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豆的历史

合集下载

可可品种与起源

可可品种与起源

可可品种与起源在1519年西班牙人入侵阿兹特克王朝时,所发现的可可树是一种叫克里欧罗(Criollo)的品种,克里欧罗是一种十分娇贵的品种,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产下为数不多的豆荚,它很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而且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力很差,不利于移植。

克里奥罗①(criollo):也称为原生本地品种,这是产于委内瑞拉②的古老品种,在它纤细的豆荚之中,所孕育的芬芳纯白色豆子被称为“梦幻可可豆”,是极品巧克力的原料,口味芳香而不苦涩,颇为难得,也即使它成为世界一流巧克力公司的最爱。

但克里奥罗十分娇贵,栽种不易,容易遭受病虫害,且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很差,不利于移植,因而产量稀少,占总产量的1-3%。

“这种可可树好比世界上所有可可树的祖先。

”——美国农业部生物学家戴维;库恩当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将可可树引进到其他的热带殖民地时,可可农便开始转作另外一种叫”法拉斯特罗”(Forastero)的品种,这种品种的特性是强健多产,也比较适合移植。

佛拉斯特罗③(Forestero):也称为外来品种,此品种占国际产量的80%以上,口味较为焦香却有苦涩,因而不如其他品种,但由于不易罹病,生命强韧且多产,适合一般商业用途。

它风味不足,需要高温炒焙以增添其焦香味。

传18世纪初,加勒比海的一场灾难造就了可可的第三个品种特立尼达,这场不可考的灾难重创了千里达,摧毁岛上所有的克里欧罗可可树,此后另外一种混血的品种—也就是(Trinitsrio)取而代之。

特立尼达④(Trinitario):也称混合品种,它是克里奥罗及佛拉斯特罗的交配种,结合两个品种的优点,风味浓郁且易栽种,口味介于克里奥罗与佛拉斯特罗两者之间,主要产于千里达及委内瑞拉,占总产量的10-12%。

那斯努(Nacional):又称为阿里巴(Arriba),它是佛拉斯特罗的改良品种,也是高级品种之一,只产于厄瓜多尔,具独特辛香味及花香味,这个品种的特别之处在于:如果离开厄瓜多尔栽种,它独特的香味就失去了。

概括巧克力发展史上的重要变化

概括巧克力发展史上的重要变化

概括巧克力发展史上的重要变化巧克力作为一种美味可口的食品,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和改进。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下面将概括巧克力发展史上的一些重要变化。

首先,巧克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美洲文明。

中美洲的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首先发现了可可豆。

他们通过烘烤和研磨可可豆制成了巧克力饮品。

这是巧克力第一次被记录在案,可见其历史悠久。

在16世纪,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带回了可可豆到欧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随后,巧克力开始在欧洲快速传播。

最初被制成热可可饮品,但很快人们发现了将巧克力与糖混合可以更加美味。

这一变化为巧克力被大众接受打下了基础。

19世纪,瑞士成为了巧克力产业的中心。

瑞士创新性地引入了机械制造巧克力的方法,通过糖粉和黄油的添加使巧克力变得更加柔软和口感更好。

这一技术变革推动了巧克力的大规模生产,使得巧克力从奢侈品转变为大众食品。

20世纪初,荷兰化学家范·霍蒂格发明了可可粉和可可脂的可溶性巧克力。

这使得制作巧克力更加方便和快捷,为巧克力行业的进一步扩张创造了条件。

在20世纪中期,巧克力行业迎来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那就是巧克力包装。

最早的巧克力包装是手工纸盒,但在20世纪50年代,塑料包装开始使用,大大延长了巧克力的保质期,并更好地保持了其味道和质量。

20世纪70年代,巧克力行业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健康变革。

科学家发现可可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这一发现使巧克力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并有助于打破巧克力只是高糖高脂肪食品的固有观念。

另一个重要的变化发生在21世纪,那就是可持续巧克力的兴起。

由于对可可种植业的负面影响,如森林砍伐和劳工问题,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和推动可持续巧克力的生产。

这包括推动可可种植者的福利、采购可持续种植的可可豆等。

总结起来,巧克力发展史上的重要变化包括:可可豆的发现和制作方法的改进、巧克力从欧洲传入世界的扩散、瑞士的巧克力制造创新、可可粉和可可脂的发明、巧克力包装技术的革新、巧克力健康价值的认知以及可持续巧克力的兴起。

关于巧克力的知识

关于巧克力的知识

关于巧克力的知识巧克力,是一种深受全球人民喜爱的甜食。

不仅能让人感受到甜蜜,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为您介绍巧克力的起源、制作工艺、品种分类以及与健康的关系,让您对巧克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起源与历史1. 古代文明里的巧克力巧克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美洲文明。

在那里,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将可可豆视为贵重的货币,并使用它们制作饮料。

这种饮料中加入了辣椒、香料和其他调味料,因此与现代巧克力味道有所不同。

2. 西方世界的发现16世纪时,西班牙探险家带回了巧克力的消息和可可豆,随后在欧洲开始传播。

巧克力的饮用方式逐渐演变,并逐渐成为贵族和富人的特别享受。

3. 巧克力工业革命到了19世纪,巧克力工业迎来了革命。

1828年,荷兰化学家范·霍伊滕发明了可可质量更好的压榨方法,从而使巧克力的生产更加现代化和工业化。

二、制作工艺1. 可可豆的加工巧克力的制作从可可豆开始。

可可豆经过采摘、发酵、烘焙和打磨等一系列步骤。

发酵过程中,可可豆的苦味逐渐消失,并逐渐散发出浓郁的巧克力香气。

2. 巧克力的加工经过可可豆的加工后,就可以进行巧克力的制作了。

制作巧克力的过程通常包括研磨、混合、调味、调温、冷却、成型等环节。

每一步都需要精确的控制,以确保巧克力的质量和口感。

三、品种分类1. 黑巧克力黑巧克力中可可含量较高,可达到70%以上。

它通常呈现出深色并具有苦味,不含乳制品和糖分。

2. 牛奶巧克力牛奶巧克力中除了可可固体、可可脂外,还添加了牛奶制品。

因此,它的口感更为绵密,味道更为浓郁。

3. 白巧克力与黑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不同,白巧克力中不含可可固体,仅由可可脂和糖制成。

它的颜色呈现出乳白色,而且口感柔滑、甜味较浓。

四、与健康的关系1. 巧克力的益处适量食用巧克力有助于提升心情、改善血液循环以及增强记忆力。

此外,巧克力还含有抗氧化物质,对抗自由基的伤害。

2. 注意事项尽管巧克力有益,但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肥胖、蛀牙和高血压等健康问题。

可可从栽培起源向外传播的背景

可可从栽培起源向外传播的背景

可可从栽培起源向外传播的背景
可可树原生于南美洲亚马孙河,奥里诺科河两岸的热带雨林地区.印第安人对可可的人工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前哥伦布时代,
印第安人把可可豆主要用于制作一种叫巧克力的凉饮料,也用作钱币.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美洲探险时,他见识并带回了可可豆.殖民头子科尔特斯1519年见识了巧克力饮料,并于1528年把这种饮料带回欧洲.16世纪30年代西班矛人将可可种植传入西非的比奥科岛;1560年西班牙人把可可栽培传入亚洲印尼的苏拉威西岛;19世纪上丰叶,可可种植传入大洋洲—太平洋诸岛;1922年起可可生产传入中国台湾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消费的巧克力糖逐渐增多,因而消费的可可豆已日益增多.在中国的宜种地区适度发展可可生产有着效益,商机
和良好的前景.。

可可

可可
18世纪后,巧克力的价格始降,巧克力渐渐普及。
可可(2张)1753年,生物学家林奈正式为可可树命名,因不喜欢“可可”这个词,把它命名为Theobroma cacao,theobroma是希腊语,意即“神的食物”。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可可树可可,是锦葵科可可属的常绿乔木植物, 常绿乔木,高达12米,树冠繁茂;树皮厚,暗灰褐色; 嫩枝褐色,被短柔毛。叶具短柄,卵状长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长20~30厘米,宽7~10厘米,顶端长渐尖, 基部圆形、近心形或钝,两面均无毛或在叶脉上略有稀疏的星状短柔毛;托咔条形,早落。 花排成聚伞花序, 花的直径约18毫米;花梗长约12毫米;萼粉红色,萼片5枚,长披针形,宿存,边缘有毛;花瓣5片,淡黄色,略 比萼长,下部盔状并急狭窄而反卷,顶端急尖;退化雄蕊线状;发育雄蕊与花瓣对生;子房倒卵形,稍有5棱,5 室,每室有胚珠14~16个,排成两列,花柱圆柱状。核果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20厘米,直径约7厘米,表面 有10条纵沟,干燥后内侧5条纵沟不明显,初为淡绿色,后变为深黄色或近于红色,干燥后为褐色;果皮厚,肉 质,干燥后硬如木质,厚4~8毫米,每室有种子12~14个;种子卵形,稍呈压扁状,长2.5厘米,宽1.5厘米,子叶 肥厚,无胚乳。花期几乎全年。植后4~5年开始结实,10年以后收获量大增,到40~50年后则产量逐渐减少。
劈接:选择长5~8厘米、带2~3个饱满腋芽的良种枝条为接穗;接穗底端削成角度为30°的楔形,顶端横向 削平。在砧木子叶节处,将顶部横向剪下,砧木基部纵向劈开。将接穗嵌入切口,使接穗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对 齐,然后将劈开的砧木紧压接穗斜面,自下往上绑扎接穗和砧木切口。接穗成活后,解除绑带。
枝接:选择长5~8厘米,带2~3个饱满腋芽的良种枝条为接穗;接穗底端削成角度为30°的楔形,顶端横向 削平。在砧木子叶节处,斜向下切一深达木质部切口,砧木上形成长3~4厘米舌头。将接穗嵌入切口,使接穗形 成层与砧木形成层对齐,然后将切开的砧木舌头紧压接穗斜面,自下往上绑扎接穗和砧木切口。接穗萌芽长至 2~3厘米以后,解除绑扎,接穗愈合后剪去切口上5厘米处以上的砧木。

可可豆的历史

可可豆的历史

可可的历史根据记载在公元前4000年亚马逊河盆地已经生长有野生的可可树了。

最早使用可可豆的人或许就是这些用可可豆制成饮品的雅马人了。

而这里的天然热带雨林气候也给这里的可可树造就了巨大的树荫以防止可可树受到阳光直射以及巨大的湿差变化的影响。

可可树正是适合温度在20至30度之间的热带雨林中生长,并且理想的地方在海拔高度400米以上。

可可最早使用是在墨西哥阿斯帝卡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孟特儒,将可可豆利用石器杵与钵,研磨成粉状冲泡水直接饮用,当成宫中饮品。

那个时代巧克力价格并不便宜,只有有钱的家庭或王室才有享用机会,流行的普遍性并不高。

到1505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当时就有接触到可可豆,虽有经当地提供试喝,但因为实在太苦很难下咽,因而与可可豆无缘只是擦身而过,并未取回引进。

阿兹特克王国兴起之后,对于可可豆的应用与发展才真正开始。

在阿兹特克王朝时,可可豆的价值极高,被当时社会所重视,甚至于曾经有一度还被拿来当作钱币使用,作为人民金钱交流的一种方式。

当时西班牙探险家柯特兹相当好奇,于1520年正式将可可豆引进给当时在位国王,并将当地情况告知国王,命当时皇宫部属,下去研磨可可豆来饮用,当国王喝完可可糊后,觉得精神百倍,做起事来精神特别好,因此立刻传令下去,可可豆成为宫中御品,不得对外相传,使得可可豆在西班牙王朝中,封闭100多年。

后来因为与临近国家有了姻亲结合,才将可可豆于1606年传入意大利,从此打开可可豆门户,在17世纪中荷兰与法国,更是大量使用,当时可可豆已变成金钱代表,普遍的被接受,同时也被当成期货再市场上操作买卖。

随着文化交流,可可豆的魅力飘进了英国市场,而英国试着将糖加入巧克力中,变成比以前更好喝又好吃的全新巧克力,因此造成大量使用,并且供不应求,此时更设置第一座商业化巧克力制造工厂,制造出今日市场上黑色巧克力产品诞生。

也陆续推出各种不同可可脂含量产品。

18世纪在瑞士,有一位Amonr 将牛奶加入巧克力中饮用,发现另一种新的风味,因此瑞士成为第一个制造牛奶巧克力的的国家。

美食的背后故事

美食的背后故事

美食的背后故事美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味蕾,更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历史。

许多美食背后隐藏着独特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1.甲鱼羹的传奇甲鱼羹是中国传统的美食之一,在南方地区尤其受欢迎。

这道菜的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相传,当时有位名叫阮禅的人,擅长制作美味的甲鱼羹,备受赞誉。

他将自己的经验和秘诀传授给学徒,并告诉他们将来必须以传统的方法手工制作甲鱼羹。

这样,甲鱼羹的独特风味就代代相传,成为一道不可替代的美食。

2.意大利面背后的故事意大利面是世界各地都十分受欢迎的美食之一。

它起源于意大利,最早出现在13世纪,一开始是由面粉和水混合制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意大利面制作工艺不断改进,加入了鸡蛋和其他材料,使它变得更加适合品尝。

意大利面的受欢迎程度不断增长,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国际上大家喜爱的美食。

3.巧克力的诱人故事巧克力是人们最爱的甜品之一,也是许多人的心头好。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阿兹特克文明,他们将可可豆研磨成可可饮料,用来祭祀神灵。

后来,巧克力传入欧洲,成为皇室贵族的珍爱食品。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巧克力的制作工艺得到改进和发展,大规模生产出现,使得巧克力成为了更多人可乐享用的美食。

4.印度咖喱的辛辣魅力咖喱是印度美食中非常常见的调料,它给食物增添了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

咖喱起源于印度,最早用于烹调肉类,以增加鲜味和防腐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咖喱成为印度各地广泛使用的调料,烹饪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咖喱的特殊香味和呈现出来的各种颜色,让美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5.墨西哥卷饼的多层故事墨西哥卷饼,即传统的墨西哥玉米煎饼,以其多层次的口感和丰富的馅料而闻名。

这道菜起源于古代印第安人的食物文化,他们用玉米面制作煎饼,中间夹着各式食材,如鸡肉、牛肉、蔬菜等。

墨西哥卷饼的美味在墨西哥各地流传开来,并随着拉丁美洲移民的到来,逐渐传播到全世界。

巧克力的发展历程

巧克力的发展历程

巧克力的发展历程巧克力,是一种源自美洲的食品,具有甜味和浓郁的可可香味。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创新。

巧克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起源于古代美洲。

那时,人们认为可可豆只是一种神圣的食品,用于宗教仪式和草药治疗。

印第安人将可可豆磨成粉末,与水、香料和辣椒混合,制成了一种饮品。

这种饮品非常受欢迎,甚至被称为“神圣之水”。

16世纪,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带回了可可豆,成为了巧克力在欧洲的传播媒介。

当时,巧克力饮料仅供贵族和富人享用,因为可可豆十分昂贵。

直到18世纪,可可豆的供应增加,巧克力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并开始出现在更多人的生活中。

19世纪,巧克力行业迎来了一项重大突破。

荷兰化学家凡尔登发明了一种可以加工巧克力的机器,大大提高了巧克力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此后,许多巧克力制造商开始采用凡尔登的机器,使得巧克力的制作变得更加容易和普及化。

20世纪初,瑞士成为了巧克力制造业的领导者,这得益于瑞士制造商丹尼尔·彼得·赫尔福特的发明。

赫尔福特在1879年发明了一种用于制造巧克力的流水线机械。

这项技术使得巧克力的质量更加稳定,也大大简化了巧克力制造的过程。

瑞士巧克力因其口感细腻、丰富多样的口味而闻名于世。

20世纪后半叶,巧克力行业经历了更多的创新。

比如,荷兰制造商桑德勒先生在1973年发明了塑料巧克力罐,取代了传统的纸质包装,更好地保护了巧克力的品质。

此外,巧克力的配方也在不断调整和创新,如添加了脆脆米、果仁、焦糖等,使得巧克力味道更加丰富多样。

如今,巧克力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食品。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巧克力品牌和制作方法。

巧克力也成为了许多节日和庆祝活动的标志之一,如情人节、圣诞节等。

此外,巧克力被广泛应用于烘焙、糕点制造以及各种甜品和饮品的制作中。

巧克力的发展历程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食的追求,也反映出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

它从古代的神圣之水,发展到现代的多种多样的巧克力产品,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不断进化。

什么是可可豆

什么是可可豆

什么是可可豆朱古力来自何方为何称为「Chocolate」、「朱古力」、「巧克力」1519年,西班牙柯泰斯将军(HernandoCortez)入侵拉丁美洲,墨西哥的阿兹特族(Aztec)建立的墨西哥帝国失陷,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当时土著用一种称为Chocolatl(阿兹特的土语)的饮料招待大军,「Choco」是指?碎可可豆时发出的咯咯声响,「atl」则是水之意思。

将两字合起来再略为矫正读音,便成为今日「Chocolate」一字。

「朱古力」和「巧克力」两个名称译自Chocolate。

普通话译为「巧克力」或「巧格力」,粤语译为「朱古力」。

由于主要成份是可可豆(Cocao),所以亦称为「?咕」。

「朱古力」的历史朱古力正宗食法-冲泡饮用朱古力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公元200年开始,中美洲墨西哥的原居民马雅族人已开始种植可可树(Theobroma Cacao),从可可树上取下的可可豆便是制造朱古力的主要材料。

可可豆本身是红褐色的,藏在一个个外表像淡棕色凉瓜的可可果内。

最早期食用朱古力的 ... ,是将可可豆和玉米一同磨成粉末,再加水、胡椒粉及其他香料冲泡成饮料。

味道既苦涩又带点辛辣,味道与现今的朱古力相距甚远。

当时可可豆非常珍贵,只会在宗教仪式中饮用。

约公元1325年,迁居至墨西哥的阿兹提克民族(Aztec)兴起,用残酷的武力控制大部份地区。

由于墨西哥中部的高地干旱,不适合种植可可豆,阿兹提克族人只好与马雅族人贸易时换取可可豆。

阿兹提克族人会在可可豆粉末中加入更多的调味料,例如酒、云呢拿豆及黑糊椒,再打至起泡沫,剩在黄金杯子中饮用。

饮品学名为Theobroma,族人称为「Xocoati」或「chacauhaa」,意思是『众神的饮品』,认为有增加智慧、强心和利尿的功效。

由于可可豆非常珍贵,只有宫廷贵族能享用,平民则把可可豆当货币使用。

可可豆被带进欧洲公元1492年,哥伦布首次踏足美洲新大陆,并将可可豆呈献给西班牙斐迪南德国王(Ferdinand),可惜当时有太多美洲土产带回欧洲,忽略了可可豆的存在。

墨西哥的巧克力种植文化可可豆与巧克力制作的传统

墨西哥的巧克力种植文化可可豆与巧克力制作的传统

墨西哥的巧克力种植文化可可豆与巧克力制作的传统墨西哥的巧克力种植文化:可可豆与巧克力制作的传统墨西哥,这个位于中美洲的国家,以其悠久的巧克力制作传统而闻名于世。

在墨西哥的各个角落,人们对可可豆的种植和巧克力的制作有着深厚的热爱和细致的技艺。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墨西哥的巧克力种植文化,揭开可可豆与巧克力制作的传统之谜。

第一章可可豆的起源和种植可可豆,是巧克力的主要原料,也是墨西哥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墨西哥是可可豆的起源地之一,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玛雅文明时期。

当时的玛雅人将可可豆视为神圣的食物,被用来祭祀神灵和重要的仪式活动中。

墨西哥的可可豆种植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尤其是奇亚帕斯州和塔巴斯科州等地。

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可可树的生长,从而保证了可可豆的品质和口感。

此外,墨西哥的咖啡种植与可可种植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对于相似的生长环境有着共同的需求。

第二章可可豆的采摘和加工在墨西哥的巧克力制作过程中,可可豆的采摘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采摘时间以可可豆的外观和颜色为准,当可可豆完全成熟时,果皮会呈现出深红色或金黄色。

通常,农民会使用尖锐的工具将可可豆从树上采摘下来,然后将其放置在阳光下进行发酵。

发酵是可可豆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可以去除可可豆的苦涩味,并为巧克力赋予独特的风味。

经过发酵后的可可豆会被晒干,然后通过研磨和筛选等工序,最终制成可可豆脂和可可粉。

第三章巧克力制作的传统工艺墨西哥的巧克力制作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工艺,代代相传至今。

在墨西哥的传统巧克力制作过程中,会添加一些特别的原料,例如肉桂、香草、辣椒和坚果等,以增加巧克力的风味和口感。

一般来说,制作墨西哥巧克力的工具是一个叫作“擂石”的石磨,农民会将可可豆放入石磨中,用木杵轮番碾磨擂石,直到可可豆完全研磨成细腻的可可糊为止。

在碾磨过程中,加入的原料也会被充分混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巧克力风味。

第四章墨西哥巧克力的独特之处墨西哥的巧克力制作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味,与其他国家的巧克力截然不同。

甜蜜的博物馆——德国科隆巧克力博物馆

甜蜜的博物馆——德国科隆巧克力博物馆

巧克力应该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之一。

其实早在公元前700年左右,人们就在喝用可可制成的饮料。

16世纪,哥伦布在南美洲发现了可可,并把它带到了西班牙,这使得欧洲人第一次接触到了可可以及用可可制成的巧克力。

从那以后,欧洲人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种美味的食物。

在中国,历史上记载吃巧克力的第一人是清朝的康熙皇帝,一国之君都忍不住去尝试,可见它的魅力有多大。

巧克力伴随我们这么久,总该有个博物馆来纪念一下它吧。

你别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德国的科隆,就有一座以巧克力为主题的博物馆——德国科隆巧克力博物馆,又名伊穆霍·施多威克博物馆,是由德国著名的巧克力制造商施多威克先生创立的。

文/木木整座博物馆建筑是新老建筑的完美结合。

在这座博物馆,大家不但可以品尝到风格各异的巧克力,还可以边吃巧克力边从巧克力的历史、生产制造、贸易、包装、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去全面了解巧克力。

甜蜜的博物馆——德国科隆巧克力博物馆6263除了巧克力制造工艺,博物馆里还展示了许多与巧克力相关的艺术品。

此外, 这里还收藏并展示了许多品尝巧克力的器具,其中有一些是华丽而精美的古董。

相信参观完德国科隆巧克力博物馆,每个游客不但肚子满满,也会带走对巧克力充分的认知与甜蜜的回忆。

通过入口后,第一个展厅为游客介绍巧克力的历史和制作过程。

在这里,游客可以学习到树上的可可豆如何经过加工,发展变化为我们今天吃的巧克力。

除了介绍历史,展馆里还有一个小温室,里面种植了一些可可树,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身处可可树林的感受。

历史上曾经用来装运可可的运输船现场演示完整的巧克力生产过程可可豆的生长历程种植可可树的小温室第二个展厅向游客介绍机械化生产制造巧克力的过程。

最有趣的是,在这个展厅里就有一家小型巧克力加工厂,可以真正生产出巧克力。

这些巧克力可以现场品尝,或在博物馆的巧克力专卖场买到。

在这里最受欢迎的地方就是可以无限免费吃巧克力的巧克力喷泉。

不过太贪吃的话,可能会撑到没法继续参观哟。

巧克力的发展和演化

巧克力的发展和演化

巧克力的发展和演化巧克力从南美的特产到世界人民的挚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玛雅时期和阿兹提克时期的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的原始巧克力文化。

第二个阶段:西班牙宫廷、欧洲贵族和皇室的奢侈品巧克力文化第三个阶段:世界普罗大众的甜点巧克力文化第一个阶段:玛雅时期和阿兹提克时期的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的原始巧克力文化。

要追寻巧克力的演化历史,不得不从可可豆的传播开始讲起。

据考古学家的推测,可可豆的种植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由最早出现在中美洲的奥尔梅克人(Olmeca)所发现和利用。

在随后的玛雅文明中,可可文明进一步发展并被赋予了宗教含义。

考古学家在公元前4世纪的玛雅文明的土器中,找到了清楚描绘玛雅人对可可豆进行烘焙,研磨,加水制成温热饮品的全过程的绘画作品。

据此推断,随着阿兹提克人对玛雅人的征服和统治,阿兹提克文明自然而然的吸收了玛雅文明中的可可文化并进一步演化。

不过统治者阿兹特克人将可可树的起源归功于风神翼龙。

传说为了嘉奖阿兹特克公主的勇气和忠诚,长着羽毛的蛇神(风神翼龙)把可可树赠送给了阿兹特克的人民们。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公主在丈夫离家保卫边疆的时候,因为拒绝向敌人透露宝藏的所在地而不幸被害。

在她鲜血流淌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可可树,其果实中藏有一颗珍贵的种子,味苦如同煎熬,坚强如同美德,殷红如同鲜血。

作为一种神化了的饮料,可可文化的各个阶段始终与宗教仪式相互关联。

而可可植物本身有益身体和精神健康的特殊效果也同样广为人知:它能赶走疲劳,提神醒脑。

由于它的生产规模较小,而且种植园通常都远离中心城市,当时可可的使用仅限于阿兹特克帝国的王公贵族们和战争中的英雄们。

由于可可豆的特殊地位,可可豆一直在玛雅文明和阿兹提克文明中担当货币的角色。

可以用来交换物品和交税等。

按照1525年的物价,1个南瓜要4粒可可豆,1个兔子要10粒可可豆,1个身体健壮的奴隶要100粒可可豆。

由此可见可可豆的价值,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饮用可可饮料,有丢掉生命的危险!随着16世界西班牙人的入侵,原始巧克力文化在南美大陆逐渐步入消亡,然后再欧洲大陆,巧克力找到新的机遇,最终形成了以西班牙宫廷为代表的奢侈品巧克力文化。

非洲可可种植历史

非洲可可种植历史

非洲可可种植历史非洲可可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非洲大陆是可可的原产地之一,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征,使得非洲成为了可可种植的理想地区。

在非洲,许多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可可种植历史,种植和加工可可豆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非洲人民早就发现了可可的独特魅力。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可可在非洲已经被种植和使用了至少3000年。

可可树是非洲热带地区的本土植物,最早生长在尼日利亚、喀麦隆、赞比亚等国家。

当时的非洲人民采摘可可豆,并将其磨碎成粉末,加入水和其他香料制成饮料。

这种饮料富含营养,被当地人用作药物、祭祀和仪式的一部分。

在13世纪,随着阿拉伯商人和移民的到来,可可开始传播到其他地区。

他们把可可种子带到东非和北非地区,并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可可种植园。

这些阿拉伯商人和移民还将可可的种植技术传授给了当地人,使得可可种植业在非洲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可的种植和加工技术在非洲不断改进和创新。

非洲人民开始探索新的种植方法,改进可可树的生长环境,并尝试培育出更好的可可豆品种。

他们还发明了可可豆的加工方法,如发酵、晒干和磨碎,以获得更好的可可粉和可可脂。

在殖民时期,欧洲国家开始在非洲建立殖民地,他们发现了非洲丰富的可可资源。

可可成为了非洲出口的重要商品之一,大量的可可豆被运往欧洲,满足了欧洲人对巧克力和其他可可制品的需求。

这也使得非洲成为了全球可可贸易的重要中心之一。

然而,殖民统治也给非洲的可可种植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殖民者强迫非洲人种植可可,并剥夺了他们对可可资源的控制权。

同时,殖民者还把可可种植业的利润带回欧洲,使得非洲人民无法从自己的劳动中获得合理的回报。

这种不公正的贸易关系导致了非洲可可种植业的衰退,并阻碍了当地人民的经济发展。

然而,随着非洲国家独立运动的兴起,非洲人民开始重新获得对自己资源的控制权。

他们努力改善可可种植业的发展环境,提高可可的品质和产量,并推动可可产品的加工和营销。

非洲国家也加强了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争取更公平的贸易条件和价格。

当过货币的可可豆作文字

当过货币的可可豆作文字

当过货币的可可豆作文字当过货币的可可豆作文字可可豆,是一种生长在南美洲的豆类作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玛雅文明时期。

作为一种珍贵的商品,可可豆曾经被人们视为货币,被广泛使用。

在繁荣的可可贸易时期,这些豆子的价值、使用和交换方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可可豆作为货币的历史,来深入理解货币的本质和作用。

可可豆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医学价值,传统上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巧克力、药品等产品,而在更为古老的历史时期,这种豆子的应用范围就已经非常广泛。

据历史记录,古代玛雅人将可可豆作为货币进行交换,而这种货币系统在欧洲殖民者的入侵中也被发现。

这种货币交换方式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贸易活动顺畅展开的前提。

可可豆作为货币,其价值并不显著高于其他商品。

人们更多地是基于其应用的广泛性和稀缺性进行交换,可见货币的价值不仅由其实际价格决定,还受到人们共同的社会意识和认知的影响。

除此之外,货币象征着流动性,也因此可可豆这种货币形式也必须能够被流通地使用,更进一步考察,货币的流通性也是货币使用和价值被确认的一种方式。

然而,可可豆最终被人们所摈弃,而货币的演化过程也呈现出了不断转变和发展的趋势。

从实用性和历史的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需要货币拥有更高的转移性、便携性和保值性。

而这种转变也反映了货币的本质特征:货币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公认的和具有广泛流通性的交换媒介,其价值更多地受到社会认知的影响而非实际价值本身的支撑。

在现代货币体系中,可可豆已从货币演变为一种商品,除了普遍的食用之外,并没有太多的交换和使用价值。

然而,对于我们理解货币的本质意义和货币交换的历史意义,可可豆还是拥有非常重要的象征价值。

它提醒我们,货币并不是一种万能的资源,更多地是一种社会信任和共识的结晶,其价值和意义需要不断地被社会所认可和维护。

回顾可可豆作为货币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货币的本质和作用,同时也更好地理解货币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塞拉利昂的可可种植文化与传统

塞拉利昂的可可种植文化与传统

塞拉利昂的可可种植文化与传统塞拉利昂是一个位于西非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可可生产国之一。

在塞拉利昂,可可种植文化与传统丰富多彩,为该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塞拉利昂的可可种植文化与传统,以及其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1. 可可的历史和种植方式在塞拉利昂,可可种植历史悠久。

早在17世纪,可可就成为塞拉利昂主要的农产品之一。

当地居民通过种植可可来维持生计,并将其作为一种交换货币。

如今,可可的种植方式已经现代化,由专业的农民在大片的可可园中进行栽培和收割。

2. 可可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意义在塞拉利昂,可可被视为国宝,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意义。

可可种植被视为一种传统技能,代代相传,凝聚着塞拉利昂人民的智慧和劳动精神。

可可也被用于各种仪式和庆典活动,如婚礼、新年等。

同时,可可的贸易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3. 可可的采摘和加工塞拉利昂的可可种植过程包括采摘和加工两个环节。

首先,农民们定期收获成熟的可可果实,这需要他们对果实的成熟度有准确的判断。

随后,他们会将可可果实进行开割,将可可豆取出晾晒。

最后,经过发酵和烘干等一系列工序,可可豆变得香甜可口,适于加工。

4. 可可的利用和产品在塞拉利昂,可可豆被广泛用于制作巧克力、可可粉和可可黄油等各种食品与饮品。

塞拉利昂的可可产品因其高品质和独特口感而闻名。

当地的可可产品远销到世界各地,为该国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

5. 可可种植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正值全球对可可需求的增长,塞拉利昂政府积极推动可可种植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农民进行可可种植,并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

同时,相关机构也举办可可种植文化的展览和研讨会,促进经验交流和知识传承。

6. 可可种植对经济的影响塞拉利昂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可可种植。

可可产业为塞拉利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外汇收入。

同时,可可种植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可可加工和出口业。

7. 可可种植文化的未来展望随着全球对可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塞拉利昂的可可种植文化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巧克力的诞生原理

巧克力的诞生原理

巧克力的诞生原理巧克力的诞生原理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的南美洲,特别是现在的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

根据历史记载,古代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是最早发现可可豆的文明,他们是最早使用可可豆来制作巧克力的人群之一。

巧克力的原料是可可豆,可可豆是生长在可可树上的种子。

可可树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某些地区。

可可豆的外观与普通豆子相似,但它们具有丰富的油脂,含有许多有益健康的化学成分。

巧克力的制作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可可豆的采摘和发酵:可可豆的采摘是在可可树上成熟的果实被收获后进行的。

这些成熟的豆荚包含了可可豆。

为了确保可可豆能够获得最佳的风味和质量,这些豆荚一般会被剖开,豆子和果肉会被取出。

然后,这些可可豆会被放置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进行发酵,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数天。

发酵有助于豆子内部化学物质的变化,以及豆子的色泽和风味特性的形成。

2.可可豆的干燥:发酵完成后,可可豆被晾晒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将发酵后的可可豆散布在阳光下晾晒,或者使用特殊的机械设备进行加热和干燥。

3.可可豆的研磨和粉碎:干燥后的可可豆经过研磨和粉碎的过程。

这个过程旨在将可可豆转化为可可质地均匀细腻的可可粉。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般会使用特殊的机械设备,例如石磨或者类似风车的研磨器,将可可豆磨成细腻的粉末。

4.可可粉和其他成分的混合:在这一阶段,可可粉和其他成分(例如糖、牛奶和香料)会被混合在一起。

这个过程通常是为了调整巧克力的口感、甜度和风味。

5.巧克力的调温和炼制:混合好的巧克力会经过一系列的调温和炼制过程。

这个过程旨在调整巧克力的温度和粘稠度,以确保巧克力的质地和口感达到最佳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巧克力会反复加热和冷却,直到所有成分完全融合在一起。

6.巧克力的成型和固化:最后,调温和炼制好的巧克力会被倒入特定的模具中进行成型。

常见的巧克力形状有片状、方形和球形等。

成型后的巧克力会被放置在冷却环境中进行固化,以确保巧克力能够保持形状和硬度。

可可种植史

可可种植史

可可种植史
可可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美洲文明,当时从可可树上采摘的可可豆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货币。

可可豆在Aztec和Maya文化中被广泛使用,它们被磨碎成粉末,混合水和香料,制成饮料,被认为具有药用功效。

在16世纪中叶,欧洲人开始认识到可可的价值,并且开始将可可豆引入到欧洲。

可可豆在欧洲被用来制作巧克力和其他糖果,这些糖果很快成为欧洲贵族和统治者之间的流行食品。

随着可可贸易的增长,可可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到了19世纪,可可的种植已经扩展到众多亚洲和非洲地区,其中包括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加纳和科特迪瓦。

这些国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为全球可可市场提供了巨大的供应。

今天,可可种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全世界范围内生产的可可豆每年都有数百万吨。

他们种了一辈子可可豆,一生都不知道可可豆用途,从未吃过巧克力

他们种了一辈子可可豆,一生都不知道可可豆用途,从未吃过巧克力

他们种了一辈子可可豆,一生都不知道可可豆用途,从未吃过巧克力华人论坛华人号2019-05-26 02:46 阅读量:2.2万+人间食谱说到巧克力,你可能会想到爱情、恋人、玫瑰、甜蜜.......但很少有人会想到科特迪瓦这个位于非洲西部被誉为“象牙海岸”的国家。

可可和咖啡是科特迪瓦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60%,从事与可可和咖啡经营活动相关的人员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科特迪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和出口国,可可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45%左右。

“可可王国”的称呼由此而来。

在科特迪瓦的可可种植园内能够看到遍地的可可树。

可可树最高的可达15米,叶片肥而大,花直接簇生于枝干上,直径约1厘米。

可可每年的果实成熟期为4到6个月,每年成熟两次,果实为荚状,里面白白的蚕宝宝一样的东西就是可可豆了。

一个豆荚里可以取出20~50颗“蚕宝宝”。

可可种植在科特迪瓦多是以家庭或者家族为单位的,每每到了可可收获的季节,男女老少齐上阵,一起来收获这养活他们一代代的果实。

可可豆从生豆到成品出口必须经过3到9天发酵和烘干的过程。

把生豆装箱用香蕉叶盖严(或者直接把生豆用香蕉叶包起来),放在高温且通风处,被一层薄薄的果肉包裹着的可可豆就会慢慢发热发酵。

在发酵的这几天时间里,生豆的大部分苦味渐渐消失,豆子里的糖分变成了乳酸与醋酸。

完全干燥的可可豆就可以准备出口了。

干燥的可可豆虽然科特迪瓦为全世界的人送上了如此甜美的礼物,但他们的可可加工能力薄弱,加工能力只占总产量的18%,绝大部分还依靠原材料的出口,附加值很低,可可种植户们并没有因为可可而变得富有。

对于他们国家来说,可可属于农业战略物资,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西非每个地方都有很多人从事着可可生产。

说起来可能有些心酸,在西非的象牙海岸有很多种植可可豆的农民,它们却不知道可可豆是用来做巧克力的原料,甚至认为可可豆出口到欧洲后是当地人用来酿酒的,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吃过可可豆做成的巧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可的历史
根据记载在公元前4000年亚马逊河盆地已经生长有野生的可可树了。

最早使用可可豆的人或许就是这些用可可豆制成饮品的雅马人了。

而这里的天然热带雨林气候也给这里的可可树造就了巨大的树荫以防止可可树受到阳光直射以及巨大的湿差变化的影响。

可可树正是适合温度在20至30度之间的热带雨林中生长,并且理想的地方在海拔高度400米以上。

可可最早使用是在墨西哥阿斯帝卡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孟特儒,将可可豆利用石器杵与钵,研磨成粉状冲泡水直接饮用,当成宫中饮品。

那个时代巧克力价格并不便宜,只有有钱的家庭或王室才有享用机会,流行的普遍性并不高。

到1505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当时就有接触到可可豆,虽有经当地提供试喝,但因为实在太苦很难下咽,因而与可可豆无缘只是擦身而过,并未取回引进。

阿兹特克王国兴起之后,对于可可豆的应用与发展才真正开始。

在阿兹特克王朝时,可可豆的价值极高,被当时社会所重视,甚至于曾经有一度还被拿来当作钱币使用,作为人民金钱交流的一种方式。

当时西班牙探险家柯特兹相当好奇,于1520年正式将可可豆引进给当时在位国王,并将当地情况告知国王,命当时皇宫部属,下去研磨可可豆来饮用,当国王喝完可可糊后,觉得精神百倍,做起事来精神特别好,因此立刻传令下去,可可豆成为宫中御品,不得对外相传,使得可可豆在西班牙王朝中,封闭100多年。

后来因为与临近国家有了姻亲结合,才将可可豆于1606年传入
意大利,从此打开可可豆门户,在17世纪中荷兰与法国,更是大量使用,当时可可豆已变成金钱代表,普遍的被接受,同时也被当成期货再市场上操作买卖。

随着文化交流,可可豆的魅力飘进了英国市场,而英国试着将糖加入巧克力中,变成比以前更好喝又好吃的全新巧克力,因此造成大量使用,并且供不应求,此时更设置第一座商业化巧克力制造工厂,制造出今日市场上黑色巧克力产品诞生。

也陆续推出各种不同可可脂含量产品。

18世纪在瑞士,有一位Amonr 将牛奶加入巧克力中饮用,发现另一种新的风味,因此瑞士成为第一个制造牛奶巧克力的的国家。

十九世纪初荷兰依市场需求,调制
不同可可膏或可可脂含量,制造不同风
味与口味,广受市场接受。

同时另一个
突破是化妆品产品,因为可可脂在 18~
20℃ 是固体状,但温度提到26℃时便
很快溶解,此时的可可脂是制造高级化妆品或唇膏的最佳材料。

今天可可都生长在全世界45个不
同的国家里。

全球的年产量平均在300万吨左右,它们分布在:65%至70%生长于西部非洲—象牙海岸,加纳,尼日利亚及喀麦隆
12%
至13%生长于中美洲及南美洲: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西、墨西哥以及危地马拉、秘鲁等地。

17%来自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几内亚。

每年这里都生长着成千上万朵白色和粉白色的花。

其中大多数都已经枯萎凋谢。

只有百分之一成为了果实,变成结在树上的可可豆荚。

可可的分类
可可从起源中心大体上向两个方向传播,因而形成了薄皮种(criollo)和厚皮种(forastero)两个主要的栽培品种类群。

目前世界生产的可可有95%以上来源于厚皮种,主要产自西非国家和巴西。

克里奥罗(Criollo)-委内瑞拉最初将可可豆输至欧洲的品种。

非常稀有的原生种,产量稀少,大约只占世界可可豆总产量的3%。

质量却非常良好,其味香醇,以生产精致的巧克力著称。

法里斯特罗(Forastero)-属强韧多产的品种,大约占世界产量的85%。

这种巧克力通常口味相对地比较淡,但也可能产生有显著花香或果香的风味,端视其产地而定。

是可可的代表品种。

特立尼塔里欧(Trinitario)-由Criollo与Forastero配种产生的新品种,原产地在加勒比海的特立尼达岛。

这款巧克力带有非常浓郁且能长留唇齿的芳香气味。

可可豆的加工处理
可可荚的采收:可可豆一年主要收成期间有两个,主要收成期是
十月到来年三月,全球有3/4以上的产皆是于此时间收成;次要收成期为五月到八月间,不过巴西在此时间产量却大于主要收成期。

由于可可全球产地多,因此形成终年连续生产的情况,降低了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可可豆荚需要用手小心翼翼的摘取的。

而每棵树需要3至四年才能结出的可可豆荚,而只有6年的成熟期后结出可可豆荚才能被使用,每棵树每年能够生产出80个左右的豆荚,整个树生产可可豆荚只有40年左右。

因此,每棵可可树能够在一生中1000公斤左右的可可豆。

每个可可豆荚,大约有15至2 0厘米长,用刀、弯刀或棍棒剖开可可豆荚,通常在白色果肉里含有20~40个可可豆,剩下还有粘粘的糖胶。

发酵发酵和凉干:一旦可可豆荚被打开后,可可豆就跟其中的糖胶分离了。

然后把豆放在盒子或是篮子中放置几天。

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三个步骤:第一酒精发酵,还有乳酸和醋这样给了可可豆一种特别的芳香,既有一点酸性又富有香味,也使得豆变成了深黑色。

可可豆上面会覆盖香蕉叶,很快就发生天然发酵。

发酵也防止了可可豆不至于腐烂。

整个过程是产生正确的芳香分子不可或缺步骤;在巧克力风味的形成上,扮演着关键性角色。

在工厂里,成吨的可可豆被装在巨大的麻袋中运进作坊,倒入大发酵盒和发酵罐中,进行发酵。

发酵时间在一周左右,这样才能去除可可的生苦味。

晒干:经过发酵后的可可豆放在太阳下进行晒干,水分会从70%下降到7%左右。

为了维护可可豆的质量,必须将可可豆在室外阳光下曝晒。

可可豆被铺在平板或草席上,随时翻动。

经晒干的可可豆,即成为具有特殊色泽、风味及芳香,同时也是制造巧克力最主要原料。

装袋与运送:整理擦亮过的可可豆,测定口径大小予以分类,装入麻布袋,然后搬入货柜,运送到巧克力工厂。

从可可豆到巧克力更是需要经过复杂加工程序。

从产地到加工厂之可可豆,必须依其品种、不同出产地区,分别储存,并且依照特殊之比例来混合,因为就像咖啡豆一样,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之可可豆具有不同之香味及风味。

(待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