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处事养生32字诀

合集下载

老子心法十诀

老子心法十诀

老子心法十诀一、德字诀: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要延年益寿,返老还童,须不离常德,要做到先人后己、厚人薄己,过归于己、功归于人,勿执我见,我是而人非,勿非人而自高,贬人以自大,勿逞强用术,逞才运巧,仗势欺人,盛气凌人,言笔缺德嫉谤别人,更宜自食其力,自修自度。

切记抢骗钱财,贪污腐化。

若能甘苦如饴,宅心仁厚,功德常修,正心抱一,自能反朴还真,明心见性。

二、养字诀:少言语以养内气,寡色欲以养精气,薄滋味以养血气,咽津液以养脏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节饮食以养胃气,匀胎息以养肺气,少思虑以养肾气,慎行藏以养神气。

三、心字诀:万法唯心,万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从炼心始。

心涵动静,心不动则虚极静笃,明心见性,人我两忘,心无其心,无正其心,不为名动心,无心可动则近道矣。

四、善字诀:养善性,存善心,行善事,与人为善,劝人行善,内外存乎善则德行兼备,人人能行善则邪恶自消,国泰民安。

五、无字诀:对境无境,居尘无尘,动念无念,用心无心,无天无地,无人无我。

道家最上乘功夫,旨在炼神还虚,炼虚还无。

佛家要求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诀,无佛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佛道之最高造诣,归根结底,亦只此一无字诀而已。

六、少字诀:精宜少漏,神宜少耗,气宜少损,福宜少享,乐宜少寻,名宜少得,利宜少积,少一分思虑多一分精神。

七、静字诀:形欲静,心欲静,气欲静,练功中固宜求静,平时亦应求其能静,静中固宜求静,闹中亦应求其能静,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八、寡字诀:寡言以养气,寡视以养聪,寡得以养性,寡欲以养精,寡动以养神,无所不寡则无所不清。

九、淡字诀:名心宜淡,利心宜淡,色心宜淡,爱心宜淡,嗔心宜淡,疑心宜淡,胜心宜淡,无所不淡则无所不安。

十、忘字诀:忘物可以养心,忘情可以养性,忘境可以养神,忘色可以养精,忘我可以养虚,无所不忘则无所不养。

道家养生十一大秘诀

道家养生十一大秘诀

道家养生十一大秘诀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至元代祖师创立道教龙门派,经十二代传到牛金宝。

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

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功称为性命双修养生功。

道家养生主要在于以下11个方面。

1、“大德必得其寿”:养生名言。

孔子在《中庸》中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

”意即: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可获得高寿。

其理在于,讲道德,重仁义,不谋私利,不患得患失,有利于心志安定,气血和调,使人体的生理活动按正常规律进行,从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

《素问·上古天真论》:”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2、“省嗜欲”:道家养生名言。

即节制欲念。

以为“省嗜欲”为老子“虚静恬愉”的核心。

《淮南子·精神训》“气血者,人之华也。

而五脏者,人之精也。

夫血气所专于五脏而有外越,则胸腹充而嗜欲省矣,胸复充而嗜欲省,则耳清,听视达矣。

”“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意志虚静恬愉而省嗜欲,五脏定宁充盛而不泄,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则所以修得生也”,必获高寿。

相反,耳目沉溺于五音六色,则神驰精耗损寿,“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脏摇动而不定矣。

五脏摇动而不定,则气血滔荡而不休矣。

气血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矣。

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则祸福之至,虽如丘山,无由识之矣。

嗜欲者,使人之气越,而好悟者,使人之心劳。

”3、“百药律”:道家戒律。

《玄都律文》载治“百病律”百病之百药。

如行宽心和是一药,起居有度是一药,近德远色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尊奉老者是一药,恬淡宽舒是一药,恬淡无欲是一药,仁顺谦让是一药,好生恶杀是一药,廉洁忠信是一药,除情去爱是一药。

“百病律”、“百药律”皆以疾病医药为喻,举百种有害于养性者为病;列百种有助于养生者为药,并谓“人有一善,心定体安;人有十善,气力强壮; 人有二十善,身无疾病;修积千善,则成仙人。

道家养生秘笈

道家养生秘笈

道家养生秘笈:十二段锦歌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摇天柱。

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

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修炼方法: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或大方凳或床上)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轻细无声)10分钟。

坐姿要求身体正直(脊梁挺直,腰不可软),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气功修炼中,手的一种姿态。

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静思:是静思息虑,神不外驰。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

“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

呼吸9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与叩齿同时做)。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9 次。

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此即气功术语之“鸣天鼓”),左右指同时弹击24次。

第四段锦:微摆摇天柱。

方法: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24次。

注:天柱就是后颈,颈椎统称“天柱骨”。

第五段锦: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声。

注:神水——津液;赤龙——舌。

第六段锦: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方法: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26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注: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肾腧。

第七段锦: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科普道家认知疗法:32字去烦恼

科普道家认知疗法:32字去烦恼

科普道家认知疗法:32字去烦恼道家认知疗法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开创的心理治疗技术,由杨德森老师等人修订。

其中32字养生处事原则摘自老子的《道德经》,倡导淡泊、自在、不争、谦让等超脱的生活态度,借此缓解焦虑和紧张的想法。

32字分为4条,分别从行为、欲望、人际和自我四个方面阐述了为人处世的霍达态度。

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出自《道德经》最后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两句话指出了行为的基本原则:做利己、利人、利社会的事,而不做害己、害人、害社会的事;办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与人争。

这两句意在指引人们在行动的时候,应当怀着善心“尽人事,听天命”,如此既能够维持自我实现的追求,又能够在失意时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

少私寡欲,知足知止“少私寡欲”出自《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知足知止”出自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顾名思义,少思寡欲、知足知止提倡人们控制欲望、学会知足。

深度认同这两句话,能够提高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知和处下,以柔胜刚“知和处下,以柔胜刚”化自《道德经》中对于刚柔的辨证看法,认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且“柔弱胜刚强”。

在为人处世时,应防止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也不应卑躬屈膝、苟活于世。

而是坚持自我,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持有这样的观点,能够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增加自我复杂度。

返朴归真,顺其自然“返朴归真,顺其自然”化自《道德经》中对于“道法自然”的追崇。

主张人们去伪存真,为人不做作、不装腔,坚持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讲究生活、态度的自然,提倡“无为无不为”。

这两句指导人们以更加低认知负荷的方式行为处事,通过减少外界期望、自我期望对于个人行为的压力,达到接纳自我和真实表露自我的境界。

在道家认知疗法中,要求患者熟记32字口诀,每日进行肌肉放松和静坐,并完成柔动体操。

可以看出来,32字养生口诀以及配套的治疗方法其实主要在于放松,包括身体的放松和心灵的放松。

养生语录道教养生

养生语录道教养生

养生语录道教养生养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中道教养生有着独特的理念和方法。

道教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身心灵的全面平衡与提升。

下面是一些道教养生的养生语录,希望能对大家的养生之路有所启发。

1.心生天地,法自然道。

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认为宇宙万物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

在养生中,要顺应自然,遵循自然法则,以心生天地,与宇宙共通。

这意味着我们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而过度消耗身体的能量。

2.心无所住,而生其心。

道教养生注重心灵的培养和修炼。

一个平静宁静的内心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外界的纷扰和压力,从而保持身心的健康。

这需要我们学会让心无所住,不被外界干扰所困扰,从而能够更好地发现内在的宁静和力量。

3.阳和则生,阴气则长。

道教养生注重阴阳的平衡。

健康的身体需要阳气和阴气的平衡。

阳和指的是阳气充足,健康积极的状态;阴气则代表了寒冷、阴暗、消极的状态。

保持阳气和阴气的平衡,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4.养身始于养心。

道教认为身体的健康与内心的安宁息息相关。

只有在心灵安宁的状态下,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标。

因此,在养生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从心灵养护开始,通过冥想、放松、调整心态等方法来保持内心的平衡。

5.房中有山,山中有房。

在道教养生中,有一种修炼方式叫做“房中有山,山中有房”。

这个修炼方式强调了身体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通过将自己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灵性。

这也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对自身健康的自我调节能力。

6.食者、以安府。

道教养生中,食物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道教强调节制饮食,提倡素食,以养护身体。

在选择食物的时候,要注重平衡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并注重食物的新鲜与清淡,避免过度油腻与辛辣的食物。

7.游于无墨之水,行于不露之厩。

道教养生提倡适度运动,注重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行于不露之厩,指的是保持恰当的运动量,不过度运动以至于伤害身体。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

中国道教养生秘诀中国道教养生秘诀(一)中国道教养生秘诀目录:一、导引行气二、守静三、挖掘生命体的奥秘四、回光返照五、呼吸停止后的神通六、超人的养生法七、遗精与走八、睡功修炼佛教称人生为一大苦难场,生、老、病、死都是人的一辈子必须承受的折磨,所以希望人看破红尘,对人生不要有什么留恋。

与此相反,道教则对现实的生命极为看重,因为它认为,人只有有了生命,才能享受人世的种种乐趣。

如晋代著名道教学者葛洪就说:“凡人之所汲汲者,势利嗜欲也。

苟我身之不全,虽高官重权,金玉成山,妍艳万千,非我有也。

”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更是直截了当地说?“生者天之大德也,地之大乐也,人之大福也。

”正因为道教重视生命,所以他们特别注重生命质量的提高,所谓生命质量的提高,就是让生命排除生、老、病、死的干扰,更好、更多地享受生命。

也正是为了提高这一生命质量,道士们在几千年的修炼实践中,摸索出了种类繁多、行之有效的道教养生术。

道教养生术涵盖极广,诸如服食、行气、导引、存思、坐忘、内丹、外丹、房中等等都属于道教养生术的范围。

在道教看来,人的生命是一个奥妙无穷、潜能无限的机体,对这一生命体采取一定的方式加以锻炼,便可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如行辟谷术,你就可以省去营求饮食带来的烦恼,同时还能使你身轻体健;如行胎息术,你就可以不用呼吸,同时又能去除各种顽疾;如行内丹术,在身体中就能充实生命根本,使你容光焕发……当我们以这种态度来看待道教养生术时,便会发现,行气导引对于强健筋骨、延缓衰老确实有其神奇功效;静坐存思对于获得心灵的宁静,甚至对于一些常见病诸如失眠、高血压、心脏病等都有特殊的疗效;内丹术对于打通大小周天、疏通全身筋络、防止疾病侵袭更是匪夷所思;房中禁忌则为我们提供了内容丰富的性保健知识……我们希望,此书的出版,对于人们了解道教养生术的有关内容,澄清人们对气功的种种误解和迷惑,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导引行气--激发体内生命力的捷径导引,又称“道引”。

道家养生秘诀(二十六至三十)

道家养生秘诀(二十六至三十)

道家养生秘诀(二十六至三十)
*导读:26、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

凡人久视则
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

相……
26、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

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

相火旺,真阳耗。

27、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

肾犹亟焉。

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心为扇,主引风。

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28、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

29、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

欲求除病,当明用气。

欲明用气,当先养性。

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求长寿得长寿,是向自性中求,从内心里面求,不是向佛求。

怎样转短命为长命?只有佛法。

把业力转变成愿力就长寿了。

怎么转?以前念念为我,念念为我是业力。

念头转过来,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佛法久住,我没有了,就是乘愿再来。

以前业力的生命告一段落结束了,以后是乘愿再来,在这个世间随意自在,愿住多久就住多久。

愿力做主了。

30、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

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

此真无量寿者。

样样放得下,心永远保持清净,身永远保持轻松,无论什么环境,决定没有紧张。

紧张,身心都受重大伤害,很轻松、很愉快,若无其事。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何必那么认真?你,放的下吗?。

道家太上养生诀

道家太上养生诀

道家太上养生诀
养生导读:上士修之全真延命,中士修之无诸灾咎,下士修之免身枉横,愚者轻之早殒性命。

老君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

胸腹之设犹宫室也,肢体之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之间犹四衢也。

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能治其身,亦如明君能理国焉。

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

民弊则国亡,气竭即身谢。

是故至人上士,当施医于未病之前,不追于既败之后。

故知生难保而易丧,气难清而易浊。

若能审机权可以安社稷,制嗜欲可以保性命。

且夫善摄生者,要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

去此六者,则修生之道无不成耳。

若此六者不除,盖未见其益,虽心希妙理,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盖损于其本而妄求其末,深可诫哉。

道家长生十六字诀字字珠玑

道家长生十六字诀字字珠玑

道家长生十六字诀字字珠玑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明)冷谦《修龄要指》
这16字是被誉为道家养生代表性功法之一的“长生十六字诀”,对后世影响深远。

总的来说,它讲的是通过腹式呼吸,达到益精固元目的的养生法。

操作方法:1.凝神静气,口中漱津3-5次,接着以舌抵上颚,直至满口津生,发出汩汩声,连津咽下。

吞津的同时,鼻吸清气一口,用意念之真气将所吸之清气连同津液运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中。

2.吸气的同时,提肛,意想意念之真气从会阴处(外生殖器后方与肛门前方的部位)提至腹脐下丹田中,使上气(清气)和下气(真气)在丹田会合,略存一下(闭息片刻)。

3.呼出浊气,松肛,意想意念之真气从丹田导出,沿夹脊双关循行直上,至后项的玉枕穴,透入脑海。

4.漱津咽下,吸入清气的同时,用已升入脑海中的真气将津液引入丹田,清气与真气再次会合于丹田中存一下。

平时可重复数遍练此功,对中风、风瘫、肢体活动不利诸症皆有疗效。

(浙江省中山医院中内脾胃科主任医师郑红斌)。

=中国道家养生真言

=中国道家养生真言

=中国道家养生真言中国道家养生真言原文地址:中国道家养生真言作者:中国道家风水研究【本院按】虚灵山人根据中国道教养生秘诀整理,以飨读者。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向地。

父母遗体宜保之,箕畴五福寿为最。

养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三者若是有一为,顺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是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方延命。

贪食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走元神。

劳形散去中和气,更复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损。

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哂定收金肺润,冬吹肾水得平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食。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发宜多梳气宜炼,齿祖频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常摩揩在面。

春少酸,宜贪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月增辛减却苦,秋辛可省便加酸。

季月可咸甘略戒,自然五藏保平安。

若能全减身健康,滋味偏多多痛难。

春寒莫放棉的簿,夏月汗多换顺衣。

秋冬渐冷加添衣,莫待病生再服药。

难有夏天难调理,内有伏阴忌凉水。

瓜桃生冷宜少食,免得秋来成虐痢。

君子之人守齐戎,心旺肾衰宜切记。

常今充实勿空虚,日食须当去油腻。

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并伤气。

饮食渴饮勿太过,免致膨胀伤心肺。

醉后强食又强饮,未有此生不成疾。

人资饮食以养身,去其甚者自安适。

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自消。

夜半云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性情,太饮过多防有病。

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质命。

切勿将水去点茶,分明引贼入其家。

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防脾防病加。

坐卧切防脑后风,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若一入成脑病。

武当山道家的养生秘诀星星论道

武当山道家的养生秘诀星星论道

武当山道家的养生秘诀*星星论道
武当山是道教圣地,千百年来,深邃的道家文化催生了道医和道家养生体系。

武当道人用四句话概括了他们所理解的养生精髓:
生死只在一气间,五脏平衡是本源。

呼吸吐纳用导引,祛病强身更延年。

下面是武当道人的养生口诀:
其实,不管你是什么家,只要是养生,便都少不了一动一静。

动能生阳,静宜养阴。

一动一静,一阳一阴,内外平衡,相得益彰。

但是,至于怎么动,怎么静,全赖于自己的感悟了。

什么样的感悟才是正确的呢?就是道法自然,也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的,顺应天地自然变化的就是正确的,就是道。

道家养生的100条不传之法

道家养生的100条不传之法

道家养生的100条不传之法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

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 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

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道家养生20字箴言大全

道家养生20字箴言大全

道家养生20字箴言大全
以下是一些道家养生的20字箴言:
1. 道法自然,养生顺其规律。

2. 深思熟虑,心境平和养神。

3. 动静结合,适度运动强身。

4. 食饮有节,五谷杂粮为本。

5. 睡眠充足,子午觉养精蓄锐。

6. 节欲保精,避免过度损耗。

7. 心情愉悦,笑口常开延年。

8. 四时调摄,顺应季节变化。

9. 少言多行,言语温和养气。

10. 形神兼养,内外和谐一致。

这些箴言体现了道家养生的核心理念,包括顺应自然、平衡身心、合理饮食、充足休息、调节情绪、适应环境、节制欲望、保持乐观、言行得体以及身心共养等方面。

道家养生强调的是整体性和持久性,旨在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态度,达到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

道家养生十四字诀

道家养生十四字诀

道家养生十四字诀一、引言道家养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从道家的角度来看,养生是一种修行,是追求健康长寿和身心平衡的过程。

道家养生十四字诀是一种精妙的养生方法,通过这十四个字诀,可以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实施养生。

二、十四字诀的含义道家养生十四字诀由“敬天爱人,修身养性,节食守精,静心养神”四句组成,每句诀字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家智慧和养生要点。

2.1 敬天爱人敬天爱人是道家重要的价值观之一,也是道家养生的基础。

敬天意味着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违背天道。

爱人则是指与他人和睦相处,关心他人,互相帮助。

这样的生活态度有助于消除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身心健康。

2.2 修身养性修身是指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做一个善良、宽容、谦逊的人。

养性是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身心调适能力。

通过修身养性,我们可以保持内心的平静,不受外界的干扰,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2.3 节食守精节食是指合理膳食,克制暴饮暴食,尽量避免摄入过量的能量和营养。

守精则是指保护精气神,避免过度消耗精力和情绪。

适当的饮食结构和节制,可以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防止疾病的发生。

2.4 静心养神静心是指修炼内功,通过冥想、打坐等方法,保持心境平静。

养神是指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管理能力。

静心养神可以让我们远离外界纷扰,提高集中力和抗压能力,增强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三、具体实施方法道家养生十四字诀指导我们进行养生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十四个字诀的实施方法。

3.1 敬天爱人•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保护环境,不滥伐森林,不乱扔垃圾。

•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2 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习惯,保持定期作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培养兴趣爱好,进行适量的运动和体育锻炼。

3.3 节食守精•合理膳食,注意摄入五谷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饭量适中,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饮食总能量。

道家养生之保健养生八法

道家养生之保健养生八法

道家养生之保健养生八法*导读:武林人天天习武练功,如不明白养生之法,不但成不了高功夫,而且往往练出一身病来,所以养生非常重要。

武当派练功中有养生八法,也是武林人天天习武练功,如不明白养生之法,不但成不了高功夫,而且往往练出一身病来,所以养生非常重要。

武当派练功中有养生八法,也是道家常用的保健养生方法,坚持练习,会产生奇效,不但有助于成就武功,且可益寿延年。

*第一法:排毒法习武人日久身体内会积些毒素、毒气与浊气,应及时排出体外,以达到排浊留清、身心健康之目的。

其法是:每天练功之后,应静坐下来,面对正南,全身放松,高度入静,双腿盘坐,左腿在外,右腿在里。

双手放在双膝上,手心向下,双目微闭,舌抵上腭,呼吸自然,排除杂念,静坐十分钟左右,三十分钟更好。

然后,双目睁开,双腿伸开,双手心向上,放在双膝上。

双眼视双足尖,舌尖放下来,以意排浊,心想体内的毒气、病气、浊气从我双脚心流出去。

意守涌泉穴五至十分钟,体内病浊毒气即可排尽。

收功时,双手可以捂在脸上,上下搓动,或以双手拍打全身各部位,然后收式收功。

*第二法:忌凉法前辈师长们说:热成功,凉看病。

武功练习之后,全身出汗,自然发热,此为正常必然的现象。

而停动之后,切忌受凉。

热身突然受凉,身体生病。

练铁沙掌、铁臂功等硬功的人,停功后一小时内不可遇凉水、摸凉处(手掌不可碰冷水、石头、铁管等一切凉物),否则功夫退尽而成疾病。

所以练功人首先忌凉而知保暖才行。

*第三法:保肾法习武练功,以保肾壮阳为主,以长寿延年为目的。

壮阳保肾方法是多种的,现讲两种方法如下。

一是洗足法:每天练功后或睡前,用热水洗脚泡足十分钟左右,然后用剑指点揉足心三十六次。

左手指点揉右足涌泉穴,右点左同样。

二是搓肾俞穴。

此穴在腰眼部位。

面对南站立,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左右开步,全身放松。

双手掌五指合拢,插向腰后,掌心对外,手背向内。

用双手合谷穴突出部上下搓两侧肾俞穴各八十一次,一上一下为一次。

天天坚持以上三法,即可治愈肾虚病,有壮阳之奇效。

老子养生秘字诀

老子养生秘字诀

老子养生秘字诀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对于养生保健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老子养生秘字诀,希望对你有用!老子养生秘诀一、德字诀: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要延年益寿,返老还童,须不离常德,要做到先人后己、厚人薄己,过归于己、功归于人,勿执我见,我是而人非,勿非人而自高,贬人以自大,勿逞强用术,逞才运巧,仗势欺人,盛气凌人,言笔缺德嫉谤别人,更宜自食其力,自修自度。

切记抢骗钱财,贪污腐化。

若能甘苦如饴,宅心仁厚,功德常修,正心抱一,自能反朴还真,明心见性。

二、养字诀:少言语以养内气,寡色欲以养精气,薄滋味以养血气,咽津液以养脏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节饮食以养胃气,匀胎息以养肺气,少思虑以养肾气,慎行藏以养神气。

三、心字诀:万法唯心,万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从炼心始。

心涵动静,心不动则虚极静笃,明心见性,人我两忘,心无其心,无正其心,不为名动心,无心可动则近道矣。

四、善字诀:养善性,存善心,行善事,与人为善,劝人行善,内外存乎善则德行兼备,人人能行善则邪恶自消,国泰民安。

五、无字诀:对境无境,居尘无尘,动念无念,用心无心,无天无地,无人无我。

道家最上乘功夫,旨在炼神还虚,炼虚还无。

佛家要求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诀,无佛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佛道之最高造诣,归根结底,亦只此一无字诀而已。

六、少字诀:精宜少漏,神宜少耗,气宜少损,福宜少享,乐宜少寻,名宜少得,利宜少积,少一分思虑多一分精神。

七、静字诀:形欲静,心欲静,气欲静,练功中固宜求静,平时亦应求其能静,静中固宜求静,闹中亦应求其能静,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八、寡字诀:寡言以养气,寡视以养聪,寡得以养性,寡欲以养精,寡动以养神,无所不寡则无所不清。

九、淡字诀:名心宜淡,利心宜淡,色心宜淡,爱心宜淡,嗔心宜淡,疑心宜淡,胜心宜淡,无所不淡则无所不安。

十、忘字诀:忘物可以养心,忘情可以养性,忘境可以养神,忘色可以养精,忘我可以养虚,无所不忘则无所不养。

32字保健口诀,肿瘤患者必看

32字保健口诀,肿瘤患者必看

32字保健⼝诀,肿瘤患者必看道家疗法中,最为重要的是32字保健⼝诀。

现代城市⾥的芸芸众⽣常常诵读这些⼝诀,并逐渐内化为⾃我的⾃觉⾏为,于保健及远离癌症等,意义重⼤。

这32字保健⼝诀是:利⽽不害,为⽽不争;少私寡欲,知⾜知⽌;知和处下,以柔胜刚;清静⽆为,顺其⾃然。

1利⽽不害,为⽽不争利⽽不害,指只做利⼰利⼈利天下的事,不做害⼰害⼈害社会的事;为⽽不争,指做事尽⼒⽽为,不争名夺利,不和⼈攀⽐,不嫉贤妒能。

其中“利⽽不害”是对⼈起码的要求,应从现在做起;“为⽽不争”是崇⾼境界,需要长期修养。

2利⽽不害,为⽽不争少私寡欲,知⾜知⽌减少私⼼,降低过⾼物质和追求名誉等的欲望;做事有分⼨,对⼈对⼰都不要作过⾼的要求;留有余地,适可⽽⽌;知⾜常乐。

3利⽽不害,为⽽不争知和处下,以柔胜刚和谐是天地万物根本之理,谦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故此疗法强调“知和处下”处事原则,借此减少⼈际冲突,维持安定和谐。

⽔滴⽯穿,海纳百川,⽔的坚韧和容纳万物的特点,⾜以解决世间的众多⽭盾与难题。

4利⽽不害,为⽽不争清静⽆为,顺其⾃然道家(包括《黄帝内经》)强调“守道”,别做有悖⾃然规律之事;别强⾏蛮⼲,不可倒⾏逆施;别急于求成。

要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以求事半功倍,游刃有余。

倡导者认为道家既提倡遵循外界规律,⼜强调顺应⼈的内在⾃然本性,重视个体的发展。

这与西⽅⼈本主义思想有相近之处,且能避免西⽅⼀味追求个⼈主义的弊端。

故此疗法既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化特⾊,⼜与现代社会个体发展的趋势相适应,在中国是有其深厚的基础和⼴阔发展前景的。

需要⼼理调整或治疗的⼈们,不妨借鉴,通过逐步且不断地调整⾃我价值体系,来求得内⼼宁静、情绪平和。

有⼀个⼈⽣了肺癌,他原本因⼯作出⾊,要被提拔到管理者的岗位。

就在提拔前做了常规体验,发现得了晚期肺癌。

考虑到他的现状,单位给他换了个闲职。

⼀直通过放疗和中药调治,他当时两三个⽉就要专程来上海看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何处下 以柔克刚
和谐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谦恭是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何处下能减少人 际冲突,维持安定团结。 海纳百川,水容万物;求同存异,百花 齐放;不同而和,兼容并蓄;不言自明, 不战而胜。老子强调柔和,柔莫过于平 静的水,可以克刚。
清净无为
顺其自然
此乃道家核心思想。老子崇尚“静”,即所 谓“非宁静可以致远”;老子的“无为”, 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与“妄为”相对抗, 是有所不为然后有所为。 顺其自然就是不勉强去干那些违反自然规律 的事。要了解和掌握事务发展的客观规律, 预测进程,预知结果,因势利导。不倒行逆 施,不强迫蛮干,不拔苗助长,不急于求成, 在危机面前,做好出现最坏情况的打算,寻 求最好的结果。
道家处事养生32字诀
利而不害 为而不争
• 只做利人、利己、利天下的事,不做危 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事。 • 做事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与人争, 不与人攀比,不嫉贤妒能,这样就可以 大大改善人际关系,与人之间相安无事。
少思寡欲 知足耻
人要生存与发展,必定有欲望。但老子 与庄子认为欲海难填。因此要降低过高 的物质欲望和对名利、地位、权势的疯 狂追夺。 人要制定力所能及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实 现的奋斗目标,不过多安排任务,对人 对己过于苛刻,只有知足,才会长乐; 只有知耻,才能避免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