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女性主义电视批评.PPT.Convertor
女性主义批评
• 在揭示完弗的视觉中心主义如何掩盖女性的身体之后,伊便致力于 “重新打开西方的哲学文本,解放出它们挪用的女性气质,归还属 于女性的东西”。她采用戏仿的方式,提出针对弗的平面镜的内视 镜,从此象征女性的性征再也不是看不见的”无”,女性也因此有 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在《内视镜》的最后一章,对柏拉图《理 想国》中的洞穴比喻进行了批判。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的三个阶段riticism) • 对“女性中心批评”的反思。非白种女性批评, 新增社会性别、阶级、宗教、政治、经济,以及 个人心理生理因素等批评视角,产生了黑人女性 主义、第三世界女性主义、同性恋女性主义、后 现代女性主义等 • 多元化视角,鼓励每一个女性个体发掘自身的独 特性,边缘女性人群受到关注
七部女性主义奠基作品
• 弗里丹 《女性的神话》 (The Feminine Mystique) • 米利特 《性政治》 (Sexual Politics) • 格里尔 《女太监》 (The Female Eunuch)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伊里加蕾 (Lucy Irigaray)
一.简介
• 于20世纪30年代出生于比 • 60年代初,移居法国, 利时,父亲为意大利血统, 1961年在巴黎大学获得心 母亲是法国血统,多元文 理学硕士学位,次年获心 化背景 理病理学修业证书,此间 她参加了雅克·拉康 • 1955年获比利时卢旺大学 (Lacan)组织的精神分析 哲学与艺术专业硕士学位 研修班,成为一名精神分 • 次年在布鲁塞尔的一所中 析学家 学教书达四年之久 • 1962-1964先后在比利时的 国家科学研究基金会和法 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做研 究员,此间加入法国籍
七部女性主义奠基作品
• • • •
彼森《女性之城》 (The Book of the City of Ladies) 沃斯通克拉夫特《为女性辩护》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 (A Room of One’s Own) 波伏瓦 《第二性》 (The Second Sex)
课件-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批评
重新评价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
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原 型——夏娃与圣母
在女性主义批评者看来,在传 统文学作品中特别是男性作家 的作品中存在着两个基本的女 性原型:其一是圣母型或天使 型,集美丽、高贵、温柔、可 爱于一身,贞洁温驯、恬静安 宁、富有母性,是童贞女与母 亲这两类男性最渴求的女性形 象的整合。
理论先驱之二:西蒙·波伏娃
《第二性》(1949年)
此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 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 方妇女的“圣经”。它以涵盖哲学、历史、文 学、生物学、古代神话和风俗的文化内容为背 景,纵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 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 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第 二性》实可堪称为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 科全书,她揭开了妇女文化运动向久远的性别 歧视开战的序幕。
第三,在(废都)中,作者笔下的 女性基本上可以说没有属于自己的 社会身份,她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只是男性的附属物。从牛月清到唐 宛儿再到柳月、阿灿没有一位女性 有一份正经的工作,她们也没想到 要为自己的社会工作而奋斗。牛月 清想到的是当好“庄夫人”,唐宛 儿、柳月想到的是争到“庄夫人” 这一头衔。贾平凹抱着一种狭隘保 守的两性观来描写女性,其笔下的 女性已为男权所异化,她们自觉的 按照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标准去思 考,去行动,她们没有自己的思想, 没有属于自己的语言!
(一)女性主义批评(女性的阅读)
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以女性作为读者的批 评,分析过往一切由男性创造的文学文本。 它的课题包括妇女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文 学批评中对妇女的忽视和歪曲,以及男性构 建的文学史的种种疏漏。她们试图打破男性 中心主义的研究视角,从女性视角来重新审 视文学作品和文学史,从而对文学现象作出 新的阐释。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广告PPT教学课件
A:She is differently by men.
2020/12/11
2
女性被社會建構
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1901-1978) 美國女人類學家
《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Sex and Temperament in Three Primitive Societies,1935 年):查恩布裏(Tchambuli)部落中的女性 擁有支配地位,卻沒有造成任何問題。結論: 歐洲對于男性氣質(masculinity)與女性氣質 (femininity)的觀念是非常文化取向的,而 並非無可抹滅的天性。
「買主幻想之間的關係,廣告不是作用於現實 而是作用於幻想(自我感覺的形象同他理想中 的自己)。」
• 建構廣告推銷者與男性觀賞者(消費者)之間 的幻想關係。憧憬幻想所帶來的意淫與自我理 想形象的陽剛形象投射
• 內衣廣告
2020/12/11
7
• 文讀P235
• Laura Mulvey:「The “male gaze” is based upon voyeurism and fetishism, the only available pleasure (usually) being the male one of looking at women’s bodies for sexual cues.」
《电视剧批评》课程课件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电视剧产业也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包 括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
06
电视剧批评实践与案例分析
优秀电视剧批评案例分享
《白夜追凶》
从叙事结构到角色塑造的 深入剖析
《人民的名义》
反腐题材的社会意义与艺 术表达
《长安十二时辰》
古装剧的创新与对现实的 思考
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
电视剧批评的起源和发展
电视剧批评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国家,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和电视剧产业的不断 发展,电视剧批评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批评形式。
电视剧批评的特点
电视剧批评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它融合了文学、艺术、社会学、心理 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同时又与电视剧创作和产业密切相关,能够为创作者和观众 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详细描述
喜剧通常以幽默为主要表现手法, 通过夸张、讽刺等手法,展现人物 性格和情节冲突,让观众在轻松愉 快的氛围中放松心情。
代表作品
《武林外传》、《爱情公寓》等。
电视剧的叙事技巧与表现手
03
法
剧本结构
剧本结构的重要性
剧本结构是电视剧叙事的 基础,它决定了故事的起 承转合和整体布局。
三幕结构
经典的剧本结构,包括开 头、中段和结尾,通过设 置悬念、转折和高潮来吸 引观众。
非线性叙事
通过倒叙、闪回等方式打 破线性叙事,增加故事的 层次感和悬念。
故事线索的编织
合理安排主线、副线及支 线,使故事线索交织,丰 富剧情内容。
角色塑造
角色设定的多样性
角色设定应具有代表性, 体现社会各阶层、年龄和 性格特点。
角色发展与成长
角色在剧情发展中应有所 成长和转变,增强观众的 代入感。
女性主义批评
第二阶段是1968年以后出现的新一代女权主义者, 即强调“女性”的女权主义者。她们一反初期注重 “平等”的策略,改弦更张,强调性别差异和女性 的独特性,注重女性不同于男性的心理体验、象征 表达和内在情思。
3
进入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第三代女权主义,即将 “女权”、“女性”加以整合折衷的重“女人”的女 权主义。不再提倡男女的对立或女性一元论,而是注 重多元论,提倡男女文化话语互补,即女人成为女人, 男人成为男人,在充分尊重男女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扬 弃传统文化的弊端和偏见,完善和发展健康的人性。
一、定义
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用女性意识观 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 求的文学批评。
1
二、女权主义运动史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50、60年代西方掀起的大规模 妇女解放运动,是女权运动的第一个阶段,斗争矛 头是指向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以争取政治平 等、经济平等、职业平等以及精神解放为主要目的。
女权主义批评认为,现存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父权制 基础上的,男性掌握着社会的基本功能,女性则被置 于社会配角的地位。女性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就必须 颠覆父权制的社会结构,揭露所有话语中潜藏的若隐 若现的“性歧视”。
9
(1)批判象征父权制社会秩序的符号体系
例如: 在英语中 female (女性)和 woman(女 人)的构成依赖于男性的male和man,是他们的派 生词,如同《圣经》中女性是由男性的一根肋骨 创造。
(法)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性》,被誉为西方 女权主义的“圣经”。她 认为西方社会是由男性控 制的家族式社会,女性是 社会中的第二性,处于附 属地位。同时,她还系统 清算了男作家作品中所虚 构的“女人神话”,批评 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和 误解。
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
内容
• 马克思社会主义和乌托邦社会主义均认为资本主义与私有财产制度是制造妇 女受压迫的根源,必须取消这种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妇女解放方可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者的首要革命策略是阶级斗争,强调资本主义与阶级制度是妇女 受压迫的唯一根源。于是,性别压迫被化约成经济问题,妇女问题被纳入阶 级与国家问题之范畴,婚姻、生育与家庭议题都沦为芝麻小事。女性一直在 社会主义运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要求推翻性别压迫的热望仅在某 些时候受到男同志的重视。虽然左派运动始终带有性别偏见,但仍提供女性 主义者最友善的生存空间。1960年代美国新左派高涨,当时男学生掌控运动 决策权,女学生只能跑跑龙套,外加性伴侣的角色;并认为妇女解放本是小 事,岂可与种族、阶级、反战等重大议题相提并论。燃起1960年代美国妇运 的两支生力军,其一就是这些与左派决裂的“激进”、愤怒的女大学生,这 些出走的女大学生后来又发展出两派:一派是“激进女性主义流派”思潮 (radical feminism),反扑马克思主义;另一派仍信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并撷取盛行一时的“青年马克思”(新马)的人道主义,接纳基进派与心里 分析学派的部分理念,融合而成“当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活跃于1970、 1980年代英美学院中。 乌托邦社会主义坚持唯有两性在知性、权利、财富上皆达到平等,社会主义 追求人性全面改造的目标方能实现。马克思则悖离这项理念,罔顾性别压迫, 强调阶级剥削才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 • 是强调男女平等,要求平等的工作权力、经济权力和法律权力,代表人物即 大名鼎鼎的西蒙· 德· 波伏娃 女性主义在19世纪渐渐转变为组织性的社会运动,因为当时人们越来越相信 女性在一个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受到不平等对待(请见父权条目)。女性主 义运动根源于西方的进步主义,尤其是19世纪的改革运动中。组织性运动的 时间是起于1848年在纽约州色内加瀑布市(Seneca Falls, New York)召开 的第一次女权大会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课件
女性主义批评的特点
女性主义批评源于妇女解放运动,重视对运动有所助益 的文学。这使女性主义批评成为一种社会学色彩甚浓的 文化批评。 科洛德尼指出,女性主义批评基本上是一种“怀疑的” 研究方法, 认为女性主义批评家的首要任务是检验既往的美学判断 的有效性:“这些判断为什么目的服务?女性主义者问 道;它们(即使是无意地)帮助哪些关于世界的概念或 思想态度永久地存在?”
从生物性别到社会性别
她们的结论促成这样一种思想在性别 研究中逐渐占据主流,即: 对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认识,必须 从生物决定论的理论中分离出来。 性别差异源于简单的社会原因:“社 会对两性的训练是并且一直是不同的, 导致了不同的选择因素,像兴趣和标 准等等。”
强调社会性别决定论的思想
1949年,波伏娃的《第二性》从存在主 义角度批判了生物决定论。指出女性是 反对男性在一个精神压迫的行为中对他 们自己进行定义的他者。 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观点,为当代 女性主义批评奠定了思想基础。 社会性别(gender)成为性别研究的关 键词。
反对雌雄同体的思想, 反对以这种理论作为 实现女性解放的策略。
主张重新阐释“女性 气质”
理由在于:
由于父权制,分配给女性的那 些气质特点如温和、谦虚、同 情、怜悯、温柔、直觉、敏感、 无私等等,其实都被视为价值 不高的气质特点,因而不被重 视。
而分配给男性气质的那些特点 如决断、勇敢、进取、坚强、 理性或逻辑思考等等,却被视 为具有更高的价值。
女性主义批评.ppt
(3)进一步产生了新的反对派。由于英国国教保留了大量 天主教残余,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清除这些残余,因而掀起了清 教徒运动,开始了与英国专制王权的斗争,并逐渐发展为资产 阶级革命。
[特别提醒] 亨利八世领导的宗教改革其主要原因不是出 于纯洁信仰,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其动机是 维护日益强大的政权,这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马丁·路德及 加尔文的改革有明显不同。
命题 立意
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对历史的发展乃至今天 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注意多 角度分析宗教改革的深远影响。在选修Ⅰ和必修
Ⅲ中都是主干知识,在学习中值得关注
返回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对欧洲 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问题产生了争议。 观点一 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垄断地位,天主教会的 大量土地和财产被没收。英国、荷兰、瑞士、北欧诸国和部 分德意志邦国,纷纷成立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新教组织,摧 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 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 五 单 元
第 3 课Βιβλιοθήκη 识记基础知识 理解教材新知
把握热点考向
应用创新演练
基础随堂巩固 知能综合提升
返回
返回
返回
一、加尔文宗教改革 1.背景 (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受到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 的影响。 (3)1541年, 日内瓦 政权邀请加尔文主持宗教改革。 2.内容 (1)坚持《 圣经 》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返回
返回
考查点一
考查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
不管各国宗教改革的具体情况如何,它们的共同点
都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实质是西欧资产阶级在意
女性主义批评
• 人们习惯将男性与强壮、主动化等号,而将女性与弱小、被动相提并论。艾尔 曼将这种习惯称为“性别类比的思维习惯”。文艺批评中的“大男子主义批评” 由此衍生出来。以男性的眼光和标准去阅读、批评,即使文艺批评中的性别歧 视。
4、“身份”批评阶段:80年代以后
• 崛起于70年代末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启发了各少数族裔的女性主义者, 她们分别将本民族的妇女文学置于中心位置,考察种族和社会性别在 双重文化、种族交往中的作用。“身份”批评认为,种族区别和社会 性别区别一样,是后天人为的,不是生理的,实质是文化和社会的建 造。
• 芭芭拉•史密斯是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她在《论黑人女性 主义文艺批评》中提出,以往的文艺批评均忽略了黑人妇女作家,她 的理论构想解开了“身份”批评之先,将种族引入女性主义批评乃至 整个文艺批评领域。这种对于种族和民族关系的研究,衍生出“后殖 民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将“身份”批评推向新的高潮。
•女性主义研究的对象:
妇女的创作、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在我国,我们既可以对中国女性作家的创作加以批评,如王安忆、
陈染、铁凝等的带有明显的女性意识的文本;也可以对男性作家笔 下的女性形象加以评析,如贾平凹的《废都》、苏童的《妻妾成群》 都有大量的女性形象。 许多男性的女性主义批评家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2、露西•依利加芮,代表作《镜子》,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将妇女受压怕的根源归结为父权的社会制度;另一方面,在德里达 ((Derrida,1930—2004)当代法国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 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 )多元理论的启发下充分挖掘妇女间的区别。
女性主义ppt课件
• The man is a wolf. • Sally is a block of ice.
Refer to male and female sexuality
• The man is a wolf at the the same level of instinctual behaviour as animal’s, and as little under control.
• Give jobs back to our menfolk. • “Give〞 presupposes: • 1.someone has the power to give jobs to people. • 2.Jobs can be taken from people and they can
you will need surgery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Metaphor
• Metapher is a fundamental element in the way that we structure our thought and words. When you use a metapher, you are drawing on a body of thoughts or background knowledge which might in fact skew your anlysis of thinking of that particular object.
从女性主义理论角度看媒介批评培训讲义(ppt40张)
解放后中国的女性
(二)“超级女生(快女)”的现象 与女性角色变化
• 《超级女声》最大特点 ----对社会性别的重组, 制造出了中性化的社会 风潮。连续两届的“超 级女生”对女性进行了 重新定位,传统的那种 女性被否定,而新的女 性形象也不是人们所希 望的那种漂亮、前卫、 时尚,而是带有中性化 的倾向。
• 稳定的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方式指导着人的行为 ,即群体中的人们 在相互了解的规则范围内组织彼此之间的交流。其主要社会组织 成分可以通过四个基本概念来理解 :规范、角色、等级和制约。 • 规范是一个群体所有成员都能理解和遵循的普遍规则 ; • 角色适用于群体活动中的具体位置 ; • 等级意味着人在群体中地位的差异 ,处于较低地位的人要服从较 高地位的人 ; • 制约是一种社会控制 ,通过社会控制 ,使个人避免践约规范。 • 大众媒介往往通过选择性的陈述和对某些主题的强调 ,来反映社 会规范、角色、等级和制约 ,包括对性别的理解、性别角色、性 别构成的等级以及对不同性别的人的制约。因为只有反映社会文 化规范 ,大众媒介才能与受众交流 ,并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同。
• 女性主义代表人物
西蒙· 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法国存在主义女 性主义代表,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法国前总统 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 。代 表作《第二性》。
• 《第二性》
• 讨论的三个方向: (一)性别差异的起源; (二)性别差异及不平等的内容及衍义; (三)两性应如何生活; 主要内容:全面探讨自古以来女人在男性掌控的世界中沦为他者 ——第二性——的处境,挑战所有本质论的女性主义与反女性主 义(Antifeminism),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造就 的。”(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主张没 有永恒固定的女性气质或女人的宿命。尽管女人这样一个“与全 体人类一样自由而独立的存在,却发现自己在这世界上为男人逼 迫,不得不采取‘他者’(the other)的身份”,但女性透过存在 主义所强调的诚实面对自我与处境,勇敢地作抉择,努力改变处 境,仍然可以重新定义自己的存在,进而全面参与塑造过去一直 由男人所塑造的世界。
女性主义及电影批评
•3、男性主体身份的确认,需要驱逐女性所引发的象征焦虑与创伤记忆。
【途径:物化女性、美化女性身体。赋予女性身体神奇的力量和欲望的联想,女 性不再是对男性差异性他者,而是异己性他者。是观赏对象和欲望对象,从而成 功放逐遮蔽女性身体所传达的象征威胁和阉割焦虑】。
• 用特写镜头切割女性的身体形象, 被夸张为某种异己性的物象,成为 审美观看或欲望观看的客体。
二、观众认同的奥秘:
• 1、观众别无选择认同男性的角色、行动与视点(摄影机的眼睛是色情的 《大腕》)。
• 2、女性成为双重欲望的透射。
• 3、好莱坞电影中,女性几乎与行动无涉,一张惊慌无措的脸和等待拯救的 对象。(《加勒比海盗》、《泰坦尼克号》、《变形金刚》、《战狼》)
• 男孩俄狄浦斯情结——父亲的阉割威胁— —迫于威胁,把对母亲的认同转化为对父 亲的认同——模仿父亲的行为——将欲望 由母亲转化为其他女性——最终成为父亲。
马丁·斯科塞斯《下班后》(1985)剧照
拉康与“父之名”“父之法”的自觉内化
•1、男孩意识到自己同女孩身体的差异,以此为起点形成自我认识。女性形象是 一个差异性的他者(而非异己性他者)。
《观影快感与叙事性电影》 引发理论“倒流”,电影理论开始转而影响文学研究, 乃至影响并改变整个人文学科的关注。 借重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
女权?女性?
• 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feminism):
• 1、女权≠女性的权利 • 2、翻译区别,理论阶段不同(雌性主义、阴性主义)。 • 3、在女性主义者看来,精神分析理论有一个不曾明言的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女性主义电视批评女性,究竟在电视中扮演什么角色?理论基点:女性在公共领域里男性的不平等引申:女性在电视节目中没有受到公正对待一、起源女性主义电视批评起步晚。
西方女性主义电视批评是在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70年代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女权运动第二次高潮的结果。
二、经典文本解读经典文本解读之一:《大众媒介对妇女采取的符号灭绝》盖耶•塔奇曼说:‚如果性别角色的刻板描述已经过时,媒介也许正在为年轻人特别是女孩提供一个不存在的世界。
‛在表现这种虚构世界的理想时,电视媒介主要采取两种策略:1、“反映假说”(reflection hypothesis)。
在反映假说看来,大众媒介反映居统治地位的社会价值观。
2、对职业女性采取“符号灭绝”(symbolic annihilation)。
“那些被描绘的职业女性遭到谴责。
其他女性被轻视:她们被符号化为像孩子似的需要保护的装饰物或被摒弃到家庭的保护性限制中。
总之,女性遭到符号灭绝。
”❀女性“符号灭绝”包括三种情形:女性角色的缺席职业女性遭到谴责女性形象被轻视。
经典文本解读之二:《霸权过程中的阶级与性别:女性理解电视现实和认同电视人物中的阶级差别》安德烈•普雷斯在文中主要比较了美国工人阶级妇女和中产阶级妇女收看电视娱乐节目的不同方式,并专门比较了这两个群体对电视人物的认同类型,以及这两个群体的成员在判定电视内容为‚现实的‛的方式上的差别。
普雷斯说:‚工人阶级妇女更可能注意到电视所描绘的中产阶级的物质世界,并断定这个世界代表了现实世界。
相比较而言,中产阶级妇女更有可能从个人方面来认同电视人物及其问题,特别是那些与家庭有关的、处于家庭背景下的人物。
‛经典文本解读之三:《午后的爱情与意识形态——肥皂剧、女性与电视剧种》这是一部专门研究肥皂剧的论著,肥皂剧这种连续性的叙事结构很大程度上与家庭主妇们的日常生活节奏相吻合,这有利于观看者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屏幕中的文本叙事结合起来,使观看行为具有某种独特的‚仪式‛性质。
同时,这种近似于‚生活流‛的播放过程也使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把肥皂剧看成是真实生活的模拟和再现。
蒙福德认为,肥皂剧的最大特征是暴露隐私,即对私人体验和情感进行公开曝光。
肥皂剧消磨了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的界限,通过叙事策略公私之间的界限常常被打破。
这种对私人领域的有效拆解是原始女性主义的姿态。
因此,当肥皂剧把常规的私人场合和私人关注从新定义为公共事务时,这些场合和关注不再具有任何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肥皂剧的另一特点是结局的开放性或者说是结局的缺席。
一些肥皂剧中设置了‚寻找生父‛的叙事结构,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从新定义了家庭——母亲加孩子的母系家庭结构的原始范式,但寻父情结却体现了父权制社会结构的意识形态,强调了父权制谱系是身份确认的权威依据。
与上述两篇经典文本相比,蒙福德关于肥皂剧的叙事研究——这种叙事集中于对家庭、个人、情感等私人因素,更接近于一种有关女性的媒介表述,因而更具有一种被称为‚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的特征。
经典文本解读之四:《女权主义文化电视批评——文化、理论与实践》❤布朗从三个方面梳理女权主义电视批评。
一、女权主义文化学的电视批判。
布朗把女权主义文化学的电视批判所使用的理论方法称作“抵抗理论”。
“抵抗理论由一系列讨论普通人和亚文化群体如何抵抗霸权或统治压力,并最终从政治、社会以及(或者)文化系统提供的东西中获得快乐(不考虑这种体系在其生活中的对立立场)的问题的著作构成。
”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女性主义学者们较好地运用了这一理论,她们关注的对象是工人阶级文化中看不到的其他人——女孩和女人们。
她们使用人种志的方法或从假设受众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其阅读行为的力量视角出发,重新研究了通常意义下关于媒介的假设。
二、女权主义实践和电视批评。
布朗说:“‘女性的’(feminine)和‘男性的’(masculine)这两个词常用来规定女人和男人的社会建构,与女人、男人的生物的、本能的和(或)天生的、遗传的特征相对应。
这并不是完全忽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生物差别,而是将生物差异甚至性别本身看作是通过话语长期建构形成的。
”❤女权主义实践研究采用两种方法1、主体授权。
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非定量的研究方法。
2、将受众看作是独特的群体。
受众可以根据阶级、性别、种族或其它各种变量来建构意义,也根据这些状况来建构文本。
三、受众/观众与女权主义批评。
受众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阿尔都塞对文化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释,并且‚精神分析与阿尔都塞的‘欢呼’和‘改写’概念相结合,这暗示特定的受众立场(或主体的立场)是通过受众对文本为其创立的立场的认知来创立的。
‛受众研究的经典文本是马尔维的《视觉愉悦与叙事电影》。
马尔维将好莱坞电影叙事中的女性角色的作用归结于给观众提供视觉愉悦。
这种视觉愉悦主要是建立在形成系列的三个基本的“看”(Looks)之上的。
其一是摄像机的看(即所谓的前电影事件)。
虽然摄制技术是没有性别的,但电影摄制者一般都是男性,因而从根本上说是‚观淫癖‛的男性的看。
其二是电影叙事中的男性角色的看。
在这种看中,女性角色在影片叙事中直接被设定为男性角色的注视对象。
其三是观众的看。
观众摹拟或者认同前两种看的心理机制,使女性被看的身份塑造的过程最终得以完成。
在这一过程中,电影复制了父权制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权力结构。
❤女性自主表达的失语米罕认为:电影忽视了女性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她们的观念,感觉,抱负,渴望以及梦想。
现在已到了要讲述女性英雄故事的时代了——女性领导着家庭,企业,克服着恐惧,灵活机动。
如今需要寻找最佳的模式将女性互相之间以及女性与社会之间联系起来。
”李斌认为:迷人的美女,受害者。
“工作狂“(女性往往经营者一家非支配性的公司)顺从———————————————————————————————————————经典文本解读之五:《女性主义批评与电视》卡普兰首先从哲学的层面辨析了西方女性主义。
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在哲学上有两种定义: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
资产阶级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的女性主义都属于本质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属于反本质主义。
‚本质主义的女性主义假定了一个关于女性的基本‘事实’,即父权制社会的持续的隐蔽性。
‛)本质主义的女性主义不隐讳性别的生物学基础,并且认为女性在本质上更富于人性。
反本质主义的女性主义关注父权制社会中主体性的建构过程,认为性别身份是被社会机制建构而成的。
一、历史学家所谓的“家庭的女性主义”;卡普兰说:资产阶级的女性主义研究“明确地主张女性要拥有对(男权)象征次序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其观念就是女性渴望平等的而不甘于遭受压迫。
”二、“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
这种女性主义导致了一种依赖于内容分析的电视批评。
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关注电视作为一种明确的资本主义体制所占据的位置并且如何影响到女性形象的塑造。
强调对作为消费者的女性观众的研究,把她们的生产视为从电视的需要中所出现的一个过程...电视依赖于把广大观众建构成为商品则涉及到对女性形象的再生产要使其适应关于‘女性’优越的(和主导性的)概念,尤其是要使其成为能够满足某种经济需要的形象。
‛这种观点实际上主张把女人变成男人,菲勒斯中心的认同到反对。
三、激进的女性主义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反对男性象征次序。
它‚批评关注电视中对传统家庭描写并将其作为解决一切病症的方式,关注在大多数大众叙事中被强迫的异性爱的结合或者大众文化与现实生活中婚姻形象的差异。
‛‚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主张妇女要反对在阳性和阴性之间进行形而上的或生物学的二元划分,其目标是实现消弭性别差异的超然性——或至少要认可它们的文化结构。
‛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主张妇女要反对在阳性和阴性之间进行形而上的或生物学的二元划分,其目标是实现消弭性别差异的超然性——或至少要认可它们的文化结构。
‛五、“新女性主义”的电视研究“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关注音乐电视(MTV)、广告、新闻、体育节目、不断播放的天气预报等“系列化的”节目形式的研究。
新女性主义”电视批评不仅扩大了传统女性主义电视批评的范围,而且确立了新的批评立场。
这种看从根子上说是“观淫癖”的。
摄像师多是男性,所以通常是“男性的”看。
由一段段连续镜头所组成的形象是为了便于使女性成为他们注视的对象。
3、观众的“看”。
被迫去认同摄影机的看基本内容1、女性人物明显少于男性2、刻画为较弱的性别3、从事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4、其活动倾向代表家庭5、受害者6、女性自主表达的失语米罕认为:“电影忽视了女性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她们的观念,感觉,抱负,渴望以及梦想。
现在已到了要讲述女性英雄故事的时代了。
”符号灭绝(Symbol annihilation)电视节目对妇女的符号表述表现出轻视、谴责、缺席,被符号化为孩子似的需要保护的装饰物。
7、使女性成为某种经济需要的产物。
工作型:处在工作压力下——女性经营公司,但是是某种非支配性职业她经营一家化妆小店她梦想做演员顺从型:侍侯男人,以男人为中心。
8、主张把女人变成男人。
反对“菲勒斯中心”菲勒斯中心菲勒斯中心主义就是人们一般所说的男权中心主义。
麦当娜几十年在西方世界屹立不倒,从一个流行乐手成长为一个艺术家,不管你承认与否,她已经成为一个象征符号。
胡野秋大众文化时代的到临大众文化的特点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与可能遇到的女性的文化消费自觉带动了大众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超女,杨丽娟追华,易中天上电视被骂主流文化(高雅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Ⅰ大众文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因参与而产生兴趣全民的文化事件权力选择的下移:短信投票大众文化跟商业紧密结合的产物,民俗文化则更加原生态超女把大众文化的商品化暴露到极致电视台的收视率小女孩成功的世界移动公司中国人不够理智不用的群体事件娱乐的副产品大众文化以不断重复式的营销、生产让人依赖,以极低的门槛让你进去Ⅱ中国式的大片——电影当初我们关注的更多的是人物、情节、人物的命运,现在变成视觉(色彩饱和)大场面感官刺激超过了对人物形象的解读中国电影集体的简单化,我们不需要思考的隐忧大众文化需不需要经典大众文化有自我调节、自我再生的功能奥斯卡关注经典的东西Ⅲ学者上电视——到底是大众文化还是精英文化从总体而言学者上电视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孔子时代如果有电视未必会拒绝电视公共知识分子大众文化:谁来掌握话语权的文化花未全开月未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