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作品看法
关汉卿艺术成就
关汉卿艺术成就:“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气风格。
一、善于在强烈的戏剧冲突去塑造人物,各阶层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既有鲜明的性格,又能深刻地反映时代的本质。
二、矛盾集中情节紧凑三、语言上的成就:1.自然、真切、质朴,成为“本色”派代表作家2.语言性格化,随人随情而变,做到“雅俗兼收串合无痕”3.运用少数民族语言,使表达更生动王实甫《西厢记》的贡献(王西厢)1.把崔张故事编成规模宏大的戏剧。
2.继承了“董西厢”的反封建主题,并使主题更深化,反封建死刑倾向更鲜明。
3.纠正了“董西厢”的不足,充分运用了戏剧样式的长处,使题材更集中,矛盾冲突更尖锐、情节结构更合理,任务性格更鲜明,心理描写更细腻,语言更洗练,达到西厢故事的高峰。
《梧桐雨》和《汉宫秋》的比较宏观来看,有许多相同之处1.主题接近,剧情相似;都是末本戏。
写帝妃之情,在批判他们误国时,又对其爱情寄与同情2.结构雷同:两折之前写欢情。
第三折写离情。
第四折写痛失之后的思念之情。
3.戏剧氛围都是从欢到悲。
由热情而凄凉,形成极大的反差,悲剧结局反映了剧作者共同的现实主义观念。
二、从微观看,又存在许多差异(动与静,强化与淡化)如:写欢情《汉宫秋》基本是静态的,主要写主任公内心独白;《梧桐雨》大肆铺衍。
多方渲染人物始终处于动态开放之势,表现欢情无限,爱情生活绚丽斑斓。
写离情灞陵桥边,汉元帝伫立凝望,且望且思,流连忘返,此为以静写动,以人物形体的静止反衬内心的波澜;马嵬坡前,唐明皇顿足捶胸,且哭且诉,痛不欲生,此为以动写动,以人物强烈的外部动作来强调其内心的剧烈震荡和悲伤。
总的来说,对于失去妃子,汉元帝尚能从容自持,悲而不失其志,唐明皇则是不顾一切一发不可收拾,其原因之一是元帝失昭君,实现了和番,清除了国家的忧患,安享其位,仍至高无上,唐明皇此时是权力、妃子、欢乐生活永远失去,非常绝望。
纵观两剧写情,《汉宫秋》如溪如流,《梧桐雨》如瀑如涛,风格上都属于文采派,但前者悲凉苍劲,意境淡远,后者激扬慷慨,色彩浓重。
论《窦娥冤》的悲剧主旨
论《窦娥冤》的悲剧主旨论《窦娥冤》的悲剧主旨[摘要] 《窦娥冤》得主题历来被认为是反封建,本文从作品得人物形象和关汉卿对原型得制造两方面剖析作品主题,窦娥得形象是按封建文化得形象设计而成得,她得宿命论、贞烈观和只知尽义务得孝便是明证.关汉卿通过这对原型得加工,着重表现善良微小百姓与强大黑暗势力之间得冲突,揭示窦娥悲剧得社会根源.能够认为,《窦娥冤》得悲剧主旨是人性得悲剧和社会得悲剧相交错.[关键词] 《窦娥冤》《窦娥冤》 封建文化封建文化 悲剧悲剧《窦娥冤》是关汉卿杂剧中最出色得代表作.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认为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①”.关于这篇作品得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得《中国文学史》讲它“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得黑暗、窳败得政治,异常强烈地表现了长期遭受压迫得人民群众得抵抗情绪②”.郭预衡主编得《中国古代文学史》则认定它是表现“对传统得封建制度以及维护那个制度得思想、道德、习俗表示抗争③”那个主题.总之,学术界大都认为这部作品得主题是反封建.对那个学术界比较笼统得看法,我不敢苟同.本文拟从作品得人物形象和关汉卿对原型得制造两方面剖析作品主题,从而揭示《窦娥冤》得悲剧实质. 一文学作品是通过其描写得生活和塑造得艺术形象来表现主题得.分析《窦娥冤》得主题就应由此入手.这部作品反映得内容是窦娥与张驴儿、桃杌得冲突.张驴儿如此得恶棍流氓和桃杌这种贪官污吏得产生,当然与封建社会有关,但他们怎么说不是封建社会得化身,况且封建制度对他们也是严惩不贷得.只有在封建社会秩序遭到破坏时,这些人渣才可能肆意横行而逍遥法外.wM 因此,惩治流氓和贪官,从全然上讲也是一种恢复封建秩序得努力,所以也体现了人民得某些愿望.我们不可简单地把这种行为看成是反封建得表现.窦娥抵抗张驴儿和桃杌得行动,是一种善与恶得斗争,而不是反封建得表现.假如再结合窦娥得形象作一些分析,那个看法就会显得更清晰明了.窦娥得抗争举动依据得思想武器是封建礼教对它灌输得“三从四德”.她身上带有浓厚得封建意识,她得悲剧性格是封建文化道德塑造而成得,这要紧表现在对命运得逆来顺受、贞节和孝得思想行为上.七岁得窦娥被生父窦天章以四十两银子为代价,卖到高利贷者蔡婆婆家做童养媳.但是还不到二十岁,她就与婆婆一道守寡了.经历了幼年失母、青年离父、青春丧偶得窦娥,在遭受深重苦难时询咨询道:“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④”显然,她独守空房,对“长则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闷沉沉展不彻眉尘皱”死水般得生活是哀怨得.但她把这种悲惨遭遇归结为“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认为今生苦难是前世注定得.这是典型得“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得思想.两千多年前得孔子在《论语·季氏》里告诫人们要敬畏天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后世儒家紧步其后尘,把知命、畏命、安生立命当作共有得人性要求.如此,命定观念在中国也就妨碍深远,它让人消极处世,顺时而处,随遇而安,消蚀了人掌握自身命运得愿望,把人变成了天命得奴隶,导致人性萎缩.窦娥在悲剧命运面前,没有想到改变现状,她为了脱离苦海,情愿逆来顺受,尽孝守节:“劝今人早今后世修,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一副活脱脱对天命小心敬畏得神态.有得学者列举窦娥在第三折里唱得曲词,即(正官·端正好)“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中“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以此断定窦娥不信天命,“是她对封建秩序所表示得怀疑⑤”,这种讲法值得推敲.事实上,窦娥在这个地方怨天恨地只是一种愤慨感情得抒发,窦娥如此一个安分守己得善良女子,竟遭冤刑,不能不产生一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得屈原式怨愤.还有窦娥指责天地昏庸糊涂,并不意味着她不信天命,讲明她依然承认有天地如此一个神在,她临刑前发下得三桩誓愿确实是明证,并坚信“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她得天命观并没有动摇在这个地方,不管老天是糊涂得善恶颠倒、贤愚不分,依然清醒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都统一于窦娥主体意识丧失得精神状态,既然一切皆由命定,皆天数,那么希求脱离人世苦海,只能借助于超现实力量得实现,所以是一种虚幻得实现.这种宿命论式得心理也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特质.封建文化塑造窦娥另一个性格是贞烈观念.面对流氓张驴儿父子得逼婚,蔡婆婆无奈只好顺从,而窦娥则坚决不从,这是她倔强个性得闪光,是对自己人格和尊严得维护.在张驴儿诬陷窦娥毒死其父并以此来挟制时,窦娥仍大义凛然地严辞拒绝.只是,我们也应看到,促使她抵抗张驴儿得道德力量来自封建礼教得贞烈观.豆蔻年华得她想得是:“我一马难将两鞍,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他人,事实上做不得.”极力克制人得自然本能得要求.尽管她曾有过空房难守得感叹,却始终恪守“一女不嫁二夫”得戒律,从未想到也不敢想寡妇再嫁得事.她不然而贞节观得自觉遵守者,依然这种思想得维护者.她对婆婆“妇道”得动摇进行指责:“婆婆也,怕没得贞心儿自守,到今日招着这村老子,领着个半死囚.”并用“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非议她婆婆得行为,极力用“妇无二适之文”得妇道坚决其婆婆得封建礼教立场.我们不妨如此假设,假如窦娥不是面对张驴儿,而是碰上怜香惜玉如贾宝玉那样得英俊青年,同样也会被拒之门外.因为再嫁对窦娥来讲,是奇耻大辱.这是一种扭曲得人性.自宋代二程和朱熹对贞烈态度加严后,夫死守节,差不多成为每个妇女应尽得义务.但即使是提倡“饿死事小,失节是大”得程颐在家族面前也会恢复一点人性.程颐得甥女丧夫后,程怕胞姐过于难过,遂即迎甥女归家,后再嫁他人.他不恪守自己倡言得信条,讲明他也明白节烈观违背人性.窦娥自觉抵制正常欲望.从某种程度看,这种悲剧烈似法场屠戮. 关汉卿着力描绘得窦娥性格是孝.在《窦娥冤》第一折里,我们看到,窦娥虽遭年幼失母、青年离父、青春丧偶等一连串得人一辈子打击,但她想得是“我将这婆待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她活着仿佛确实是为了尽孝.她劝阻婆婆再嫁,既是出于封建礼教得立场,也是出于对婆婆得关怀:“我替你到细细愁:愁则愁兴阑珊咽不下交欢酒”.在大堂下被打得皮开肉绽,她没有屈服,当昏官要打她婆婆时,她却忙讲,“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宁可冒被杀得危险,也要尽力爱护婆婆,表现她性格得善良.在她被押往刑场得路上,她请求绕道走后街,不要走前街,以免被她婆婆看见,如此好减轻她得痛苦,写出悲剧主人公得心地高洁.冤案平反以后,她想得不是自己,不是官居要职得父亲,而是那个曾和自己相依为命,眼下年老衰迈、无依无靠得婆婆她叮嘱父亲收养她婆婆她这种温顺、善良、孝顺得品行,千载之下尤令人动容如此一个温顺得人,却无端地被社会黑暗势力蹂躏而死,悲剧也具有了撼动人心得力量.孝是美德,然而过分得孝也是一种人性得悲伤, 窦娥所体现得牺牲精神便是如此.封建社会,孝与不孝,既是伦理咨询题,又是法律咨询题.在古代,一方面通过行政表彰孝,对孝子孝女摇着甜蜜得橄榄枝,另一方面又用刀剑惩处不孝之人,不孝是“十恶不赦”之罪.在教化和屠刀得强制下,孝终于积淀为中国人普遍得伦理精神.子女在这种文化气候中,被训练成循规蹈矩小心敬畏得义务型人格,没有个体意识.这种礼教对女性要求尤严.《仪礼·丧服》中最早规定“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得“三从”,限定了女子终身处于卑贱得地位.在《礼记·昏义篇》有所谓“妇顺者,顺于姑舅,和于室人”得讲法,并要在出嫁之前三个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亦即“四德”.班昭得《女诫》是“女四书”之首(其他三部是唐宋若莘《女论语》、明成祖得徐《女范捷录》,这几部基本上女得写得,由此可见封建礼教毒害之深),皇后《内训》、明刘氏得明刘氏得《女范捷录》对“三从四德”进行详尽阐述其中有所谓“曲从”,确实是公婆得意愿,不管对否都要俯首贴耳,不可失其欢心,否则就可能被夫君、相公遗弃.窦娥为了“孝”,竟献出宝贵得生命,这更是一种悲伤.通过上面得分析可知,窦娥得形象是按封建文化得形象设计而成得,她得宿命论、贞烈观和只知尽义务得孝便是明证.这所以与那个时代得封建礼教得熏陶分不开.透过窦娥温驯、倔强得个性,我们能够感到她人性扭曲得一面,她严格按照封建礼教要求,压抑个人得正常欲求,只知守着清白宁静得生活,没有肉体得感情冲动;只知尽孝义务,从没想到自己这是一种人性得悲剧,所以,这也许并非关汉卿原作得本意,他不可能用现在得眼光来理解人一辈子,可幸得是他按生活本来得模样记下来了,窦娥得形象也就显得血肉丰满,给后人留下了分析考虑得空间.但窦娥决不是反封建得形象,这是能够确信得. 二、仅仅从人物形象理解悲剧主旨是不够得.按照西方新批判派人物罗兰﹒巴特得理论,读者分析作品得主题不一定是作家得本意.为了进一步探究《窦娥冤》得作品主题,我们有必要分析作家对原型得改造.众所周知,关汉卿是借助“东海孝妇”那个原型创作了震耳发聩之作——《感天动地窦娥冤》.如此,《窦娥冤》也可看成是历史剧.“东海孝妇”得故事最早见于刘向《讲苑﹒贵德》,叙述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他婆婆怕耽搁她得青春,上吊自杀.她姑子却以孝妇杀母告官,竟被锻炼成词.于公(于定国之父)虽对此有疑议,但“数争不能得”,“太守竟杀孝妇.郡枯旱三年.”后来于公在新太守前为孝妇陈述冤情,天落大雨,此后得干宝《搜神》里除上述内容外,又有新情节,孝妇周青行刑时,车载十丈竹竿,上悬五幡,对众人立誓道:“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⑥”.此外《淮南子》有段话对关汉卿也有启发:“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谗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天为之霜.”此事也被关汉卿移用到窦娥身上,也可看成是《窦娥冤》得原型之一.原型是集体无意识得载体.集体无意识是凝聚着几乎人类有史以来得情感经验而又是非常难被个体意识证明得心理层次.而作为文化得集体无意识也是一种传统,人类不仅在血缘上继承着祖先得传统和历史,而且在文化上也继承着祖先得传统和历史.只是,这传统同我们得主体意识中得传统不是一回事,因为原型所包含得传统存在于人类无意识得范畴中.精神分析理论者认为:“艺术家从无意识中激活原始意象,并对它加工造型精心制作,乃有一部分完整得作品得诞生.⑦”这个地方得原始意象即原型.荣格认为,太阳下没有新得东西,一切新讲皆有其历史得原型,关汉卿创作只是让原型复活,给予传统美德得讴歌,那么,《窦娥冤》中也就可不能有反封建得主题.仅从理论上讲还显得空泛,我们不妨看看关汉卿是如何进行艺术构思,重新诠释那个古老得故事得.“东海孝妇”旨在表明于公断案公平.关汉卿同时得杰出作家王实甫、康进之基本上依照那个故事写就一个同名剧本——《于公高门》.从剧目中就可看出他们太过依靠原型,这也许是他们得这部剧作没有流传下来得一个非常重要缘故关汉卿得高超之处在于:他着眼点并不仅止于故事得传奇性,而是让孝妇作为悲剧主角,并给予悲剧深刻得社会内涵,使窦娥得悲剧产生了惊天地、泣鬼神得戏剧效果.在剧中,孝妇作为主人公,并名之为窦娥,关汉卿在她身上加上多重社会悲剧成份,作家把自己得时代复活到古代去.关汉卿在此创作过程中对原型孝妇作了较大得“变形”,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窦娥因高利贷而成为童养媳.蒙古人打到欧洲,也带回了西方民族善于放羊羔利(高利贷)得那一套方法.朱东润先生对此在《元杂剧及其时代》有详尽得考证和论述,这个地方就不赘言⑧.高利贷在当时对朋友也不例外,是一个普遍存在得现象,蔡婆婆被关汉卿作为高利贷者而存在,所以蔡婆婆不同于那些茹毛吮血得恶棍,她听天由命,是一个敦厚、善良得老人.窦娥因父亲借蔡婆婆二十两银子而成为蔡家童养媳,开始了她人一辈子得悲剧旅程,这是她得第一层悲剧.其次,窦娥吃官司不是因为婆婆自杀被姑子告发,而是由于流氓得无理取闹在剧中,蔡婆得放贷对象蔡卢医因无法还钞票,便将蔡婆婆骗至荒郊野岭企图杀她灭口赖帐,正巧张驴儿父子路过,救下蔡婆婆.这对无赖得爷俩儿遂以救人之恩挟制蔡婆婆和窦娥招之入赘.如此蔡婆婆引狼入室也就顺理成章,显出关汉卿得艺术手段得巧妙.窦娥也为此吃官司.与“东海孝妇”中得婆婆自杀而死相比,如此更突出窦娥得“孝”感天动地,强化了戏剧效果.写张驴儿得横行无忌,也写出那个时代得秩序扰乱.关于流氓横行,《元史》中也有记载,据陆德阳著得《流氓史》载⑨,流氓集团在元代达到鼎盛时期,元代有闻名得扁担社集团我们不妨看看元代对流氓众多得专称.无徒,《救风尘》第四折“淫乱心情歹,凶顽胆色粗,无徒,到处里胡为做.”以光棍和棍徒在元以后得书籍中广为使用,并加上修饰词,均专指流氓,如大棍、滩棍、青皮光棍、讼棍、恶棍、奸棍、流棍、赌棍、讼棍等等,由此可见元代流氓得猖狂.身受流氓得凌辱,是窦娥身上得第二层悲剧.再看窦娥得第三层悲剧.张驴儿嫁祸于窦娥,企图用“官体”和“私体”来逼窦娥顺他,窦娥天真地相信官府“如明镜、清似水”,情愿与张驴儿见官.残酷得现实教育了她.楚州太守桃杌是个“告状来得要金银”得贪官.张驴儿向他跪下,他也跪下,祗候道:“相公,他是告状得,怎生跪着他?”太守道“你不明白,但来告状得,确实是我得衣食父母.”几句插科打诨勾勒出元代贪官污吏得丑恶嘴脸,虽夸张,却真实.我们明白,元代郡邑正官完全是蒙古人或色目人.他们不了解中国文化,也不同意中国文化,如此郡邑正官,其治绩也可想见.元初军官与州县官都没有俸给,其必定得结果是掳掠、贪污还有,元代科举制中断,由士人进身得官员非常少,而由胥吏进身得却司空见惯,即使恢复科举后,“由进士入官者百之一,由吏致显要者十之八九.重要胥吏得情形仍十分严峻.这些成年累月“手挚哭丧棒,囊揣滴泪钞票”胥吏,上台以后,只会大行其搜刮之能事.这一切造成元代吏治得黑暗.你看,当窦娥辩诬时,桃杌得审判方式为“人是贱虫,不打不招”,在太守眼里,老百姓只是一条虫而已!这也是漫长封建社会人民地位得真实写照,尤其是妇女,还有“三从四德”得法律折磨着精神和肉体,如窦天章在剧中首先对女儿施以一连串得呵诉,怕女儿有违礼教,然后才代为伸冤.这个地方,窦娥在这位青天大老爷兼做父亲眼里,仍然是一条“虫”,一条循规蹈矩得“虫”.太守得“人是贱虫,不打不招”得这句直白暴露了得这句直白暴露了封建官僚严刑逼供得反动实质.窦娥捱尽严刑拷打,昏了又醒,醒了又昏,太守确实是想屈打成招.只凭口供定案,而且不再复勘,法律野蛮、粗疏于此可见一斑.因此窦娥得一曲“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这喷射血泪得呼号是对草菅人命得封建吏治得强烈抗议,也是元代吏治黑暗得真实写照,据元史载,大德七年,一次就查勘出贪官污吏一万八千四百七十三人,而当时元代官吏总数不外两万六千人⑩.如此,关汉卿通过这对原型得加工,着重表现善良微小百姓与强大黑暗势力之间得冲突,揭示窦娥悲剧得社会根源.窦娥遭受社会黑暗势力得层层压迫,她因高利贷得剥削而卖身为童养媳,因地痞流氓得横行霸道而吃官司,因贪官污吏得残民以逞而被冤杀.而官场得黑暗是悲剧得根源联系第一部分得论述,我们能够认为,《窦娥冤》得悲剧主旨是人性得悲剧和社会得悲剧相交错.如此,人性得悲剧也就有了具体得社会内涵和历史背景.对《窦娥冤》悲剧主旨分析,我们不能不发出如此得感慨:假如对扭曲、异化人性得封建文化不进行清理,而单单依靠好皇帝和清官来为民作主,那么,类似窦娥如此得悲剧,还会在中国大地上以生动丰富得形式一次次上演,经久不衰.注释:注释:①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2 p99②⑤中科院文研所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p727、p729-730 ③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 p347 ④吴因钦编选《中华古典观止》《窦娥冤》引文皆出此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8 ⑥滕云编《汉魏六朝小讲选释》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p195⑦陆扬《精神分析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1998 p110⑧吕微编《名家解读元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p32、33⑨陆德阳《流氓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199512 p77⑩《元史﹒卷21﹒成宗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6 p456。
关汉卿《窦娥冤》观后感500字6篇
关汉卿《窦娥冤》观后感500字6篇关汉卿《窦娥冤》观后感500字1记不得是第几次观看河南豫剧《窦娥冤》了,每次看后都会心情沉重,随着剧情发展心境键入。
为古人担忧、悲泣。
一曲千古流唱的窦娥冤,感天动地,让人断肠。
窦家之女名叫端云,自幼丧母,父亲将她抚养成人,并许配蔡门为妻,完婚之后,父亲便依依不舍的前去京城赶考。
端云嫁入蔡门后,婆婆将其改名为窦娥,谁知窦娥天生的苦命,新婚不久,丈夫就死于天命,丢下她们一老一少两个寡妇。
一日婆婆出去讨帐,债主为了赖账,将窦娥婆婆骗至郊外,欲将其勒死,被前来此处的张驴父子救下,当张驴父子知悉窦娥婆婆家境之后,便心起歹意,硬逼窦娥婆媳嫁于张驴父子为妻,窦娥婆婆羞辱难当,坚决不从,张驴父子威胁老婆婆说如若不从就将其勒死,老婆婆无奈,将张驴父子带回到家中,张驴父子对窦娥婆媳百般调戏,怎奈窦娥生性刚烈,弄得张驴父子难以如愿,所以张驴之子就心生歹意,趁窦娥给婆婆端羊肚汤之机,便将毒药放至汤中,让窦娥端于婆婆服用,本想借窦娥之手除掉婆婆,然后逼窦娥与其成婚,谁料窦娥婆婆身体欠安,不思茶饭,张驴父亲正在眼馋,见婆婆不思饮用,便端起一饮而尽,结果一命鸣乎,张驴见状,便将窦娥告上公堂,硬说窦娥药杀公爹,在重金收买之下,可恶的昏官硬判窦娥死罪,重刑之下窦娥宁死不招,无奈昏官欲将窦娥婆婆大刑加身,为了不让年迈的婆婆身受皮肉之苦,窦娥无奈含冤招认。
被打入死牢。
赴刑场之时,窦娥柔情满怀,苦苦思念父亲,“一腔恨压心头怨气难消,佩枷锁赴刑场怎能心甘,临刑前望京师苦苦思念,血泪啼啼久等待,心急煎烈盼父来,早来片刻咱能见,迟来一步相见难”。
行刑之前窦娥满腔悲愤指天骂地许下三桩誓愿,“善恶错堪你枉为天,清浊不辨你枉为地,苍天若知我窦娥冤,誓愿应在这山阳县,第一桩,穷尽东海千倾水,难洗窦娥一身冤,沾沾青天神灵显,收去甘露旱三年;第二桩:热血不把大地染,血溅白廉挂高竿;第三桩:满天乌云为我聚,西北风儿为我旋,苍天若知我窦娥冤,皑皑白雪把我掩,一身清白留人间。
《窦娥冤》的读后感
《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悲剧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以其深沉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手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窦娥冤》的过程中,我被剧中的人物所吸引。
窦娥是一个善良而又坚韧的女性,她虽然身处困境,但是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始终追求公正和正义。
她的人格魅力,让我深深地被她所吸引。
同时,我也被剧中的悲剧情节所打动。
窦娥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她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
这种深沉的悲剧情节,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
此外,我还被《窦娥冤》中的主题所吸引。
这部作品通过窦娥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对公正和正义的追求,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对社会现实的犀利批判。
这种深刻的主题,让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
关汉卿简介
13
后世影响:
1958年,关汉卿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 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 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 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 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 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关汉卿的剧作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 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 抗斗争。
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12
后世对关汉卿的评价:
熊自得曰:“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 为一时之冠。”
朱权曰:“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观其词语,乃可上可 下之才。盖所以取者,初为杂剧,故卓以前列。”
2
作品简介:
他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一生致力于戏剧创 作。今见于著录的杂剧67本,存18本。
著名的有《窦娥冤》、《救风尘》、 《望 江亭》、《单刀会》、《拜月亭》、《鲁斋郎》 等,是他的代表作。
除杂剧外,也作散曲,今存小令57首,套曲 14套,多反映他的个人生活与性格特征,成就不 及杂剧。有今人吴晓玲等编校的《关汉卿戏曲 集》。
8
三、语言色彩和叙述风格
关汉卿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 戏剧语言抨击社会,讥讽时政,风格比 较激切直白而少蕴涵,高声的呐喊和沉 痛的控诉随处可见。 而莎士比亚的语言则精致华丽得多。
9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 1、从人物的形象塑造看,他在杂剧里 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 形象,为元杂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色彩。
昭雪 。莎士比亚的悲剧结局,全以英雄人物的
关汉卿籍贯及其作品考略
关汉卿籍贯及其作品考略作者:甘濛王婧娴来源:《参花(下)》2018年第05期摘要: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但其生平事迹却鲜为人知。
关于他的籍贯问题近年来纷争不休,主要集中于大都说、祁州说、解州说和不确定说四种猜测。
同时,其相关作品来源不明,亦多有散佚,本文将对其籍贯及作品进行简单考述,以便于资料的保存与流传。
关键词:关汉卿祁州说杂剧一、关汉卿籍贯考略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位列“元曲四大家”之首,在杂剧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他的一生不仅创作了丰富的文学作品,本人也极具人格魅力。
《析津志辑佚·名宦》这样记载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
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1]由此可见一斑。
自清朝以来,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到底所属何地,众说纷纭,在诸多猜测中,主要有四种看法,分别是大都说、祁州说、解州说和不确定说。
其中,钟嗣成《录鬼簿》中所提到的“大都说”一直为晚清以及近代学者所推崇,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又以“祁州说”最受关注。
祁州,在元代的时候属于中书省保定路,关于关汉卿祖籍在此地的说法是有史料可以佐证的。
由清代王楷等修、张万铨等纂的《祁州志》,于乾隆二十一年刊本的“关汉卿故里”条目有云:“汉卿,元时祁之伍仁村人也……此言虽云无稽,然伍仁村旁有高基一所,相传为汉卿故宅。
……至今竖子庸夫犹能道其遗事。
”[2]此处的元祁州伍仁村,今属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桥乡,是保定的一个下辖行政区域。
熊梦祥的《析津志名宦》中认为关汉卿为“燕人”,而古燕正是如今的河北,因此也可作为“祁州说”的佐证之一。
对于这种说法,支持的学者不在少数。
20世纪80—90年代,河北师范学院的一批学者力主祁州说,相关文章有常林炎《关汉卿故里考察记》,张月中《关汉卿丛考》,吴晓铃《关汉卿里居考辨》,王季思《关于关汉卿人道主义的思想及里籍问题的通信》等,皆从关汉卿故里的遗事、遗址以及相关史料中分析了“祁州说”的合理性。
当然,也不能因此便对另外几种说法完全否定。
《窦娥冤》书评
千古绝唱命运悲剧——《窦娥冤》书评“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命运总在巧合中发生,命运究竟是什么、又有谁能解释清楚呢、但是很多巧合的确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这是一种命运的牵绊。
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是一部“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杰作。
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典型。
剧中的主人公窦娥,身世悲苦,抗争悲壮,结局悲惨,是典型的悲剧艺术形象。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第三折这〔滚绣球〕一曲,通过窦娥血泪的控诉,把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位默默无闻的劳动妇女如此悲惨的命运,使得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悲剧的代表。
下面就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原因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社会冲突1、一个孤立无援女子的生存问题剧一开始就笼罩着浓厚的悲剧气氛。
窦娥是一位善良而多难的女性。
她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是“幼习儒业,饱有文章”的书生。
窦娥家境贫寒,三岁丧母,幼小的年纪过早的遭受了失恃之痛和穷困之苦,从小养成了孝顺的性格。
父亲为了抵债,忍心将她七岁就变成了高利贷的牺牲品,被父亲典与蔡婆家做童养媳,实际上“哪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她一般”.窦娥十七岁成亲,到二十岁已经是孤守空房三年的寡妇了。
世事多变,接踵而来的苦难使她满怀忧怨。
关汉卿曲二首
元曲:宫调+曲牌+标题
【双调· 寿阳曲】山市晴岚
代表作家作品:(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 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
1958年,被世界 和平理事会确定为 “世界文化名人”, 德烈耶夫说:“关汉卿的著作已 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 经成为世界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 成为整个进步人类的财富。” 隆重纪念。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 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 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 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 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 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 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 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 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 人民的反抗斗争。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 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 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 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 特色。
关汉卿(约1225—1300), 号已斋叟(一作已斋,又作 一斋),大都(今北京)人, 一说祁州(今河北安国)人, 我国古代杰出戏曲家和元 代著名散曲家。元代杂剧 的奠基人和中国古代戏曲 艺术范式的开创者, 元代 “本色派”散曲的一面旗 帜。 苏中友好协会理事会主席安
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 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 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 《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散曲现存套数12,小令35,其中散套【南吕】 《一枝花· 不伏老》是其代表作。关汉卿散曲中最值得注意 的,是他自写身世、抒发胸中抱负的作品,如〔南吕· 一枝 花〕《不伏老》套数写得诙谐老辣,笔力横肆,充满自负、 自嘲、自乐的情趣,不但是研究关汉卿生平思想的重要依 据,也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如: 【南吕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 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 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diān) 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 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 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 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 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人生本无尽团圆——论关汉卿杂剧团圆结局的悲剧性
娥只是向人们证明了自己确实是冤枉的,却无法为 自己正名 ,
且 谋 财 害命 的张 驴儿 还 逍遥 法外 , 赃 枉 法 的桃 杌太 守 也依 旧 贪 加 官 晋 级 。由皇帝 任 命 “ 廉访 使 ” 的父 亲 , 在平 反 冤 案 中却要 求
【 键 词 】关 汉 卿 ; 杂 剧 ; 圆 结 局 ; 剧 性 关 元 团 悲
元代杂剧多是以团圆结局收场 , 王国维 曾在《 红楼梦评论》
中概括 古典 戏 曲和 小说 的结 构 模式 时 言:吾 国人 之 精神 . 间 “ 世 的也 , 天 的也 , 乐 故代 表 其 精 神之 戏 、 说 , 往 而 不 着此 乐 天 小 无
窦天章来为己平冤昭雪。窦娥被冤却要成为鬼魂才能申冤 , 现
实生 活 中人 死不 能 复生 , 窦 娥鬼 魂 最后 争得 的胜 利是 虚 幻 的 故 胜 利 , 深 了作 品 的悲剧 意 味 。 然 三 桩誓 愿都 一 一实 现 , 加 虽 但窦
况下, 本应跻身天子朝堂 的文人 自是郁愤难终 , 转而将现实生 活中的坎坷 、 窘迫及 由此衍生的不平灌输人杂剧中 , 借助作 品 描绘的人生境界抒发心中抑郁之气 ,在精神世界里寻求平衡。
就创作者的角度而言元初的数十年废除科举读书人失去了跻身仕途的机会沦落到与娼妓乞丐为伍的境地这种情况下本应跻身天子朝堂的文人自是郁愤难终转而将现实生活中的坎坷窘迫及由此衍生的不平灌输入杂剧中借助作品描绘的人生境界抒发心中抑郁之气在精神世界里寻求平衡
室 曼
人 生 本 无 尽
关汉卿杂剧
关汉卿杂剧一、思想内容1、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如《窦娥冤》《哭存孝》中的贪官污吏、流氓恶霸等邪恶势力与人民斗争过程中,虽然邪恶势力开始很强大,但最终善良、顽强、坚定的人民总能利用某些手段或借助统治者的力量取得胜利,如窦娥最后是靠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钦差大臣窦天章的帮助下才得以洗刷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
2、写下层妇女的生活、斗争,歌颂她们的机智、勇敢、善良、坚贞等美好品质。
如《救风尘》通过赵盼儿为解救好姐妹宋引章与周舍的巧妙周旋,表现了赵盼儿的机智、勇敢、善良。
《窦娥冤》窦娥早年守寡、孝顺婆婆、拒嫁张驴儿等事件表现了窦娥的坚贞、善良。
《望江亭》通过谭记儿假扮渔妇灌醉杨衙内挽救全家人性命的故事表现了谭记儿的机智、勇敢。
3、歌颂历史英雄。
作者笔下塑造了许多英豪形象,如《单刀会》中的关关羽,他勇武过人、胆识超群,单刀赴会,凭一人之力阻止了一场即将爆发的战争,。
颂杨了英雄的智勇双全和爱民情怀。
二、关汉卿杂剧的特点1、浪漫色彩元代社会黑暗、吏治反腐败、阶级矛盾尖锐、民族压迫沉重,人民生活困苦,女性地位低下,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男性朝秦暮楚、负心变情的现象很多,冤假错案时有发生,而作者非常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女性问题,常带着人道主义的关怀来描写这些小人物,常使笔下的小人物在历经磨难后,不仅战胜了邪恶,伸张了正义,还得到了美好的结局。
如《金线池》中的杜蕊娘、韩辅臣,《谢天香》中的谢天香、刘永,《玉镜台》中的刘倩英、温峤,她们历经波折,深感人生苦涩,但在真相大白之后都体验到了人间真情,都得到了美好的结局,这种喜剧性的结局是作者对现实的美化,是现实的例外,其中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现实中备受欺辱的广大女性能得到些许精神上的安慰。
而在悲剧《窦娥冤》中,对于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在其死后一一应验及窦娥化成冤魂找父亲伸冤的描写有虚构、想象的成分,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
浅析关汉卿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的坚毅人格
浅析关汉卿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的坚毅人格作者:杜伊来源:《课外语文·上》2018年第02期【摘要】关汉卿生活在战争频仍、时局动荡的年代,当时知识分子的地位落到“八娼九儒十丐”的地步,因而不得不在“求仕”“归隐”两条道路中进行抉择。
关汉卿突破了这两种传统模式,在动乱时代中活出了自己的独特态度:面子疑于放倒,骨子弥复认真。
【关键词】关汉卿;浪子形象;坚毅人格【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关汉卿,著名戏剧大师和散曲作家。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是关汉卿的一首带有自述心志性质的套曲作品,自创作以来便争议不断,一方面为封建士大夫所不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也颇受争议;另一方面,很多文人认为正是这部作品,表现出了关汉卿桀骜不屈、敢于同黑暗势力相抗争的坚毅人格。
晚清刘熙载评散曲创作时尝云:“《魏书·胡叟传》云:‘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
余变换其义,以为是妙在借俗写雅,面子疑于放倒,骨子弥复认真。
”(《艺概·词曲概》)在后代学者中,多以此看法看作对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评。
然而,《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也是时代的产物,庸俗之风的背后是否为人不齿,又是否反是关汉卿坚毅人格的体现,这还需从时代背景、人物经历以及作品原文方面进行考证。
一、仕进无路、退而难隐的两难抉择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等文献的记载,关汉卿生于金朝末年,成长生活于元朝初年至中期。
这首套曲作于他中年以后,当时,知识分子地位低下,不少士人流落他乡,生活没有保障。
此外,元蒙贵族歧视汉族人士,导致大部分知识分子满怀雄心壮志却得不到施展,当时更有“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文人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愤懑,纷纷寻找出路。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关汉卿没有选择“求士”“归隐”这两种传统文人生活模式的樊篱,而是创作作品。
在作品中,他尽情写自己在妓院中浪漫放纵的生活情趣,选择了一个与封建规范不群的角色。
关汉卿杂剧《窦娥冤》观后感700字
关汉卿杂剧《窦娥冤》观后感700字关汉卿杂剧《窦娥冤》观后感700字1在去刑场的途中,窦娥向刽子手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要求从后街走,原因是怕婆婆看见伤心难过,这个小小的细节显示了窦娥的善良细心。
在蔡婆婆将张驴儿父子领回家中,劝说窦娥答应张驴儿父子招亲的要求时,窦娥宁死不从,而且批评了蔡婆婆的软弱和苟且行径。
窦娥被张驴儿陷害,又被想官桃杌不分青红皂白问成死罪,经受残酷拷打,拒不承认,当想官要拷打蔡婆婆时,窦娥顾念到婆婆年迈,经不起酷刑,就含冤承认了想官要她承认的药死公公的罪行(这在重视纲常伦理的封建社会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在将要赴刑场处斩的路上,窦娥还牵挂着婆婆,怕她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难过,经不起打击。
这个细节虽小,却充分反映了窦娥的善良、孝顺。
也是对造成冤案的想官桃杌的强烈讽刺,象这样一个在临死都记挂着婆婆的孝顺媳妇,怎么可能犯下药死公公的大罪呢?而想官桃杌却是非不明,连这样一个简单的案子都审不明白,糊里糊涂就用酷刑把善良的百姓判成死罪,如此草菅人命的x官在后文中竟然得到升迁,可见社会是多么黑暗无道。
刑场哭别一场戏,是表现窦娥的性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也是本剧悲剧因素组成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刑场上,窦娥再次重申了事实真相和自己的冤情。
最后,窦娥向蔡婆婆提出了请求,希望婆婆能在自己死后看在婆媳情分上祭奠一下自己的坟墓。
这段哭诉,哀哀怨怨,与前面的愤怒控诉形成鲜明的对比,是窦娥性格的另一方面的体现。
也是窦娥在现实中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性格的写照。
它说明窦娥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一个勤劳善良,命运孤苦,没有过多要求的普通劳动妇女。
她忍受了命运最艰难困苦的打击,从小失去母亲,七岁时又与相依为命的父亲分离,作了蔡婆婆家的童养媳。
结婚两年后丈夫又去世。
在这种.种的命运打击面前,窦娥都忍受了,她只希望能够和婆婆相依为命,过安安稳稳的日子。
但现实是如此黑暗,即使这样对生活最起码的要求也难以得到满足,最后落得个无辜受刑的结局。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之论析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之论析【摘要】关汉卿的杂剧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作者从人性的高度发掘其独特的女性人格:她们重情重义,有侠女风范;她们追求自由平等,具有自主自尊的人格意识,和鲜明的反抗意识;她们还具有无私的道德风尚。
这些女性形象的独特和美好不仅反衬出当时社会的丑恶和荒谬,更显示了作者强烈的女性认同意识,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女性观。
【关键词】关汉卿;杂剧;女性人格;女性观关汉卿作为元代杂剧之大家,其创作“一空依傍,自铸伟词”,“曲尽人情,字字本色”, [1]p.90他笔下的艺术形象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看法,折射出了生活的真实。
关汉卿笔下女性形象众多,性格各异,栩栩如生,如郑振铎先生所说:“一扬眉,一顾盼,一开口,一举步,便都是各有神情,各有体态,各有颠倒人的地方。
” [2]p732在关汉卿看来,评价女性的标准不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也不是“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
男以强为贵,女以柔为美” [3]p76,本文将从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形象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格谈起,分析这些女性形象所折射出的社会现实,探讨这些女主人公身上所寄寓的作者的女性观。
一、关剧中显著的女性人格在关汉卿以前已经有很多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其中也不乏表现女性美好品德的,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在封建家长制下为了兑现对丈夫爱的誓言“举身付清池”,可谓忠贞不二;《李娃传》中的李娃不因贫困潦倒而抛弃情人,显示了其对爱情的志诚。
关汉卿剧中的女性则与这些人物不大相同,她们忠贞与爱情,但并不屈服于所谓的命运,美貌与专情已经不足以概括她们的美。
关汉卿以满腔激情颂扬敢于反抗封建压迫的下层妇女,赋予她们美好的性格特质。
第一,关剧中的女性重情重义,有侠女风范。
赵盼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在封建社会妓女只是任人摆弄的玩物,没有社会地位,是被排斥在社会之外的一群。
如杜蕊娘唱词所说:“我想一百二十行,门门都好着衣饭吃;偏俺这一门,却是谁人制下的?忒低微也呵!”[4]p126在世人眼里,她们多数是放荡风流,,纸醉金迷的不节之人。
关汉卿及其杂剧艺术
关汉卿现存杂剧,按思想内容大致可分为三 类:第一类是历史剧,第二类是公案剧,第三类是反 映妇女问题的社会剧和爱情剧。 历史尉以发扬正气、歌颂历史英雄为主要内 容,历史英雄都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正义的代表,二 是无所畏惧的勇士。并且这些特征表现在他们的一 切行动中。如《单刀会》,写关羽拒还荆州,正是他保 卫汉家江山。维护正统的正义立场的体现。《双赴 梦》写的是失败英雄。虽然此剧以关羽、张飞死后要 求复仇为主要内容。但其中“服侍君王不到头”的遗 憾,将英雄壮志未酬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 关,张幽魂不灭.托梦刘备,也说明他们为汉家事业
的奋斗并没有因生命结束而停止。关汉卿的另一部
历史剧《哭存孝》,是在揭露世事黑暗中来展现五代 后唐勇将李存孝忠贞、英勇品德的。 公案剧主要以揭弦社会黑暗和官场腐朽,歌颂 人民反抗为中心主题。研究者大多认为,关汉卿杂 剧是元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揭露了封建特权阶级的 横行霸道、凶暴腐败,反映了被压迫人民的命运及 遭遇,描写了被欺压人民的反抗,全面、形象地再现 了元代社会的真实,对元代社会作了深刻的剖析、 批判与揭露。不过,关汉卿杂剧更重要的一个贡献 是在表现上述主题的同时,能站在人生意识的高 度,揭示刚毅坚强、不屈不挠是人生旅途中必要之 精神,鼓励人们在抗争中不断改变自己的命运,达 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蝴蝶梦》中,我们看到王母 不仅自己刚毅顽强,还吩咐儿子即使到了阴间也要 “把那杀人贼推下望乡台”,并以金、铁、石作为儿子 的名字。令包公都慨叹:“庶民人家取这等刚硬名 字!”这些情节虽然细小,作者的意图却一目了然。 我们知道,在那残暴的年代,反抗的性格是最光辉 的。
关汉卿及其杂剧艺术
◆岳玉琴
关汉卿生平事迹的资料所存甚少。他约生于金 末,卒于元成宗大德年间。《录鬼簿》中对他有一简 略至极的介绍:“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己斋 叟。”元代周德清、明代何良俊将他与马致远、白朴、 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以其丰富的创作和 巨大的贡献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和 杂剧这一剧种的主要奠基人。 关于他的思想和性格,《析津志》载:“生而倜 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藏风流为一时之冠。”这 种性格与他在散套《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的表白 是一致的。但关汉卿并非名士风流,更不是浪荡子 弟,他的《不伏老》所显示的真正意义是表明他不受 世俗约束的个性,而且他以“铜豌豆”自喻,更表明 了这种个性的顽强。 关汉卿在戏曲界声望颇高,所以当时北方青年 杂剧作家高文秀有“小汉卿”之称,而南方杂剧作家 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关汉卿是位多产的作 家,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杂剧创作之中。他 一生所写的杂剧,《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分别列 目为62种和60种,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统计共 67种,但大多数已失传。流传下来的被编辑为《关汉 卿戏曲集》,共收18种:《感天动地窦娥冤》《关大王 独赴单刀会》《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诈妮子调风月) <闺怨佳人拜月亭》《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温太真玉 镜台》《望江亭中秋切鲶旦》《关张双赴西蜀梦》《山 神庙裴度还带》《状元堂陈母教子》《杜蕊娘智赏金 线池》《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尉迟恭单鞭夺槊》《刘 夫人庆赏五侯宴》《邓夫人哭存孝》《钱大尹鬼报绯 衣梦》《鲁斋郎》。《尉迟恭单鞭夺槊》《刘夫人庆赏五 侯宴》《山神庙裴度还带》《鲁斋郎》是否是关汉卿的 作品尚有异说。此外,关汉卿的《唐明皇哭香囊》《风 流孔目春衫记》《孟良盗骨》三剧仅有少量残曲。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
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
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
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第三折这〔滚绣球〕一曲,通过窦娥血泪的控诉,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现实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怀疑,把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社会剧”界定关汉卿公案戏——从元杂剧《窦娥冤》谈起
169在西方戏剧理论界,关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剧作的争论层出不穷,萧伯纳在《易卜生主义精华》一书中阐释了“问题剧”的戏剧理念,认为“问题剧”这一戏剧类型的主要特征是将讨论的技巧引进戏剧,让“戏剧和讨论实际上合二为一”,使社会问题可以在戏剧中得以自由表现[1],旨给观众伦理道德的教育,给人以理性的启示。
到20世纪中后期,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以“社会剧”的概念重新审视易卜生戏剧作品,并由“完整的人”这一概念剖析出易卜生剧作,发现易卜生是将现实社会凝结成特殊的戏剧情境,安排戏剧人物在戏剧情境中不断地与社会发生碰撞,不断追寻深邃与丰富的心灵世界,使观众跟随戏剧人物逐步探微出真正作用于现实中人的本质原因,并旨在使观众通过情感与精神的共鸣,进而把握社会本质性内涵,而剧作中涉及到的社会问题的作用,仅旨在凝结出相应的戏剧情境。
从而推翻了萧伯纳提出的“易卜生主义”这一带有意识形态决定论的说法,将戏剧关注的视点从关注社会问题返回到关注人本身。
在相隔万里的中国,同样存在着以社会问题至上,忽略剧作家对社会与人本质性的探寻的现象。
在中国,早期话剧阶段是以“易卜生主义”为热潮的创作热、“十七年”间则以纠正意识形态为热潮、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革命样板戏等都犯下了问题之上的错误,无论是戏剧创作者还是戏剧评论家都走向了问题剧的思维定式,从而忽略了戏剧是探寻人生存本质的艺术。
现当代对于中国传统戏曲的分析与评论,尤其是对于公案戏的探讨,呈现出问题意识高于社会本质的倾向。
以关汉卿剧作《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绯衣梦》为代表的元代公案戏是元杂剧中重要的一支,其中《窦娥冤》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纵观现存的20余部元代公案戏剧本,其戏剧情境运动模式具有普遍性:因为某一社会问题形成对峙双方,由贪官污吏武断断案造成冤案、错案后,某一清正廉洁的官员突然降临,并凭借其智慧使公平正义得以恢复。
正是由于冤案得以平反,使得在解读公案戏中出现了以呼唤意识形态上的清明政治的主流看法,而这一看法的实质是将公案戏中运用的社会问题作为戏剧的本质。
关汉卿《玉镜台》主要内容赏析
关汉卿《玉镜台》主要内容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关汉卿《玉镜台》主要内容赏析【导语】:《玉镜台》全名《温太真玉镜台》。
《两小儿辩日》文言现象
《两小儿辩日》文言现象1. 引言1.1 作者简介两小儿辩日》是明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言文的经典之一。
关汉卿,字汉卿,号忠懿,生于明代,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戏剧作家,还是一位著名的官员和文学家。
关汉卿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才子,他的文笔雄浑而不失细腻,叙述中富有诗意。
他的作品以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著称,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在《两小儿辩日》中,关汉卿通过两个小孩的对话,巧妙地表达了对社会道德观念的探讨,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矛盾。
关汉卿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所突出,在思想内涵和文言表达上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他的作品不仅是一种文言文化的体现,更是对古代文言语言的深刻驾驭和创新。
通过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言文的精髓,感受到其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结束】1.2 作品简介《两小儿辩日》是中国古代著名作家欧阳修的一篇儿童散文,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以两个小孩在谈论夏天和冬天的美好之处展开,通过他们的较量展现出作者对于季节之美的赞美和思考。
这篇文章简洁明快,富有童趣,语言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在《两小儿辩日》中,作者通过两个小孩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于夏天和冬天的喜爱之情。
他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夏日的炎热和冬日的寒冷之中,感受到了季节之美。
作者在文中还融入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使整个文篇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富有文言风范的作品,通过作者巧妙的策划和生动的描述,展现出了季节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给人们带来了欣赏季节之美的启示和思考。
2. 正文2.1 作者立意《两小儿辩日》是中国古代寓言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描写两个小孩的争辩,旨在教育人们要善于辨明是非、善于思考。
在这个小故事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辩论和思考的看法,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益。
关汉卿《窦娥冤》观后感700字5篇
关汉卿《窦娥冤》观后感700字5篇关汉卿《窦娥冤》观后感700字1真正善良、淳朴之人,必然是对别人索求甚少,必然是宁愿自己承受所有的苦难和非人的折磨也不愿别人因为自己而受一点点累、吃一点点亏。
没有最黑暗,只有更黑暗。
对任何一种统治都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官吏公差和无赖流氓其实是有共同之处的,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什么时候合流、什么时候同污是需要一些先决条件的。
大凡一个朝代越是到统治的中晚期,这些势力联合起来对底层民众进行肆无忌惮的掠夺、杀戮的趋势就越明显。
窦娥只能模模糊糊地感受到现实的黑暗与不公,21世纪的读者却不能没有一点哲学的、历史的常识窦娥冤读后感窦娥冤读后感。
兼济天下对绝大多数小知识分子而言当然是非分之想,明哲保身却是他们必须领悟、掌握的生存策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古今东西,概莫能外。
不要奢望公平,公平需要自己去争取;不要相信仁义,仁义取决于人,但现实中不仁不义、难仁难义的人那么多,“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百姓是愚顽鲁钝的,强权是凛然不可侵犯的,所以自求多福不但是美妙的愿景,更有赖于高明的智慧才能实现。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担荷人类苦难”?别傻了,省省吧,孔夫子、耶稣基督、佛陀都没能做到的事情,你还是先掂掂自己的斤两吧!社会当然在发展,也会进步。
但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是正如煤的形成,牺牲必巨,成果必微,成不了仁却死得不仁不义、不明不白的`糊涂蛋真不知道有多少呢。
你可以围观,你可以装大尾巴狼,但一定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死的伟大,布鲁诺、谭嗣同、遇罗克不是一般人想做就能做的。
生活就是修行,至于能修成什么果,全在于自家的修持和缘法。
善哉!关汉卿《窦娥冤》观后感700字2窦娥被称为历史上最怨的妇女。
以前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她怨直到今天看《窦娥冤》才知道她有多怨……窦娥因为父亲上京赶考把她卖给了蔡婆婆当童养媳。
可没想到才过了两年没到的时间丈夫死了。
窦娥就和蔡婆婆相依为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汉卿的悲喜创作
谈及元杂剧,不得不谈的任务就是关汉卿,关汉卿是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戏剧家。
关汉卿最成功的戏剧范式就是悲剧,《窦娥冤》《苦存孝》《蝴蝶梦》等等,《窦娥冤》是关汉卿进步思想和他戏剧才能的突出表现,是他全部剧作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以《窦娥冤》为例具体分析关汉卿的悲剧创作。
王国维曾今在《宋元戏曲考》中提到:其最优悲剧之性质着,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窦娥冤》是个标准的杂剧,由四折一锲子组成。
锲子是冲突的序曲,一折展开戏剧的冲突,二折冲突充分展开,迅速发展,三折冲突高潮,四折是结局。
剧中集中笔墨展示窦娥这一悲剧人物色彩。
虽然遭遇生活的不兴,但仍然保持着善良的性格。
但是由于社会恶势力把窦娥平静又可怜的生活也可破坏了,种种迫害造成了她的反抗精神。
封建官府的进一步的迫害其蒙冤入狱,使得窦娥的反抗性格进一步发展。
集中体现在临刑前她对于天地的愤怒质问,指责与发下的誓愿,是对神圣的最高主宰者---天地的大胆怀疑,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的社会形象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关汉卿通过窦娥这一形象有力地揭露了黑暗与残酷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封建吏治的腐败,表现了被压迫者要求伸冤复仇,伸张正义的强烈愿望,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
作品使用浪漫主义手法,对悲剧气氛的渲染,使读者获得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窦娥行刑前那三桩誓愿,使用递进手法是使戏剧冲突步步激化,三桩誓愿,也可以说一桩比一桩大,由此凸出窦娥所蒙受的千古奇冤,控诉恶人横行,好人受害,官吏昏聩,法制黑暗的社会现实,实现了对那个产生“时代的悲剧”的“悲剧的时代”的批判。
作家借三桩誓言,也进一步突出了刚强的窦娥决不妥协的性格。
作者描写了她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怨气,使这个身份卑贱的童养媳,化作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划破那笼罩苍穹的无边黑暗。
从《窦娥冤》中可以鲜明的体会出关汉卿的悲剧剧作能够酣畅淋漓得揭示出元代惊心动魄的人间惨象。
在关汉卿的笔下,悲剧主人公大多具有顽强、坚定的意志,敢于与邪恶势力作不妥协的较量,在较量中充分显示出善良的人们捍卫世间正义的壮烈情怀与崇高精神。
用一句话总结之,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极度恶化的生存空间,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满腔怒火喷薄而出人间正义最终胜利。
关汉卿可以毫无疑问地成为元代的悲剧作家的代表。
关汉卿在创作悲剧的同时,其喜剧创作同样不可忽视。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救风尘》、《望江亭》。
写的都是下层民众不堪凌辱,奋起自救的激动人心的故事。
旨在揭露压迫者的丑态,描绘出被压迫者以弱胜强的场景,让观众在笑声中体悟到不能低估自身的力量、不能屈服于压迫者的淫威,只要敢于斗争、善于应变,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通过其戏剧代表作《救风尘》具体分析关汉卿的喜剧创作。
《救风尘》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古典喜剧。
写恶棍周舍骗取红尘女子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的结义姐妹赵盼儿见义勇为,设计将宋引章救出。
全剧共有四折,主人公周舍无疑是这部剧中的一大笑点。
虚伪狡猾的周舍是风月场上的老手,自称“酒肉场中三十载,花星整照二十年。
”但遇到赵盼儿之后却让他竹篮打水一场空。
周舍就像个准备掌控中的小丑,看似步步机警留心,却步步在赵盼儿的控制之中。
暗自庆幸的周舍在为自己的桃花运偷着乐,而结果却使他真的落了个”尖担两头脱”.周舍得到的下场,与他自己的美梦完全相反,使读者在这场斗智斗勇的战斗中大感酣畅淋漓,不禁捧腹大笑。
剧中另一位主人公则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就出宋引章的赵盼儿,而这位聪颖机智又具侠肠义胆的赵盼儿本身确实一个风尘中的妓女。
凭借着风花雪月场中惯用的逢场作戏,凭借对风尘姐妹的一腔真诚,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战胜了恶棍周舍,营救了落难的姐妹宋引章。
这是一场处于社会底层的弱智的胜利。
这也是关汉卿在读者捧腹之余所想要想读者传达出的主旨:让下层人民学会斗争,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
《救风尘》寄托了关汉卿同黎民、冀其自立的理想主义心愿,剧中的每一个细微的设计无不是他与此中意愿主导下的自然抒发。
可以说关汉卿的戏剧中大部分主人公和赵盼儿一样具有敢于同社会污浊势力作斗争的气魄,也真是他们构成了关式喜剧的异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