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3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8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2框 法治政府教案 部编版第三册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8课《法治中国建设》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8课《法治中国建设》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的第三单元第8课《法治中国建设》。
第三单元讲授“全面依法治国",分三课展开: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讲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闸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分别阐释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依法治国是党和国家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本方式,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本课承载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3.3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二、说教材。
本课由引言和三框构成。
引言是对本课的导入和对本课内容的总括性说明。
按照“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的线索,阐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第一框“法治国家”,包括两目“法治国家的内涵”、“建设法治国家”。
第二框“法治政府”,包括两目“法治政府的内涵”、“建设法治政府”。
第三框“法治社会”,包括两目“法治社会的内涵”、“建设法治社会”。
三框的逻辑关系是:先从国家层面阐述如何推进法治建设;然后从政府层面阐述如何推进法治建设;最后从社会层面阐述如何推进法治建设。
三、教学总目标。
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内涵和意义,理解如何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理解如何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3法治社会教案部编版必修3
2.讲解:讲解课本内容,解释依法治国、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中国建设等概念;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构建法治社会,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学生应承担的责任;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法治社会建设的实际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1.课本:部编版必修3《高中政治》;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材料和辅助教学。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集中在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三个方面。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依法治国、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中国建设等概念,使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和自信。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法官、律师、公民等,通过模拟法庭等情景,亲身体验法治原则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 实验:设计相关实验,如模拟选举、法治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法治的基本原理和程序。
- 游戏:设计法治主题的游戏,如法治知识问答、法治拼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法治社会建设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8课法治中国建设第3框法治社会课件部编版第三册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①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 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 我约束、自我管理。 ②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 社会规范 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①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建设,完善法律援 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 司法救助 体系。 ②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 有效的 法律帮助。
(2)“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 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人民的内心里。”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这句 警言,诠释了“使法必行之法”在于人心的道理。人民权利要靠法 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 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我们要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担当 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让遵法守 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共筑法治中国的精神大厦。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区广泛开展“深化‘法
律六进’推进依法治国”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活动的开展有利
于( )
①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②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
③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④司法体制和维护权益机制不断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材料关键信息是“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①②③符合 活动的意义;司法体制和维护权益机制不是依靠该活动解决的,④ 与题意不符。]
[探究总结] 1.社会治理 (1)“社会治理”实际是指“治理社会”。或者换言之,所谓“社 会治理”,就是特定的治理主体对于社会实施的管理。由“社会管 理”到“社会治理”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变化,而且蕴含着理念、方 法、手段和制度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革。 (2)社会治理是指社会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 区以及个人等多种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对话、协商、沟通等方式, 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引导和规范,最终实现 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8
法律实施(守法)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 实施和普遍遵守,社 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 决,公平正义得到切 实维护和实现。
法治意识(信法)
实施效果(用法)
只有全社会普遍 具有了法治意识
2
实现
公平正义的效果
要开发利用法治宣传教育的优质网络达人资源,利用学校网站、官方微博、微 信等平台进行网络安全宣传,增强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吸引力,引导网民正确理 解反网络暴力法律规范,理性思考和正确认识网络暴力事件、网络安全现实案例 。
“遏制网络暴力,网络平台责无旁贷。”全国人大代表齐秀敏说,在网络暴力 防范机制建设方面,她建议网络平台要不断完善对被网暴者的实时保护机制,加 强对重点群体的救助保护;相关部门也要不断完善对网络平台不作为的问责机制 。
全国人大代表陶骏发现,一些当事人在生前曾面临投诉无门、孤立无援的维权 境地;被造谣“东莞老夫少妻”事件中的当事人,一年多后才等来判决,其申请 的民事赔偿仍无着落;而刘学州的亲属,仍在网暴者的攻击谩骂中苦苦维权。
网络暴力导致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 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甚至生命,导致沉重的悲剧。隐匿在网络空 间中肆意口出恶言,践踏的是现实中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整 治网络暴力等不良行为刻不容缓。
1、网络暴力成因复杂但有迹可循,请你分析为什么网络暴力屡禁不止? 2、网络世界是现实社会的缩影,请你根据材料谈谈什么是法治社会?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1.法治社会的内涵:
法
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 (法治意识--前提)
治 社
社会治理依法开展
(法律实施--保证)
会
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实施效果--目标)
注意:法治社会中的“法”既包括国家的法律制度,还包括社会道德、自治组织制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1法治国家课堂精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3
法治国家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这句话强调( )A.立法的重要性B.执法的重要性C.司法的重要性D.守法的重要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律为主干”中的法律是指( )A.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下列表述符合法治精神的是( )A.“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B.“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C.“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有( )①以宪法为统帅②以法律为主干③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执行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规范性文件在内④由宪法相关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法律规范组成的协调统一整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一部良法的制定,不仅需要立法机关、相关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更需要广泛汇聚民意民智。
这是因为( )①公民在立法上的平等权应得到尊重②汇集民意民智有助于提高立法质量③我国法律应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④立法过程必须维护立法机关的权威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良法善治的理念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理论支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良法是前提。
良法必须能够( )①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②更好地体现全社会共同意愿③实现好维护好全体公民的利益④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权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下列对我国法律体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所有法律都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②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使我国的各项生活有法可依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8、腐败的要害,不在级別的高低,而在于权力的异化,要防止“权力的异化”,就必须( )①保障公民“风闻言事”的管理权②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③保障人民的知情权,使“主人做主”④用权力来限制和制衡权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8
从法律实施看−−守法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 行。
表现:无论是在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 的要求得到普遍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 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从实施效果来看−−用法
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表现:在纠纷发生后,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 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的条件
第一,立良法。良法必须紧扣本国实际,否则立法就是无本 之木。
第二,正司法。公正是司法的灵魂,也是培育国人法律信仰 的关键。有了良法,司法不公,法律信仰只能是纸上谈兵。
第三,严执法。严格执法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不仅 事关政府的光辉形象,而且关乎民众法律信仰的形成。
第四,重守法。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普法教育,让普通 百姓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守法。
怎样建设法治社会?
总要求: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 、长期性的努力。
具体措施: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 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意识)。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有氛围)。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有依托)。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有机制)。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原因: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要求: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 传统法律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仲裁: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途径,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 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商事仲裁。当平等主体 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双方可以将其提交仲裁 机构进行商事仲裁。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3课件-第8课-法治国家
返回导航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思想政治(必修3 RJ)
3.良法与善治 (1)良法与善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2)良法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善治要求把制定的良 法付诸实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实现良法的价值。 (3)良法本身不是目的,制定良法是为了发挥法律在规范社会行为、 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 作用,最终达到善治的目标。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思想政治(必修3 RJ)
素养目标·明要求
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
结合民法典的立 结合具体事例, 阐释建设法治政 公民要依法参与
法宗旨、原则和 阐释如何建立完 府的总目标,说 良法的制定,社
等
条文,阐述法治
备的法律体系, 明确全国人大在
返回导航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思想政治(必修3 RJ)
核心素养•提能力
返回导航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思想政治(必修3 RJ)
议题 议题导引
建设法治国家
材料一 2019年11月6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在昆明开展《云南省生 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草案)》立法调研,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座谈 会,听取在昆明全国、省、市、区、镇人大代表对《条例(草案)》的意 见建议,力争再出台一部管用、实用、可操作的良法,促进云南高质量 发展。
返回导航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思想政治(必修3 RJ)
(2)错误。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司法机关要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 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 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2023年高中政治 第3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8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2框 法治政府课件 部编版必修3
核心素养•提能力
议题㊀
如何理解法治政府的内涵
议题导引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六 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部署要求,H市政府将服务保障“地摊 经济”作为重要抓手,出台各项举措为服务保障“地摊经济”发展贡献 力量。H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分工明确,又通力合作,助推“地摊经济” 健康发展。
2.权责法定的政府: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__法__律__制__度___,推进 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3.执法严明的政府 (1)要求:行政机关依照___法__定__程__序__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2) 意 义 : 只 有 执 法 严 明 , 才 能 保 证 政 府 有 效 履 行 职 能 , 服 务 __社__会__公__众___,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C )
①降低行政机关运行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②贯通县乡治理主体,
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③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形式,发展基层民主 ④建设
职能科学政府,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实施“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集成改革,目的是解决过去 条块分割、县乡职责不对称等问题,与降低行政机关运行成本无关,① 不符合题意;通过“县乡一体”打通县乡断层,“条抓”,就是全面推 动职能部门在保障履行专业职责基础上更大程度放权基层、服务基层, “块统”则把乡镇做强,提高对资源、平台、队伍的统筹协同能力。这 有利于贯通县乡治理主体,提升基层治理质效,建设职能科学政府,更 好服务人民群众。②④符合题意;基层群众自治形式是村民自治和居民 自治,材料没有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形式,③排除。故选C。
教材“探究与分享2” 结合案例,讨论政府应如何树立和维护公信力。 提示:政府要树立和维护公信力,除了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还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务公开的形式有很 多,例如,发布政府公报,建设政府网站,召开新闻发布会,设立信息 公告栏、政府文件阅览室和电子政务信息屏,等等。从对突发公共事件 的应对来看,要完善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引导应对机制,健全新闻发布 工作机制,包括专家信息发布和解读机制、舆情回应机制、新闻发布评 估机制、新闻发布考核问责机制等,主动引导舆论,及时关注舆情方 向。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3册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一框 法治国家
2.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
原因
举措
推进 ⑦ 宪法实施
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 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 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 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 的规范性文件
建立完备 的法律 体系
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 ⑧ 制度前提
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 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 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 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3.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 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就是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 ) 提示: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公民的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 多方面。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2.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科学立法加以保障。
2.法治国家的表现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表现
原因
① 宪法法律至上 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 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 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 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 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2)坚持良法之治
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 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 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 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 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完善 ⑨ 法律实施机制
续表
原因
举措
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 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
实施
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2020新教材)新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第八课 第一框 法治国家
[系统认知] 1.维护宪法权威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法, 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 1954 年 9 月 20 日、1975 年 1 月 17 日、1978 年 3 月 5 日和 1982 年 12 月 4 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 1982 年宪法,并历经 1988 年、1993 年、1999 年、2004 年、2018 年五次修订。
D.②④
解析: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所以任何个人和组织都 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①是题干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与题意 不符;在我国,法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并不符合每 一位公民的利益,③错误;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 体现了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 从,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D
3.法律的实施环节
遵守法律, 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 即守法 照法律规定去从事各种事务和行为的活动
执行法律,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 即执法 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
适用法律, 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 即司法 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
第八课 法治中国的一体建设 第一框 法治国家
新课标解读
新素养生成
1.理解法治国家的 内涵;
2.阐明建设法治国 家的意义。
1.通过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要求,坚 定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念; 2.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 依法履行义务。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主干知识·简洁梳理]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3法治社会教案部编版必修3
法治社会
为4个月。
3个月后,公司单方面提出解除合同,原因是李先生没有达到公司的季度营销目标。
为此李先生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了申诉仲裁的结果是公司败诉。
原因是公司在招聘广告中并没有列明录用条件,而且劳动合同签订后,公司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职务说明书,也没有书面告知小李该职务的工作内容以及岗位要求。
因此当被质询时,公司无法出具当初双方认可的职务要求,既然没有约定要求,公司又怎么能证明其不符合录用条件呢,当然败诉也是在预料之中的。
问题:从材料中我们能够得知法治社会表现在哪个方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在纠纷发生后,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二)建设法治社会
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
那么应该如何建设法治社会呢?观看下列图片得出结论: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
2023年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第一框法治国家
第八课第一框一、选择题1.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人民法院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2021年,全国法院52.5%的一审民事案件通过速裁、快审方式审理,比一审民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43%,真正实现让正义提速、为群众解忧。
该机制(D)①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推进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②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司法机关以依法行政化解矛盾④坚持公平正义,有效提升了人民法院审理工作效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人民法院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并未涉及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①不选;“2021年,全国法院52.5%的一审民事案件通过速裁、快审方式审理,……真正实现让正义提速,为群众解忧”,该机制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公平正义,有效提升了人民法院审理工作效率,②④入选;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③不选。
故选D。
2.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加强宪法的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和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这有利于(A)①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宪法观念②推动宪法实施、开展宪法解释③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更好的依法执政④更好的发挥全国人大的监督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推动宪法实施、开展宪法解释,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宪法观念,①②正确;党依法执政,而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政,③错误;材料未涉及更好的发挥全国人大的监督权,④排除。
故选A。
3.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3册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二框 法治政府
境”问题,而不是基础设施、环保等方面的“硬环境”问题。同时,该条例明确 了优化营商环境应当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 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这既是对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出的新 要求,也为各地区、各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探索相关改革举措指明了工作方 向和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⑦法治思维 和 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 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 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2.措施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 化、法治化;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⑧ 制约和监督 ; 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⑨ 依法行政 能力;等等。
3.意义 (1)对政府自身的意义: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 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 (2)对人民与社会的意义: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 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政府履行基本职能,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 ✕ ) 提示: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有些事情政府 管不了,也不该管。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才能最广 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人 民。 2.某县政府通过严格“三查”,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防控食品安全隐 患,保证食品安全可追溯,这表明公共服务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之 一。 ( ✕ ) 提示:该县政府的做法表明市场监管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之一。 3.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 共服务的各个领域。 ( √ )
高中政治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二框 法治政府
4. 执法严明就是要做到有法必依。
提示: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 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5.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就是全面公开政府的各项信息。
提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不意味着要全 面公开政府的各项信息
守法 诚信
成果分享
科学
①要求:政府不能 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 的不管。政府部门之间、 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 配置也必须科学合理。
职能
②职能:宏观调控、 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 都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 的基本职能。
一、法治政府的内涵
1.职能科学的政府
中国人民银行
法治政府的基本职能
议题引领
总议题:打造法治政府建设新画卷
一
厉行法治,明慎所职--如何认识法治政府的 具体内涵?
二 法治护航,久久为功--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意义何在?
总议题:打造
一
新画卷
探究与分享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提出,法治政府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依法全面履行 制度体系完备 科学民主合法
严格公正实施
规范透明运行 切实有效保障 能力普遍提高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列举事例,谈谈你对法治政府的认识。
成果分享
一、法治政府的内涵
科学界定 明确政府 严明政府 坚持公开 建立高效 树立守法 政府职能 法定权责 执法行为 公正执法 廉洁政府 诚信形象
职能 科学
权责 法定
执法 严明
公开 公正
廉洁 高效
宏观 “法”,是指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于可能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 调控 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权力,都应当有法律和法规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框法治政府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理解法治政府的内涵。
2.解释与论证:明确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3.预测与选择:说明建设法治政府的措施和要求。
4.辨析与评价:建设法治政府不是减少政府职能。
1.政治认同:理解、支持、拥护法治政府建设。
2.科学精神:理解法治政府的内涵、要求、意义和措施。
3.法治意识:参与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参与组织生活。
一、法治政府的内涵1.职能科学的政府(1)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必须科学合理。
(2)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
2.权责法定的政府(1)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
(2)需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3.执法严明的政府(1)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2)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4.公开公正的政府(1)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
(2)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5.廉洁高效的政府(1)政府必须清廉,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
(2)政府必须高效运行,通过优化流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
6.守法诚信的政府(1)政府要带头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做到诚实守信。
(2)要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准确记录并客观评价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对职权范围内行政事项以及行政服务质量承诺、期限承诺和保障承诺的履行情况。
[判一判] (1)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切实做到司法公正。
(×)(2)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必须带头守法诚信。
(√)二、建设法治政府1.要求: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2.措施(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2)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3)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4)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6)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3.意义(1)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
(2)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辨一辨] 有人认为,建设法治政府,就是要求政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应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①政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要求。
②建设法治政府,还应不断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的改革,依法全面履行政府的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动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提高行政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法治政府的内涵[创设情景]2019年5月22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向社会发布。
提出从2019年启动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评估认定开始,每两年开展一次,梯次推进,树立一批批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标杆,开创法治政府建设新局面。
[探究任务]1.(描述与分类、法治意识)评选出的法治政府应该具备什么特点?提示: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2.(解释与论证、政治认同)为什么要开创法治政府建设?提示: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探究总结]1.政府职能的特点(1)公共性。
政府职能涉及到国家大量日常公共事务的处理,根本目的是为所有社会群体和阶层提供普遍的、公平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2)法定性。
政府职能的法定性是指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宪法和法律规定了一国政府职能的边界,使公共行政有法可循。
(3)执行性。
政府作为贯彻和执行国家意志的机关,其职能具有明显的执行性。
(4)强制性。
政府职能的强制性是指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行政相对人不得阻碍政府职能的正常行使。
(5)动态性。
政府职能始终是变化的,取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性、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力量对比以及政府与自然界的关系演变。
(6)扩张性。
政府职能的扩张性是指随着现代社会中公共事务、公共问题日益增多且日益复杂,公众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样化,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能,并逐渐扩展至社会各层面。
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物负有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
2.法治政府(1)法治政府就是政府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法治原则,严格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要求各级人民政府从决策到执行及监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权利与责任紧密相联,集阳光政府、有限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于一身,并用法律加以固定即为法治政府。
关键是要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据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3)要求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务院公布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细化了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程序,明确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的适用情形及具体要求。
这有利于( )①不断完善决策智力支持系统②增强决策公众参与度③保障公民的决策权和参与权④确保决策的程序正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思维建模]审设问知识:未限定事件:“这”角度:有利于审材料明确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的适用情形及具体要求审选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等,完善了决策的智力支持系统、增强了决策的公众参与度,①②符合题意;运用《条例》对程序进行规范,有利于确保决策程序正当,④符合题意;公民对于公共事务没有决策权,排除③定答案 D至今,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已经减少1000多项,“建设服务型政府”被写进了十九大报告。
一项项改革措施,不仅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还大幅优化了国内营商环境。
此举的政治意义在于( )①降低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②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③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深化简政放权,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D[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深化简政放权,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优化了国内营商环境,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②④符合题意;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可以降低企业经营的制度性成本,但不能降低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③与题意不符。
]建设法治政府[创设情景]2019年9月3日,南宁市揭牌成立法治政府协同创新基地。
同时,该市司法局还与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暨法治政府建设协同创新框架协议。
据介绍,这是南宁市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有力举措。
[探究任务]1.(预测与选择、科学精神)该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何意义?提示: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2.(预测与选择、法治意识)该市政府应如何为建设法治政府而努力?提示: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不断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的改革,依法全面履行政府的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动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提高行政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探究总结]1.建设法治政府的原则与标准(1)基本原则: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实行法治政府建设与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相结合。
(2)衡量标准: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备,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宪法法律严格公正实施,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人民权益切实有效保障,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
2.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的关键(2018·江苏卷)下图漫画《此路不通》意在说明( )A.法无授权不可为B.法定职责必须为C.政府决策应尊重民意D.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思维建模]审设问知识:未限定事件:漫画《此路不通》角度:说明审材料漫画《此路不通》审选项“公章”代指行政权力,意即行政权力遇到禁止标志应停止,因此A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应尽职能的问题,B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不是政府决策问题,C不符合题意;题中未涉及政务公开,D不符合题意定答案 A1.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智库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在决策体系里发挥着独特作用,其基本功能是“资政启民”。
资政,就是帮助治理国政,为决策提供新的支撑;启民,就是用新的思想来启迪百姓,为政府的决策创造更好的公众环境。
下列有助于“资政启民”,为政府决策创造更好公众环境的有( )①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坚持专业问题专家咨询制度②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增强决策的透明度③坚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④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推进政务公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A[②属于民主监督的形式,④属于政府自觉接受监督,都不符合题意;①③是政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的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应当依法严格管理,除作为统计执法依据外,不得直接作为对统计调查对象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不得用于完成统计任务以外的目的。
这一规定( )①坚持了权责统一,依法打击统计信息泄密的违法行为②尊重和保障了人权,维护被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③规范了政府权力,促进统计数据的依法使用④增强了统计工作的透明度,保障统计数据真实可靠A.①② B. ①④C. ②③D. ③④C[材料中关于统计资料的相关规定,尊重和保障了人权,维护被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规范了政府的权力,有利于促进统计数据的依法使用,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依法打击统计信息泄密的违法行为,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这一规定要求依法使用统计数据,但并不能保障统计数据真实可靠,④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