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群鬼》解读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中似与反的戏剧效果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中似与反的戏剧效果作者:钟瑞雪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在易卜生的四部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中,存在着性格等相似的和相反的人物,这种“似与反”起到了强大的讽刺效果,同时也指出了妇女的地位问题,揭示了位于资产阶级社会底层的人想通过正常渠道有一番成是不可能成功的,以及真理的孤立性。
关键词:似与反讽刺妇女问题真理阻力易卜生是挪威著名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他的社会问题剧无疑是他成就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四部现实主义戏剧中,他勇敢地揭露了一个又一个的事实,在世界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似与反”形成的讽刺效果《社会支柱》中的博尼克和《玩偶之家》的海尔茂具有相似之处。
博尼克在当时人们眼中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社会支柱,是人们的道德模范,海尔茂在娜拉的眼里是一个理想的丈夫。
然而,事实上,博尼克是一个懦弱自私的人,他为了金钱离开楼纳,为了自己利用损害约翰的名誉,并且不惜牺牲约翰的生命来挽救他的社会地位。
海尔茂是一个虚伪怯懦的人,他把娜拉当成一个“玩偶”,面临危险时他不管缘由地大骂娜拉,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她的身上;他狭隘虚伪,开除柯洛克斯泰是因为怕在公司丢脸面。
这种相似性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普遍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具有自私虚伪残暴的本性,道貌岸然的伪善,表里不一的性格,他们是妇女压迫者、自欺欺人者、极端利己主义者,对资产阶级给予了严厉显露的批判。
《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群鬼》中的阿尔文太太具有相似之处,她们所处的家庭状况是相同的,她们是丈夫的附属品,为了丈夫丧失了自己的个性。
娜拉为了丈夫的病伪造签字,阿尔文为了丈夫的名誉忍辱负重,她们时时刻刻都在提心吊胆,一直处在社会的威胁之下。
“易卜生的论点在于:这个社会是支撑在一种虚伪欺诈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的。
”[1]她们的境况正体现了资产阶级家庭各种各样陈旧腐朽的思想和信仰对人的迫害。
二、妇女问题《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群鬼》中的阿尔文太太也具有相反的性格特征。
从情节剧到悲剧——《雷雨》与《群鬼》之比较解读
从情节剧到悲剧——《雷雨》与《群鬼》的比较解读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是挪威的著名剧作家,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早在20世纪初,易卜生的作品就已经被引进中国,对五四时期及其以后的一批作家、剧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禺便是其中一个。
曹禺对中国话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
有人评论曹禺是“易卜生的信徒”,并认为其处女作兼代表作《雷雨》是在易卜生名剧《群鬼》的影响下诞生的。
很多研究者曾就两剧进行过比较分析。
黄爱华通过主题、人物以及结构三方面探讨了《群鬼》与《雷雨》的异同:同是一出家庭悲剧,一是将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社会,一是指向了批判资产阶级的封建主义专制;两剧有大致相似的人物关系;都运用了情节剧的编剧技巧,但结构安排的重点不一。
①而秦志希则从两者的相似题材与立意,即反映妇女的不幸和揭露大家庭的黑暗入手,并结合两个剧作家所处的不同社会背景展开论述;分析了相似的人物关系却有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如吕嘉纳和鲁四凤,乔安娜和鲁侍萍;并在对待劳动人民的态度问题上,指出曹禺的进步性和易卜生的局限性。
以上两个研究者主要是从阶级对立的角度进行解读的。
②本文拟从情节剧与悲剧的本质区别这一新的视角来重新探讨《雷雨》和《群鬼》所反映的人生观之不同。
(一)悲剧的“分裂人格”与情节剧的“完整人格”悲剧自古希腊以来有着悠久的历史。
亚里士多德曾在其《诗论》第6章中给悲剧下过定义,认为“作为一个整体,悲剧必须包括如下六个决定其性质的成分,即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和唱段。
其中言语和唱段是摹仿的媒介,戏景是摹仿的方式,情节、性格、思想是摹仿的对象。
③P64他还强调“事件的组合(即情节)是成分中最重要的,因为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生活”,“事件,即情节是悲剧的目的,而目的是一切事物中最重要的。
此外,没有行动即没有悲剧,但没有性格,悲剧却可能依然成立”,“情节是悲剧的根本,是悲剧的灵魂”。
“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不一样的双面人生
“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不一样的双面人生人们说,他是继莎翁之后,在世界上作品被上演次数最多的戏剧家。
人们说,他是现代戏剧之父。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来自挪威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是个自学成才的人。
这个从小被人议论是私生子的孩子,16岁之后去药店当学徒,一边打工一边读书,莎士比亚、歌德、拜伦是手边的常客。
期间学起了拉丁文,没事也爱写两句诗,虽然早年的创作并没有让他一炮而红,但后来终归是获得了里程碑式的赞誉。
他一生出版了26部戏剧和1部诗集,成就了古希腊及莎士比亚之后戏剧史的第三大高峰,年近六旬时还获得了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称号,心心念念着别人喊他一声“博士”。
01 易卜生及他书写的人物四大经典社会问题剧x玩偶之家x时代的问题易卜生的作品中有四大经典社会问题剧,即:《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以及《人民公敌》。
其中,《玩偶之家》是最为世人熟知且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娜拉是个思想单纯的年轻女人,生活在丈夫的宠爱和三个孩子之间,她感到十分幸福。
几年前丈夫海尔茂身患重病,急需筹钱医治。
走投无路的娜拉瞒着丈夫,通过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之后省吃俭用攒钱还债。
海尔茂发现之后,认为这件不光彩的事情有辱自己的名声,对娜拉一反温柔常态,大骂她是个坏东西。
后来危机解除,海尔茂重新温柔起来,但是娜拉终于看清了所谓幸福家庭的实质,毅然决定离家出走。
《玩偶之家》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具有强烈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结尾娜拉的出走代表着被社会遏制的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因而在演出后引起了极大的社会轰动。
反对者认为“此戏鼓励妇女不顾家庭、丈夫和女儿,独自出走,简直是伤风败俗。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作品一度推动了欧洲女权运动的发展,《玩偶之家》也被誉为女性解放的“独立宣言”。
除了追求人格的独立和自由,《玩偶之家》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虚伪假象的揭露和追问也是使其魅力经典不衰的原因之一。
尽管时过境迁了,但是百余年过去,女性在家庭中仍然会面临娜拉相似的困境。
易卜生
《布朗德》(1866)是一部哲理诗剧。 同名主人公是个十足的完美主义者和理 想主义者,他奉行的准则是“全有或全 无”,要么是完人,要么是无赖。他对一 切不符合理想的事物都采取毫不妥协的 批判态度,他宣传真理,号召群众跟他一 起往高处走。然而,民众后来被发财致 富的诱惑所吸引,不仅弃他而去,还用石 块砸向他,可他仍然继续号召人们为了 远大、完美的理想社会而牺牲现实利益。 布朗德最终被坍塌的冰块砸死,他的悲 剧与堂吉诃德的一样,是思想超前的精 英为现实社会所不容的悲剧。
黄晋凯主编《外国文学简编》 [欧美部分](第四版)认为,易卜 生“社会问题剧”的主要特点是: 以日常生活为题材,从多方面 剖析社会问题,使矛盾尖锐突出, 启发观众思考和引起“论争”,从 而引导人们起而改革社会弊端。
丹麦著名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 写了数不清的文章、文学评论来表 达他的信念:文学应该“提出问题 供讨论”。(《彩色插图世界文学 史》)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正是 这种观点的积极实践。
匡兴、关婉福编著《外国文学讲义》 认为: 《布朗德》是一部具有批判精神的 作品。它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的享乐主 义和自私自利的人生哲学,要求人要有 理想,遵从崇高的道德标准,这些对于 人们都有启迪思想和清洗灵魂的作用。 但是,他的理想太模糊、不具体,缺乏 明确的内容。他宣扬的只是一种抽象的 精神反叛,这就决定了他的事业不可能 成功。
剧本号召人们向“群鬼”展 开无情的斗争。因此,易卜生遭 到了更为恶毒的攻击,资产阶级 舆论几乎把他看作“人民公敌”。
《人民公敌》就是易卜生为了反 击论敌而创作的,着重揭露资产阶 级民主的虚伪,被认为是易卜生创 作的“揭露性最强的作品”。他以 正在毒害人民的浴场象征现代社会, 对之进行猛烈地抨击。他借主人公 斯多克芒之口尖锐指出: 咱们的精神生活的根源全都中 毒了,咱们整个社会机构都建立在 害人的虚伪基础上。
从《玩偶之家》和《群鬼》看易卜生社会观的发展
esjournal@Tel:027-81707737177****4031ENGLISHSQUARE从《玩偶之家》和《群鬼》看易卜生社会观的发展□陈娟郑州大学文学院[摘要]社会问题一直是易卜生在剧本中着力表现的重点,也是他在不同阶段的创作中持续思考的问题。
《玩偶之家》和《群鬼》历来被称为姊妹篇,都属于易卜生的中期作品,其中对女性、家庭、婚姻等问题的探讨都有了进一步加深,也体现出了易卜生社会观的发展变化。
通过对比分析两部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易卜生对待这类社会问题的思考已经由形式上的出走发展到了精神上的回归,探讨范围由家庭冲突上升至社会冲突,人物也由被动的反抗到主动的觉醒。
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也预示着社会发展由形式到精神蜕变的必然过程。
[关键词]形式;精神;冲突;觉醒;社会观[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167(2020)27-0012-031由形式的出走到精神的回归娜拉在丈夫虚伪的面具下终于认清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的地位,于是愤而离家出走。
剧本以娜拉的出走而告终,娜拉出走后的未知命运可能会给读者和观众留下很多思考。
但是这个结尾是很突然的,以这种形式上的突转达到整个戏剧的高潮,继而落下帷幕。
娜拉出走前在精神上没有足够的准备,更多的是孩子般的赌气。
娜拉完成的只是形式上的出走。
而阿尔文太太面对比娜拉更严峻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压制,她的选择是坚守家庭。
虽然没有形式上的出走,但是阿尔文太太始终没有停止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这种思考不是流于表面的,而是深入分析原因和来源的,还有对现存秩序的质疑。
娜拉从少女时期经济上就比较富裕。
从娜拉自己的描述不难看出,娜拉的父亲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并且在物质上对娜拉没有过多限制。
林丹太太在谈话中提到少女时代的娜拉就是一个顶会花钱的孩子,所以在没有发生后来的变故之前,娜拉从来没意识到自己婚姻的不幸。
相比很多朋友,如林丹太太,娜拉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和自由的经济能力。
曹禺《雷雨》对易卜生《群鬼》的学习创新
曹禺《雷雨》对易卜生《群鬼》的学习创新创作《雷雨》时,曹禺还是一个二十三岁的青年,随着《雷雨》首次演出的成功,曹禺被誉为是“早熟的天才”.曹禺在解释时说道“我不是什么天才。
”“写《雷雨》我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思想和生活的积累,经过八年的学徒时期。
”①在曹禺积累的时间里,一定少不了他对西方戏剧大师的学习和模仿,其中之一就是易卜生。
曹禺并不否认易卜生对自己的影响,“外国剧作家对我的创作影响较多的,头一个是易卜生。
”“我从易卜生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写作的方法。
”②学习是一个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而《雷雨》历经半个多世纪而经久不衰,如果仅仅是照搬和抄袭是无法具有生命力的。
一、相同而又有巨大差异的人物形象。
在《雷雨》中,出场的主要人物一共有八个,个个形象鲜明。
在《群鬼》中主要人物一共只有五个,只有阿尔文太太的性格较为丰满。
下面通过几组人物的对比,分析剧作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与周朴园男主人形象相似的是在场上未出现的阿尔文,他们都是自己家庭中的封建家长形象;都曾经抛弃过怀着自己孩子的侍女从而造成家庭悲剧。
虽然阿尔文在剧中并未上场,但是我们从别的人物那里得到了不少关于他的信息。
阿尔文太太在阿尔文死后十年对他的评价是“荒淫无度”,在外人眼里,阿尔文是一个正直、功德无数的人,而对于家庭来说,阿尔文不过是“成天躺在沙发上看一本旧缙绅录。
”外人把这一切当成阿尔文的成绩,阿尔文太太为了承担自己的义务付出了很多别人看不到的努力。
阿尔文对于家庭来说是不负责任的。
周朴园在外人眼里是一个“像一切起家立业的人物”“看出他平日的专横,自是和倔强。
”他在家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甚至于他的专横导致了最后他的孤独和无助。
在剧中,他一口认定繁漪得了病,不惜花任何代价让繁漪去喝药,专横和霸道在语言和动作上体现地淋漓尽致,作者按照给人物设定的性格和时代背景进行塑造和刻画,增加了真实性和可信度。
在后面鲁大海的话中,我们得知周朴园在吸收资本时不惜淹死小工发昧心财,周朴园作为当时中国资本家的一个代表的形象渐渐丰满起来,这与阿尔文是极为不同的。
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
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导读:本文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内容提要:本文在作者以往的研究之基础上,把中国的易卜生研究置于一个广阔的现代性和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互动的语境下来考察,认为易卜生早期在中国的接受虽起到了推进中国的文化现代性的作用,但对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形象的确立却作了误构。
而在目前的国际易卜生研究领域,返回艺术家易卜生的呼声则代表了国际前沿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莎士比亚化的美学建构以及赛义德的旅行中的理论的双重启发下,作者首次富有独创性地提出了易卜生化的理论建构,并据此和国际易卜生研究界进行了平等的对话。
关键词:现代性易卜生主义易卜生化世纪末美学转向接受作为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者,易卜生为20世纪的戏剧艺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艺术家形象早已在西方的语境下得到了肯定。
尽管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精英文化及其代表性产品---文学---越来越受到大众文化的挑战和冲击,但一个使人难以理解的现象则是,易卜生仍然在东西方文化语境下不断地为学者和艺术家们讨论和研究,各种形式的国际性研讨会仍然频繁地在一些东西方国家举行。
(1)这一点确实使那些为精英文化和文学的命运而担忧的人们感到欣慰。
但是,同样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的语境下,易卜生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作为一位艺术家而为人们所接受,他的作用和角色曾一度被不恰当地误构为仅仅是一位具有革命精神和先锋意识的思想家和社会批判者,这在很大程度上确实由于他所塑造出的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想象所致,如娜拉和海达·高布勒等,因为这些人物给中国的观众和戏剧研究者们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以致于他们几乎忘记了一个事实,即易卜生首先应该是一位艺术家,或者更确切地说,一位戏剧艺术家,或现代戏剧之父。
他对于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形成所具有的意义自然应当受到重视,但是作为一位艺术家的易卜生则不仅对20世纪中国话剧的崛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还影响了一大批锐意创新的中国现代剧作家。
论曹禺对易卜生戏剧的选择性接受
论曹禺对易卜生戏剧的选择性接受阮学云;刘吉宁【摘要】Ibsen is known not only for the “father of modern drama” which lived in Norway of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s a playwright and poet, but also for the key figure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modern drama’ s reaching maturity. Cao Yu’ s dramas creation is early contacted and deeply affected by the foreign playwright Ibsen, whose plays is multifaceted influenced by Ibsen’ s, and his excellent level of dramatic art, is also formed after both choosing and adopting based on Ibsen’ s dramas theories. And in this process of selection and acceptance, Cao Yu actually runs through with his own thinking and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que features for the era.%易卜生是被誉为“近代戏剧之父”的19世纪中后期挪威剧作家和诗人,也是作为中国现代戏剧臻于成熟的关键人物。
曹禺在戏剧创作方面较早接触并深受影响的外国剧作家正是易卜生,其剧作受易卜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卓越的戏剧艺术水平,也是将易卜生戏剧理论进行选择接受之后形成的。
易卜生与现代戏剧
易卜生与现代戏剧马丁#艾思林著汪余礼*译朱姝校*汪余礼,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2005级博士。
¹参见1903年11月7日契诃夫写给A.L.Vis hnev s ki 的信:/您知道,易卜生是我最喜爱的作家,,0载于Kotelians ky 和T omlinson 编辑的5契诃夫的生活与书信6一书,1925年伦敦版,第293页。
在今天的英语世界中,易卜生已成为最重要的三位经典剧作家之一。
莎士比亚、契诃夫和易卜生的戏剧已成为各大剧院经典保留剧目的中心;而且,除非已扮演过这三位大师作品中的一些主要角色,没有哪个演员能够跻身于一流演员的行列。
在这三位大师中,易卜生占据核心的位置,其作品标示着传统戏剧向现代戏剧的转型。
正如易卜生大大受惠于莎士比亚一样,易卜生之后的剧作家则深受易卜生的影响,比如契诃夫就认为易卜生是其/最喜爱的作家0,¹并已经在他的影响下创作。
易卜生因而可以被视为整个现代戏剧运动的首创者和源头之一。
他的作品对现代戏剧各流派(它们互相之间可能处于矛盾对抗的状态)的发展都有所贡献:无论是传达意识形态的、政治性的戏剧,还是表现人的内在真实的、内省性的戏剧,都莫不承其恩泽。
易卜生最初的和最显著的影响是社会性、政治性的影响。
易卜生努力把当时主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通过话剧和剧场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种做法大大震惊抑或激怒了当时只是把剧场视为低级娱乐场所的社会民众。
当时易卜生的影响逐渐扩散,在英国、德国及其他地方都有一大批易卜生的崇拜者,他们在当时的文学活动中古怪地扮演着社会改革家或政治革新者的角色,在作品中倡导社会主义,拥护妇女权利,提倡两性新道德,比如在/易卜生俱乐部0,在萧伯纳的5挑逗女性者6等作品中就是如此。
这批人几乎形成一个派别,一个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团体,而易卜生则被视为这一团体的中心人物。
在戏剧史上,易卜生也许是唯一一位成为政治性团体核心人物的剧作家,这使得他的地位显得很独特。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特点
( 州教 育学 院 徐 中文 系。 江苏 徐 州 2 10 20 6)
[ 要] 易 卜 摘 生的社会 问 题剧立足生活实际, 反映挪威社会的家庭、 婚姻和民主政治等重大问题 。 并关注 人的精神和心灵。对传统戏剧既继承又革新。他把“ 讨论” 带入戏剧, 讨论” “ 与剧情和人物形象塑造l密联 系; 紧 调动多种舞台元素细腻刺划人物・理, 心 并使多种表现手法互相作用, 既增强了戏剧的思想性, 又强化了戏剧效果。 [ 关键词] 易 卜 社会问题剧 ; 生; 追溯法; 讨论式; 心理刺划 [ 中图分类号] I 63 1 .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62 (06 0 - 07 o 08- 65 20 )3 08 一 4
伪君 子 、 犯罪分子 。博尼克在挪威 一个小海 港是个 最有影 响
的市民。因为资金 的重 压 , 他抛 弃 了他所 钟爱 的楼 纳 , 与 而
易 卜 的社会 问题 剧 , 生 主要 是他流 亡 国外 2 7年 中所创
作 的十多部反 映社会现 实问题 的戏剧 。这些 作 品 , 家庭 透过 生活、 政治生活折射社会 弊端 、 社会疾病 与人 的心灵 , 透视 秉 承现实主义传统 , 又勇于创新 , 讨论 ” 入戏剧 , 造了 却 把“ 融 塑
思祖国社会 积弊时 , 卜 易 生把这个 人 们普遍 认 为的 “ 社会 支 柱” 的成长史展现在戏剧 舞 台上 , 示 了现实 主义戏 剧 大师 显
作品提出 的“ 女往 何 处 去 ” 妇 的主 题 震撼成为社会问题剧的又一代表作。而 19 年为回击伪君 81 子们对《 玩偶之家》 的攻击而创作的《 群鬼》 则揭示了屈从 , 虚伪社会道德和传统婚姻制度的妇女的悲剧。这两部相辅 相成的反映“ 妇女向何处去” 的戏剧, 引发了一场波及法律制 度、 男权社会的大争论。英国著名戏剧家肖伯纳在论《 群鬼》 时说,《 “ 群鬼》 最后的场景是那样悲惨, 令人震惊。以至于
曹禺对易卜生的借鉴和超越
曹禺对易卜生的借鉴和超越作者:罗茜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8期摘要:作为现代中外戏剧的巨匠,易卜生和曹禺的文学关系一直以来为学界所关注。
曹禺本人也在不同的环境中提到易卜生与自己的关系,尽管表述有所不同,但是不能否认易卜生对其戏剧创作的影响。
本文以易卜生《娜拉》和曹禺《雷雨》为例,从创作背景和形象差异两个方面探寻易卜生对曹禺的影响及曹禺对易卜生戏剧的超越。
关键词:易卜生;曹禺;《娜拉》;《雷雨》作者简介:罗茜莎,女,安徽阜阳人,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3进入近代社会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改变,东西方戏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无论在话语体系、情节结构还是在表现方式舞台形式都发生巨大的变化。
西方戏剧在经历古希腊悲剧的繁盛时期和莎士比亚的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后,进入以易卜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戏剧。
在东方,经历千年的中国古典戏剧在五四运动的冲击下日渐萎靡,从西方引入的话剧则以一种新的姿态生长。
与此同时,东西方都诞生了新一代的戏剧巨匠易卜生和曹禺。
挪威伟大的戏剧家易卜生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大师,他以敏锐的目光捕捉急剧变动中挪威的社会现状,抨击资产阶级的贪婪与丑恶,宣传女性的自由平等。
他的戏剧犹如一把利剑直刺资产阶级痛处,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
正是这种无所畏惧的战士品质,让寻求文化突破的先进知识分子找到斗争的武器。
尤其是他的《娜拉》犹如春雷惊蛰,在华夏大地上掀起话剧的潮流。
我国现代文学巨匠曹禺先生从其求学生涯到创作历程都离不开易卜生的影响。
对于二人关系学者历来争论不休。
曹禺本人也不止一次提到易卜生戏剧对个人戏剧创作的影响,这其中有肯定也有否定。
究其二人关系,有人认为,曹禺的雷雨受到易卜生《群鬼》的影响。
对此,陈瘦竹先生则不这样认为:“曹禺的雷雨在某些方面曾受到易卜生的《群鬼》的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雷雨》和《群鬼》在结构上某些相似之处,并不是曹禺任意模仿易卜生,而是取决于他自己的创作意图。
浅谈易卜生戏剧中的死亡
十九世纪的戏剧艺术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继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后,又出现了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等等戏剧流派,并且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剧作家,而易卜生在众多戏剧大师之中则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纵观他的戏剧创作,几乎可以看到十九世纪戏剧发展的足迹。
从早期的浪漫主义诗剧,到中期的现实主义戏剧(社会问题剧),再到后期的象征主义戏剧,涵盖面之广,对后来的各个戏剧流派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易卜生不仅是挪威民族戏剧的代表,也是世界戏剧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尽管易卜生的作品涉及面广,类型繁多,但是对于人的关注与探索,对于人类的自我,灵魂的自由,以及对理想信仰的坚持,却重来没有停止过。
在他的剧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人物的“死亡”作为全局的结局或是转折,这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作品的悲剧风格,更蕴藏着深刻、多层的内在意味。
在作品中的“死亡”中,我们也许能够读到人的意志与现实的抗争,读到复杂而矛盾的人性,读到对于摆脱束缚和获得自由的渴望……在一系列无止境的困扰中,“死亡”不仅是剧中人物,也是剧作者本人,企图寻求自我,寻求真实的理想与自由的一种方式。
希望能通过剧中的“死亡”来探讨一些人们内心深处的挣扎与不安,以求唤醒和平复那些麻木彷徨的灵魂与精神。
关键词:易卜生死亡寻找自我灵魂自由理想疑虑生活在不同国度里的人们,他们有着不一样的肤色,说这不一样的语言,置身于不一样的各种背景之中,有时候甚至会因为一个极小的差异而造成彼此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但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不可避免的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许贮存着某些共同而隐秘的东西,而来自挪威的戏剧大师易卜生恰恰在有意无意间走进了这个房间。
在大师易卜生的戏剧中包含着种种值得关注的层面:文化层面、社会层面、道德层面等等,而有关人的思考这一层面却是贯穿各个层面的纽带。
在种种不同的遭遇中,在种种似是而非的环境下,人们的内心或许充满了许多的怀疑与不确定带来的彷徨和焦虑,致使每个人都试图通过种种手段来达到那个拥有自我的目的地,都试图在那个所谓的目的地中获得一个准确的答案(不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
《群鬼》的悲剧性反思
《群鬼》的悲剧性反思作者:牛怡睿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1期摘要:悲剧一词来源于古希腊酒神祭祀仪式,优秀的戏剧能够从悲剧中给读者心灵上的净化效果和审美体验的升华。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群鬼》塑造了以阿尔文太太等为中心的一系列悲剧群像,每个人物都处在进退维谷的精神困境中,在道德失落伦理崩塌的社会大环境中,“鬼”和“人”将如何选择?造成《群鬼》这出悲剧的因子不只社会生态环境的恶化,更有自身性格悲剧的色彩。
《群鬼》蕴含的悲剧性也有其本源,在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等戏剧中也能够看出易卜生在表现方式和悲剧内涵上对他的继承。
关键词:群鬼悲剧性命运易卜生作为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最具争论的作品之一,《群鬼》以三幕剧的形式集中展现了一出家庭悲剧,而关于它的争论也最经久不息,当时整个北欧的各家剧院都如同对待瘟疫般远远地躲避这个剧本,哥本哈根王室剧院张贴出审检告示“该剧以令人厌恶的变态病理现象作为剧情首要主题,暗中破坏了我们社会秩序的基础道德。
”直至问世10年之后,在维多利亚式的英国,《群鬼》仍遭到一片谩骂[1]。
这恰恰反映了被戳到痛处后对于已经畸形病变的社会一种遮掩和对于已然陈旧腐烂的道德伦理的维护。
但我们仍然不能因为其本身的争议性而忽视这部作品的悲剧性价值。
本文即从这部戏剧带给我们的悲剧性审美体验来挖掘其悲剧内涵。
一、悲剧群像的塑造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这样定义悲剧,他认为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造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
”文本中的各人物都处在精神迷惘的困境中,他们在困境中斗争、挣扎,最终因为行动无法战胜强大的异己力量而堕入悲剧的深渊。
如同《俄狄浦斯王》一样,该剧里的“悲剧分析”在于过去埋下的罪恶酿成剧祸日后才爆发于一旦。
为了完成这种悲剧性的塑造,易卜生运用了“追溯式”结构构成了《群鬼》的主要情节线索,并建构了一众悲剧群像。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对鲁迅的影响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对鲁迅的影响许银杉摘要:易卜生是挪威著名的戏剧大师,他创作的社会问题剧集中的反映了社会中的问题。
在中国,受易卜生影响较深的是文学大家鲁迅先生,他的文章也同样的描写了社会的现实生活。
本文通过对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和鲁迅的部分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易卜生对鲁迅的创作产生的影响,并通过这些作品对比得出鲁迅接受易卜生的原因。
关键词: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影响鲁迅Abstract:Henrik Ibsen is a fa mous drama master of Norway , and he created a serious dramas involved in social problems ,which reflect the problems in society. Lu Xun, a great literature writer in China, was deeply affected by ibsen’s works and his article also described the social reality. This article make a co 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social issues of Ibsen’s plays and part works of Lu Xun’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Ibsen bring to the creation of Lu Xun ,and to obtain the reason why Lu Xun accept Ibsen by comparing these works.Keywords :Ibsen ; problem play ; influence ; lu xun绪论亨利·易卜生是挪威著名戏剧家。
他的戏剧不仅是挪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而且也是整个欧洲十九世纪末期现实主义戏剧的一个高峰。
《群鬼》中阿尔文太太的悲剧成因探讨
2 1 第 1期 0 0年
《 群鬼》 中阿尔 文太易 卜 生非常重要 的一部代表作 品, 中主人公阿尔文太太 的悲剧成 因, 以归结 为她对 自己在每个 剧 可
时期 的身份定位 的不 明确性 , 以及对 自己认 识的不彻底性。本文 旨在阐述 《 鬼》中阿尔文太太在不 同时期 的性格特 征 群
调情的画面重 又 出现 在阿 尔文 太太 的 眼前 , 让她 不寒而
粟 , 了继续向儿子 和 世 人隐瞒 丈夫 的真 实面 目而修建 为
的孤儿 院也在 一场奇 异 的大火 下 化为 灰烬 , 而她 所有 的 希望 , 也是她 活在这 个 世间 的唯 一 支柱——她 的儿子 欧 士华也因无 法医治而成 为 白痴 。这些都 对阿尔文太太 构
Ke r s y wo d :Gh ss Mr .Ali t g d ot s vn r e y a
Auh r to :Ch n e g otrd aesu e t f o aaiel e uea dw d trtr e t ̄ C iaNoma Un mi e gM n Yui p sga u t td n c mp rt tmtr n o dl eauei C nr hn r 1 Ne — s o v i i n .
成了致命的打击 , 她最终 在 精神 上彻 底崩 溃……剧 作 使
家借女主人 公阿 尔文太 太不 可避 免 的命运 归 宿, 露 了 揭 当时社会的虚伪 , 与人之 间伦理关 系 的混乱 , 德的腐 人 道
败。
据说当时《 群鬼》 出版的时候, 引起了一片愤怒的斥
责声 ,不仅这个 剧的悲惨结局 和“ “ 令人难 以忍受” 的情节
为一个画家 ,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 的人 , 得知 自己染病 以 在
当代舞剧创作的多元视角试析舞剧《群鬼》的创作理念与艺术表现
28上海戏剧•••••••••SHANGHAI THEATRE剧评当代舞剧创作的多元视角□邓 佳试析舞剧《群鬼》的创作理念与艺术表现人物、开场时的时空场景和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前史情节。
接着映入眼帘的是女主角阿尔文太太在卧室里的一小段独舞,在独自诉说内心的孤独与苦闷之后,她带着期望换上晚礼服准备迎接儿子欧士华的归来。
本剧由此铺陈开来,以阿尔文太太的第一视角展开对不堪往事的回顾。
随着角色逐个登场,这个外表和睦而平静,实则充满了罪恶、苦闷、虚伪、危机的家庭,通过女仆(包括其小时候)、儿子(包括其小时候)等多人视角逐一将丑闻揭露出来。
舞剧以前情回顾与剧情发展交替相互推动的方式进行谋篇布局。
阿尔文太太与她所不爱的男人阿尔文矛盾冲突的双人舞,阿尔文太太与旧情人曼德牧师之间情感纠葛的双人舞,丈夫阿尔文与女仆缠绵的双人舞,女仆的私生女被继父胁迫长大的双人舞,儿子长大归来后与同父异母妹妹有不伦行径的双人舞,以及戴上面具后扮演父亲与母亲的演员所跳的多组合双人舞等舞段一环扣一环,既对剧中人物关作品改编成舞剧,编导主要表明了三个创作观念。
一、忠于原著“佳构剧”的戏剧样式,并在戏剧化结构下运用舞蹈的思维和手段来叙事,推动剧情发展。
把经典戏剧作品改编成舞剧,既要考虑原著本身的戏剧结构,又要用舞蹈的手段进行叙事,同时还不能造成跳“舞”大于演“剧”甚至“舞、剧”分离等现象。
那么,如何探寻戏剧结构和舞蹈叙事的耦合,把原作改得优秀呢?以《群鬼》为例,原作采用了典型的“佳构剧”戏剧样式,从剧中矛盾冲突爆发前的关键时刻开始,不断回顾前情,最终将情节推至顶峰。
此种结构的精彩之处在于用精炼的方式把复杂的故事讲完,使矛盾冲突在短时间内急剧升级,增强了情节发展的紧迫感,在有限的表演时间里凝练出高度集中的戏剧冲突。
舞剧一开端就交代了人物、交代了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交代了先行事件。
首先以影像和画外音的方式,由演员讲述他所扮演的剧中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亨利克·易卜生一生共创作了26个剧本,《群鬼》是其“社会问题剧”系列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文化代际传递:易卜生《群鬼》中的家庭教育危机及成因
文化代际传递:易卜生《群鬼》中的家庭教育危机及成因内容摘要:文化代际传递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家庭教育角度来分析易卜生《群鬼》其中的文化代际传递现象与成因以给家庭教育提供思考。
关键词:《群鬼》文化代际传递家庭教育危机文化代际传递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思想观念、文化习俗、行为方式,乃至生活习惯等方面在后代与前代之间具有明显的继承性,这是文化的继承性在代际中的体现。
用历史眼光审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惊叹文化代际传递的巨大威力。
在易卜生著名的戏剧《群鬼》中,易卜生塑造了文化代际传递两个典型:第一个是阿尔文上尉夫妇与儿子欧世华;第二个典型是木匠安格斯川、女佣乔安娜夫妇和女儿吕佳纳。
对易卜生戏剧《群鬼》已经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诸多的分析,本文拟从家庭教育角度来分析其中的文化代际传递现象与成因。
一、文化代际传递:易卜生《群鬼》中的家庭教育危机在《群鬼》中,文化代际传递有两个典型:第一个是阿尔文上尉夫妇与儿子欧世华。
尽管有母亲阿尔文太太的清醒与努力,但是阿尔文上尉的荒淫、自私、软弱还是非常顽强的遗传给了儿子。
欧士华尽管受到巴黎的高尚艺术的教育熏陶,也受到母亲的一些正面的影响,在花花世界巴黎学习期间,他“从来没有做过荒唐事——无论从哪些方面说,都没有”,而且他对艺术有着强烈的追求。
但是由于父亲生活不检,把“一种有虫子的病”(梅毒)遗传给了他。
“这病平白无故在我身上害起来了,这病医发作脑袋疼得要命——后脑疼得最厉害,好像有铁籀儿套紧了我的脖子,在一直往上拧”,欧世华身体饱受痛苦的折磨,思想上近于崩溃,精神上近于失常。
为了减缓自己精神、肉体上的痛苦,欧士华拼命追求自己的女佣人——他的同父异母的妹妹吕佳纳。
他企图通过李佳娜的爱来拯救自己,遭到拒绝的时候又企图强暴吕嘉纳。
面对自己的疾病,欧士华软弱无为,没有坚强的意志,企图自杀,自己又没有勇气自杀,只好要求母亲餵毒药丸杀死他,面对母亲唯有毫不停歇、毫无原则地索取,最后精神完全失常,变成一个只会大叫“太阳。
群鬼笔记
《群鬼》主要故事情节:海伦年轻的时候由母亲和两个姑姑作主,嫁给了宫廷侍从官阿尔文。
婚后一年,海伦对这个荒淫无度的丈夫感到愤懑,难以忍受精神上的痛苦,便去找她从前喜欢过的知己朋友曼德牧师,但道貌岸然的曼德牧师为了自己的名誉、地位而拒绝她的求援,竟然以服从上帝意志的名义,要她忍辱负重,守着坏丈夫过日子。
海伦生下儿子欧士华之后,也曾希望丈夫好转,可是阿尔文索性把丑事闹到家里,和女佣人乔安娜私通,并且生下私生女吕嘉纳。
海伦忍受着极大的痛苦,让乔安娜和跛脚木匠安格斯川结婚,自己就收留吕嘉纳在家作女佣。
她不愿意幼小的欧士华在家里受到父亲恶习的感染,就将他送往巴黎学习绘画艺术。
后来,阿尔文病死。
为了体面,海伦一直写信告诉儿子,说他父亲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她还拿出大量的钱财开办孤儿院等慈善事业,替阿尔文沽名钓誉。
第一幕:多年在巴黎学习的欧士华回到家里,吕嘉纳非常高兴,她觉得自己快成为阿尔文家族中的一员,并不想父亲安格斯川打乱她的计划。
她觉得安格斯川是个自私自利,一团糟的父亲,甚至认为乔安娜是被他折磨死的。
曼德牧师到阿尔文家和阿尔文太太商量孤儿院的事情,跟欧士华谈论起青年男女婚姻合法与否的问题,两人产生分歧。
曼德牧师认为无论如何也要结婚,结婚才是男女结合的合法程序,而欧士华则认为结婚费用太大,即使不结婚一起生活也是可以的。
一旁的阿尔文太太听了讨论后,想起自己当年嫁给阿尔文的辛酸往事,对曼德牧师说出了真相。
有关原文:阿尔文太太好,曼德牧师,让我把真情实话告诉你。
我曾经赌过咒,迟早有一天要把真情实话告诉你——只告诉你一个人。
曼德真情是什么?阿尔文太太真情是这样,我丈夫死的时候还像他活着时候那么荒淫无度。
曼德(用手摸索,想找一张椅子)你说什么?阿尔文太太结婚十九年之后,他还像你给我们证婚时那么荒淫无度——至少他心理还是那么想。
阿尔文太太虽然他在外头那些偷偷摸摸的事儿我知道得很清楚,我一直耐着性子不做声。
可是后来他索性把丑事闹到自己家里来了——阿尔文太太过了不多会儿我听见阿尔文也从花园里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