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简答题

合集下载

心理学常考简答题

心理学常考简答题

心理学常考简答题
1. 请解释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关系。

条件刺激指的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条件化训练后,能引起特定
反应的刺激。

无条件刺激则是一种能自动引起特定反应的刺激。


经过条件化训练后,条件刺激会与无条件刺激建立起一种关联,从
而能引起相同的反应。

2. 简要说明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原理。

经典条件作用是一种研究过程,其中通过反复将一个无条件刺
激与一个中同时呈现,最终使中能够引起与无条件刺激相同的反应。

这种研究过程主要依赖于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关联建立。

3. 请简述固定比例附近的响应模式。

固定比例附近的响应模式是指在一定比例条件下,产生一定数
量响应的现象。

在此模式下,完成一定数量的响应之后,会出现一
次强化。

这种模式比较容易导致快速响应的行为,但在强化之后可
能会出现短暂的休息期。

4. 请解释负条件刺激的作用。

负条件刺激是指在给予预期的正条件刺激之前,先给予无条件刺激,而无条件刺激会减低正条件刺激的价值。

这种条件刺激可以降低对正条件刺激的期望,从而降低对正条件刺激的反应。

5. 简要说明自传记忆的特点。

自传记忆指的是对自己个人生活经历的回忆和认识。

它具有以下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以时间为轴、持续性和非专门化。

自传记忆是由个人的个体经历所构成,反映了自己的身份和珍贵的过去经历。

以上是心理学常考简答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心理学试题库—简答题

心理学试题库—简答题

心理学试题库—简答题心理学简答题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知、思维、想象、记忆等等)、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和理想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2、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答: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的恒常性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注意的选择作用、知觉者本身的主观因素4、什么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答: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5、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有哪些?答:目的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活动的任务、性质对识记的影响、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识记的影响、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6、影响遗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遗忘?答:原因:衰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提取失败:在提取有关的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针对遗忘产生的原因及遗忘发展的先快后慢的规律,一、正确地组织复习和练习,以便及时强化,加深理解,纳入经验系统,巩固所记内容。

正确组织复习的方法是: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化和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

二、(一)掌握科学有效的识记方法良好的记忆方法:第一,意义识记和理解识记。

第二,多通道协同记忆。

第三,记忆术。

目前最流行而又取得公认的记忆术是PQ4R法。

三、(三)加强正确再认和回忆的实践1、阅读与试图回忆。

2、有效地进行追忆7、如何正确组织复习?答: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化和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8、什么是思维?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10、在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正确对待已有经验、正确地使用变式、恰当地使用概念的否定例子、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在实践中运用概念11、什么是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简答题

普通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如何科学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2、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3、简析师爱的特征及其心理功能。

4、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

5、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有哪些?6、如何理解“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7、为什么说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8、发现学习在教育上有何积极意义?9、为什么学习过后要及时复习?10、社会学习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榜样的示范而进行的。

榜样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对学习者产生有效的影响?11、简述心理过程所包含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的相互关系。

12、简述性格结构的基本特征。

13、接受学习在教育上有何积极意义?14、简述影响再认与回忆的主要因素。

15、林崇德将儿童与青少年的品德发展分为哪六个年龄阶段?16、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17、简述动机形成的条件。

18、试述发现学习在教育上的积极意义。

19、试述如何运用遗忘规律合理地组织复习?20、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趋势如何?21、不良品德学生的转化一般要经过什么过程?22、简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23、个体记忆策略发展具有哪些特点?24、简述动机的相互作用。

25、简述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方式。

26、影响无意注意产生的因素有哪些?27、简述影响动机形成的因素。

28、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29、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有什么不同?30、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31、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主要心理学因素有哪些?32、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33、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哪些阶段?34、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3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请用心理学原理解释这种现象。

36、简述干扰与遗忘的关系。

37、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有怎样的影响?38、何为练习曲线?常见的表示方法有哪些?39、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40、不良品德学生的转化一般要经过什么过程?41、简述干扰与遗忘的关系。

心理学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心理学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心理学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1. 简述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

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认为人的意识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原始冲动和欲望,遵循快乐原则;自我则在本我和现实之间
进行调解,遵循现实原则;超我则代表道德和社会规范,遵循道德原则。

2. 描述认知失调理论并举例说明。

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廷格提出,指的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与态度不一致时,会产生心理不适,从而驱使个体改变态度或行为以减少不适。

例如,一个人吸烟但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这会产生认知失调,他可能会
通过改变态度(认为吸烟没那么有害)或行为(戒烟)来减少不适。

3. 解释正强化和负强化的区别。

正强化是指通过增加某种刺激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例如,给予奖
励以鼓励孩子学习。

负强化则是通过移除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行
为发生的概率,例如,停止惩罚以鼓励孩子完成家务。

4. 描述依恋理论中安全型依恋的特点。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感到舒适,能够信任他人,并且能够
给予和接受情感支持。

他们通常有稳定的自我形象,能够有效地处理
压力和冲突。

5. 简述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它在人
际交往、决策和压力管理等方面都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社交
能力和职业成功。

结束语:以上简答题涵盖了心理学中的几个重要理论,希望这些答案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1.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简答题答案要点:(1)有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培养间接兴趣;(3)自觉与干扰作斗争;(4)注意实际操作。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答案要点:(1)明确观察目的任务,激发学生观察兴趣;(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第一,要让学生在观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第二,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第三,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多辨、多思;第四,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3)对学生进行观察的实践训练。

3.简述遗忘规律及避免措施。

答案要点: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揭示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避免措施:有效地组织复习;适当地超额学习;科学用脑。

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要点:(1)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博学广识;(2)教师应树立创造教育观念,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加强训练;(3)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创造性活动5. 简述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要点:(1)联系: ①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②情绪受制于情感,情感作为比较稳定深刻的心理反应,一定程度影响着情绪的表现。

(2)区别: ①情绪更多的是表现为生理性,是生理需要满足与否而引发的心理体验;情感则更多表现出其社会性,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②情绪具有情境性、短暂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③情绪具有外显性,而情感具有内隐性。

6.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答案要点:(1)明确学习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2)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3)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求兴趣;(5)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学生学习成功。

7.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要点:(1)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

1.学习心理学的实践意义有哪些?答案要点:(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2)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3)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4)心理学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知识学习的环节?答:(1)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保持;(3)知识的提取与应用。

2.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答:(1)问题情境性;(2)目的指向性;(3)操作序列性;(4)认知操作性。

3.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答(1)发现问题;(2)解决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4.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答:(1)相似性(结构特征与表面特性的相似);(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5.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答:(1)配合运用正例、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1)问题特征;(2)已有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7.什么是群体?群体的特点是什么?答:群体是指人们彼此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特点:(1)共同目标;(2)有一定结构;(3)存在依存关系。

8.教育心理学包括哪些内容?答:(1)教育心理学是什么;(2)学生学的心理规律;(3)教师教的心理规律。

9.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哪3种水平?答:(1)描述;(2)解释;(3)预测与控制。

10.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阶段)?答:(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11.师爱的功能?答:(1)激励;(2)感化;(3)调节;(4)榜样。

12.大学教师的能力素质?答:(1)教学效能感;(2)教学反思;(3)教学监控能力;(4)教育机智。

13.学生学习的分类?答:(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心智技能的学习,操作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14.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答:(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

15.条件反射的类型?答:(1)经典型条件反射(应答型);(2)操作型条反射(工具性)16.学习的基本规律?答:(1)获得律与消退律;(2)刺激泛化与分化律;(3)高级条件利用率。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第一章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心理学是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是个体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心理动力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世界观、理想、兴趣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

2.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目标是什么?一般来说,人类渴望了解和解释自己行为、更渴望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心理学家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找出如下五个问题的答案:(一)一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描述行为)(二)这种行为为什么会产生?(解释行为)(三)这种行为将在什么时候更容易发生呢?(预测行为)(四)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包括哪些?(控制行为)(五)怎样才能使这种行为发生变化呢?(改善行为)3.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但就其内容来说,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包括:代表人、产生时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观点、评价)包括:代表人、产生时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观点、评价)一.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该学派于19世纪末产生于德国。

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

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

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

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二.机能主义美?威廉詹姆斯。

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

研究对象:意识的过程。

基本观点:意识是对环境适应的产物,认知,行为是适应环境的手段。

这一观点推动了美国的心理学研究面向实际,也吸引了大批一般民众的注意。

三.行为主义学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杰出代表人还有斯金纳、班杜拉。

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

(1)营造民主、充满关怀和爱护的家庭环境。

(2)加强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

(3)注重幼儿教育的作用。

(4)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教育相融合。

2、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第一,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一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第二,替代经验。

个体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对他人的观察,如果看到一个与自己一样或不如自己的人成功,自己的效能感就会提高。

第三,言语暗示。

他人的言语暗示能提高自己的效能感,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暗示效果是不巩固的。

第四,情绪唤醒。

班杜拉研究发现,高水平的情绪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

3、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自我中心阶段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因为他们尚不能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别分开。

(2)权威阶段(6-8岁)权威阶段又称“他律道德阶段”。

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3)可逆性阶段(8-10岁)可逆性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

(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4、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1)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于新知识进行联系。

5、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6、为何要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1)理解了基本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2)理解了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3)从结构中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地迁移应用。

心理学简答题整理(含答案)

心理学简答题整理(含答案)

1..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

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

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2.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一、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

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

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

(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

(3)情绪的作用。

3. 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

(4)心理特征系统。

(5)自我调控系统。

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 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5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例如,对食物、水、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是安全需要,即表现为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

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量层次。

(2)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心胸开阔,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心理学简答题整理

心理学简答题整理

心理学简答题整理一、感觉知觉30、什么是感觉和知觉,它们有何区别?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3分)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1分)。

感觉可以离开经验而存在,是最基本的心理现象;知觉只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1分)。

26、简答知觉的基本特征。

①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但人们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②知觉的理解性。

言语的指导是影响知觉理解性的一个因素。

③知觉的选择性。

也叫相对性,体现在对象和背景的相对关系上:同一知觉对象处于不同的背景上,从而引起知觉的变化;对象和背景的相互转换,造成只觉得相对变化。

④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明度和颜色、形状、声音的恒长性。

(每小点1分,有解释1分。

)2、什么是观察,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2分)。

培养观察力的方法有: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1分);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1分)38、简答感觉的一般规律。

感觉的一般规律有:(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正比,差别感觉阈限与标准刺激成定比;(2)感觉的适应;(3)感觉的对比;(4)感觉的相互作用;(5)感觉的后象。

(每小点1分)6、“吃药后再吃苹果觉得特别甜,而吃糖后再吃苹果觉得特别酸。

”试分析其中包含的感觉规律。

反映的感觉规律是感觉的对比(2分)。

感觉的对比是指在不同刺激物影响下,个体感觉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3分)10、试分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所包含的感觉规律。

包含的感觉规律是适应现象(2分),所谓适应是指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觉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2分)。

此例是人的嗅觉在芝兰花香的持续刺激下,感受性减低了(1分)。

14、“从暗处走到强光处,刚开始睁不眼,但过一会便能逐渐看清东西了。

”试分析其中包含的感觉规律。

反映的感觉规律是适应现象,是视觉的明适应。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1-1、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2、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1-3、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4、什么是观察法?应用观察法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5、简述测验法的优点和缺点。

1-6、简述问卷法。

1-7、简述个案研究法。

1-8、简述实验室实验法。

1-9、简述自然实验法。

1-10、简述谈话法。

1-11、简述20世纪40年代后,心理学在发展方向上的特点。

2-1、简述两种信号系统。

2-2、什么是非条件性抑制?它包括哪两种类型?2-3、什么是条件性抑制?它包括哪两种类型?2-4、简述工具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2-5、简述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其传导过程。

2-6、简述相互诱导的含义及种类。

2-7、什么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与集中?举例分析决定兴奋或抑制的扩散与集中的重要条件。

2-8、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基本条件。

2-9、简述边缘系统的含义及其功能。

2-10、举例分析什么是消退抑制。

2-11、举例分析什么是分化抑制。

3-1、简述动物心理发展的阶段。

3-2、简述人类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的含义。

3-3、简述人类心理的基本特点。

3-4、简述人类心理社会制约性的表现。

3-5、简述语言在人类心理发生中的作用。

3-6、简述劳动在人类心理发生中的作用。

3-7、简述环境和教育在人类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8、简述人类心理发展的动力。

3-9、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张。

3-10、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3-11、简述维果斯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观。

3-12、简述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4-1、简述感觉的同时对比现象。

4-2、简述错觉及几何图形错觉的种类。

4-3、什么是观察?主要的观察品质有哪些?4-4、什么是深度知觉?形成人的深度知觉的线索有哪些?4- 5、什么是似动知觉?并请举例分析。

4-6、什么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并请举例说明。

4-7、简述感觉的继时对比现象。

4-8、简述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

心理学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心理学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心理学考试简答题及答案简答题1: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代表原始冲动和欲望,遵循快乐原则;自我在本我和现实之间进行调解,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代表道德和社会规范,遵循道德原则。

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简答题2:描述学习心理学中的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区别。

答案:经典条件作用是由巴甫洛夫提出,主要涉及刺激-反应(S-R)的关联,其中无条件刺激(UCS)引发无条件反应(UCR),通过条件刺激(CS)与无条件刺激(UCS)的配对,使条件刺激(CS)单独也能引发条件反应(CR)。

操作条件作用则是由斯金纳提出,强调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强化或削弱,包括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和负惩罚。

简答题3:解释认知失调理论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廷格提出,认为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不适感。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个体会通过改变认知、增加新的认知或减少原有认知的方式来恢复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做出选择后,往往会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即使面对相反的证据。

简答题4:阐述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由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有可能面对挑战,坚持努力,并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态度。

相反,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可能会在面对挑战时轻易放弃,缺乏尝试的勇气。

简答题5:描述依恋理论中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的特点。

答案:依恋理论由鲍尔比和艾因斯沃斯等人提出,描述了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情感联系。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稳定的关爱和支持,他们通常能够建立信任和安全感。

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可能因为照顾者的不一致性而感到不确定和焦虑,他们可能会过度寻求关注和安慰。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探索人类心灵的运作方式,研究人类的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发展变化等方面。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心理学研究主要采用实证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对特定因果关系进行检验;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和记录行为来揭示现象的规律;调查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以了解群体特征和个体经验。

3.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研究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分支学科。

它关注人类信息处理的各个方面,在探索人类思维活动的同时,通过实验证据验证认知理论。

4. 什么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流派。

它将心理学定义为对可观察行为的研究,忽略了心理过程和思维。

行为主义心理学注重外部刺激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主张通过条件反射和强化来解释行为。

5.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个体在群体中的互动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人们是如何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影响的,涉及到人们的态度、偏见、信念、亲社会行为等方面。

6.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心理学应用广泛,涵盖了许多领域。

临床心理学关注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教育心理学研究研究与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工业与组织心理学致力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招聘、培训和评估等也需要心理学知识。

7.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学派和理论的兴衰。

从哲学的心灵哲学到实证科学的心理实证主义,再到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兴起,心理学不断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对人类心智和行为的认识。

以上是对心理学常见问题的简单回答。

心理学是一门复杂而庞大的领域,各个分支和学说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1、什么是思维?思维和感知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和感知的关系:思维与感知觉虽然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他们分别属于对事物不同角度和不同水平的认识。

①从反映的内容看,感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表面现象及外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内部规律性。

②从反映的形式来看,感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直接反映,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的间接反映。

宗旨,感知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思维的源泉和基础,二思维则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感知的进一步深化,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2、思维和语言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思维和语言并不等同。

表现在: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关系,两者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而语言与客观事物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思维的内容是由概念组成的,而构成语言的材料是词;不同民族的思维规律是相同的,而不同民族的语言及其语法结构不会完全相同。

3、什么是想象?想象的种类有哪些?想象是指人脑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种类有:根据想象活动有无自觉目的性,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叫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叫做有意想象。

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或图表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表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指在刺激物的作用下,人脑独立地构成新表象的过程;幻想是指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4、什么是情感?它与认识过程有什么关系?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检。

情感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但反过来又对认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积极良好的情感能激励认识的积极性,促进认识过程顺利的展开,提高认识的效果;反之,消极不良的情感削弱了认识的积极性,阻碍认识过程的进行,降低了认识的效果。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知觉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格式塔原则规律: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良好图形)2.选择性: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性。

3.理解性:指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用语词加以标志的知觉特性。

4.恒常性:人们在刺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2.教师的社会角色:1.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发展各种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行为规范的示范者;(教师作为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要时刻反省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作风,处世态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3.心理保健者;(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4.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建立良好的秩序,督促学生遵守纪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领导)5.教育科研人员;(掌握现代教育与方法)6.家长代理人。

(沟通家长,严格要求)3.学校心理辅导原则:教育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尊重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

4.注意分配的条件:注意分配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在同时进行着的几种活动中,必须每一种活动是相当熟悉的,其中一种是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

5.如何提高记忆能力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记忆的目的任务是影响记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记忆目标的任务越明确,具体,记忆效果就越好)充分利用无意记忆(无意记忆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去获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记忆,在全面性,精准性和巩固性以及速度方面,比机械记忆的效果要好)合理安排记忆材料(长短意义结合,难易结合,分间隙记忆)适当应用记忆术(口诀法,谐音法,推算法等)6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智商测验)2.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心理分析)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1)描述和测量。

(2)解释和说明。

(3)预测和控制。

2.列举几种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并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

意识状态包括:(1)睡眠与梦。

(2)催眠。

(3)白日梦和幻想.(4)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作用:(1)意识对人所觉察的核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

(2)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

(3)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兑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4)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3.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外部表现。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外部表现:(1)、产生适应性运动;(2)、无关动作停止;(3)、生理变化。

4.举例说明注意的种类及其特征。

(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不随意注意是一种被动的注意,缺乏预定的目的,容易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单凭这种注意是不可能进行系统学习和艰苦工作的.所以只有把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才能发展注意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在特征上,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培养随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5.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6.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恒常性有哪些?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但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常见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一、简答题
1.心理学在历史上主要有哪些流派?
2.简述心理学中观察法的适用条件及主要特点。

3.简述心理学中测验法的研究范围。

4.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哪些变量?
二、试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及特征。

第二章
1.简述注意的特点。

2.简述睡眠不同阶段脑电波的特点。

3.简述产生假性失眠的原因。

4.简述催眠的原理。

第三章
1.简述感觉的分类。

2.简述韦伯定律。

3.简述费希纳定律。

4.简述暗适应的基本过程。

5.基本的听觉现象有哪些?
6.声音听觉是怎样形成的?
7.简述知觉的分类。

8.简述知觉的特性。

9.简述时间知觉的形式。

10.简述形成时间知觉的线索。

11.与对物的知觉相比,社会知觉的独特性有哪些?
12.社会认知过程中,如何对搜集到的信息加以选择?论述题:
1.试述听觉理论。

2.试述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第四章
1.简述记忆的三存模型。

2.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有哪些条件。

3.简述图式对记忆的影响。

4.简述有意遗忘的作用。

论述题:
1.试述长时记忆的编码、储存与建构。

第五章
1.简述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

2.简述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3.简述利用手段——目的分析法解决问题的要点。

4.简述创造性人格的特征。

论述题:
谈谈如何培养和训练儿童的创造性。

第六章
1.简述能力的涵义。

2.简述智力发展的特征。

3.简述心理学家达斯的PASS模型。

论述题:
试述经典的智力测验。

第七章
1.简述动机中需要与诱因的联系。

2.简述动机的种类。

3.简述交往动机获得方式的两种不同观点。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5.简述情绪的基本形式。

6.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何影响?
第八章
1.简述人格的结构。

2.什么是人格结构的自我调控系统?
3.简述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

4.简述明尼苏达相人格测验。

论述题:
试述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第九章
1.简述人际交往的自我肯定需要。

2.简述人际沟通的基本功能。

3.简述有效的倾听技术。

4.简述关于领导产生的两说法。

5.为什么会出现社会组长或社会干扰?
6.简述出现社会惰化的原因。

7.简述减少社会惰化的有效途径。

8.简述造成群体极化的原因。

9.怎样防止群体思维带来的不良影响?
论述题:
1.试述人际关系的社会测量法。

2.群体极化和群体思维会对群体决策造成什么影响?
第十章
1.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
2.压力有哪些不同的含义?
3.压力会带来什么样的身心反应?
论述题:
试述焦虑的主要类型和产生原因。

第十一章
1.简述毕生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2.简述新生儿的条件反射及特点。

3.简述儿童动作的发展遵循的原则。

4.成年初期在心理发展上哪些主要的特点。

论述题:
1.试述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试述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