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研究与教学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关于应对高考教研活动(3篇)

关于应对高考教研活动(3篇)

第1篇摘要: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提高高考教学质量,各学校纷纷开展高考教研活动。

本文将从高考教研活动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高考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一、高考教研活动的目的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高考教研活动旨在通过交流、研讨、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高考改革和教学需求。

2. 提升高考教学质量:通过高考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了解高考命题趋势、考试大纲变化等信息,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高考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有助于增进教师之间的了解,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

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试能力:通过高考教研活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高考教研活动的内容1. 高考政策解读:邀请专家解读高考政策、考试大纲变化、命题趋势等,帮助教师掌握高考动态。

2. 教学经验分享:邀请优秀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功案例,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3. 教学方法研讨:针对高考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共同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4. 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鼓励教师开发和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如课件、试题、教学案例等,促进资源共享。

5. 教学技能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高考教研活动的方法1.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训。

2. 互动研讨:组织教师围绕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互动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4. 教学竞赛:举办教学竞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教学反思: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关于提升教师命题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关于提升教师命题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关于提升教师命题能力的方法与策略关于提升教师命题能力的方法与策略试卷命制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命题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各高考学科的备考效率,帮助老师们更准确地理解全国卷的命题理念和要求,学校特制定以下策略,让老师们在研究、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命题能力。

一、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命题规范性各学科组可以邀请教研员、或本科组命题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科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解读考纲,更准确地理解全国卷的命题理念和要求,使命题工作从随意走向规范、从经验走向科学。

二、通过合作研讨,提高试题研究能力1.科组备课组合作研讨:1)科组层面:①每学年举行一次高考试题专题教研活动,时间定在高考结束后的6月中、下旬;②每学期举行一次校内考试试题评析研讨会,时间定在期中考试后。

重点对高一、高二年级的期中考试试题质量进行分析。

2)备课组层面:每学期举行两次针对命题的专题备课教研活动,根据不同的题型设置主题,重点针对高考常考的题型和学生易错的题型进行专题研讨(如选择题或者主观题的某种题型)。

每次研讨前每人至少原创1道同类型试题,集中讨论打磨,每一学年结束时备课组把两次专题备课的成果整理成一套完整的质量较高的试卷。

例如,历史科组2018学年试题命制专题研讨会计划如下:时间上学期研讨会内容选择题专题研讨每位老师原创2个选择题,4月19前上交(第7周)收集“命题能力提升”试题(第8周)点评上交试题(第9周)。

命题能力提升讲座(第11周)下学期主观题专题研讨原创试题打磨及组卷科组老师对自己命制的原创试题进行打磨和修改每位老师原创1个主观题讲座创作试题、收集、教师积累命题逐题讨论、分析点评试题,并进行科组讲座科组长、备课组长进行组卷的分析和整理经验、科组形成命题会议专题总结2.学科组开展“命题能力提升活动”,讨论、讨论、点评试题,原创试题教师积累命题经验,科组形成命题会议专题总结。

通过以上策略,教师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试卷,提高教学质量。

高考试题的研究与有效复习的策略

高考试题的研究与有效复习的策略

高考试题的研究与有效复习的策略一、认真研究(一)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1.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2.对基础知识考查的特点和规律⑴全面考查基础知识①学科内容的比例稳定考查内容与题型之间体现出一定的规律。

必考内容我们还按常规,划分为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算法、概率与统计,当然代数内容最多.我们把海南宁夏新课程卷四年来每小题考查的内容统计如下:规律:代数10个小题,2个大题;立体几何2个小题,1个大题; 解析几何2个小题,1个大题; 算法1个小题;概率统计1个小题,1个大题;选考试题: 07年22.A(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已知AP 是O 的切线,P 为切点,AC 是O 的割线,与O 交于B C ,两点,圆心O 在PAC ∠的内部,点M 是BC 的中点.(Ⅰ)证明AP O M ,,,四点共圆; (Ⅱ)求OAM APM ∠+∠的大小.22.B(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O 和2O 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4cos 4sin ρθρθ==-,.(Ⅰ)把1O 和2O 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Ⅱ)求经过1O ,2O 交点的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22.C(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214f x x x =+--. (I )解不等式()2f x >; (II )求函数()y f x =的最小值. 08年: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过圆O 外一点M 作它的一条切线,切点为A ,过A 作直线AP 垂直直线OM ,垂足为P 。

(1)证明:OM ·OP = OA 2;(2)N 为线段AP 上一点,直线NB 垂直直线ON ,且交A圆O 于B 点。

过B 点的切线交直线ON 于K 。

证明:∠OKM = 90°。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曲线C 1:cos ()sin x y θθθ=⎧⎨=⎩为参数,曲线C 2:()x t y ⎧=⎪⎪⎨⎪=⎪⎩为参数。

探究高考命题中各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以及备考策略—— 以语文、思想政治学科为例

探究高考命题中各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以及备考策略—— 以语文、思想政治学科为例

探究高考命题中各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以及备考策略—以语文、思想政治学科为例朱行星(合肥一六八中学安徽合肥230001)摘要:随着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省份进入“新高考”时代。

在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引导下,各学科间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共同点,各科老师不能只想着自己学科的"一亩三分地”,还需要考虑到学科间在育人目标实现、课程实施、教学内容方面的共性。

在统一的育人目标指引下,高考命题、备考中就要研究学科间的深度融合问题。

关键词:新高考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融合一、论文背景及意义每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我想大部分人关注的是作文。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不久,全国、各自主命题省份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第一时间就见诸报端。

有些老师、文化工作者第一时间发表了自己的下水作文。

作为一名政治老师、一名文科老师,我不仅要关注本学科动向,还需要对其他学科有所了解。

近几年,高考语文作文对文科生来说应该更加有利,有人甚至得出语文作文“思政化、时政化"的结论。

无论这一结论是否准确,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体现了高考各学科间的深度融合。

就2019年高考全国_卷语文作文来说,其要求写一篇关于“热爱劳动”的演讲稿,对文科生来说更容易下笔,笔者也尝试从思想政治学科所涉及的知识、观点的角度尝试写了一篇下水作文。

关于劳动的内容,在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五课《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中就有详细的介绍,因此可以用“光荣属于劳动者”“劳动最光荣”作为这篇作文的标题。

此外,该框题还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强调劳动对人类社会重要作用的名言,这一名言不失为该作文的点睛之笔。

该框题还介绍了劳动的作用、劳动者的地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一课中,有关人的价值的含义、衡量标准、实现途径等内容,以及时政评论课中全军英模林俊德、特等功臣张富清,以及中国最美洗脚妹刘丽等人的先进事迹,都可以很好地呈现在作文中。

高考命题规律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高考命题规律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高考命题规律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河北景县中学宫炳胜一、近五年高考命题规律分析近五年新课标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总体看来,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立足主干,突出能力;贴近生活,关注科技;探究有度,开放可控;科学选拔,彰显公平。

具体来看,具有以下规律:1.平稳创新引领课改试题紧密联系高中教学实际,以稳定为主,适度创新,体现新课标理念。

试卷结构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优化。

试题表述科学、规范,题型设计合理、各模块比例恰当、难易梯度设置得当,着重考查学科的主体知识和核心思维方法,对考纲中涉及的主干知识都有所涉及。

这对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引导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教材的基础知识与学生基本能力的养成,要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要注重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参与体验,要注重物理方法的创新与变通,要注重综合分析能力与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2015年新课标Ⅰ卷第18题,把打网球的情景改造创新,注重学生对乒乓球运动过程的考查,考查了学生对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的理解。

在近5年的高考试题中以这种命题方式命制的题目出现的频率很高,例如2012年新课标卷15题、2013年新课标Ⅱ卷的第15题、2014年新课标Ⅰ卷的第21题等。

2.注重能力体现探究新课标要求考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良好思维习惯,能发现问题并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

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试题注重物理过程的设计,将具体概念和规律的考查置于精心设计的物理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以不同的方式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2015年新课标Ⅰ卷的第22题,这个实验题就借助凹形桥模拟器来考查学生对圆周运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及仪器的读数,考查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这种对学生探究能力要求很高的题目不仅在实验题中出现,也经常在选择题和计算题中出现,例如2012年新课标卷的第24题,2013年新课标Ⅰ卷第14题,2013年新课标Ⅱ卷第22题,2014年新课标Ⅱ卷第22题等。

新课程标准下高考数学命题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高考数学命题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

考点聚焦新课程标准下高考数学命题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樊国强摘要: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数学高考试题往往是将传统课程当中的数学知识与新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既强化了试题当中的综合性,又让新增内容的能力考察功能得以凸显。

故而,教师根据高考改革的新命题模式进行教学策略的规划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考;数学命题模式;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和推广,现代教育领域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数学高考也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而革新,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就要充分挖掘新高考的教学方向,并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探究高考命题新模式,采用更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最终在高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考数学命题模式探究(一)整体设计试题高考的重要目标之一即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运用程度。

在高考中,既要全面考察数学基础知识,又不刻意根据刻板的百分比进行知识点的分布,对于支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考试中会给予较高的比例和深度。

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个体特征的知识结构。

数学高考命题模式反对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深化知识,但并不排除对基础概念性知识的记忆,如:“函数是什么?”、“三垂线定理的内容是什么?”等等。

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高考数学命题贯彻“实际操作能力和数学理论知识结合”原则的前提,也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数学命题体现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概括,其既体现在数学知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又体现在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故此,在考查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时,考察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必然的。

数学思想方法有观点和思想的属性,是对数学知识更深层次的提炼和概括,在高考中,“特殊和一般”、“类比和比较”、“综合和分析”等等都是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普通方法。

高考命题规律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高考命题规律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高考命题规律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河北景县中学宫炳胜一、近五年高考命题规律分析近五年新课标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总体看来,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立足主干,突出能力;贴近生活,关注科技;探究有度,开放可控;科学选拔,彰显公平。

具体来看,具有以下规律:1.平稳创新引领课改试题紧密联系高中教学实际,以稳定为主,适度创新,体现新课标理念。

试卷结构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优化。

试题表述科学、规范,题型设计合理、各模块比例恰当、难易梯度设置得当,着重考查学科的主体知识和核心思维方法,对考纲中涉及的主干知识都有所涉及。

这对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引导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教材的基础知识与学生基本能力的养成,要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要注重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参与体验,要注重物理方法的创新与变通,要注重综合分析能力与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2015年新课标Ⅰ卷第18题,把打网球的情景改造创新,注重学生对乒乓球运动过程的考查,考查了学生对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的理解。

在近5年的高考试题中以这种命题方式命制的题目出现的频率很高,例如2012年新课标卷15题、2013年新课标Ⅱ卷的第15题、2014年新课标Ⅰ卷的第21题等。

2.注重能力体现探究新课标要求考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良好思维习惯,能发现问题并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

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试题注重物理过程的设计,将具体概念和规律的考查置于精心设计的物理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以不同的方式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2015年新课标Ⅰ卷的第22题,这个实验题就借助凹形桥模拟器来考查学生对圆周运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及仪器的读数,考查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这种对学生探究能力要求很高的题目不仅在实验题中出现,也经常在选择题和计算题中出现,例如2012年新课标卷的第24题,2013年新课标Ⅰ卷第14题,2013年新课标Ⅱ卷第22题,2014年新课标Ⅱ卷第22题等。

浅析新高考命题中情境创设答题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析新高考命题中情境创设答题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析新高考命题中情境创设答题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情境创设已经成为新考高命题的主要趋势,成为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本人通过分析学生在情境式命题答题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让学生在新高考中提高答题准确率,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高考;情境创设;策略随着我省今年迎来第一年新高考命题模式,很多学生和一线地理教师对新高考的备考感到迷茫和无措。

而我作为今年高三级的地理带班教师,我也有意识的进行反思,积极思考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效复习,让学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事半功倍?通过研究近几年很多省份的新高考卷,我发现,高考试题无不体现“情境式”命题考查,通过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1]。

高考试题以“情境”为设计路径,通过选取与现实生活相关,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科学前沿中的焦点问题,时事热点作为情境素材,围绕地理学科中的骨干知识,以区域地图为载体,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情境式命题答题中常见的问题1、不能全面分析隐性图表信息情境很对同学对相对显性的文字资料具有很好的提取信息的能力,并完成对相关地理特征的分析,可对于形式复杂、指标多样、信息隐含的图表信息,学生就存在提取信息不全面,不能深度挖掘和全面概括图表隐含的地理要素,导致在进行综合分析时要素丢失,影响判断。

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真实情境与图像相结合的考查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图像,要求学生基于判读的基础上,达到对空间属性的本质认知,但很多同学在空间位置上的联想发散能力明显不足,空间感较弱。

2、思维固化,不能动态分析情境材料高考试题多以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地理现象和事物作为情境材料,在给定的特定时间和限制条件之内,以特定的视角进行综合分析其特征和变化。

这需要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打破时空固化的思维定式,动态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发展,重点考查了学生时空动态思维能力。

怎样高效的研究并使用高考题?

怎样高效的研究并使用高考题?

怎样高效的研究并使用高考题?一、问题的提出无论是高一、高二的新授课教学,还是高三的复习课教学,都要认真研究并使用高考题,只有认真研究高考题,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方向,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

但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研究高考题上存在误区,认为只要老师做了高考题,就是研究了高考题;只要让学生用了高考题,就是使用了高考题。

为此,我们反复研究,采取了以下研究、使用高考题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或策略1.明确教师研究高考题的目的,采取有效的督促措施教师研究高考题,首先要明确研究高考题的目的。

如果只是满足于将近几年的高考题做了一遍,显然谈不上研究高考题。

研究高考题,应该研究高考题的命题目的、命题思路、命题方法、命题趋势,应该研究高考题与教材的联系,从而发现高考题考查方式、内容与自己平日教学的差距,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益。

为此,我们把近5年的高考题在认真解答的基础上,首先按题型进行分类,然后对各类题型的高考题的命题目的、命题思路、命题方法、命题趋势等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

学校对教师的督促方式,不再是让老师做多少高考题,考查老师是否会做高考题,而是让老师定期的写出对某些高考题的分析。

例如,对近几年的化学学科中元素化合物的综合题分析如下:⑴命题方式①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推断题。

例如,2006年高考理综全国卷(黑龙江等)第27题(15分)。

②根据化学反应条件或实验现象的框图推断题。

例如,2005年高考理综江苏卷第30题(9分)③根据化学反应类型的框图推断题。

例如,2006年高考理综全国卷(黑龙江等)第28题(15分)⑵考查内容①化学用语:元素符号或名称;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或名称;结构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反应条件;热化学方程式等。

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③离子检验方法等实验基础知识。

④工业制法及物质用途。

⑤氧化还原反应。

⑥简单计算。

2.明确学生使用高考题的目的,采取高效的使用方法学生使用高考题,在会做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考试说明,通过分析高考题,明确自己应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规律。

高考数学试卷研究心得

高考数学试卷研究心得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有幸参与了多次高考数学试卷的研究与分析工作。

通过对高考数学试卷的深入研究,我对高考数学命题的规律、学生的备考策略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高考数学试卷的命题规律1. 考试内容紧扣课程标准。

高考数学试卷的命题内容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全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2. 注重基础与能力的考查。

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试题难度层次分明。

试卷设置了基础题、中档题和难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考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

4. 试题形式多样。

试卷采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多种题型,使考试更加全面、客观。

5. 试题具有时代性。

试卷内容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

二、学生的备考策略1. 系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学生要全面复习课程标准中的所有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2. 加强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通过大量练习,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 注重归纳总结,提炼解题技巧。

在练习过程中,总结解题规律,提炼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4. 培养良好的心态,调整考试策略。

在考试中,保持冷静,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1.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

2. 强化解题技巧的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设置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通过对高考数学试卷的研究,我对高考数学命题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学生的备考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有了明确的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高考数学备考提供有力支持。

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及教学应对策略探讨

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及教学应对策略探讨

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及教学应对策略探讨摘要:近些年来,随着高中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课堂改革的推进,高考命题也有了全新的变化,为有效考查学生能力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并取得看显著成效。

对于高考命题者来说,全力为高校选拔新生服务,注重考查学习潜能和学科素养,已成为命题工作不可动摇的理念。

在命题专家的潜意识里,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命题范围,试题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随机性,还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规律性。

因此,探索高考历史试题的规律性,不断总结试题特点,并切实提出教学应对策略,已经成为历史教师重要工作内容。

本文就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紧跟高考命题改革步伐,正确把握命题规律,把应考复习引领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高考历史试题;特点;教学应对策略一、高考历史试题的新特点(一)以主干知识为中心,突出能力立意知识是能力的依托,能力是知识的运作。

离开知识,能力是空洞和没有意义的。

目前高考阅卷普遍是采点不采意的办法,高考试题无论如何选材,落脚点还是教材主干知识。

教材主干知识掌握不好,即使审题准确,也难得高分。

“能力立意”是永恒不变的高考原则。

新课程历史高考主要考查四项基本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读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迁移辨别;“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阐述历史;“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论证问题。

(二)转变史学观念,充满时代气息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的高考命题,主要体现了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践是检验历史、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特色。

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则体现了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

高考命题从来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具有长久价值的热点问题,通过试题内涵领悟来反映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了时代性原则,试卷充满时代气息。

历史学科的本质功能有两个,一是资政,二是修身。

历史要发挥史鉴的社会功能,它总是要考查社会热点,新课改尤其如此。

(三)渗透人文价值观,凸显地域特色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主要从六个方面考查。

高考命题分析及复习应对策略 人教版

高考命题分析及复习应对策略 人教版

高考命题分析及复习应对策略人教版川大附中曾伟一.高考考题考纲1.考题:05年高考试卷调整较大,总的说来是客观试题减少,主观试题增多。

这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为基础知识的比重近年来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06年两套全国卷题型、板块、分值等均保持相对稳定,只是考点有细微变化(轮考点的变动)。

05年考纲中的五个“取消”,意味着弹性增大,灵活性增强,所有的考点都是考试范围。

这就要求我们复习时每个考点都要关注,这无疑扩大了我们的复习范围。

估计07年考纲变化不大。

二. 高考能力层级要求: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A )、理解(B)、分析综合(C)、表达应用(D)和鉴赏评价(E)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具体能力层级要求在板块中阐述。

三.高考试卷板块分析如何在高三进行教学复习,指导我们的高考。

总的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把握近几年来各板块的命题特点,分析教学现状,了解考生失分原因、明确应考的对策、清楚命题的发展趋势及微调情况等。

(一).语言基础知识: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层级的要求:识记: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表达应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命题的趋势及特点:“语言基础知识”这一部分,高考命题的总体特点是突出常用。

也就是说考的都是常见习用的。

在前些年的高考试卷中,这一部分相对较为稳定,但05年变化较大,主要是客观题压缩,主观增大,06年保持相对稳定。

从05年到06年的变化表明命题是在寻找语文基础教学与语文能力素养考核的平衡。

也就是说,命题兼顾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和语文能力素养考查这两个方面。

从题型来看,试卷的语言基础题面向了中学的字词及基础教学,这些题型得分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的教学和高三的复习。

而语言运用则更多地强调了语文的思维因素,在运用和表达的层面考核学生,这不仅需要课堂,还需要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思维习惯、语文的生活积累等等。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学科高考命题趋势及应对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学科高考命题趋势及应对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学科高考命题趋势及应对策略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使学生能尽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高三数学老师要提高透视高考数学命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高三数学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对目前高三数学教学的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希望对高三的数学教育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考数学命题对策对高三学生来说,所有学科的学习都是以参加高考为最终目标,因为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加之高三的学习任务繁重,学生要复习的知识点不计其数,无形之中就增加了高三数学学习的难度。

如下主要立足于当前新课程背景,分析目前高三数学教学的情况,结合数学学科高考命题趋势,探究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目前高三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1.无法准确掌握考试重点高考命题基本上都与考试大纲紧密相联系,在大方向相同的情况下每年都有所不同,特别这几年来,高考数学的命题出现了许多新的题型,对此,高三数学老师在进行高考总复习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这一状况,必须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老师们还要对高考新发展趋势加以研究,带领高三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数学的总复习。

但在较短的时间里对《考试说明》还无法达到一个全面的理解,对其分析策略也不能准确掌握,即使目前的新趋势已引起了极大关注,但仍然无法对新增知识点进行更透彻的了解和研究。

2.教师无法对学生的高三数学总复习做到及时引导和强化训练高考的总复习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通过大量的测试,老师能及时掌握每个学生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有效提高复习效果。

但目前我国的高中依旧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模式,面对紧张的高考总复习,老师们根本无法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们无法准确地把握总复习的正确方向,进而导致学生的实战能力普遍偏低。

3.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高中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占很大比重,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并不断地对其进行巩固和强化,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由于时间短,任务重,高三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顾虑重重,一边是担心学生无法透彻地掌握数学重点知识,所以对重点知识反复强调,一边是没有时间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无法做到以实践为主的数学教学,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之间交叉融合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无法灵活的应对高考,答题精准度始终不高。

高考命题规律的研究及建议

高考命题规律的研究及建议
年度 理综生物考点数(个) 四套模拟题考点数(个) 考点重合比率(%) 2015 2016 2017 32 23 27 29 22 26 91 95.6 96.3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要彻底研究透这79个题目所在的考点及围绕 这一考点涉及到的能力(学科素养、核心素养),就可以轻松应对高考。
至诚至理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4)“创新性”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至诚至理
求真求新
综上,“一点四面 ”、“一体四层四翼 ”都是在“能力、素养立意”之上的要求。 命题专家评价一道(套)试题是否为能力立意的标准是:能力立意的题目, 能够“让死记硬背失效,让题海战术失灵”。
至诚至理
第二层:关键能力 基本能力→关键能力
求真求新
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 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建议:各学科深入研究、理清关键能力有哪些?经学科相关人员讨论后确定!
第三层:学科素养
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 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解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把握两个字“思”、“广”:思,就是对每一道试题,要
至诚至理
求真求新
二、高考命题规律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应用 1、高考备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做题 站在学生角度看,新授课、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学生用于做题的时间 应在30%、50%和70%。整个高三备考阶段,学生要做数千至上万道题目 (题海战术)。近几年,由于我们对高考命题规律的研究到位,每年的四套 试题(摸底考试、一模、二模、三模)共79个题目,就能占到高考考点的 90%以上。

历年高考命题研究命题研究与备考策略

历年高考命题研究命题研究与备考策略

. . 。

. .高考命题研究与备考策略广雅中学冯洁莲在高考复习阶段,很多学生由于复习不得法而造成学习成绩不能提高。

怎样的复习方法才科学和有效呢?我觉得指导学生的复习必须建立在既能熟练掌握已有知识又能再度提高认知水平与能力的双重目标的基础上。

一、熟悉考试大纲,把握复习方向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形式、能力要求、试题结构等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重点考点、热点考点、拓展考点要高度重视、准确把握。

做到“三结合,一实际”。

“三结合”就是做好考纲与正式试题的结合;考纲与教材的结合——对教材进行整理、归类;考纲与练习的结合——引导学生复习,挖掘题目深层含义。

“一实际”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高考备策略。

近几年的生物高考题呈现“层层设卡,题题把关,水银落地,无孔不入”的特点,即强调学科能力的考查。

生物学科能力包括:①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方法和原理。

②能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

③理解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解释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④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理解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能够制订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

⑤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2005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2005年生物试卷题型与2004年完全相同,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基本符合2005年考试大纲的要求。

(2)内容分布:2005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卷中,“生物学基本理论”部分有117分,占总分的78%,“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部分有33分,占总分的22%。

在“生物学基本理论”部分,分数最高的三部分是:遗传、变异和进化33分,占总分的22%;生物的新陈代谢28分,占总分的18.67%;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24分,占总分的16%。

高考命题研究与备考策略(1)

高考命题研究与备考策略(1)

为什么要提倡“三年一体化”教学?
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现象的反思
1、观念陈旧,理念落后。
——只顾埋头”教教材“,不去抬头”看高考“; 高三复习还很远,备考只是高三事。
2、缺乏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 超前对接高考题,早做考题不坏事; 课堂教学讲应试,分门别类记套路。
3、方法保守,效率低下。
——知识讲解多,自主学习少; 应试训练多,思维训练少; 题海战术多,总结梳理少。
学生深入学习和发展的潜能。无论是从有利于高考来看,还是从有利于
学生未来发展看都是十分不利的。
2、分段落实,逐层推进
(1)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超前、不拔高、不降低。 (2)基础年级 抓适应——低起点、缓坡度、引上路 抓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抓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 抓潜能——适度拓展、提倡自主、培养兴趣 高三 抓提高——强化记忆、温故知新 抓系统——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 抓能力——立足思维训练、提高解题技能
20.【2011年高考湖南卷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 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①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 身。(《墨子·兼爱中》) [注]①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 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9分)
(2)关注考纲的能力要求的变化。
大纲版: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 考查“句子”
新课标: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 语句的表现力。(鉴赏评价)
二、研究近年来的高考试题
1、分析高考命题双向细目表,把握命题重点、难点、热点。
数学\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理科数学双向细目表.xl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知识的要求
① 等级:了解、理解、综合应用(掌握)/鉴赏、探究 ② 知识点:知识内容表
陈述性知识 ——有形的、有着具体文字描述的东 西,即具体的知识内容。 程序性知识
知识
——无形的、没有文字描述的东西,即
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思维过程。
《经济生活》考点11的变化
2007、2008 11.小康社会的经济 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 会;经济建设的目标; 发展社会生产力。 (2)促进国家的经济 发展:科学发展观;经 济持续协调发展。 2009、2010 2011、2012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 11.小康社会的经济 社会的经济建设 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 (1)全面建设小康 会的经济目标:小康 社会的经济目标:小 社会;经济建设的要 康社会;经济建设的 求。 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 (2)促进国家的经 好又快发展:科学发 济发展:科学发展观; 展观;经济持续协调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发展。
生物
(1)理解能力 (2)实验与探 究能力 (3)获取信息 的能力 (4)综合运用能力
息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 (解答)化学
(4)运用数学处理
物理问题的能力 (5)实验能力
问题的能力 (3)化学实验和
探究能力
政治
(1)获取和解 读信息 密 切 结 合 、 不 可 分 割 (2)调动和运
历史
(1)获取和解
链接:2012年高考评分参考
二、探究教学应对策略
—— “三年一体化”教学策略
1、什么是“三年一体化教学”
所谓“三年一体化”教学,就是指整个高中三年 要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方面进行系统规划、通盘 思考,分段落实、逐层推进地培养,把常规教学和高考 备考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一年高考三年备战,三年高 中一盘棋”。
案例:数学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 概括,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 够迁移并广泛应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 在中学教学与高考考查中,共识的数学思想有:函 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 思想、或然与必然的思想。 数学基本方法(通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 配方法、割补法、反证法等。 数学逻辑方法或思维方法(普通方法)有:分析与 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具体与抽象等。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 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 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认识。 阐述、解释、估计、理解、 计算、说明、判断、分析、 区分。
评估、使用、验证、运用、 掌握。
理解
应用
技 能 独立 操作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 测量、测定、操作、会、 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能、制作、设计等。
《考试说明》 高考试题
命题人
链接:语文
链接:历史
链接:化学
用函数图象分析、表达物理问题
运动图象问题 2007年理综山东卷20 2008年理综宁夏、辽宁卷17 2009年广东卷03 2009年理综全国卷Ⅱ.15 2009年海南卷08 图象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2008年理综天津卷20 2008年江苏卷05 2008年理综山东卷17 2009年理综安徽卷16 2009年理综山东卷17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2008年理综全国卷Ⅱ21 2008年理综全国卷Ⅰ20 2008年上海卷10 2009年全国新课标理综卷19 2010年理综广东卷16
② 高三年级
抓提高——强化理解、温故知新 抓运用——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学会灵活调动知识 抓能力——立足思维训练,提高解题素养
第一轮复习 完善认知结构
第二轮复习 提升能力
第三轮复习 提高应试素养
2、分段落实,逐层推进
(1)年级定位
(2)分段落实
教 学 方 案
完成教学内容的方案 实施高效训练的方案
3、题型示例
题型示例对命题工作有导向作用,对其进行研究 对把握高考命题人的命题思路有很大的帮助,使复习 备考更有效。
(二)研究高考试题
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找共性 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找趋势 研究相同考点试题——找规律 研究不同考卷试题——找特点 研究命题考查意图 研究命题题型特点 研究命题设问特点 研究命题答案拟制
《文化生活》考点变化
2007、2008、2009、2011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2012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高考命题研究与教学应对策略
重庆戴氏教育研究院 朱力
测试评价 研究中心
一、研究高考命题规律
二、探究教学应对策略
一、研究高考命题规律
(一)研究《考试说明》
(二)研究高考试题
(一)研究《考试说明》
1、对能力的要求
2、对知识的要求
3、题型示例
1、对能力的要求
(1)能力层级
语文
(1)识记 密 切 结 合 、 不 可 分 割 (2)理解 (3)分析综合
能力:1、分析综合能力; 2、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1)求粒子到达S2时的速度大小v和极板间距d。 (2)为使粒子不与极板相撞,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3)若已保证了粒子未与极板相撞,为使粒子在t=3T。时刻再次到 达 S2,且速度恰好为零,求该过程中粒子在磁场内运动的时间和磁
5、研究试题题型特点,把握命题要领。
6、分析高考题参考答案,总结答题规范。
பைடு நூலகம்
要求上:按题目要求进行。
形式上:条理化、层次化、序号化,字迹清晰。
内容上:使用学科语言表达。
如:化学
有机物结构式书写:原子间的连接方式正确,不写错位;官 能团不要简化
生物中易混淆的概念或名词:
血红蛋白与血浆蛋白,植物激素与秋水仙素,中心体与中心粒, 原生生物与原核生物,渗透作用与扩散作用,消化作用与氧化作用, 核苷、核苷酸、核酸、氨基酸,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诱 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细胞 工程育种,原生质、原生质层、原生质体、原生质滴,等等。
5、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 数计算摩擦力。 6、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 定律。 7、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 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 中的问题。 8、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 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9、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 的力学单位。
3、分析试题蕴含的知识和能力,把握命题意图。
【2012年新课标全国理综卷25题】如图甲所示,相隔一定距离的竖直 边界两侧为相同的匀强磁场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边界上固 知识:1、匀速直线运动; 定两长为L的平行金属板MN和PQ,两极板中心各有一小孔S1、S2,两极 2、洛伦兹力公式; 板间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正反向电压的大小均为U。,周期 3、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为T。.在t=0时刻将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由S1静止 4、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释放,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在t=T。/2时刻通过S2垂直边 5、匀速圆周运动; 界进入右侧磁场区。(不计粒子重力,不考虑极板外的电场)
2、如何进行“三年一体化”教学
(1)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① 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新课标高考命题思想和 《考试说明》。
② 打造高校课堂的教学模式
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2、分段落实,逐层推进
(1)年级定位
① 基础年级(高一、高二)
抓适应——低起点、缓坡度、引上路 抓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抓基础——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 本经验、基本品质、基本态度等) 抓潜能——适度拓展、提倡自主、培养兴趣
① 完成教学内容的方案(物理)
《课程标准》对物理1的要求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 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 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 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 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 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010年理综浙江卷19
2010年上海卷19 2011年山东理综卷22 2011年海南物理卷6 2011年江苏物理卷5 2012年重庆理综卷21
2012年山东理综卷16
2012年安徽理综卷22
2012年天津物理部分8
2012年福建理综卷18
2012年全国新课标理综卷20
2012年广东理综卷36
2012年江苏物理卷4
地理
(1)获取和解 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
读信息
(2)调动和运 用知识 (3)描述和阐 释事物 (4)论证和探 讨问题
用知识
(3)描述和阐 释事物 (4)论证和探 究问题
用地理知识
(3)描述和阐释 地理事物
(4)论证和探 讨地理问题
案例:能力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 政治 ① 能够从题目的文 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 题的有关信息 ②能够快速、全面、 准确地从图、表等形 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 有关信息 ③能够准确和完整地 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 有关信息 历史 ① 理解试题提 供的图文材料 和考试要求 ②整理材料, 最大限度地获 取有效信息 ③对有效信息 进行完整、准 确、合理的解 读 地理 ①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 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 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 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②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 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 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 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③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 获取的地理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