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故事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40篇故事
中班数学教案40篇故事【导读】数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故事的形式教授数学知识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为您分享中班数学教案40篇故事,帮助幼儿在欢乐的故事中学习数学。
一、认识数字1.故事名称:小鱼儿数数故事内容:小鱼儿在池塘中游来游去,它游到了第一片水草上,数了一下自己身边有1片水草,接着游到了第二片水草上,数了一下自己身边有2片水草。
小鱼儿游遍了整个池塘,最后数了一下,一共有10片水草。
2.故事名称:漫步花坛故事内容:小草莓带着小动物们去散步,在花坛中,小草莓看到一只蜜蜂,她叫来了另外一只蜜蜂,现在有2只蜜蜂了。
接着,他们被一只蝴蝶引诱,又来了2只蝴蝶,现在一共有4只蝴蝶了。
最后,还有3只小虫子加入了他们,现在一共有7只小虫子。
3.故事名称:小手指和小脚趾故事内容:小明有5个小手指和5个小脚趾,他非常喜欢数数。
他先数了一下自己的小手指,又数了一下自己的小脚趾,发现他有10根手指和脚趾。
二、形状与空间1.故事名称:小兔子的三角饼干故事内容:小兔子妈妈给他做了三明治,他拿出一个三角形的饼干,问妈妈这是什么形状,妈妈告诉他是三角形。
小兔子高兴地咬了一口,觉得三角形的饼干特别好吃。
2.故事名称:蓝色的正方形故事内容:小熊儿在画板上画了一只蓝色的图画,它是一个正方形的画。
小熊儿对这个画非常满意,觉得这个正方形很好看。
3.故事名称:小太阳的圆圈故事内容:小羊羊在画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她告诉小太阳这个是圆圈。
小太阳高兴地说:“我也是个圆圈!”三、时间与序数1.故事名称:小松鼠找食物故事内容:小松鼠发现最近存放食物的树洞里没有剩下食物了。
它决定去找食物,先从第一棵大树上找,然后是第二棵大树,第三棵大树,一直找到第五棵大树,找到了它喜欢的坚果。
2.故事名称:小鸭子过河故事内容:小鸭子和妈妈要过一片小河。
小鸭子一一个地数,他是第一只过河的,然后是第二只,第三只,一直数到第五只都过河了。
数学故事教案(精选)
数学故事教案(精选)第一篇:数学故事教案(精选)《数学故事》教案一、教学目的:1、使孩子们了解许多数学小知识。
2、提高孩子们对数学解题方法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如何巧妙地数三角形个数,理解乘法原理,与切蛋糕的方法,三刀如何切成4块5块6块7块。
三、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原理,完成每个步骤的方法数的乘积就是完成这件事总共可能的方法数。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由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引入这次的数学故事,问大家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欢的角色。
2、课程开始(在讲课的过程中会运用到PPT)整个故事由角色扮演进行,选择几个学生来扮演喜羊羊,灰太狼,懒羊羊,沸羊羊,旁白,美羊羊。
这个故事是讲述羊村的羊们寻找隐形药水的故事。
有一天,慢羊羊村长把小羊们召集到青青草原上,村长一脸的凝重,他要给小羊们布置一个任务!羊村好像发生了什么大事......在故事中有这么几道题,第一道题数出图上三角形的个数,然后你们只要朝我箭头所指的地方,走你们所数三角形个数那样多的步数,就能发现新的线索了。
喜羊羊告诉同学们“我采用了分类的方法。
假设我把三角形中没有别的线段的三角形称为基本三角形,那么有4个,分别记作a、b、c、d。
在数由两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有3个,分别是ab、bc、cd。
再数由三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有2个,分别是abc、bcd。
最后数由四个基本三角形构成的三角形,只有1个。
所以三角形的个数为1+2+3+4=10个。
”通过喜羊羊的讲述大家明白了如何数三角形个数。
诀窍:如果几个三角形的顶点在一起,底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基本三角形有n个,那么总的三角形个数为1+2+3+......+n。
第二道题恭喜你们过了第一关!不过,这关的题目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找到第三条线索。
也许你们还不知道这岛上有另一条出口。
从这往东走有3条路通向第一个路口,到了第一个路口再往南走,有4条路通向第二个出口,第二个出口就是神仙岛的出口了。
故事《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中班数学教案
故事《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中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听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发现数学元素在故事中的运用。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故事,自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魔法药水、数字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讲述故事《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
2. 故事分享: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回顾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3. 数学探索: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尝试解决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4.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让幼儿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 课堂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数学练习题,巩固幼儿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果性评价:通过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幼儿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数学主题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比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2. 组织幼儿参观社区、超市等场所,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的实用性。
3.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数学学习,通过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庭中运用数学知识。
八、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教师在课后及时了解幼儿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小班数学教案(精选10篇)
小班数学教案〔精选10篇〕小班数学教案〔精选10篇〕小班数学教案篇1设计意图: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最近开展区,我选择了小班数学匹配《小花猫请客》这那么教学活动,希望在这节活动中,通过故事的引导,让孩子知道,小羊、小猴、小鸡和小花猫等动物的生活习性,并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展拓展活动,增加孩子的知识量,拓展孩子的视野,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活动目的:1.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知道小羊、小猴、小鸡、和小花猫这几种小动物爱吃什么。
2. 在操作活动中,指导幼儿进展正确的食物匹配。
活动重点:通过故事的引导幼儿,知道小动物们爱吃什么。
活动难点:知道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进展正确的食物匹配。
活动准备:图片幼儿操作材料音乐活动过程:一、组织幼儿伴随音乐进入活动场地二、导语:“今天有一位小动物要请客,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呢?幼儿们猜猜1、老师出示画面圆桌和小花猫。
我们想想他会请那些好朋友呢?幼儿说一说2、老师出示小羊、小鸡、小猴,我们来向小动物们问声好。
3、小花猫给他的好朋友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让我们看看都有什么好吃的,出示,青草、小虫、香蕉、和老鼠分别摆在不是一一对应的地方。
小花猫很有礼貌的说:“谢谢大家来我家做客,这是我为你们准备的好吃到,请你们吃吧!咦,小羊怎么不吃呀,来我们来听一听小羊说什么?请幼儿说一说小羊吃什么,然后,把青草放在小羊的面前,小羊很有礼貌的说谢谢小花猫,接着让幼儿说说小鸡吃什么,小猴吃什么,然后进展一一的对应。
三、幼儿操作活动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好吃的,请你把好吃的的送给小动物们。
2、活动评价,请幼儿把作业将给后面听课的老师听。
四、活动完毕组织幼儿分开活动室活动反思: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首先设计的教学通过故事的导入,一颜色鲜艳的图画展如今小班的幼儿眼前,小班幼儿的非常的感兴趣,听得非常的认真,但大局部幼儿在遇到问题是喜欢直接答复,不动脑经,个别幼儿还是比拟聪明的,喜欢考虑问题和提问题,幼儿的口语表达才能也比前一个月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第三教学环节中幼儿动手操作才能强,刚开场幼儿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公开教学,显然还比拟生疏,通过老师的鼓励幼儿豁然开朗,纷纷动手操作,操作的结果令我比拟满意,还有个别的幼儿还要再次练习。
幼儿园中班数学《数学小公主》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数学小公主》教案标题:幼儿园中班数学《数学小公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通过故事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讲述:《数学小公主》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数学小公主通过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引导孩子们理解和应用数字的概念。
2. 数字认知:通过实物或者图片,让孩子认识1-10的数字,并能够正确读写。
3. 数量对应:让孩子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例如“1”代表一个苹果,“2”代表两个香蕉等。
4.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如数糖果、比大小等,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先讲述《数学小公主》的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展示1-10的数字卡片,教孩子们认读并书写。
3. 实践:让孩子们用实物(如积木、水果模型等)进行数量对应的游戏,进一步理解数字的意义。
4. 游戏:组织孩子们玩数学游戏,如数糖果、比大小等,让他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教师应注重孩子们的学习过程,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同时,可以通过口头提问、作业等方式,检查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反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同时,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关于《数学小公主》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绘本教案《特别的尺子》
幼儿园大班数学绘本教案《特别的尺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绘本故事《特别的尺子》的内容,理解故事中主人公小动物们用自己的身体部位作为尺子的故事情节。
2.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幼儿对长度概念的认识,提高幼儿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的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掌握用身体部位测量长度的方法。
难点: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绘本《特别的尺子》、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记录表格。
2.环境创设:布置教室,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绘本《特别的尺子》,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激发兴趣。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封面的看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绘本阅读1.教师带领幼儿共同阅读绘本《特别的尺子》,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动物们用自己的身体部位作为尺子的情节。
2.阅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3.阅读结束后,教师简要回顾故事内容,确保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三)活动一:身体部位测量1.教师向幼儿介绍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测量工具,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
3.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测量方法。
4.测量结束后,幼儿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四)活动二:分享与交流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成果,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
2.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测量过程中的感受,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五)活动三:延伸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寻找生活中的“特别的尺子”。
2.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并进行讨论。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提高自己的测量能力。
3.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让幼儿理解绘本《特别的尺子》中小动物们使用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的故事情节,并能模仿使用。
幼儿园数学故事教案 幼儿园数学
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树立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 培养幼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以故事形式,结合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引导幼儿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用故事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
2. 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故事情节之中,引起幼儿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 精心编选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故事。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用具和道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故事导入时间:5分钟方法:教师讲故事活动目的: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内容:利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如小猫咪捉老鼠等。
第二节:故事讲解时间:15分钟方法:教师引导,幼儿互动活动目的:通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和思考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内容:讲解故事中的数学问题,例如用苹果、梨子、香蕉等不同种类的水果进行数学计数和分类。
第三节:数学游戏时间:20分钟方法:小组活动活动目的:通过数学游戏,帮助幼儿巩固数学知识,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内容:设置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学拼图、数学接龙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
第四节:故事回顾时间:10分钟方法:教师引导活动目的:通过回顾故事内容和数学问题,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内容: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幼儿不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故事形式的教学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师和家长的参与,共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希望未来能够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故事形式,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在教学过程中,故事形式的教学不仅让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提升了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故事教学案例 幼儿园数学
幼儿教育是幼儿时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教育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幼儿园中班数学故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引导幼儿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以某幼儿园中班教师在数学故事教学中的实际案例为例,分析其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以期为其他幼儿园教师在数学故事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故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数学故事教学,引导幼儿养成数学思维、观察、分类、概括、推理的习惯;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能力,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2.选择故事:故事的主题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
比如选择关于数学概念的故事、数学谜语、数学游戏等。
3.故事情节设置:故事情节要趣味性强,生动活泼,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4.教学环节设计:故事导入,故事呈现,情节发展,结尾解决等环节,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全身心参与到故事中来。
5.教学资源准备:根据故事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具和材料,比如图片、玩具、数字卡片等,丰富故事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6.教学方法选择:故事叙述、情节解析、问题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幼儿在故事中寓教于乐。
二、故事教学实施1.故事导入:教师利用图片等教具让幼儿对故事中的人物、地点、情节有初步了解,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故事呈现:教师生动有趣地讲述故事,语言生动、语调变化丰富,让幼儿全神贯注。
3.情节发展:教师适时引导幼儿对故事情节和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行互动。
4.结尾解决:故事情节高潮到达,让幼儿一起总结故事中的数学知识,锻炼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5.教学辅助:利用故事相关的数学游戏或活动,巩固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故事教学效果1.激发兴趣:幼儿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起了对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故事中来。
2.认知提升:幼儿在故事情节中逐渐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数学概念,提升了对数学的认知水平。
3.思维拓展:通过故事中的问题引导和互动,促进幼儿的思维拓展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
中班数学教案:蜈蚣叔叔的袜子(六篇)
中班数学教案:蜈蚣叔叔的袜子(六篇)中班数学教案:蜈蚣叔叔的袜子 1设计意图: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如排排队,每天的做操要排队,班级里的物品我们要归放,游戏中我们无意识的比高矮等等,今天我设计的这个排排对,用一个绘本故事《蜈蚣叔叔的袜子》来引导,让幼儿在有趣的绘本故事中,感知、发现和创造多种排列规律,同时感受绘本中蜈蚣叔叔穿袜子的特别和有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第一环节让幼儿用两种颜色的夹子给蜈蚣叔叔穿袜子,让他们动手实践操作。
第二环节综合幼儿给蜈蚣叔叔穿的袜子颜色我们再次讨论还可以怎么穿,我用图片的方式展示。
第三环节,又添加一种颜色的袜子,让幼儿去探索。
活动目标:1、在有趣的绘本故事情节中,感知、发现和创造多种排列规律。
2、感受绘本中蜈蚣叔叔袜子的特别和有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蜈蚣叔叔的袜子》课件,蜈蚣图片若干,蓝色红色夹子若干,袜子图片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小脚运动小脚穿上鞋子真舒服,我们来动一动小脚。
__:每个人有几只脚啊?可是,有位朋友长着许多的脚,它是谁呢?播放画面一,引导幼儿猜测是谁的脚。
二、播放绘本PPT,学习有规律地排序1、播放画面二,__:蜈蚣叔叔是个有名的帅哥,你觉得它哪里帅啊?看看它的脚,好奇怪。
你们见过穿袜子的蜈蚣么?它穿了什么颜色的袜子?(发现有“红绿蓝红绿蓝"的规律)嘟嘟是蜈蚣叔叔的邻居,他好久没看到蜈蚣叔叔了。
2、播放PPT,__:蜈蚣叔叔怎么了?你从哪儿看出它生病了?3、放画面四、五、,__蜈蚣叔叔为什么要穿这么多袜子?有哪些颜色的袜子?嘟嘟的妈妈准备了很多礼物让嘟嘟带给蜈蚣叔叔,嘟嘟来到蜈蚣叔叔家正准备离开,蜈蚣叔叔说:"一会又客人要来,我必须穿袜子,你能帮我么?我的袜子挂院子里。
"好啊"嘟嘟来到了院子里,看到了好多颜色的袜子。
蜈蚣叔叔可奇怪了,他是按照心情穿袜子的,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只穿两种颜色的袜子,今天它病了,只想穿绿色和蓝色的袜子,两种的袜子可以怎么穿呢?你们愿意帮助蜈蚣叔叔么?4、尝试用两种颜色的袜子有规律的排序。
幼儿园小班数学故事教案《毛毛虫》及教学反思(5篇范例)小班毛毛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故事教案《毛毛虫》及教学反思(5篇范例)小班毛毛虫反思小班数学故事教案《毛毛虫》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故事《毛毛虫》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的图片和实物。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胸前有袋袋的黄、绿色肚兜,供幼儿系上扮毛毛虫。
与故事内容相对应的食物小图片若干,1~5点卡、5格分类盒、教学课件、欢快的音乐伴奏带、纱巾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趣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上爬行、嬉戏,教师不时地用头轻轻触碰幼儿的头或用脸轻轻地贴近幼儿的脸,并大声地招呼:"你好!""你真可爱!"……在教师的感染下,幼儿也快乐地相互碰碰头、贴贴脸,整个气氛轻松、快乐而友好。
)二、逐段欣赏故事,模仿游戏,感知5以内的数量。
1.欣赏第一段故事,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
师:毛毛虫第一天找到什么食物有几个啊2、教师带领幼儿模仿游戏,感知5以内的数量。
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也去找苹果吃。
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
(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兜兜里。
)师生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教师向场地撒小图片)。
根据幼儿在场地上聚集的情况,可不断变换着方向向空处撒小图片,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3、出示相应的点卡。
师:你刚刚吃了什么,有几个一个苹果,可以用一个圆点来表示。
幼儿园大班数学《数学故事会》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数学故事会》教案
教案名称:幼儿园大班数学《数学故事会》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数学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幼儿初步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字、形状、大小等。
二、教学准备:
1. 准备几个与数学相关的有趣故事,例如《小猪找朋友》、《兔子拔萝卜》等。
2. 准备一些教具,如数字卡片、形状模型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老师先讲述一个简单的数学故事,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今天我们要听一个小熊的故事,小熊有五个苹果,他想分给他的四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多少个苹果呢?”
2. 故事讲解:老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适时插入数学问题,让幼儿思考。
例如:“小熊想要把十个饼干平均分给他的五个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个饼干呢?”
3. 实践操作:在听完故事后,老师可以拿出教具,让幼儿进行实践操作。
例如,让幼儿用数字卡片表示故事中的数字,或者用形状模型摆出故事中的图形。
4. 总结:在课程结束时,老师要对今天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幼儿巩固记忆。
四、教学评估:
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能积极回答问题,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在课后,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幼儿是否掌握了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幼儿的反应和反馈进行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数学故事会》的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数学学习故事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学习故事教案教学主题:小班幼儿数学学习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 让幼儿了解数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3. 培养幼儿具备数学思维能力,如观察、分类、推理等,从而为未来打牢数学基础。
4. 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增进其与他人间的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故事一:《小鹿家的早餐》故事梗概:小鹿一家人每天早上都要吃早餐,小鹿妈妈总是让小鹿帮忙算饼干的数量。
小鹿会用手指头数,但每次他数完之后妈妈都会问他,“你数对了吗?”他又只能重头再数一遍,很烦恼。
有一天,小鹿在和花鹿朋友玩时,发现花鹿家的爷爷在算西瓜的重量时用的不是双手,而是个称,这让小鹿大开眼界。
回家后,小鹿便想到了用量杯和秤来算饼干的数量,并成功算出了正确的数目。
教学要点:1. 幼儿能够理解并记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掌握故事主题。
2. 幼儿能够注意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如饼干数目的计算方法等。
3. 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够发现周围事物的规律性。
4. 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计数的方法,如用量杯、秤等工具。
教学活动:1. 故事时间:教师讲述或朗读整个故事,幼儿们可以自由转动身体,侧耳聆听。
2. 感性认知: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展示盘子、饼干、量杯、秤等实物,并让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计数,从而进一步理解计数方法。
3. 认知探究:教师呈现计数工具,如量杯、秤等实物,并引导幼儿感知不同重量或量值的物品,了解计算量的原理。
4. 结合实际:教师设置小餐桌和小饼干,让幼儿模拟故事中的情节,自行计数和比较。
并与同伴合作,探究不同量杯和秤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教后测验: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让幼儿数出其中的数量,并让幼儿自行推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故事二:《小猴子数芒果》故事梗概:小猴子收了很多芒果,想数出自己有多少。
他蹲在地上,开始用手指头数,数到十的时候因为数不清而又重新数了一遍,但还是数不出芒果的数目。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池塘里的故事》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池塘里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数字1-5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数字1-5的含义,能正确数数。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数字描述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故事课件、数字卡片、小动物玩偶、池塘场景布置。
2.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池塘场景,营造故事氛围。
四、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教室,引导他们观察池塘场景。
(2)教师讲述故事《池塘里的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2.教学活动(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数字。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认识数字1-5。
(3)教师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幼儿练习数数,掌握数字1-5的含义。
3.实践操作(1)教师分发小动物玩偶,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摆放小动物。
(2)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描述小动物的数量,如“小鸭子有3只,小青蛙有4只”。
(2)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5.拓展延伸(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数字接力游戏,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
(2)教师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数学故事,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讲述故事时,要注重语言表达,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2.教师在引导幼儿操作时,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指导。
3.教师在拓展延伸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能独立数数并理解数字1-5的实际含义。
(1)教师展示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小动物。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呀?”幼儿:“小鸭子、小青蛙、小乌龟……”(2)教师用数字卡片逐个数数,引导幼儿跟读。
教师:“我们一起数数,看看有几只小鸭子?”幼儿(跟读):“1、2、3,小鸭子有3只。
幼儿园数字故事教案:《数学博士》
幼儿园数字故事教案:《数学博士》【教案名称】幼儿园数字故事教案:《数学博士》【教案目标】1. 能够听懂《数学博士》这个数字故事;2. 通过游戏、绘画等活动,巩固数字认知、数数技能;3.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
【教案内容】1. 引入(5分钟)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今天要讲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关于数学的故事,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教师可以向孩子们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过数学呢?它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2. 材料准备(2分钟)准备好讲故事所需要的图书、卡片等教学材料,同时准备好活动用具如积木、算盘、棋盘等。
3. 讲故事(10分钟)给孩子们讲《数学博士》这个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了小博士因为喜欢数学,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数学博士。
在讲完后与孩子们一起回忆故事中的数字、算术符号等要点,加深他们对数字的认知。
4. 数字绘画(15分钟)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加深对数字的认识,老师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认识一些数字。
比如,老师可以让孩子们上午画数字“1”,下午画数字“2”等等,孩子们根据老师的指示完成绘画,同时边画边数,将数字与实物相联系起来。
5. 数字游戏(20分钟)为了巩固孩子们对数字的认识和数数技能,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数字游戏。
游戏可以采用积木、算盘、棋盘等孩子们喜欢的游戏,老师可以提出一定的数学问题,比如几块积木可以拼出数字“3”等,让孩子们根据问题算出答案,然后进行相应的操作。
6. 数学运用(8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们感受数学的用处。
比如,计算购物总价时需要加减,使用时钟看时间时需要认识数字等,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7. 总结(5分钟)在教学结束前,老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感受到对数字的认识和数数技能的进步。
同时,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让他们懂得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孩子们对数字的认识和数数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孩子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趣味数学故事幼儿园教案
趣味数学故事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字、形状、大小等。
2.通过趣味数学故事的讲解,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
3.提高幼儿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字游戏教学步骤1.让幼儿围成一个圆圈,然后通过轮流数数字的方式让他们逐渐熟悉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再让幼儿分成小组,选一位队员扮演“数学家”,其他队员挑选数字牌,由“数学家”将数字牌大小顺序排列,最后队员们一齐念出数字。
教学重点1.数字的大小关系。
2.学会通过游戏方式对数字进行理解。
2. 形状认知教学步骤1.准备各种形状的卡片,如圆形、三角形、方形等。
2.将卡片逐一展示给幼儿并介绍卡片中的形状。
3.再将卡片混合在一起,让幼儿分辨出每一个卡片的形状。
教学重点1.学会对形状进行识别。
2.记忆和辨认不同形状。
3. 数字故事绘本教学步骤1.准备一些趣味数字故事绘本,如《小猪快跑》、《五只小熊出门》等。
2.让幼儿阅读这些故事并回答问题,以测试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回忆能力。
教学重点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完成记忆测试,巩固数字的认知。
4. 数学游戏教学步骤1.准备一些数字游戏,如数独、切诺基棋等。
2.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数字和形状的认知。
3.每个小组可以设立一个计分板,以最终得分进行热烈的竞赛。
教学重点1.提高数字游戏的解决能力。
2.在游戏中能够巩固所学的数字和形状知识。
三、教学评估通过对幼儿的日常行为或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记录和分析,来提供参考意见,结合家长反馈和教师观察,为幼儿的教育提供有效指导。
四、教学总结通过趣味的故事、游戏和绘本等方式,让幼儿在生动的情境中体验和认知数学知识,不只是增加了趣味性和参与性,更是为幼儿的快乐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故事教案《我家漂亮的尺子》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故事教案《我家漂亮的尺子》故事简介《我家漂亮的尺子》这个故事是一个关于长度和尺寸的故事。
讲述了小女孩小羽在租书店里找到了一根漂亮的尺子,并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很多可以用尺子测量的物品。
在这个过程中,小羽理解并掌握了尺子的作用以及长度的概念。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故事了解尺子的测量作用;2.学生能根据尺子测量物品,并简单理解长度的概念;3.学生能够用基本的单位长度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热身活动1.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些不同长度的小玩具(如小汽车、积木等),请学生伸出自己的手,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2.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块颜色不同而长度相等的木板,让学生在几块之间发现相同之处;3.教师展示几幅不同长宽的图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步骤二:引入故事1.教师先通过问题引入故事,如“大家知道尺子是干什么的吗?我们平时可以用它来干什么?”,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尺子的作用,预习“我家漂亮的尺子”这个故事的内容;2.回顾上个学期孩子们学过的有关长度和测量的知识。
步骤三:故事讲述1.教师一边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一边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2.教师可重点讲述小羽在路上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的物品,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步骤四:故事解析1.教师提问:“小羽使用尺子测量物品的时候,她都进行了什么操作?”;2.通过故事的解析,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尺子的作用和测量的方法;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尺子测量自己和同学的身高。
步骤五:活动拓展1.教师让学生找到教室内不同长度的物品,并使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教室内找到10个不同长度的物品,同组内互相使用尺子测量并比较它们的长度;3.鼓励学生在家中使用尺子测量更多的物品,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总结本次教学通过讲述《我家漂亮的尺子》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尺子的作用,学习尺子的测量方法,掌握长度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增加对观察和测量的认识。
幼儿园小班数学《数学故事会》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数学故事会》教案标题:幼儿园小班数学《数学故事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2. 通过故事的方式,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引入:讲述有关数学的故事,如“三只小猪”、“十只手指头”的故事,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数字和数量的概念。
2. 数字认知: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10,并了解其对应的数量。
3. 数量对应:通过实物展示或游戏,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开场白:教师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出今天的主题——数学故事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故事讲解:教师讲述选择好的数学故事,同时进行适当的互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数学元素。
3. 数字认知:教师引导幼儿从故事中找出出现的数字,并逐一讲解每个数字的意义和读音。
4. 数量对应: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五个苹果,告诉幼儿这就是数字5所代表的数量。
5. 游戏环节: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如数水果、找数字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并记录幼儿的学习情况,以便于后期的教学反馈和调整。
2. 小组讨论: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在故事中学到的数学知识,以此来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幼儿园小班数学《数学故事会》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故事教案《我家漂亮的尺子》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故事教案《我家漂亮的尺子》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测量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1. 《我家漂亮的尺子》故事图片。
2. 数学测量活动道具(尺子、绳子、玩具等)。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幼儿园下学期学过的数学知识,让幼儿们尽量想一想关于尺子的相关知识。
2. 呈现:出示《我家漂亮的尺子》故事的图片,让幼儿们先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教师根据图片简单描述故事内容,引发幼儿们的兴趣。
3. 讲述:详细讲述《我家漂亮的尺子》故事,引导幼儿们通过故事了解尺子的用途、大小的判断以及尺子的测量功能。
4. 讨论:通过故事引发幼儿们的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如:“故事中的尺子有什么用呢?”、“尺子上有刻度,是用来干什么的?”等等。
鼓励幼儿们积极参与讨论,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5. 操作:给幼儿们提供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道具,让他们亲自去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并与幼儿一起进行操作。
6. 总结:请幼儿们将测量的情况总结一下,告诉大家尺子的使用方法和测量的正确步骤。
同时,对幼儿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7. 拓展:提供一些扩展活动,如:设计一个测量游戏,让幼儿们通过测量来比较和判断物体的大小等等,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幼儿们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讲述《我家漂亮的尺子》故事,幼儿们可以了解到尺子的功能和用途,并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测量的过程。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幼儿们的尝试和发现,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大班数学教案加法故事会
大班数学教案加法故事会故事一:小猫咪的午餐•主要目标:加法概念的教授•故事内容:–小猫咪准备午餐,它想吃2条鱼和3个鸡腿。
–小猫咪现在有多少食物呢?•教学重点:–引导孩子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的操作。
•教学步骤:1.通过故事引导孩子了解问题背景,并提出问题:“小猫咪现在有多少食物?”2.让孩子思考并回答问题。
3.引导孩子使用加法运算符进行计算:2 + 3 = 5。
4.解释加法运算符和结果的意义。
•扩展活动:–让孩子自己设计一个午餐菜单,然后进行类似的加法运算。
故事二:小兔子的胡萝卜•主要目标:加法运算的训练•故事内容:–小兔子在花园里找到了4根胡萝卜,它又找到了3根胡萝卜。
–小兔子现在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呢?•教学重点:–加法运算中的两个数值相加的概念。
•教学步骤:1.通过故事引导孩子理解问题,并提出问题:“小兔子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2.让孩子思考并回答问题。
3.引导孩子使用加法运算符进行计算:4 + 3 = 7。
4.解释加法运算符的意义和结果的含义。
•扩展活动:–让孩子数一数周围有多少个物品,然后使用加法运算符求和。
故事三:小鸟的窝•主要目标:加法运算的应用•故事内容:–小鸟在树上有3个窝,其中有2个窝里有蛋。
–小鸟一共有多少个窝里有蛋呢?•教学重点:–使用加法运算符将两个数值相加并求和。
•教学步骤:1.通过故事引导孩子理解问题背景,并提出问题:“小鸟一共有多少个窝里有蛋?”2.让孩子思考并回答问题。
3.引导孩子使用加法运算符进行计算:2 + 1 = 3。
4.解释加法运算符的含义和结果的意义。
•扩展活动:–让孩子讲述自己的故事,其中包含加法运算的应用。
故事四:小朋友的糖果•主要目标:加法运算的归纳总结•故事内容:–小朋友们在一起分享糖果,小明有4颗糖果,小华给了他3颗糖果。
–最后小明一共有多少颗糖果?•教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符进行数值的相加。
•教学步骤:1.通过故事引导孩子了解问题,并提出问题:“小明一共有多少颗糖果?”2.让孩子思考并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数学故事教案
幼儿天生都爱玩,在玩中学数学能让幼儿觉得十分有趣,自然就喜欢学数学了。
为此,我整理分享的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篇一
数学游戏17则
1、盖印章。
玩法:将幼儿分成3排,每排幼儿的前面都写着一个数字,请幼儿看每排前面的数字,在原有印章数量的基础上再盖上一定数量的印章,使印章数与数字一致。
2、找朋友。
玩法:每位幼儿手拿一张数字卡,教室后面贴有与数字卡对应的水果图。
请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数字卡片到后面去找一找与自己卡片上数字相等的水果图,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快乐宝贝车。
玩法:老师手握方向盘开火车,幼儿人手一张数字车票,按照自己手上的车票去找相应的座位。
快到站时,老师发出"轰隆隆...轰隆隆...呜...",激发孩子游戏欲望,然后说:"火车到站了,请座号为1、2、3的乘客下车。
"老师和孩子一起检查,看看有没有下错或者没下的,然后重复到所有乘客下车。
4、铺石头。
玩法:准备各种形状的"石头",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把有"坑"的路铺好。
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石头"路都有什么颜色,是用形状的"石头"铺好的。
5、踩石头。
玩法:路铺平了,音乐一响,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还可以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
6、等量接龙:两名幼儿玩一组图片。
幼儿观察接龙卡上的实物数量,将一样多的实物接在一起。
7、给动物送食物:观察卡片上的动物和食物,请幼儿先给动物排排队,再帮他们找出他们喜欢吃的食物。
8、我的朋友在哪里玩法: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
(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9、猜一猜。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队,把16张卡片按照横4张,竖4张放好,图片朝下,然后依次翻卡片找朋友。
如:我翻第一张是个苹果,记住这个位置上是个苹果,然后我把它关掉继续翻,如果你看到有张卡片是你前面看到过的,可以站起来告诉我"它有朋友了"并把它的朋友找出来,找对了,就给这队奖励,最后比比两队谁的奖励多就赢了。
10、数客人。
玩法:"智慧林的小熊今天过生日,邀请了它的好朋友来做客。
看看,都有谁来了呢?"(有小老虎、、小熊猫、小猴......)一共来了几个小伙伴?请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2、3......)"总共来了几个客人?"(一共来了9个客人。
)
11、帮小熊按数取物。
玩法:小熊来坐客,请幼儿按照小熊的数量摆椅子、小碗、勺子、杯子等图片,如一只小熊坐一把椅子,9个客人就要9把椅子。
12、"超市"游戏。
玩法:小熊要陪客人,没时间去购物,请每个幼儿手
里拿着一张数量不等的购物券,各拿一个小筐,根据购物券上的数字卡到"小超市"购买相应数量的物品,购买后回到座位。
13、找妈妈。
玩法:幼儿听音乐自由地跑动,音乐停后,分别蹲在地上的瓢虫身上,要求7个幼儿合作变成七星瓢虫身上的7个点。
瓢虫妈妈(教师)找自己的宝宝,成人引导本组幼儿进行点数、检查游戏结果:是否是7个幼儿变成7个黑点,鼓励孩子进行及时的调整。
14、看数字捶捶背。
玩法:两人一组,一人从1-9的数字卡中任意抽取一张数字,看一看是数字几,然后就在另一位幼儿的背上捶几下,被捶的幼儿说出捶的次数,若与数字卡的数量相同,游戏成功,交换角色。
15、看数字捶捶背。
玩法:7-8为幼儿一组,把小椅子摆成小火车的样子,幼儿骑在小椅子上排成几列。
每列最后面一位幼儿由一套1-9的数字卡,该幼儿任意抽取一张数字卡,数字卡是几,就给前面的小朋友捶几下背,前面的小朋友认真计数被捶的次数,然后再给前面的小朋友捶一样多的次数,一次传到最前面的一位幼儿,最前面一位幼儿大声地说出是数字几,看哪一组传得快。
(要求数字卡不能让前面的小朋友看到,捶的时候力量要适当,前面的小朋友不能往后看。
)
16、撒数块。
玩法:请幼儿将各色小数块撒在画有大圆圈的纸上,然后数一数,各色数块在圈里、圈外各有多少?并进行插卡记录。
17、小青蛙爱玩耍。
玩法:师幼共同扮演"青蛙",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游戏,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跳到池塘里或池塘外。
教师引出里、外标志卡,再次玩游戏,当教师随机抽取里、外标志卡时,幼儿看标志快速地跳到池塘里或池塘外,巩固辨识里、外方位及标志卡。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