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三个环节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案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教案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教案概念教学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描述来区分不同的几何图形。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认识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
1. 圆的特点和形状。

2.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和区别。

3. 三角形的特点和种类。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教科书相关知识点。

2. 图形模型或图片资料。

3. 尺子、圆规等教具。

4. 练习册或活动册。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几何图形,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各个图
形的特点。

2. 学习:逐个介绍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不同图
形之间的异同。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几何图形,并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和辨别。

4. 拓展:通过游戏或活动,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几何图形辨别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几何图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
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启
发性和趣味性。

2.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度量性概念教学需把握三个环节

度量性概念教学需把握三个环节

度量性概念教学需把握三个环节作者:朱友亮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6年第11期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西探小学(221124)朱友亮[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度量性概念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教学研究的重点。

结合实践,从度量单位的产生、建构和应用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的课堂引导,可提升度量性概念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度量性概念认知冲突经验应用[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32-047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节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度量性概念是数学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反映度量单位的概念,也包含了对两种事物的差异进行量化的概念。

度量性概念来源于生活中的比较,并对比较的结果进行了量化。

如何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度量性概念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把握以下环节:一、创设冲突,感知度量性概念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每学习一个知识时都会想:我为什么要学它?然后才由此产生学习诉求,这也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所在。

度量性概念来源于生活实践活动,是对生活的抽象提炼和概括。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原有的度量单位已经无法满足使用需求,需要一种新的度量单位介入的意识,从而由此感受到度量性概念的必要性,产生探究度量单位的内在动力。

例如,教学“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时,笔者让学生以平方厘米为单位去测量课桌的面积。

学生对此感到很困难,因为用平方厘米来测量实在是太慢了,他们认为必须要用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才行。

至此,学生对新的度量单位产生了认知需求。

结合已经学习的度量单位厘米、平方厘米和分米,学生进行了联想和类比,推理得到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出示一组数据,指向新单位的产生。

如,教学“平均数”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4位选手的成绩:5,5,5;3,4,5;3,7,3;5,8,9。

随后,笔者提问:“应该分别用哪个数来表示4位选手的水平呢?”在疑问的驱使下,学生进行直观比较,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寻找突破,发现可以将总成绩进行等分,用平均数表示他们的水平。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根本流程市潢川县双柳树镇中心学校小学数学的13种课型分别是: 1、概念教学;2、计算教学; 3、规律性质教学; 4、解决问题教学; 5、图形与测量教学;6、统计教学; 7、“图形的运动〞教学; 8、“图形与位置〞教学; 9、可能性教学; 10、综合与实践教学;11、练习课; 12、复习课;13、达标评研课。

一、概念教学根本流程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构建了概念教学的根本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很容易理解和承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

我们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总结概念奠定根底。

2、分析素材,理解概念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拟、抽象、概括的结果。

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根底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3、借助素材,总结概念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层次的比拟、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开展学生的思维构造,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

作为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动主体,小学生会对新概念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因此,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让小组选代表借助素材,介绍自己组的成果。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争辩,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正确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共同提醒出概念。

4、稳固拓展,应用概念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目的是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设计应用概念的问题时,要注重创设情境,在丰富的素材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概念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表达出相对完整及其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概念学习的科学研究过程。

当然,根据具体的概念,有时在第三个环节总结出概念之后,还要结合概念的外延做进一步探索。

“三精”进课堂,助力小学高效数学课堂

“三精”进课堂,助力小学高效数学课堂

“三精”进课堂,助力小学高效数学课堂【摘要】“三精”指的是数学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环节:数学精进、教学精心、辅助精准。

将“三精”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精进指的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数学水平,教学精心则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方法和策略的教导,而辅助精准是指通过工具和技术来实现教学目标。

这些“三精”共同作用在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对学生而言,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对教师而言,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三精”进课堂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所促进,有着重要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三精”,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助力,进入,影响,学生,教师,帮助,重要性,价值,结论1. 引言1.1 介绍“三精”进课堂,助力小学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性“三精”指的是“三诀窍精炼教学”,即以“窍诀”、“精彩”和“精准”为核心内容,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

通过“三精”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精准和有效。

“三精”如何进入课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互动式教学工具,将“三精”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精”模式能够有效助力小学高效数学课堂的建设。

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通过“三精”模式的引入,可以有效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正文2.1 “三精”是什么“三精”是一种教学方法,由“三思”、“三问”、“三练”三个环节组成。

它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思维清晰、逻辑严谨、方法灵活,达到深度理解和应用知识的目的。

在“三思”环节中,学生需要认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题思路。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阐述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阐述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结合自己的教学生涯,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实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目前我正在大力推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请大家了解一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一、第一个环节:课前两分钟课前两分钟是孩子们展示的舞台,在这短短的两分钟时间带给自己快乐、自由和成长。

这个环节是师生的最爱。

学生自信的主持,精彩的展示,内容的丰富,真可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学生展示的内容丰富,有数学古诗、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要闻、数学成语、数学符号的由来等等形式多样。

真可谓是万紫千红,各有千秋。

二、第二个环节:前置性作业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合理的设计“前置性作业”。

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和交流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新时期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

前置性作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留前置性作业,教师在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注意目标明确,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好的前置性作业设计要尽量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做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能得到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也能暴露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引发讨论。

二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前置性作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预习”移到课堂中,即在上课开始时,就让学生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按照教师的“自学指导”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实践、自主学习。

这时的学生学习是在老师指挥下的统一行动,是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的探究、实践与学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增强了时间观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第三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有效课堂给每一个孩子创新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智慧各放异彩。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体现了这个原则。

我的教学流程是: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2、4人小组成员开始小组学习课前小研究,结合本组成员感受最深的部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准备好上台向全班汇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如下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如下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如下环节:(一)确定教学目标。

这里的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完成之后学生会做什么界定的。

《标准》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内容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教学目标的叙写要求尽量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术语陈述预期学生要获得的学习结果。

(二)分析教学任务。

分析目标中暗含的学习类型,揭示有效学习的条件;分析从学生的原有水平到达教学目标之间所需要的从属知识和技能,并确定他们之间的层次关系,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三)分析学生和环境。

分析学生包括分析学生原有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和其他相关的个性特征等,分析环境包括分析知识技能学习的情境和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

(三)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师在任务分析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类型,根据学习理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习内容、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步骤,包括预备活动、呈现信息、提供练习与反馈、测验以及课后活动等策略。

(四)选择教辅材料。

教学挂图、教具、教学指导书、已有的可以利用的有关教材和电子资源。

(五)教学设计的评价。

对照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确定学生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并提出修改进教学的意见。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目标设计(一)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数学课程目标(GOALS)体现了用预期达到的教育结果来支配教育行动的思想。

它预期的是在具体情景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

即“学完这些数学后学生能够干什么”。

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宏观目标。

指某一课程内容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可以是某一学习阶段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

它反映国家或地方教育机构对课程的学习要求,规定了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标准。

由国家或地方教育机构和课程专家制定。

《标准》规定的目标就属于这类目标。

二是微观目标,即教学目标。

指一节或几节课上要完成的具体目标,主要陈述学生通过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应该形成的情感态度。

是宏观目标的具体体现。

由任课教师制定。

课程目标对于整个教与学的活动有定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信阳市潢川县双柳树镇中心学校小学数学的13种课型分别是: 1、概念教学; 2、计算教学; 3、规律性质教学; 4、解决问题教学; 5、图形与测量教学; 6、统计教学; 7、“图形的运动”教学; 8、“图形与位置”教学; 9、可能性教学; 10、综合与实践教学; 11、练习课; 12、复习课;13、达标评研课。

一、概念教学基本流程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构建了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

我们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

2、分析素材,理解概念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

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3、借助素材,总结概念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

作为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动主体,小学生会对新概念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因此,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让小组选代表借助素材,介绍自己组的成果。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争辩,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正确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共同揭示出概念。

4、巩固拓展,应用概念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目的是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设计应用概念的问题时,要注重创设情境,在丰富的素材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概念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相对完整及其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概念学习的科学研究过程。

当然,根据具体的概念,有时在第三个环节总结出概念之后,还要结合概念的外延做进一步探索。

小学数学教案步骤分类

小学数学教案步骤分类

小学数学教案步骤分类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

2.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学习加减法运算。

教学步骤:
1. 热身环节(5分钟)
- 初步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通过口算游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敏捷度。

2. 导入新知识(10分钟)
- 通过示例讲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 与学生共同探讨不同数字间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 操练练习(15分钟)
-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

- 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及时纠正和指导。

4. 巩固拓展(10分钟)
- 组织学生进行互相验证答案,并展示优秀解题方法。

- 带领学生进行思考拓展题,拓宽数学思维。

5. 总结反馈(5分钟)
-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做好教学调整。

6. 作业布置(3分钟)
-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积极互动,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但在操练环节有些学生仍存在计算错误,需要加强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复习。

下节课将引入更多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

抓好概念教学的三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抓好概念教学的三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的认 知 结构 与 新概 念 之 间 的矛盾 . 当碰 到 新概 念 时 , 已有 的知 识 不 能解 决 , 用 这样 就 产 生 了矛 盾. 果学 如 生意 识 到这 种 矛盾 , 师 根据 新 概 念与 学 生原 有 的认 知 结构 间 的差 异 去制 造 一种 适 当的矛 盾情 境 , 这 教 使 种矛 盾 在学 生 的 内部 产 生激 化 , 能促 进学 生 展 开全 面 分析 , 合 活动 , 就 综 消除 矛盾 , 掌握 概 念. 以 , 师 所 教 把握 好 学生 现 有 的认 知结 构 状况 是 极其 重 要 的.
外 , 要 是 因为 他们 对 概 念 不感 兴 趣 , 得 它们 枯 燥 乏 味. 主 觉 他们 也 知 道 概 念学 习 的效 果 不 仅 关 系到 他 们 对 数学 知 识 的 获取 和理 解 , 且严 重 限制 了分 析 问 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提 高 , 是 也 只能 死 记 硬 背 、 而 但 囫 囵吞 枣 , 知道 从 何处 去 理 解 它 、 不 把握 它 . 么如 何 让学 生 比较轻 松 、 快 地 接 受 概 念 , 刻 领 会概 念 的 那 愉 深 本 质 呢? 是 摆在 我 们 每个 数 学教 师 面前 的 难题 . 教 学 实践 中 , 这 在 我体 会 到 , 针对 概 念 引入 、 成 、 固三 形 巩 个 环节 , 通过 尽 力 展示 概 念 的 直 观背 景 和 来龙 去 脉 , 方 设法 营 造 一 个 良好 的教 学 环境 , 学 生 真 正成 想 让 为学 习的 主 人 , 主动 参 与概 念 的形 成 过程 , 于 探索 , 乐 勇于 实践 是 提 高概 念课 教 学 质量 的 一个 有 效途 径 .
1 概 念 的 引 入 —— 抛 砖 引玉 引 人 入 胜

小学数学教案的环节

小学数学教案的环节

小学数学教案的环节
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目标:
1. 认识分数的概念,明白分数是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份的概念。

2. 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3. 能够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教学重点:
1. 认识分数的概念。

2.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3. 分数的比较大小和简单计算。

教学环节:
一、引入(5分钟)
1.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和运用分数。

2. 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如图形的一半、四分之一等。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通过图形示例让学生理解分数是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份的概念。

2. 讲解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分母,如何读写分数。

3. 举例让学生熟悉各种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读写练习,包括横线上的数字、横线下的数字的读法。

2. 设计分组活动,让学生相互讨论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

3. 引导学生讨论分数的大小关系,如何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

四、拓展应用(10分钟)
1.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寻分数的例子,如分数的计量单位、分数的应用场景等。

2. 通过游戏或互动小活动,让学生巩固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引导他们思考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练习书上的相关题目、设计自己的分数比较游戏等。

注:以上仅为范本,具体教学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设计。

分析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教案的教学方法

分析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教案的教学方法

分析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教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三个步骤: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三个步骤是:预备环节、教学环节和总结环节。

这些步骤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并熟练地运用它们。

1.预备环节在教学开始前,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所学过的数学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并且对于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同时,这个环节也可以让学生知道老师今天要讲的是什么,以及今天的目标和重点是什么。

在预备环节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引入新知识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小故事、视频等方式来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这个环节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后续的教学内容。

1.2.复习旧知识通过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复习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今天的教学内容。

1.3.提出问题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同时,让学生自带问题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将介绍新知识、提供练习题目以及解释和演示如何解答这些题目。

针对性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环节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依次介绍各个知识点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和讨论数学知识点,并让学生在听讲的同时跟随着课堂思考和解答问题。

2.2.提供练习题目老师需要准备足够数量的练习题目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并且适应学习新知识的程度。

2.3.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更加理解这些问题的实质和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和思维能力。

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提高掌握新知识的质量和效果。

3.总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将总结和概括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并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主要环节

小学数学教案主要环节

小学数学教案主要环节
一、教学内容:数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并书写1-100的数字;
2. 能够掌握1-10数字的大小顺序;
3. 能够认识和使用加减法运算符号。

三、教学重点:
1. 学习认识数字1-100;
2. 训练掌握1-10数字的大小顺序。

四、教学难点:
1. 数字1-10的大小顺序;
2. 加减法运算符号的认识和使用。

五、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
2. 加减法练习题;
3. 教学板书。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1-100的数字;
2. 讲解数字大小关系:通过比较数字大小,让学生掌握1-10数字的大小顺序;
3. 练习加减法运算:让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加减法练习题,加深他们对运算符号的认识和使用;
4. 巩固知识:帮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他们对数字的认识和运算能力。

七、教学反馈:
1. 随堂测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字认知和加减法计算打卡;
2. 课堂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

八、作业布置:带回数字卡片,继续练习数字1-100的认识和大小顺序,完成指定的加减法练习题。

九、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表现,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以上为小学数学教案主要环节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期末资料(小抄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期末资料(小抄

一、单选题1. 概念的抽象过程中大致要经历“分离”、“提纯”和(B)等三个环节。

B 简化2. 不属于小学概率与统计学习的课程意义的是(C)。

C 获得绘制图表的能力3. 下列不属于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特点的是(B )。

B 思考性4. 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D )等四个领域。

D 实践与综合应用5. 下列不属于知识学习某一阶段的是(C )。

C 问题阶段6. 儿童几何学习的起点主要是(B )。

B 生活经验7. 不属于儿童形成统计思想过程特征的是(A)。

A基本概念是帮助理解的基础8. 通过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成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话语或行为的对话,使不同的思考和活动发生互动,从而促进学生思考的教学策略称之为(A)。

A交互式问题解决策略9. 空间观念是空间知觉经过加工后所形成的(D )。

D 表象10. 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的是(A)。

A统一性原则11. 下列不属于按评价的取向角度而划分的学习评价的是(B )。

B 量化的评价12. 从方法论层面予以区别,认知学习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A)两类。

A发现学习13. 不属于儿童概率思想发展的过程特征的是( C )。

C 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是建立在计算之上的14. 不属于运算心理活动过程特征的是( B )。

B 运算方法和运算技巧结合15. 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提示性活动,来帮助学生接受并内化既定的数学知识,形成既定的数学技能的属于(A)的教学组织类型。

A接受型的教学组织16. 空间定位不包括(A)。

A空间形式17. 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A)等三类互相渗透与相互支持的不同的知识。

A策略性知识18. 从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看,背景命题的检索阶段就是( B )阶段。

B 设计方案19. 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主要有:创设情境、( B )、检验假设和总结运用等四个阶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复习铺垫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

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在于对已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信息反馈。

它具有控制、调节教学活动、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从“温故”出发,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深入追求欲望的积极作用。

二、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环节。

成功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

在设计导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防止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拉硬套,牵强附会。

(2)导入对学生接受内容要有启发性,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3)导入要有趣味性。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高。

(4)导入新课的时间不宜过长。

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不能喧宾夺主。

三、新知探究新知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感知方法的主要途径。

为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创设数学思维的情景,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即参与到概念、判断、推理的形成过程,法则、性质的推导过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去。

教师在启发引导时,要善于在知识的生长点上设疑,特别是当学生不能凭原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陷入了迷惑不解的困境时,这儿既是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焦点,又是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的最佳情境,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契机。

(2)整个新知的探究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学生是探求新知识的主体。

凡是学生能回答的由学生说,说不完整的让学生间互相补充;凡是学生可以做实验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去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归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凡是可由学生评价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可学生间相互评价。

在探求新知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路子、出点子、想法子,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实践、积极探索。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与特征,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①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②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确概念;③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地围绕课题,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

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而各个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又不尽相同,有的是现实模型的直接反映;有的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经过一次或多次抽象后得到的;有的是从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有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有的是将思维对象理想化,经过推理而得;有的则是从理论上的存在性或从数学对象的结构中构造产生的。

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

一般来说,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

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或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与模型、图形、图表等作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去获取概念。

例如,要学习“平行线”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辨认一些熟悉的实例,像铁轨、门框的上下两条边、黑板的上下边缘等,然后分化出各例的属性,从中找出共同的本质属性。

铁轨有属性:是铁制的、可以看成是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永不相交等。

同样可分析出门框和黑板上下边的属性。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可以抽象地看成两条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彼此间距离处处相等;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等,最后抽象出本质属性,得到平行线的定义。

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是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去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学中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概念教学的策略

概念教学的策略

概念教学的策略徐燕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要经过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建立、概念的巩固和概念的深化等环节。

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既是知识的再创造、概念的逐步理解过程,又是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过程。

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形象直观地引入。

小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抽象思维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

因此,首先应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逐步抽象、内化成概念。

形象直观地引入概念,就是通过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以及生动形象的比喻,提出问题,引入概念;或者采用教具、模型、图表、投影演示及动手操作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步抽象,引入概念。

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重视生活实例在引入概念中的作用。

数学来自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自行车的三角架、支撑房顶的梁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等,为什么都做成三角架而不做成四边形呢?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提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事物或实例,使其获得感性认识,便于在此基础上引入概念。

现代心理学认为,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入概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操作活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分一分、算一算、摆一摆,从中获得第一手的感性材料,为抽象概括出新概念打下基础。

比如,教学“圆周率”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做几个直径不等的圆,在直尺上滚动或用绳子量出圆的周长,算一算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让学生自己发现圆的大小虽然不同,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时教师引入概念:圆周长是同圆直径的3倍多,是个固定的数,称为“圆周率”。

“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促进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

“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促进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

“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促进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摘要:“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一个经典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另一方面,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符号和语言的一般总结。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正确教授代数部分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还未对概念教学建立清晰的认识,并以“注入式”的思想为主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数与代数”相关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以至于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本文对“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促进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深度学习的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三段五环节”;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策略引言在义务初等教育中,代数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几何、概率统计和综合实践等数学课程方面与代数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因此,这部分课程的学习可以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为了加强小学生代数知识点的应用,他们必须有充分的实践经验。

否则,小学生只能学习这些知识的皮毛,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问题。

因此,在教学方面,积极执行教学大纲和集中精力优化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一、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结构作为创造性教学模式,三步五步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步五步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主要指问题线、教学线和学习线。

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学习线,核心是问题线。

只有充分发挥问题线的作用和价值,才能保证有效实施教学线。

学校必须以问题线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确保他们通过问题掌握学习过程的实质,做到关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整体课堂教学活动比较复杂,每项课堂教学活动都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五种不同的联系,因此新的学校模式被称为三线关节。

其中五项建议主要涉及创造问题情况、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教师提供培训应用程序以及总结和指导最后的教学活动。

二、“数与代数”练习课的实施方式(1)联系实际运用,拓展概念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全面掌握不是一次,而是逐步进行的。

小学数学课教学中的五个环节

小学数学课教学中的五个环节

⼩学数学课教学中的五个环节2019-07-27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新课程改⾰的要求,提倡学⽣主体,教师主导,以及⾃主、合作、探究的原则,根据⼩学⽣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五个环节,即导⼊环节、⾃学环节、检测环节、研讨环节、练习环节,注重学⽣学习⽅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学数学教学五个环节学习⽅法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基础上,我对数学课做了⼤胆的尝试性的改⾰,经过⼀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了导、学、测、研、练五步教学法。

使⽤新的教学模式后,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

每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组成:导⼊环节、⾃学环节、检测环节、研讨环节、练习环节。

导⼊环节是在⼀节课开始激发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进⼊学习⾓⾊、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法的启动过程,启动的好坏关系到⼀节课的成败。

⾃学环节是学⽣开展⾃主学习,培养学⽣⾃学能⼒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检测环节是教师对学⽣学习情况了解,学⽣学情的反馈环节,只有教师掌握了学⽣的学习情况,才能进⾏有效的指导,从⽽提⾼课堂教学效率。

研讨环节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难题,学⽣⼩组成员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概括提炼的过程。

练习环节是针对研讨环节中已解决的问题举⼀反三,再检测,再反馈,突破难点,巩固重点的过程。

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学练结合,学⽣的学与练贯穿于导、学、测、研、练的各个环节,学⽣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愉快⽽⾼效地汲取知识,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导⼊环节导⼊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作是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标、教学⽅法。

学⽣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听⽼师讲解,积极参与师⽣互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标、学习⽅法。

1.导⼊课题,板书课题。

教师通过趣味谈话、讲故事、做游戏等,创设情境,导⼊课题,板书课题。

教师导⼊课题的⽅式要根据课题内容决定,课题本⾝就有趣味性,就不要⽤过多的话语,以免浪费时间。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都是数字的属性,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数字概念,如奇数、偶数、倍数等,来引入质数和和数的概念。

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旧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概念。

二、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在概念引入之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概念建立的基本策略有:1、概念的定义在引入概念之后,需要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定义。

概念定义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生僻难懂的词汇,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

例如:“圆”可以定义为“平面上到一个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概念的特征学生需要了解每个概念的特征,从而能够区分和分类不同的概念。

例如:“正方形”的特征是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概念的例子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

例如:“分数”的例子可以是1/2、2/3等,这些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三、概念巩固和深化的教学策略巩固和深化概念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反复练和应用,才能真正掌握概念。

概念巩固和深化的基本策略有:1、概念的归纳和总结通过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好地掌握概念。

例如:“三角形”的归纳和总结可以是“三条边的图形是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

2、概念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将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例如:“面积”的应用可以是计算房间的面积、土地的面积等。

3、概念的拓展通过拓展概念,帮助学生将一个概念与其他概念联系起来,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分数”的拓展可以是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策略,从概念引入、建立到巩固和深化,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概念形成的重要媒介。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表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将感性认识转化为形象化的表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三个环节
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及特征,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1、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2、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确概念;3、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
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

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或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模型、图形、图表等作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去获取概念。

2、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

如果新、旧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等,那么新概念的引入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关系去进行。

3、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

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这也是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一般来说,用“问题”引入概念的途径有两条:①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②从数学问题或理论本身的发展需要引入概念。

4、从概念的发生过程引入新概念。

数学中有些概念是用发生式定义的,在进行这类概念的教学时,可以采用演示活动的直观教具或演示画图说明的方法去揭示事物的发生过程。

二、数学概念的形成
引入概念,仅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要使学生获得概念,还必须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

1、对比与类比。

对比概念,可以找出概念间的差异,类比概念,可以发现概念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2、恰当运用反例。

反例的构造,就是让学生找出不属于概念外延集的对象,必须注意,所选的反例应当恰当,防止过难、过偏,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而达不到突出概念本质属性的目的。

3、合理运用变式。

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变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反映和刻画概念的本质属性。

一般来说,变式包括图形变式、式子变式和字母变式等。

三、数学概念的巩固与应用
1、注意及时复习
复习的方式可以是对个别概念进行复述,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去复习概念,而更多地则是在概念体系中去复习概念。

在章节末复习、期末复习和毕业总复习时,要重视对所学概念的整理和
系统化,从纵向和横向找出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体系。

2、重视应用
概念的应用可以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方面进行。

(1)概念内涵的应用
a、复述概念的定义或根据定义填空。

b、根据定义判断是非或改错。

c、根据定义推理。

d、根据定义计算。

(2)概念外延的应用
a、举例
b、辨认肯定例证或否定例证。

并说明理由。

c、按指定的条件从概念的外延中选择事例。

d、将概念按不同标准分类。

资料收集、整理:梁文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