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节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合集下载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甲骨文清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盘庚迁殷后至殷亡时的遗物,距今已三千多年。

这些卜辞所记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真实朴素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

甲骨卜辞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但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这些占卜之辞,短的只有几字,长的有百余字,比较完整的如:癸已卜,壳殳贞,旬亡田(咎)?王■曰,■(有)■(祟),其■(有)来■(艰)。

气(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

沚■告曰:“土方正于我东鄙,■(灾)二邑。

{工口}方亦牜帚我西鄙田。

”(郭沫若《卜辞通纂》第五一二片)。

这条卜辞,时、地、人、事齐全,叙述较为详细,略具叙事要素。

这些卜辞,可看作是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

同样未经后人加工的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商周时君王、公侯、臣子都可作铜器铭文,君王所作铜器被视为国之重宝。

铜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

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

如:“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肜日。

”(《殷文存》上二六·后)开头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叙事,内容大多是殷王的赏赐,最后还有告于先祖的祭日,周代铭文字数增加了,内容复杂了。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我国历史散文的产生比说理性的诸子散文要早得多,它的发展与文字、史官的产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我国文字和史官产生甚早,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夏代前夕已经产生。

当时史官分左史、右史等。

一般认为,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各有所司。

至春秋末战国之世,史官地位虽不如前,然各国诸侯看重修史,史官四散在诸侯,史籍大兴,出现了“百国春秋”,体例颇有融合。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

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详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

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由质而文,由片断的文辞到较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写人。

从现存先秦的几部重要史籍看,主要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由于当时文史哲界限不清,人们的思维还带有文明史初期具象思维的诸多特点,因而其历史散文带有极强的文学特色,大都注意将神话、传说渗入史籍,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注重描写与人物特征刻划,使历史人物形象化;对事件进行褒贬评价。

使记叙记言声情并茂。

先秦历史散文的体例与艺术,对后世史书、散文、诗歌、小说、戏曲等都有重大影响。

第一节《尚书》、《春秋》《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

先秦称《书》,汉始称《尚书》或《书经》。

本是历史文献,后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约在春秋初期结成总集,历春秋、战国而有所增删。

据说原有一百篇,秦焚书后,西汉文帝时仅剩伏胜记诵的28篇,计有《虞书》两篇,《夏书》两篇,《商书》五篇,《周书》十九篇,分典、谟、训、诰、誓、命六种文体。

因其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

4.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4.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教材梳理《尚书》: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

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其中《商书·盘庚》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

写作特点:1、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具备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

2、其主要思想倾向是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

3、措辞严谨,以一字寓褒贬,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做法,即春秋笔法,为后代文学所继承。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是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

同《春秋》一样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罗列,还表达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与理解,并在儒家立场总结经验教训,作出道德伦理评价,以鉴后人。

记事上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兼并,表现了新旧政治势力的消长,揭示社会变革的趋势。

在思想内容上维护周礼,尊礼尚德。

《左传》的文学特点/特征/成就:1、叙事方面①其叙述复杂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绪清楚,注意伏线、照应,重点突出,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正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使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如重耳出亡及返国的经过。

②《左传》中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战争描写,《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写战争背景、战前准备、兵力部署、力量对比、将帅士兵活动、战略战术等,使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结构严谨又中心突出,如城濮之战,对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背景有直接交待,在行文中又不断揭示晋胜楚败的原因,对结果的描写也很全面,除写晋军大胜,还写了战争的余波。

同时在战争描写中还会有一些战争中次要事件的细节描写,增加叙事的生动传神。

③人物描写,书中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多能突出他们鲜明的个性。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三)《左传》的语言生动、简炼、传神极富表现力。
《左传》记言文字: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 《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 刘知几曾在《史通》中这样评价《左传》的语言:“言近而旨
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末尽,使夫读者望表而 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反映了 其高超的语言技巧。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第二节《左传》 第三节《国语》 第四节《战国策》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阶段
时代
特点
代表著作
第一阶段
夏至春秋
史官分司,言事不混,文字古朴简 洁
《尚书》、 《春秋》
第二阶段
春秋末到战 国初
言事相融,篇幅加长,情节曲折, 写人生动
《左传》、 《国语》
3、个性鲜明
晋文公是《左传》中着力歌颂的人物(庄公二十八年至僖公三 十二年)。他由一个贵公子成长为政治家,由四处流亡到一代 霸主,人物性格有一个曲折的成熟过程。
楚灵王是《左传》中被否定的国君形象(襄公二十六年至昭公 十三年),他在即位前的争强好胜,野心勃勃,弑王自立,即 位后的残暴,骄奢狂妄等,都显示出他确实是个昏君。但同时, 作者又表现了他宽容纳谏,知过能改,不记前怨,风趣等性格 特点,幷写了他最后悔恨自己的残暴,刻画出一个性格复杂的 人物形象。
过程。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如“宣公三年”先记载 了郑穆公兰之死,然后再回顾了他的出生和命名。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 事,或预见事件的结果,如秦晋崤之战中,蹇叔在秦出师伐郑时已预知了必然 失败的结果。另外,《左传》中还有插叙和补叙.常用一个“初”字领起。 • 二、《左传》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作者大都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 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 ,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 出道德伦理评价,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 • 三、《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对事件因 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先秦散文发展脉络

先秦散文发展脉络

先秦散文发展脉络先秦散文发展脉络1、叙事散文:记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称历史散文。

发展阶段:萌芽阶段(甲骨文、金文,文字简短)——过渡阶段(记事为主《春秋》、记言为主《尚书》)——成熟阶段(《左传》、《战国策》)《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按照时间年份的顺序来分,这个体例叫编年体。

春秋三传指的是《春秋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以描写战争出名,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

最重要的思想是:民本思想。

《战国策》是按照国家来写的,是国别体杂史著作,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形象、思想,表现了他们的远见卓识。

2、说理散文,也称诸子散文。

发展阶段:✓语录体散文:记录言语,以孔子为代表(思想核心—“仁”、“礼”),代表作品为《老子》、(《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洁、深刻。

✓对话体散文:即以对话方式展开论述,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孟子是儒家思想第二杰出代表,思想核心为“仁”、“仁政”。

代表作:<齐桓晋王之事>鲁迅评价《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的文章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有时候也带有抒情色彩.(奇特的想象、虚构、夸张及方言的表达方式;“三言”表现形式。

如:《逍遥游》创作方法——三言:①以卮言为曼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②以重言为真,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③以寓言为广。

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专题论文,即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论述(语言严谨,锐利)。

以韩非子(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和荀子(儒家,发展了孔子的“礼”)为代表,前者语气严谨,锋芒毕露;后者逻辑严谨,体系完整。

1 / 11 / 1。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左传》的作者
❖ 关于《左传》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左丘明,他在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中说:“鲁君子左丘明惧 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 具论其语,成《左传春秋》。”班固则进一步指出, 左丘明是“鲁太史”。 “孔子半修《春秋》,与左 丘明乘入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 丘明为之传。”——《孔子家语·观周篇》但自唐代 以来,不断有人提出异议;现在看来,大约是儒家一 派学者杂采各国史料及传闻编纂而成。其成书约在 战国初年。
第四章 先秦叙事散文
概说
第一节 闳博古奥的《尚书》 第二节 简而有法的《春秋》 第三节 艳而富的《左传》 第四节 文胜而言庞的《国语》
第五节 辩丽横肆的《战国策》
概说
❖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 《孟子》 一、古代叙事散文的形成
《尚书·多士》中说:“唯殷先人,有册有典。” 《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
❖ 二、篇幅
据历史记载尚书有3000多篇,孔子删定为 100篇,相传战国时《尚书》有百篇,经过秦 火焚毁,亡佚大半,西汉文帝时仅剩济南伏 生记诵的28篇,因其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 故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鲁共王坏孔 子旧宅曲阜孔壁中又发现《古文尚书》,此 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到东晋初,有个叫 豫章内史梅赜号称自己发现了《古文尚书》
四、缺陷与不足
❖ 1、过于简短隐晦 ❖ 2、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 3、难以克服的弊病
第三节 “艳而富”的 《左传》
一、《左传》的常识
❖ 1、《左传》的书名 ❖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哀帝时,刘
歆为《左传》争立学官,认为它和《春秋公 羊传》、《春秋谷梁传》一样,都是解释 《春秋》的作品。因而称之为《春秋左氏 传》。后来,西晋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 又把它和《春秋》合为一书。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概论:1、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2、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3、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4、《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1、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1)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2)甲骨文清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盘庚迁殷后至殷亡时的遗物,距今已三千多年。

(3)内容:这些卜辞所记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真实朴素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

(4)艺术特点:A、甲骨卜辞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但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B、这些占卜之辞,短的只有几字,长的有百余字,比较完整的。

C、卜辞,时、地、人、事齐全,叙述较为详细,略具叙事要素。

这些卜辞,可看作是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

2、同样未经后人加工的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1)周时君王、公侯、臣子都可作铜器铭文,君王所作铜器被视为国之重宝。

(2)铜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

(3)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

(4)周代铭文字数增加了,内容复杂了。

不仅有记事文字,还出现了与《尚书》诰命类似的记言文字。

(5)而像《毛公鼎》等侧重记言的铭文,其中的训诰,已和《尚书》没有什么区别。

二、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1、《尚书》(1)概念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虞书·尧典》等记载了尧、舜、禹等人的传说,是后人的追述,不是当时人的记录。

古代文学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古代文学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毛 公 鼎 铭 文
《尚书》与《春秋》
《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散 文总集。先秦称《书》,汉始称《尚书》或《书 经》。
《盘庚》以死亡的“颠木”比喻旧都,以充满生机的新生 “由蘖”比喻新都,形象鲜明又含暗喻与对比 。
《春秋》与春秋时期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 部编年体史书,它记事上起 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 哀公十四年(前481),以鲁 国年号纪年(隐桓庄湣釐文宣 成襄昭定哀),记事也以鲁国 为主,兼及周王室和其他诸 侯。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
• 主旨两方面:
– 渲染苏秦的大段说辞,表现策士的雄辩和计谋 – 渲染苏秦发愤成功之后的显赫,宣扬功名宝贵的人 生态度
• 人物形象分析 • 刻画人物的方法
– 语言行动 – 对比手法 – 细节刻画
以苏秦为例看刻画人物的方法
• 刻画人物的方法
– 语言(写出苏秦的感慨之语,至少写两句) – 行动
• 你所熟悉的先秦散文有哪些? • 你最喜欢先秦散文的哪种文风?
先秦散文文风各异
• • • • • 微言大义 义丰词约 辩丽横肆 含蓄隽永 气势浩然
【精读作品篇目】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烛之武退秦 师》、 《晋公子重耳出亡》、《晋灵公不君》 《城濮之战》、《崤之战》 、《秦晋鞍之战》 《国语》:《召公荐厉王止谤》《勾践灭吴》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荆轲刺秦 王》、《庄辛说秦王》、《鲁仲连义不帝 秦》、《赵威后问秦使》
3· 《左传》和《国语》 2
1、《左传》成书于战国初年-(春秋三传) 2、左丘明 3、《左传》和《春秋》的关系
• 纪年完全按照春秋的方式 • 内容与春秋相吻合 • 解释春秋用辞
公羊传 谷梁传 左传

先秦文学史讲稿(《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部分课件稿)

先秦文学史讲稿(《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部分课件稿)

先秦文学史讲稿(《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散文是文字出现之后才出现的文体。

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是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

《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和记事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散文的传统。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早在文字使用之前,诗歌已在原始人的口头产生、流传。

散文的产生,是文字大量问世之后的事。

关于文字产生,古代有仓颉造字的传说。

《淮南子》有“仓颉作书,而天雨栗,鬼夜哭”的记载。

我国的文字属于象形文字,起源于图画,经历了一个书写符号化、确定一定读音的过程,才形成文字。

这个过程,不是一人一时所能完成的,它需要漫长的时期和集体的力量。

因此,文字是上古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集体创造的。

我国文字产生于什么时代还不清楚,今天所能看到材料,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卜辞为书写工具所限,其内容简单,字数也不多(短的只有几字,最长的也不过一百多字)。

它只初步具有朴素的文学形式,有的只是说明和记录,而没有抒情和描写的成分,更谈不到辞藻的修饰。

尽管如此,其中还是有一些完整可读的句子。

例如:“帝令雨足年?帝令雨弗其足年?”( 郭沫若《卜辞通纂》,363)又如:“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同上,363) 文字完整,意思明白,语法句式也初具规模。

甲骨卜辞是我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二、商周铜器铭文商周铜器铭文则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以记事为主的如《曶(hū)鼎》,以记言为主的如《毛公鼎》。

《毛公鼎》中的训诰,与《尚书》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三、《易经》《易经》包括“经”、“传”两个部分,是一本筮书。

《易经》产生于西周初年,它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周文王。

现在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当时的巫觋之流,具体的姓名已不可考。

《易经》有八卦。

【精品】先秦叙事散文

【精品】先秦叙事散文
《尚书》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提出用人、 理政的原则、方法和勤勉治国、力戒逸乐的主张。
《尚书》之文已具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样 表达方式,虽为“记言”,却并不单调。记叙简明扼 要,描写用笔不多而颇生动,议论要言不烦,抒情皆 直抒胸臆而富于感染力。
2、《尚书》的成书年代及流传情况
《尚书》的编定,难以确定较准确的时间,但 先秦古籍如《论语》、《左传》、《荀子》、 《韩非子》等,大多提到它并引用其中的句子, 似乎是先秦时已有一个流行的本子,名称叫 《书》。
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今本《尚书》分虞、夏、商、周四部分。
3、《尚书》的文学价值:
《易经》卦爻辞举隅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初九:素履,往无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
《春秋左传集解》(十三经注疏本)(晋杜预参考汉魏间贾逵、许 淑、郑众、王肃等家今文观点,作集解三十卷,为现存最早最权威 之古注,在全部十三经注疏中也是较好的旧注本)孔颖达正义。
《春秋左传旧注疏证》 清刘文淇及其子刘毓 ,孙刘寿 ,次孙贵 (刘师培之父)三代四人陆续编撰,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先列 旧注,次及本人疏证,博采众书,材料极富,为深入研究左传之重 要参考书。
卜辞举隅
戊辰卜,及今夕雨? 八日庚戌,有 弗及今夕雨?癸卯 各云自东
卜,今日雨。其自 西来雨?其自东来 雨?其自 北来雨?
其自南来雨? ——郭
(现),毋昃,
亦有出虹自北, 饮于河 。

先秦叙事散文

先秦叙事散文

第二节 《左传》 左传》
一、《春秋》 春秋》 1.作为周王朝和诸侯国历史的通称的《春秋》。《墨子·明 1.作为周王朝和诸侯国历史的通称的 春秋》 作为周王朝和诸侯国历史的通称的《 墨子· 吾观百国《春秋》 国语·楚语上》《国语· 》《国语 鬼》:“吾观百国《春秋》”。《国语·楚语上》《国语·晋语 都提到以《春秋》教育太子的事,当时孔子还没有出生。 七》都提到以《春秋》教育太子的事,当时孔子还没有出生。 2.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因为经圣人修订,又称 2.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 春秋》 因为经圣人修订, 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 春秋经》 列为五经之一。这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经》,列为五经之一。这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全书按鲁国国君十二公顺序, 以事系日,以日系月, 全书按鲁国国君十二公顺序,“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 系时,以时系年” 杜预《集解序》),严格而系统地表现 系时,以时系年”(杜预《集解序》),严格而系统地表现 史实发展的时间关系。 孟子·滕文公下》 世衰道微, 史实发展的时间关系。《孟子·滕文公下》:“世衰道微, 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君者有之,子弑父者有之。孔子惧, 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君者有之,子弑父者有之。孔子惧,作 春秋》 ……是故孔子曰 是故孔子曰: 知我其惟《春秋》 《春秋》。……是故孔子曰:‘知我其惟《春秋》乎?罪我 者其惟《春秋》 ……孔子成 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孔子成《 者其惟《春秋》乎?’……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离娄》又说《春秋》 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孟子·离娄》又说《春秋》“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孔子曰: 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二、春秋笔法 孔子编《春秋》的时候, 孔子编《春秋》的时候,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 之意,曲折表达了自己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判, 之意,曲折表达了自己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判, 这 就是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 因此, 春秋》 就是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因此,《春秋》被后人 看作是一部具有“微言大义”的经典,是定名分、 看作是一部具有“微言大义”的经典,是定名分、制法度的 范本。 范本。 春秋笔法对后代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很大影响: 春秋笔法对后代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很大影响:史学家从中 领悟到修史应该有严格而明确的倾向性, 领悟到修史应该有严格而明确的倾向性,文学家从中体会了 遣词造句力求简洁而义蕴深刻。钱锺书《管锥编》 遣词造句力求简洁而义蕴深刻。钱锺书《管锥编》认为中国 古代修辞学发源于此“昔所谓春秋书法,正即修辞学之朔。 古代修辞学发源于此“昔所谓春秋书法,正即修辞学之朔。” 例如: 例如: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是會也,晉侯召王,以諸侯見,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是會也,晉侯召王,以諸侯見, 且使王狩。仲尼曰: 以臣召君,不可以訓。 故書曰‘ 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故書曰‘天 王狩于河陽。 言非其地,且明德也。 王狩于河陽。’言非其地,且明德也。”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甲骨卜辞:后人把殷人刻在甲骨上,用来记录占卜情况的文字称为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铭铸在钟鼎等器物上的文字。

二、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一)、《尚书》1、《尚书》的名称《尚书》原本称《书》,汉代以后被列入儒家主要经典“五经”之一,故又称《书经》。

一般认为,“尚”与“上”通,所谓《尚书》即“上古之书”。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孟子·尽心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颜师古注曰:“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

(《汉书·武帝纪》)《尚书》者,以为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

(王充《论衡·正说篇》)或说《尚书》曰:“尚者,上也。

上所为,下所书也。

”(王充《论衡·须颂篇》)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yóu。

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裁二十余篇。

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

百篇之义,世莫得闻。

(《尚书正义》卷一《尚书序》)尚者,上也。

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

(《尚书正义》卷一《尚书序》孔颖达疏)《尚书》家者,其先出于太古。

……孔安国曰:“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

”《尚书璇玑钤》曰:“尚者,上也。

上天垂文象,布节度,如天行也。

”王肃曰:“上所言,下为史所书,故曰《尚书》也。

”(刘知几《史通·六家》)2、《尚书》的性质《尚书》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所载典、谟、训、诰、誓、命之文,乃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

其主要内容不外乎政府的文告、主上的誓言、君王的命令和贵族的诫词。

3、关于《尚书》的编订成书今本《尚书》包括虞、夏、商、周之书,旧说原有一百篇,乃经孔子所编纂,并为之序,言其作意,此说实不足信。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先秦文学—《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先秦文学—《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3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3.1 复习笔记一、从甲骨卜辞到《春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1.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同时还出现了与《尚书》诰命类似的记言文字,如著名的《毛公鼎》。

2.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1)《尚书》《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其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而且这些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响。

(2)《春秋》《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

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

《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具备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

但其记事都很简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叙事散文。

《春秋》的主要思想倾向是“礼义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还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称为“春秋笔法”。

二、《左传》的叙事和记言1.《左传》的成书《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左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基本与《春秋》重合,还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

与《春秋》一样,《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

6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6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分阳爻和阴爻,二者配合就成了卦.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 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尚书》之名:又名《书》。是中 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尚” 即上古,“书”是指书写于竹帛上 的历史,“尚书”即“上古的史 书”。
指《春秋》的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表 明其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方法。 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 平实,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们把文笔含 蓄蕴籍,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 字,也称作春秋笔法 。
“春秋笔法”
《春秋》记载了上自公元 前722年(鲁隐公元年), 下至前481年(鲁哀公十 四年),包括12个国君, 合计242年的历史。内容 记载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的 政治活动,包括诸侯国之 间的征伐、会盟、朝聘等; 也记载一些自然现象,如 日蚀、月蚀、地震、山崩、 星变、水灾、虫灾等;经 济文化方面,记载一些祭 祀、婚丧、城筑、宫室、
搜狩、土田等
(一)《左传》的名称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
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
氏春秋》。先秦时期早有解经体文字产生,称为 “解”或“传”,“传”是阐释经义的意思。相传 《左传》为解释《春秋》而作,是“春秋三传”之 一。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其作者为与孔子同时 代的左丘明,后人对此颇多疑义。今人一般认为此 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最后编定者是一位儒家学 者。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
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 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 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 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 以德绥诸候,准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 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先秦叙述散文发展历程

先秦叙述散文发展历程

先秦叙述散文发展历程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散文创作迅猛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散文家和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先秦时期散文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文散文、子国散文和名家散文。

古文散文主要是以记载文字为主,主要体裁有诰命文、官方记录等。

这些散文以官方语言为主,内容较为简单直接,用以记录重要事件和政府命令,是当时统治者与臣民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国散文开始出现,这个阶段的散文主要体现了各个诸侯国的特色和风格。

其中,以《左传》为代表的散文成为研究先秦历史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左传》中的散文以深入的历史叙述和人物形象刻画为特点,以及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叙述方式,成为了后世散文发展的重要影响力。

名家散文是先秦散文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发展最为丰富多样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散文以个人的思想感受和感悟为主题,反映了人们对生活、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庄子的《庄子》和荀子的《荀子》。

庄子的《庄子》集锦了他的思想和哲学,包括自由、宇宙和生命等重要概念,以幽默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令人惊喜的世界。

荀子的《荀子》则主要关注人性的问题,在真理和道德中探寻人类的困境和出路。

这些名家散文的作品不仅在思想上有所突破,同时也在语言和叙述方式上有很大创新,为后世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先秦散文发展历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散文的发展是与社会发展和个人思想的进步紧密相关的。

先秦散文在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技巧和语言表达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后世文学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同时,先秦散文的发展也为后世的散文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发,无论是思想力量还是艺术表达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先秦时期是中国散文发展的关键时期,散文从简单的记录工具逐渐转变为艺术创作的手段。

在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散文家和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散文的发展历程为后世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学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古代文学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先秦散文指先秦时代而流传至今的散文著作,可分为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两大类。

第一节先秦散文的兴起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我国自古就有重史的传统。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尚书·多士》)。

大概至迟在商代,就已经设立了专司史职之官。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帝王靡不同之。

——《汉书·艺文志》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礼记·玉藻》有了记言记事的史官,就使得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因此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产生。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一、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和《春秋》1、《尚书》(1)简介:《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2篇、《夏书》2篇、《商书》5篇、《周书》19篇四部分。

《尚书》先秦时称为《书》,汉人始称之为《尚书》,“尚”通“上”,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

汉代以后被列入儒家主要经典“五经”之一,故又称《书经》。

《虞书》与《夏书》记载了尧、舜、禹等人的传说,可能为后人追述,不是当时人记录。

《商书》、《周书》保存了部分商代、周代史官的记录。

《商书·盘庚》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西周末《尚书》已成书,汉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书》、《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

《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

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

秦始皇焚书之后,《书》多残缺。

今存《书序》,为《史记》所引,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

汉初,《尚书》存28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二、《尚书》
《尚书》意即上古之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 辞和铜器铭文相近。它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以记言为主,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标明时间顺 序。
1.名称:原名《书》,后称《尚书》或《书经》。 2. 内容:《尚书》包括《虞书》、《夏书》、《商 书》《周书》
3.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
《左传》尤善于记叙行人辞令之美,记叙行人 辞令的记言文字“文典而美”、“语薄而奥”。 (刘知几《史通》)
第三节 《国语》
《国语》是一部分国记载的国别体史书。全书 二十一卷,分别记载了周王朝、鲁、齐、晋、郑、 楚、吴、越八国的历史片断。所记年代起自周穆王, 终于鲁悼公(约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440年) 。
2.语言风格“辩丽横肆”。
首先,叙事状物,夸张铺陈,极尽形容, 多用对偶排比。
其次,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战国策》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发展都有 重要影响。
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 文学的影响
1.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影响 2.对后世散文的影响 3.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三、《春秋》
《春秋》属于早期记事体的历史散文,是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大事纲要(断代简史)。
1.作者 2.内容 “春秋笔法” 3.《春秋》三传
第二节《左传》
一、名称
二、作者及时代 三、《左传》的思想内容
《左传》的进步思想 四、《左传》的艺术成就 1.叙述手法的多样性、灵活性 (1)主要按时间顺叙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 同时又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和预叙等,这是其叙 事的重要特色。
(2)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 2.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戏剧性 (1)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2)在对事件的因果关系的叙述中常有道德化
与神秘化的特点。
(3)事件叙述颇具戏剧性。 3.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个性化 《左传》人物个性鲜明,有时还写出了人物性格
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左传》常常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来表现人 物,很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的描 写。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 格得以展现,形象得以完成。《左传》还常常通 过一些细节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4.语言辞令的简洁性、含蓄性
《左传》的语言精炼、婉转、传神,符合人物 的身份和性格,符合事件及客观事物的现状。
作者
思想内容
《国语》的文学成就与《左传》相比,有三点不 同。
第四节 《战国策》
体例
名称与作者
思想内容 文学成就: 1.描写人物极其形象生动。 首先,善于以波澜起伏的情节和个性化 的语言刻画人物,兼有传神的形态和细节 描写。
其次,发展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 一人物事迹的做法,在一篇文章中集中刻画 一个人物,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出现 开了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