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 (2)
积的变化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_2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能将这一规律恰当地运用于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初步了解变化规律(两个因数都变)。
2、过程与方法: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情境)水果超市里的杨梅进行活动大促销,促销价是每千克6元,爸爸买了2千克杨梅,需付多少钱?(指名口头列式计算)妈妈也买了20千克杨梅做杨梅酒,需付多少钱?(指名口头列式计算)后来活动结束了,回到了原价:每千克12元,小张的单位搞活动,买了20千克杨梅,需付多少钱?(指名口头列式计算)二、师生探究,发现规律1、下面我们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①从上往下看,第一道与第二道之间是第一个因数6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②从上往下看,第二道与第三道之间是第二个因数20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积也乘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标出相应的符号。
)2、小结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3、我们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匆忙下结论,要多举例子,看看是否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那么这里是否每个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每个同学都自己写一组乘法算式,将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看看积是怎样变化的。
①学生动手写。
②投影反馈,两生介绍,重点引导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乘一个数后的积是多少,是否相等?③小结:研究了那么多的算式,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根据回答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4、师:因数可以乘一个数,还可以怎样变?(除以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有什么规律呢:引导学生猜测,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师:这个结论对不对,我们一起用验算第一个结论的方法也写一组乘法算式,将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看看积是怎样变化的。
《往事依依》教案 2份_教案教学设计
《往事依依》教案 2份一、教学设想《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成三块进行。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通过小档案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也是希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块是研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赏析课文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积累的热情。
第三块是感悟,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来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从中获得启迪,达到我设计这堂课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象于漪老师一样爱文学。
二、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出示作者照片观看2出示作者照片:请同学介绍一下所知道的于漪老师的情况。
介绍(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创设情境: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想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怎样,同时也测一下大家的记忆力。
用什么方法呢?我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小小组活动:为作者设计一份小档案。
怎么样?谈到小档案,有同学平时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过一些明星的小档案吗?回想一下都有些什么内容?谁来说说。
(姓名、性别、出生、兴趣爱好、经历等)下面以小小组为单位,不看书来设计一份“于漪少年生活小档案”,看哪个组设计的小档案内容完整,设计合理。
哪个组先设计好就先来投影展示。
协作组根据要求展开准备活动。
2请第一个设计好的协作组代表展示本组准备的小档案要求:请上台的代表在展示中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看,可做适当记录。
协作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设计。
3请同学评价展示的小档案。
学生评价,展示其他组设计(三)、研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出示要求:通过设计小档案,我们知道了作者回忆了少年读书生活的哪几件往事,但这只是对文章有了粗略的了解。
下面请大家静下心来,打开课本,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来进一步品味文章。
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文中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出示范例围绕问题,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并在书上圈点批注。
《盘古开天地》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2
《盘古开天地》教案本文是关于《盘古开天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学目的: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像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像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三.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1.“猛、肢、肌、辽、液”都是形声字,声旁和字的读音有一定关系。
2.“丈、宗”可以通过熟字“仗、踪”或组词的方法来识记。
3.“逐”也可以借助认识的汉字如“家”迁移识记。
4.多音字“倒”:三声和四声。
5.“血”字的读音是四声,不是三声。
(二)学习课文:你读过神话故事吗?你能把故事的名字告诉大家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
1.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的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2.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总分段式:总是第一句。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3.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4.浮想联翩。
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5.找词语: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等6.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小结: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作者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家人的爱》教案教学设计2篇 (2)
《家人的爱》第1课时教案课程标准《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它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这方面内容,旨在使儿童逐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具有“五爱”良好品德的公民奠定基础。
这部分内容较好地体现用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引导儿童发展。
分别从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遵守社会规范,爱家乡、爱祖国的角度,贯穿了对儿童责任心和爱心的培养。
渗透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都有责任感方面的教育。
要对同学伙伴、对父母长辈、对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对动植物,都要有爱心。
爱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孩子道德生命自由生长的源泉。
《家人的爱》一课侧重培养学生有爱心,因而体现了“健康、安全地生活”所反映的“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的第3、4条,“愉快、积极地生活”所反映的“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中的第8条,“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所反映的“学会做事、学会关心”中的第2条,“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所反映的“有好奇心和多样的兴趣”中的第1条和“勤于思考、学习探究”中的第7、8、10条。
教学目标参考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相应内容(我们提供,老师不用编写)。
教材分析《家人的爱》一课,重点在于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感受亲情,进一步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是无私、不求回报的。
从家人对自己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的关心、品德上的严格要求,体会到家人的爱,并从中感受一家人的相互关爱,体会家的温暖,对家人的付出表示感谢并学着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父母、长辈。
本课三个主题紧密结合“家人的爱”这一话题展开,“家人的爱藏在哪里”旨在让学生在细节中发现、感受、理解家人的爱,感受家的温暖;“相亲相爱一家人”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一家人的相互关爱;“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旨在引导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学情分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因而长辈们对他们更加宠爱与娇惯,使他们很难体会到严格要求对自己成长和对自己将来的好处。
口语交际《在古诗里飞扬——古诗漫谈》教案教学设计2
口语交际《在古诗里飞扬——古诗漫谈》教案教学设计2导读:《在古诗里飞扬——古诗漫谈》教学设计⊙总体构思通过古诗漫谈,创设宽松环境,使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走进古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诗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过程设计【教法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宽松的环境,营造自由的气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具体方法用启发式、讨论式、演讲式等,通过集体吟咏、小组漫谈、推荐上台演讲、采访学校教师或家长等多种方式,进行口语实践,提高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让学生在韵味飘香的诗海里吟咏咀嚼,互相合作,探究古典诗歌的香醇与芳美。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
1.教师有选择性地刻录几首古诗制作幻灯片;录制歌曲《水调歌头》(苏轼词),《虞美人》(李煜词)。
2.师生共同准备印象中最深的一首或几首古诗,并简要讲讲喜欢的原因,如催人奋进、富有哲理、形象生动、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等。
3.学生收集并积累自己喜欢的古诗,并深入地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等。
4.选定要采访的教师或家长、周围的长辈。
5.事先布置学生小组讨论古诗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古诗在语言交际、现代歌词中的使用情况。
(二)导入。
教师:老一辈的读者中,不少人在孩童时代,就在吟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以及“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名句;我们还知道苏州有一座寒山寺,武汉有一座黄鹤楼。
我们的祖国到处有名胜古迹,一经诗人写入诗中,就会广为人知。
这些名句都来自古诗词中。
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今天,老师将和你们遨游诗海,在古诗中飞扬,张扬我们的个性。
多积累一些古诗,除了可陶冶自己的情操、增加文化底蕴外,还可提高思想水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新课标》要求同学们小学阶段要积累70首古诗,初中要背诵积累50首古诗。
《中国美食》获奖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中国美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游戏、归类、字理等方法,由浅入深地识字、写字,掌握本课生字词;用说相声《报菜名》的方式熟读课文,拓展说话。
2.以拆字解题、字源解说等方法体会汉字之美,体会古人造字用词的智慧。
3.从取材、烹饪、调味等多方面了解中国美食,游戏中拓展了解各类烹调美味和温州“酱”制品,感受祖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教学重点】用游戏、归类、字理等方法,由浅入深地识字、写字,体会汉字之美。
【教学难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感受汉字深厚的文化底蕴;创设情境了解中国美食,产生对祖国饮食文化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字字拆解,层层深入——寻中国美食之秘1.初探“食”源。
看图猜字形:猜猜这是什么字。
→食看图猜字源:猜猜“食”的来历。
→食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均像人低头(亼)在锅(皀)里吃东西。
2.浅析“美食”。
扩词填空:美()的食物相机板书:美味的食物(板书:味)美妙的食物(板书:香)美丽的食物(板书:色)整理小结:“美食”的标准,正是要——“色”“香”“味”俱全!3.定义“中国美食”。
看图辨析:作为中国人,你知道哪些是“中国美食”吗?答案:咖喱蟹(×)牛排(×)比萨(×)悬念导题:虽然我们每天吃中国饭,尝中国菜,却对“中国美食”了解得不够呢。
今天,老师请你们好好吃一顿,边吃边聊咱们的“中国美食”!二、看菜单——赏一桌丰盛的美食1.送菜单。
今天老师准备做哪些中国美食呢?翠花,上菜单!(送装“菜单词卡”的信封,同桌互认词卡。
)2.报菜名。
哪对同桌来报菜名?(全班听读并纠正读音)3.数菜品。
数一数有多少道菜。
4.小结。
咱中国人热情好客,家里来了客人,请吃一桌丰盛的“中国美食”,方能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重。
三、买食材——赏中国美食特色之“均衡”1.逛菜市场。
这么多材料要买,我一个人提不动,愿意陪我去菜市场采购吗?2.去买菜。
读读菜单理理思路,咱们要分别去哪几个摊位,买些什么菜呢?(小组合作,把菜单内的“素材”词摆进相应格子内。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优质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懂得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
语言运用:学会请别人帮忙时要运用合适的礼貌用语。
思维能力:学会请别人帮忙时把请求说清楚。
审美创造:和他人真诚交流,创造美好人际交往。
【课前解析】关注内容:教材先用一句话介绍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有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
下面配了三幅图,每幅图都常设了一种请别人帮忙的情境,分别是问路、借东西和请别人拿东西。
图画中请别人帮忙的人面带微笑,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寻求别人的帮助,在图画下方还提示了六个礼貌用语。
关注交际要求:创设情境,罗列注意点:请别人帮忙时,首先要大致把自己的请求说清楚,其次要用上礼貌用语,最后还要态度诚恳,眼睛看着对方。
在他人给予帮助后,要真诚地对帮助者表示感谢。
【教学目标】1.懂得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
2.学会请别人帮忙时要运用合适的礼貌用语。
3.知道请求帮助时要把话说清楚,正视对方的眼睛,态度要诚恳。
【教学重点】学会请别人帮忙时把请求说清楚,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出示课件3)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回想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
观察图片,小公鸡在帮小鸭子干什么?小鸭子帮了小公鸡什么忙?预设:小鸭子捉不到虫子,小公鸡不会游泳,他们互相帮助。
(出示课件4)教师引导:你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下面跟老师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
板书:请你帮个忙。
(设计意图:以本单元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导入新课,这样安排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建立单元的整体性,激发学生的交流的兴趣。
)二、交际内容(出示课件5)教师引导:有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该怎样请求帮助呢?(出示课件6)教师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演一演:美术课上,一位同学忘记带水彩笔了,她应该如何向同桌请求帮助呢?现在请两位同学上台演一演,其他同学说一说同桌会借给这位同学吗?预设同学表演借东西的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表现,同学们自由点评。
骑“白马”的苍耳教案设计(二)
骑“白马”的苍耳教案设计(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了解蒲公英、凤仙花、樱桃、苍耳是如何传达种子的。
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同学了解蒲公英、凤仙花、樱桃、苍耳是如何传达种子的。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趣味猜猜猜:(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让同学猜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引发同学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
)师: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
那植物是怎样传达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动物王国里的刺猬先生正在做这个调查,它都有哪些收获呢?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小刺猬的收获都在课文里写着呢!请小朋友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戴小红帽的字婴幼儿,看看谁读得最流利。
2?大家读得真投入呀。
我相信,你们一定又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吧!谁愿意将自身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全班同学呢?同学介绍自身认识的字,教师出示相应的字的卡片。
3?强调生字读音,并读一读。
这些新朋友的名字哪个容易念错,细心的小朋友来给大家提个醒。
(“苍”、“警”、“英”、“凤”是后鼻音,“查”、“炸”是翘舌音。
)现在请小朋友们大声地叫一叫这些新朋友的名儿,让它们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4?给生字组词。
你能给这些生字婴幼儿找到小伙伴吗?(同学自由发言,给生字组词。
)教师随机写下词语,让同学一起读读。
5?现在字婴幼儿已经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了,你能读通顺课文吗?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
(同学自由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读了几遍课文后,细心的小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课文有一个奇怪的课名“骑‘白马’的苍耳”。
(板书:骑“白马”的苍耳)“苍”上面是“艹”,下面是“仓”字,这是一个形声字。
小朋友们,你见过苍耳吗?了解它吗?(有了解苍耳的同学可让他先介绍一下,教师再作补充。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优质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小青蛙【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通过字族积累生字,体会汉字的有趣之处。
语言运用:通过朗读儿歌,体会汉语的押韵之美。
思维能力: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增加自主识字的能力。
审美创造:热爱自然,爱护青蛙,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课前解析】《小青蛙》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读起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儿歌讲述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领,号召大家要爱护小青蛙。
课文将字族文识字寓于儿歌之中,将字与文融合在一起,不断巩固青字族中各字的音形义,既有利于读文识字,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本课中“清、情、请、晴、睛”都是有共同的母体字“青”做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构字规律,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清、晴”等13个生字和病字旁1个偏旁;会写“青、清”等7个生字。
2.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正确朗读儿歌。
喜欢小青蛙,有自觉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清、晴、眼、睛”等4个生字、学写“青、清、气”等3个字。
2.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会写“青”。
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根据我出示的内容,猜猜“我”是谁?(出示课件3)预设学生回答:青蛙。
教师:小青蛙是我们都认识的一种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小青蛙》。
2.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小青蛙,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4)3.教师相机指导认识“青”。
教师讲解:“青”是上下结构。
书写时要把笔顺写正确,还要注意字的结构,上宽下窄。
第一横要写得略宽,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注意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月字底第一笔是竖。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预设:青山、青草。
教师范写:青。
学生书空并在田字格本上进行练写。
(设计意图:利用做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鱼我所欲也_教案教学设计_2
鱼我所欲也教学建议一、文章主旨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
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
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二、文章结构第一段:为人应舍生取义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层:舍生取义的道理。
第三层:正反对比,论述“义”重于“生”。
第四层: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贤者勿丧。
第二段:舍义以利就是丧失本心。
第一层:正面举例,证明“义”之存在。
第二层:反面举例,揭示“见利忘义”。
第三层:对比论证,揭示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再次证明本文论点:舍生取义。
三、内容结构分析第一段本段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第一句话以鱼和熊掌比喻“生”与“义”这一对概念。
鱼是美味,人人可食;熊掌也是美味,但其美远远胜过鱼,且不易得,因此舍鱼而取熊掌。
孟子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形象地区分了“生”与“义”的价值高下。
第二句是由第一句的设喻引出来的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本文的题旨。
第二层(“生亦我所欲”——“故患有所不辟也”),从正面阐述,说人们把“义”的价值看得高于生命,所以不能苟且偷生,宁愿赴死也不愿行不义。
这里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
第三层(“如使人之所欲”——“所恶有甚于死者”),正反对比,进一步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
先从反面论述,用两个假设复句反问,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接着用“由是”开头的句子做正面论述,说明事实上人能不贪生,不避患;最后用“是故”两句得出结论,证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因而人能舍生取义。
第四层(“非独贤者”——“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运用了递进论证法,前文已论证“义”字的存在,这里使主题升华,证明“义”字不只是少数贤者具备,而是人人皆具备,它似乎成了一种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只是贤者更能保持罢了。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第八单元【单元内容概述】人文主题本单元以“中外经典童话”为主题,编排了《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三篇课文。
这三篇课文都是经典童话名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展现了真善美的人物形象。
这些课文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想象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文编排《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我国作家张天翼的作品,课文节选了宝葫芦还未出场的片段,为学生留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课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其中刻画的巨人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海的女儿》是一篇略读课文,节选的是原作的开头部分,语言优美,描绘了奇妙美丽的海底世界,刻画了一个美丽又极度向往人类世界的小人鱼形象。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的要求相比,本单元不仅要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还要通过奇妙的想象体会人物形象。
为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本单元的所选文章人物形象鲜明深刻,为学生“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提供了支架。
交流平台则以课文为例,回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在读童话时,如何感受奇妙的想象,体会其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故事新编”,习作要求是“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教材以新编《龟兔赛跑》为例子通过设想故事的不同结局重新组合故事情节,揭示了故事新编的具体办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材在《宝葫芦的秘密( 节选)》《巨人的花园》中分别安排了创编故事和填补空白的想象练习,使阅读和表达有机地统一起来。
【单元核心目标】1. 在活动体验中,能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2.在阅读的引领下,掌握新编故事情节的方法,能借助熟悉的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出新的故事。
【单元任务群目标】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认识2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20个词语。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2)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2)《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四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2、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实物各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各一个。
橡皮泥一盒。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老师在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非常漂亮。
同学们想不想看?请欣赏!(点击出示课件。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建筑物。
)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些建筑物,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筑物都是由长方体、正方体、……构成的。
)师:对,这些建筑物都是由立体图形构成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新授。
(点击,出示例3的四幅图。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说说理由。
(学学生讨论后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一类,圆柱、圆锥为一类。
)师: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吗?(学生回答: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圆锥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三)、探究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摸一摸,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填表。
师:好!我们就按照第一种分类来整理复习,先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再探讨圆柱、圆锥。
师:(宣布复习要求)摸一摸你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记一记它们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它们在点、线、面上各有哪些特点?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意见,整理归纳。
合作完成表格《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五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教科书34页至35页上面“做一做”及练习八第1至3题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中国美食》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识字4中国美食【教学目标】1.认识“菠、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茄”等10个字,会写“美食、红烧”等6个词语。
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烈”等字,发现偏旁“火”和四点底的联系。
3.能说出“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
【教学重点】1.认识“菠、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茄”等10个字,会写“美食、红烧”等6个词语。
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烈”等字,发现偏旁“火”和四点底的联系。
【教学难点】1.能说出“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2.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美食,举世闻名。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从大自然,选取食材,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这节语文课,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美食的世界。
我们来聊一聊中国美食。
二、整体感知(一)配合图片,借助拼音读准字词。
提示:腐,单独读的时候,读第三声,但在这个词语中,要读轻声,豆腐,菇:单个字读第一声,在这个词语中,读轻声,蘑菇。
(二)了解主食与菜肴的区别饺,面,粥,饭,都是主食,主食一般是指用粮食制成的食物,而这些配着图片的,都是一道道菜肴,这节课,我们先来学,菜肴这部分。
三、深入学习(一)划出食材,圈出烹调方法图片下面的这些菜名,很有讲究。
就拿凉拌菠菜来说吧,菠菜,是这道菜的主要食材,拌是个动作,是这道菜的制作方法,请你自己往下读读其他菜名,学着老师的样子,划出食材,圈出烹调方法。
(二)学生字①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学习草字头的字草字头表意,下面的部分表音。
菠菜,茄子,蘑菇,把偏旁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看偏旁,想想这些字和什么有关。
一组一组认,这样,不仅学的快,而且,以后遇到带着个偏旁的字,也许你就能猜出它的意思来了②利用形声字规律,自学带火字旁的字③利用形声字规律,自学带四点底的字师提示:除了和火有关,带四点底的一部分字还和动物有关系,比如,燕子的燕。
《黄山奇石》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2
《黄山奇石》教案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子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生字表:区省秀尤其仙翻滚巨著形状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黄山或黄山奇石,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德育渗透1、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激发学生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通过学习“仙人指路”这一部分,引导学生去读中体会“仙人”不管风吹雨打,不管严寒酷暑,不管白天黑夜都站在那儿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挖掘课文,深化主题。
教育学生向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们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重点词句,体会奇石的妙处,表达内心喜爱的感情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突破:采用观察图画,读文章,理解重点词句进行品析的方法来解决。
2、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发展思维训练,解决课后第三题。
这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课件、vcd影片、展示平台、剪贴画五、学生活动设计1、观看影片:对黄山有个整体认识,揭示课题。
2、就课题提问,带着疑问读文,自读自悟。
3、逐图学习,采用你喜欢哪幅图,就学哪幅图,教师的引导是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读文,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教师稍加点拨,解决课文的重点。
拜访教学设计 (2)
---------------------------------------------------------------最新资料推荐------------------------------------------------------拜访教学设计(2)《口语交际拜访》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的地位和作用)中职《语文》(基础模板)属于现代农艺专业的文化基础课,本教材以文学作品阅读欣赏、口语交际和运用文写作为主。
本节内容属于《语文》第五章第三小节,在本节内容之前已学习了《自我介绍》《说话要看场合》等一些基本的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篇是重点训练部分,在口语交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拜访是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成功与否,除了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外,主要取决于社交者的口才。
所以,学习本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社交口才;学习本文,可以为学习后面两篇内容打下基础;学习本文,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理念与策略《拜访》一课时。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我运用了开放的教学理念,叩开学生智慧之门:一、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尤其是在对拜访技巧的讨论时,不追求意见统一,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二、以小组讨论研究为主要交流方式,以学生畅所欲言的个性表1/ 7达方式为主,让学生体会到思想碰撞交流的乐趣,体验自己的见解被尊重,被认同的成就感。
三、以学生合作表演为平台,展示学生的演说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
总之,针对中职学生,重在掌握应用型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该课技能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日常拜访能力,做到拜访有礼,接待有节,语言得体,行为规范。
进行现场表演练习,掌握这种拜访技巧。
所以该课设计时,采用阅读(熟悉课文内容)分析拜访技巧结合给定的众多训练任务选定其中一个练习表演同学互相商讨取长补短,同时在老师的点拨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继续练习用恰当的语言与人沟通(老师布置巩固习题),这样层层强化训练策略,让学生不仅掌握了拜访的技巧,而且能够在实际交往中灵活运用。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教学设计(两课时)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整体感知,梳理讲话的思路,把握课文的主旨,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2、诵读文中感情色彩强烈的语句,、体会课文通俗准确、富有情感的语言特点。
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3、通过本文的学习,增强对国家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以毛泽东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段落视频进行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课文是一篇会议开幕致辞,首先来看一段简单的视频。
(播放视频)师:请同学们来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生:(畅谈观看感受)师:通过这个视频,可以感受到一种自豪之情。
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今天这篇课文的学习。
2、创作背景介绍师: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的开幕词,在历史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知识,请一位同学来回忆一下相关的知识。
生:(回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相关知识)明确: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四万万六千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召开时间: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主要内容:(1)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3)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而后展示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相关的图片资料)3、文本内容梳理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
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小车的基本设计原理,了解小车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小车模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小车的基本设计原理、小车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难点:如何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
三、教学准备1. 材料:木棒、车轮、螺丝、螺丝刀、橡皮筋等。
2. 工具:尺子、铅笔、剪刀、胶水等。
3. 课件:PPT课件、小车设计图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小车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制作一个小车。
2. 知识讲解:讲解小车的基本设计原理、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让学生对小车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建议和帮助。
4. 实践操作:学生按照设计图纸,动手制作小车模型。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小车模型,分享制作经验和心得。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作品,肯定学生的成果和进步。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小车设计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新,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小车的设计图纸,并注明材料和工具的选择。
2. 根据设计图纸,动手制作一个小车模型。
《翠鸟》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2
《翠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教学难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的画、形形色色的翠鸟图片、翠鸟叫声、苇秆设计理念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及生活习性,让学生认识鸟儿,走近鸟儿,从而爱上鸟儿,保护鸟儿。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翠鸟》这篇课文,同学们下去查找了资料,谁来介绍一下翠鸟?生:翠鸟又名鱼狗,也叫叼鱼郎,属于佛法僧目,翠鸟科。
由于该鸟全身以翠绿色为主,所以就叫翠鸟。
嗜食鱼类,所以也被人们称以“鱼虎”、“水狗”、“鱼狗”等名称。
翠鸟的寿命很短,大概也就二年。
生:翠鸟具有高超的捕鱼本领。
它天生有一种人类无法做到的俯冲绝技。
因此被人们封为“捕鱼能手”。
生:翠鸟是一种羽毛美丽的观赏鸟,背上、尾巴上的羽毛在某种角度的光线照射下,会发出翠绿色的光芒,即使羽毛掉落了也不会退色。
所以翠鸟的羽毛可以用作工艺装饰品,非常漂亮。
师:刚才我们同学介绍到翠鸟全身以翠绿色为主,看课文,找出翠鸟羽毛是绿色的句子读一读。
生: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师:“翠”还指绿得发亮,说明翠鸟的羽毛有光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了解翠鸟的欲望)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师:自己读,找找翠鸟身上还有那些颜色?生:腹部赤褐色的羽毛,红色的小爪子师:加上漂亮的绿色,谁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生:颜色鲜艳师:课文还描写了翠鸟的什么?生:透亮灵活的眼睛,又长又尖的觜师:按顺序说一说课文是怎么描写翠鸟外形的。
生:爪子——羽毛——眼睛——嘴(师板书)师小结:第一自然段按这样的顺序描写了翠鸟的外形,重点描写了翠鸟的羽毛,我们不仅知道了翠鸟样子,还了解了它的外形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激趣,引入新课1、请大家在练习纸上任意画两
条直线。
2、请你根据每组两条直线的位
置关系,给它们分分类。
3、为什么这样分类?
(1)为什么把× +/\归为一
类?
多媒体演示/\延长后相交。
(2)= // 延长后会相交吗?
多媒体演示= // 延长后
不相交。
4、让生在回答中明确“相交”
和“不相交”的概念。
学生任意画两条直线。
展示学生作品。
小组交流、活动。
汇报结果。
= // 相交
× +/\不相交
再次想象并讨论,/\是两条直线,直
线可以无限延长,延长后相交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这样
的教学设
计,由学
生通过画
图、分类,
到小组讨
论、全班
交流,让
学生初步
感知、理
解、发现
和认识平
行的特
征,既避
免了教师
一言堂的
现象,又
极大地调
动了学生
参与的积
极性。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