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研究高考怎么考

合集下载

高考命题研究与试卷的命制PPT 课件

高考命题研究与试卷的命制PPT 课件

2、情境问题:搜集加工材料
从命题实践来看,考试(尤其是大规模考试)命题最为重要 的任务,一是选择合适背景材料,二是结合材料的内容设计合适的 问题。
命题者要遵循的选材原则 ①普适性(公平性) ②思想性(正面性) ③贴近性(切合性) ④时代性(新颖性) ⑤科学性(权威性)
(2)材料加工的方法 ➢ 删除法 ➢ 嫁接法 ➢ 添加法。 ➢ 改换法。
19
(四)强化“三种意识”
➢ 考点意识 ➢ 题型意识 ➢ 得分意识
对于每一个考点,近年来出现的频率,考查的比重,通常有哪些题 型,每种题型通常有哪些设问方式,怎样解答,高考评分细则如何。
第二部分:试卷与试题的命制
一、一份好试卷的基本要求
科学
合理
规范
导向
➢ 无科学性、 ➢ 知识错误。 ➢ 不超纲。 ➢ 标点符号、
主观题编撰的规范要求
试题要与材料紧密关联,要对材料分析和解释,同时 考查到相关行为目标和知识内容。
考生了解了采分点原理,在解答时大致就知道了该答什么、 该如何答。只有针对采分点,才能得满分。如果是一个3分题, 考生只答了1个方面,或1个点,或1个步骤,或1个层次,或一句 话显然是不行的。一般来说,宁可多答,不要少答。
18
(2)引导学生掌握答题范式或术语
评卷老师的“偏爱范式和术语倾向”。 所谓“范式”,就是解题的过程和步骤的规范的格式。理科 的计算题都有范式,理科的解答题和文科的简答题也有一定的格 式,即我们常说的先答什么,再答什么,最后总结什么。 所谓“术语”,就是为学科而产生的专用词语、为学科教学 产生的专用词语。
届四次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都是
A、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
B、国家权力机关
C、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

2022新高考命题的原则和九大学科备考要点分析

2022新高考命题的原则和九大学科备考要点分析

2022新⾼考命题的原则和九⼤学科备考要点分析近⽇,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校招⽣⼯作的通知》,对2022年普通⾼校招⽣⼯作作出部署。

在其中的“进⼀步深化⾼校考试招⽣改⾰”部分提出⾼考命题要求和强基计划实施要求,对2022届⾼考备考释放出最新信号,很是值得关注。

经过创意物理孟⽼师独家详细分析后,梳理出2022⾼考命题的思路和原则!1、2022新⾼考命题的原则(⼀)起点很⾼,⾼屋建瓴,落点较低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但答案不会超越⾼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

要求考⽣:懂得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应⽤。

(⼆)弘扬时代精神⽅向明确,⽴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

试题要⽤体现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包装,坚持“信息切⼊、能⼒考查”的原则。

(三)学过的知识点都可能被考到重点必考,主⼲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重点知识轮流考。

⾼考命题⾸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撑学科的主⼲知识保持较⾼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地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络,拓宽考查空间。

(四)同⼀考点变化考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重时事、重⽣活”的特点。

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且起伏不⼤,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度。

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不⽴异,交叉⽽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五)多从探究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出题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因此⾼考试题⼀定要增⼤探究性,扩⼤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度对学科知识进⾏多⽅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研究高考命题特点 探索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研究高考命题特点 探索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尤 其是 考 察 学 生获 取 信 息 、 存 信 息 , 换 信息 和 处 理信 息 的能 贮 转
力 。 何 有 效地 进 行 高三 物 理 复 习 呢 ? 面 就 结合 自 己教 学体 会 如 下 谈 一 谈 高三 物 理 复 习策 略 。

或 是对 某 种 陈述 作 出判 断 。如 防盗 门“ 眼 问题 、 戏 中 的蹦 猫 游
高 考 启 用 了 阅 读 量 较 大 的 信 息 给 予 题 ( 称 阅 读 理 解 类 或
题 ) 题 干 长 , 字 量 大 , 些提 供 一 段 文 字材 料 , 中有 些 内容 , 文 有 其 是 课本 上 没 有 的 新 概念 、新 名 词 。解 题 时 必 须 认真 阅读 所 给 材 料 , 理 解 的基 础 上 , 中提 取 出有 用 的 信 息 , 回 答 一 些 问 题 在 从 去
在 复 习 设计 中 , 足 双 基 , 当 降低 难 度 , 力 于 宏 观 知 识 立 适 着 的 联系 , 是 复 习 备 考 的主 要 任 务 。在 复 习应 考 时 , 面 、 系 应 全 更
统 地 进 行基 础 知 识 的 复 习 ,构 建 学 科 知 识 体 系 ,形 成 知 识 的 网 络 。加 强对 “ 纲 ” 学 习 和 理 解 , 个 复 习 过 程 始 终 以“ 明 大 的 整 说 为 纲指 导复 习。 和往 年 比较 , 过去 常 常 是 教师 把 握 大 纲 要领 , 指 导 复 习范 围 , 于学 生 理 解 大 纲不 够 细 致准 确 , 免在 掌 握 知 识 由 难
和 重 点 内 容 , 主干 知 识 又 是物 理 知 识 体 系 中 的最 重 要 的知 识 , 而 学 好 主干 知 识 是 学好 物 理 的 关键 , 提 高 能力 的基础 。 备 考 复 是 在

深研高考命题规律 准确把握备考方向

深研高考命题规律 准确把握备考方向

深研高考命题规律㊀准确把握备考方向黄飞龙(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ꎬ福建南平353000)摘㊀要:文章主要研究了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ꎬ对考查的各类试题类型进行了分析ꎬ并通过典型例题进行例证ꎬ给出命题分析ꎬ最后给出备考建议.关键词:高考命题ꎻ命题分析ꎻ备考建议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34-0095-03收稿日期:2023-09-05作者简介:黄飞龙(1991.3-)ꎬ男ꎬ福建省南平人ꎬ本科ꎬ中学二级教师ꎬ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㊀㊀高考的核心功能在于 立德树人ꎬ服务选才ꎬ引导教学 ꎬ依据近年来新高考的命题方向ꎬ试卷整体命制呈现出知识点命题既全面又突出重点的特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ꎬ其占有较大的比例ꎬ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ꎻ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ꎬ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1].1关注基本知识的命题方向1.1常规考题常规考法例1㊀(2023年新高考Ⅰ卷第20题)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ꎬ且d>1.令bn=n2+nanꎬ记SnꎬTn分别为数列an{}ꎬbn{}的前n项和.(1)若3a2=3a1+a3ꎬS3+T3=21ꎬ求an{}的通项公式ꎻ(2)若bn{}为等差数列ꎬ且S99-T99=99ꎬ求d.命题分析㊀本题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为命题点ꎬ考查考生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素养ꎬ其主要核心在于对学生的常用公式和基本运算的能力进行检测[2].1.2常规考题问法不同例2㊀(2023年新高考Ⅰ卷第19题)如图1ꎬ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ꎬAB=2ꎬAA1=4.点A2ꎬB2ꎬC2ꎬD2分别在棱AA1ꎬBB1ꎬCC1ꎬDD1上ꎬAA2=1ꎬBB2=DD2=2ꎬCC2=3.(1)证明:B2C2ʊA2D2ꎻ(2)点P在棱BB1上ꎬ当二面角P-A2C2-D2为150ʎ时ꎬ求B2P.图1㊀2023年新高考Ⅰ卷第19题图命题分析㊀本题以正四棱柱为命题角度ꎬ设置了线线平行的证明和已知二面角求线段长度的问题.此类型题在平时训练时非常常见ꎬ但又有别于直59接求解二面角等相关问题ꎬ所以在做题时ꎬ我们要注意因果转换.1.3新问题常规考法例3㊀(2023年新高考Ⅱ卷第14题)底面边长为4的正四棱锥被平行于其底面的平面所截ꎬ截去一个底面边长为2ꎬ高为3的正四棱锥ꎬ所得棱台的体积为.命题分析㊀根据新课标要求[3]ꎬ知道球㊁棱柱㊁棱锥㊁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ꎬ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比原来老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对于棱台的考查很少ꎬ在近两年的新高考试题中该类试题层出不穷ꎬ因此这是值得关注的变化点.2关注学科特色ꎬ注重学科文化2.1关注科技发展例4㊀(2023年新高考Ⅰ卷第10题)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用声压级来度量声音的强弱ꎬ定义声压级LP=20ˑlgpp0ꎬ其中常数p0(p0>0)是听觉下限阈值ꎬp是实际声压.下表为不同声源的声压级:表1㊀不同声源的声压级声源与声源的距离/m声压级/dB燃油汽车1060~90混合动力汽车1050~60电动汽车1040㊀㊀已知在距离燃油汽车㊁混合动力汽车㊁电动汽车10m处测得实际声压分别为p1ꎬp2ꎬp3ꎬ则(㊀㊀).A.p1ȡp2㊀B.p2>10p3㊀C.p3=100p0㊀D.p1ɤ100p2命题分析㊀本题以汽车为试题情境设计点ꎬ通过给出了声压级的计算公式ꎬ考查三种不同类汽车的实际声压ꎬ意在考查考生的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2.2关注校园生活例5㊀(2023年新高考Ⅰ卷第13题)某学校开设了4门体育类选修课和4门艺术类选修课ꎬ学生需从这8门课中选修2门或3门课ꎬ并且每类选修课至少选修1门ꎬ则不同的选课方案共有种(用数字作答).命题分析㊀本题以选课为背景ꎬ当下新高考也需要进行选课.该类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ꎬ来源于校园生活ꎬ能够较好地考查考生分析问题㊁解决问题的能力.2.3关注学生健康例6㊀(2023年新高考Ⅱ卷第3题)某学校为了解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ꎬ用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法作抽样调查ꎬ拟从初中部和高中部两层共抽取60名学生ꎬ已知该校初中部和高中部分别有400和200名学生ꎬ则不同抽样结果共有(㊀㊀).A.C45400 C15200种㊀㊀B.C20400 C40200种C.C30400 C30200种D.C40400 C20200种命题分析㊀本题以体育运动为命题角度ꎬ符合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价值要求ꎬ在具体的核心价值指标体系中ꎬ要求学生具有健康意识ꎬ注重增强体质ꎬ健全人格ꎬ锻炼意志.2.4关注社会与科技发展例7㊀(2023年全国甲卷第9题)有五名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ꎬ共服务星期六㊁星期天两天ꎬ每天从中任选两人参加服务ꎬ则恰有1人连续参加两天服务的选择种数为(㊀㊀).A.120㊀㊀B.60㊀㊀C.40㊀㊀D.30命题分析㊀本题以社区服务为命题素材ꎬ意在引领考生能够关注社会发展ꎬ奉献社会.该题的设计能够较好地考查分类加法原理ꎬ对考生的分类讨论思想进行检测.3关注命题变化ꎬ做到有备无患3.1试卷难度变化每年的高考题型与难度情况都是有所起伏的ꎬ 69通过历年高考的真题变化不难发现ꎬ高考考查的内容不论怎么变化ꎬ但考查的主线依然不变ꎬ仍然是以三角函数㊁数列㊁立体几何㊁解析几何㊁概率统计㊁函数与导数为重点考查对象.对于常考的重点知识内容ꎬ不仅要关注考查内容ꎬ更多的应注重整个试卷的难度变化和应对策略.对于不同的学生ꎬ我们给出以下建议ꎬ相对于数学知识框架和内容掌握不牢的同学ꎬ建议立足教材ꎬ狠抓基础ꎻ对于学习数学兴趣浓厚的学生ꎬ可以拓宽视野ꎬ这样即使在高考试题中出现比以往试题更难的情况ꎬ依然能够做到游刃有余.3.2试题位置变化对于高考试题的位置摆放顺序不要形成思维定式ꎬ很大一部分学生一般会默认为压轴试题就是导数和圆锥曲线ꎬ一旦试题难度有所调整ꎬ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适应不了试题的变化ꎬ失分严重.因此ꎬ对于不同模块的试题我们都要有梯度的进行练习.例8㊀(2023年新高考Ⅰ卷第19题)已知函数f(x)=aex+a()-x.(1)讨论f(x)的单调性ꎻ(2)证明:当a>0时ꎬf(x)>2lna+32.命题分析㊀该题以含参函数呈现ꎬ考查函数的单调性和不等式的证明ꎬ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4备考建议4.1注重思考ꎬ避免盲目数学试题的训练目的是为了强化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ꎬ在练习过程中不能够盲目地进行刷题ꎬ要根据练习不断思考ꎬ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ꎬ明确问题的本质.数学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ꎬ目的明确地对外来的和内在的信息进行提取与转化㊁加工与传输的思维过程.这样才能不断地在练习中强化思维ꎬ实现做题的意义.另外ꎬ在做题的过程中ꎬ不仅要加强训练ꎬ还应做到一题多解ꎬ发散思维ꎬ并对多种类型试题进行归纳ꎬ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共同方法.4.2注重归纳ꎬ关注教材学会对数学试题进行归纳总结ꎬ不仅是教师必备的技能ꎬ也是学生应该学会做的事情之一.学习数学不仅要能够构建知识网络ꎬ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条理性地整理ꎬ还应关注教材ꎬ清晰地把握教材的重点例题和习题ꎬ因为教材是一切试题命题的参考来源[4]ꎬ所以要掌握教材中的每一道经典试题.4.3注重错题ꎬ细心梳理学习数学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ꎬ也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ꎬ在做每一道练习题时ꎬ都应该学会发现问题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梳理各类试题ꎬ提升解题能力.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对于错题的处理ꎬ由于在每次考试中做错的试题才是提升分数的关键ꎬ因此建议对于易错试题应找到对应的练习加强训练ꎬ方能做到宠辱不惊.参考文献:[1]仇卓然.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创新高考数学复习[J].数学教学通讯ꎬ2023(09):59-61.[2]徐德明ꎬ侯佳佳. 三新 背景下的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之浅见[J].中学数学研究ꎬ2023(08):3-5.㊀[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ꎬ2020.[4]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ꎬ2019.[责任编辑:李㊀璟]79。

新考纲解读与高考命题策略

新考纲解读与高考命题策略
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甲到达终点时,乙还距终点10m, 若让甲从起跑线后退10m,甲乙同时起跑,则谁先到达终点 ?
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识. 1.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
2.让学生学会“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 考查语言特色 ,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辨析修辞手法 。错 误选项故意错译实词虚词,修辞手法张冠李戴。
4.考查诗歌的构思特点、构思脉络、结构层次等的分析 。错误 选项对写作技巧的类型、作用判断错误。
名篇名句默写,由6分变为5分,强调理解性默写。
数学
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什么是数学文化?
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一般说来,数学文化表现为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 用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
(4)文学类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 征及重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 表现力;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谋篇布局的艺术魅力;关注作品 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究作品的文化渗透力。
2.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 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1) 关注2015、2016年文言文阅读中所考的文化常 识内容 中宫、陛下、吏部、移疾,名字、谥号、 嗣位、诣阙。
①渗透数学应用的考查
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 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 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 象为数学问题;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 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主要修改学科新大纲解读

高考历史命题情境——四大命题情境研考

高考历史命题情境——四大命题情境研考

高考历史命题情境——四大命题情境研考高考标准必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命题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

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中,新情境可以有多种类型,包括: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和学术情境四个方面。

多维度地创设试题情境,考查学生新情境下如何解决问题,有利于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关键内容研读一、新高考“命题情境”之“学术情境”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认为“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

历史高考命题新情境中的学术情境“指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如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多种看法等”。

1.试题命制的主要思路(1)客观题命制思路:给出学者的论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立论或驳论,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具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所涉史事的来源从教科书内变为教科书外。

如2022年山东高考第2题引入云梦秦简《日书》中关于善马标准的规定,考查军事战争对相马术发展的影响。

②扩大问题的选择性与开放度。

如2022年浙江6月选考第4题引入历代职官的演进,考查不同朝代职官的排序。

③增加异质学术情境的数量,提供不同时代、语境、立场、视角或观点的学术情境。

如2022年湖北高考第2题引用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主观题的命制思路①给出学者的观点,要求判断支撑该观点的证据。

如2022年山东高考第16题,要求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观点。

②给出学者的事实叙述,要求推测其意欲得出的观点。

如2021年山东高考第16题提供多角度史料,要求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③给出多个学术观点,要求对其合理性做出判断。

如2020年山东高考第16题,根据提供的三幅人口密度图判断对应的朝代并说明理由。

2.试题解答的应对策略(1)关注两类知识。

【高考试卷一般由哪些学校的老师出题】高考试卷的出题流程和命题原则大揭秘!

【高考试卷一般由哪些学校的老师出题】高考试卷的出题流程和命题原则大揭秘!

【高考试卷一般由哪些学校的老师出题】高考试卷的出题流程和命题原则大揭秘!距离2018年高考只剩剩34天,大部分学校都在进行最后的复习。

同学们的感觉就是几乎天天在考试,天天在做各种各样的模拟题。

很多练习册都说是名师押题,也不知道准不准,反正就是各种刷题。

那么,高考试卷是怎么命题的呢?今天带大家揭开高考出题的“神秘面纱”:高考题出题流程一般在4月左右,教育主管部门会从各地抽调高考命题老师,这些老师一般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高中一线老师和大学教授,大学教授一般以师范院校为主。

高中老师一般当年没有任教高三,同时,没有子女亲属参加当年高考。

据某中学语文组组长说,她参与的当年辽宁省高考命题时,一共有14位老师参与了当年语文命题工作,其中,3位老师来自高中,11位老师是大学教授,以此推断,高考命题主要还是以大学教授为主。

一般命题老师都是突然接到通知的,被告知去北京或者省里参加集体活动,时间较长,要求安排好课程,不能对同事说起这件事。

整个抽调过程非常严谨保密。

在指定地点集合后,按照相关部门要求,签署保密协议,然后会被大巴带往出题地点。

据某位出题老师回忆,当时大家被大巴拉到了一座山内,但是她也不知道具体在哪里,车子各种绕,最后到地方后发现。

里面有武警把守,设有警戒线和电网。

检查异常苛刻,所有带字的东西会一律被暂时”收缴”,手机等电子设备更是如此。

只能携带少量的换洗衣物。

其它洗漱用品,招考办都会为大家事先准备好。

命题老师住的地方是相互独立的,一天作息时间非常的严格。

只有休息时间才可以回到自己的屋子里休息,其它时间需要和其它老师在一起研究命题。

保密人员还会时不时的检查宿舍。

高考考什么,到底怎么考都是按照大纲要求进行的,当然了,也是有教材的。

命题老师需要温习教材。

在各自的小组内,有老师负责出题,有老师负责审题和磨题。

题都是原创的,需要各位老师一起给出意见,最后形成一道好题。

但是,这道好题最后会不会出现在最终的高考卷上还不一定的。

高考试题研究

高考试题研究

高考试题研究,我认为有以下特点:一、立足基础知识,注重综合能力。

在山东和宁夏的高考中,都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对于新课程中的必修课程的考查,主要体现在识记、再认和再现的能力要求的试题。

在选择题中例如宁夏卷的第13题、第16题、第23题;山东卷的第19题、第21题、第23题。

同时,新高考卷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方向,考查学生观察、分析、理解、判断、比较、推理、综合等能力,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

例如宁夏卷的第12题、第15题、第18题、第22题;山东卷的第15题、第16题、第17题、第22题。

在非选择题中,山东卷的第28题以图表为素材,考查学生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并从图表的信息要求学生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所显示出政府可实施的相关财政措施,并要求学生结合文化生活说明本省如何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式发展的问题中,同时设置带有探究性质的设问。

既要求学生要掌握如何促进文化发展,又要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28.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略)⑴揭示下图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简要说明能够促进这些信息所示变化的财政措施。

答案(略)⑵山东文化底蕴深厚。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答案(略)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参与。

某校高一(3)班学生以“山东省基层群众自治状况”为课题,组成了研究性学习小组。

该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从2007年9月到2008年2月,山东省81055个建制村中,已有80490个村通过投票选举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民参选率高达94.6%。

该小组针对所收集资料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展开了热烈讨论。

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略)宁夏卷中第39题,以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与工业生产带来污染的关系等(三则文字材料与一个中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构成的图表)为背景,不论是结合“气候评估报告”有关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来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还是分析数据指出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的变化趋势及导致这种变化趋势的成因,或者是提出政府在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都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要善于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较为准确的回答。

高考命题规律的研究及建议

高考命题规律的研究及建议
年度 理综生物考点数(个) 四套模拟题考点数(个) 考点重合比率(%) 2015 2016 2017 32 23 27 29 22 26 91 95.6 96.3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要彻底研究透这79个题目所在的考点及围绕 这一考点涉及到的能力(学科素养、核心素养),就可以轻松应对高考。
至诚至理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4)“创新性”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至诚至理
求真求新
综上,“一点四面 ”、“一体四层四翼 ”都是在“能力、素养立意”之上的要求。 命题专家评价一道(套)试题是否为能力立意的标准是:能力立意的题目, 能够“让死记硬背失效,让题海战术失灵”。
至诚至理
第二层:关键能力 基本能力→关键能力
求真求新
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 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建议:各学科深入研究、理清关键能力有哪些?经学科相关人员讨论后确定!
第三层:学科素养
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 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解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把握两个字“思”、“广”:思,就是对每一道试题,要
至诚至理
求真求新
二、高考命题规律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应用 1、高考备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做题 站在学生角度看,新授课、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学生用于做题的时间 应在30%、50%和70%。整个高三备考阶段,学生要做数千至上万道题目 (题海战术)。近几年,由于我们对高考命题规律的研究到位,每年的四套 试题(摸底考试、一模、二模、三模)共79个题目,就能占到高考考点的 90%以上。

高考数学命题趋势研究-第1篇详述

高考数学命题趋势研究-第1篇详述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数 学命题将更加注重考查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库存控制、 运输优化等。 2.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需要精确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因此高考数 学命题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 将数学知识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相结合,提高供应 链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1.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空 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及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运算和 应用。 2.考查形式上以解答题为主,难度相对较高。 3.命题趋势上,注重对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同时结 合创新性问题和实际应用背景,考查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1.数形结合:将数学问题与图形相结合,通过图形的性质来解 决问题。在高考中,数形结合常应用于函数、几何、概率统计 等问题中。 2.图形变换:通过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寻找解 决问题的线索。
数学思维与方法考察
分类讨论思维
1.分类讨论:将问题根据不同情况分类讨论,分别求解。在高 考中,分类讨论常应用于函数、不等式、数列等问题中。 2.讨论的完整性:分类讨论需要保证每一类情况都被考虑到, 不遗漏、不重复。
知识点分布与考题类型
知识点分布与考题类型
▪ 函数与导数
1.函数与导数作为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一直是高考数学命题 的重点,考查内容和难度逐年递增,题型多样。 2.考试内容涵盖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基本性质, 以及导数的概念、运算和应用。 3.在命题趋势上,更加注重对函数与导数综合应用的考查,结 合实际应用背景和创新性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 新思维。
化归与转化思维
1.化归:将复杂、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悉的问题,通过 求解简单问题来得到原问题的解。 2.转化:将问题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以便更容易求 解。在高考中,化归与转化思维常应用于各种数学问题中。

历年高考命题研究命题研究与备考策略

历年高考命题研究命题研究与备考策略

. . 。

. .高考命题研究与备考策略广雅中学冯洁莲在高考复习阶段,很多学生由于复习不得法而造成学习成绩不能提高。

怎样的复习方法才科学和有效呢?我觉得指导学生的复习必须建立在既能熟练掌握已有知识又能再度提高认知水平与能力的双重目标的基础上。

一、熟悉考试大纲,把握复习方向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形式、能力要求、试题结构等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重点考点、热点考点、拓展考点要高度重视、准确把握。

做到“三结合,一实际”。

“三结合”就是做好考纲与正式试题的结合;考纲与教材的结合——对教材进行整理、归类;考纲与练习的结合——引导学生复习,挖掘题目深层含义。

“一实际”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高考备策略。

近几年的生物高考题呈现“层层设卡,题题把关,水银落地,无孔不入”的特点,即强调学科能力的考查。

生物学科能力包括:①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方法和原理。

②能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

③理解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解释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④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理解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能够制订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

⑤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2005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2005年生物试卷题型与2004年完全相同,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基本符合2005年考试大纲的要求。

(2)内容分布:2005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卷中,“生物学基本理论”部分有117分,占总分的78%,“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部分有33分,占总分的22%。

在“生物学基本理论”部分,分数最高的三部分是:遗传、变异和进化33分,占总分的22%;生物的新陈代谢28分,占总分的18.67%;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24分,占总分的16%。

高考数学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研究

高考数学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研究

普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初稿)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引言
一、解析几何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解析几何的概念
(二)解析几何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二、高考解析几何考察的目的
(一)数学思维方式
(二)问题化繁为简
(三)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三、高考解析几何常用的解题思路
(一)数形结合
(二)化归与转化
(三)函数与方程
四、全国Ⅲ卷解析几何考察类型及解题方法(一)坐标系伸缩变换的应用
(二)抛物线的相关题目和证明
(三)圆锥曲线中点问题的证明和拓展(四)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五)圆锥曲线的定理及其应用
五、结论
备注:题目类别栏应填:应用研究、理论研究、艺术设计、程序软件开发、案例、调研报告、试验报告等。

本表可打印及续页。

教法学法指导:研究高考题真的有用吗?应该怎么发掘真题的价值?

教法学法指导:研究高考题真的有用吗?应该怎么发掘真题的价值?

教法学法指导:研究高考题真的有用吗?应该怎么发掘真题的价值?面对高考,无论是紧张备考的高三同学,还是正在打牢基础的高一高二同学,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该如何利用多样的试题?模拟题、真题、必考题等等都成为了同学们的选择,但是你真的会有效利用真题吗?今天东哥将会言简意赅地阐明高考真题到底该如何把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有的同学喜欢刷模拟题,有的同学喜欢研究高中名校出的题,而有的同学在则喜欢刷猜题卷,押题卷。

除开这些试卷试题的质量如何不说,这样选择刷题的方向,容易造成学生对高考试题熟练度不够的情况。

一旦在高考考场看到陌生的题型,对于本来就紧张的考生来说,影响就很大了。

高考真题具有权威性,体现着高考的命题趋势首先,就是高考命题组人员。

据悉,考试中心有专门的命题专家库,储存着许多合适的命题专家,通常几年轮换一次。

在命题专家组的构成中,相关学科的大学教授是命题的主力,然后是高中教师和学科教研人员。

分工的话通常由大学教授做主导,高中教师和学科教研人员这些了解学生情况的,对试题进行把关。

其次,高考命题首先是预命题,以教材和考试大纲为准绳,各专家组成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想试题。

每一个试题都会经过专家组的评估,集体讨论,要在教材和大纲中找到出处。

试题的要规范,不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另外还要规范公平,不能因为民族,地域原因,产生答案偏差。

在题目设置上,一定要区分难易比例,要让学生拉开档次。

每个题都要预测平均得分,平均得分率,以及整套试卷的的得分率,为此专家组甚至都有可能不眠不休。

高考真题预示着高考的重难点,提高实战经验通过真题研究与练习,在做题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体会,理解命题专家的思路。

通俗点讲,考试是一场你与命题人对话的过程,你熟悉了命题人的话语,知道他们是怎样设置“陷阱”,效果绝对立竿见影。

做高考真题卷时,要刻意的让自己按照高考的时间来做。

这样一来,无论是考试时间的把握、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还是答题过程的规范性,都可以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为真正的高考考试奠定基础。

研究高考 应对 高考试题评析

研究高考 应对 高考试题评析

研究高考应对高考试题评析摘要:1.研究高考的重要性2.如何有效应对高考3.高考试题评析的意义和方法正文:1.研究高考的重要性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考试,对于学生的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高考、了解高考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高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备考,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而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2.如何有效应对高考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有效的应对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各科目平衡发展。

(2)夯实基础知识。

高考题目虽然千变万化,但基础知识始终是解题的核心。

学生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打牢基本功。

(3)提高解题能力。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总结,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尤其要关注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4)保持良好的心态。

高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态的比拼。

保持积极的心态,调整好心理状态,是高考成功的关键。

3.高考试题评析的意义和方法高考试题评析是对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从中发现高考命题的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的高考备考提供参考。

高考试题评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了解高考命题的趋势和方向,为备考提供明确的指导。

(2)有助于分析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合理的评价标准。

(3)有助于发现高考试题中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高考命题提供借鉴和改进的依据。

高考试题评析的方法包括:(1)对试题的内容进行分析,了解试题涵盖的知识点、难度、分布等。

(2)对试题的结构进行分析,关注试题的题型、题量、分值等。

(3)对试题的质量进行评价,从题目的科学性、严谨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高考命题研究与备考策略(1)

高考命题研究与备考策略(1)

为什么要提倡“三年一体化”教学?
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现象的反思
1、观念陈旧,理念落后。
——只顾埋头”教教材“,不去抬头”看高考“; 高三复习还很远,备考只是高三事。
2、缺乏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 超前对接高考题,早做考题不坏事; 课堂教学讲应试,分门别类记套路。
3、方法保守,效率低下。
——知识讲解多,自主学习少; 应试训练多,思维训练少; 题海战术多,总结梳理少。
学生深入学习和发展的潜能。无论是从有利于高考来看,还是从有利于
学生未来发展看都是十分不利的。
2、分段落实,逐层推进
(1)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超前、不拔高、不降低。 (2)基础年级 抓适应——低起点、缓坡度、引上路 抓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抓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 抓潜能——适度拓展、提倡自主、培养兴趣 高三 抓提高——强化记忆、温故知新 抓系统——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 抓能力——立足思维训练、提高解题技能
20.【2011年高考湖南卷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 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①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 身。(《墨子·兼爱中》) [注]①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 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9分)
(2)关注考纲的能力要求的变化。
大纲版: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 考查“句子”
新课标: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 语句的表现力。(鉴赏评价)
二、研究近年来的高考试题
1、分析高考命题双向细目表,把握命题重点、难点、热点。
数学\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理科数学双向细目表.xls

高考命题研究与试卷的命制

高考命题研究与试卷的命制

“看”答案
认真研究高考参考答案与试题背景材料和考试 要求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命题人构思答案的思路 和方法。
• 看答题的角度 • 看知识的运用 • 看语言的表述 • 看评分的细则
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话,描写春节期间的某个场景。 (1)集中表现出喜庆祥和的气氛。 (2)运用疑问句和排比修辞表达情感。 (3)最后一句能概括全段内容。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1)修改考纲及说明 (2)确定命题思想、框 架、形式等, 制定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3)根据专长,确定命 题分工。 (4)进行“入闱”前命 题,命制“胚题”(重组 、改造、原创)
命题正式期 (入闱命题及研磨阶段)
3月左右
命题专家
(1)“入闱”后进行“胚 题”的打磨. (2)修改、调整试题,组 成套题,套卷。(循序渐进 或由难而易,由大题到小题) (3)资深专家审查(挑毛 病、审错误) (4)请中学教师做题。( 测难度、测时间、看分量) (5)最后调整、校对定稿
高考命题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要紧密联系中国 现实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和中学生的认知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了解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 成就,探究其原因,增强现实感和时代感,培养热爱祖国、善于 思考的可造之材。各学科的考查要浸润到试题中,不能脱离学科 实际,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要通过融汇学科的思想、方法, 渗透到试题的方方面面。要积极探索能够反映学科本质特征、具 有学科特色的考查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摆脱唯一答案的思 维模式,鼓励新方法和新解答。
高考命题研究与试卷的命制
老师的“五有”要求
心中有考纲 脑中有考题 手中有教材 眼中有学生 耳中有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命题研究:高考怎么考?————2007年高考生物类试题的特点和命题趋势研究夏献平2007年非课改地区生物类试题有哪些特点?是如何体现考试大纲的要求的?了解了这些内容对2008年高考的备考工作有哪些启示?本文结合今年高考试题的具体实例和中学教学的实际做一解答。

希望读者朋友在对具体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加以体会。

一、考试大纲有关能力要求回顾2007年高考理综科考试大纲对“能力”是这样做出要求的:(1)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

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观点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相关生物学问题。

(2)正确理解和分析文字、图解、图、表格等表达的有关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这些不同的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

(3)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

(4)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相关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从上述能力要求的第(1)点和第(3)点的“正确阐述”、“并能运用”、“理解”“具备”、“能”和第(4)点的“了解”等几个关键词来看,要求考生必须完整准确的把握考试大纲所规定掌握的相关教材所涉及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达到第(3)点所规定的目标。

由于“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

”这一要求代表了当前中学科学领域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也是新课程背景上高考的最高要求之一。

不难理解,200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这些要求,也代表了今后高考的命题趋向。

鉴此,要做好2008年高考的备考工作,研究2007年高考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是有必要的。

二、2007年高考试题的主要特点总体上看,2007年高考生物类试题比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主要特色有(一)以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为重点考查目标1、直接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类题目在生物类试题中有一定的比例。

例如,理综卷的5道选择题中,理综全国卷(I)有2道,理综全国卷(II)有4道是这样的。

例1 [理综全国卷(I)第2题]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简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和关系的了解情况。

涉及的知识有: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和抗体的作用等。

题目涉及到的“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白细胞介素”等知识直接取自选修教材。

至于,教材对“白细胞介素的作用”是这样说的:“白细胞介素-2能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并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还能增强其他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而外毒素本身也属于“抗原”,不能消灭其它抗原。

答案是D。

例2 [理综全国卷(I)第4题]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杆菌。

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简析本题内容直接来自现行选修教材。

例如,教材中在“发酵工程”部分讲发酵过程时,以谷氨酸发酵为例提出,发酵液pH值为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溶氧不.足时,生成的代谢产物是乳酸或者琥珀酸。

只要熟悉这些样的叙述,不难判断A与D是错误的。

又如,教材在讲“培养基的配置原则”时提到,在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中碳源和氮源的比例很重要,在谷氨酸生产过程中,若C/N为4:1时,菌体大量繁殖,产生的谷氨酸较少;而当C/N为4:1时,则繁殖受到抑制时,谷氨酸的合成量大增。

所以,B是错的。

教材在讲“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时”指出,在谷氨酸的生产过程中,可采取一定的手段改变膜的通透性,使谷氨酸能迅速排到细胞外面,从而解除谷氨酸对谷氨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提高谷氨酸的产量,所以C是对的。

当本题答案是C。

直接源于教材相关内容或稍加改造的试题,在自主命题的省市试题中也还有不少。

例如,理综四川卷第1题和第2题;理综北京卷第1题和第2题;理综重庆四川卷第2题和第5题。

单科试题(江苏卷)这类题的比例就更大。

2、依托教材所讲解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图、文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转化能力也是高考侧重考查的目标。

例如, 理综全国卷(I)的选择题中有3道是这样的,图类题之所以被命题者所亲徕,原因是,这类题在历次高考中表现出较好的区分度;二,这类题承担了文字所难以承担的考查功能,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利用图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的能力,还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题在理综试题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

例3 [理综全国卷(I)第1题]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得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电流的流动方向,其中正确的是简析对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知识,现行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所发生的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等。

教材是利用“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图”,来讲述兴奋时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基本形式的,局部电流又依次进行下去,兴奋则不断向前传导,已兴奋部位又依次恢复原先电位。

只要考生熟悉了教材的这些内容,本题就可迎刃而解了:在未受到刺激的情况下,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遇到刺激后,刺激部位则表现为“外负内正”,于是产生了局部电流,电流方向是从正电到负电(膜外电流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则相反),而这一局部电流对邻近部位来说是刺激。

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

兴奋传导方向是由产生局部电流的“刺激部位”移向“未刺激”的部位,由于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A和D都是不对的;由于电的传导是从正电部位向负电部位,所以B也是不对的。

本题答案是C。

例4 [理综全国卷(I)第3题]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简析本题重点考查了教材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理解水平。

显然,这是直接考查教材内容的典型例子。

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由于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加上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和种内斗争的加剧等,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增长,故A、B和C都是正确的。

D错在哪里呢?错在对曲线的理解上。

参考教材“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如下图)可知道,在1d~2d的增长速度比2d~3d时慢,而不是“逐步降低”与D选项是矛盾的。

例5 [理综全国卷(I)第5题]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

其中正确的是简析这道题是根据高中生物选修教材有关图文改编的。

要求考生不仅要熟悉教材的相关文字叙述,还要看懂有关的图。

教材有如下的叙述:“3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小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

”有关图如下。

题目要求考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具备必要的比较、分析和综合能力。

由于本题在中学师生中存在较大的争议,所以,下面多说几句。

题目中涉及的“分泌小泡”虽然属于“小泡”,但却不等同于“小泡”,“分泌小泡”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高尔基体产生的,这里是“靠近细胞膜内侧的小泡”的代名词。

由于放射性物质移动的基本途径是“内质网—小泡—高尔基体——小泡(分泌小泡)—细胞膜”,而题图却没有涉及内质网产生的小泡,所以其途径可简化为“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A图显示,“3min”后放射性出现在高尔基体中,与教材所说的“17min”等内容不符,所以A不符合题意。

D图的错误比较明显,将放射性标在高尔基体出现的顺序与内质网颠倒了。

B图的错误更明显,因为误认为放射性物质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分泌小泡中同时出现。

可见,只有C选项才符合要求。

此外,但从题图曲线之间的关系做分析,也可做对。

题目纵坐标表示的是“放射性颗粒数/%”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分泌小泡三条线纵坐标的和都不应该超过100%。

而A和B选项的图中,在3min时,就超过了100%,不符合题意,而D中高尔基体出现的顺序与内质网弄反了。

所以,只有C符合题意。

(二)保持开放性和探究性,始终是高考命题基本特点,适当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 对于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改造而设置新情境的题,考生若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包括把握教材中的隐含知识),是难以应对的。

开放性主要包括材料开放和思路开放。

本文例3和例4就是例证。

就例3而言。

教材(必修一)第89页的插图——“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图(图4—11)”(如下)表示的直箭头就是单向的,正因此,部分考生可能误选A 。

那A 为什么不对?例3的图A 与教材的模式图是有区别的:一是,教材图的左侧画出了胞体和树突;二是教材用在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时,只表示了右侧部分。

为什么教材所画模式图标出的兴奋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呢?因为教材画出了胞体和树突,从总体上看,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方向是“树突→胞体→轴突→树突→胞体”, 正是这一“隐含知识”可能被考生所忽视,而不能做对此题。

这类例子很多,上述例5也是其中的代表。

下面再举一例加以说明。

例6 [理综全国卷(Ⅱ)第5题] 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简析 对共生、捕食、竞争和分层分布等知识考生并不陌生,但通过曲线和相对陌生的函数关系曲线,给考生营造了全新的思考情境。

考查了考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的水平。

仅从纵坐标上食物中的“浮游”和“底栖”二词和有关生物(食物)所在的位置,以及甲、乙和丙三者的数量变化情况,就可判断A 是正确的;由于图中显示了三种鱼存在者共同的食物关系,所以也就存在竞争关系,B 也是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