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治疗骨肿瘤的方法浅析
古代中医辨证论治骨肿瘤探析
![古代中医辨证论治骨肿瘤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74ef6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0.png)
古代中医辨证论治骨肿瘤探析姜洋【摘要】在查阅整理大量古代医学著作后,总结古代医家对骨肿瘤病名的沿革,有“骨睢”“骨疽”“石痈”“石疽”“骨瘤”“石瘤”“肉瘤”等.而主要的病因病机则以“寒邪之气积聚肌肉、经络”“肾气虚损,毒邪凑骨”“气血凝滞于骨”“热毒积聚”为主,治法以“温经散寒法”“补肾壮骨法”“清热解毒法”“行气活血法”为主.【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4)010【总页数】3页(P1357-1359)【关键词】古代中医;辨证论治;骨肿瘤【作者】姜洋【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中医药在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今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将中医药治疗与手术、化疗、放疗、免疫疗法以及靶向治疗相结合,可以明显降低毒副反应,提高治疗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药在肺癌、肝癌、胃癌、血液系统肿瘤及妇科系统肿瘤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骨肿瘤方面研究较少。
如果应用中医药这把钥匙开启骨肿瘤这扇沉重的大门,对于中医药事业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现代医学骨肿瘤分为恶性与良性,主要有骨肉瘤、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等,其重要症状为肢体或关节疼痛、肿大、皮色改变、病理性骨折等,需要结合X光片、CT、核磁、B超、全身骨扫描、活检等手段进行评价和诊断,而这些检查手段仅出现了100余年。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代医家是如何诊治骨肿瘤的呢?是否留下一些珍贵的资料仍值得我们学习?笔者查阅了大量古代著作,发现很多古代中医论著都对骨肿瘤进行了描述、分析和诊疗,但其信息繁杂分散,需要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本文从病名沿革、病因病机、治疗方法3方面加以论述。
1 古代医书对骨肿瘤描述及病名沿革在汉代医书《五十二病方》中最早出现对骨睢(疽)的记载[1]。
《灵枢·刺节真邪》[2]对“骨疽”有所记载:“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
中医药防治骨肿瘤的研究概况
![中医药防治骨肿瘤的研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c1c3f843b9d528ea80c7794a.png)
中医药防治骨肿瘤的研究概况摘要】本文介绍中药在防治骨肿瘤的研究进展。
探讨骨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变化,综述了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提取物、单体化合物在中药防治骨肿瘤的基础研究状况,同时还介绍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还进一步指出中医药治疗骨肿瘤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展望。
【关键词】中医药骨肿瘤概况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一种常见病,有良性、恶性之分。
通常所说的骨肿瘤是指发生于骨骼的恶性肿瘤,常见的主要有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多发性骨髓瘤、脊索瘤、网状细胞肉瘤等。
该病多发于青少年,且多发于男性。
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防治骨肿瘤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通过多角度,不同指标为中药防治骨肿瘤提供了客观依据。
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骨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骨肿瘤的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1中医学对骨肿瘤的认识中医认为骨肿瘤属于“骨痨”、“肾虚劳损”的范畴,内因多为禀赋不足,肾精亏损,劳倦内伤,骨髓空虚。
因肾主骨,骨生髓,故肾虚骨病。
外因多为寒湿、热毒之邪乘机入侵,气血凝滞,伤筋蚀骨,经络受阻,蓄结成毒瘤,本病好发于四肢,伴有局部疼痛如刺,久之功能障碍,骨生阴毒。
彭胜利等[1]认为骨肿瘤的病因病理在于肝肾虚弱,标在风寒热二邪为主,节在冬春,位丁筋骨,邪不易去,迁久易发。
陈云莺等[2]认为骨转移癌的病机是邪积于筋骨,气滞血瘀,肝肾亏虚。
牛维等[3]认为骨转移癌之病机有虚有实,虚证表现为以肾虚为主的脏腑亏虚,实证表现为癌肿局部的气滞血瘀。
朱辉等[4]认为其病机阴阳失调,正虚邪入,以致气、血、痰、湿郁结,积聚所致。
2中医药治疗骨肿瘤的基础研究2.1中药复方黄永明等[5]通过加味四物汤灌胃HOS成骨肉瘤原位移植动物模型,并采用RT-PCR方法定量检测移植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和Flt-1的表达,发现物汤高剂量组有明显抑制肿瘤组织VEGF、Flt-1、KDR表达的作用,提示加味四物汤通过抑制VEGF、KDR、Flt-1的表达控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而达到阻止恶性骨肿瘤体内生长、转移的目的;石宇雄等[6]通过RT-PCR法检测动物血清对人成骨肉瘤耐药细胞R-KHOS MRP基因表达的影响, 发现骨癌通泰方可使人成骨肉瘤耐药细胞R2KHOS在MRP基因表达中显著减少,说明补肾健脾活血法上的骨癌通泰方具有补肾健脾活血的作用,能明显减少人成骨肉瘤耐药细胞R-KHOS的MRP基因表达,同时也说明骨癌通泰方具有骨肿瘤化疗减毒增效作用。
治疗骨肿瘤内服方(下)
![治疗骨肿瘤内服方(下)](https://img.taocdn.com/s3/m/cd77111f4431b90d6c85c779.png)
治疗骨肿瘤内服方(下)6、蛇舌阳和汤本方具有温阳补肾、化痰解毒作用,主治骨肿瘤属阳虚寒凝型。
【组方】白花蛇舌草100克,鹿角胶(烊服)、熟地、南星、半夏、附子、猪苓各15克,茯苓、泽泻、赤芍各20克,黄芪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二次服用,每疗程服用30剂。
【功效】本方具有温阳补肾、化痰解毒作用,主治骨肿瘤属阳虚寒凝型。
方中鹿角胶、熟地温补养血、内托固本,黄芪补气托毒;附子加强温阳之力,协同扶正祛邪;白花蛇舌草解毒抗癌,南星、半夏化痰散结;赤芍活血祛瘀;猪苓、茯苓、泽泻利水祛湿。
7、蛇舌地黄汤本方具有滋补肝肾、解毒软坚的功能,适用于骨肿瘤属肝肾亏虚、痰瘀阻络者。
【组方】白花蛇舌草80克,白芍50克,沙参、丹皮各30克,生地、熟地、茯苓、泽泻、南星各15克,鳖甲、山萸肉、半夏、太子参、陈皮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二次服用,每疗程服用30剂。
【功效】本方具有滋补肝肾、解毒软坚的功能,适用于骨肿瘤属肝肾亏虚、痰瘀阻络者。
方中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祛湿;白芍、生熟地、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滋补肝肾;沙参、太子参益气养阴;鳖甲软坚散结;陈皮、半夏、南星化痰散结。
8、蛇舌草汤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结、益气除湿作用,适用于骨肿瘤证属湿毒胶结、瘀热内阻型。
【组方】白花蛇舌草100克,白芍40克,黄芪、银花、丹皮各30克,生地、连翘、苦参、川牛膝、猪苓、土茯苓各20克,鳖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二次服用,每疗程服用30剂。
【功效】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结、益气除湿作用,适用于骨肿瘤证属湿毒胶结、瘀热内阻型。
方中重用白花蛇舌草清热祛湿、解毒抗癌。
现代药理表明,其抗癌活性成分白花蛇舌草素对癌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可促使癌组织变性坏死,并能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力。
配合银花、连翘、苦参加强清热解毒之力,猪苓、土茯苓加强祛湿之力;生地、丹皮凉血;川牛膝、白芍活血;鳖甲软坚散结;黄芪益气抗癌。
中医治疗骨癌经方1则,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消肿散结
![中医治疗骨癌经方1则,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消肿散结](https://img.taocdn.com/s3/m/89a9270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6.png)
中医治疗骨癌经方1则,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消肿散结
【组成】地鳖虫、白花蛇舌草、当归、徐长卿、露蜂房、炙甘草、蜈蚣、党参、黄芪、熟地、鸡血藤、乳香、没药。
【主治】骨癌。
【功用】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消肿散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方解】方中地鳖虫、白花蛇活草、露蜂房、蜈蚣搜别邪毒,驱风透骨;伍以徐长卿、乳香,没药活血法瘀止痛;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炙甘草补益气血;鸡血藤舒筋活血,故用本方治疗恶性骨肿瘤,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8493b0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f.png)
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的研究进展骨肉瘤是一种生长迅速且具有高度恶性转移和复发风险的骨骼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骨肿瘤。
目前,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但是,这些方法的疗效不稳定,容易复发和转移,并且常常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生理副作用。
因此,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现代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
一、中医药治疗原理中医药认为,骨肉瘤是由肝火、湿热、血瘀和肺胃蕴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疾病。
治疗骨肉瘤的中药,主要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节气血平衡等作用,达到消肿止痛、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等效果。
二、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1、益气扶正药物:人参、黄芪、参、当归、白术、炮姜、枸杞子等。
作用:益气扶正,改善机体免疫系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化疗的耐受性和抵抗力。
2、清热解毒药物:黄连、黄芩、连翘、板蓝根、蜜炙地黄等。
作用:清热解毒,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繁殖,减轻肿瘤对机体的伤害。
3、活血化瘀药物:三七、川芎、红花、桃仁、延胡索等。
作用: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肿瘤组织的吸收和排出。
4、固肾壮骨药物:淫羊藿、巴戟天、海马、龟板、桑葚、枸杞子等。
作用:固肾壮骨,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和预防骨转移。
5、调理脾胃药物:山楂、陈皮、白术、茯苓、甘草等。
作用:调理脾胃,增强体质,改善食欲和消化功能,预防并发症。
三、中草药治疗骨肉瘤的实验研究1、银杏叶抗骨肉瘤作用的实验研究银杏叶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多种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可以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生长和转移。
这可能与银杏叶提取物的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有关。
2、黑种草抗骨肉瘤作用的实验研究黑种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实验研究表明,黑种草提取物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减轻其对机体的伤害。
这可能与黑种草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多糖、萜类等成分有关。
3、初榆皮抗骨肉瘤作用的实验研究初榆皮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可用于治疗风湿病、肿瘤等疾病。
汉人穿汉服的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古中医不是辫子戏喜来乐形象)
![汉人穿汉服的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古中医不是辫子戏喜来乐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b91e71f1910ef12d2af9e7ae.png)
说明:
一:该药主治各种癌症。根据服法结果,已经治愈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除乳癌效果较差,其他癌症服之都有良好效果,特别是肠癌,只服4至6小时即起异常效果。
二:平时每月煎一次服食,该药对脏腑之热毒及痔疮、热咳等症,服后都确实生效且能彻底治愈
三:注意:半枝莲清凉无毒,是排污草药,服后不能饮用开水,恐其冲淡药效。如果癌症三花(即是表面能看见烂的),可将刚生长的鲜草药捣烂,取其渣,将渣敷于患处,取其汁用水烧热当茶饮。此药方不分男女老幼,服用三至四个月方能彻底痊愈,服用后大小便常常有浓血排出,这反应,毒物清除后即止,可勿惊疑。
汉人穿汉服的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古中医不是辫子戏喜来乐形象)
恐被同袍误解,故在标题伸明立场
汉人中医的精髓是起祝由术中的死回生术,关键是起死回生咒和功力。
汉人中医认为,癌症的原因有三:杀生冤气毁灵,忧郁之气在情(情绪),湿热之毒在血,经络穴位不通百日后成形,2百日后成块,3百日后成癌。
怨气、郁结、热毒,是3大内在因素,经穴不通是关键,百日后成形是初成恶果,2百日后成块是定形,3百日后成癌是最终的结果。所以得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要有300天才行。有特意功能的汉人中医一眼就能提前看出来了。
怨气是被杀生物的,三大内在因素只有一个就会导致经穴不通,3个就更快了。中药别的都行,就是无法解冤仇,解冤得靠道、佛的除魔经咒或超度才能永决后患,所以还得修行练功才行。
用法:先将狗肝用棉布包上,将其敷在患者肝部(隔着皮肤敷),再用塑料布将其扎紧。4小时后把狗肝取下,将其扔掉(因为狗肝已不在健康,务必深埋)。按此方每两三天用一个新鲜狗肝,大约三个月后患者病症就会改善。有条件的两天用一个最好.
2、 肝癌偏方,请勿瞎联想跟贴,以免救人帖子被删。
中医骨伤科学中的骨质肿瘤治疗之术
![中医骨伤科学中的骨质肿瘤治疗之术](https://img.taocdn.com/s3/m/0cc15c7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8.png)
中医骨伤科学中的骨质肿瘤治疗之术在中医骨伤科学的领域中,骨质肿瘤的治疗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骨质肿瘤,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对其心理和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中医在治疗骨质肿瘤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中医认为,骨质肿瘤的形成与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侵袭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正气不足,使得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邪气趁机而入,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久则形成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相互搏结,聚积于骨骼,发为肿瘤。
在诊断方面,中医注重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体态以及局部的肿胀、畸形等;闻诊包括听患者的声音、呼吸以及嗅其口气、分泌物等气味;问诊则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过程、症状、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切诊通过触摸脉象、按压局部肿块等了解病情。
同时,还会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 X 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性质、位置和范围。
治疗上,中医强调综合调理,标本兼治。
首先,扶正祛邪是基本的治疗原则。
通过使用一些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药,如黄芪、党参、白术、熟地等,来增强患者的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抵御肿瘤的发展。
同时,运用一些具有祛邪作用的中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三棱、莪术等,以消除肿瘤的邪气,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骨质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例如,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常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方剂,如血府逐瘀汤;对于痰湿凝滞型的患者,则使用化痰祛湿、软坚散结的方剂,如二陈汤合消瘰丸。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反应,适时调整方剂和药量。
除了内服中药,中药外用也在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外敷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通过皮肤渗透,达到消肿止痛、软坚散结的效果。
《伤寒论》如何治疗肿瘤,六经辨证治疗肿瘤精髓,原来如此!
![《伤寒论》如何治疗肿瘤,六经辨证治疗肿瘤精髓,原来如此!](https://img.taocdn.com/s3/m/91e5901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7.png)
《伤寒论》如何治疗肿瘤,六经辨证治疗肿瘤精髓,原来如此!肿瘤归属于中医学“癥瘕”“积聚”“脏结”等病证的范畴。
中医学有关癥瘕积聚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对癥瘕积聚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治思路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伤寒杂病论》中提到的与癥瘕积聚相关的病证有称之为“脏结”的,有称之为“癥瘕”或“癥”的,有称之为“积”和“聚”的。
脏结证治如脏结可见于《伤寒论》129条,曰“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
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伤寒论》130条:“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伤寒论》167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脏结多由脏虚阳衰,阴寒深结于脏发展而成,证属正虚邪实之候。
正虚涉及五脏六腑、阴阳气血,而以脏气虚衰为主;邪实则为寒邪凝聚、气血郁滞、瘀血阻滞。
其病位以下焦肝肾为主,涉及心、肺、脾、胃等多个脏腑,从而导致病情加剧复杂多变。
体征为胸胁硬满疼痛,尚能饮食,或食欲不振,时时下利,甚则胁下有痞块,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及阴部,舌苔白滑、寸脉浮而无力,关脉小细沉紧等,证属本虚标实。
而对于脏结,张仲景予以“难治、不可攻、死”的描述,而没有给予明确的治疗方法和方药,可知脏结为重症、难以治疗的急重证候,多由脏虚阳衰、阴寒深结于脏发展而成。
然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对于脏结给出了参考方剂,具体如下:五脏结证治:何谓脏结?师曰:脏结者,五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
假令肝脏结,则两胁痛而呕,脉沉弦而结者,宜吴茱萸汤。
若发热不呕者,此为实,脉当沉弦而急,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主之。
心脏结,则心中痛,或在心下,郁郁不乐,脉大而涩,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主之。
若心中热痛而烦,脉大而弦急者,此为实也,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主之。
肺脏结,胸中闭塞,喘,咳,善悲,脉短而涩,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主之。
骨软骨瘤的中医治疗方法
![骨软骨瘤的中医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3e6d5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6c.png)
骨软骨瘤的中医治疗方法
骨软骨瘤的中医治疗方法,骨软骨瘤的中医方法去治疗疾病是非常有效果的,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补骨脂15克、杜仲15克、核桃仁25克、威灵仙50克.秦艽15克、细辛5克、川乌5克、桂技10克、当归15克、……
【处方】补骨脂15克、杜仲15克、核桃仁25克、威灵仙50克.秦艽15克、细辛5克、川乌5克、桂技10克、当归15克、青木香7.5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温肾祛寒,活络止痛
【主治】骨软骨瘤
【方解】骨软骨瘤属中医“骨瘤”范畴,病由肾气亏损,寒邪与瘀血凝聚于骨所致。
现代医学一般主张手术治疗。
谷氏以补骨脂、杜仲、核桃仁温补肝肾,强筋壮骨治其本;以川
乌、桂枝、细辛入骨搜风,温经散寒治其标;选加当归旨在养血祛风,和营止痛;青木香芳香理气,取其气行血行,以助桂技、威灵仙活血通络之效。
本病虽属顽疾,服药百余剂,竟能获愈,当有其方之妙处。
中医治疗骨科疾病的特色方药
![中医治疗骨科疾病的特色方药](https://img.taocdn.com/s3/m/c1bbf67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1.png)
中医治疗骨科疾病的特色方药骨科疾病是指骨骼、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各种疾病,常见的包括骨质疏松、骨折、骨肿瘤、骨关节炎等。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的治疗骨科疾病的经验,其中包括了许多特色方药。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介绍几种治疗骨科疾病的特色方药。
一、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程度超过正常范围的疾病。
中医用药治疗骨质疏松时,常使用补肾壮骨的方药。
如四物汤、桂附地黄丸等。
四物汤主要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组成,具有补血益气、固精壮骨的作用。
桂附地黄丸则由桂枝、附子、生地黄、山茱萸等药物组成,可以温阳助阳、补肾养阴、益精强骨。
二、骨折骨折是骨骼断裂的临床表现,需要通过修复骨组织来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骨折常用的方药有七十二行散、四正散等。
七十二行散以辛凉药为主,有活血化瘀、解毒生肌的作用,常用于外伤性骨折的处理。
四正散以四味中药煎服,具有调补气血、舒筋活络的功效,适用于骨折后期的康复阶段。
三、骨肿瘤骨肿瘤是指发生于骨骼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常见的有骨肉瘤、骨巨细胞瘤等。
中医治疗骨肿瘤的方药包括半夏泻心汤、金铃子破癌汤等。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茯苓等药物组成,可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金铃子破癌汤则由金铃子、黄连、半夏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四、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中医治疗骨关节炎常用的方药包括乌药抑痛丸、秦艽消痹丸等。
乌药抑痛丸由乌药、砂仁、肉桂等药物组成,可以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秦艽消痹丸则由秦艽、延胡索、沉香等药物组成,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以中医药治疗骨科疾病具有优势,是因为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调节作用。
各种特色方药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活血化瘀、调理脏腑等方式,以期达到治疗骨科疾病的目的。
然而,中医药的使用还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总结一下,中医治疗骨科疾病的特色方药有四物汤、桂附地黄丸、七十二行散、四正散、半夏泻心汤、金铃子破癌汤、乌药抑痛丸和秦艽消痹丸等。
中医护理:骨肿瘤中医气功疗法
![中医护理:骨肿瘤中医气功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4330d36137ee06eff91864.png)
气功是一种动静结合、动中有静和静中有动的独特的锻炼方法,是防病治病的方法之一。
气功治疗骨肿瘤,一般仅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必须与其他治疗方法同时进行,可作为一种巩固疗效、促进康复的手段。
1)练功要领:①松静自然;②意气合一;③动静结合;④循序渐进。
2)常用功法:
①卧功、站桩功练功方法及要求:姿势不限,以仰卧为佳。
首先精神上排除一切不愉快的精绪,然后发出躯体放松信号,依次从头→颈项→上肢→手→胸背→腰腹→下肢→足放松,反复10~20分钟,再从百会穴→颈内→胸部→心肺→肝胆→脾胃→肾→肠→膀胱→女性子宫、输卵管等依次用意念放松。
反复10~30分钟,尤其要着重放松病灶部位。
接着采用站桩式,两脚与肩等宽,两眼微闭,舌抵上腭,全身放松,排除杂念,两手在胸前与小腹间做抢球状,用鼻吸气,同时意想“静”,腹部逐渐向外凸起,并提肛、十趾抓地,吸到不能再吸时用口呼气,松肛,十趾放松,呼吸控制到每分钟10~12次,反复进行30~40分钟。
最后意守丹田或意守病灶区,默念肿瘤消失30~60次后收功,每日4~6次。
②气功六字决练功方法及要求:呼吸形式为鼻吸口呼,姿势不限,但以立、坐两式为多。
多在清晨空气清新时练,效果较佳,如能选择有喜树的环境,面对喜树练六字决,就更为理想。
练时可默想体内病灶(癌细胞、癌组织等),随念字音而吐出。
一般有两种练法,第一为单练法,什么病练什么字音,骨肿瘤可练“吹”;第二为全练法,按五脏相生顺序,六个字音全练,即呬-吹-嘘-啊-呼-嘻(即肺生肾生肝生心生脾,三焦通达之意)。
注意事项:六字诀属“泻法”,练完后应作数节保健功、片刻强壮功,以收“补泻兼施”“祛邪挟正”的功效。
中医骨肉瘤记载
![中医骨肉瘤记载](https://img.taocdn.com/s3/m/24ae3d8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9.png)
中医骨肉瘤记载骨肉瘤是一种以恶性肿瘤为特征的疾病,它起源于骨骼和软组织,并且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转移性。
它通常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身上,而且对治疗的反应很差。
在中医文献中,对骨肉瘤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古代。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骨肉瘤被归为“癌症”一类,被称为“癌症中之癌”。
它的发生与体内湿热郁结、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骨肉瘤的形成是由于体内湿热毒素长期积累,导致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形成肿瘤。
因此,中医治疗骨肉瘤的主要思路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中医治疗骨肉瘤的方法多样,常用的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等。
其中,中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出不同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瓜蒌、葶苈子、莪术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是中医治疗骨肉瘤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肿瘤的吸收和消散。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曲池等。
针灸治疗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和技巧,因此患者需要选择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治疗。
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艾灸也是中医治疗骨肉瘤的一种常用方法。
艾灸是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药效,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目的。
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肺俞、肾俞、脾俞等。
艾灸治疗需要掌握正确的用灸方法和技巧,以免造成烫伤等不良反应。
中医治疗骨肉瘤的效果因人而异,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患者,治愈的机会更大。
但是,中医治疗骨肉瘤并非是一种单一的疗法,而是需要结合其他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等。
因此,中医治疗骨肉瘤应该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不能独立使用。
中医对骨肉瘤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虽然中医治疗骨肉瘤的疗效尚未得到充分证实,但它在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对于骨肉瘤患者来说,中医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选择之一。
中医护理:骨肿瘤中医药冶疗法
![中医护理:骨肿瘤中医药冶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4f286c230b4c2e3f57276348.png)
骨肿瘤中医药冶疗法:1)阴寒凝滞证。
主证:骨瘤初起,酸楚轻痛,遇寒加重,局部肿块,皮色不变,压痛不著,甚至不痛,病程较长。
舌淡、脉细沉迟。
治法:温阳开凝、通络化滞。
方药:加味阳和汤(《中医肿瘤学》)。
熟地30g,肉桂3g,鹿角胶10g,麻黄1.5g,白芥子6g,炮姜1.5g,生甘草3g,威灵仙30g,补骨脂20g,透骨草15g,路路通10g,川乌2g,草乌2g.尚可配合小金丹、犀黄丸内服。
分析:阴寒入骨,多因体虚之人,三阴不足,寒邪乘机侵入,凝滞为瘤,非阳和不能开凝,故以阳和汤温经散寒、化痰补虚;川乌、草乌温经逐寒;补骨脂、透骨草入骨祛邪;路路通、威灵仙通络祛痰。
2)毒热蕴结证。
主证:骨瘤迅速增大,疼痛加重,刺疼灼痛,皮色紫暗红瘀,肢体活动障碍,有时伴有发热,大便干秘。
舌暗红有瘀点,脉细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方药:芩枸龙蔗汤(《中医肿瘤学》)。
肿节风30g,龙葵30g,忍冬藤30g,蒲公英30g,威灵仙30g,透骨草30g,徐长卿20g,天花粉20g,黄柏15g,刘寄奴15g,黄芩10g,地鳖虫10g,赤芍10g,乳香5g,没药5g,生甘草3g.分析:方中肿节风、龙葵、忍冬藤、蒲公英、黄柏、黄芩、天花粉大剂清热解毒搜毒;徐长卿、刘寄奴、地鳖虫、乳香、当归、赤芍活血化瘀、止痛消肿;透骨草入骨搜毒;威灵仙化痰祛湿;生甘草调和诸药。
3)肾虚火郁证。
主证:局部肿块肿胀疼痛,皮色暗红,疼痛难忍,朝轻暮重,身热口干,咳嗽消瘦,面色不华,行走不便,精神萎靡。
舌暗唇淡,苔少或干黑。
治法:滋肾填髓,降火解毒。
方药:四骨汤(《中医肿瘤学》)。
肿节风30g,核桃树枝30g,女贞子30g,透骨草20g,生地20g,补骨脂15g,山茱萸15g,骨碎补15g,续断15g,寻骨风15g,当归15g,自然铜10g,丹皮10g,黄柏10g,知母10g.分析:方中生地、山茱萸、女贞子、丹皮、黄柏、知母滋阴降火;补骨脂、续断、骨碎补、自然铜坚肾续骨、行血祛瘀;透骨草、肿节风、寻骨风、核桃树枝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当归补血养血。
中医古书对骨转移的描述
![中医古书对骨转移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759f175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1.png)
中医古书对骨转移的描述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在现代医学中,针对骨转移的治疗方法已经相对完善,但是中医古书中对于骨转移的描述却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启发和治疗思路。
古代医家对于骨转移的认识虽然不及现代医学系统和科学,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中医理论和治疗经验,对于探索骨转移治疗的新途径有着积极的意义。
古代医学家对于骨转移的认识主要源自于《内经》《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
其中,《内经》中有关于骨痛、骨节变形等症状的描述,虽然没有明确提及“骨转移”一词,但是却为我们揭示了骨转移的一些病理特点。
古代医家认为,骨转移是由于恶性肿瘤的“毒邪”侵袭骨髓,导致骨髓功能紊乱,从而引发骨痛、骨折等症状。
在治疗方面,古代医家主要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修复受损的骨髓,以达到治疗骨转移的目的。
在古代医书中,关于骨转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等。
《伤寒杂病论》中提到了一些治疗骨痛的方剂,如加减芍药甘草汤、通草定痛汤等,这些方剂主要通过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来缓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
在针灸方面,古代医家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整气血运行,促进病灶的康复,如天枢、合谷等穴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转移。
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古代医家还提倡调整患者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以提升患者的自愈能力。
在《本草纲目》中,关于饮食调养的内容丰富多样,如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骨转移引起的不适。
古代医学对于骨转移的认识和治疗虽然没有现代医学那样系统和科学,但是却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在当今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古代医学的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例如,可以将中药疗法和西药治疗相结合,既可以发挥中药活血化瘀、调理脏腑的优势,又可以及时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在中医古书中,关于骨转移的治疗方法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内容。
中医推荐治骨肿瘤秘方(方3首)
![中医推荐治骨肿瘤秘方(方3首)](https://img.taocdn.com/s3/m/08ad6e056bd97f192279e9c6.png)
中医推荐治骨肿瘤秘方(方3首)治骨肿瘤秘方24.1蛇虫参藤汤【来源】赵茂初,《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地鳖虫、白花蛇舌草、当归、徐长卿各10克,露蜂房、炙甘草各6克,蜈蚣3克,党参、黄芪各12克,熟地、鸡血藤各15克,乳香、没药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消肿散结。
【方解】方中地鳖虫、白花蛇舌草、露蜂房、蜈蚣搜剔邪毒,驱风透骨;伍以徐长卿、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止痛;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炙甘草补益气血;鸡血藤舒筋活血,故用本方治疗恶性骨肿瘤,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主治】骨癌。
【疗效】治疗转移性骨癌3例,其中1例为前列腺癌骨转移,化疗后疼痛甚剧,活动明显受限。
连服本方3个月后,疼痛明显缓解,活动无明显限制,肌肤不仁消失,X线示骨质破坏较前好转。
此后以补养气血为主,随访3年稳定。
24.2鳖甲凤尾汤【来源】胡安邦,《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柴胡、龙胆草各9克,夏枯草15克,炙鳖甲24克,地骨皮12克,凤尾草24克,板蓝根15克,漏芦6克,僵蚕、蝉衣、地龙各12克,生姜2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软坚化痰,清热解毒。
【方解】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肝胆风火挟痰毒上升入络,郁结为瘤所致。
故本方用鳖甲、地骨皮清泻肝经血分伏火;柴胡、龙胆草以疏泄肝经气分郁火;凤尾草、板蓝根、漏芦凉血解毒;僵蚕、蝉衣化痰散结;地龙入络通瘀,又佐一味生姜辛散辟秽以开胃,从而取得较好疗效。
【主治】多发性骨血管瘤。
【疗效】治疗1例多发性骨血管瘤患者,枕部10×8厘米盘曲状肿块,左额部7×5×3厘米肿块,中央可触及骨质缺损,有搏动感,左眼仅能挣开一条线,颅骨片示颅骨弥漫性、溶骨性及成骨性病变,治后获愈。
24.3黄芪海昆汤【来源】林芹壁,《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15克,郁金9克,川楝子5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各30克,赤芍12克,海藻、昆布各15克,陈皮、半夏各9克。
骨肿瘤中医古籍载述浅析
![骨肿瘤中医古籍载述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fdfa0ac5da50e2524d7fc5.png)
坚
似于遗传、 激素、 营养和免疫等因素。认为各种内、 外因导致 正虚邪入、 留滞机体、 积聚伤骨而发为骨肿瘤。可以说中医古 籍对骨肿瘤发生的病因病机记述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观点: “正虚邪入, 搏结伤骨成瘤” , 即素体禀赋不足, 或后天失养, 内 伤七情等导致正气虚弱, 而风、 寒、 暑、 湿、 燥、 火、 痰、 瘀等淫邪 入侵, 蕴积搏结于骨而发生骨肿瘤。 "’! "’!’! 病因 外因 六淫是首要的致病原因, 它与肿瘤发病息息相
(总 ")&) 中医正骨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反之, 由于肿瘤的发展, 也可以引起或加重血瘀。临床实践中 发现骨的良恶性肿瘤均可侵犯局部软组织, 致局部血液循环 失常, 常出现局部肿胀、 色素沉着, 甚至静脉怒张等瘀血之征 象。 !$!$# 痰凝气滞 脾肺功能失调, 水湿停聚, 或邪热灼津, 或 七情郁滞, 均可生痰, 痰随气行, 无处不到, 变化多端, 故朱丹 溪在 《丹溪心法》 中说: “凡人身上、 中、 下有块者, 多是痰” 。这 一理论在临床实践中也可得到印证, 肺、 前列腺等恶性肿瘤易 骨转移, 而骨肿瘤也易转到其他脏器。 !$#$$ 正气亏虚 正气与邪气的相互关系制约着肿瘤的发 展和预后。正如 《内经 ・ 素问 ・ 经脉别论篇》 中说: “ 勇者气行则 已, 怯者则着而为疾也” , 正气不足, 不能温养, 不能卫外, 邪气 易侵, 正不胜邪而发为肿瘤。另一方面, 因为肿瘤的发展, 人 的正气亦会逐渐被侵凌, 所谓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是也。所 以临床上, 骨恶性肿瘤到晚期会出现贫血、 黄疸等恶液质表 现。当然, 肿瘤的病因很多, 病机也相当复杂, 各代医家也有 其他不少有特色的认识。如金・刘完素认为: “ 瘤气、 赤瘤、 丹 燥, 热胜气也, 火之色也” 。而明 ・ 陈实功在 《外科正宗》 中则把 病因归纳为七情、 六淫、 饮食、 房劳、 脏腑不和等五个方面。清 ・ 邹岳 《外科真诠》 则把石疽分为上、 中、 下三种石疽, 分别由肝 经郁滞, 寒气或肾虚, 肾虚寒邪侵袭以致于气血凝结而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偏 重于脏腑立论; 而 《外科医案汇编》 则以气立论, 曰: “ 气为血之 师, 气行则血行, 阴生阳长, 气旺流通, 血亦随之而生。自然壅 者易通, 郁者易达, 结者易散, 坚者易软” 。
中医历代医家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历代医家对肿瘤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11e6e7c8650e52ea54189879.png)
中医历代医家对肿瘤的认识摘自《中医内科学》第二版733---756李明富李胜涛人类在战胜肿瘤的征途上跋涉了多少时间?从《黄帝内经》至U王振义教授,励经多少风雨,多少曲折的努力,诱导学说的署光已从东方升起。
《我对肿瘤形成认识和治疗方案之建议》认为:肿瘤产生的实质是:生命体高级生理机制适应低级或原始生理机制而产生的变异性适应性反应,当这一现象发生在高级生理物种时却是至命的危害。
问题得到纠正即能康复。
沿革承传癌症是多种恶性肿瘤的统称,人体内局部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类疾病。
别名多由临床特征产生:息积,肝积,肠覃,锁肛痔。
甲骨文中已有“瘤”字,《说文解字》释“肿”也。
《周礼》言:“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
《内经》对肿瘤已有分类和系统描述。
对其病机概括为:“营气不通”,“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邪气居其间,正气虚,邪气胜之”,“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其搏,久而内著。
有所结,中于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得返津液(湿)久留,合而为肠瘤”。
《难经》说:“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
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上下有始终,左右有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发无根本,上下无止留,其痛无常处”o。
华佗说: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而发者也。
仲景以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治瘕,益气化痰治疗“反胃”,缓中补虚,攻逐瘀血法治疗虚劳葛洪:多渐生。
难治也,腹中瘕有结积,便宜害饮食,转赢瘦。
皇甫谧尝试用针灸治肿瘤。
《诸病源候论》: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备急千金要方》突出虫类,毒剧药及攻痰药的使用。
《晋书》已有手术治癌的记载。
《圣济总录言》:瘤之为义,留滞不去。
《仁斋直指附遗方论》:癌者上高下深,岩之状,颗颗累垂。
毒根深。
穿孔透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项或肩或臂,外症令人昏。
《严氏济生方》言:调顺阴阳,化痰下气,阴阳平均,气顺痰下,膈噎之疾,无由作矣。
《普济本事方》:大抵治积,或以所恶者攻之,或以所喜者诱之,则易愈。
古代中医治疗骨肿瘤的方法浅析
![古代中医治疗骨肿瘤的方法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58825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a.png)
古代中医治疗骨肿瘤的方法浅析
康建华;许少健
【期刊名称】《中医正骨》
【年(卷),期】2006(18)2
【总页数】3页(P62-64)
【关键词】骨肿瘤治疗;中医治疗;古代;中医骨伤科;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古籍;化脓性关节炎;中华民族;中医药发展;文化遗产
【作者】康建华;许少健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1;R274.915.5
【相关文献】
1.古代中医治疗骨肿瘤的历史考察 [J], 刘征宇
2.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古代中医治疗数据采集方法的研究 [J], 李丹;孙忠人;姜德友;范越;闫朝升
3.古代中医治疗破伤风方药浅析 [J], 何振辉;颜燕银
4.浅析应用中医药理念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方法与效果 [J], 楼小慧;楼丽红;卢顺高
5.浅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及优势 [J], 郑星;黄毓娟;张淑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中医治疗骨肿瘤的历史考察
![古代中医治疗骨肿瘤的历史考察](https://img.taocdn.com/s3/m/4f7602d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9.png)
古代中医治疗骨肿瘤的历史考察刘征宇【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18)003【总页数】2页(P251-252)【关键词】骨肿瘤;中医治疗;疾病史【作者】刘征宇【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北京 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1 中医对骨肿瘤的称谓骨肿瘤是骨伤科常见的肿瘤之一,中医学在在治疗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始终未见完整而系统的著述,记述多散在于各种中医古籍中。
根据中医古籍中记载的症状体征,与骨肿瘤有关的病名包括“骨瘤”、“石痈”、“石疽”、“胫阴疽”、“石榴疽”、“肉瘤”、“肉疽”、“多骨疽”等骨肿瘤称谓。
2 骨肿瘤的认识早在公元前16~前11世纪,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瘤的病名记载。
中医学对本病早在《五十二病方》已有骨睢(疽)的记载,并提出用白蔹等药物治疗[1]。
《灵枢·痈疽》:“发于膝……色不变,寒热,如坚石。
[3]”《灵枢·刺节真邪》已有“骨疽”记载:“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
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
[2]”汉·华佗《华佗神医秘传》:“(石疽)肿不变色漫肿疼痛,坚硬如石。
”晋·陈延之《小品方》曰:“微热,热渐自歇,便极坚如石[5],故谓之石痈,难消又不自熟,熟皆可百日中也。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痈疽病诸候上》:“石痈者,亦是寒气客于肌肉,折于血气,结聚而成,其肿结确实,至牢有根,核皮相亲,不甚热,微痛,热时自歇。
此寒多热少,(革卯)如石,故谓之。
”《诸病源候论·痈疽病诸候下》曰:“此由寒气客于经络,与血气相博,血涩结而成疽也,其毒偏多,则气结聚而皮厚,状如痤疖,革卯如石,故谓之石疽也[6]。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将肿瘤分成瘿瘤、骨瘤[7]、脂瘤、石瘤、肉瘤、脓瘤、血瘤和息瘤八类,首次提出“骨瘤”病名。
中医骨肉瘤记载
![中医骨肉瘤记载](https://img.taocdn.com/s3/m/69d232b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f.png)
中医骨肉瘤记载骨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身上,也可见于成年人。
它起源于骨或软组织,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转移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中医对于骨肉瘤的治疗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中医认为骨肉瘤是由于外邪侵入,导致体内气血不畅,郁滞成瘀,最终形成肿瘤。
骨肉瘤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在治疗骨肉瘤时,注重调整患者的整体平衡,强调疏导郁滞,活血化瘀,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治疗骨肉瘤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推拿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骨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配方,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灸和艾灸则通过刺激穴位和热灸疗法来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瘀血的消散,加速肿瘤的吸收和排出。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和揉捏患者的身体,刺激经络,调理气血,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治疗骨肉瘤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治疗的同时,还要调理患者的身心,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中医治疗骨肉瘤的过程中,还会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除了中医治疗,骨肉瘤的治疗还可以结合西医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方法。
中医与西医的结合治疗可以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中医对于骨肉瘤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治疗骨肉瘤强调整体平衡、疏导郁滞、活血化瘀,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与西医的结合治疗可以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康复机会。
希望通过中医的努力,能够为更多的骨肉瘤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古代中医治疗骨肿瘤的方法浅析
作者:康建华, 许少健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医院,广州,510120
刊名:
中医正骨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年,卷(期):2006,18(2)
1.许京华中医药对骨肿瘤的认识[期刊论文]-河南中医2008,28(4)
2.梁志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肉瘤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医研究2004,17(4)
3.崔树波骨肉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进展[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6)
4.李金保.杨春媛骨炎灵片的抑菌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3)
5.邓宝康.陈代启.肖桂秀.王书明.罗光信农村中医药的优势与现状及其对策[期刊论文]-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2)
6.周吉善营气、卫气、经络的物理学基础[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
7.岳峰砭学宣言[会议论文]-2006
8.贾娜·叶尔肯.木拉提·克扎衣别克.叶尔肯·努尔旦别克.Jaina Erkin.Murat Kizaibek.Erkin Nurdanbek哈萨克医常用矿物药及其用法[期刊论文]-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6)
9.吴国其中医药在美国[期刊论文]-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4)
10.王云娇.彭朝忠傣族民间单方录[期刊论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2)
引用本文格式:康建华.许少健古代中医治疗骨肿瘤的方法浅析[期刊论文]-中医正骨 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