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 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公共秩序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是由许多成员共同组成的,只有自觉遵守规 则,遵守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个人利益和社会利 益。(意义)
2、为什么要维护良好社会公共秩序?
① 危害: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离开了一 定的规则秩序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谁扰 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危害了社会、危害了他人, 最终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地位、意义: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只有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个 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 遵守公共秩序体现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关系 到城市形象,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③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
• 《教育法》第72条: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循序或破坏校舍, 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 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刑法》第13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 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 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或死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 往往还发现这样的情况: 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畅通 无阻,遵守交通规则的人, 却~~~~~
如果是那样,你还遵守 交通规则吗?为什么?
问题一: 行人乱穿马路是不是小事?为什么? 问题二: 在没有来往车辆且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 前提下,就可以闯红灯吗?为什么? 问题三: 别人都那么做,我不做就是“傻帽儿”吗?
自2006年6月1日起,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行 人过马路乱闯红灯也视为违法行为,将受到轻则罚款,重则 拘留的处罚。而常州市的第一张罚单开在了新闸。当时据说 是一位老太太带着孙儿过马路闯红灯,交警同志上前劝阻, 老太太非但不听,还对交警破口大骂,造成了交通堵塞,因 而交警开出了自《治安管理处罚法》实行以来的第一张罚款 单和第一张拘留单,对老太太实行了罚款和拘留的处罚。 思考: 1、如果没有共同准则,社会公共生活将会是怎样的? 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危害) 2、以上老太太的行为和最后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要懂得生活中不但要接受道德约束,更要学法、守法,自觉履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义务。
这不但仅是良好个人素养的表现,也是法律的要求。
(2)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公共秩序包括那些秩序;理解维护公共秩序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通过参与活动培养提升自己的观察水平、分析综合水平和明辨是非水平重、难点: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教学过程:游戏“比一比”导入:请两位同学分别徒手和使用作图工具来完成画圆与画矩形的任务。
通过比照,学生从中悟出“不以规矩,难成方圆”的道理,自然导入课题。
至今,我还记得小学老师教的一首走路儿歌:“小花狗、小黄狗,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抢前,不落后,摇摇摆摆去春游…”从小我们就知道要遵守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否则将混乱不堪。
在山西省一所中学里,学生们正在上课。
突然一声沉闷的响声,教学楼开始晃动,就听外面有人喊:“地震了!”这时学生们惊慌失措奔出教室,纷纷冲向楼梯。
拥挤中,一个学生被挤倒,紧接着压倒一片,其他人纷纷被推挤着从他们身上走过……这次事故造成二人当场死亡,一人送往医院死亡,三人重伤,多人轻伤。
①材料中,本来没有发生严重的灾难,他们为什么会导致如此不幸?②材料中,人们怎么做就能够避免或减轻这种悲剧的发生?第一环节:畅所欲言让同学注意观察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秩序混乱,分析造成混乱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学生的回答涉及很多公共场所,如学校、公园、公交车等地方。
这样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就能够理解“公共秩序包括哪些秩序”,在不同的场所应该分别遵守哪些秩序,例如:在公交车上按顺序上下车,主动买票、给老人让座等等;同时还能够简单分析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二环节:现场调查在众多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当中,违反交通秩序的行为是最常见行为也是威胁青少年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超过18500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是儿童意外致死的重要原因。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说课稿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说课稿刘登明2011-6-6说教材【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于权力与义务关系的理解。
树立主动尊重他人权利,关爱他人,关心集体,遵守社会公德,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良好品质和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积极情感。
【知识与能力】1、了解法律与社会公共生活的不可分性以及社会公共秩序的内涵。
2、理解没有法律规范的社会公共生活的消极后果进而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意义。
3、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履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义务。
【教学重难点】: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原因说教法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围绕一个问题“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展开,所以主要采用问题发现与解决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这一问题,并且尝试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品尝发现的乐趣。
在此模式之下,采用了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讲授法等等。
说学法课前阅读预习法,课堂朗读法,观摩法,练习法等。
说教学程序问题发现课前请同学们浏览课本第八十到八十四页,并以社会公共秩序为主题,提出自己不懂或者不相信课本说法的问题,以“问题条”的形式上交。
【导入】首先,我们做一个比一比的小游戏,请两组(每组两位)同学分别徒手或使用作图工具来完成画圆与画矩形的任务。
比较两者谁画得好。
结论:当我们随心所欲地画的时候,往往不能画出完美的图形,而在一定框架的束缚下却能更好地去画出完美的图形,这说明了什么?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我们古人还有一句名言,叫做前车覆,后车戒。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段新闻。
(播放《胶济铁路事故》/programs/view/_8Tu75Lgn1M/)在这段新闻当中指出该路段限速为每小时八十公里,而T195次列车实际每小时达到一百三十一公里。
结论:由于某些人没有遵守交通秩序,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所以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问题展示老师已经给大家整理了一下,现在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呈现给大家。
请每个问题下面署名的第一个同学相继读一下自己的问题。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23课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我觉得: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交通
到中国来的外国人常常觉得很可笑:自行车在车 行道上穿行,行人走在自行车道上,而小车则停在 人行道上!在中国,真有交通法规吗?
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离开了一 定的规则、秩序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 乱。
禁止吸烟
禁止行人通过
禁止停车
禁止调头
禁止超车
禁止触摸
注意信号灯
注意安全
步行标志
禁止驶入
注意行人
注意施工
骑车十不要
1、不要闯红灯,或推行、绕行闯越红灯; 2、不要再禁行道路、路段或机动车道内骑车; 3、不要在人行道上骑车; 4、不要离把或攀扶其他车辆或手中持物; 5、不要在市区或城镇道路上骑车带人; 6、不要牵引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 7、不要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曲折行驶; 8、不要争道抢行或急转弯; 9、不要酒醉后骑车; 10、不要擅自在非机动车上安装电动机、发动机。
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各自画圆形和方 形,一名同学可以借助圆规和直尺来作画, 另一名同学需不借助任何工具徒手作画。 其余同学可各自在草稿纸上作画,然后比 较一下两名同学所画图形有何不同?
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生活中有哪 些方面属于社会公共生活。
2.这些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吗? 请举例说明。
场所 出门上路 乘车 去公园 去商场 购物 去影剧院
角色 行人 乘客 游客 顾客 观众
规则和秩序 右行,过马路走人行 横道或过街桥等 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 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 注意安全。 公平交易,买后付钱。 不能大声喧哗、随意 走动,礼貌鼓掌。
社会公共秩序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 学校要有教学秩序,工 厂要有生产秩序,机关 要有工作秩序,公共场 所要有活动秩序,路上 要有交通秩序……社会 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 则维持,而这一准则需 要法律确定和人们的自 觉维护。
红绿灯变奏曲
行人乱穿马路,为什么不是小事? 这种行为既关系到自身安全,也关系到 城市文明形象。 这种行为违反了交通秩序。 ——————————————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生活在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雄伟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每 天都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外游客。 然而,据报道,2002年国庆节期间,40万平 方米的天安门广场有60多万口香糖残渣。清 洁工人不得不用18天时间集中清除游客留下 的口香糖残渣。为此,不仅要使用大量的水, 而且还要使用特殊的清洁剂和进口设备,18 天总共花费近70万人民币。 看了上述事例,你有什么想法?
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 维持,离开了一定的 规则秩序的约束,社 会就会陷入混乱。社 会是由许多成员共同 组成的,只有自觉遵 守规则,遵守社会秩 序,才能维护个人的 利益和社会利益。
识图辨义
骑车十不要
一不要闯红灯,或推行、绕行闯越红 灯;二不要在禁行道路、路段或机动 车道内骑车;三不要在人行道上骑车; 四不要在市区或城镇道路上骑车带 人;五不要离把或攀扶其他车辆或 手中持物;六不要牵引车辆或被 其他车辆牵引;七不要扶身并 行、互相追逐或曲折行驶;八 不要争道抢行、急转猛弯; 九不要酒醉后骑车;十不 要擅自在非机动车上安装 电动机、发动机。
在没有来往汽车,并能保证自己人生安全 的前提下,就可以闯红灯吗? 有规则就必须遵守,这既是社会公德,也 是这会责任。 若每个人都思考如何钻规则空子,社会则 无秩序可言。
七年级政治下册《2.3.1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 苏教版
《23.1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复习巩固】——我来回答1.青少年面对非法侵害我们的合法权益时,应该怎么办?A.B.C.D.3.公民应该怎样行使权利?A.B.【目标诠释】——我来认识识记社会公共秩序的内容,懂得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
树立主动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维护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培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正确态度。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1、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维持,而这一准则需要法律确定和和人们的自觉维护。
2、社会公共秩序包括哪些方面的秩序?3、处理违反社会生活秩序的法律有哪些?处罚机关是什么?常见的处罚有几种?4、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A.B.C.【困惑扫描】——我来质疑(把你的困惑或疑惑记录下来,课上一起与老师同学交流)。
【感悟平台】——我来探究活动一:唇枪舌战(辩一辩)问题一:行人乱穿马路是不是小事,为什么?问题二:在没有来往车辆且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就可以闯红灯吗?问题三:别人都那么做,我不做就是“傻帽儿”吗?活动二:知识窗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属于社会公共生活。
2.这些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吗?请举例说明。
3.如果没有共同准则,社会公共生活将会是怎样的?4.结合书本P82,识图辨义:在公共场所,交通道口等地方的警示图标各代表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活动三: 案例分析材料一:“一米线”的作用。
两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建立网络】——我来归纳【过关窗口】——我来练习1.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则,尤其要靠()A.道德来确认和维护B.法律来确认和维护C.纪律来确认和维护 D.规章制度来确认和维护2.同步导学内容。
【学习反思】——我来反思。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小 组 合 作
观 察 思 考 各 抒 自 见
明 理 践 行
镇江三中 朱彩虹
请描述一下刚才发放学案的场面。
如果再来一次,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呢?
在公共生活中,需要注意遵守哪些秩序?
(请各小组选择公共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具 体展开阐述。全班交流时欢迎创新。)
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 之间,每年三千多学生中,因违反校规校纪 被校方开除的二、三百人。学校没有工人, 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必要工种都由 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 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 见到老师七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署假作 业,却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 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 信高级工商学校。在台湾各大报纸招聘广告 上,经常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字样。
想一想:我们怎样做得更好? 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更切实地维 护社会公共秩序。 (例:下课后,更有秩序地返回本班 教室开始)
怎样才能切实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呢? 规则、纪律、公德、法律等
排队推动日
公共秩序日Leabharlann 恶意拨打120八百多次 扰乱公共秩序被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及部分案 犯审理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一分文明好像一滴水, 许多文明就是一片海。 一分文明好像一盏灯, 许多文明就是万丈光芒。 一分文明好像星星之火, 许多文明可成燎原之势。 讲文明、树新风、守秩序、重公德,让我们 携手并肩共同营造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共同打 造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树立主动尊重他人权利,关爱他人,关心集体,遵守社会公德,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良好品质和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积极的情感。
2、了解法律与社会公共生活的不可分性以及社会公共秩序的内涵。
3、理解没有法律规范的社会公共生活的消极后果,进而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意义。
教学重点社会公共秩序。
教学难点社会公共秩序的实践。
教具准备课件、素材。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讨论探究法、比较学习法、案例探讨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板影:画圆,画矩形①一生带尺、圆规。
②一生用手画(不用工具)。
2、比较后,让学生谈谈感受。
3、最后明确: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维护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尤为重要。
二、学习新课1、生活在线(1)学生介绍“口香糖”事件(2)思考:该事件留给我们思考是什么?(3)师生交流明确。
2、红绿灯变奏曲。
(1)指导学生比较P81的两幅图。
(2)思考:①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②行人乱穿马路,是小事,还是大事,为什么?(3)师生讨论明确:这种行为既关系到自身安全,也关系到城市文明形象。
这种行为违反了公共交通秩序。
(4)继续讨论P82:在没有往来汽车时,并能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就可以闯红灯吗?为什么?(5)别人都那么做,我不做就是“傻冒”吗?为什么?①从众心理也应以坚决遵守规范,纪律为前提。
②社会风气要靠每个人点点滴滴的行动改善。
3、识图辨义(1)学生指认图标是什么?(2)设立这些图标有何意义?(3)了解骑车十不要P834、“一米线”的作用(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3的镜头。
(2)讨论:这位女士的行为恰当吗?为什么?(3)了解“一米线”相关信息。
(4)明确“一米线”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社会公共秩序包括社会生活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秩序等。
我国的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规就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也是人们同违反公共秩序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校七年级政治下册23.1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苏教版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法律与社会公共生活的不可分性以及社会公共秩序的内涵;理解没有法律规范的社会公共生活的消极后果进而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提高学生辩证思考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树立主动尊重他人权利,关爱他人,遵守社会公德,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良好品质和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积极情感。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社会生活已经比较熟悉,感性知识较为丰富,教师只要启发引导适当,双边活动很容易展开。
重点难点1、社会公共生活与每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在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中,人们才能正常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学生理解建立有序的社会生活的必要性,这成为本课的重点内容。
2、从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看,他们对社会生活感到熟悉,但对“秩序”两字较为陌生,尤其是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更不易理解,因此,“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这个问题也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导入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画出一个正方形和圆形,一位同学徒手画,另一位可以借助三角尺和圆规,哪两位同学自告奋勇来画。
生上台画师:同学们,哪位同学画的图形更为标准呢?答案不言而喻,借助于直尺和圆规作出来的图形更为的准确。
那这个作图活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启示呢?生:做事情要讲究规则,要有秩序。
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维护一定的秩序。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社会生活需要……【学习】食堂门口惹风波师: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是小真。
小真和大雄是某校七年级学生,喜欢踢足球的他们很快成了好朋友,小真是班级的纪律委员,大雄是老师同学眼中的“捣蛋鬼”,周五来临了,小真却遇到了很多烦恼……小真遇到了哪些烦恼呢?请看镜头一,食堂门口惹风波。
有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下故事的背景。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总结 计划 汇报 设计 纯word可编辑
二、讲授新课
权威发布:2011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统计数据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天,至少有19名15岁以下的中国孩子因道路交通意外死亡,77人受伤。冰冷数字后,一朵朵生命之花凋落,你有什么感受?什么原因使得如此年轻的生命过早地夭折?
6、“从我做起”: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图表。
场
角色
规则和秩序(怎么做)
出门上路
乘车
去公园
在商场购物
在影剧院
在学校
过渡:“一米线”听说过吗?在哪里见过的?如今“一米线”已经广泛出现在许多公共服务窗口,银行,售票口,挂号处等,你知道“一米线”的作用吗?(二)、“一米线”的作用。1、“以案说法”。请看书上P83的案例,讨论:(1)这位女士的行为恰当吗?为什么?(2)针对这种行为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总结:
过渡:识别图标,了解道路交通方面的知识,就是要求我们要自觉遵守道路交通秩序。在生活中,除了交通秩序,还有哪些场所需要秩序?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归纳:社会公共秩序包括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社会生活秩序等。★社会公共秩序的内涵(板书)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呢?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维护秩序呢?
了解法律与社会公共生活的不可分性以及社会公共秩序的内涵。理解没有法律规范的社会公共生活的消极后果进而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意义。
教学重点
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
教学难点
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
教学准备
找一些国人不守规则的例子。
教
学
过
程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第23课不以规矩难成方圆第一框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树立主动尊重他人权利,关爱他人,关心集体,遵守社会公德,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良好品质和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积极情感。
知识与水平:了解法律与社会公共生活的不可分性以及社会公共秩序的内涵。
理解没有法律规范的社会公共生活的消极后果进而理解增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教学方法】情景感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游戏“比一比”:请两位同学分别徒手和使用圆规、三角板来完成画圆和画矩形的任务。
观察比较两位同学所画图形,哪一个好看?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23.不以规矩难成方圆至今,我还记得小学老师教的一首走路儿歌:“小花狗、小黄狗,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抢前,不落后,摇摇摆摆去春游…”从小我们就知道要遵守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二、讲授新课权威发布: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
统计数据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
每天,至少有19名15岁以下的中国孩子因道路交通意外死亡,77人受伤。
冰冷数字后,一朵朵生命之花凋落,你有什么感受? 什么原因使得如此年轻的生命过早地夭折?(一)中国交通面面观1、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交通景象”,出示材料材料一:中国真有交通法规吗?材料二:在中国坐公交车犹如一场恶梦。
过渡:在部分中国人看来,争抢位置,抢上抢下,闯红灯……这些都是很普通的事,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些行为真的是小事吗?2、“唇枪舌战辩一辩”(讨论书P81-82三个问题)问题一:行人乱穿马路是不是小事,为什么?问题二:在没有来往车辆且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就能够闯红灯吗?问题三:别人都那么做,我不做就是“傻帽儿”吗?3、激情感悟:以上三个问题的讨论以及对生活的体验,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学设计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弄清以下概念;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
初步掌握以下知识:法律规范作用的表现,法律规范和协调人际关系,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
识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有关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的规定。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这是学习法律常识应强调培养的能力。
提高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的能力。
其中包括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能力;运用法律知识评价社会现象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法既约束人的行为,又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它是护民治国的法宝。
守法光荣,违法可耻。
要让学生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
[教学难点]使学生分清扰乱公共秩序、破坏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罪与非罪的界限[教学过程]一、游戏“比一比”导入1、请两位同学分别徒手和使用作图工具来完成画圆与画矩形的任务。
通过对比,学生从中悟出“不以规矩,难成方圆”的道理,自然导入课题。
2、至今,我还记得小学老师教的一首走路儿歌:“小花狗、小黄狗,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抢前,不落后,摇摇摆摆去春游”从小我们就知道要遵守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否则将混乱不堪。
3、在山西省一所中学里,学生们正在上课。
突然一声沉闷的响声,教学楼开始晃动,就听外面有人喊:“地震了! 这时学生们惊慌失措奔出教室,纷纷冲向楼梯。
拥挤中,一个学生被挤倒,紧接着压倒一片,其他人纷纷被推挤着从他们身上走过这次事故造成二人当场死亡,一人送往医院死亡,三人重伤,多人轻伤。
①材料中,本来没有发生严重的灾难,他们为什么会导致如此不幸?②材料中,人们怎么做就可以避免或减轻这种悲剧的发生?4、小结:只有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秩序才能确保人们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
4、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要自觉遵守公哦能秩序的例子吗?这些现象提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这就是:5、师: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23.1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办公、购物、网络…… 单位、商场、银行…… 海陆空交通线路
2、我国的 刑法 和 治安管理处罚法 . 法规就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 秩序的基本规则,也是人们同违法公共秩 序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法律武器
国家暴力机关作为后盾
军队 法庭 监狱
交通知识知多少?
3.凡是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都应该受 到惩罚。
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 (重要性)
离开了秩序 社会就会陷入混乱
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
1. 离开了秩序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 混乱。只有遵守社会秩序,才能维护 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一米线 文明的标尺 ”
“一米线”作为一 种国际上通行的 做法,其实也是人 们在日常社会活 动中的一个文明 标志。
自觉遵守网 络秩序
2010年,周立波在 微博发布“网络是 网民们随意泄私愤 的地方,有时候像 一个公共厕所 „„” 思考:请问你同意 周立波的说法吗? 为什么?
小结:
1.净化网络环境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 志,也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2.使用网络是公民的权利,遵守网络公 共秩序,是每个网民共同的责任和应尽 的义务。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资讯浏览
权威发布:2013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 接财产损失9.1亿元。统计数据表明,每5分钟就有 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 伤残。每天,至少有19名15岁以下的中国孩子因道 路交通意外死亡,77人受伤。
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
2. 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 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新闻聚焦:“蜘蛛人”攀爬 金茂大厦
23第1课时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第二十三课《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学程导航第1课时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公共生活没有秩序的危害2、懂得公共生活秩序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学习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二、【课堂预习】1、课堂上如果没有秩序会怎么样?2、繁忙的十字路口如果没有红绿灯的约束会有怎样的后果?3、春节前上万人要买票回家,如果大家都不排队买票会怎么样?4、维护公共秩序有什么重要性?5、社会公共秩序包括哪三个方面?6、违反公共秩序,构成违法但情节轻微应受什么法律制裁?7、违反公共秩序后果严重构成犯罪应受什么法律制裁?三、【开始新课】(一)知识结构梳理1、社会公共生活缺乏秩序的后果2、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3、公共秩序的种类4、维护公共秩序的法律保障(二)课堂检测【判断题】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
()2、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维持,离开一定的规则秩序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
()3、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4、公共场所有大家必须遵守的规则,而在社区没有。
()【选择题】5、为了使2010年上海世博会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人们要自觉遵守。
()①社会生活秩序②公共场所秩序③交通秩序④学校场所秩序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在汽车站,火车站我们经常可见“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提醒语。
每个旅客都应自觉遵守这些规定,因为()A、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习惯和信念B、社会秩序限制人们的自由C、遵守社会秩序有利于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利益D、我国的法律制度有待完善【非选择题】7、去年一位市民因酒后驾车夺去了两名无辜学生的生命,如果他就在你的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提示:从公共秩序的危害,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四、【课后拓展训练】在我们一些同学身上,还存在哪些不遵守公共秩序的现象,请指出来这些行为的危害,告诉他们遵守公共秩序有什么意义,帮助他们改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 通 秩 序 篇
看图说感想
问题一: 行人乱穿马路是不是小事,为什么?
问题二: 在没有来往车辆且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
下,就可以闯红灯吗?
问题三: 别人都那么做,我不做就是“傻帽儿”吗?
识图辨义p82
公共场所秩序篇
在日常生活中,你能自觉遵守“一米线”的规定么?
“一米线”的文明:向身后的人大声地说“请离 我远一点”。
• 《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人们参 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 也是人们同违反公共秩序行为做斗争的有 力武器。
网络秩序篇
请同学们分享彼此的网络生活经历, 结合大家的所见所闻,谈谈如果网络生 活没有秩序将会产生怎样的危害?
与“网络警察”携手并肩, 共同维护网络秩序
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公共秩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公共秩序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打造健康有序和 谐的公共生活。
场所 出门上路
乘车 去公园
去商场 购物 去影剧院
角色
行人
乘客
游 客 顾客
观众
规则和秩序
右行,过马路走人行 横道或过街桥等 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 购票入园,爱护公共设施, 保护环境,注意安全。
公平交易,买后付钱。
不能大声喧哗、随意 走动,礼貌鼓掌。
离开了一定规则、秩序的约束, 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只有自觉遵守 规则,遵守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个 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前置学习
• 1、社会公共秩序包括哪些内容?P84
• 2、主要有哪些法律确认社会公共秩序的 规范?P84
• 3、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p82、84
绿灯独奏曲
红绿灯协奏曲
思考:1、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
2、这两幅图给我们准则
社会公共生活 要有共同的准则
法律确认和人们的自觉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