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新闻媒体(翁士增)

合集下载

怎样应对媒体炒作和引导公众舆论

怎样应对媒体炒作和引导公众舆论

怎样应对媒体炒作和引导公众舆论引言媒体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渠道。

但是,媒体的炒作和引导公众舆论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媒体炒作和引导公众舆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应对媒体炒作和引导公众舆论的方法和策略。

1. 了解媒体的运作机制首先,了解媒体的运作机制对于应对媒体炒作和引导公众舆论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媒体的利益关系、新闻选择标准、信息传播流程等方面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加理性地分析和评判媒体报道,做出正确的判断。

2. 多渠道获取信息在面对媒体炒作和引导公众舆论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多渠道获取信息,并进行对比和验证。

不要仅仅依靠一家媒体的报道,而是要关注多家媒体的报道,看到问题的多个不同角度。

同时,也要关注一些非传统媒体,如社交媒体和个人博客等,因为这些媒体可能提供一些与主流媒体不同的观点和信息。

3. 增强媒体素养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是应对媒体炒作和引导公众舆论的重要手段。

通过学习媒体伦理、媒体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从而更好地应对媒体的挑战。

另外,学会分辨真假信息、辨别谣言也是媒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主动参与公众舆论在面对媒体炒作和引导公众舆论的时候,我们不能被动接受,而应该主动参与。

通过发表个人观点、参与讨论、提供相关证据等方式,争取自己的声音被听到。

同时,也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等工具进行信息传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5. 维护合法权益当媒体炒作和引导公众舆论对我们的合法权益造成影响时,我们应该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可以通过向媒体提出申诉、向相关机构举报、寻求法律援助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被情绪影响。

6. 建立自己的声誉在面对媒体炒作和引导公众舆论的时候,建立自己的良好声誉是非常重要的。

阐述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

阐述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

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媒体的报道往往对于个人、组织甚至国家的形象和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应对媒体的报道,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此,我将从十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在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的十个黄金法则。

第一、及时回应。

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要做到第一时间向媒体发布消息,回应公众关切,及时提供信息,避免出现信息真空。

第二、坦诚相待。

对于媒体的提问,应坦诚回答,不回避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媒体和公众的信任。

第三、保持一贯性。

在媒体的采访中,要保持一贯性,避免出现前后矛盾的言论,否则会降低公众对于信息的信任度。

第四、控制情绪。

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为激动或愤怒而做出过激的言论,导致舆论失控。

第五、善于表达。

在媒体的采访中,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且要清晰、明了,以便媒体和公众能够理解。

第六、沟通协调。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要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各方的利益,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第七、避免说谎。

在媒体的采访中,要避免说谎,因为一旦被媒体揭露,将毁灭自己的形象和信誉。

第八、主动公开。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要主动向媒体公开信息,而不是等待媒体的关注和追问。

第九、尊重媒体。

在与媒体的交流中,要尊重媒体的工作和职责,不要对媒体进行攻击或诋毁。

第十、学会辩护。

在面对媒体的质问和批评时,要学会辩护自己的立场和行为,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形象。

总结回顾:在面对突发事件中,面对媒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需要及时回应、坦诚相待、保持一贯性、控制情绪、善于表达、沟通协调、避免说谎、主动公开、尊重媒体、学会辩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媒体的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形象。

个人观点:作为面对媒体的对象,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媒体出现之前,我们要提前制定好应对策略,并且要在面对媒体时,保持警惕,不要在慌乱中做出错误的决定。

我们也要善于利用媒体的评台,积极传递正面信息,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新时期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新闻媒体

新时期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新闻媒体

新时期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新闻媒体【摘要】当前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各种矛盾,新时期,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善用媒体?如何应对记者,是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可以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关键词】媒体;领导干部;记者;突然事件当前社会已经快速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很多信息都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在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加大,群众的需求多元化,引发出如拆迁、环境、就业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然而某些领导面对媒体应对不当,把单位和个人搞的很被动,为此有人在媒体面前惹火烧身,甚至还丢掉了官职。

新时期,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善用媒体?如何应对记者,是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可以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1.正确认识媒体、记者及其作用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是一种社会良知和宣传平台,没有一个健康的媒体,就没有一个健康的社会存在。

新媒体是现代工业化文明的产物,拥有传播各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化解社会矛盾、进行快速成宣传等优势,起着重要的作用。

记者,就是媒体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

分为报刊记者、广播电视记者、网络记者。

占主导地位的媒体,记者是传播信息,是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的最有效的媒介。

新媒体是政府和人民群众连接的有效平台和桥梁,是传播社会信息的纽带。

我们表面上面对的是新媒体和记者,其实真正面对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导致媒体,引导舆论,建立政府勤政,高效,友好的政府形象;如果使用不好,媒体就会火上浇油,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严重损害政府形象,扰乱社会稳定。

2.基层干部如何正确应对新闻媒体当出现突发事件,政府官员不能躲避媒体,掩盖事情真相,沉默不言,更不能采用“瞒、压、拖”的“鸵鸟政策”,而要大胆的面对媒体,澄清事实真相,让公众及时的了解发展势态,这是政务公开透明的一种表现,可以让群众知道并了解政府在积极作为,树立了政府的形象,新时期作为政府官员,遇到突发事件面对媒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地方领导如何应对媒体

地方领导如何应对媒体

地方领导如何应对媒体在当今媒体时代特别是网络时代,政府信息公开已是大势所趋。

正确地认识媒体、勇敢地面对媒体、妥善地应对媒体,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成为对党委政府及各级领导的一项基本要求。

领导与媒体打交道存在的问题一是观念不对,行政思维作祟。

有的领导干部把媒体当敌人、把记者当部下、把舆论当耳边风,习惯于行政命令,不善于悉心疏导;习惯于唯我独尊,不屑于倾听意见;习惯于异口同声,见不得异口多声;习惯于觥筹交错,不懂得与媒体打交道。

二是重视不够,责任态度缺位。

有的领导干部对舆论宣传口头上重视,行动上漠视,认为与媒体打交道是宣传部门的事,而不是自己的本职使命,对媒体记者的采访不是精心准备,而是敷衍了事;不是以客相待,而是退避三舍;对重大突发事件不是积极启动预案、公开信息,而是努力封锁消息、谎报瞒报。

三是素质不高,形象意识淡薄。

一些领导干部不注重知识更新和提高自身素养,不注重抓住机遇塑造和更新形象,在舆论面前听之任之、不去引导,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不去改进,等等。

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水平,甚至直接影响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所以,正确地认识舆论、驾驭舆论,努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各级领导干部最紧迫的政治任务。

领导面对媒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要正确认识媒体。

在信息化时代,媒体和记者的概念都发生了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媒体,第一媒体报刊用眼看,第二媒体广播用耳听,第三媒体电视眼耳并用,而新兴的网络媒体则调动人全身心投入,虽是虚拟世界,但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已密不可分。

传统意义上的记者,是受过专业教育、具有资质证件的从业人员,而现代媒体则更多地利用新闻线人和受众收集和提供信息,在许多情况下,线人和受众扮演了记者的角色。

随着媒体概念发生变化,对媒体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就国内媒体而言,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取向多元、经济利益驱动和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新闻载体增多、传播手段翻新等多种原因,主流媒体还比较听话,非主流媒体则难以管理;传统媒体还容易掌控,新兴媒体则难以驾驭。

面对假新闻媒体和公众该如何应对

面对假新闻媒体和公众该如何应对

面对假新闻媒体和公众该如何应对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的方式也日新月异。

然而,与此同时,假新闻的泛滥也给公众带来了困扰。

面对假新闻媒体和公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保持理性思考。

在面对新闻报道时,不要轻信一面之词,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

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比对不同媒体的报道,形成客观全面的认知。

同时,要注重事实核查,不要被标题党和夸张报道所蒙蔽,理性对待信息,不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内容。

其次,要提高媒体素养。

公众应该学会辨别媒体的可信度,选择权威、正规的新闻媒体获取信息。

在社交媒体时代,要注意筛选关注对象,避免沉溺于八卦、谣言等低质量信息。

同时,要学会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等工具,主动查证信息的真实性,不盲目相信一切网络传言。

此外,要加强信息教育。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公众的信息素养教育。

培养公众批判性思维,提高辨别假新闻的能力。

在教育中注重媒体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新闻,不被虚假信息误导。

同时,家长也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教育他们如何辨别真假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最后,要加强监管和惩处。

对于故意传播假新闻的媒体和个人,应该依法追究责任,加大打击力度。

建立健全的新闻监管机制,加强对新闻报道的审核和监督,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同时,公众也要积极举报假新闻,共同维护信息传播的清朗环境。

总之,面对假新闻媒体和公众,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思考,提高媒体素养,加强信息教育,加强监管和惩处。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假新闻的传播,维护信息传播的健康环境。

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理性、负责任的信息传播者,共同建设一个真实、客观的新闻世界。

如何应对媒体炒作和引导公众舆论

如何应对媒体炒作和引导公众舆论

如何应对媒体炒作和引导公众舆论媒体炒作和引导公众舆论是当今社会中常见的现象。

由于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的巨大影响力,他们经常会利用不同的手段来炒作话题,并影响公众的看法和态度。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作为公众如何应对媒体的炒作和引导,保持理性思考和客观判断,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应对媒体炒作和引导公众舆论的有效方法:1. 保持审慎和批判的态度面对媒体炒作和舆论引导,我们首先要保持一种审慎和批判的态度。

不能轻信媒体所报道的内容和观点,而是要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来源进行比对和核实。

了解事实真相并自主思考是应对媒体炒作的第一步。

2. 使用多个信息来源进行比较媒体具有不同的倾向和立场,会有偏见和利益导向。

因此,我们需要从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信息并进行比较,以避免受到个别媒体的单一影响。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查看不同的新闻网站、报纸和社交媒体来获取多元化的观点和信息。

3. 辨别媒体的意图和动机媒体炒作和舆论引导通常都有其自身的意图和动机。

我们应该学会辨别媒体的立场和动机,了解他们之所以如此炒作或引导的原因。

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媒体报道,并对其所传递的信息进行评估和判断。

4. 保持冷静和理性思考面对媒体的炒作和舆论引导,我们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思考。

不要被情绪左右,而是要依据事实和逻辑进行判断。

理性思考有助于我们不被媒体所操控,保持独立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5. 主动批评和辩论如果我们对某个媒体的报道或舆论有不同的看法,应该积极参与辩论和主动批评。

通过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声音,可以促进公众对话和思考,减少媒体的炒作和舆论引导对我们的影响。

6. 建立媒体素养和媒体警觉性为了更好地应对媒体炒作和舆论引导,我们需要建立媒体素养和媒体警觉性。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了解媒体的工作方式和运作规律,还要学会分辨真伪信息、识别炒作手法和舆论引导的技巧。

只有具备媒体素养和媒体警觉性,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媒体的炒作和舆论引导。

7. 积极参与公众讨论和社会活动积极参与公众讨论和社会活动也是应对媒体炒作和舆论引导的有效方式。

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媒体舆论应对

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媒体舆论应对

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媒体舆论应对【摘要】在公共事件中,新闻媒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是传递信息和报道事件的媒介,更是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

新闻媒体在公共事件中的责任与作用包括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引导舆论和协调矛盾、以及进行公共事件后续跟踪报道。

在这些过程中,新闻媒体需遵循客观与公正原则,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通过及时报道和深入分析,新闻媒体能够有效引导公众舆论,促进社会和谐。

新闻媒体在公共事件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结合以上策略,新闻媒体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确保公众获得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提高社会的整体应对能力。

【关键词】新闻媒体、舆论、公共事件、责任、作用、客观、公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舆论引导、矛盾协调、后续跟踪报道、重要性、应对策略。

1. 引言1.1 介绍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媒体舆论应对在公共事件中,新闻媒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舆论应对能力直接影响事件的发展和处理结果。

对于公共事件,新闻媒体的报道不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其舆论引导作用,能够影响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

新闻媒体在公共事件中应对舆论的方式和策略至关重要,需要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同时具备快速应对和有效协调的能力。

公共事件往往涉及重要的社会利益和公共安全,而新闻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报道对于事件的传播和处理至关重要。

在公共事件中,新闻媒体应当承担起监督和报道的责任,保持客观性和公正性,在报道中坚守事实真相,避免夸大和歪曲事实,从而确保公众获取到的是准确和完整的信息。

新闻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需要具备应急处理的能力,及时发布信息、指导公众和协调相关方面的工作。

在舆论引导和矛盾协调方面,新闻媒体需要引导公众理性表达情绪,减少恐慌和焦虑情绪的蔓延,同时对矛盾进行及时调解,维护社会稳定。

在公共事件后续跟踪报道中,新闻媒体需要持续关注事件的进展和影响,为公众提供全面的信息和分析,促进事件的及时解决和处理。

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新闻媒体

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新闻媒体

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新闻媒体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新闻媒体一、正确认识媒体(一)新闻媒体1、新闻媒体的概念就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社会的良知或喉舌,没有一个健康的媒体,就没有一个健康的社会。

新闻媒体作为现代工业文明产物,具有现代社会大众传媒社会属性,在引导舆论、传播信息、反映社情民意、宣传形象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

2、媒体的分类按时下对新闻媒体的划分,新闻媒体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分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及手机。

还有现在的微博。

(二)记者(中国记者、外国记者):1、记者的概念就是媒体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

雅称:无冕之王。

记者属于职业的一种。

我国出现记者一词是在清朝末年(1899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记者按国籍可分为中国记者和外国记者;按媒体类别可分为新华记者、报社记者、电视台记者、广播电台记者、网络记者等。

记者采集和收集媒体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采访,通过与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而获得。

记者既不是你的上级、也不是你的下级;不是你的领导,也不是你的同事;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敌人;记者永远是你的挑战者。

2、记者的任务和要求记者的基本任务:采写新闻(天职或首要任务);向领导机关和编辑部反映情况(内参);了解群众的要求和社会的反映(社情民意、民生问题和社会舆情)。

对我国记者的基本要求:一是敏锐地发现事实;二是忠实地报道事实;三是当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培养与记者交往的基本功:▲轻声说重话,四两拨千斤;▲真话不全说,假话绝不说,废话不多说;▲有理有节,不卑不亢;▲诚实有信,举止得体;▲勤练内功,积累知识。

3、熟练把握回答记者问题的几个“不要”:▲请不要作报告—借题发挥不要太多,更不要事时间;▲请不要抖家底—记者喜欢有个性的东西,你说了也白说;▲请不要居高临下—有礼貌而不油滑;▲不要有对抗心理—不发脾气,不进圈套;▲请不要念稿子—用稿子显得心不诚,无能力;▲请不要上专业课—需要的是深入浅出;▲请不要假装幽默—幽默是宽余的表现;▲请不要借机吹捧上级—会使人反感、肉麻二、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媒体1、新闻媒体与外宣外宣面临的形势:外宣就是向世界说明中国,依此类推。

演讲中如何应对媒体报道

演讲中如何应对媒体报道

演讲中如何应对媒体报道在当今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演讲不再仅仅是在特定场合向特定听众传达观点和信息的方式,它往往会吸引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媒体的报道可以极大地扩大演讲的影响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和压力。

因此,学会在演讲中有效地应对媒体报道至关重要。

首先,演讲者要充分了解媒体的工作方式和需求。

媒体的主要职责是向公众传递有价值、有吸引力的信息。

他们通常会关注演讲中的亮点、争议点以及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

演讲者在准备演讲时,就应该预见到哪些部分可能会引起媒体的兴趣,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在演讲过程中,保持清晰、准确和连贯的表达是关键。

避免使用模糊、含混或容易引起歧义的语言。

清晰的表达有助于媒体准确地理解和传达演讲的核心内容。

同时,要注意控制演讲的节奏和时间,避免过于冗长或仓促,以便给媒体足够的时间来记录和理解重点。

对于可能被媒体追问的敏感问题,演讲者要有提前的准备和预案。

不要试图回避或躲闪,而是以坦诚和负责任的态度来回应。

如果某些问题确实无法当场给出明确答案,可以承诺在合适的时间内提供更多信息。

但要注意,这种承诺必须是能够兑现的,否则会损害演讲者的信誉。

与媒体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演讲之前,如果有机会,可以与相关媒体进行适当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关注焦点和报道方向。

在演讲结束后,留出一定的时间接受媒体的采访,这不仅展示了对媒体工作的尊重,也增加了与媒体互动的机会。

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要保持冷静和自信。

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做到自然而真诚。

回答问题时,先简要概括要点,再进行详细阐述。

避免冗长而杂乱的回答,以免让媒体难以抓住重点。

此外,演讲者还需要注意保护个人和相关方的隐私。

如果演讲内容涉及到敏感的个人信息或商业机密,要在适当的时候予以说明,避免因媒体的报道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当发现媒体的报道存在偏差或错误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可以通过正式的声明、与媒体的沟通或者在其他合适的场合进行澄清。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应对媒体的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对于个人或组织来说,应对媒体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媒体打交道时,以下是一些原则、办法、技巧和注意事项可以参考。

原则:1.诚信原则:作为被报道的对象,要始终保持诚实和真实,尽量不说谎,不夸大事实。

一旦被媒体曝光了虚假信息,信任度将会大幅下降,对个人或组织的形象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2.一致原则:在与媒体打交道时,要保持一致的声音和态度。

不同的人发表相同观点,会使信息更加有说服力,有利于塑造个人或组织的形象。

3.主动原则:要主动与媒体沟通,积极主动地提供信息。

情况不明朗和人搭口岸特殊的人,往往会遭受到更多的质疑和批评。

通过主动提供真实信息,可以增加别人对你的了解和信任。

办法:2.把握时间节点:在与媒体打交道时,要抓住时机,选择适当的时间发表观点。

有时候,一篇负面报道可能是由于错误的时间选择引发的。

要做好媒体监测,及时跟进有关的新闻动态,及时作出回应。

3.掌握媒体语言:媒体有自己的特殊语言和写作风格。

要了解媒体的要求和习惯,掌握一些基本的媒体语言和写作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与记者合作和沟通。

技巧:1.说出核心信息:在与媒体进行采访或交流时,要学会挑选核心信息,并将其清晰地表达出来。

不要在大量的信息中迷失重点,而是抓住重点,让关键信息更易于被媒体和受众接受。

2.控制情绪和语气:在与媒体打交道时,要保持冷静和镇定,不要被情绪所控制。

语气要稳重,不要口出恶言,以免给别人留下过激或不成熟的印象。

3.大胆引导话题:在与媒体进行采访时,可以适度引导话题,把握话语权。

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记者关注自己希望报道的内容,并以此塑造自己的形象。

注意事项:1.保护个人信息:在与媒体打交道时,要注意自己的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保护。

不要随意透露个人或他人的隐私,以免给个人或组织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准备充分:在与媒体进行采访时,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不仅能增加领导干部的形象和知名度,还能够帮助他们更有效地传递政策和观点。

因此,提高应对新闻媒体能力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领导干部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他们需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做到言之有物、言简意赅。

在接受采访时,领导干部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语言,尽量避免说出令人误解或引发争议的言论。

通过有效的沟通,他们可以更好地与媒体建立互信关系,增加政策传达的成功率。

其次,领导干部要具备较高的情绪智商。

面对新闻媒体可能出现的压力和挑战,他们需要保持冷静和镇定。

无论遭遇何种质疑或批评,领导干部都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做过激的回应,避免引发更大的争议。

同时,领导干部也应该学会转化负面情绪,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动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和业务功底。

新闻媒体对领导干部的提问通常涉及各个领域的问题,因此他们应该学会广泛地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

只有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才能够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给予准确的回答,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尴尬和误解。

此外,领导干部还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来提高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

可以参加公关和媒体管理的专业培训课程,学习如何与记者有效沟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等技能。

此外,他们还可以观摩其他成功的领导干部的表现,并向他们请教经验和建议。

总之,作为领导干部,提高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良好的沟通能力、较高的情商、扎实的知识储备以及专业培训和学习,领导干部可以更好地与媒体互动,有效传递政策和观点,并塑造良好的形象。

这样不仅有助于领导干部的职业发展,也将对整体社会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

领导干部作为公众形象的代表和政策的执行者,需要与新闻媒体进行密切互动,并经常面对各类采访和报道。

然而,随着媒体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和阻力,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并有效传达政策理念。

如何应对新闻媒体(翁士增)

如何应对新闻媒体(翁士增)

如何应对新闻媒体危机管理专家翁士增一、应对新闻媒体概述就质监工作而言,应对媒体是现代质监工作活动的一种公共关系行为,而新闻媒体对质监工作的关心是广大民众对自身利益和社会热点问题关心的正常反映。

新闻媒体通过提供公民所需要的质监工作作息,以满足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的需要,从而为依法行政和褒贬利弊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质监工作也可以通过媒体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并获得政府、企业、人民群众对质监工作的理解、支持。

质监工作人员应对媒体必须持谨慎、负责的态度,因为媒体是舆论信息的“把关人”,通过议题设置引导公众舆论,而我们的言行会涉及法律、政策和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公共关系方方面面的问题。

翁士增老师《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培训》:二、应对新闻媒体的原则从主体而言,应对新闻媒体有质监官方和质监工作人员个人之区别。

官方正式的新闻发布制度是由指定的新闻发言人定期不定期向媒体进行的新闻发布。

这种制度有助于媒体界定信息来源的性质、准确理解官方立场、避免把私人言论与官方言论混淆。

质监工作人员个人有时也会媒体追踪,质监工作人员可以作为社会成员发表私人言论。

可以发表对某事、某人、某些行为的评价,可以回答民众的咨询、可以向社会公众提出建议,可以为自己辩解。

但是质监工作人员必须意识到言论责任。

无论官方或个人,在应对新闻媒体时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保密原则保密原则是应对媒体的首要原则。

无论官方或个人都必须遵守《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相关的规定,不能违背法律和纪律透露不该透露的信息。

具体说来,各种保密文件、未结案件、企业技术秘密和客户信息等都属于保密范畴。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个人言论要维护质监的整体形象,因为公众很难区分某种观点属于个人还是整个部门观点,尽管某些言论是个人观点,但有时也会影响官方形象。

另外,从质监公关策略考虑,个人言论不能带有随意性,必须服从上级组织的安排。

合理原则是应对媒体的必要原则,其侧重于应对新闻媒体时如何有所为;保密原则则侧重于规定保密范畴,是有所不为。

谈如何应对媒体

谈如何应对媒体

谈如何应对媒体基层领导干部急需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关键期,同时也是问题凸显期和矛盾多发期,多发的社会矛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舆论关注,从而引发各类媒体的争相追逐。

科学应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事关党委政府形象,事关社会稳定。

舆情应对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舆情应对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其执政能力的高低。

如何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是摆在广大基层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桃江县舆情应对现状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

1、桃江县舆情的发展态势:一是舆情数量越来越多。

据统计:2001年―2008年,全县群众信访、媒体与网络报道等各类舆情共1500多件,其中群众上访占舆情总数的60%。

仅2009年以来,我县各类舆情已突破1000件,网络舆情达40%以上。

二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以往舆情大多只涉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

而现在的舆情已突破了过去那种简单的利益诉求,触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无所不包,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的心理诉求。

三是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过去的舆情反映仅在直接参与者和当事人之间流传,表现形式单一,传播范围窄,影响小。

而现在,一旦出现热点舆情,便是各种诉求渠道多管其下,来信来访、纸质媒体、电子网络等铺天盖地,稍有疏忽,一夜之间便可全国闻名。

2、桃江县舆情的主要分类:一是民生类。

由于桃花江核电站、白竹洲水电站、桃马公路、经济开发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件增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操作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极易引起群众的关注与讨论,一旦操作不当或不公,阻工、群体集访、越级上访、网络发帖等蜂拥而至。

今年9月,桃江县某镇群众因挖沙船昼夜施工,一百多群众以影响其休息,并危及到部分河岸房屋的安全为由,打着横幅集访两次。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

二是没有意识到所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是没有意识到媒体职能也在发生变化。
四是从个人方面来讲,缺乏一种开放的心态, 对自己也缺乏自信。
四、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应对新闻媒 体的能力
(一)如何面对新闻媒体
1、要正确认识新闻媒体, 全面、准确地认识 新 闻媒体的社会作用
2、要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的政治素质和 理论水平
2、不知是爱还是恨 媒体网络越来越广泛介入到政治生活领 域,渗透到官员的职场中,大到国际时局, 小到街巷市容,官员离不开媒体,需要它, “爱”它;可又很“恨”它,因为媒体越 来越难驾驭,越来越不听话、不听指挥, 常常让我们的领导“出丑”,出洋相,被 曝光,“难堪”,下不了台,让人避之唯 恐不及。媒体成了一把双刃剑。
3、要注意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的新闻 意识和媒介素养
4、要掌握必要的媒体应对原则和技巧
十六字策略:
变怕为用 、变堵为见 变捂为亮 、变压为疏
运用十六字策略要遵循的原则: 第一, 要遵循真实、坦诚的原则
第二,要遵循前后一致的原则 第三,要遵循主动的原则 第四、 要把握分寸,遵循“度”的原则
5、要全面提升领导干部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一, 要努力提升人文素养
第二,要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如何正确引导舆论
1、要消除认识上的误区,驾驭媒体,引导舆 论 2、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意识
3、要坚决摒弃封堵思想 4、要及时抢占舆论先机
(三)当前新闻媒体发展的新态势 1、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继续强势
2、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蓬勃发展
3、新闻报道界限日趋淡化
4、信息传播效率日趋提高
二、当前领导干部在应对新闻媒体 时存在的问题 三个不知

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媒体舆论应对

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媒体舆论应对

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媒体舆论应对【摘要】新闻媒体在公共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事件的报道影响着公众的舆论和态度。

新闻报道的作用不仅在于传递信息,更在于引导舆论,呼吁社会关注。

而在公共事件中,新闻媒体需要承担起责任,保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报道事实。

面对舆论危机,媒体需要及时回应,制定合适的策略来应对压力和挑战。

新闻媒体也需要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权衡各方利益,确保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在舆论应对过程中,新闻媒体需要保持独立性,不受外部干扰,坚守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

新闻媒体在公共事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舆论应对需要权衡利益,确保公正。

【关键词】新闻报道、新闻媒体、公共事件、舆论、责任、策略、客观公正、利益关系、重要角色、权衡利益、公正。

1. 引言1.1 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媒体舆论应对在现代社会,公共事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而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在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应对尤为重要。

新闻媒体承担着传播事实、引导舆论、监督权力的责任,其报道内容和立场直接影响着社会舆论的走向和公共事件的发展。

公共事件中,新闻报道的作用十分关键。

新闻媒体通过报道公共事件的真实情况,让民众了解事实真相,引导舆论合理表达和正确判断。

新闻媒体在公共事件中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需要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避免误导公众、制造恐慌或挑拨情绪。

面对舆论危机,媒体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维护公信力和形象。

包括及时回应争议、透明公开信息、与社会各界进行有效沟通等措施。

新闻媒体应当始终坚守客观公正的原则,避免片面报道或偏颇观点,确保舆论传播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在处理各方利益关系时,新闻媒体需要权衡各方利益,确保报道的公平客观。

不能偏袒某一方,也不能随意渲染事件,应该坚守新闻职业道德,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新闻媒体在公共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舆论应对需要权衡利益,确保公正。

只有保持独立、客观的立场,才能更好地引导舆论,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消防部队如何应对新闻媒体

消防部队如何应对新闻媒体

消防部队如何应对新闻媒体一、学习如何应对新闻媒体的意义(一)消防部队执行灭火救援任务的舆论环境逐渐复杂目前在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下,人民群众越发的重视社会消防安全工作,对公安消防部队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新闻的及时性、独立性和客观性都大大提高,媒体对于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会最大程度的进行跟踪报道。

当消防部队接到较大事故的任务后,媒体的镜头几乎都会跟随而至,消防部队官兵的执行任务情况随时都在被新闻媒体的镜头记录。

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不少问题。

消防部队执行任务时都有大量的围观群众,消防官兵在现场的一举一动随时都有可能被群众拍照、摄像并上传网络。

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一些敏感信息可能会被人为的歪曲、丑化、断章取义,并通过QQ、微博等网络平台快速传播,来博取网民的点击率和关注度。

可以说,目前消防部队执行任务面对的舆论环境十分复杂。

(二)基层消防官兵普遍缺乏应对新闻媒体的意识和经验面对当前十分复杂的舆论环境,基层消防部队在应对新闻媒体方面的机制建立和教育工作显得较为滞后。

不少基层官兵缺乏正确应对新闻媒体的常识和经验,往往在镜头面前表现得惊慌失措、张口结舌,或者不顾忌自身形象,在镜头前仪态不端,语言粗鲁。

这样不仅严重地损害了消防部队的形象,还容易滋生谣言,引起群众的质疑,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因此,基层部队讨论学习如何应对新闻媒体,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消防部队应对新闻媒体的原则消防部队应对新闻媒体应当遵循“发布及时,言简意赅,整体策划,实事求是”的原则。

(一)发布及时消防部队执行灾害严重、有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大的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任务后,要第一时间发布消息。

此类事件,常常成为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公众对自身的知情权十分重视,关心消防部队是否有能力在灾害事故中保障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公众对于一些火灾事故隐患、危险化学品泄漏等存在恐惧心理,害怕威胁到自身安全。

关于“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新闻媒体”的学习认识和体会

关于“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新闻媒体”的学习认识和体会

关于“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新闻媒体”的学习认识和体会今年7月底8月初,我有幸参加了中共区委组织部主办的学习,通过一周的学习和考察,真是受益匪浅。

在这里我就学习浙江大学熊卫平教授讲的《突发公共事件与公共危机管理》,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新闻媒体的学习认识和浅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提高,新闻媒体已经形成了一种立体的公共力量,作用越来越强大。

重视媒体的作用、运用好传媒的力量,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体现执政水平、工作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突发公共事件后,有不少领导干部面对媒体不知所措,表现为“一防二怕三应付”即:一防记者(防火、防盗、防记者);二怕网络。

三应付,就是当记者出现后,被动仓猝接招,以求敷衍了事。

如何面对媒体?善用媒体?善待记者?应对记者?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件大事,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考验。

我想与媒体、记者打交道应遵循“正面、真诚、主动、为我所用”的原则,我觉得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正确认识媒体、记者及其作用所谓媒体就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是社会的良知或喉舌,没有一个健康的媒体,就没有一个健康的社会。

二、正确认识“应付”与“应对”的不同作用所谓“应付”就是敷衍了事,将就,凑合。

是被动的,是舆情出现后被动的对付;而“应对”是采取积极措施、对策主动应对出现的一些事情。

三、积极主动,掌握“第一时间发言的艺术”要努力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提高工作敏锐性,要在第一时间通过当地第一媒体传达第一声音。

——对于重要工作安排部署,重大事件发生后,媒体可能参与此项工作,应作好舆情风险评估,写好评估方案,做好应对预案。

——对于已明知记者要采访时,最好想尽各种办法提前了解来访媒体、记者的基本情况,关注点、记者采访的兴奋点,做好心理准备,想好应对之策,避免被动接访。

——对于网络舆情的处理,应第一时间成立应对班子,落实应对方案,明确网络发言人,通过网络发言人第一时间开通官方微博。

翁士增印刷《加强危机管理妥善应对媒体》.pdf

翁士增印刷《加强危机管理妥善应对媒体》.pdf

在危机 尚未来临时
本课程目的
在危机处于 萌芽状态时
在危机 发生之后
在危机 带来危害时
•我们能及时恢复 企业形象。
我们能成功地进行危机公关,妥善进行 媒体应对,并消除危机,并在危机中 发现机会,驾驭危机,利用危机。
我们能发现危机;
我们能预测危机;
主要内容
第一讲 危机管理的起点——认识危机管理内涵 第二讲 危机管理的要义——全面加强危机管理 第三讲 危机管理的关键——及时开展危机公关 第四讲 媒体应对的基础—— 时刻注意舆情动向 第五讲 媒体应对的要求——掌握媒体应对策略
哪些人群会关心危机?关心那方面 的问题,同我们的关系是什么?
危机可能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对企 业的危害是什么?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四个原则 二种机制 四类注意
潜伏期 爆发期 延续期 停止期
策略制定
成立危机处理小 组
组织资源
确定行动方案
组织策划
•管理实施
七、危机公关八大策略
危机预警,未雨绸缪; 快速出击,及时处理; 诚心诚意,敢于担当; 重视媒体,信息透明; 多斱借力,权威证实; 组织得力,口径一致; 公关活动,花钱要早; 持之以恒,坚持丌懈。
3、企业内部危机。如2001年安然的财务危机。2011年温州 胡福林跑路事件。
(三)危机的特征
危机的特征
意外性
老板跑路、 跳楼、自杀 等事件。
聚焦性
比如日本 钓鱼岛事件
破坏性
日本地震 引起的破坏

紧迫性
温州动车 事件
(四)危机发生的周期
1、危机潜伏期:时间可长可短,长的几年,短的几 天,或者几小时。任何人都不得抱有侥幸心理。
三株口服液是由吴柄新、吴思伟父子俩投资30万元创办的 民营企业。短短三年多时间创造了保健品行业的奇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应对新闻媒体危机管理专家翁士增一、应对新闻媒体概述就质监工作而言,应对媒体是现代质监工作活动的一种公共关系行为,而新闻媒体对质监工作的关心是广大民众对自身利益和社会热点问题关心的正常反映。

新闻媒体通过提供公民所需要的质监工作作息,以满足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的需要,从而为依法行政和褒贬利弊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质监工作也可以通过媒体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并获得政府、企业、人民群众对质监工作的理解、支持。

质监工作人员应对媒体必须持谨慎、负责的态度,因为媒体是舆论信息的“把关人”,通过议题设置引导公众舆论,而我们的言行会涉及法律、政策和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公共关系方方面面的问题。

翁士增老师《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培训》:二、应对新闻媒体的原则从主体而言,应对新闻媒体有质监官方和质监工作人员个人之区别。

官方正式的新闻发布制度是由指定的新闻发言人定期不定期向媒体进行的新闻发布。

这种制度有助于媒体界定信息来源的性质、准确理解官方立场、避免把私人言论与官方言论混淆。

质监工作人员个人有时也会媒体追踪,质监工作人员可以作为社会成员发表私人言论。

可以发表对某事、某人、某些行为的评价,可以回答民众的咨询、可以向社会公众提出建议,可以为自己辩解。

但是质监工作人员必须意识到言论责任。

无论官方或个人,在应对新闻媒体时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保密原则保密原则是应对媒体的首要原则。

无论官方或个人都必须遵守《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相关的规定,不能违背法律和纪律透露不该透露的信息。

具体说来,各种保密文件、未结案件、企业技术秘密和客户信息等都属于保密范畴。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个人言论要维护质监的整体形象,因为公众很难区分某种观点属于个人还是整个部门观点,尽管某些言论是个人观点,但有时也会影响官方形象。

另外,从质监公关策略考虑,个人言论不能带有随意性,必须服从上级组织的安排。

合理原则是应对媒体的必要原则,其侧重于应对新闻媒体时如何有所为;保密原则则侧重于规定保密范畴,是有所不为。

当我们与新闻媒体的接触不可避免时必须掌握有所为的原则,进而应该追求如何应对更好。

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灵活的手段,通过加强对话、沟通,寻求与媒体建立一种合作、互动的良好关系。

因此,要把握好平等相待、积极合作、适当宽容和为我所用等四个要领。

1、平等相待平等相待有两个层次:其一,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媒体,因为双方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质监部门和媒体而是平等互助、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其二,对待各级、各类媒体要一视同仁,认识到各家媒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同时不仅要重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还要重视新兴的网络媒体,因为网络媒体的及时性、互动性和大容量性,使得它在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2、积极合作积极合作是社会进步、政务公开的必然。

信息社会中隐瞒、封锁信息已经不可能,如果不用正确的信息占领传播空间,就会由不正确的信息占领,最后人们只能从传言中获得消息,引起社会公众猜疑,不信任甚至反感。

另外,要严肃对待、及时反馈新闻媒体通过内部渠道反映的问题。

我们要珍视新闻媒体的信任,对新闻媒体通过内部渠道反映的问题或者将采访素材、稿件直接给我们的,要认真调查处理,并及时给予反馈,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3、适当宽容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为媒体报道提供了包容性的宽松环境,媒体的数量在逐渐增加,媒体报道的角度在逐渐多元化,随之而来的对质监部门的各种舆论监督或负面报道也会相应增多。

有的媒体属于专事批评的角色,无论你喜欢不喜欢,他都可能抓住某件事情追踪下去,好象跟我们过不去。

还有一些与质监部门持相反立场的人同样也在利用媒体。

我们对此要有适度宽容的精神,其原则是,坚持自己的立场,放出自己的声音,但不要轻易指责新闻媒体,即使受到非难也不要对记者无礼,如无特别的原则之争,不要公开批评或评说某一媒体,可以私下进行沟通。

4、为我所用主动利用新闻媒体,有利于抓住先机、掌握主动权,从而达到两个目的:形象包装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回应媒体的失实报道。

一是注意形象包装。

包装策划要服务于质监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心工作和专项治理整顿,其主题包括临时性的和长远性的。

总体而言,要以树立质监部门的形象为目标。

在具体事件中,我们要利用成功的典型,得到媒体的充分认可。

每一位展现于媒体的质监人,应当了解策划的主题,并用自己的优秀素质去表现它,要充分体现质监人的道德规范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通过包装策划,我们就能够掌握宣传的主动权,占领媒体的宣传空间。

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

质监工作利用媒体还可以密切政企关系,政群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技术咨询、假冒伪劣产品识别和办事程序指南等,应该注意到,现代媒体越来越重视形式的吸引力,我们必须是传媒研究的有心人,才能把握社会公众兴趣的选择规律,从而更好地利用它。

三是及时回应媒体的失实报道。

及时回应媒体的不实新闻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消除影响、维护正常的质监工作秩序。

在市场逐利的驱动下,个别记者采访不扎实、不细致,编辑过分渲染、夸大新闻事实的情况时有发生。

根据失实的程度大小和媒体的不同意图,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予以回应:积极澄清和消极沉默。

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新闻主管部门汇报工作的制度和与不实新闻交涉的制度来约束媒体。

取得新闻主管部门对质监宣传工作的支持后,对一些媒体在进行不负责任的宣传甚至恶意炒作时,可以商情他们出面协调解决。

对严重歪曲事实的媒体曝光、反映质监问题的负面报道,应该进行严正交涉,直至诉诸法律,以切实维护质监部门和其工作人员的权益和声誉。

合情原则是应对媒体的重要原则。

合情原则主要侧重于我们在应对新闻媒体时如何表现得更得体,更令人称道。

质监部门有义务维护部门、个人和企业的正当权利。

质监部门在向新闻媒体透露信息时有义务维护质监系统及其工作人员和企业的正当权利,对涉及秘密、隐私及人格权、肖像权时应提醒记者注意。

为了更好地保护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质监部门应当要求采访记者在公开信息前接受约定的审查,如果记者不遵守约定、责任自负。

由于国家公务人员在道德和人道方面对社会公众有极强的示范作用,社会公众对其也有更高的标准要求,故在应对媒体,特别是在视听媒体时在以下方面特别注意:(1)不要迎合低级趣味;(2)不要迎合社会偏见;(3)要支持有社会正义感的人和事;(4)要引导社会公众关心正面、正常的事件和人,克制社会公众的非理性反应;(5)要尊重社会公众感情,不能直截了当地发布相勃对立信息,激化社会矛盾。

为亲者讳、为贤者避,在不违背法律、政策的情况下是应该的。

媒体采访一般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两种情况。

正式的采访一般要按程序经质监部门同意方可实施,事前要做详细的策划和沟通。

这种形式是我们常见的。

非正式的采访随机性强、偶然性大。

如在某一突发事故或事件现场,对质监工作人员提一、二个问题,所提问题一般涉及到敏感性和保密性较强,我们工作人员应该婉言谢绝。

对于其它问题的采访,质监工作人员应该坦然面对、彬彬有礼、从容不迫、恰如其分的回答相关提问。

正式采访中,质监工作人员与记者接触适宜采用官方语言,即应对辞令。

面对媒体的辞令应当符合官方身份、符合质监新闻政策、符合质监工作策略。

辞令是为内容和关系服务的,不是假客套。

好的辞令,极而言之可以安定社会;差的辞令,极而言之可能引起社会动荡。

一般情况虽然不至于如此严重,但不当辞令总会伤害内容,破坏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1)、积极宣传。

积极宣传就是正面宣传,即实事求是地介绍质监工作职能、工作情况,宣传质监人的精神风貌、好人好事,客观反映事实的真相等。

在介绍情况的时候,要注意用平实、朴素的词语,不要夸夸其谈,不要言之无物。

(2)、拒绝透露。

对于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质监部门认定不能透露的信息,质监工作人员都有责任拒绝打听;应对采访应根据个人的身份说话。

一般工作人员可以说:“这件事我无权回答,请你可以同发言人或者上级领导联系”。

或者说:“对不起,您的提问已超出了我的职权范围。

”这类回答比较委婉。

比较直接的拒绝应当属于法律、政策原则问题,例如,记者问:“据说该起案件是由举报人举报的,您能介绍一下举报人的情况吗?”我们可以明确告知:“对不起,我们有责任为举报人保密。

”(3)、澄清谣传和误解。

针对误解、误传或谣言,质监部门有义务澄清纠正。

首先,更正由于误传或谣言而引起的错误表述。

例如,概念性错误,要引用准确的、没有异议的词句予以纠正,以免被错误解读。

其次,视情况表明态度。

如果我们已经掌握事实真相,无论是否公开这些事实,都可以对误传和谣言说:“这不是事实”、“这与我们掌握的情况不一样”、“我们可以保证现在流传的信息是假的”等一些简短辞令。

如果质监部门也不掌握事件真相,只能声明“现在所传信息不是来自质监部门”“真相有待进一步调查,我们不要轻信来自其它方面的说明”,等等。

(4)、谈论可能性。

在无确实消息的情况下,无论质监部门还是记者都会涉及可能性的问题,但所涉及的可能性,质监部门与记者具有很大的差异。

因为质监部门是发现者,我们必须客观地对待所有可能性,而不能像记者一样对某种假设加以想像或发挥。

一般而言,质监工作人员应当表态:“我们的任务是发现事实,如果大家想得到证实,还是等调查清楚,用事实说话吧。

”应对记者的非正式采访,质监工作人员必须反映敏捷、灵活、有针对性、恰如其分地回答。

记者提出的问题千变万化,难以把握,但不外乎四种情况:可以或必须正面坦率回答的;必须正面驳斥的;需要暗示或隐晦回答的;需要委婉回避或作无效回答的。

这样答记者问时就可以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区分为四种类型,根据各种类型设置不同的回答方法。

(1)坦率直言法。

接受记者采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对外宣传,或是塑造良好形象,或是澄清是非,故此,对一般善意的提问应毫不含糊、采取直言相告的方法。

直言是指说话直截了当、坦率而明确地以事实相告。

如记者问:“你对食品安全有信心吗?”应该毫不迟疑地回答:“我们一定会努力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2)正面驳斥法。

回答记者提问要求有理有节、温文大度,即使记者的问题带有明显的偏见或者较强的火药味,也不能激动发怒。

但对方提出的错误论点或论据也决不能熟视无睹,听而不闻,应当以平静的态度、确凿的事理、犀利的语言,直截了当地给予必要的驳斥。

这样即可以维护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又能充分显示自己的良好风度修养。

如记者问:“该锅炉爆炸反映出全市锅炉使用状况,你们会怎样处理?”我们应该马上纠正说:“全市锅炉使用单位都会按要求使用,该锅炉爆炸只是个案。

”(3)巧妙闪避法。

记者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时会涉及到国家或企业秘密,或者因其他种种原因不能坦率相告,也不能给予驳斥,断然拒绝显失风度,而套用外交辞令“无可奉告”也会给提问者造成心理上的不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