态的综合研究。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同期语言在纪录片中担任的角色。

纪录片致力于关注人与历史、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

因而人的语言在纪录片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的语言是以间接的形式——旁白——出现的,即包含在解说词中。

电视文化

电视文化

什么是电视文化电视文化是指在电视媒体的影响下,于现代社会中形成的一系列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它可以分成电视传播文化、电视接受文化、电视和时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关系等。

电视作为一种文化的出现,是一种现代化的现象,这与现代电影文化不同,电视文化更需要有技术支持。

从构成上来说,我们把电影比作是一个平面镜,在每一部影片中看到了社会、生活,甚至我们自己的某一面:而电视更像是一个多棱镜,甚至是一个哈哈镜,它在展现社会的诸多面相的时候,具有一种共时性,也就是说我们在同一个时段可以接受到各种异质的信息,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却对我们的感官构成一种共时性冲击。

电视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相比,似乎有一些特殊之处。

笔者认为,电视文化更多地体现在它的娱乐性、大众性、实时性等。

如果说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是一种需要沉淀、累积,需要时间性过滤的东西,那么电视作为一种文化,则缺少一种时间性的过滤。

当然这只是就电视文化一些表面现象、表面特征而言的。

电视是一种大众文化,娱乐性是其主导方面,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言,在现代社会,娱乐性总是与媚俗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娱乐性与媚俗构成了电视文化的两个面相,电视更应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当然也应当反映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发展。

但电视作为一种特殊的传媒,它在完成这一功能的时候有自己特殊的手段,它必须在娱乐与媚俗之间保持一种恰当的张力关系。

电视文化的核心电视文化的核心是它的社会责任感,既然是一种文化,就应该塑造一种新的民族精神,塑造当代国人的性格。

我们说电视应该有娱乐性,因为当代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不光需要有勤劳的工作、学习的愿望,他们也应该有享受健康娱乐的权力。

问题的症结是社会责任感问题,即电视文化应该给观众以什么样的产品,电视对当代人生活方式、观念、伦理,以及价值观变化的影响。

从电视文化的结构来看,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物质部分,就是电视和电视节目本身呈现出来的内容,它占用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使人们和电视及电视节目形成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观看是它的直接方式;另一部分是它对人们精神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很潜在的。

电视文本写作复习

电视文本写作复习

1当今电视新闻消息报道的通病第一,报道无现场感,后期录制完成太多。

现场感是电视报道的主要优势和重要特点。

第二,主动采访报道少,被动采访报道多。

第三,有针对性的画面少,万能的空镜头画面多。

电视媒介对写作者的要求喉舌意识法律意识熟悉电视的传播特性了解电视片的构成要素强化电视意识把握生活和感受生活的能力捕捉时代文化精神和审美心理的能力开掘能力情感真挚、表达真诚想象和联想的能力较强的运用文字语言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抓取细节的能力观众意识电视新闻消息的文字稿写作要求一、符合立体化传播需求二、和画面对应,相辅相成三、和其它声音元素(同期声、现场音响和后期音效)配合得当四、口语化,力求简明扼要五、即时感,尽可能用现在时态,突出新闻事件的时效性。

六、节奏紧凑,每个字都言之有物,增加信息量第七,用语准确,把握分寸,切忌空话、套话,逻辑严密第八,根据不同的播出时段,相应调整不同手段的使用程度和比重消息类电视新闻稿的写作优点:1、声音与画面和谐交融而互补,具震撼力和感染力,令人身临其境。

2、文字稿节奏紧凑,与报道内容协调一致。

3、主题深刻,体现“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标题的作用1、引人关注2、揭示内容3、加深印象4、衔接分段5、美化荧屏要求1、表述准确,避免产生歧义2、传达重要信息,避免假大空3、高度概括,避免拖泥带水4、画龙点睛——点出一个最精彩的新闻点,吸引观看。

5、巧妙借用,避免单调呆板导语的写作1、突出最重要的新闻要素2、高度浓缩,避免和主体重复3、要有吸引力导语的分类1、叙述式导语2、对比式导语3、悬念式导语4、提问式导语5、评论式导语6、描写式导语7、引用式导语主体的写作1、平行式结构2、时间顺序结构3、倒金字塔结构4、以小见大结尾的作用1、加深观众对新闻的感觉和理解。

2、深化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

3、增加消息的信息量。

4、为“后续报道”做伏笔。

结尾的写作1、点题式结尾2、反问式结尾3、呼吁式结尾4、抒情式结尾背景材料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以及有关新闻事实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文本的特性(一)
在当代电视文本研究领域,约翰·菲斯克(JohnFiske)无疑是一位重要人物,他有着文学、传播学、符号学和文化学等跨学科的素养,在电视传媒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学界誉为当代“电视研究的重镇”(1)。

《解读电视》(与John
Hartley合着)、《传播符号学理论》、《电视文化》、《理解大众文化》等是其重要著作,其中《电视文化》一书已成为当代电视研究的经典之作。

在我国电视学研究日趋困顿,“电视无学”似乎成了学界的一个潜在共识的今天(2),对约翰·菲斯克电视文本理论的解读和剖析,不仅有利于推进我国电视基础理论的研究,而且对建构我国当代形态的文艺理论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视是20世纪人类文化传播实践创造的奇迹,但也是一直深受抨击和质疑的文化现象。

菲斯克认为,不论电视好坏,我们首先所需要的是建构一种符合电视本性的解读语言。

作为人类创造的符号,语言是人类参与社会、制造现实的中介,电视作为一种视听语言则延伸了这项工作。

在菲斯克看来,解读电视,首先要了解构成电视节目的视听语言符号及其组合方式与意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依据电视媒介的特有规则,对视听符号进行连贯性的组合就形成了一套有组织的符号系统。

菲斯克认为,电视节目作为一个受规则制约的符号系统,由社会代码、技术代码(传播表现代码)、意识形态代码这样三级代码组成。

社会代码作为一级代码,代表着一种电视中的“现实”,主要由外表、服装、化妆、环境、行为、言语、姿势、表情、声音等要素构成;二级代码作为电视媒介的“艺术表现”,是在一级代码加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一方面通过摄像、照明、编剧、音乐、音响效果等媒介技术代码对屏幕事件进行电子编码,另一方面还以传播常规表现代码来规范,如叙事、冲突、人物、动作、对白、场景、角色选配等表现手法;在电视把以上内容组合成连贯的被社会接受的东西时,就进入了第三级代码,三级代码是一种意识形态代码,主要包括个人主义、男权制度、种族、阶级、唯物主义、资本主义等等,它在电视符号代码系统中起着组织性的导向作用。

菲斯克还从文化消费的受众角度对电视文本的特性进行探讨。

一些研究者认为,电视文化是一种“文化工业”,这种文化现象表明,资本主义已经把它的权力从工作世界扩展到休闲世界,观众看电视这一行为也被直接纳入商品化进程。

菲斯克认为,这种观点把大众文化放置在权力模式中,关注并强调大众文化中的宰制力量,固然精当而敏锐,但没有从电视文化的“流通”特点来阐释其文本意义的接受活动,这有可能陷入文化悲观主义而最终丧失批判力。

对菲斯克来说,电视节目一般是在“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这样两种平行的、半自主的经济中生产和销售的,因为演播室生产出来的商品(即电视节目)是一种文化商品,电视节目既有实用价值,也有文化价值。

电视节目的流通过程并非仅仅是货币的周转,它也是文化意义和快感的生产和传播。

观众其实已嬗变成文本意义和快感的生产者,而原来的商品(电视节目)也变成了一个文本,“一种具有潜在意义和快感的话语结构,这一话语结构形成了大众文化的重要资源”(3)。

作为文化商品的电视节目只有在观众利用它所提供的资源以激发其潜能,即以特定的方式(菲斯克称之为“生产式阅读”)来解读它时,它才成为“真正的文本”。

文化商品要想流行,必须满足各种社会力量相互抵牾的需要。

一方面,它满足着金融经济的中心化、同质化的需要,为了赢得更多消费者,它必须诉诸大众的共同之处,并否定社会差异。

另一方面,宰制性的意识形态的要求显然不是大众自己的文化需要,大众的需要往往与宰制性力量相对抗。

大众会将文化商品转变成一种文化资源加以利用,通过“生产式阅读”,来规避或抵抗文化商品的规训努力。

于是,电视就成了各种社会力量争夺意义和快感的斗争场域,其文本也由此获得了开放性。

罗兰·巴特在《S/Z》中对文学文本作了“读者式文本”和“作者式文本”的区分,前者相对封闭,易于阅读,它吸引的是一个本质上消极的、被规训了的读者,倾向于将文本的意义作为既成的意义来接受。

“作者式文本”则要求读者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并不断地重新书写文本、创
造出意义。

菲斯克借鉴了巴特的这一论述,认为电视文本是一种“生产者式文本”(4)。

这种文本一方面像巴特所说的“读者式文本”一样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又具有“作者式文本”的开放性。

电视文本是由一系列经过压缩和切割并快速移动的生动片段所组成,这一片段性既是电视节目与广告商业性相结合的表征,又是电视的家庭接受模式的体现。

一、互文性与电视文本意义的生成
从电视文本的系统构成来看,菲斯克认为,“电视节目”与“电视文本”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节目是电视输出的有明确界定与标识的部分,“节目是稳定的、也是固定的实体,是以商品形式生产和出售的,是由节目编排人员安排播出的”,因而它是由电视业生产的。

电视文本则主要是观众对节目进行解读的产物,“文本体现了节目的生产能力与接受方式之间的冲突”。

节目话语往往通过节目类别的建构来试图限制或控制其潜在意义(这是“闭合力”的体现),使之趋向宰制性的意识形态意义;可是,对电视话语符号进行“生产式阅读”的观众也许会抵制这种控制,从而使其话语文本呈现为开放性。

另外,电视文本在生产过程中还借助于反语、暗语、玩笑、反驳、过度渲染等方法来建构其开放性。

在菲斯克这里,电视文本是由初级文本、次级文本和三级文本组成的。

初级文本即是“播出的图像”——电视业生产的各类节目,它是意义的潜在体;次级文本是由完整的媒体宣传产业所生产的诸如记者述评、明星传闻、电视迷杂志、电视剧本的“小说化”、广告、招贴画、节目宣传等等,它们常常被观众带回到初级文本中进行解读;三级文本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们对电视的解读、谈论和闲聊等,它是观众根据电视节目来生产其他互文性文本的一部分,是电视文本实际构成的决定性因素。

正是在以上各级文本之关系的空间中产生了电视文本的互文性。

互文性不仅是电视文本的当代特性之一,也是其文本意义生成的关键。

菲斯克通过对“麦当娜”形象的分析,阐述了电视文化的互文性与文本意义生成之间的关系特点。

从传统美学观来看,麦当娜作为一个典型的大众文本也许意义贫乏。

但如果把她放在流通过程所形成的互文性关系中,她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当麦当娜在女性主义者中流通时,她被视为对父权制价值观的重新改写;当她在男性中间流通时,她是获得窥视快感的对象;而对为数众多的少女歌迷来说,她又成为赋予权力与获得解放的行为人。

麦当娜作为一个初级文本是不完整的,除非她被放进社会流通之中。

她的性别政治也不在于她的文本性,而在于她的功能性(或互文性)。

她包含了父权制式的女性性征的意义,同时也包含与前者相对抗的意义,因为她的性征是她自己的,她可以用她所希望的方式来使用,而不需要男性的同意。

因此,她实际上提供了父权制以及抵抗父权制的方式。

作为大众文本的麦当娜也许是过度和浅白的,但她又超越了所有性感化的女性身体的规范,而且用她裸露上腹的服饰来揭露这些规范的浅白性。

总之,麦当娜本身决不是一个自足的文本,她只是意义的煽动者,她的文化效果只能在她众多的、经常相互冲突的流通中加以研究。

作为大众文本的她的意义生成于“初级文本”(原初的文化商品即麦当娜本人)、与初级文本直接相关的“次级文本”(如广告、媒体故事和评论等)和持续存在于日常生活过程中的“第三级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