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PPT精品课件

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PPT精品课件

一、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明确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2、列举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3、总结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共同原因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必须正确认识的几个观点
1、明确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 新中国科技有了较全面发展。表现为:建立科
研机构,建立科学研究体系;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基础。 (2)第二个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
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取得 突破性进展。表现为:第一颗导弹、氢弹爆炸成功、 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杂 交水稻育成等。
1、明确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3)第三个阶段:1978年“文革”以后
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新时期。 A.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迎来了我国科技事 业的新春天。
2005年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 培育成功,此后又成功培育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出“超级杂交稻”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
成功
一亿次的计算机。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 制成功
每秒运算 130 亿次 的计算
机,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 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4)新时期教育改革为先导,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
(二)教育事业曲折历程的经验教训(启示)
经验教训(启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 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4、从基本国情出发; 5、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科技、人才的相关重要论述

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科技、人才的相关重要论述

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科技、人才的相关重要论述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教育、科技和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这些重要论述。

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教育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以适应现代化的需求。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教育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学科,如语文、数学、历史等,还包括了现代学科,如科技、计算机、人工智能等。

科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政府一直将科技创新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科技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还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因此,政府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以推动科技的发展。

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国家现代化的需求。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政府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中来,以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也需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是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关键因素,而人才则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政府需要加强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也需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实现。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五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五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4.影响:文学创作繁荣,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5.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 花凋零, “样板戏”一枝独秀。 6.复苏:改革开放后,在“双百”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文艺 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主题一
现代中国科技的成就
史料一
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
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新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史料主要说明新 中国研制核武器主要是出于防御目的。 2.史料二主要是说明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国际意义。史料反映 了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始,也说明卫星发射成功 鼓舞了亚非拉和世界人民,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及垄断空间技术的局 面。
根据史料二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
解析: 选 A。 根据“1958 年”“加速实现”“提前并确定”等可知, 此时处于“大跃进”时期,冒进风气延伸到了科学研究领域,但“1965 年最终合成”,说明这种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故 A 项正确;材 料仅反映蛋白质人工合成项目的“大跃进”,不能扩大为全国范围内的 科学“大跃进”,故 B 项错误;青年同志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 对象,说明青年在科研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青年是科研 主力,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科研投入,故 D 项错误。
1.史料一主要论述了文艺发展的途径和方针。史料主要强调文艺 家要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创作自由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 2.史料二阐述了“双百”方针的目的和方向。史料说明文艺工作 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 3.史料三论述了文艺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史料反映“双百”方针 受到“左”倾思想的干扰,夸大了当时文艺存在的问题。
解析:选 C。本题考查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964 年我 国国防事业刚刚发展,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国防体系,故 A 项错误;材 料反映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具有了远 程打击敌国的实力,故 B 项错误;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 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 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故 C 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提出 的,故 D 项错误。

现代中国的科教与文化教案

现代中国的科教与文化教案

【课程标准】(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知识梳理】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二、新中国的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扫盲教育措施成就:到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曲折发展成效:新中国成立50年来,扫除文盲2亿多人,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1950年召开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1982年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1993年提出在20世义务教育措施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90年代以来,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高等教育①国初,中国的高校改造和调整参照的高等教育模式②1958年起,实施“教育大革命”,1961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③“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④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⑤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了教成就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高校建立起三级学位制度一些具备条件的高校还设立改革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办学权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三、新中国的文艺——“双百”方针【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航天人说:“古代五千年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值得骄傲的遗产;中国近代……没有值得骄傲的,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定的遗产;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给后代留下值得骄傲的遗产。

” 材料二材料三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满足全球应用需求,我国已成功发射五颗北斗导航卫星。

2009-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0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Word版含解析

2009-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0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Word版含解析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
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
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考点】现代中国文化教育事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列举的相关的史实有“开设公共必修课”“举办了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一背景予以判断,可知这些活动的目的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新型的意识形态。

故A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

【答案】A。

科学技术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科学技术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科学技术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世界进步的最主要动力之一。

对于中国这个正在步入现代化大道的国家来说,科学技术更是至关重要。

科技的发展可以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带来巨大的变革与提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科学技术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一、科技创新的推动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十分注重科技的创新。

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也加大了对科技和创新的支持力度。

2015年,中国政府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推动制造业实现创新和升级,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该计划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提高技术水平,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着力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和人才。

2018年,中央财政拨付资金支持各类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促进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的推动力不仅来自政府支持,更来自科技企业的耕耘。

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了全球高科技产业的领导者之一。

例如华为、阿里巴巴等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海外并购,成为了全球重要的信息技术公司。

未来,中国科技企业还将继续通过技术创新、全球并购等方式,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科技与城市的现代化城市是现代化的缩影。

科技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科技已经成为了城市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城市的交通、水电气、环保等各方面需要都需要使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生活质量。

例如,近年来,各大城市加大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力度。

例如,深圳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推广共享单车,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此外,科技也在城市的建设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高科技设施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而且使得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例如,水利建设、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建筑领域的科技手段运用,使城市的建筑更加安全、节能、舒适,符合人们的需求和生活习惯。

三、科技与教育现代化教育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并且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支柱和强大的软实力。

下面将从以下角度介绍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的知识点。

一、科学技术1.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中国,信息技术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交流,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现代科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中国,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包括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智能医疗等等。

同时,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3. 航空航天技术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不仅完成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还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

此外,中国还成功研制了大型客机C919和ARJ21,展示了中国在飞机制造方面的实力。

4. 生命科学技术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疑难杂症已经得到有效的治疗,人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在中国,生命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技术等等。

二、文化知识点1. 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为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了独特的艺术、文化和哲学思想,如中国画、雕塑、书法、诗词等。

2. 新兴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文化也不断更新和发展。

新兴文化包括电影、音乐、舞蹈、美术等,成为年轻人流行的文化艺术,同时这些文化艺术也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

3. 语言文化中文是中国的传统语言,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中文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学习和使用。

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广中文国际化,许多国家也开始将中文列为第二外语。

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语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科学技术和文化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两个重要支柱,不断推动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材料一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 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 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 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 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 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 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 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 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感悟四: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 让感动变成行动,让中国感动世界!
从背景、战略重点和成就等方面 总结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堂小结:
重要成就
阶 时间 段
新中 一 国成 立~ 文革
背景
战略重点

文革 后, 特别 是 1978 年以 来
1、国际环境恶劣:美国敌 重点发展“ 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 两弹一星” ,加快国防 2、为了巩固国防、维护安 科技的发展 全。 方针 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 强调科技与 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经济的结合 ,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 ,发挥科技 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 对生产力发 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 展的推动作 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 用。 激烈。
③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了世界先进 国家行列; ④对巩固国防,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①1949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制定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②1978年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科技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了肯定和重视; ③ 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实施 “863计划” 、“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等; ④ 1995年,提出 “科教兴国”战略。


同意:从核武器对人类的危害、破 坏和平、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不利 于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考虑。 不同意:从维护中国的安全、保 卫世界和平、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保 障、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考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的认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的认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的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而教育、科技和人才战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教育、科技和人才战略的认识进行探讨。

首先,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体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教育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教育方面,我国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加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资源配置。

我们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变。

通过教育,我们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科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科技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提高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上,也体现在支撑国家安全、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上。

在科技方面,我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和科技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我们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加快自主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我们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

再次,人才战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施人才战略既需要培养和吸引一流人才,也需要发挥人才的创新潜能,实现人才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推动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推动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推动
近年来,我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兴旺发达,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作为国家重要的教育资源,高校正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阵地。

一方面,政府大力开展高校与高等教育发展改革,广泛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对高校实行办学自主。

重点改善教学实施、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任务、学校管理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环境,通过改革实现高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日臻提升。

另一方面,政府还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支持高校科技质量水平的提升,加强先进技术的布局,挤压技术前沿,加强专业建设,加强人才团队的建设,振兴科学文化氛围,促进学术创新,不断进步科研质量,推动学科实力的抬升。

同时,政府还大力推进实验室建设,改善学科和实验室的研究和教学设施,加强教学信息化,提升教学水平,改善实验室管理,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总之,政府应该给予高校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更多支持,为高校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实现教育科学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和科技

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和科技

各 路 大 仙 不 能 幸 免
故 宫 被 改 成 血 泪 宫
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照
京剧《红灯记》剧照
京剧《奇袭白虎团》剧照
京剧《沙家浜》剧照
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探讨党中央没有贯彻“双 百”方针和出现“八亿人口八个戏的原因,“样板 戏”、 “忠”字舞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特征?
请举例说明,“双百”方针得不到贯彻 带来的严重后果。从中总结有哪些经验教训?
2、表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两个高峰 时期? 简析产生这两个高峰时期的主要原因。
1、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主要原因是党中央“双百”方针 的贯彻; 2、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原因是“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 指导。
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批评的独立与自由,但要在宪法范围之内。 ②在文艺问题上“百花齐放”在科学问题上“百家争鸣” 。
1 、科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现代科技已经广泛渗透 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变革力量。
2 、科技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二战以后,科技以空前 的规模和速度进入生产系统,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力量。
3 、科技使管理日益现代化。科技在管理中广泛运用,使管理实现了科 学化。科学与管理相结合,使生产力实现了大发展。
新中国教育的发展概况(阶段)
建立人民教育
1949 1956
遭破坏
1966 1976
蓬勃发展 新挑战
1978 21世纪
人民教 育思想
”左 “的思 想
教育优先, 进一步确立 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 教育优先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起---奠基 确立社会主义 新型教育制度 提出社会主义 教育的方针 建立完整的国 民教育体系

辽宁高考历史考点双向细目表

辽宁高考历史考点双向细目表
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认识及禁烟措施(选)15分
近代外交4分
(2)戊戌变法*
民主设计方案(选)15分
(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早期组织4分
(5)新民主主义革命
(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4分
国际援助4分
三三制15分
中国远征军15分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试说明要求的考点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考试内容
内容及分值
内容及分值
内容及分值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历史素养4分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代法律4分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代内阁制4分
中国古代专制政治4分
中英政体比较12分
明朝内阁4分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50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周代文化4分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王阳明4分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清代小说4分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推动创造性转化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推动创造性转化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推动创造性转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在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原创、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观、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纵观人类文化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民族现有的文化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延续和丰富积累。

正是这种人类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我们不能放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应该在自己民族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继承其优秀成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中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面对前人留下的丰富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但经过改造仍然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部分,既不是全盘继承,也不是全部抛弃,而是推陈出新,进行创造性转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它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反映了时代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和精神。

因此,它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重复和模仿,而是结合当前、面向未来的创新、创造和再生。

对此,毛泽东同志精辟地概括为四个字:“推陈出新”。

所谓推陈,即立足于当代,扬弃那些不适合今天需要的东西;所谓出新,即对这一层次的传统文化进行清理和提炼,并积极创造新的内容和形式,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只有在既继承又发展、既扬弃又创新的辩证统一运动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前进,才会有巨大生命力。

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有效的继承和保护就是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即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三十五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知识结构两弹一星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成就: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硕果累累 2号”出现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东方魔稻”年,“银河——I ”巨型计算机诞生 年,“银河——III ”巨型计算研制成功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顺利地升入太空 中国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和政府重视扫盲工作义务教育是国家一的项战略决策,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大革命”和“文革”对高等教育的破坏“文革”之后,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双百”方针促进了文学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 “左”倾错误持续发展,“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进行 “文革”使科学文化事业遭受打击“双百”方针恢复为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号飞船扫盲教育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 “双百”方针 的提出遭遇曲折文学艺术 的春天 新 中 国 的 科 技 成 就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现 代 中 国 的 科 技 与 文 化研习课标课标1 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梳理1、成就(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美国、苏联对核武器空间技术的垄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了发展“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战略决策。

3、水稻杂交技术(1)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4、“银河”系列计算机(1)1983年中国第一台计算程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型计算机诞生。

中国现代科技和文化

中国现代科技和文化

1. 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2. “双百”方针的目的、实质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双百”方针提出的目的是在文艺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

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双百”方针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既是对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继承,又是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新发展。

(3)经验教训:①正确贯彻执行“双百”方针能直接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脱离“双百”方针就会阻碍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经验教训(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这段时间,中国的教育经过改革,加强了党的领导,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使教育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教育遭到严重破坏,所谓的“教育改革”是依附“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行为。

整整一代人受到了影响,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教育事业走上了正轨,教育体制也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三个面向”方针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4)现代中国教育的经验教训:现代中国教育经过建国初期的发展、“文革”期间的曲折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辉煌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揭示了如下的经验教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创造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创造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创造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传承,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正以全新的形态迎接挑战,并在创造中探索未来。

本文将从教育、科技创新以及文化交流三个方面,介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创造。

一、教育的创新教育一直被视为培育人才、传播知识的重要领域,而中华民族在教育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

首先,中华民族注重提高教育的普及率,促进人民群众的素质提升。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其次,中华民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国的大学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步。

二、科技创新的推动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推动力。

中华民族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如高速铁路、航天探索等。

这些成就离不开中华民族对科技创新的不断投资和推动。

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加强科技研发、鼓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创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此外,中华民族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创新,中华民族为全球科技的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科技创新的推动不仅推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进步。

三、文化交流的开放中华民族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主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在国际交流领域,中华民族积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推广中华文化,并与不同国家的文化进行对话与交流。

此外,中华民族还倡导多元文化的包容和融合。

在国内,中华民族加强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总结起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创造得益于教育的创新、科技创新的推动以及文化交流的开放。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深厚科学技术实力的国家,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领域涉及众多知识点。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

2.节能环保技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节能环保技术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以及环境监测、废物处理等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3.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之一。

原材料的替代和技术的提升,已经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点。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现代文化的多元发展1.传统文化:中国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医、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并不断被传承和弘扬。

国家也在不断推广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研究。

2.文艺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艺类业态也在不断变革。

网络文学、电影、短视频等形式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文艺生活。

3.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也被视作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符号。

三、科学技术和文化融合的新意义1.实现文化传承:当科技和文化融合发展,科技能够成为帮助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的有力手段。

比如,通过数字化技术来保存传统的文化史料,让人们更加方便直观地接触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2.促进文化创新: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创新,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工具。

在现代文化的创新过程中,科技的引导和辅佐,可以更好地推动创新的健康成长。

3.创造新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现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和科技的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还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和坚实的基础。

课件5: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课件5: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1957 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 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 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基本原则: (1)“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符合文化的发展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方向。 (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 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 由和创作自由。 (4)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 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荣与发展。
2.遭遇挫折: (1)1957 年__反__右__斗__争__扩大化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 中,“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 (2)文艺界呈现出“__百__花__凋__零__”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中止。
3.文学艺术的春天: (1)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百”方针重新确立。 (2)表现: ①文学艺术领域:以“_伤__痕__文__学__”“反思文学”为先锋的 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文艺形式 争奇斗艳。 ②学术科技领域:理论界提出了许多创新见解,许多社会 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不少新学科。
——《共和国走过的路》 材料二 ②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 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 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三 ③“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 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 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4.“神舟”号飞船: (1)发射:2003 年 10 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 __杨__利__伟____顺利地送上太空。 (2)意义: ①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 的里程碑。 ②在未来的 5—10 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 益。 ③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专题二十二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专题二十二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专题二十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下列成就不属于此时期的是( )A.大亚湾核电站兴建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青藏铁路的通车D.“神六”飞船升空2.标志着我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科技成就是( )A.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B.“东方红一I”号人造卫星升空C.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发射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3.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 5部影片,被称为“难忘的1959年”。

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4.1950年8月,提出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5.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个教育方针不能够体现( )A.重视全面发展B.重视德育C.教育要面向世界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成为继美、俄之后国际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而“神舟”六号的升空,则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载人飞行。

这既是我国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佐证,也为世界航天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不断提高②国家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各科研部门的通力合作④科学家的努力奋斗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有人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高科技成就进行比较后说,①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积极发展高科技,是为了巩固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②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积极推进高科技与经济的结合;③国家战略决策的制定是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

2015高中历史总复习课件:28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2015高中历史总复习课件:28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3、形象记忆——动乱中的教育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4、思维升华——“三个面向”是教育改革的旗帜和灵魂
(1)“三个面向”的提出,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针,为中国教育事业的 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解放思 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发展教育理论等方面, 都起到了历史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
史证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史料一正确地阐述了“双百”方针的内涵。“双 [史料二]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 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 术的基本方针。“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 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 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 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由于贯彻“双百”方针, 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史 料二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由于一些政治运动 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双百”方 针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了挫折。
第二步 明考点 本题考查新中国 初期的教育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2013·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 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 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史证 史料反映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的 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提高了 水稻产量,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