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理念下高考命题趋势的变化的探讨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1经过近阶段新课程改革培训,聆听几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学习了几位名师的典型示范案例。

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所在,它改变了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结合我自己近20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新课程改革的科学性新课程标准改革了以往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经验总结,使之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被动掌握“双基”为主动探究学习形成能力,这样能让学生更灵活的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来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

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性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更加注重经典与近代的融合,更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加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

它改革了以往教材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接受“特种兵”式的训练,以往教学方法,学生即使也能出点成绩,但也只能讲是“只懂招式而未得精髓”。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探究式教学是使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它要求在老师的启发、诱导、组织下通过学生自身参与,经过探究活动,由学生主动发现概念、规律。

在这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了解规律的热情。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要叫他们学不好物理还真难。

课堂上学生们认真探究,刻苦钻研的情形,我似乎看到许许多多新的科学家正如雨后般的春笋那样破土而出,我露出欣慰的笑容。

新课程理念下高考试题的整体感悟

新课程理念下高考试题的整体感悟

由此推断, = 时 , 当n 6 黑色止方彤互不相邻着色方案共有——
种 ,至少 有 两 个 黑 色 正 方形 相邻 着 色 方 案 共 有 种— — . 果 ( 结 用数值表示 )
点评 : 试题选材朴实, 意新颖 , 本 立 富有 创 新 , 中 包含 着 丰 其 富 的 数 学 思 想 . 面 上是 一道 普 通 的“ 色 问题 ” 考 查 学 生的 排 表 着 . 列组合知识. 实质 它 是通 过 创 设 一 个 斐波 那 契 数 列 的 情 境 . 查 考
命 题意 图
试 究
新 课程理念 下高 考试题 的整体 感悟
⑧湖北 省武 汉 市黄 陂区 第 四中学 ⑧湖北 省武 汉 市黄 陂区 第一 中学 李红 春 卢 琼 ( 特级 教 师 )
实 行 新 课 改 后 高考 怎 么 考 , 必 然 是 日前学 校 、 这 家庭 、 会 社
学 生 的 “ 觉思 维能 力” 即 归 纳猜 想和 合 情 推 理 意识 . 往 的数 直 . 以 学课 程 重视 形式 化 的 演 绎 推 理 方 式 . 忽视 了合 情 推 理 . 新 的一 在 轮 高 中数 学课 程 改 革 中 . 们 要 给 合 情 推 理 应 有 的 关 注. 纳推 我 归
如: 向量与三角函数 、 向量与解析几何 、 与立体几何 、 向量 向量与
数 列等. 0 年高考试题 中 , 在2 1 1 向量 与其他知 识的融合更普 遍 , 如福建理科第 1题 、 5 湖北理科第8 题等. 例3 ( 福建 理 ) 设 是全 体平 面 向量 构成 的集合 , 映射 若 _ —R, 厂 : 满足 : 对任 意 向量n ( Y) = 。∈V,= Y) 6 ( 2 ∈V, 以及任
本求末.

依标扣本依学命题

依标扣本依学命题

依标扣本依学命题试题命制传递着课标理念,反映着课改方向,彰显着语文学科特点,每一位一线老师都应该成为命题的行家里手。

一、现实问题:当前,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到“教学评一致”,按理说我们在面临考试时就应有条不紊、按部就班。

但现实却是面对考试老师和学生就像女娲、精卫,“使劲补天、拼命填海”;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盯”书本太久,“眺”课标太短;“钻”教材太深,“研”命题太浅;“考了什么”关注太多,“为什么考”追问太少;我们一直沉醉于自己的过往“经验”,没有真正去“研究”当下的教育的需要。

二、根本定位: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业质量表现检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小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测试,其目的是力求真实反映学生学业成就状况,为教育教学诊断提供依据,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

新课标作为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对教学实践和评价活动提出了方向性建议,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所以新课标在“课程实施”的评价建议中清晰的对“命题原则”“命题规划”“命题要求”“命题材料选取”“题目类型”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

通过研读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四个关键词“素养、情境、综合、语用”。

三、命题趋势:纸质命题作为测试、评价的主要形式,“素养、情境、综合、语用”自然也是我们命题的关键词,也是命题变化的趋势。

第一个趋势:关联教材,“素养”立意统编教材是落实教学的抓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明确了教学内容,提供了命题设计的准则。

实现“教、学、评”一致,命题就要在“素养立意”引领下,在教材中“有迹可循”。

所以第一个变化就是更注重学生如何学习课本。

在命题中就体现为:(1)融合要素。

教材中的静态知识点,经过梳理,命题时将会串联起来,让试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应学生的学习历程。

比如,某市2022秋季五年级试题第4小题,“课间同学们谈论二十大,准备用成语赞颂祖国,选出恰当的一组”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就是四单元日积月累成语理解;同时还有26课“津津有味”14课“不可估量”“金碧辉煌”等词语。

前言 把握高考命题方向 提高科学备考能力

前言  把握高考命题方向  提高科学备考能力

把握高考命题方向提高科学备考能力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郑家岭邮编 057650 QQ:514839070一、近年来新课标全国政治卷的命题特点1.命题指导思想未变近年来新课标全国政治卷的命题情况看,文综政治试题仍贯彻“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不出偏题、怪题,注重新题型的平稳导入,考查了学生对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突出“稳、新、活”的特点,其内容渗透着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彰显着学科魅力,并贴近生活和时代。

2.凸显政治学科的特点:现实性和时代性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

新课标政治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社会生活热点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考查,具有鲜明的时代。

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政治试题依然以重大时政热点为命题素材,涉及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人民币升值、海外并购、贸易保护、民生问题、居民身份证法、水资源的管理制度,以及教育、自然科学的成就和习总书记的“四最”劳动观等热点材料。

试题的巧妙设计,使这套试题充分体现了考纲考点、教材重点、社会热点的“三点合一”,实现了《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考查目标和要求,即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考查,更不乏新意。

3.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新课标的重要追求是:既要注重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和给予,更要致力于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所以,在试题中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政治试题中的12、13、15、16、18、19和22题一题考查多点的巧妙性,无疑更加体现了新课标高考对考生检索和选用“知识库”中的有用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判断的能力的考查。

而且,非选择题39题第3问,“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呢”,这种探究式的试题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

【高中政治】2021年高考政治试题新课标的评价及分析

【高中政治】2021年高考政治试题新课标的评价及分析

【高中政治】2021年高考政治试题新课标的评价及分析2021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在近几年政治高考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又有所迈进,试题方向正确,导向明确,很好地发挥了高考选拔人才和促进中学政治课改、提高教学质量的功能和作用。

今年政治高考命题总体来说,取材新颖,考查有新意,紧密地结合了社会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着力考核考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掌握情况,试题涉及面广,对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迁移、判断能力都有着很好的检测作用。

(适用于: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陕西)一、试题的特点1、试卷题型稳中有变,变中求活。

2021年政治高考试题题型基本保持稳定,总体来说,2021年新课标政治高考题坚持以下几点:(1)以教材主干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政治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将国家意志、党的意志与政治教材相结合。

如“依法治国”“核心价值观”等,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3)遵循课程标准,以考纲为依据,做到试题内容与政治学科测量目标一致。

(4)彰显公平原则。

根据学生实际出题,不出怪题、偏题、陈题,努力做到考查的内容,试题选取的素材、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都要面向全体考生,做到让学生答题有方向,语言有出处,思考有空间,既重在发挥,同时又不能脱离教材,违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

从选择题来看,其中《经济生活》依然为4个,分别为第12、13、14、15题;《政治生活》3个,分别为第17、18、19题;《文化生活》还是1个,为第20题;《生活与哲学》5个小题,为第16、20、21、22、23题,比去年多了1个;论述题38题第1问为《政治生活》,分值12;第2问为《经济生活》,分值为14;39题第1、3问为《文化生活》内容,分值分别为12、4;39题第2问为哲学,分值为10,较去年少了2分;在稳定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例如在论述题引用的材料,编制的情景和设问的角度上,带有明显的人文色彩,注重考查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改调研PPT(杨坤道)

1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改调研PPT(杨坤道)

A
“三新”调研基本情况
调研背景(三)
“时间表” “路线图”
A
“三新”调研基本情况
调研目的
1.掌握舆情:了解各地各校对“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改”,尤其 是新高考改革的应对情况(舆论环境、思想准备、行动准备等);
2.精准施训:旨在聚焦问题,找准需1 求,明确我省暑期“新课改、 新课程、新高考”专题培训工作的基本思路。
C
“三新”调研分析
统计结果分析图示
C
1、对新高考改 革价值的认同度
“三新”调研分析
在“我赞同新高考改革”项中,“非常符合”的最高,占42.22%,“基本符合”的占28.89%。选择“基本不 符合”和“非常不符合”的仅占4.44%、1.48%。在“我支持高考取消文理之分”、“我支持现在实施的一年两考 和多次考试的形式”项中,选择“非常符合”和“基本符合”的百分比加总超过70%。这表明在一线教师及教学管 理人员中,新高考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对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大多数人认为改革能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77.04%)和学生个性化发展(86.67%),一部分人认为,高考改革能改变分数至上观念 (28.15%),进而对考试文化的变革产生影响(28.89%)。
解读、专题报告、网络、专题培训等渠道及时了解新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内容和实施细则。调查同时表明,不少教 师对新高考的认知停留在一般层面,政策消化转化有待深入。
C
“三新”调研分析
3、学校应对新 高考改革情况
46.67%的人认为所在学校对新高考改革足够重视,17.78%的人认为所在学校对新高考改革的重视程度一般,另 有7.41%的人认为所在学校对新高考改革不够重视。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所在学校的课程结构符合新高考的要求 (56.3%),有利于学生应对新高考(51.85%),并且重视对教师进行培训(65.18%),激发教师的积(59.26%)。 不过,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对新高考制度下所在学校现有的课程体系持怀疑态度:超过48%的人认为学校课程设置对于 学生应对新高考一般有利、不利和非常不利,超过43%的人认为学校的课程结构与新高考要求的匹配程度为一般、不 匹配、甚至非常不匹配。尽管有超过六成的教师认为学校学科教学注重差异化发(65.93%),学科教学中实施了分 层教学(60%),但通过分层走班实施情况的调查来看,71.85%的教师声称学校目前尚未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一些 教师对差异发展与分层教学还停留在传统分快慢班教学的层面。

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模板(3篇)

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模板(3篇)

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模板一、指导思想本备课组要在学校、教研室、级部的领导下开展教学,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南,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要紧紧围绕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组织全组教师学习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促使教学实效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高一期末统考确保第二,力争第一。

三、具体措施(一)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保证我们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团队精神的体现,能充分调动备课组各成员的备课的积极性,实现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

这是我们上学期取得优异成绩的宝贵经验。

1.集体备课原则坚持“四定”、“五备”、“四统一”。

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统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教学重点、统一双基训练、统一教学进度。

2、备课模式:1、分配任务,确定主备课人;2、集中讨论,分析主备课人的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是否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能有效实施,是否能让学生“一课一得”;3、整合、修改、确定备课组统一使用的课件、教案、学案、练习;4、各位老师根据个人风格和各班学情自行调整。

(二)落实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1、出示学习目标;2、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自学;3、传授本堂课知识要点,解决学生疑难,突破重难点;4、当堂训练。

布置和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并批改部分学生作业,目的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业分为必做题、提高题和选做题,满足各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5、每单元必上一节单元复习课,巩固单元知识,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三)、坚持“四清”的具体措施:“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堂堂清、日日清主要以每课的学案为根据,确保每个学生做好必做题,掌握基本知识;周周清、月月清主要以月考为根据,清的是学生阶段性存在的知识遗忘问题,并对部分发挥不稳定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学法指导。

(四)加强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本年级学生通过第一学期(经济生活)内容的学习,从而为学习本模块的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更好地体会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动手操作的学习能力慢慢得到提高,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关注现实生活。

浅析新课改理念下高考历史命题发展趋势

浅析新课改理念下高考历史命题发展趋势

浅析新课改理念下高考历史命题发展趋势作者:汤鲤庭来源:《考试周刊》2014年第08期高考历史试题反映社会意识。

但是试题的风格与难度一定会受到命题人的主观意识与学术与专长的影响,尤其历史的主干知识更加强调基础知识的获取与理解,以及对判断能力与评价等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研究命题人的学术专长与其专业范围内的学说,从而更好地把握高考历史的命题趋势。

一、坚持学科能力立意,重视基础知识从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历史试题来看,它不着力追求试题的难度,而是关注试卷的总体梯度,避免考试评价的偶然性,实施“减负增效”。

试卷中呈现的难度以中等难度为主,适当搭配一些难度较低或较高的试题,给整个试卷以点缀,使整个试卷的难易度适中。

选择题往往处于高难度水平,避免成绩差异很大的考生因猜答案而失去公平。

在考查目标的选择上,无论是考查记忆、理解,还是考查知识的应用,一般都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命题注重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题眼”一般立足于基础知识的宏观性,往往把知识的考查放在课标与《考试说明》上,表现出大家看得见的“基础”知识,以此减轻老师与学生的负担。

这样的命题立意不仅防止出现舍弃“基础”知识的现象,还给对学科能力的考查留有余地。

对历史这门学科能力的考查,用试题适度扩大学生的视野,在材料中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命题中不因追求“反猜题”,而陷入“逃避”的误区,或致使一些试题成为学生死记知识的误区。

二、发挥以史为鉴功能,贴近生活实际《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的原则,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高考命题对现实社会的关注是改革的重点。

表现在高考命题趋势中就是试题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多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检验能否学以致用,能否灵活运用知识。

如上海高考试卷中的情境材料是: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总理引用的诗句表达了台湾问题就是热点问题。

涉及的历史知识是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岛的历史史实。

课改理念下化学中考命题趋势研究

课改理念下化学中考命题趋势研究
2 F e C h+C u C 1 2
( 1 ) 尿 素与熟石灰混合 研磨 —— ( 填“ 有” 或“ 无” ) 刺激 性气 味 。 ( 2 ) 甲烷和水蒸气 在高温 及催化 剂的条件下 反应 , 生成 C O和 H , 该 反 应 的 化学 方程 式 为 — — 。 ( 3 ) 分 离 出氨后 , 可循 环 利用 的 两种 物 质是 — — 和— — 。 三、 命题 形式 趋 势 分 析 不 同题型具有不 同的考查 目的 , 采取哪种命题形式 , 并 充分 发挥各类题型 的作用 ,对 于能否顺利实现考试 目标非
文 理 导 航 2 0 1 3 / 1 0 ■
( 二 ) 突 出热 点
f 2 1 刘金 柱. 生活 中的化学 中考考点梳 理 初 中生学 习 ( 高) . 2 0 1 0 ( 0 3 ) 『 3 1 张凤梅 . 新课 改下化 学实验命题 趋势及 解题策略 课程教材教学研 究( 中教研究) . 2 0 1 0 ( Z 3 ) 【 4 1 石 华锡. 新课程 理念下初 中化 学命 题的 思考 化 学 教与 学. 2 o l o ( o 7 ) ( 作者单位: 江 苏省启 东市长江 中学)
WE N U DA0 HANG
t il l
化学学科具体很 强的实验性和科学性 ,以科学探究 为 主的 自丰学习模式一直是化学教学一大特色。通过列举 、 思 辨以及总结等方式来考 查学生对对 比、归纳 以及抽 象等思 维能力 , 也是未来化学 中考命题的一 大趋势 。这类命题重点 考查的是学生 的创新意识 和实践 能力 ,强调实验方 案的 自 我设 计 , 重 视 学生 实 验 问题 的解 决 能 力 趣 小组对 一包 干燥 的红 色粉 末组 成 进行 探 究。请你参与并 回答有关 问题 。 【 教师提醒 】 它由c u 、 F e O 二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 成。【 提 出猜想 】 红色粉末 可能 的组成有 : ①只有 c u ; ②只有 c u 、 F e O , 的混合物 — — 。 【 资料 获悉 】 c u在 F e C 1 溶 液 中发生 反 应 : 2 F e C 1 +c u

【改革】谈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命题改革趋势及对教学的启示

【改革】谈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命题改革趋势及对教学的启示

【关键字】改革谈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命题改革趋势及对教学的启示中考研谈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命题改革趋势及对教学的启示省教研室陈中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之一.其考试结果既是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有关部门明确规定,这种考试的命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不同的智能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力求公平,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所获得的相应发展,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坚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命题指导思想: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的认识水平,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为此.我省各设区市对中考试卷的命题进行J,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拟根据2005年福建省初中毕业, 升学考试试卷评价组对我省各设区市的中考试卷的分析人手, 来说明新课程理念下中考命题改革的趋势.许由此探寻它对教学的启示一,改革趋势1.立足素质教育.考查”双基”知识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上的要求是全面提高公民在相关学科上的基本素养.使不同的人在相关学科上都有不同的发展. 扎实的”双基”是提高学科素养.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和依托.今年各设区市中考试卷都能围绕”双基”对相关学科的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进行重点考查,力求做到:情景新颖,形式活泼,关爱学生,对纯记忆水平的考查逐步淡出考核范畴,基本杜绝了单凭简单记忆,生搬硬套,机械计算即可完成的试题. 特别是对人人必需的主干知识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重点考查. 很多试题都将”双基”的考查定位于体现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上.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技巧,形式化的做法,有利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益.如语文科各设区市都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文化积淀,考查了名篇名句.三明卷还专门考查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数学科各设区市都对函数,方程,统计初步,图形变换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重点考查:英语科对听,说,滨,写四项技能进行全面考查;政治科侧重考查运用根底知识和基本原理来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题;物理科注重考查基本物理事实与原理.注重从过程和方法人手考查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化学科重视化学根底知识和珐本技能的考查,精选对学生后续学习和终生发展有益的知识作为主要考查内容等.2.贴近生活实际.考查应用能力知识是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产物.它来源于礼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又反过来对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证实世界.处理身边的问题.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生活中存在大的实际问题,必须能够清晰地识别隐含在实际问题背景之中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根据其中的规律和原理做出合理猜测.并提供判断理由或证实.今年的中考试卷在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与丰富的呈现形式,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试题载体,关注知识应用的社会价值,加强学生应用的意识,开拓展现创新意识的空间等方面做_r大量的尝试.各设区市都设计一定数量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时代精神.增强时代气息的实际应用题.考查学生从…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相关模型,并应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作出合理的预测和决策.进而解决问题,不少试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应用性较强.如语言学科注重表达能力的考查.数学科,莆田26题以产品试销,定价为载体,考查应用数学知识进行经济决策的能力:龙岩23题以当地矿产一一煤的产销实践为载体,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合理建模,并通过简单计算来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自觉地了解家乡, 关心社会生产实践,另一方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教育他们自觉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政治科,如厦门卷24题;漳州卷25题等注重选材的本土化,较好的反映了各自的地方特色,片{学生熟悉的热点事例作载体,加强了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科,如龙岩”材料解析题”第1题以国共两党关系,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为载体, 切合时政热点,体现史学的教育功能,反映以史为镜.历史为社会经济发展,政治进步与政策服务的历史教育思想.地理科.宁德27要求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就家乡经济发(下转第4码)中考研究(上接第1码)展的某一方面谈看法;化学科,厦门24题结合有关化学知识对学生”合理使用化学物质”这一基本科学发展观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考查的基点是”任何化学物质都有其利弊.合理使用化学物质,兴其利御其弊”的观念.3.体现情感导向.弘扬人文精神在试卷形式设计上.多数设区市的试卷设置了”友情提示”或着重号等.提醒考生仔细作答,认真检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完成答卷.在试题内容上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突出时代精神.增强时代气息,在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与呈现形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选择有时代气息的试题载体.突出试题的教育价值.今年中考这类试题选材广泛.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设置了一系列贴近生活现实与社会热点,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其他学科的新颖,自然,有趣的问题.以初中生能够接受的形式,从不角度结合有关学科知识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唤起学生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语文科,重视选文的思想性,时代性.或浓郁的地方特色.讲求选文的”文质兼美”,如宁德,泉州卷的《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漳州卷的《漳州皮影戏》等,让学生在”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乡”的教育,接受美的熏陶.数学科.如莆田的24题以当地建筑妈祖神像为载体.考查解_-角形的有关知识.试题简单,但通过题文叙述,介绍了被神化了的妈祖生平.让学生了解妈祖之所以被人们尊为海神的缘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南平24题以该市团市委发起的”爱心储蓄”为题材.资料真实.涉及了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这一有意义的话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接受了一次爱心教育.发挥了试题的教育价值.英语科.各设区市的语篇选择能够注意选择人物介绍,幽默故事,科普知识,自愿者活动,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贴近学生生活,反映了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了新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政治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泉州卷27题等试题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事情为载体.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导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厦门卷24题,泉州卷27题,漳州卷26题,龙岩卷23题等通过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给学生以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较好地发挥了政治科的育人功能.地理科,如南平卷第23题.泉州卷第4l题,通过引入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的有关材料.考查了相关的地理问题;龙岩卷第25题则通过阅读台湾国民党领导人的大陆”和平之旅”线路图.考察沿途的地理分布问题;南平卷,漳州卷,宁德卷的试题中也分别涉及了我国的“西气东输”问题,”中东”问题等.生物科.如福州38题.莆田30题.厦门28题等涉及了环保,资源保护等话题;物理科,福州25题以新闻报道为背景.取材的社会意义深刻.既渗透科学用电.节约能源的意识.又突出资助”希望T程”的情感,贯彻了共建节能型社会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具有较好的教育功能.4.注重知识联系.考查综合能力世界是一个充满联系的有机整体.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不但各学科知识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问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这要求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自觉掌握好相关知识问的相互联系,并自觉地在较大的知识背景中利用它们来综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今年各设区市的试卷都注重了在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合理地设置了一定数量的较为综合的学科内与跨学科的问题.较好地实现了扩大思维量的考查.如语文科,莆田卷第6题(2)将语文与信息教育巧妙结合:漳州卷第9题将语文与美术巧妙结合:龙岩卷第9,l0题将语文与地理相结合.厦门卷第l6题特别标明为”探究性学习”,把探究性活动很好地引进了考试.数学科.不但学科内知识联系的题目比比皆是,而且它作为自然科学的_l二具,许多设区市更是巧妙地把数学,物理, 化学,生物等有关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出现了不少好题.5.重视学习潜能.加大对开放性,探索性和创新性问题的考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开放性,探索性和创新性试题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自由想象,自主发挥,自主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n己独到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对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今年各设区市课改实验区对开放性,探索性,创新性的试题给予了较大的重视.加大了对开放性,探索性问题的考查力度.从形式上说,有关注过程评价.增加”有创见可加分”项目,积极鼓励学生创新.留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从内容上说.更是色彩斑澜,如语文科福州卷2l题的”做读书笔记”,数学科引入一些探究型,阅读分析,决策判断等具有创新特色的问题;政治科.题型多样,有”校园热线”,”时政述评”,”实践探究”,”心灵感悟”,”自主探究”等.试题引用了漫画,表格,新闻图片等作为背景材料,图文并茂,新颖活泼.改变了只有文字表述的单一试题模式.迎合初中考生思维特点. 做到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激活了考生的思维,三明实验区卷的非选择题更是独具匠心.以初中学生”成长的足迹”为主线,以日记的形式为载体,设计试题,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地理科,如漳州卷22 (1)题通过对图像的对比,组合,并调动相关的知识储备.要求学生探究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体现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考查:南平卷第26题,漳州卷第26(1),(3)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从不同高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考查.物理科,南平32题源于一节学生实验课,提供的数据为实测数据,通过对”水果电池”的探究实验.不仅考查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根据地提出猜想的能力,还渗透了环保意识的培养,而且(3),(4)两小题还具有开放性;厦门3l题,挖掘了教材中一段话的内涵,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获取必要数据,设计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通过分析数据获得初步结论的能力和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疗法.化学科,厦门23 题利用源于生活的一个现实化学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考查.具有如下特点:①让学生进行”猜想”,但”猜想”不是乱想,须有一定根据,题目通过调查结果,告诉学生”猜想”的依据和如何获得”猜想”的依据,要求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体现出”猜想”的科学性.②试题要求考生提出几种自己认为最可能的猜想, 再设计实验证明这些”猜想”.这是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表现了科学研究的真实性.③所考查的研究内容难度不大, 与初中学生要达到的研究能力相适应,避免了目前常见的难度大,要求高,不切合学生实际的研究性试题的现象:漳州l6题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和开放性问题的解答,使实验题的命题有了新的思路二,教学启示1.立足课程标准.重视教材的根底和示范作用“双基”是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能力的根底和依托.而教材正是学生学习根底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蓝本”.教材的例,习题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无论是平时教学.还是总复习. 都要紧扣课标,吃透教材,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根底与示范作用.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虽然直接源于教材的原题不多,但大多数题目,即使是综合题,探索性问题也是由根底知识的}昆合,加工而成的.教学中不但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各个局部知识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成整体,熟练掌握根底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同时,还要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的教学,特别要重视有关原理,法则,定理和公式的提炼和推导过程.例题的求解过程的教学,学生的素质和技能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2.注意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以致用”是我们的根本目的,重视生活实际,加强应用能力的考查是历届中考试卷的一个热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应用素材,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选择以环境保护,生活健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背景材料,合理设计一些情境新颖的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增强其应用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训练实际应用能力.3.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考研究开放性,探索性试题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由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它是中考拉开档次的主要题型,也是深化考试改革的重要题型.在日常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逐步学会应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的问题.提高创新能力.4.加强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中学教材一方面是知识的载体,它记载着前人积累的知识.这些知识已被证明在中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是有用的工具;另一方面,它又通过这些知识来传递学科思想方法,相比较而言,前者是”显性”的,是见诸书面的东西,而后者是隐性”的,它常常隐含在教材的知识的体系之中,是学生较难把握的, 同时又是学习中更为重要的东西.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的精髓,掌握它,就能驾驭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揭示相关的学科思想方法,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步地形成相应的学科思感方j毒, 并自觉地应用这些思想方弦来指导解题实践,解决相关问题.5.合理砖组织技能训练一方面牢固的”双基”是能力的载体,是促进知识迁移和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离开了知识和方法谈能力是一句空话.但另一方面,知识和方法的学习仅仅是能力和素质形成的一种条件,而人的能力和素质只能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 因此,为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和运用新概念,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形成相应的能力和素质,还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作业.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地选编适量的具有思考价值能揭示教材内涵的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应用知识的解题实践,促使学生真正领会教材内容,及时纠正其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使他们真正内化和巩固习得的知识和方法,从而把所学知识稳固地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形成相应的能力.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1我已经作为学校高三老师接手高三教学工作。

由于今年是高中新课程高考第一年,所以有关新课程的高考理念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带着这么一份期待,自始至终我都很认真的学习新课程培训的内容。

只有从这一次学习当中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一些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新课程大纲下高考内容应该怎么样来考察知识点。

新课程教学理念中,新课程标准是一条教学准绳。

洛阳二中教师程文给我们分析了20__~20__年高考趋势与数学复习对策,首先给我们展示了对以前的高考的回顾,并提出了20__年高考的新特点。

更是给我们在一线的高三老师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复习策略。

作为每年的数学评卷组长给我们分析了高考解题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20__年高考数学命题的趋势更是分析的非常精辟。

其中给我们提到的选考内容更是进一步明确了有关选考内容究竟该怎么样来选考,为今后的高考提供了一个方向标的作用。

选考内容文理有异,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科是二选一,理科是三选二的选修内容进行考察。

并对所有数学老师提出了要求:提高推理运算求解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新课程标准,抓住主干,推陈出新,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研究新理念,抓住新内容。

提到新内容的教学,程文说了“新内容肯定考察,但是难度不会太大,并以近三年高考题对新内容的考察比例进行说明,新内容的考察分值和难度有一个逐年提升的迹象。

最后程教师对高考题的探索性问题(压轴题)的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要求高三老师指导考生克服紧张的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并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决试题。

短短的几天紧张而又充实的新课程培训,让我结识了不少异地的有经验的数学老师,与他们相互学习和交流让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以前还做得不够的地方。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品质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那么新课程理念下要做好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认为应该侧重以下几方面:一、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高考改卷的心得模板

高考改卷的心得模板

高考改卷的心得模板2021年高考改卷的心得1语文作文仍是重点,平均能得44分和去年相比,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相对平稳。

据一位参与评卷的老师介绍,语文“卷一”的选择题难度上升了2至3分,“卷二”主观题的难度则降低了2至3分,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平和的。

作文一向都是语文试题的重头戏,分值高,考生按照要求写,不跑题,能得到不错的分数。

据高考评卷老师介绍,今年的高考作文依旧是新材料话题作文,通过一个童话寓言,让考生根据材料写作。

因为题目中所给的材料比较多,审题难度相对较小,考生只要读懂了题目,就不容易跑题。

这一点也从评卷过程中得到了印证,一般写跑题的作文不多。

“得满分的作文也有,和往年的比例相差不多。

”这位评卷老师说,标准答案给出的立意也比较宽泛,不少考生都能往立意上“靠”,平均能得44分。

选择题难度增加,易出现两极分化在高考结束后,出乎考生和老师的意料,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选择题的难度有所增加。

一位高三任课教师说,在选择题方面,考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有的考生能拿满分,也有不少考生错两个以上的选择题。

让考生觉得较难的另外一个题目就是“名句默写”。

这位任课老师介绍,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经常强调,只要能够记住课内的名句,就可以应对高考。

然而,今年的名句默写明显强化了课外的内容,两题任选其一,给的都是课外的名句。

“不过也有规律可循。

”一位高考语文评卷老师说,名句默写选择的都是国内传统文化“大家”的作品,平时学生可以多关注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影响比较大的人物的名句。

打牢基础知识,保证前4个选择题不失分省实验中学一位任课老师说,从今年选择题较难的趋势来看,今后高考试题也很有可能更加注重对考生基础知识的考查。

“新高三学生必须打牢基础知识,加强基础题的解题准确率。

”这位老师说,确保前4道选择题一分不失。

考生的文言文知识也需要加强,确保文言文阅读题中的选择题不失分。

而在学习文言文时,省实验中学的名师认为,打基础关键在平时,跟着老师强化文言文知识和语感,因为在最后冲刺阶段复习时,文言文提升的空间不大。

生物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生物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生物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生物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这几天我参加新一轮高中生物课改培训,听了有关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新教材的详细说明,使得自己对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对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岗前培训的重要意义,使我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更加走近了新课程。

下面就浅谈一下自己学习之后的认识和体会。

一、对新课程的认识1、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生物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生物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

2、更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

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

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生物,不同的人在生物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3、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高中生物课程分必修和选修。

必修课程由3个模块组成,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生物内容。

选修课程有3个专题,每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

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

二、体会到了课改的艰辛我在学习之余,与一起学习的教师私下也做了交流,深感课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难与阻力也不容忽视。

高中与初中的课程衔接问题,高考的问题;课程标准与教材中的问题;市场上大量充斥的滥编滥印的教辅教材问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以及培训的一些问题……几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培训使我们了解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了解了生物教育的方向,了解了教材的设计思路,了解了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施。

2023学校高考工作总结

2023学校高考工作总结

2023学校高考工作总结2023学校高考工作总结1是我省实行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我校在区教育局领导下,在校长的正确指挥下,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校全体高三师生共同努力,高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回顾高的工作,我们的.体会是:更新观念,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

一、我们的准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1、学生方面:本届学生总数216人,分为5个班,其中理科3个班126人,文科2个班85人。

本届学生是铁路学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后的第二届学生,当年招生线上线下学生各有一半,人数虽然初具规模,但尖子生寥寥无几。

高考归属地报名后,在我校参加高考报名的学生有145人,其中理工类考生81人,文史类考生64人,艺术(文)类考生5人,艺术(理)类考生1人,体育(理)类考生3人,回外县区报名的学生有81人。

根据检测成绩,本届学生中没有较突出的学业优秀生,中下层人数较多,但学生普遍学习认真,班风良好,不遵守纪律的现象较少2、教师方面:本届高三任课教师17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10人,二级教师3人。

除两人是第一次担任高三教学工作以外,其余都有多次担任高三教学工作的经历。

任课教师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团队精神好。

3、高考奋斗目标:①人数目标:36+30即理科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要达到36人,文科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要达到30人。

高考归属地报名后高考奋斗目标修正为理科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要达到17人,文科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要达到18人。

②学科目标:学科目标是人数目标的1.5倍。

二、我们的工作——关注过程,重在落实:1、学校领导很重视高三工作,抓得早、动得快。

x月5日在假期补课期间第一次召开了新高三年级会,在会上分析了学生在高二时的学情,提出了新高三的包抓措施,宣布新一届高三工作正式启动。

并成立了复课领导小组,封校长任组长,副组长有杨少君、李中兴、吕宗乐,组员有曹平慧、张红丽、郑革功、赵红英、李艳。

明确职责,分工负责,使高三复课工作在各个时期进展的都比较顺利。

历史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历史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历史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____年_月,我有幸参加了由__省教育科学院主办,__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__省历史教育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主要是在全国课改的大背景下,研讨__省各高中学校如何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一线历史教师在课改后该怎样应对,如何去完成教学任务。

在研讨会上聆听了__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__老师,__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__老师,上海晋元高级中学特级教师__老师的讲座,以及来自_师大附中等一线教师对部编教材的课堂展示课。

经过几天的学习,我对新课改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首先,面对新课改,我们应该提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战。

新编历史教材内容丰富,课程内容增多,对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增加。

新教材对老师的要求非常的高,课程内容增多,对史料实证的要求提升,更多的是去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还有三年时间得提前准备,多看书,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走集体备课,只有集大家的智慧才能在到来的新课改里面走出自己的出路。

其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

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历史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

第三,研究历史新教材,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要钻研教材,去体味新教材的意境,部编新教材知识量大,一节课时间就要结束课程,所以对教材结构的把握是非常关键的,老师可以按照主题的模式进行教学尝试。

同时,要把握教材的精髓,教法上应有所改革,历史教学不是只讲知识,更应该讲方法,教会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历史思维。

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多讲历史故事,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中从教学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学法上适应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在学法指导就是关键,教师要不断增进角色意识,努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何实施新课改之我见

如何实施新课改之我见
如何实施新课改之我见
河】 c 省馆 胃县 房寨 中学 李庆 玲
新 课程 倡 导 自主探 索 ,从 “ 做 ”中 “ 学 ” ,从 探 索 中 发现 知识 ,有 利 于充 分发 挥学 生 主体 性 ,调 动 学生 自主探 索知 识 、发 现 知识 的 能力 ,从 而提高 学 生 的创 新 能力 ,同 时也 满 足 了不 同学 生 的需 求 ,调 动学 生 学 习 的主 动性 ,是 顺 应 教 学发 展 的必 然 结果 。我 们 体会 到 :只有 改 变我们 传 统 的教 学方 式 ,才能 提高 学生 的能力 ,也 只有 改革 ,才 能 改变 我 校 目前 的被 动 局面 。因此 学校 要 求 我们 每个 教 师 必 须进行 课改 ,以进 一步 提 高教 学质 量 ,提高 学生 的能力 。 1 教 师教 育 理念 的转变 是新 课程 改革成 功 的前提 什 么是 理 念 ?理 念 就 是一 个 人所 具 有 的准 备付 诸 行 动 的信 念 。理 念 是 人们 对某 一 事 物的 现实 的 深刻 分 析和 对 未 来 的展 望作 出的 理性 思考 与 获得 的理 性 认识 ,且 具有 时 代 性 、前 瞻性 和 指 导性 的理 论 。 理念是 行 动 的先 导 ,创 新 是 课程 的 灵魂 。新课 程 改革 成 功 的前 提是 教 师 的教 育理 念 的 转变 。新课 程 是 以 “ 一切 为 了 学生 的发 展 ”为 核 心理 念 , 把学 生 看成 是 发 展 的人 、独 特 的人 、独 立 的人 。我们 面 对 这样 一 些发 展 中的人 、独 特 的人 、独 立 的 人 ,我 们应 该 改 变 以往 的教 学 观 ,应 充分 体 现 以学 生 为主 体 ,教 师为 主 导 这 一基 本 理 念 ,应 该 把 传 统 的 教 师 “ 教 ” 转 变 为 学 生 的 “ 学 ” ,教 师 在 教学 过程 中仅 充 当引导 着 、组 织 者 、促 进 者 ,应 充分 为 学 生 营造 “ 自主 一 合 作一 探究 ” 的学 习氛 围 , 组织 学 生按 不 同 形式 进行 分组 合 作 学 习 ,同 时培 养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进 行 问题 教学 , 从 而使 我们 的教学 达 到真 正 的 有效 学 习。 2 教师 角色 的转 变是新 课程 改革 成功 的关 键

无私奉献谈英语科如何应对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

无私奉献谈英语科如何应对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

词·清平乐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谈英语科如何应对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长乐侨中骆知为了更好地服务和指导我市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实现新课程教学与新高考的顺利衔接,长乐市名师工作室成员深入研究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和《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试验版)》,根据省普教室提出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2009届毕业班教学建议,在分析我市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实际状况和我省高考英语自行命题的特点以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新高考的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本学科如何应对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的教学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分析(一)对我省英语自行命题试卷的评析我省高考英语试卷从2004年开始实行自行命题五年来,以“平稳过渡,稳中发展”为指导思想,根据我省高中教育发展规模的现实和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以“四个有利”为原则,即:有利于我省高中英语教学,有利于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根据英语学科特点,稳步实施和推进自行命题工作。

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 明确指导思想,实现平稳过渡五年来我省自行命题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2004—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英语考试大纲》和我省出台的《考试说明》要求命题。

由于全国卷的大多数题型通过改革与实践检验趋于成熟。

已被广大师生广泛接受,因此,在实行新高考前,我省自行命题英语试卷题型不作变化,顺延命题传统,题目设置规范,切实做到求稳求实,有效地实现了平稳过渡。

但2009年高考题型有所变动,短文改错题改为短文填空题,所填的词有三种情况,给首字母、给汉语或都不给,为了对付这一题型,建议老师们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自编练习,从最简单的词开始,从句子开始,逐渐过渡到短文填空题。

2.难度控制适中,体现选拔功能五年来我省在高考自行命题英语试卷的难度系数总体控制较好,大多数保持在0.55~0.60之间。

高考题教学心得体会(多篇)

高考题教学心得体会(多篇)

高考题教学心得体会(多篇)假期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针对十套高考题进行了回顾和再学习,从中总结了一点自己在做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大家共勉。

1、试题主导形式依然是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为特征三新试题“为主。

近几年的高考题的共同特点材料型选择题为主,包括图片材料、图表材料、文字材料等形式。

从表面上看其发展趋势非常明显,高考命题不再拘泥于课本而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从本质上说其价值导向非常突出,新课程高考考查的是课程知识,不是课本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本虽然是师生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课程改革已经实现了"一标多本",高考命题不可能依据某一个版本,而"三新试题"则成功地回避了版本之间的差异,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史论结合能力,很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

2、试题考查重点仍是主干知识。

近几年的文综卷考查的知识点有:科举制度、铁器牛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经济体制改革、雅典民主制、欧美资本主义经济、七十七国集团、黄宗羲、孟德斯鸠与近代民主革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等,全是立足于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主干知识、基础知识,这也是全国各地其他高考试卷命题的共同原则,其特点是:"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即试题材料无论如何新颖,其落脚点还是教材主干知识,因为知识是能力的依托,能力是知识的运作,离开知识能力是空洞和没有意义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考试题依托主干知识,并不代表单纯依赖教材知识,还指历史课程知识,高考试题突出基础性,并非单纯考查知识记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科能力。

3、仍然十分注重阶段特征的把握。

注重考查一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例如:考查新中国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考查"工业文明下的世界";考查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考查的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考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等。

高三语文教学总结(4篇)

高三语文教学总结(4篇)

高三语文教学总结一年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年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一、加强对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研究,切实把握新课改的理念精髓,明确备考方向。

课标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

课改背景下,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都以课标为依据。

《考试说明》遵循课程标准,着力于引导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担当了一种定位引导的作用。

教师只有吃透课标和说明,才能把握好备考这艘大船的航向,引学生走向愉悦的成功之路。

那种在备考中对课标不闻不问,漠然视之的做法,正说明我们的偏狭与无知。

二、加强对高考真题的研究,分类探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挖掘真题奥妙。

开学伊始,我搜集整理近三年、五年高考真题,按不同题型予以分类,对命题材料、命题角度、答题方向、答案规范、考查能力、命题趋势等进行深入探讨,作为指导备考工作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研讨。

学生往往对此有浓厚的兴趣,也最大限度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

这项工作,高三教师一般都会做,但常常流于形式,水面油花,蜻蜓点水,不够系统,缺乏理论的支撑与升华。

有的以做题代替研讨,耗时低效,实不足取。

三、精选训练题,确保题型全面、典范,训练有实效。

高三教师置身浩瀚题海,常有一种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的感觉。

有人认为既然都是训练题,用哪一个不一样。

其实不然,题有高下优劣之分,用优质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历年高考真题和各地市模拟题,应是首选。

在选题时,不能照抄照搬,对美中不足的题要发挥聪明才智,大胆改造,为我所用。

也可组织学生给题挑刺,这既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领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当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老师的负担,但教学相长,学生的质疑,正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四、平时训练,要有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克服散漫心理,握紧拳头,做好每一次训练。

_各科详解_08年江苏高考卷透露新高考命题思路的

_各科详解_08年江苏高考卷透露新高考命题思路的

各科详解:08年江苏高考卷透露新高考命题思路实施新课标后的江苏第一年高考已正式落下帷幕,高考方案的变化让这次高考试题分外引人瞩目。

而作为即将升入高三的下届高考生及高二学生最关心的莫过于此次考试透露出的命题趋势。

昨天,本报记者约请了江苏多所名校的名师分析今年命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以及在学习策略上应做出哪些调整。

[语文] 试题回归课本,引导“教什么考什么”喻旭初金陵中学语文特级老师李大荃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语文会命题启示:今年江苏08年新高考语文命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基本精神,稳中有变,较好地保证了命题的平衡过渡;不偏不怪,难易适度。

不过如果不细心也会丢不少分;2、试卷的目标取向是考生的语文素养,命题者的取材视野开阔,关注社会、关注考生,表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

3、附加题力挺课改。

需要考生注重积累,有一定的语文素养。

“名著名篇阅读”的覆盖面很广,目的在于引导中学生阅读作品。

策略调整:1、要始终抓好基础训练。

语言题、成语题、句子辨析题考得都是常见的类型,都是很基础的知识。

对此,一定要始终坚持常规训练;2、要认真学好语文教材。

今年语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虽然跟过去一样,没有直接在课本中选材,但是所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都包含在语文教材中,所考的一篇小说,作者是汪曾祺,学生学过他的作品。

名句默写的6句中有5句是课内的,所以一定要学好每篇课文;3、要重视课内外的结合,努力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

今年的语言运用题和作文题有相当的开放性。

提倡质疑,提倡有好奇心,较好地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结合;4、要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用好苏教版的选修教材。

选修教材不必篇篇都教,可选择有代表性的篇目,提高理解和欣赏水平;5、要精选练习,讲究训练时效。

对练习题要精心挑选,主要是取其类型而不在于数量的多少;6、作文教学要回归课本。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好奇心”,既不入老套,又扣本有源。

根据课改制定的江苏省08高考新方案,其一就是导向性原则,要“体现对新课改一定的导向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新课改理念下高考命题趋势的变化的探讨---2007年高考物理《考试说明》(广东卷)的解读佛山高明一中周兆富(528500)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新课程改革将进入攻坚阶段,也走进了收获的季节,新的高考是对三年新课程改革的总结与评价。

高考的指导文件是《新课程标准物理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这些文件作为命题、考试的依据,它是每年考生、老师备考时最重要的指导。

《考试说明》作为高考命题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参考,也是全体高三师生备考的重要指导。

《考试说明》从命题范围、命题形式、试卷难度、评价标准都做了全面、细致的说明。

新的《考试说明》更多的体现课程改革精神,同往年《考试说明》和新的《考试大纲》对比,新的《考试说明》更多的体现课改精神,具有多样性、选择性和探究性三大亮点,其中对动量描述的变化更方便于高考命题。

一.对2007年《考试说明》(广东卷)的解读1.2007年高考方案的命题原则和指导思想通过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研究及与国内部分高考命题专家和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研讨认为,2007高考命题应的命题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考命题必须体现新课程理念,这是2007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重点强调的指导思想,整套试卷将反映课程标准整体要求。

○2注重考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这一点从近年高考试题中已经初见倪端。

○3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这是历年高考查考的重点。

○4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这一点从2006年高考命题的第5题(人造太阳)、第13题(2)(风力发电站)、第17题(三星问题)可以看出。

○5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原则,作为高三备考老师应经常进行换位思考,站在高考命题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考试说明》等同高考相关的文献进行研究不难发现2007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1试卷要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物理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卷重视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考查;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用文字和图像准确表达物理思想与物理过程的能力;注重对考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

有利于对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试题重视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2.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科学素养仍然是2007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在《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中指出:要考要“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着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科学素养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考试说明的以上叙述我们不难看出,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考同传统高考的比较更注重的是承前启后,所谓承前就是对传统高考的延续,由于高考更注重的是选拔人才,让一大批优秀人才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传统高考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念不会变,这一点我们从《新课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都以看出,特别是在《考试说明》的15道样题中有11题命题方式传统的相同,传统的模式的高考命题理念和方式仍然是未来高考命题主流,这模式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从《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标准物理科考试大纲》到今天《考试说明》的出台。

高考的政策已经明朗,那未来的高考将怎样考是我们今天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知道了物体原来的运动状况,就可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动态。

要想知道高考未来的走向,最好的参考系就是2006年的高考,2006年作为传统教学高考的最后一年,其考试的形式、试题的内容等方面都将对未来的高考起到一个领航作用。

从2006年全国各种版本的试卷可以看到,高考试卷从命题形式、试题难度及所涉及的内容看,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未来高考的发展趋势,并对1. 依据《考试大纲》和教材考查基础、联系实际出活题、做到高考以试题为载体,全面考查考生的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演变于课本、演变于历界高考试卷的试题占了2006年广东卷1整份试卷的相当比例。

【样题9】(广东1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A 是一块平面木板,在其上等间隔地开凿出一组平行的插槽(图2中'00P P 、'11P P ……),槽间距离均为d 。

把覆盖复写纸的白纸铺贴在硬板B 上。

实验时依次将B 板插入A 板的各插槽中,每次让小球从斜轨的一同位置由静止释放。

每打完一点后,把B 板插入后一槽中并同时向纸面内侧平移距离d 。

实验得到小球在白纸上打下的若干痕迹点,如图3所示。

(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_______________。

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次将B 板向内侧平移距离d ,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点评】本题源于课本又有所创新,较全面的考查了平抛运动的实验原理、数据采集、处理实验基础知识的技能。

本题对实验“过程与方法”的叙述较简捷,其中“每打完一点后,把B 板插入后一槽中并同时向纸面内侧平移距离”暗示点迹之间时间相等,这就是该题的切入点,找到了切入点,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本题命题者的创新在于把传统实验中的竖直与运动方向平行板改成了垂直的平面,这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一种颠覆。

本题从文字叙述和图形描绘两个方向给出了解题的信息,但学生对其中图形的解读能力较差,甚至个别教师在讲解此题时,还没发现此信息。

本题是2006年广东物理高考试题,从2006年全国各种版本的试卷可以看到,高考试卷从命题形式、试题难度及所涉及的内容看,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未来高考的发展趋势,并对2007年高考内容和命题方式做出准确的预测。

3. 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2007年高考起到引领的作用。

体现在高考命题中就是新题辈出。

【例2】(广东18)在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 ,电量为q +的完全相同的带电粒子1P 和2P ,在小孔A 处以初速度为零先后释放。

在平行板间距为d 的匀强电场中加速后,1P 从C 处对着圆心进入半径为R 的固定圆筒中(筒壁上的小孔C 只能容一个粒子通过),圆筒内有垂直水平面向上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

1P 每次与筒壁发生碰撞均无电荷迁移,1P 进入磁场第一次与筒壁碰撞点为D ,θ=∠COD ,如图12所示。

延后释放的2P ,将第一次欲逃逸出圆筒的1P 正碰圆筒内,此次碰撞刚结束,立即改变平行板间的电压,并利用2P 与1P 之后的碰撞,将1P 限制在圆筒内运动。

碰撞过程均无机械能损失。

设R dπ85=,求:在2P 和1P 相邻两次碰撞时间间隔内,粒子1P 与筒壁的可能碰撞次数。

【点评】“新”可以更加有效地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区分度也很明显。

其实这类题型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依据,只不过在新的背景、新的命题方式下考查。

物理高考是对思维能力的一种检验,新课标更是如此,因此在复习时要努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这样才能应付层出不穷的“新”题。

我们关注到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命题趋势是难题可能更难,简单题3.稳中求变将成为2007年高考命题的主旋律从2006年《考试大纲》同2006年《考试大纲》比较我们会发现高考的平稳发展和过渡,在反应物理学的主干知识的各知识点虽然略有删减,但高中物理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没有发生变化。

稳定和平稳发展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主题,稳表现在整体上,高考总题量、各部分题数、各部分分值及各知识点所占的比例上基本保持不变;注重考查考生各方面能力的评价目标也不会改变,这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

变则通达,变体现在局部。

对考生五大能力的要求《考试说明》更为细化和具体,细化了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与实际。

另外,在能力要求上的分层考查在高考命题中也有所体现,这使高考更的选拔工作更利于操作。

2007年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对首批使用课改新教材的考生来说,面对的高考必须体现在传统高考模式向新课程改革的过渡。

因此,在新的高考试题编制方面将有很大的创新。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形式不会不变,也不会突变,我们面对的高考将是在《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有机结合理念下的变革,这种变化在近几年高考的试题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新课程标准的雏形,许多命题都不同程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高考同现代科技、同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已经成为近年命题变化最大的转变,2007年的高考这一命题趋势不会变。

自由选考是新高考的最大亮点:新的《考试说明》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考试范围和要求中增加了“指定选考”和“自由选考”的内容,虽然这部分所占比例分别是5%,但在高考中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让学生有选择的机会,这也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重要举措,是高考领航新课程改革的重大变革。

高考由过去唯我独尊的霸主地位下凡了,自由选择的引入使高考与考生之间有和情感听交流和自由选择的机会,这也使高考更具有人性化。

自由选择的引入即地现了新课改理念,对推动新课程全面深入开展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有利与我国的基础教育同国际上发达国家接轨。

碰撞与动量守恒部分的变化必须引起注意:在《考试说明》把碰撞与动量守恒定律列入必考内容完全是为了命题的方便,这也意为着这部分内容不受选考指定选考5%的限制,其命题动量部分包括“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比例不受任何限制,在高考命题中怎样命题都不超纲。

实验与探究能力:《考试说明》在内容比例中描述为(包含在以上各部分内容中)约16%。

实验能独立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4.对探究性考查将在2007年高考命题中有所体现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学和实验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之一。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探究能力是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物理学大师成功的重要方法之一。

《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探究能力,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更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但2007年的高考如何考查探究能力,这是高三师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考试说明》对高考如何考查探究能力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不再是实验题的专利,选择题、计算题也可以考查探究能力,这一点我们从样题1、5、8、12中都可以看到新高考是如何对探究能力考查的标准题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