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的种类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鲜的种类1.鱼类(活鲜)

大黄鱼: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又名黄鱼、大王鱼、大鲜、大黄花鱼、红瓜、金龙、黄金龙、桂花黄鱼、大仲、红口、石首鱼、石头鱼、黄瓜鱼。为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

形态特征体侧扁,尾柄长约为高的3倍余。头较大,具发达粘液腔。下颌稍突出。侧线鳞56~58,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鳞8~9枚。背鳍具9~11鳍棘,27~38(一般为31~33)鳍条。臀鳍具2鳍棘,7~10鳍条,第2鳍棘等于或稍大于眼径。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唇橘红色。鳔较大,前端圆形,具侧肢31~33对,每一侧肢最后分出的前小枝和后小枝等长。头颅内有2块白色矢耳石。椎骨26~27个,有时25个。

分布种群

大黄鱼

大黄鱼分布于黄海中部以南至琼州海峡以东的中国大陆近海及朝鲜西海岸。雷州半岛以西也偶有发现。中国沿海的大黄鱼可分为3个种群:①东海北部、中部群。分布于黄海南部至东海中部,包括吕泗洋、岱衢洋、猫头洋、洞头洋至福建嵛山岛附近。②闽、粤东群。主要分布在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和南海北部(嵛山岛以南至珠江口)。这一种群又分为北部和南部两大群体。③粤西群。主要分布于珠江口以西至琼州海峡的南海区。

生物习性

大黄鱼为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主要栖息于80米以内的沿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层。产卵鱼群怕强光,喜逆流,好透明度较小的混浊水域。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或小潮时下沉。成鱼主要摄食各种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虾、蟹、虾蛄类)。生殖盛期摄食强度显著降低;生殖结束后摄食强度增加。幼鱼主食桡足类、糠虾、燐虾等浮游动物。

大黄鱼能发出强烈的间歇性声响,同时对音响也很敏感。它的主要发音器官是鳔及其两侧的声肌。当声肌收缩时,压迫内脏使鳔共振而发声。在生殖季节鱼群终日发出“咯咯”、“呜呜”的叫声,声音之大在鱼类中少见。这种发声一般认为是鱼群用以联络的手段,在生殖时期则作为鱼群集合的信号。中国渔民早就以此习性判断大黄鱼群的大小、栖息水层和位置,以利捕捞。

大黄鱼对溶解氧的要求较高,一般在4mg/L以上,幼鱼的溶解氧临界值为3mg/L左右,稚鱼则在2mg/L左右,所以人工育苗尤其在养成中特别要注意保持溶氧在5mg/L以上,否则易造成缺氧浮头导致死亡。

繁殖规律

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的浅水区,水深一般在东海、黄海区不超过20米,但在岱衢洋产卵场最深可达20~30米,在南海区不超过30米;水色混浊,透明度大都

在1米以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沙海区。中国沿海大黄鱼的产卵场约10个,有江苏的吕泗洋,浙江的岱衢洋、大戢洋、猫头洋、大目洋及乐清湾,福建的官井洋、东引渔场,广东的南澳渔场和硇洲岛渔场。春汛产卵场水温上升到15~17℃时大黄鱼开始集群产卵,旺汛期浙江产卵场水温达17~19℃,20℃以上(吕泗洋为21~22℃,官井洋22~24℃)时渔汛结束。产卵场盐度范围在吕泗洋和官井洋为28~31,岱衢洋和大戢洋为17~28。大黄鱼一生能多次重复产卵,生殖期中一般排卵2~3次。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由10~275万粒不等,一般为20~50万粒。卵浮性,球形,卵径1.19~1.55毫米,卵膜光滑,有一无色油球,直径为0.35~0.46毫米。受精卵在水温18℃时约经50小时孵出仔鱼。各地方群的年龄组成不同,各群中个体的寿命、性成熟年龄也不相同:东海北部、中部群的个体寿命最长,最高龄鱼为29龄,但开始性成熟年龄较迟,少数为2龄,一般为3~4龄。粤西群的大黄鱼寿命最短,最高龄鱼仅为9龄,但性成熟年龄最早,少数个体1龄开始性成熟,大部分个体为2~3龄。闽、粤东群的大黄鱼处于上述两群之间,最高龄鱼为17龄,大量性成熟个体为2~3龄。大黄鱼最大个体全长可达755毫米,重3.8千克。

近年来随着捕捞量的逐渐加大,高龄黄鱼几乎已经绝迹。

洄游渔汛

春季中国沿岸水温增高,鱼群从越冬场游向沿岸河口附近的浅海区生殖。东海北部、中部群的越冬海区一是江外、舟外越冬场,二是浙闽近海越冬场,三是大沙和沙外越冬场。亲鱼于四月中、下旬结成大群,从深水越冬区向西洄游进入吕泗洋、岱衢洋、大戢洋等产卵场。产卵期为5~6月。亲鱼产卵后分散在岛屿与河口一带海区索饵肥育。9月还有较小鱼群到江苏、浙江近岸产卵,形成秋汛。秋末冬初沿岸水温下降,大黄鱼返回越冬海区。闽、粤东群的北部群体主要在闽东渔场产卵,一路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进入东引渔场产卵,另一路于4月下旬至6月中旬经白犬列岛、马祖岛等分3~4批进入三都澳内湾,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每逢大潮在官井洋产卵。秋末冬初分散于各处索饵的鱼群开始在四礵列岛一带形成秋冬季大黄鱼汛。此后随水温下降,一部分鱼群游向60米等深线暖水处越冬,一部分鱼群继续向四礵列岛以南游去。闽、粤东群的南部群体其生殖洄游在珠江口以东沿岸海区开始较早,1月鱼群开始由外海集中到达汕尾,转向东北方向洄游,2~3月抵甲子、神泉,3月在南澳岛东北渔场和东南渔场形成渔汛,至4月结束。秋汛自8月开始,鱼群从福建南部沿海一带进入广东沿海,由东北向西南进行洄游。9月抵达饶平近海和南澳岛西南沿岸,10月出现于神泉、甲子,11月到达汕尾,12月在平海、澳头(大亚湾内外)附近,1月份开始向外海逸散。粤西群10月初从吴川等附近向硇洲岛南、北产卵场游去,11月为产卵盛期,产卵后分成小群,转向深水区栖息,秋汛结束。翌年春汛

自2月开始鱼群集结于硇洲岛南面进行产卵,3月为旺汛,至4月初水温上升,正值春雨时期,近岸河口浅海水域盐度明显下降,不宜大黄鱼栖息,鱼群迅速离开,春汛即告结束。

2、雅片鱼

鸦片鱼是鲆鱼的别名之一。为硬骨鱼纲,鲆科,是比目鱼的一类。体侧扁,不对称,两眼都在左侧。口前位,下颌有突出。前鳃盖骨边缘游离。有眼的一侧皮肤呈暗灰色或有斑块纹,无眼的一侧皮肤为白色。鲆鱼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热带或温带的海洋中。我国沿海各地也多有生产。主要可供作鲜食或制成罐头及咸干制品。鱼肝可提制鱼肝油。特别是牙鲆品种是我国黄海及渤海的名贵鱼类,和比目鱼的其他品种一样是季节迎时风味名菜佳肴。

原料别名:牙片鱼、偏口、蝶鱼、雅片鱼、牙鲆鱼、左口、比目鱼、鸦片鱼、大地鱼

鲆鱼能肉质细嫩而洁白,味鲜美而肥腴,补虚益气,但不宜多食,有动气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