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山水园林美学精神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国学文化精髓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国学文化精髓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凝聚了丰富而深厚的国学文化精髓。
从古至今,中国园林艺术一直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构图方式而备受世人推崇。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园林艺术中的国学文化精髓,分别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意境营造的文学表达”、“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和“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美学追求”。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即通过布局、建筑和植物安排等手段,模拟自然山水景观,使园林成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地。
这种思想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重,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园林中,人们能够领略到自然之美,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同时,这种哲学思想也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追求。
意境营造的文学表达中国园林艺术常常借助文学表达手法,通过诗词、对联等形式,来传达园林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这种文学表达的手法使得园林更富有情趣和内涵。
通过运用文学典故和隐喻等手法,园林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意境。
在这种意境中,人们能够放松身心,沉浸于艺术的氛围之中,从而感受到园林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中国园林艺术在布局和装饰上广泛运用传统文化符号,如石雕、木雕、壁画等艺术形式。
这些传统文化符号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比如,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常出现在园林的建筑和石雕中,象征着尊贵、权威和吉祥。
通过运用这些传统文化符号,园林艺术打造了独特的景观,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美学追求中国园林艺术强调“山水行园”和“幽境胜境”的美学追求,通过布局和设计将自然山水融入园林之中。
中国古代文人常常选择山水之处修建园林,以追求山水结合的美。
园林中的建筑、湖泊、花草树木等元素,与自然山水交融得天衣无缝,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这种美学追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独特之处。
浅述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浅述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摘要: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集中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和设计精髓,对研究我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同时,苏州园林也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信息、物质和精神内容,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如果想探求我国古典园林必要深入了解苏州园林。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美学思想Abstract: Suzhou garden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the work, which embodies the aesthetic ideas and design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have a very high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t the same time, Suzhou garden also save a lot of historical, cultural, ideological and informatio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ontent,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f you want to explor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gardens need to understand.Keywords: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gardens; aesthetics;1.前言早在小时候就拜读过叶圣陶先生关于苏州园林的文章,当时就已经被其描述出的园林景色深深吸引住。
那移步换景,楼榭假山、小桥流水在脑海中浮现过千百回。
苏州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独自包揽了几乎我国所有的名园。
从山水到园林-谢灵运山水园林美学研究
现代生活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城市居民渴望亲近自然,谢灵运山 水园林美学提供了借鉴。
现代生活中,人们更加注重健康与 生态,谢灵运山水园林美学提供了 有益的启示。
谢灵运山水园林美学强调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符合现代人对绿色生 活的追求。
谢灵运山水园林美学在景观设计、 旅游开发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 值,为现代生活增添了自然之美。
艺术审美与生活情趣:谢灵运山 水园林美学对现代艺术审美与生 活情趣产生积极影响。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运用谢灵运山水园林美学
借鉴谢灵运山水园林美学中的自然元素,将自然之美融入现代生活中。
汲取谢灵运山水园林美学中的意境营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
借鉴谢灵运山水园林美学中的空间布局,在现代城市规划中运用。 汲取谢灵运山水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在现代生活中倡导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空间之美:通过布局、建筑、植 物等元素,创造出多层次、多角 度的空间之美
情感之美:谢灵运山水园林不仅 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情感 的寄托和表达
人文之美
谢灵运山水园林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谢灵运的山水园林设计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通过景物的选择与布置,表达出对历史、文化、哲学的思 考。 谢灵运的山水园林美学强调自然美与人文美的融合,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深刻 内涵的艺术美感。
谢灵运的山水园林美学思想对后 世的园林美学理论产生了影响, 为园林美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谢灵运的山水诗对后世的诗歌创 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诗歌创 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与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与人文精神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古代,园林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是供人赏析的美景,更是一种表达人文情感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以及其体现的人文精神。
一、中国传统园林的元素与特点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具有独特的元素和特点,其中包括古典建筑、园林景观、水池湖泊、假山以及植被等。
这些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典型的中国园林的面貌。
古典建筑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
典型的例子有北京颐和园和苏州拙政园。
园林景观则通过山石、假山以及建筑物的布置和组合,增加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美感。
水池湖泊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用来呼应自然景观和建筑物,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园林中的假山则是通过石材或土壤塑造而成,形状各异,给人以虚实相生的错觉。
植被的选择与布置也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重要方面,以树木、花卉和草坪为主,通过精心打理,营造出宜人的氛围。
二、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出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追求。
首先,中国传统园林强调“人合自然”,追求园林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园林的每个构造都力图与自然融为一体,并通过布局和景观的设置,使人们能够亲身感受自然的美。
园林中的水池湖泊和假山是天然山水的再现,树木和花卉的种植则进一步增强了园林的自然氛围。
其次,中国传统园林注重精神追求,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意境的表达。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园林设计应体现人的精神境界,通过园林景观的设置和摆放,营造出寓意深远的意境。
比如,庭园中的建筑物和假山的摆放往往有着特殊的含义,如以龙为主题的假山象征着帝王之气,而不同类型的桥梁则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
同时,中国传统园林通过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园林中的建筑物通常被设计成多功能的场所,既可以供人们赏景休憩,又可以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由“仁者乐山_知者乐水”看江南园林的构成及美学意义
由“仁者乐山,知者乐水”看江南园林的构成及美学意义摘要:《论语》中的一句“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充分地反映在了中国园林之中,特别是自然山水秀美的江南。
借阅了相关的书籍,并得以感发,将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山水和借景手法展现了出来。
分析了江南园林的构造和美,并举例进行了阐述和表达。
关键词:江南;园林;建筑;借景人类造园,其实是在造天堂。
园林是人类眼中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是寄托精神的宁静家园,是自己心目中的天堂。
身处园林,我们看到的不止是亭台楼阁山水花鸟,还有中国古人的所思、所想、所为。
《论语》中“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中国文化中的山水情怀在园林中无限拓展。
中国江南,自然山水秀美,物产丰饶,自魏晋以来一直是一方富庶的乐土。
明清以降,更是文人巨贾汇聚之地,领社会风气之先。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江南私家园林虽是士大夫阶层抒发情怀,巨商权贵斗富攀比的产物,但它却不是一种富贵的张扬,而是内敛的自尊。
青砖灰瓦,白墙褐柱,碧树绿池,将装饰的色彩、纹饰、图案规范到中国哲学的观念中,亦如水墨画一般,成为一种智慧的生命。
江南园林借助亭台楼阁、路廊岛桥、墙垣门窗、木石花草,通过聚隐透借,幽曲疏漏的方法,利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隐逸的山水文化趣味。
它可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展现了一处处江南的园林以及一个园林的江南,让我们充分体会古人的生活、古人的理想和情怀。
虽由人作——江南园林之建筑建筑师园林的第一要素。
园林离不开建筑,它是建筑的延伸和扩大,是建筑和自然景物(山水、花木)的艺术结合。
江南私家园林也往往建于宅旁或宅后,作为活动游息的场所,它是宅主人生活的必要补充。
于是,不但园林和住宅构成了互补关系,而且园中还有众多的建筑,供宅主亦即园主以及游客休憩赏景之用。
“对称的建筑师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叶圣陶先生曾在其著作中这样写道。
先看西方,无论是凡尔赛宫苑,亦或林德霍夫城堡,还是彼得霍夫宫苑,都是规整式的典范之作。
文人梦与山水情——论我国现代城市园林的审美意蕴
[ 键词 ] 山水 情 结 ; 关 文人 梦 想 ; 多元 共 生
[ 中图分 类 号 ] R 7 19 [ 文献 标识 码 ] A
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既是 中华古典文化传承的体 美需要。他们 通过园林筑造 , 自然 山水做浓缩化 将 搬人家园 , 达到 “ 由人作 , 白天开 ”2呦 虽 宛 [( ¨ 现, 也是现代文 明的表征。相较古典园林 , 它不再 囿 处理 ,
・
61・
维普资讯
袁志准 : 文人梦与山水情——论我国现代城市园林 的审美意蕴
时 令 的景 色 变 幻 , 是 人 们 强 烈 追 求 的审 美 对 象 。 量与 影 响永远 比哲学 科 学 深 厚广 大 ” J ∞ 这 种 深 都 。 ( n “ 山水之 云气 , 真 四时不 同 : 融 怡 , 春 夏蓊 郁 , 疏 薄 , 厚 与广 大 , 要来 源 于 它独 有 的 “ 我 交 融 ” “ 秋 主 物 、 虚实 冬黯 淡 … … 真 山 水 如 烟 岚 , 时 不 同 。 J 故 相 生 ” “ 有尽 而 意无 穷 ” 四 ” ( 、景 的意 境 美 。如诗 画理论 中 而, 巧妙 利 用 山景 水 貌 成 了诸 多 城 市 园 林 构 成 的靓 的“ 意象 ” 意 境 ” 般 , 和“ 一 园林 意 境 也 是 审 美 主体 筑 点 。如 : 沙 山 、 、 、 的城 市 园 林 格 局 ; 林 市 基物 景 之上 , 助 想 象 , 动 情 感 , 化 出 一 种 无 法 长 水 洲 城 桂 借 调 幻 无 但 从 内拔地而起的奇峰 , 明镜镶嵌的四湖 , 玉带缠绕的两 比量 、 可测 度 , 又 能 体 验 到 的 心 理 空 间 , 而 生
风景园林设计中文人精神的体现与运用黄韵
风景园林设计中文人精神的体现与运用黄韵发布时间:2021-09-17T07:59:36.833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7期作者:黄韵[导读] 从宏观而言,中国自然背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几乎呈现出静态的状况,而在历来的朝代更替中,人文背景则在众多的因素中展现出此消彼长的变化,在这两种背景下,风景园林拥有了适宜的产生条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成为民族瑰宝。
为此,下文将就风景园林设计中文人精神的体现与运用展开探讨,希望可以给广大同行参考。
黄韵广西南宁古里园林艺术工程有限公司摘要:从宏观而言,中国自然背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几乎呈现出静态的状况,而在历来的朝代更替中,人文背景则在众多的因素中展现出此消彼长的变化,在这两种背景下,风景园林拥有了适宜的产生条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成为民族瑰宝。
为此,下文将就风景园林设计中文人精神的体现与运用展开探讨,希望可以给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文人精神;体现;运用1前言风景园林与历朝历代的诗文、绘画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古人精神文明的体现,这3个艺术门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风景园林中常常充满诗情画意。
因此,研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不可与中国艺术的发展史割裂开来。
同时,风景园林具有实用功能,这是其他艺术形态所没有的,它包含的内容涉及到多重文化层次,具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
2风景园林设计中文人精神的体现与运用 2.1诗经———建筑宫苑风景园林风景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奴隶制时代,当时较具代表性的是殷纣王沙丘苑台、周文王灵囿、灵台等。
其中“台”为具有宗教和祭祀功能的建筑,“囿”和“圃”属于具有生产功能的设施。
而在诗经中有专门记载关于灵台、灵囿的篇章,从中可见,在分封制及封建王权形成的初期,风景园林主要为建筑宫苑园的形式,这类风景园林通常依托于自然山川,规模宏大,功能也与自然山水较为类似,十分丰富。
2.2神学———求仙文化下的皇家风景园林至秦汉时期皇帝制度的确立,中央集权得到了极大的加强,真正意义上的皇家风景园林开始出现。
园林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园林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十分注重园林设计,将园林摆在与文化艺术同等的地位上。
园林不仅仅是一个看似美好、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所,更是融合了自然、人文、哲学、思想等多种元素的艺术品。
园林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非常广泛与深邃,让人无穷思索。
一、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在园林艺术中,自然景观是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园林设计师会通过搭配山水、木材、石头和植物等,给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
园林艺术旨在创造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体验,所有元素的组合应该让游客感受到舒适、和谐与美。
园林艺术更加注重的是自然之美。
在园林中,自然景观的组合整合的艺术特色,使得人们在繁华都市的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园林设计师不仅仅考虑植物和自然景观的特点,更会结合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从而对园林构造、整合方式等进行从细节处的考虑。
园林艺术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还体现在视觉审美、空间审美和环境审美上。
从古到今,园林艺术一直是许多文人雅士们追求的理想场所。
长长的走廊、天然石桥、静谧的荷塘、仿古石亭以及四季花开的景观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同时,园林艺术也与空间审美紧密相连。
精心布局的水流、花草和建筑物,加上不同的构造,形成了精彩的空间。
二、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园林设计不仅仅代表着自然景观,也包含了人文、哲学、文化等方面的内涵。
园林内的各种雕塑、岩石、庭院、哪怕是其布局、设计、建筑风格等方面,都代表着每个时期史学、文学、哲学等方面的文化薪火。
园林艺术是一个时代的总汇和反映,它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精髓。
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还体现在对人文精神的体现上,典型的有苏州园林之类。
园林中的庭院、建筑、花草等多种元素都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养生园林则是源于中医药理的理念,强调园林艺术中的花草、水流、石雕、建筑等,鼓励人们呼吸新鲜空气,享受自然,从中找到自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
中 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思想。
它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简单组合,更是一种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独特表达。
中国园林艺术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
这一理念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园林的建造者们试图将自然山水引入园中,模仿自然界的形态和神韵,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到大自然的广袤与神奇。
在园林中,山石、流水、花草、树木等元素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比如,假山的堆叠模仿了真实山峰的形态,既有陡峭的悬崖,又有平缓的山坡;流水的设计则借鉴了河流的蜿蜒曲折,有时潺潺流淌,有时形成飞瀑,营造出一种自然而又灵动的氛围。
这种对自然的模仿并非是机械的复制,而是一种对自然精神的领悟和再现,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移步换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又一重要美学特征。
园林的布局讲究曲折迂回,通过巧妙的空间设计和景观安排,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每走一步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致。
从一个亭子到一条回廊,从一座假山到一片池塘,景色的变化丰富多样,让人目不暇接。
这种设计手法不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也让人在不断变化的景观中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流转。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通过巧妙的廊道和门洞设计,将园林分隔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景观主题,当游客穿过一道道门洞,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视觉上的惊喜和期待,让人充分体验到了园林艺术的魅力。
中国园林还注重“意境”的营造。
所谓意境,就是通过园林中的景观元素和布局,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情感共鸣,让人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比如,在园林中种植梅花,不仅仅是因为梅花的美丽,更是因为梅花所象征的坚韧和高洁;在池塘中放养锦鲤,也不仅仅是为了增添生机,更是寓意着吉祥和如意。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诗词匾额等元素,也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品味到历史的韵味和人文的情怀。
文人园林——士人的园林审美心态
辋川别业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又是南宗文 人山水画之祖,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既创作 了“诗中有画”的山水诗和“画中有诗”的山水画, 更重要的是他将诗情与画意融人了园林的意境之中, 创作出诗、画结合的物质实体——辋川别业,使之成 为诗画兼融的文人园。
LOGO
LOGO
这座园林里,有“绿筱密复深”(裴迪《斤竹岭》)、
夷,有“跳波自相溅”(王维《栾家濑》)的白鹭,有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的文杏馆,更有那“独
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
照”(王维《竹里馆》)的高士雅人。整个园林意境清
新自然,纯净雅洁,优美宜人,是充满诗情画趣的文
人山水园的典范。
LOGO
LOGO
结束
LOGO
关于重情这一点: 如《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再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 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 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 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LOGO
2.以佛对园林
佛教在印度流传时期,便提倡在山林中坐禅,传说中 的释迦摩尼就是在荒林中的一棵菩提说下,静坐冥思了 七天七夜才觉悟成佛的。佛教传入东土后,开始与玄学 渐趋融通,佛教的中国化也由此开始。到了东晋南朝时 期,佛教般若学和涅槃学先后对士人特别是南方士人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佛学在与玄学的融通过程中,山水的 地位在佛学里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些著名的高僧如 支遁(支道林)、慧远、道生、等都对山水与佛教的关 系进行过阐述。
浅论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设计详解
浅论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设计详解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其景观设计独特精美,凝聚了中国人对自然、人文和艺术的极高追求。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景观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既包括了自然景观,也包括了人工景观。
下面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设计进行详细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设计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基础,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一体。
其中的重要元素包括山水、建筑、植物和水景等。
首先是山水,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山水不仅仅是一种美景,更是一种象征和意境的表达。
中国古人认为山是阳刚之气的象征,而水则是阴柔之气的象征,山水园林的设计中充满了阴阳对立的美学原则。
古典园林中的山水常常以“山呈岛”、“杏园山”、“石砌小山”等形式出现,给人以虚实相映的美感。
其次是建筑,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构造为园林增添了独特韵味。
建筑通常以亭、轩、楼、阁等形式存在,其造型多种多样,有点缀、遮挡、欣赏的功能。
建筑的摆放位置、朝向和布局均有严格的规范,以求与整个园林景观的统一、建筑物的设计往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设计的重要要素。
植物的选择和摆放凝聚了古代园林师傅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对美学的追求。
中国古代园林中常见的植物有秋葵、莲花、梅花等。
这些植物在园林中往往以多样化的方式出现,例如种植在亭台楼阁上、放置在池塘中、点缀在山石之间等,营造出一种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最后是水景,它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水景往往以池塘、湖泊等形式出现,它与山水、建筑和植物相互呼应,构成了和谐的整体。
古代园林中的水景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体现了中国人对水的独特理解和敬畏之情。
古代人认为水能够养育万物,也能够表达一种阴柔和生命的力量。
因此,水景常常被巧妙地布置于园林的中心位置,成为整个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设计独特精美,它凝聚了中国人对自然、人文和艺术的极高追求。
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
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老国家,山水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
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以下将从艺术特点、哲学思想和设计手法三个方面详细阐述。
首先,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在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山、水、石、树是基本元素。
山体被认为是园林的主体,起到屏障和遮蔽的作用,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禅宗的心境。
水则是园林中的灵魂,能够体现出流动、变幻、柔和和静谧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一种舒缓和清新的感觉。
石头在园林中被用来表达自然的力量和永恒的价值观,为园林增添了一种深远的哲学意味。
树木则是园林中的点缀和装饰,能够增加园林的景致和生命力。
其次,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都对中国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园林设计中,人工构建的山、水、石和树木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道家思想注重自然和人的自我修养,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在园林设计中,强调让自然流露出来,追求“以天人合一”的境界。
佛家思想强调人的悟性和心灵的净化,主张“超脱烦恼”的境界。
在园林设计中,注重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和平和。
最后,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采用了多种设计手法,使园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中国园林设计注重空间的布局和层次感的营造。
在山水设计中,通过巧妙的组合和变化,使园林呈现出开阔和封闭、广阔和狭窄的不同空间感,给人以意境的变化和层次感的体验。
在植物设计中,注重以观赏性和艺术性为主导,通过选择不同的树种和花卉,使园林产生季节感和变化的美感。
同时,在石景的设计中,通过独特的纹理和形状,体现出石头的力量和艺术性。
此外,中国园林设计还注重景点的布置和关系的呼应,通过景物的串联和相呼应,形成一种整体的美感。
宋代文人园林的美学研究
宋代文人园林的美学研究
1、宋代文人园林美学产生的背景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典型的文化繁荣时期,宋代文人家中的园林凭借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独特的美学观念,已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时期美学风格。
这种风格比较明显地呈现了宋代文人美学思想对传统文化与思想的理解和普遍信仰,他们强调和殷勤追求自然的观念,在园林建筑的设计和装置的方面重视自然的景色表现,在它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彰显出极具智慧的实践。
2、宋代文人园林美学设计理念
宋代文人在设计宋代文人园林时,重视与精湛的技艺和精致的景致,采用简洁的线条来表达空间感,以清新美好的雅致间接表达出天人合一、恢弘大度的思想观念。
宋代文人崇尚“小而美”,以及思想上的柔和性和实践上的节俭性,从而营造出一种宽广的深邃的美学气氛。
3、宋代文人园林美学的表现方式
宋代的文人园林美学表现在建筑、陈设、景观等多个方面。
其中,建筑结构采用平衡的复合式,并尊重古为新的原则,营造出一种崇尚大自然的氛围;陈设主要以精雕细琢的陶瓷、玉器等来表现极端的艺术美感;而景观设计以山水结合,自然风景融合建筑构造,结合空间秩序,充分体现宋代文人崇尚自然与研究自然的审美观念。
4、宋代文人园林美学的精髓
宋代文人园林美学凝聚着大量优秀的审美理念,体现出中西合璧形式
的特色及精髓。
宋代文人园林以多变的表现手段凸显不同的审美风格,多变的表现手法和类型,让宋代文人园林美学融合了西方的学术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发挥,宋代文人园林美学体现出多元包容、文史民俗背
景进行多样化融合和宋代文人追求自然与融合自然,以及柔和、节俭
以及强调团结精神的审美美学。
传统文人山水审美情趣与古典园林
韦诗呐 ( 西省柳 州职业技术学院 5 5 0 ) 广 405
摘 要 :山水 文学 中的文人 山水审 美源于 自然 ,并对 山水的超 然 ( ) “ 智 ” 之 美 二 仁 其外 ,将 自 山水作为 内心寄托 ,体现 了大 自然生命 节奏变化 的韵律 然 “ 智者 乐水 ,仁 者 乐 山 ”这 个 审 美 传 统 影 响 了 中 国文 人 千 和 自我感情 宣泄。然后把对 山水 的审美体悟融入 园林 的设计 中,物化 年 ,儒 家认 为 山水之 所 以能 被人 欣赏 ,并非 因为 自然 本 身具 有美 出对 山水的 荒寒 、仁智 、禅道等 审美的理 解,用各种 艺术手段把 自然 的形 态 ,而 是 因为 山水 蕴含 之精 神符 合 了人 具备 的某 种 美德 ,欣 山水组 织在 园林 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赏 山水 ,毋 宁说 是欣 赏 个体 美好 品德 。乐 山乐水 的 审美 感受 主要 关 键 词 : 山水 文 学 ;荒 寒 ;野趣 源 于 “ 山… ‘ 观 观水 ”所 引 发 的道德 联 想 , 以景 色 比德 ,寄 托情 A s r c b t a t: Th ntl cu lse s tc l o t c n r r m h 志 ,有浓 厚 的浪 漫主 义 色彩 。从 屈原 用 “ 草美 人 ” 比喻忠 贞贤 e i el t a t mse t i a y t he s e e y fo t e e he l 香 n t e i t e Ch n s n i n i s t e wr e e c be he s e e y t 良之 士 ,到 柳宗 元把 原 本无 情 的 山水 景 物 ,赋予 人 的感 情 。 《 aur n h i e e a ce tt me , h i r d s r st c n r o t i 商 e p e so mot n he s he s e e y et ei e l g i he b tnia 山 临路 有 孤 松 》 “ 松 停 翠盖 ,托 根 临 广 路 。不 以险 自防 ,遂 x r s wn e i ,t y u e t c n r s tc fe i t o a c l o h n n 孤 g r n d s n. o t y o t i s h o o t ade e i S he b a n e c mf r g t 为 明所 误 。幸 逢仁 惠 意 ,重 此藩 篱 护 。 犹 有半 心 存 , 时将承 雨 K y o d : n s a el e au e; Go n u f u tv t n; t h r e w r s l d c p i r t r a t i g o to li ai c o msi c a m c 露 。 ” 很难 分清 作 者 是写 景 物 ,还 是 写 自己,句 句 写景 ,字字 带情 。 山水 之 美 , 古 来 共谈 ,魏 晋 以后 ,经 唐 宋 而 至 明清 的 一 千 ( ) “ 悦 ” 之 美 三 娱 多年 间, 士大 夫文 人都 喜好 江 湖泉 林 、 山水 田园 ,渴 望在 风景 佳 强 调一 种 感 官 的愉 悦 ,一 种 惬 意 的 情 调 ,表 现 隐居 之 处 或 处游 而 居之 ,酷嗜 田园 山水成 为文 人 的一 种风 尚,人 才辈 出 ,名 寻常 百 姓 居 家住 所 的怡 然 自得 的生 活 景观 。如 苏轼 《 蝶恋 花 ・ 赤 篇相 继 ,多 为 山水游 记 ,记 录 了文 人 的游 踪 ,寄 寓着作 者对 山川 花褪 残 红 青 杏 小 》 “ 褪 残 红 青 杏 小 ,燕 子 飞 时 ,绿 水 人 家 花 景秀 的感悟 情 思 ,是文 人渴 慕 林泉 的产 物 ,在 唐代 ,山水 文学 达 绕 。 ” 自居 易 《 闲居 自题 》 “ 门前 有流 水 ,墙 上 有 高树 。竹 径 到 了巅 峰 ,有 王维 、孟 浩然 为 代表 的 山水 田园诗 派 ; 以高 适 、岑 绕荷池 ,萦回 百步余 ”。 参 为代 表 的边塞 诗 派 ;出现 了 “ 一生好 为 名 山游 ”的 李 白和杜 甫 ( 四) “ ”、 “ ”之 美 禅 逸 等 诗人 ;还 有 写 山水游 记 的柳 宗元 ,他 们对 前 代文 化遗 产 广采 博 中 国的大 多 文人 受到 了儒 家 学说 影 响 ,都期 望能 入世 “ 兼济 取 ,取 精用 弘 ,写 出 了许 多传 诵千 古 的 山水文 学作 品,文 人追 求 天下 ”,但 事与 愿违 时 ,便 采取 了隐逸 的生 活方 式 ,其 中 的一些 山林悟 道成 为 中国文化 传统 。 人 ,即 使隐 居 山林与 世 无争 ,也 无法 克 制 内心深 处 的痛 苦 ,于是 投 入 到佛 、道 之 中 ,追求 精 神 的闲适 与 心灵 的清 净 。譬 如王 维 , 山水 文 学 中所 体现 的 文人审 美情 趣 山水 文 学 中 的 山水 审 美源 于 自然 , 并对 山水 的超 然 其 外 , 他深 究禅 宗 ,其 诗歌 中 充满 了佛 理 的暗 示 。他 的私人 园 林辋 川别 体 道悦 性 ,立 象尽 意 ,将 天 、地 、宇 宙视 为 内心 的寄 托 ,寻 找淳 业 ,达 到 了 “ 中有 画 , 画 中 有诗 ” 的 园林 巅 峰 ,处 处透 出禅 诗 朴 的理 想精 神 、审 美意 境 ,在 文学 中体 现 了大 自然 生命 节 奏变 化 理 : 的韵律 和 自我 感情 宣泄 。作 为 文化 主流 的 儒家 还 突破 自然 美学 观 《 柴 》 “ 山不见 人 ,但 闻人 语 响 ,返景 入深 林 ,复 照青 鹿 空 念 ,把 山水 比作精 神 ,赋 予 “ 、智 ” 的社会 品格 意 蕴 ,形成 中 苔上 。 ” 仁 国特有 的 山水 文 化。 《 山中 》 “ 荆溪 白石 出 ,天 寒红 叶 稀 ;山路 元无 雨 ,空 翠湿 在 山水 文学 中主要 体现 中国古 代 美学 的核 心—— 自然 审美 , 人衣 ” 。 这 种 基 于 自然 审美 的心 理 体 验 ,极 大 地 影 响 着 古 文人 的心 理 方 “ 空” 、 “ ”表现 的 都是 佛教 中 的色 空观 ,虚 空 冷静 ,空 寂 式 、 审美倾 向和世 界观 表 达 ,文 人也 根据 自身的 经历 ,赋 予 了 山 间 、时 问 的流逝 是平 静 的 ,生命 的寂 灭 是无 奈 的 ,花 开 花落 皆随 水特 殊 的情绪 和情 调 : 缘 ,体现 了 王维 对佛 禅 的体 悟 。其 中的鹿噪 、竹 里馆 、辛夷 坞实 ( 一)“ 荒寒 ”之 美 际上 是 王维 静虑 参禅 的 地方 ,禅 宗 的神 秘赋 于辋 川别 业特 殊 的宗 在 中 国古 代 文 人 名 士 的 生 活 艺 术 中 ,对 荒寒 美 的钟 爱 ,很 教意 境美 。 多是 为孤独 寻 找 一个 寄托和 写照 ,对 山水 的 赏玩 是 “ 可窥 山水 之 二 、文人 山水 审美观 在 园林设 计 的体现 好 , 初 不 尽 出于 逸 兴野 趣 ,远 致 闲情 ,而 为不 得 已之 ,慰藉 达 文人 对 山水 的热 爱使 得游 览 山川 名胜 成 为生 活 的一 部分 , 山 官失 意 ,穷 士 失职 , 乃倡 幽 寻胜 赏 , 聊 用 乱思 遗 老 ,遂 开风 气 水呈 现 出独 立 的审美 价 值 ,对 自然 山水 形式 美注 重 的一 个必 然结 耳 。 ” 荒寒 、落 寞 、凄 美 、惆 怅 的景 观 情 绪 ,是 中 国文 人特 有 果就 是 如何 去体 现这 种 自然 美 , 1 是文 人们 把对 游 赏 山水 的极大 的一种 心 境 , 以此 为美 ,在这 种情 绪 中思 索 、悟 道 。这种 审 美被 的热 情 转化 成为 绘画 以及对 园林 的营 造 ,用 各种 艺术 手 段把 自然 认为 是高 级 的,在 清 朝黄 钺 《 四画 品 》中 ,把 《 寒 》列 为一 山水 组 织在 园林 中 ,满 足臀 临 山水之 癖 ,居 住往 园林 中,得 到一 廿 荒 品 :“ 服 乱 头 ,有 名 士气 。野水 纵 横 , 山荒蔚 。蒹 葭爸 苍 , 种精 神 奇托 。住 所 的 园林化 ,舒 适 、有 情调 的生活 方式 ,又 反过 粗 乱 白 露 唏未 。洗 其铅 华,卓 尔名 贵 。佳茗 留 甘,谏 果 回味 。 ” 来使 文 人对 外在 的 自然 山水 的游 赏 ,回 转 向园林 山水 ,实 际上是 如 柳宗 元 ,被贬 永 州 ,永 州 山水 荒寒 之境 与他 困厄 的身 世遭 个 自然美 的发 现 到 园林艺 术 的勃 兴 的转化 过程 。园林 是一 种被 遇 及 刚直 不屈 的个 性特 质 互相 阐 发, 于是 , 借荒 寒之 境表 现 身世 定义 了的 I 水 ,文人 也 在从 事 园林 经营 的过 程 中定 义 了 自己 ,将 他 U 之感 和哀 怨之 情 。 “ 悠 雨初 霁 ,独 绕清 溪 曲 。引杖 试荒 泉 ,解 自身 与 自然融 为一 体 。 悠 带围 新竹 ” 《 夏初 雨 后寻 愚溪 》 , “ 壁空 残 月曙 , 门掩候 秋 虫 ” 盛唐 以后 ,中 围园 林与 文学 的关 系 可 以概括 为 “ 以 园传 , 文 园借 文 传 ” ,相 互 生 发 。古 代 园林 的 审美 观 , 与 山水 文学 的 审 《 酬娄 秀才 寓居 开元寺 秋 月夜病 中见寄 》 。 这 样 对 景 物 “ 寒 ”意 境 的 欣 赏 , 在传 统 园 林 的 建设 中 的 美观 ,可 以说是 一 脉相 承 ,文人 山水 审美观 是 园林 审美 的根 源 , 荒 表 现却 不是 主 流 ,然而 却 在 日本得 到 发扬 ,成为 一派 , 即 “ 山 同林 即 微缩 了的 山水 ,是义 人表 达 自我 情操 的一 个 载体 ,对 山水 柚 水 ” 。其 实 “ 荒寒 ”之 境 ,是 可 以让 人灵 魂沉 静 ,在 今天 城 市 中 的审 美体 悟 自然而 然 的就融 入园林 的设�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一种独特的美学思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自然、生命和文化的协调统一,是一种高度精致的艺术形式。
它的美学思想从江南水乡和皇家园林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现。
这篇文章将讨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其设计原则和特征。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人造山水”的艺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它的设计目的是创造一个有机的空间,使人们能够沉浸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同时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气息。
它强调物体间的关系,注重优美的比例和平衡,追求高度的精致和完美。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设计原则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设计原则是整体性、隐晦性、稳定性、序列性和随机性。
其中整体性是最重要的原则,它要求园林整体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感觉。
隐晦性则要求设计者应该用隐喻之法,让景物有一种更加含蓄的美感。
稳定性是因为它要求设计者在其的结构和物品上进行平衡处理,使其不会失去美感。
序列性要求设计者在设计园林时要控制景物的顺序和排列,让园林整体呈现出一种节奏感。
随机性则要求设计者在园林设计中加入一些随机元素。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特征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以环境为根基,以山水为灵魂的艺术,它的特征是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时光静止的感觉、汲取气息的感觉和增长涵养的感觉。
1、环境为根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强调以环境为根基,园林应该根据自然地形、周围的环境和人类文化等考虑,以最小的干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特点和效益。
比如说,园林应该尽量保持原来自然地形的特色,保留自然景观和植被,不能人为地对自然环境进行干扰和破坏。
2、以山水为灵魂: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中,山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被视为园林的灵魂。
中国画同样是如此,它也强调以山水为灵感。
园林中的山水构建成类似于中国画的意境,营造了一种神秘、优美的文化氛围。
3、让人们感受到时光静止的感觉: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强调让人们感受到时光静止的感觉,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于环境的安静、和谐和平静。
最体现诗画园林三者合一的文人园林
最体现诗画园林三者合一的文人园林明代文徵明曾留下大量关于园林和书斋的绘画,而《拙政园诗画册》则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作品。
他以清简萧疏的笔墨,描绘出拙政园的三十一处景致,并各系以诗。
画中一汪浅水,数痕远山,一座空亭,几株花木,充满着幽远而隽永的文人意趣。
文人在园林中,卸脱人事的烦扰,远离世俗的喧嚣,静对满园风光,仿佛融身于水影山色之中。
从艺术性的角度来看,《拙政园诗画册》风格有别于文徵明其他园林斋室图,不是细腻而工致地刻画园林的景物和室内的陈设,如《东园图》《真赏斋图》等;而是多用淡墨简笔,不加设色,构图简单,长于“留白”,以此营造文人意境。
从画家交游和创作的角度来看,在文徵明诸多园林斋室画的“赞助人”中,王献臣和文徵明的关系可说是最密切之一。
据周道振先生的《文徵明年谱》,文徵明和王献臣的交往始自一五〇〇年。
此后,文徵明多次受邀前往王献臣园林中游赏,并吟诗作画。
由两人之交往,亦可推证《拙政园诗画册》并非草率的程式之作,而是寄托了画家和友人相似的人生志趣。
总的来说,《拙政园诗画册》是文徵明园林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亦是文徵明和王献臣退居吴中,逍遥自适的人生志趣的书写。
在他眼里的园林不只是一片供人居住的空间,更是文人在政治之外,以另外的方式实现自我之意义的地方。
退居园林,是从名利场中抽身而出,经营自己生命的家园。
本文就从文徵明诗文中既有的观念出发,围绕《拙政园三十一景图》,阐发其园林美学思想。
会心与意远“会心不远”,是中国古代园林美学的重要精神。
其说始见于《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会心,不是通过外在环境的改变远求心灵的安适,而是注重心灵的体验和契会,在寻常的景物中谢却尘俗的搅扰,宛若庄子笔下的水中游鱼,忘身于江湖之中,与鸟兽禽鱼相遨游,相亲适。
而文徵明对此思想有所发挥,既强调“会心不远”,又强调“意远”。
浅谈中国文人思想在古典园林美学中的体现
林 的天然之美。《 红楼 梦 》 第十七 回《 员 工俊 试才题对额 》 中, 有 一处 园林景致 “ 沁芳 闸”描 写如下 : “ 只见 佳木葱 茏 ,奇 花烂灼 ,一带清流 ,从花木深处 ,泻 于石 隙之下 0再进 数步 , 渐 向北边 ,平坦宽豁 ,两 边飞楼插空 ,雕甍绣楹 ,皆隐于 山 坳 树杪 之间 。 ”再看 大观 园的景观命 名 ,“ 稻香村 、潇湘 馆 、 蘅 芜苑 、蓼风轩 、藕香榭 ”等 ,也可见虽 为人 力所 开 ,却极 尽 自然之风韵 的意图。这种隐人工于 自然景色 的手法 ,将 自 然 美和人工美融合起来 ,将园林 中的建筑 、 水 石 、植被糅合 为一体 ,将 隐喻为君 子品德的植物梅兰竹菊点 缀于石桥池沼 之 间,将 中国文人 的物 我 、内外 、彼 已 、天人等 境界 和合 , 充 分利用一园一景诉说 中国文人 的情怀 。
社禾 斗 纵横
青年与社会
浅谈中国文人思想在古典园林美学中的体现
杨 铭
( 渤海大 学 文理 学院,辽 宁 锦州 1 2 1 0 0 0 )
中国古代 园林 艺术 源远 流 长 ,它 的发展 与 演变 寄托 着 中华 民族对 大 自然 的向往 与崇 敬 ,也 蕴藉 着 中 国文 人 的思 想情 怀 。 中 国文化受儒 、释 、道三家影响至深 ,虽在人生 观 、社 会观上 的看法不尽相 同 ,但在 艺术活动追求精神 自由 、超越 自我 、超越 环境 、超越 生命 等观点 上 ,却有 异 曲同工 之妙 , 这种 既执着于生命 ,又超越 生命 的 “ 居尘 出尘 ”的精神 就是 中国文人的美学灵魂 。
开” 。
者为面积与规模较小 的私家 园林 。 禅宗认 为 “ 我就是 宇宙 ,宇宙 就是我” ,故而在 方寸之 地缀以平淡无奇之景触发观者对生活 的感悟 ,在一叶一花一 流沙之间参 悟 “ 空”的 内涵 ,获得心灵上的平静祥和。在寺 庙中 ,园林 为修道者提供了寻求寂静冥想 的场所 ,在晨钟暮 鼓 声中与青灯古佛前 ,体昧禅意与禅趣。如常建的 《 题破山 寺后禅院 》 : “ 清晨人古寺 ,初 日 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 花木深。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 闻余磬 音。 ”描述 的就是寺庙园林带给观者的心灵感 受。 四、含蓄隽永 中国文人 向来崇 尚含 蓄 ,含 蓄是一种 民族性格 ,含 蓄的 特征渗透在 日常生活 中,也渗透到文学艺术 中。纵观 中国艺 海 ,不管是婉约含蓄的诗歌还是虚实相生 的绘 画,都在藏与 露之间掌控着一种度 , 犹抱琵琶半遮面 , 欲露还藏欲语还休 , 反映在园林营造中 ,则体现在处理空间的方法上 。 园林是一种处理空 间的艺术 ,中国古典 园林 的空 间布局 同绘画一样 , 注重虚实相生 , “ 大中见小 , 小 中见大 , 虚 中有实 , 实 中有 虚 ” ,通过借景 、对 景 、隔景 、分 景与框景 等处理方 法来升华园林的空间意象 之美。 借景 分为远借 、 邻借 、仰借 、 俯借 、应 时而借等几种方 法 ,在一个园林 中,以上几种方法融汇于一 园,使观者不管 身在高处地处近处远处 ,不管 出于春夏秋冬 ,都能揽 四时八 方不 同之景 , 比如游览 “ 环山抱水 ”的颐和园 , 近看九 曲回廊 , 远看湖水浩渺 ,仰视万寿 山 ,俯视亭 台楼 阁。山要有蜿蜒起 伏之 曲,水要有流连忘返之 曲,路要有柳 暗花 明之 曲,桥要 有拱券之 曲,廊要有 回肠之 曲。而 曲意味着什 么?含 蓄 、环 抱 、积蓄 、有情 ,然后必然有勃勃生机。 框景在古典 园林 中甚为常见 ,就是在 围墙上凿 出形状不 的窗 口, 或者是垒造 出形状独特 的门, 起 画框一样 的作用 , 把窗外或 ( - J # b 的景色 圈进来 ,独成风景 。分景是利用建筑物 将景色一分为二 ; 隔景是在 园林 内隔出单独 的景致 , 一 院一 隅 ,独 自成趣 。隔景也是 “ 藏” ,常常 以围墙 、山石 、影壁 、 茂林等作为屏 障隔断视线 ,使人不能对屏 障内的景色一览无 余 ,而走近之后才发现 隔景 中别有洞 天。如苏州拙政 园的枇 杷园 ,由海棠春坞 、嘉实亭 、听雨轩三个 院落组成 ,在 山水 与庭 院之 间的空 间处理上使用 了隔景 和分景等手法 ,使得亭 台水榭建筑错落有致 , 极 富空间美感 。 可行 、可望 、可游 、 可居 , 这 四点不仅是 山水画的精髓 , 也是 中国古典 园林 的基本思想 。中国文人崇 尚 “ 独 与天地精 神往来” 的逍遥 自 得 ,在人世与 出世之 间努力找寻着一种平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中文人园林的特点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中文人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景观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国古代涵盖文化艺术、实用建筑、景观园林的完美结合。
在传统的园林艺术中,中国文人园林最为出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园林的第一山” 。
文人园林以造景和园林创编为主。
它以幽雅、自然、端庄的景观布局,及用精细技艺,加
以巧妙雕塑的园林建筑,成为园林艺术中的最高表现,具有独特的风格,备受人们的喜爱。
文人园林的用材丰富,树木之间穿插舒缓的池石,湖泊内火山内嵌植石以及造型各异的石头块,更凸显出景观的平衡与统一。
钟乳石和花岗石的极富文化种子,以及厚重而非凡的错落有致的布置,为文人园林增添了许多文化底蕴与深远传承。
而墙护栏等装饰物表现出一种浓厚的、细致的山水风貌,可以统一园林景观,使它更加有序、和谐。
文人园林建筑主要以小型池塘、庭院、山墙等为主,这些建筑彩绘精美,玻璃和瓦片的安
装使建筑多而不乱。
文人园林在肃穆的基础上又能增添一种活泼的热情,以山水结合的学问,使整个园林充满了魅力与细腻的艺术韵味。
文人园林巧妙的布局和精致的装饰,使它的景观空间充满情感,令人欣赏上从容不迫,受
到深刻的印象。
文人园林本身也极富文化蕴涵,山水、植物、建筑物结合在一起,体现着
自然和人文关系,给观者一种回归世俗的无上感受。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人园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园林的第一山”。
它所承载的自然和人文,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
也正是由此而形成了文人园林特有的韵味。
魏晋名士的园林生活美学
魏晋名士的园林生活美学作者:余开亮来源:《决策探索》2019年第17期魏晋伊始,园林大量地进入中国文人的生活领域。
魏晋名士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在园林中展开了游山玩水、把酒咏文、艺术雅集、谈玄论道等诸多活动,构筑了一个以园林为载体的身心栖止之乡和生活美学世界。
园林山水生命情意魏晋名士率先以园林的艺术形式组合了山水,也以园林的生活方式彰显了自身的生命情意。
《世说新语·言语》载:“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其中,“濠”“濮”二字取自庄子“濠梁观鱼”与“濮水垂钓”典故,意喻一种与鱼鸟同幽游、与自然同一体的回归生命本性的畅快之境。
在魏晋名士眼中,当下会心的园林山水、林木、鸟兽禽鱼不但给人亲和、亲近之美感,而且直接让人领会生命的适性逍遥。
正因如此,魏晋名士都喜欢置身园林美景当中,既游目骋怀于山水美景,又感受着生命的悠闲自在。
嵇康宅中有一棵茂盛的柳树,嵇康则在柳树四周凿池激水。
每到夏天,他就在柳树下时而遨游嬉戏,时而锻铁自娱。
潘岳在洛阳闲居之时,在自家园林中筑室穿池,养莳花木,并扶老携幼共游园林,感受喜气融融的天伦之乐。
孙绰在会稽东山因山倚林,修筑园林,并在居斋前细心地种了一株松树,独赏其一无用处的“楚楚可怜”。
谢安、王羲之、许询、支遁、李充等人在会稽都建有园林,这些志趣相投的朋友经常在一起放情丘壑,有终焉之志。
陶渊明归隐的园田居,则有另一番自然野趣之美。
十余亩的园宅背山临水而建,八九间草庐有东轩有西庐;堂前罗列着扶疏的桃李,后檐种植着成荫的榆柳;东西则是花药分列,林竹翳如。
诗人在躬耕之余,时而看白云出岫、倦鸟飞还,时而手抚孤松、看夕阳将下,时而采菊东篱、见悠悠南山。
魏晋名士步入园林,让自身化进了天地宇宙,从而成为一幅天人合一的写意画卷。
酒香园林诗意源地感受园林景致之美,魏晋名士的园林生活还离不开酒和诗文。
王恭言:“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文人山水园林的美学精神摘要本文探讨了文人山水园林中表述出的情趣和魅力。
文人山水园林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它不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产物,同时也是审美精神的载体。
文人精神在文人园林造园技艺中得以彰显,成为文人山水园林重要的美学表现。
关键词:文人园师法自然美学精神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中国自唐代以来,诗人、画家乐于将居住和游乐环境的布局、构景,遵从“源于自然,师法自然”的原则,通过假山水池、一树一石的推敲锤炼营造和反映他们思想和文学修养的水景、山石景、建筑景——文人园林,他们在这些园林中或居或游,寄情山水,把对文学、绘画的感悟融入自然景观,成为环境艺术表现的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清代著名的戏剧家和园林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文人园的审美特点进行了研究,认为文人园“其佳者,善于因地制宜,师法自然,意出画境,佳山妙水,层出不穷,为之悠然而神往。
”这在《红楼梦》第17回里也有所提到:当贾政引众清客检查刚竣工的大观园,只见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有丘壑,焉能想到这里。
”便是讲的文人山水园中常见的“先藏后露,各下扬先抑”的造园手法。
当然“大观园”作为中国文人山水园林所追求的极至,不仅是在园林营建理论上有着独到的创意和见解,同时也引发了近现代园林学者对文人山水园林美学精神的几方面的探讨。
一大儒思想贯穿文人园的精神神髓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诞生在春秋战国,他们具备诸如科学态度、理想精神、自由人格、社会责任感等特殊的素质。
特别是明晰而庄重的自我意识、风节操守意识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占据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整个精神世界。
儒家思想做为古代知识分子典范,他们强调美与伦理道德的和谐统一。
孔子提出人应当“尊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无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述而》)。
孟子提出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儒家学说自古就和王权离别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特别是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文人精神逐渐淡化了“以天下事为己任”以及“捐躯赴国难”的冲动,随之追求一种人性的永恒——精神的独立和永恒。
儒家思想对文人园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园林的物质层面和观念层面上。
园林中用山水、植物“比德”,主张在“游于艺”的过程中,净化心灵,追求山林仁德。
孔子著名美学观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示意为:高山,草木生长,鸟兽繁殖,无私地供给四方以用。
正因为高山具有与仁者无私的品德,相媲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
而大水具有“智者”的德、仁、义、智、勇、善、正、志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也是美的。
就是类情以明德,将山水作为道德精神的比拟象征,反映了儒者在欣赏山水、营造文人园时的艺术心态。
造园者堆山理水、种花植草多是选取一些代表君子风范的自然物来造景,比如园林中的山石溪涧,梅、兰、竹、菊,被赋予多种文化特质,如相思痴情、高风亮节、清雅脱俗……已然成为文人自身比照君子的对象,蕴含着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
文人山水园林中的自然物象征着人的高尚道德品质,具有明显的伦理氛围,文人则在自然山水中因发现自己理想人格而愉悦。
中唐开始,文人的山水园已经大量出现。
它们除了醉心于造园理论与手法,创造变化丰富的艺术空间之外,也将儒家思想贯穿于文人园的精神神髓之中,为后世文人园林开创的可效法的造园规范。
与之同时,文人园特有的儒家文化和气质,甚至影响了一直固执的皇家园林模式,使皇族贵胄纷纷效仿文人风范,追求自然山水的高逸格调。
二诗画并重主导文人园的造园格局文人山水园林的格局素以清幽古朴见长。
园中多以曲水流觞,山石叠翠,勾栏复廊。
桃柳流阴、红翠间错的空间构成形式,体现出古代文人高古的品格,正如辛弃疾所说的“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
”文人山水园林多出自于文人的构思。
在中国古代,为“文人”者多善长诗文、书画。
因此园林也就成为了诗画的艺术载体。
文人园以诗情画意为尚,以辞文意境为宗,正所谓“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所以文人园林是山水诗、山水画的物状形态。
文人园的营建格局向来与诗画意境盘根错节,难分难离。
历代著名的文人园都有自己的“主题”,园中各景也是围绕着主题而展开,园中小品的内容遵循“述旧”“刻古”的原则,大量采用诗文名句。
在构图上采用山水画的空间布局及“散点透现”,力求讲究深远而有层次,大量运用借景、障景、观景、对景、点景等造形手法,使文人园充满了氤氲之气。
文人园中处处都透显出古典诗词的人文精神,就以苏园中的拙政园为例,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园名取自晋代文豪潘岳《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的句意。
拙政园的“兰雪堂”,其名取自于李白的诗句:“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之意。
拙政园西部的“留听阁”则取名于李商隐的名句:“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又如“与谁同坐轩”取名于苏东坡的名句“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表现出主人高洁的品格和超脱尘俗的志趣。
更有“小沧浪水阁”,其名直接取意于屈原的《渔父辞》:“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由此可见园主人(王献臣)对传统人文审美精神是何等的推崇。
当然,并不只是文人园借韵于名辞典句之中,由文人园而产生脍炙人口的佳句也比比皆是。
如欧阳修就曾做《沧浪亭》长诗来贺苏舜钦得到沧浪亭一事,最著名的一句就是“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由此可见其中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文人画的逐步成熟与发展,中国写意式文人园逐步走向风雅高古。
诗画的表意特征愈显突出,在表现一种自然美的同时,也传达出文人的生活神髓和人生的理想。
文人园常以“叠石为山,凿池为海,作石梁以开山亭,筑土岗以植杏林,”虽效法自然,同时又以诗画入境,“去汉唐围囿之硕大,独写纤靡绮丽于其中,”“外师造化,而中得心源。
”创造出文人园以趋向自然野趣,而又以“物外情,景外意”来表内心情感的特点。
古语有云“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园作为文人园的代表,突出表现了文人画的写意风格。
在园林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往往要求满足可游、可行、可观、可居的特点。
设计者通常将园林分成若干景区,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特点,通过造园手法使之相互贯通,气脉相联,达到“山外见山,景中存景”的神韵,这正是文人园“咫尺山林”特色之所在。
特别是到了明代,造园技术受到了以“明四家”为首的吴门画派的绘画理论与技艺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诗辞曲赋的意境以及文人高格风骨的气质。
正如:王献臣在构筑拙政园时,明四家之一的文微明就亲自与之做建园蓝图,并亲撰《王氏拙政园记》一文。
更由于众多诗画巨匠的参与,故使在园林造景、写物、格局、营建等各方面,处处都渗透着人的所思所想及审美情趣,造就了一代文人山水园林的辉煌时期。
而清代时,文人园的营造技术更是炉火纯青,其园艺体制已入化境。
难怪作为清代朴学大师的俞越就曾为盛康的留园作《留园记》,在文中对留园赞赏有加,并认为“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
”再如:被誉为“晚清第一园”的何园在建筑设计上有着中西合壁的鲜明特色,在其串楼的窗格和壁板上还刻有苏东坡、唐伯虎、郑板桥等人的诗画。
另如何园之南的“片石山房”,据史称,“池上有太湖石山子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颇为珍稀。
此园的设计,以石涛画稿为蓝本,顺自然之理,行自然之趣,表现了石涛诗中“四边水色茫无际,别有寻思不在鱼;莫谓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庐”的意境。
在文人园中,用石的手法可称为一个造园手段的经典,石头本身是静止、坚硬、无生命的天然材料,而人为的因素使它赋予了人的感情、喜恶。
它所表达的情感,象征其自身的生命力,也反映人类的情趣,从而最终将自然元素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苏州园林作为中式园林的典范,其造园技法包含了古代文人们的丰富创造性,使其生动、成为“人化的自然”,在自然中表达了文人的审美个性,从而得到了唯美的性格和精神。
三老庄精神与文人园的隐逸情结道家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文人园林尊重自然规律而不加干涉,顺从万物之本也。
《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道”的根本性质,“自然如此”。
《庄子知北游》:“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焉。
”意在表达人回归自然的安逸与舒适。
在中国文人园的审美精神中,同时也反映出传统文人的“道”与专制皇权之间的冲突。
他们时常怀着对政治统治的失望和无法施展一生抱负的落寞,纷纷筑园修身,或渔钓烟波(沧浪亭、网师园);或采菊东蓠(拙政园、归来园);或隐栖山林(一枝园、半枝园);或寻循禅门(无隐山房,小山从桂轩)。
终日问梅拜石、松竹为友、园涉成趣、琴书消忧。
崇尚自然而醉心于老庄无为之道,外化于诗辞书画之风雅,物化于山林泉壑之幽僻。
隐逸于在山林中的失意文人,精神上的自由得以满足,陶醉。
不仅对山水形状、自然风光和自由精神进行歌颂,同时将感受自然的情怀倾注于山水园林的建造中。
归隐文人大量参与造园,他们在设计中融入老庄的“齐万物”相对主义和心性哲学,用园林有限的空间,蕴涵包融了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几乎全部内容。
借助园林实体组成的空间,构建出人文精神的无限天地。
首先,是在建筑文化上,文人园的建筑结构松散,不求轴线对称,花草树林任自然之原貌,建筑造景也尽量顺应自然,使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不强调系统,以高山流水为境界。
没有华丽的铺排,以一种自然随遇而安的哲学精神为主线。
体现了道家思想要求摆脱传统礼教束缚的思想诉求。
其次,在文人园的思想体系中,还有一种“隐逸”文化贯穿于其中,表现出文人“不媚流俗,君子独善其身”的精神境界。
当然,文人天生的情结也导制他们不可能做到伯夷叔齐式的归隐,于是种种的中隐于市的思潮便流漫开来。
典型的例子便是:北宋苏舜钦辞官后,在苏州构筑沧浪亭,意在抒发与俗世难容的情结,其园中一草一木一石,皆成为抒发情感的工具,构筑,格局,一任自然,“水静而跳鱼鸣,木落而群峰出,四时不同而观云消水涨,四季更替贯览草木枯荣。
”“居于闹市然自得山水之乐。
”已成为文人园林的典型特质。
最后,“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风水观念在文人园林布局中潜移默化。
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理论强调天人相符、天人混一,以求天人之间和谐统一。
同时园林风水的布局选址、方位、层次等,表现为讲求阴阳、无极、气、道,与自然相适应,遵循自然普遍规律的阴阳冲和,是道家“天人合一”追求心静平和,归隐自然得以养息的心理追求。
四结语18世纪的英国园林家钱伯斯在《东方庭园游》中感慨:中国造园家造园知识之广博,园林中表述出的情趣和魅力,反衬出英式风景园林的平淡和乏味。
他认为英式造园理念与中国文人山水园林的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作法有着天壤之别,他将中国文人园林的造园元素引入英国,形成了英式风景园林中的浪漫主义风格,从而对英国的现代造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