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

合集下载

2012年证券行业发展情况研究 ()

2012年证券行业发展情况研究 ()

2012年证券行业发展情况研究齐鲁证券研究所边绪宝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的影响,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困难重重。

作为宏观经济重要“晴雨表”的证券市场同样表现低迷,上证综合指数从年初最高点2478一路下滑至12月初的1949.46点,跌幅超过21%。

与之相对应的是,2012年全年A股总交易额为31.2万亿元,日均交易额1285亿元,同比下降25%,成为2009年以来的交易新低;在A股长期萎靡不振的情况下,新股发行数量也出现大幅度减缓,甚至出现近年来罕见的长达3个多月的发行“空窗期”,股市持续下降对券商的经营业绩造成严重影响。

一、2012年全年发展情况分析(一)全行业总资产、净利润连续多年下降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证券公司2012年度经营数据显示,2012年114家证券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94.71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329.30亿元,同比下降约16.4%。

其中99家公司实现盈利,占证券公司总数的86.84%,另有15家券商出现亏损,约占全部证券公司的13.2%。

全部证券公司2012年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504.07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177.44亿元、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35.51亿元、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11.46亿元、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6.76亿元、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290.17亿元、融资融券业务利息净收入52.60亿元。

截至2012年12月底,114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72万亿元,净资产为6943.46亿元,净资本为4970.99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6002.71亿元,托管证券市值13.76万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1.89万亿元。

从图1可以看出,近年来无论是资产总规模,还是盈利能力,整个证券行业已经是连续多年下滑,且总资产规模尚不及2007年!在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行业规模快速扩张的情况下,受困于分业经营的证券业已经出现生存危机。

2012年中国并购市场年度研究报告

2012年中国并购市场年度研究报告

《2012年中国并购市场年度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分为五个部分共七个章节:第一部分是2012年并购市场回顾,即第一章。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对2012年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并购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第二部分是统计部分,包括第二、三、四章。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从并购类型、行业及VC/PE相关等三个方面对2012年中国并购市场的状况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和描述。

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991起并购交易,同比下降14.3%;披露金额的883起并购案例交易总金额达到507.62亿美元,同比下降24.1%,对比2011年不论是在案例数还是金额上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其中,国内并购有837起,占并购总案例数的84.5%;涉及金额172.79亿美元,占并购总金额的34.0%,占比再次下滑。

海外并购共完成并购112起,占并购总案例数的11.3%,涉及金额298.25亿美元,占并购总金额的58.8%,较上一年度所占比例幅度有所增加;外资并购有42起,占并购总案例数的4.2%;涉及金额36.58 亿美元,占比7.2%,2012年外资并购的趋冷幅度较大。

与VC/PE 相关的并购事件共完成208起,披露价格的并购事件有190起,并购总金额为51.41亿美元,平均并购金额为2,705.69万美元。

第三部分是案例集锦,即第五章。

我们对2012年中国并购市场完成的69起典型并购案例进行了集中披露与简要点评。

对每个案例,我们都从并购交易流程,并购双方背景、并购交易动机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和点评。

第四部分是专题研究部分,即第六章。

我们以“2013年中国经济转型期并购策略专题研究报告”为题,从中国经济的发展要点及展望、经济转型期长期政策中存在的并购机会及经济转型期并购重组探索与建议三个方面加以介绍和分析,以期通过对相关行业的梳理,理清其发展与整合的方向,总结出并购背后的相关投资策略。

第五部分是分析与预测,即第七章。

《2012 年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报告》上市公司篇

《2012 年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报告》上市公司篇

《2012年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报告》上市公司篇——上市公司财务最差的一年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二个谷底,我国经济也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2012年,中国实体经济上市公司总体财务安全快速下降趋势明显,其下降量级和呈现的风险程度前所未见,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实体经济上市公司总体财务安全最差的一年。

截至2012年10月,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总指数为4776.6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56个基点,同比下降幅度为13.7%,为10年来最低值和最大降幅。

2012年出现风险和高风险(ST和退市风险)的中国上市公司,占总体上市公司的28.12%,上市公司异常指标大量出现,总体财务安全状况非常严峻,也反映了我国实体经济总体财务安全状况下滑严重。

(见表1)(一)财务安全全面下降(1)20行业财务安全指数全面下降,房地产业为最。

截至2012年10月,实体经济20个行业财务安全指数(Financialsecurityindex,简称FSI)同比全部呈现下降趋势。

其中,12个行业下降幅度超过10%,下降行业比例和降幅为近10年来最大(在2011年年报、2012年中报分析时,20个行业财务安全指数均为14个行业下降,尚有6个行业财务安全指数上升,同时,仅有一个行业同比降幅超过10%)。

其中,房地产业下降35.32%,为20个行业中下降幅度最大的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二季度,房地产行业财务安全指数曾迅速攀升到5851.72点,同比上升了1739.42点,增幅42.30%,是近4年来最高的。

但到第三季度,该行业的财务安全指数迅速下降到近4年的最低点。

从该行业的财务安全指数的绝对值看,房地产行业财务安全指数只有其他行业指数的一半,也说明房地产行业企业面临比其他行业企业大得多的财务风险。

除房地产行业外,降幅超过20%的行业还有:仓储业同比下降27.97%;批发业同比下降26.37%;建筑行业同比下降24.47%;多种经营业同比下降21.62%;公共事业行业同比下降20.05%。

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宏观经济)学校:-----大学班级:06专业: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引言:为了更好将所学的课本知识的运用到现实经济实践分析中,我们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这次teamwork,大家明确分工,查月相关资料共同参与讨论,大家受益颇多。

本报告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为分析主线,贯穿国家的整个经济体系。

然后逐步分析面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及相应的宏观调控策略。

一、“三驾马车”分析GDP是最终需求─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因此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

正对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进行简单的解释:1、内需是指内部需求,即就是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它是经济的主要动力2、投资是指财政支出,即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预算包括发行国债,对教育,科技,国防,卫生等事业的支出,是辅助性的扩大内需;3、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通过本国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自己的产品销路。

根据图表可知:1)固定资产投资将维持在去年的水平上运行,略有下降,投资更倾向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房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农业、交通、水利、教育、旅游、文化产业等领域,2012年投资增速达到20%左右,新增贷款8—9万亿。

固定资产投资分制造业投资占34%、基础设施投资占22%、房地产投资占25%、其他(服务业和农业)占19%投资几大部分:1、制造业投资:预计随着经济回落而放缓至25%左右,较上年回落6%;2、基础设施投资:2012年国家将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将使水利、环境、电力燃气投资企稳回升;2011年年中中断的铁路投资将复工,2012年投资7000亿元,较2011年增长30%以上。

基础设施投资将是国家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投资重点,预计2012年将从5%大幅回升到15%。

3、房地产投资:商品房投资鉴于国家政策调控和高库存及市场已经形成的下行趋势,投资增速将从27%下降到8%;保障房投资2011年是7000多亿元,增速95%,按照保障房投资进度40:40:20及政府资金两方面测算,2012年投资额为9200亿元,增速18%;因此预计:2012年房地产投资从31.7%回落至9.8%。

2012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会议纪要

2012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会议纪要

本次会议跟货币政策有关的嘉宾只有周其仁教授。

不过他一上来就讲自己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两年任期已经满了,不适宜谈论明年的货币政策,仅仅谈了我国货币创造机制。

他是货币派,认为货币超发是导致当前通胀的原因。

不过因为国家强调控通胀要综合施策,他的看法也仅是一家之言。

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的答问环节有人问到什么水平算是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

他表示现在还在算这个数,也还需要与其他部门协调,所以现在不能说什么水平是合理。

但他和发改委财金司的副司长都强调了从企业的感受来讲,现在资金是比较紧的,而从政策的取向来讲,“保持货币信贷水平合理增长”是专门提出来强调了的。

我个人认为至少在发改委这个环节,他们是认为今年货币政策有些偏紧了。

一些与会的人私下闲聊表示今年四季度信贷达到2.1万亿可能性较大。

一个八卦是周小川同志可能升任国务委员的同时留任央行行长。

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表示目前外需的传统动力不足(发达国家),新动力还尚未形成。

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抢贸易份额,贸易融资可能遇到困难,人民币升值、电荒、油荒都表明明年的出口形势可能比较严峻。

傅部长强调了政策稳定的重要性,包括汇率政策的方向、出口退税政策等。

未来外贸政策方向一是要追求质量,不追求数量,要扩大利润率而不是单纯扩大低附加值产品的数量;二是要加强电子口岸建设、降低收费;三是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四是坚定扩大进口,贴息,放松管制,拓宽资源进口;五是加强配套的服务业发展,包括货运、客运、金融服务业。

Global Insight的前主席Kasputys博士谈了对全球经济的看法,他认为全球金融危机没有过去,解杠杆将抑制全球经济的增速。

欧洲已经进入了衰退,美国可能不会进入再次衰退,但增长会很弱。

全球经济增速在未来两年大概率可能在2%-3%之间。

目前global insight和国家信息中心下属的经济信息网合作很密切,国家信息中心对海外的看法会相当程度上借鉴global insight的看法。

2012-2013年中国IPO市场回顾与展望

2012-2013年中国IPO市场回顾与展望

2012-2013年中国IPO市场回顾与展望■《资本前瞻》记者马丹根据前瞻投顾对2012年中国IPO市场的统计,2012年国内共有150只新股发行上市,共募集资金926.95亿元,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0.1倍,较2011年的47.6倍大幅下降。

其中,中小板、创业板共129家,占比86.0%。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主力军。

前瞻投资顾问2012年中国IPO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共有225家企业进入证监会发审会环节,其中176家顺利过会,过会率为78.2%;另外49家中,37家被否,6家被暂缓表决,6家被取消审核。

2012年证监会对IPO上会企业的审核情况统计2012年,共有150只新股发行上市,共募集资金926.95亿元,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0.1倍,较2011年的47.6倍大幅下降。

前瞻投顾注意到,在上会的225家企业中,中小板、创业板共195家,占比86.7%;发行上市的150家企业中,中小板、创业板共129家,占比86.0%。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主力军。

本文以2012年我国中小板、创业板上会及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业分布、省区分布、时间分布、中介机构、发行市盈率及募集资金总额等做统计分析,以此展望2013年我国IPO市场发展趋势。

2012年中国IPO市场企业上会情况回顾根据前瞻投顾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发审委共审核拟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195家,其中中小板80家,创业板115家。

195家公司中顺利过会的公司有152家,其中中小板60家,过会率为75.0%;创业板92家,过会率为80.0%。

剩余43家公司中,上会被否的有37家,被取消上会的有5家,暂缓表决的有1家。

1、行业分布中小板拟上市公司从行业分布情况看,80家拟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中,共有58家为制造业,占总数比例为72.5%,接近四分之三。

制造业过会的公司有43家,过会率为75.4%,约等于平均过会率。

2012年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报告发布

2012年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报告发布

刊》与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 年 同期 相 比下 降 7 5 6 个基点 , 同 迅速下降至近 4 年的最低点。
认 证 中心在 本 次经 济论 坛上 联合 比下 降 幅度 为 1 3 . 7 %,其 指数 分 除房地 产行 业 外 ,降 幅超 过
发布了( 2 0 1 2 年 度 中 国实 体经 济 值 和 降 幅为 1 0年来 最 低 值 和最 2 0 %的行 业还有 : 仓 储 行业 同 比 发 展报 告— — 中 国非金 融类 上市 大 降 幅 。
形势 , 为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 严峻 ,反映了我国实体经济总体
根 据全 部 中 国实体 经济 二 十个行
业共计 1 6 8 9家 上 市 公 司 自上 市 财务安 全状 况下 滑严 重 。
4 7 5家上 市 司 存重 财务风险 , 最 优 愈 司 O
截止 2 0 1 2 年 1 0 月 ,在 统 计
3 . 8 5 %的 公 司 存 在 较 大 财 务 风 全部 呈 现下 降趋 势 ,其 中十二 个 6
建筑业 中 5 5 . 5 6 %的公 司存在 行业下降幅度超 过 1 0 %,下降行 险 , 业 比例和降幅也 为近 1 0年来最 较大财务风险。上市公 司财务风
近 1 0 年 来 财 务 安 全 大 。
金 融 危 机 爆 发 后 的第 二个 谷 底 , 我 国经 济也 面 临着 较大 的下 行 压
司 占总 体 上 市 公 司 的逾 1 / 4 2 1 . 6 2 %;公共事业行业同比下降
( 2 8 . 1 2 %) ,上市 公 司异 常指 标 大
2 0 . 0 5 %
力 。为 了准确研 判 我 国实体 经 济 量 出现 ,总体 财务 安全 状况 非 常

2012年中国民间投资分析报告

2012年中国民间投资分析报告

2012年中国民间投资分析报告2012年8月目录一、中国民资扩张的两次浪潮 (3)二、民资扩张与要素重配 (6)三、民间投资的分布 (10)四、宏观经济与鼓励民间投资政策 (13)五、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会奏效吗 (15)“企业没有权利,也就没有义务,权利和义务都在国家手里。

企业对生产的好坏不承担责任,包袱都由国家背起来。

如果改革成功,就可以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邓小平中国经济之所以创造奇迹,最令人信服的解释一方面是人口红利,比较优势(林毅夫,1994)等良好基本面因素,另一方面应当归因于政府在恰当的时候采取了恰当的政策。

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是通过国有企业改革,重塑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提高效率。

国有企业占总产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77.6%下降到1997年的31.6%。

新口径下,国有及其控股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比由1998年的49.6%进一步下降至2011年的25.7%。

今年以来通胀持续回落,就业没有明显的恶化,给中长期的改革提供了较好的窗口,其中就包括推动鼓励民间投资政策的实施。

房地产调控抑制了地方政府的支出冲动,政府和垄断国企的扩张走到尽头,但市场却产生了另一种悲观:政府或国企退出是否会造成需求真空?即便民间投资进入可以弥补这个真空,但今年以来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仍然没有出现实际效果。

我们希望从“倒逼机制”的角度研究这个问题。

尽管新三十六条各项细则已经相继出台,但政府部门的利益与微观主体的利益不见得一致。

哪些行业对民间资本来说是块“处女地”?行业准入政策是否足够“诚意”?哪些行业将不得不接纳民间资金?我们先从民间投资的历史谈起。

一、中国民资扩张的两次浪潮第一阶段,1978-1993,这一阶段政府统一了对国有企业的认识,认为企业应当明晰产权,面向市场,对国有企业重组与民营经济也持开放态度,国有企业与民营经济呈竞争态势。

1978年-90年代初,居民长期压抑的需求带动国有与民营资本都比较活跃。

从工业总产值占比看,个体企业相比1980年提高8个百分点。

渣打研究报告: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渣打研究报告: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l 全球研究 l王志浩, +852 3983 8556 Stephen.Green@ 李炜, +86 21 3851 5017 Li.Wei@ 近期动态 | 07:00 GMT 2011 年 11 月 1 日中国 — 2012-13 年度经济预测调整• 我们预计 2012-13 年度 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每年均为 8.5%• 2012 年通货膨胀将呈下滑趋势,且我们预计2012年央行不会加息• 经常账盈余将跌至 GDP 的 2% 左右,表明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减弱我们已经将 2012 年中国实际 GDP 增长预测由 10% 下调到 8.5%,且我们预测 2013年的 GDP 增长也将为 8.5%。

我们做出如此调整有两个主要原因。

通胀水平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11 年国内增长势头的放缓较我们此前预期更加温和。

这延缓了政策的转变 — 正如我们预期,2011 年第三季度中国的货币政策并未放松 — 进而延缓了经济周期的转变。

制造业增长的动能已趋于减弱,而且我们认为 通货膨胀现已见顶。

我们预测 12 月份 居民消费物价总水平(CPI 通胀率)同比增长将回落至 4.5%,因此我们认为 2011 年第四季度至 2012 年第一季度可能会出现适度的信贷放宽(近期动态,2011 年 10 月 3 日,‘中国 — 正如我们所知,这不是世界末日’)。

经济周期转变的延迟意味着 2012 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将低于初始预测。

我们预计 2011 年第四季度至 2012 年第一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速约为 8%,随后将于 2012 年上半年适度上升。

图 1 展示了年度 GDP 的季度环比年化增长率。

第二个因素是 2011 年下半年全球经济放缓,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的市场情绪恶化。

我们的预测基于 2012 年美国经济增长 2% 和欧洲经济增长 1.5%。

尽管我们并不认为这两个地区会陷入全面衰退,但如果欧洲的决策者不能在解决主权债务问题上获得突破,则经济很明显会存在下行风险。

2012年资本市场大事记

2012年资本市场大事记

2012年资本市场大事记一、国内经济形势回顾2012年,中国经济面临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结构性矛盾加剧的双重压力。

为应对这一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

二、A股市场重大改革1. 2012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该指引对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时限、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提高了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增强了市场的公正性和健康发展。

2.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中国证监会还推出了《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

该办法规定了上市公司财务违法和披露违法的处理方式,对于严重违法的上市公司将采取退市措施,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 为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中国证监会推出了新三板市场试点。

新三板市场主要面向中小微企业,为其提供了更便捷的融资渠道和更灵活的交易机制。

这一举措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并为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债券市场发展1. 2012年,中国债券市场迎来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司债券市场监管的意见》,明确了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和流程,提高了市场的规范化程度。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中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减免印花税、降低交易费用等。

2. 为了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中国证监会推出了债券回购业务。

债券回购业务可以提供短期资金融通,增加债券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四、股权市场改革1. 2012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业务管理办法》,明确了股权质押的相关规定。

股权质押是一种融资方式,通过将股权作为质押物,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这一举措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选择,并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

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公司 2012年报实证分析报告

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公司 2012年报实证分析报告

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12年报实证分析报告前言截至2013年4月30 日,深交所1538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12 年年报,主板公司482 家,中小企业板公司701 家,创业板公司355 家。

其中,2012年主板因退市减少2 家上市公司,中小板、创业板IPO 分别新增55 家和74 家上市公司。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深交所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特别是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中的代表性不断增强,年报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资本市场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转型时期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一些趋势性特征。

全样本统计分析显示:(1)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态势,利润增长承压。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并购重组继续保持活跃并呈现出新特点,现金分红意识和力度进一步增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能力继续提升。

(2)三个板块差别化发展特征日益凸显。

主板公司业绩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传统行业继续做优做强。

中小板优势企业稳步成长,细分行业龙头不断涌现。

创业板创新型特征更加突出,部分优质企业脱颖而出。

(3)上市公司当前面临一定的经营困难,少数行业出现整体经营困境。

要素产出效率下降,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速度减缓。

公司业绩分化,优秀企业正在崛起并将产生积极影响。

一、2012年度上市公司总体情况分析2012 年是十二五的第二年,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经济环境下,“转方式、调结构”逐步向纵深推进,我国经济整体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深交所各板块上市公司在取得较好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依托资本市场支持积极创新、做强做大的意识不断增强。

(一)营业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利润增长承压2012年,深交所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1%,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增长率分别为1.8%、10.36%和15.69%。

回顾2009-2012 年,各板块公司在募投项目建设、产能扩大、营销网络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营收规模逐年稳步增长。

2012年中国股票市场的走势分析

2012年中国股票市场的走势分析

2012年中国股票市场的走势分析2011再过几天年即将过去,可以说A股自2010年来在全球股市表现凄惨。

去年中国的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GDP生产国,但是股市却是倒数第二。

今年呢,今年的走势已成定数仅次于希腊,又是倒数第二。

许多的学者和研究员一直发表评论纠结于A股是否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资本市场不论是在完全市场经济的美国和西欧,还是在市场经济不完全的中国其实都是反映着经济运行的基本面的。

关于经济周期和股市运行有这么一句话已经很形象的描述了: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这个周期往往相隔一年左右。

如果这样说,2010年7月2日创出自09年以来反弹的新低2319.74点也即告诉我们2011年中国经济将像A股一样瞬间急速领跌全球先探底。

而今年股指在最近再次创出新低,截止到写稿新低记录已经是2164.89点。

也就是说股市告诉我们明年中国的经济会像今年的股票一样阴跌缓慢式领跌全球探底,而今年到目前的新低记录已经告诉我们,明年的中国经济还要比今年更要糟糕。

导言主要是回顾了A股这两年的走势已经和经济运行的关系。

下面我们将从经济层面和股市的关系的角度去展望2012年的股市走势。

实际上,写这一篇2012年中国股票市场走势预测分析。

几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截止到目前,全世界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从来没有一个人或者一个理论可以告诉我们未来的股市走势会如何如何。

包括艾略特波浪理论也不行。

所以,开头交代的很清楚。

该篇文章只是从经济运行周期与股市之间的关系角度试图阐述几点关于2012年A股市场走势预测的一些观点,仅此而已,这只是预测和个人观点。

它并不是什么真理或者理论研究。

经济周期理论或者说经济发展理论,截止到目前来说应该说很成熟了。

它告诉了我们大约3年是一个存货周转周期,大约10年是资本市场投资周转周期,而大约30年是基本设施投资周转周期,大约90年是人们观念变革的一个周转周期。

当然这些理论都是实证研究学,并不是什么理论逻辑推导而来。

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十大新闻

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十大新闻

遍的理性和规范欠缺,不仅大量散户具有急功近利的追 涨杀跌心理,更有一些大投资者存在着操纵市场、内幕 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证券中介机构本应尽力维持市场 公平,但在利益驱
投资额度上限放宽至可超过等值10亿美元。2012年11月 14日,证监会宣布再增加2000亿元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 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至此,RQFII试
点总额度达到2700亿元人民币。 李康:从“外部”角度 分析,在QFII和RQFII名单中不乏淡马锡投资、卡塔尔投资 局、马来西亚国家银行这样的主权投资机构。为什么
。”2012年6月28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新的退市制度 改革方案,2012年12月31日,深交所宣布*ST炎黄和*ST 创智两家公司终止上市,这是自2007年*S
T联谊退市后5年来A股市场中再次出现ST股退市。自今年 1月4日开始,沪深两市“风险警示板”和“退市整理板” 同时进入正式运作。 刘景德:完善退市方案,是推动股 市与
这些偏向于长期资产配置的机构积极申请QFII和RQFII额度? 原因至少有两点:其一、国际社会对中国未来长期经济 增长持正面展望态度。中国经济增速尽管与以往年度相 比
有所下降,但与其他国家做横向比较,仍是较快的。IMF 在三季度做出的对今明两年的展望中,预测全球经济增 长速度为3.9%,发达经济体增速为1.4%,发展中经济体 增速
点位创下46个月新低。虽然此后不久沪指又重回2000点 上方,从而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止跌回升的希望,但沪 指跌破2000点整数关口以及股市的长期低迷仍值得我们 深思。
尽管股市表现欠佳有国内外经济因素的原因,但显然不 能简单地把股市低迷归结为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因为, 中国经济虽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基本表现仍然良好; 深陷经济萧
条的美国和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其股市表现也均优于 中国。 对于中国股市的持续低迷,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负 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上市公司是股市的根基,但我国上 市公司的整体表

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第一篇: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欧债危机不断加剧、美国经济复苏乏力。

从国内来看,政府实施“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的经济发展思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内经济总体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

国内CPI快速上涨势头得到有效抑制,CPI 从7月份的6.5%下降到11月份的4.2%;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房价开始回落,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9个,持平的城市有16个,仅有5个城市环比涨价;经济总体表现良好。

但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隐忧,温州、鄂尔多斯等地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三季度以来经济增长出现下滑态势。

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2年经济工作思路,2012年经济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愈加复杂,2012年将是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逐步趋稳”的一年,也是十分复杂的一年。

美国、日本经济复苏乏力、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市场信心下降,世界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低迷。

国际投行对中国2012年经济发展走势的看法,存在分歧。

以8%的GDP增长为分界线,高盛、汇丰相对悲观,认为中国GDP增长将在8%以下;大摩、小摩认为GDP增长在8%以上。

但投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还不会有“硬着陆”产生。

虽然我国经济增速预计可以保持在比较合理的的增长,物价涨幅也将逐步回落,但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众多挑战,经济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2年)

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2年)

中国证券报/2012年/8月/21日/第A16版专题《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2)总报告(摘要版)第一章 2011年证券业发展现状一、证券行业总体情况(一)证券公司发展情况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09家,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3家。

1.证券公司资产规模。

2011年,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合计1.57万亿元,同比减少20.3%;平均每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44.04亿元。

全部证券公司净资产规模合计为6303亿元,同比增加11.28%;平均每家证券公司净资产为57.83亿元。

2.证券公司业务利润变动和收入结构情况。

2011年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0亿元,同比下降28.83%;实现净利润394亿元,同比下降49.23%。

在营业收入的细项数据方面,2011年证券行业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达689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241亿元,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1亿元,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50亿元。

经纪、承销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依然是证券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所占比重分别为51%和18%。

从统计数据来看,证券行业收入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传统上作为证券公司收入来源支柱的经纪业务占比逐步下降,而随着创业板的开启,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占比继2010年大幅提高后继续提高了近4%。

3.证券公司从业人员情况。

2011年证券公司注册从业人员数达到261802人。

其中,注册为一般从业人员的194241人,证券经纪业务营销人员9371人,证券经纪人37456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1958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投资顾问)18231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其他)545人。

(二)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发展状况截止到2011年底,通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年检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共有88家。

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登记注册的执业总人数为1215人。

(三)证券市场资信评级机构发展状况目前,我国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共有6家,包括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公司、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和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

2012年中国债券市场分析报告

2012年中国债券市场分析报告

2012年中国债券市场分析报告2012年中国债券市场分析报告一、宏观经济分析(一)经济增长:在平稳中增长(二)通货膨胀:不能掉以轻心(三)货币供给:审慎中逐步宽松2(一)经济增长:在平稳中增长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2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稳增长”。

这是在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物价总体回落背景下政府对经济政策重心的适时转换。

在“稳增长”的目标背景下,预期2012年宏观调控政策总体趋于宽松,但力度会远低于08年。

消费是扩内需重点。

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需求和出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把扩大内需定为2012年经济工作战略基点,而扩大消费是目前扩大内需中最可靠途径。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预计到2012年,出口仍然会面对非常严峻的形势。

一方面,欧债危机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将会逐渐显现,发达国家经济问题重重,需求受限;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受到影响。

这些都是限制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投资增长速度趋缓。

2012年投资将与产业政策结合,重点支持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领域。

作为拉动投资、保障民生、调控楼市重要抓手,“保障性住房”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继续得到强调,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为投资提供一定支撑。

3(二)通货膨胀:不能掉以轻心虽然2012年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从“控物价”转为“稳增长”,但对通胀压力不可掉以轻心。

未来物价走势仍有很大不确定性,物价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

一是当前物价仍在较高水平,而且全球极度宽松的货币条件仍将持续,通胀预期短期内难以轻易改变。

二是目前经济内在扩张的压力依然存在。

预计2012年全年CPI可能在3.5%左右,第三季度CPI开始见底反弹,主要是因为经济环比见底后原材料需求增加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

CPI同比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1.00% -2.00% -3.00%2009年1月2009年2月2009年3月2009年4月2009年5月2009年6月2009年7月2009年8月2009年9月2010年1月2010年2月2010年3月2010年4月2010年5月2010年6月2010年7月2010年8月2010年9月2011年1月2011年2月2011年3月2011年4月2011年5月2011年6月2011年7月2011年8月2008年12月2009年10月2009年11月2009年12月2010年10月2010年11月2010年12月2011年9月2011年10月2011年11月4(三)货币供给:在审慎中逐步宽松2012年信贷政策将会遵循“微调”原则小幅放松,但不会轻易扩大宽松的信贷政策,毕竟通胀预期压力短期内依然存在。

2012年中国股市总结

2012年中国股市总结

2012年中国股市总结一.业绩回顾今年,错过了年初的一波大行情,建仓时间集中在3.15——4.26,指数位平均在2350左右。

总的盈利为7.17%,上证指数涨幅为1.54%,超过指数5.6%,如果按建仓位2350算,超过指数13%。

其中,拖累账户净值的为辽宁成大,亏损17.3%,对净值起支撑作用的为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中联重科,宇通客车。

其中在5月的峰位最高实现10%的盈利,在11月底账户最低亏损10%。

今年主要贡献来自两银行股,中联重科+宇通客车,辽宁成大。

二.收获总结今年能够实现盈利,运气成分占了绝大部分,我买入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每只股票都进行过细致的分析,也并不了解他们的盈利模式和盈利的持续性。

基本上,我采取了买入不动的策略,并且在买入之后,再来慢慢地学习,试着做更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在买入的过程中,基本是情绪主导的,属于冲动性交易,所以这一年中感受到的股市教训非常多,也非常深刻。

今年最大的收获是心态上的把握,克制住了很多的冲动性情绪,对于股票的涨跌都能够较好的接受,理性地看待,在面对自己的恐惧贪婪情绪时都能够较好控制。

期间经历了很多次个股的大涨和暴跌,中联重科一度实现盈利30%,之后陷入暴跌,最低亏损10%,其中在7.3-7.5这三天,最高跌幅近10%,随后的7.20-7.21两天跌幅9%,在8.10-9.5近一个月频现5%的大跌,股价从10元跌至最低7.71,在这整个过程中,心里感触是非常复杂的。

还有辽宁成大,从最高的19.49元,跌至12.45也一样。

要在这个疯狂的市场中长期生存下来,需要经得住折腾。

简单谈一下辽宁成大的教训。

这笔交易是属于冲动型投资的典范,买入时盲目的乐观情绪占了上风,当时的买入理由是:1.其是“广发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按“广发”当时的股价折算贡献股价15元;2.其第一大业务生物疫苗,毛利高达90%,保持着稳定增长,并可能分拆到创业板上市,可能值200个亿,对股价贡献大概是13元;3.其新增业务,页岩油的开发。

浅谈2012年资本市场变化

浅谈2012年资本市场变化

浅谈2012年资本市场变化09020605 郭佳琳 09会计6班中国资本市场具有全局意义的制度改革,实际上起始于2005年5月,基本完成于2007年初的股权分置改革也就是从1990年我们设立资本市场以来,对资本市场进行系统的制度变革,实际上是从2005年开始的。

从1990年到2005年15年中,中国资本市场都是在探索,在试验的阶段。

虽然期间我们颁布了《证券法》,也有很多实际规章和规则,但从结构角度来看是非常不成熟的,因为在2005年之前中国资本市场是股权分置的市场,从基础结构来看,是不规范的。

所以这种基础结构的不规范带来了市场运行的不规范,投资者行为的不规范等等都出现过从2005年5月到2011年10月,在尚福林任证监会主席期间, 03年连任,经过了1、2年的准备,从05年开始进行改革。

在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之前在周小川任证监会主席的时候,就已经深入思考要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变革,三年担任证监会主席为改革奠定了基础,也作出了探索。

2005年5—10月期间,中国的改革和创新主要是制度层面和宏观结构层面上的,包括股权分置改革,我把股权分置改革称之为自从有了资本市场以来最重要的改革,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从制度层面再造中国市场。

股权分置改革无疑是第一位的,而且非常重要,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的市场仍然是不完善的不规范的市场,仍然是一个新兴加转轧的市场,遗留问题众多,新的问题继续危害市场,毁损着投资者信心,退市制度,退市机制喊了很多年,一个市场只有进入者,而不会有退出者,而进入的上市公司中,掺杂造假进来的也很多,发现了后又不踢出去,IPO产生的新问题,仓括PE腐败,实击入股,造假上市,久而久之,这个市场就成了都喜欢疯狂追棒垃圾股、重组股、题材概念炒作盛行,谁还会去买蓝筹股,一不分红二股价也死,从入市到退市,从强制分红缺失到内募交易,操作股价,老鼠仓......等等,整个市场运价机制的链条,出现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境内的萌生和发展。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

尽管经历了各种坎坷,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不断壮大,制度不断完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投资者不断成熟,逐步成长为一个在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各方面与国际普遍公认原则基本相符的资本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从开始出现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沿,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

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市场化资源配置的需求日益增加,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也日益提高。

资本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经济逐渐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而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宝贵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巨大的融资需求将有很大一部分依靠资本市场来满足;其次,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第三,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体系高度依赖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迫切需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金融风险,而这种转变必须通过做强做大中国资本市场来实现;第四,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养老体系、改革医疗保险体制和建设新农村等重要领域,也要求资本市场提供全面有效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第五,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各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中心的竞争日益加剧,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模式日新月异,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和发达程度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需要资本市场满足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融资需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资本市场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以资本为纽带引导和支持生产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实现资源跨地区和跨产业的整合,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需要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加金融系统的弹性,分散金融风险;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需要我国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充分发现和提升自身价值,更好地融入到国际经济循环中去;创造各种条件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养老体系,需要资本市场发挥其财富管理的功能,为广大居民提供投资于资本市场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的机会,让养老基金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

总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在客观上需要一个功能齐备、运作规范、规模不断扩大、效率不断提升的资本市场。

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回顾和总结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把握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措施,将有力地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展望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基本完成从“新兴加转轨”向成熟市场的过渡,迈入全面发展的时期。

一个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资本市场,将在中国经济构筑自主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同时,一个更加开放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资本市场,也将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章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回顾——————————————————————————————————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启动了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资本市场应运而生。

同时,其发展又引领了中国经济和社会诸多重要体制和机制的变革,成为推动所有制变革和改进资源配置方式的重要力量。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资本市场的萌生(1978-1992)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起,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生。

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一些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开始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尝试,最初的股票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股票一般按面值发行,大部分实行保本保息保分红、到期偿还,具有一定债券的特性;发行对象多为内部职工和地方公众;发行方式多为自办发行,没有承销商。

1981年7月我国重新开始发行国债。

1982年和1984年,最初的企业债和金融债开始出现。

随着证券发行的增多和投资者队伍的逐步扩大,证券流通的需求日益强烈,股票和债券的柜台交易陆续在全国各地出现,二级市场初步形成。

1990年国家允许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建立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先后营业。

伴随着一、二级市场的初步形成,证券经营机构的雏形开始出现。

1987年9月,中国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88年,为适应国库券转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中国人民银行下拨资金,在各省组建了33家证券公司,同时,财政系统也成立了一批证券公司。

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并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成为中国期货交易的开端。

1992年10月,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推出了中国第一个标准化期货合约——特级铝期货标准合同,实现了由远期合同向期货交易过渡。

总体上看,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股票发行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也缺乏统一的监管,股票发行市场也出现了混乱。

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认识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分歧。

1992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

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讲话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

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在这个阶段,源于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的内生需求,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生。

在发展初期,市场处于一种自我演进、缺乏规范和监管的状态,并且以区域性试点为主。

深圳“8.10事件”的爆发,是这种发展模式弊端的体现,标志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迫切需要规范的管理和集中统一的监管。

第二阶段:全国性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初步发展(1993-1998)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区域性试点推向全国,全国性市场由此开始发展。

1997年11月中国金融体系进一步确定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

1998年4月,国务院证券委撤销,中国证监会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

中国证监会成立后,推动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关于严禁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通知》等一系列证券期货市场法规和规章的建设,资本市场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使资本市场的发展走上规范化轨道,为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在市场创建初期,国家采取了额度指标管理的股票发行审批制度,即将额度指标下达至省级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由其在指标限度内推荐企业,再由中国证监会审批企业发行股票。

在交易方式上,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都建立了无纸化电子交易平台。

随着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和流通市值、股票发行筹资额、投资者开户数、交易量等都进入一个较快发展的阶段。

沪、深交易所交易品种逐步增加,由单纯的股票陆续增加了国债、权证、企业债、可转债、封闭式基金等。

伴随着全国性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证券中介机构也随之增加。

到1998年底,全国有证券公司90家,证券营业部2412家。

从1991年开始,出现了一批投资于证券、期货、房地产等市场的基金(统称为“老基金”)。

1997年11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规范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

同时,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推出了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境内企业逐渐开始在香港、纽约、伦敦和新加坡等海外市场上市;期货市场也得到初步发展。

在这个阶段,统一监管体系的初步确立,使得中国资本市场从早期的区域性市场迅速走向全国性统一市场。

随后,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出台,资本市场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同时,各种体制和机制缺陷带来的问题也在逐步积累,迫切需要进一步规范发展。

第三阶段: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1999-2007)《证券法》于1998年12月颁布并于1999年7月实施,是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并由此确认了资本市场的法律地位。

2005年11月,修订后的《证券法》颁布。

《证券法》的实施及随后的修订,标志着资本市场走向更高程度的规范发展,也对资本市场的法规体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中国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持续改革。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和非国有股份公司不断进入资本市场,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走向全面开放,金融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扩大。

自1998年建立了集中统一监管体制后,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证券期货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实施了“属地监管、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相互配合”的辖区监管责任制,并初步建立了与地方政府协作的综合监管体系。

与此同时,执法体系逐步完善。

中国证监会在各证监局设立了稽查分支机构,2002年增设了专司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查处的机构。

2007年,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证券执法体制又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稽查体制。

中国证监会不断加强稽查执法基础性工作,严格依法履行监管职责,集中力量查办了“琼民源”、“银广夏”、“中科创业”、“德隆”、“科龙”、“南方证券”、“闽发证券”等一批大案要案,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

但是,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遗留问题、制度性缺陷和结构性矛盾也逐步开始显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