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方案分析
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妇产科医学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产钳助产、产钳分娩、剖宫产等。
这些不同的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都有影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以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1. 自然分娩自然分娩是最常见的分娩方式,也是自然生产的一种方式。
通过自然分娩,孕妇可以顺利产下宝宝,同时也有利于盆底肌肉的伸张和恢复。
长时间的阵痛、推产过程中的用力等都会对盆底肌肉造成一定的拉伸和损伤,从而影响盆底功能的恢复。
胎头通过阴道会对盆底肌肉造成一定的挤压,也可能导致盆底功能受损。
2. 产钳助产和产钳分娩产钳是通过在胎儿头部使用特殊的产钳进行助产的方式。
在产钳助产或产钳分娩过程中,常常需要医生用力将产钳放入母体内,这样会对母体的盆底肌肉造成一定的压迫和拉伸,从而影响盆底功能。
尤其是产钳分娩,由于拉扯的力度会更大,因此盆底功能的受损程度也可能更严重。
3. 剖宫产剖宫产是通过在孕妇腹部进行一刀切开子宫,然后将宝宝取出的一种分娩方式。
相比自然分娩和产钳助产,剖宫产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产道并没有经历过过度的拉伸和挤压,盆底肌肉的受损程度较小。
由于手术的创口会对盆底肌肉造成伤害,因此也不可完全忽略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产后盆底功能的康复治疗对于妇女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良好的盆底功能可以保证尿液的憋失禁和性交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预防盆底脏器脱垂等妇科疾病的发生。
针对不同的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
1. 盆底康复运动盆底康复运动是最常见的康复治疗方式之一,通过进行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训练,可以有效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从而提高盆底功能。
对于自然分娩和产钳助产的产妇,应该在产后尽早进行盆底康复运动,并持续进行,以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影响及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等盆底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 5月第 25卷第 3期 HENANJOURNALOFSURGERYMay2019,Vol25,No3
·87·
力性松弛及胎头压迫、会阴伸展过度、会阴侧切、会阴撕 裂等,均可损伤盆底神经、肌肉及筋膜等组织,降低会阴 张力、盆底肌肉松弛,甚至逐渐发展为 PFD。故产后尽 早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 PFD[3]。
【关键词】 顺产;剖宫产;近期盆底肌力;盆底功能障碍;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77-8991(2019)03-0043-02
女性盆底肌肉对维持盆腔器官正常位置及阴道紧 缩度,保证尿道及直肠括约肌的功能良好和性生活、排 尿和排便正常等具有重要意义。年龄、体质量超重、绝 经、妊娠及经阴道分娩次数、盆腔手术、尿路感染等均是 女性盆底 功 能 障 碍 性 疾 病 (PFD)确 定 的 发 病 因 素[1]。 其中妊娠和分娩为其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旨在分析顺 产与剖宫产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肌力的影 响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等盆底肌康复治疗改善产后 盆底肌力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12—2018-06间在我院 分娩的 8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初产 妇,单胎足月。(2)年龄 20~35岁。(3)胎儿体质量 25~40kg。排除:(1)孕前合并子宫脱垂、阴道前后 壁膨出、漏尿等 PFD史。(2)慢性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 史。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每组 40例。 2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体质量、新生儿体质量等资料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采用法国 PHENIXUSB2进行盆底肌力检测 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将探头置于阴道内,检测患 者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并进行评级。 1.2.2 对肌力正常的初产妇做好常规教育,对肌力减 退的产妇实施盆 底 肌 康 复 治 疗 (1)电 刺 激 联 合 生 物 反馈治疗:根据产妇耐受情况合理调整电流强度,确保 产妇治疗过程顺利。先排空二便后取半卧位,调整盆底 肌肉治疗器参数,电流强度从 0mA开始逐渐增加,以 产妇自觉盆底肌肉收缩明显和无特殊不适等为度,并结 合生物反馈模式开展训练。20min/次,2次 /周。(2) 盆底肌锻炼:指导产妇进行持续收缩盆底肌 (提 肛 运
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HenanMedicalCollege㊀Vol.31No.1Feb.2019㊀收稿日期:2017-11-06㊀修回日期:2018-10-30作者简介:贾瑞敏(1975-)ꎬ女ꎬ河南省商丘市人ꎬ本科ꎬ副主任医师ꎬ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ꎮ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贾瑞敏(商丘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ꎬ河南商丘476000)[摘要]㊀目的㊀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和耐力的影响ꎮ方法㊀回顾性分析产后复查的10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ꎮ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观察组(阴道分娩ꎬn=51)和对照组(剖宫产ꎬn=55)ꎬ比较2组初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㊁疲劳度及阴道动态压力差异ꎮ结果㊀观察组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受损发生率88.24%㊁疲劳度(1.94ʃ0.23)%ꎬ高于对照组的65.45%㊁(1.63ʃ0.21)%ꎻ观察组阴道动态压力(26.31ʃ3.58)cmH2Oꎬ低于对照组的(30.57ʃ4.08)cmH2O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结论㊀经阴道分娩的产妇盆底肌损伤更严重ꎬ其产后盆底肌肌力和耐力均低于经剖宫产的产妇ꎮ[关键词]㊀盆底功能ꎻ分娩方式ꎻ初产妇ꎻ肌力[中图分类号]㊀R714.46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8-9276(2019)01-0016-02㊀㊀女性盆底肌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ꎬ具有维持尿道㊁阴道㊁子宫等盆腔脏器的正常位置和生理功能的作用ꎮ盆底肌松弛㊁肌力下降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ꎬ影响性功能和排尿功能ꎬ降低女性生活质量ꎮ研究[1]表明ꎬ产妇分娩后常伴随盆底肌损伤ꎬ进而导致盆底功能障碍ꎬ而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的损伤程度不同ꎬ临床上应予以重视ꎮ本研究旨在探究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对初产妇盆底肌肌力和耐力的影响ꎬ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ꎬ报道如下ꎮ1㊀对象与方法1.1㊀对象㊀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 2017年3月于商丘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复查的10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ꎮ纳入标准:年龄20~36岁ꎻ均为初产妇ꎬ单胎足月ꎻ产后6~8周作产后盆底功能筛查者ꎮ排除标准:合并严重产后并发症或手术外伤史者ꎮ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产妇分为观察组(阴道分娩ꎬn=51)和对照组(剖宫产ꎬn=55)ꎮ2组产妇年龄㊁体质量指数(BMI)㊁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ꎬ具有可比性ꎮ见表1ꎮ表1㊀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组别n年龄(岁)BMI(mg/m2)新生儿体质量(kg)观察组5128.34ʃ5.2125.13ʃ3.623.07ʃ0.42对照组5529.67ʃ5.4925.48ʃ3.343.12ʃ0.392/t值-1.277-0.518-0.636P值>0.05>0.05>0.051.2㊀方法1.2.1㊀检测仪器和方法㊀使用PHENIX8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广州市杉山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测定2组产妇的产后盆底肌肌力㊁疲劳度和阴道动态压力ꎮ1.2.2㊀评价标准㊀①依据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2]评价盆底肌肌力ꎮⅠ类肌纤维收缩40%:0级:无收缩ꎻⅠ级:持续1sꎻⅡ级:持续2sꎻⅢ级:持续3sꎻⅣ级:持续4sꎻⅤ级:持续5sꎮⅡ类肌纤维收缩60%以上:0级:无收缩ꎻⅠ级:持续1次ꎻⅡ级:持续2次ꎻⅢ级:持续3次ꎻⅣ级:持续4次ꎻⅤ级:持续5次ꎮ<Ⅲ级则为肌力受损ꎮ②盆底肌疲劳度[3]:红色曲线最高点至终点时刻最高点的下降百分比ꎬ正常值为0%ꎮ③阴道动态压力ꎮ1.2.3㊀观察指标㊀比较2组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㊁疲劳度及阴道动态压力差异ꎮ1.3㊀统计学处理㊀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ꎬ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ꎬ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ꎬ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ꎬ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果2.1㊀2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比较㊀观察组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受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620ꎬP<0.01)ꎮ见表2ꎮ2.2㊀2组产妇产后盆底肌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比较㊀观察组产妇产后盆底肌疲劳度高于对照组ꎬ阴道动态压力低于对照组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见表3ꎮ61第1期贾瑞敏㊀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表2㊀2组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比较[n(%)]组别n0级Ⅰ级Ⅱ级Ⅲ级及以上肌力受损观察组515(9.80)37(72.55)3(5.88)6(11.76)45(88.24)对照组554(7.27)30(54.55)2(3.64)19(34.55)36(65.45)表3㊀2组产妇产后盆底肌疲劳度㊁阴道动态压力比较(xʃs)组别n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cmH2O)观察组511.94ʃ0.2326.31ʃ3.58对照组551.63ʃ0.2130.57ʃ4.08t值7.2285.695P值<0.001<0.001㊀注:1mmH2O=0.0098kPaꎮ3㊀讨论据相关文献[4-5]报道ꎬ妊娠期间由于子宫位置改变和体积增大对盆底肌造成较大压力ꎬ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的盆底肌易发生肌肉萎缩而导致肌力下降ꎮ同时ꎬ处于妊娠期的妇女性激素分泌发生改变ꎬ可诱发盆底肌肌纤维变性ꎬ进而导致肌肉损伤ꎬ减轻其对盆腔脏器的支撑作用ꎮ胎儿经由阴道分娩时ꎬ由于子宫收缩导致胎头下降增加其对盆底肌的压力ꎬ可能造成盆腔神经㊁肌肉损伤[6]ꎮ此外ꎬ胎儿娩出时旋转㊁仰伸等动作致使盆底肌异常扩张ꎬ超出其本身代偿能力后可能导致盆腔肌肉和结缔组织功能的不可逆损伤[7]ꎮ有研究[8]表明ꎬ盆底肌在第二产程期间所受的牵拉作用最大ꎬ当产程延长或胎儿体重过大时对盆底肌的损伤更持久和严重ꎮ剖宫产避免了阴道分娩对盆底肌的伤害ꎬ其产后盆底肌损伤较轻ꎬ但由于妊娠期也会导致盆底组织损伤ꎬ因而剖宫产产妇仍会存在盆底功能障碍ꎮ本研究结果显示ꎬ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受损发生率高于剖宫产产妇ꎬ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ꎮ除盆底肌肌力外ꎬ肌纤维疲劳度和阴道动态压力也是反映盆底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ꎮ本研究中ꎬ观察组产妇产后盆底肌疲劳度高于对照组ꎬ阴道动态压力则低于对照组ꎬ表明阴道分娩对盆底肌功能损伤较严重ꎬ盆底肌耐力下降更明显ꎮ杜玉玲[9]认为ꎬ阴道分娩是导致盆底肌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ꎬ其对盆底肌损伤可能与胎头对盆腔组织的压迫㊁产钳助产以及阴道侧切等因素相关ꎮ而剖宫产可避免这些高危因素ꎬ对盆底肌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ꎮ但剖宫产不能完全避免对盆底肌的损伤ꎬ且盆底肌有一定自然恢复能力ꎬ因此不能为了减轻盆底肌损伤而选择剖宫产[10]ꎮ综上所述ꎬ与剖宫产比较ꎬ经阴道分娩的产妇盆底肌肌力和耐力均更低ꎬ盆底肌损伤更严重ꎬ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ꎬ需尽早进行预防干预ꎮ参考文献[1]㊀刘浏ꎬ张妤ꎬ卫兵ꎬ等.产后妇女盆底肌力与分娩方式㊁季节的关系[J].山东医药ꎬ2015ꎬ55(43):11-13. [2]㊀何浪驰ꎬ叶明ꎬ黄柳ꎬ等.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肌力的测定及意义[J].广东医学ꎬ2016ꎬ37(9):1347-1349. [3]㊀陈仙琴ꎬ刘梅青.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肌力近期影响的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ꎬ2014ꎬ21(22):3477-3478. [4]㊀谢晓丽.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功能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ꎬ2015ꎬ27(5):589-590. [5]㊀张静ꎬ陈江鸿ꎬ刘丽ꎬ等.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ꎬ2018ꎬ24(14):1657-1660. [6]㊀阿斯叶 阿布拉ꎬ米娜瓦尔 阿布力孜.不同分娩方式结合产后电刺激对盆底功能及盆底肌康复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学ꎬ2017ꎬ23(8):1268-1272.[7]㊀白小丽ꎬ杨伟娟.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结局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ꎬ2016ꎬ8(9):117-119.[8]㊀龚南亚ꎬ卢江炜.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收缩力的影响及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ꎬ2017ꎬ32(12):2593-2595. [9]㊀杜玉玲.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效果与性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ꎬ2016ꎬ31(12):2452-2455.[10]刘鹏ꎬ孙红霞.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电刺激对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ꎬ2017ꎬ16(5):507-510.[责任编辑:刘迪]71。
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组织的影响
且导致 P P的发 生 。H y O ot e等 采 用 MR 观 察 了 I 未生育妇女 和 阴道 分娩 后妇 女 的盆底解 剖发 现 , 阴
道分娩后发 生肛提肌 断裂 , MR 成像 中表现 为肛 在 I
> m, 1c 但小 于阴道长度 ( >1o ; 即 m) 1 : 生殖 V度 下 。 PP I O ≥ 度者 为患病者 。 13 统计学 方法 . 采用 S S 1 . P S 1 5统计软件 。数 据
保 护作用 的观点 尚有争 议u 。20 09年 1 一 00年 J 月 21 7月 , 通过对 不同分娩方式 的孕产妇妊娠 晚期和 我们
产后 3 6个月时盆底 组 织进行 P P量 化分 期 ( O - , O P P
2 结 果
妊娠晚期及 产后 3 6个 月 时 , 、 A组 P P I 者 O 度 分别 为 8 1 、8例 , 、7 l Ⅱ度者 3 5 2例 , Ⅲ度及 Ⅳ度 、、 无 者 ;O P P患病 率分 别为 3 . 8 、8 7 % 、2 5 % , 4 3 % 6 . 5 6 .0 与妊娠 晚期 比较 , 后 3 6个 月 P P患 病率 明显 增 产 、 O
一
3一+ m( 3c 即位 于 处女 膜 上 3e 至 处女 膜 下 3 m
CI l 的范围 ) O — T 。P PQ分度标 准 : 0度 : P P I : 无 O ; 度
P P最低点位 于 处女 膜 上 >1c ( < 一1o ; O m, 即 m)
现妊娠 晚期 P P分 度 高 于妊 娠 早期 。本 观 察 结 果 O
显示 , 娠 晚期 者 A 组 及 B 组 P P总 患 病 率 为 妊 O
Ⅱ度 :O P P的最低 点 位 于处 女 膜上 或 下 1c 即 > m(
2种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近期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研究
e p r me i g, u t a o c e t n o r s d a u i e n e i um u t a o d e a n to An na y i o t e r c u r n e f UI x e i nt n lr s ni t s i g f e i u l r n a d p r ne lr s un x mi a i n. a l s s n h i o c r e c o S a d POP n b a d r e k n a d l d e n c mo l t wa a r e o t P l i fo r biiy s c r i d u . e v c l o mus l s r n t e t n t o wa u e t v l a e p l c l o ce t e g h t s i g me h d s s d o e a u t e vi fo r mu c e s r n t a c r i g o t c mp r t v s u c r i d ut t s l t e g h c o d n t he o a a i e t dy a r e o a 0~ 51. e ul Fo l we u n R s t s lo d p i 6~ 8 we k a t r h l b r h. e s fe c i d i t
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底表面肌电
作者简 介
西医学期刊社有限责任公 司;李 亚 萍、白 睿 敏、赵 雅 斐、李 亚 南 (通 讯 作
者)单位:
4500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引用信息
Al
l
e
r
l
i
n
i
c
a
lImmuno
t
i
c回 归 分 析 不 同 分 娩 方 式 对 初 产 妇
摘要
盆底表面肌电值的影响。结果:盆底表面肌电各参数中,
3 组初产 妇 前 静 息 阶 段 平 均 值、快 肌 阶 段 最 大 值、快 肌 阶 段 恢 复 时 间、慢 肌
阶段平均值、慢肌阶段变异性、慢肌阶段上升时间、后 静 息 阶 段 平 均 值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均 P <0.
个月内进行盆底检查的初产妇作 为 研 究 对 象。 根 据 分 娩 方 式 分 为 顺 产 组 (
n =117)、侧 切 或 撕 裂 伤 组 (
n =146)和 剖 宫 产 组 (
n=
229),比较 3 组初产妇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及盆底表面肌 电 各 参 数 值 的 差 异,采 用 Log
i
s
的组别。本研究通过分析盆底肌不同状态下各种肌电
值参数,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的影响,为临床工
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 研 究,符 合 伦 理
要求,伦 理 编 号 2022
-KY0379
002。 选 取 2020 年 8
月—2021 年 12 月在郑州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产 后 6 个
(收稿日期:
2022
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
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目的对比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近期确诊收治住院的92例正常产妇依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7例行剖宫产,对照组45例行阴道分娩,观察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并采用Oxford骨盆底肌力评分系统。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及Oxfor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9%高于对照组的88.9%(P<0.05)。
结论运用剖宫产实施分娩对产妇的盆底功能影响较轻,可显著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临床效果,避免肌力异常。
标签:剖宫产;阴道分娩;盆底功能Different modes of delivery on pelvic floor effectYAO?Yujun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Ezhou City,Ezhou 436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modes of delivery on pelvic floor function influence. Methods The institute recently diagnosed admitted to hospital on 92 normal maternal according to mode of delivery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the experimental group 47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a control group of 45cases of vaginal delivery,observ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occurs,and the use of Oxford pelvic floor muscle scoring system.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ith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pelvic organ prolapse occurrence and Oxford score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9%,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88.9%(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cesarean delivery on maternal pelvic floor function implementation has less effect,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iseases,improve clinical effect, avoid muscle abnormalities.[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Vaginal delivery;Pelvic floor function作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最常见、最多发的类型,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率一直较高,甚至最近报道其已高达20%~52%。
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康复治疗效果影响
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康复治疗效果影响发布时间:2021-08-19T09:42:18.495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6期作者:韩亚楠[导读] 本次研究以产妇为对象,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下女性盆底康复情况,报告如下。
(北京怀柔医院101400)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康复治疗效果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84例产妇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6月-2021年06月,所有产妇均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将其中42例阴道顺产产妇划分为观察组,另42例剖宫产产妇划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收缩时间和盆底障碍疾病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
结论与剖宫产产妇相比,阴道顺产产妇的盆底功能恢复效果更好,阴道顺产这一分娩方式更安全可靠。
关键词:剖宫产;阴道顺产;盆底功能盆底功能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女性产后疾病,有具体研究表明,我国产妇出现这一疾病的概率高达35%,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到了产妇的健康水平,阻碍到了其产后恢复。
根据产妇实际盆底功能情况,为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有助于促使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提升产妇心理健康水平,推动产妇尽快恢复日常生活。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康复效果具有差异性,分析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效果,引导产妇选取适宜分娩方式具有积极意义[1]。
本次研究以产妇为对象,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下女性盆底康复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84例产妇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6月-2021年06月,将其中42例阴道顺产产妇划分为观察组,另42例剖宫产产妇划分为对照组。
对照组年龄为21-36岁,平均年龄(27.18±3.89)岁;观察组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27.76±3.13)岁。
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产妇均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引导产妇展开盆底肌锻炼,指导产妇采取平卧体位,引导产妇将双腿张开并呈现出屈曲状态,以产妇呼吸节奏为基础,指导其适当调节肛门,在吸气的同时产妇需要收缩肛门,时间为6秒,在呼气的同时产妇需要将肛门放松,时间为6秒,每次吸气和呼气后,休息6秒,然后重复上述动作。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肌肌力变化的影响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肌肌力变化的影响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对产后盆底肌肌力变化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其中选择阴道分娩(79例)和剖宫产分娩(71例)的产妇盆底肌力的变化情况,分别于产后3个月及6个月采用Oxford骨盆底肌力评分系统进行评分。
结果:产后3个月和6个月剖宫产分娩组产妇盆底肌力恢复程度均优于阴道分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阴道分娩对盆底肌力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剖宫产分娩,且剖宫产分娩更利于产妇盆底功能的早期恢复,但并不应以此作为剖宫产的选择原因及手术指征,在临床中应通过妊娠期和产褥早期坚持进行盆底功能锻炼来提高盆底肌力的恢复程度,并逐步探寻更为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标签:盆底肌力;阴道分娩;选择性剖宫产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7—0117—02妊娠和分娩是女性的特殊生理时期,在这一阶段身体的各相关组织器官随之产生变化。
分娩过程中常对盆底肌肉组织造成影响,使其弹性减弱,甚至发生盆底肌纤维的部分撕裂,使其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产后女性的健康[1]。
为了探讨产后盆底肌力变化情况与分娩方式的关系,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其中选择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盆底肌力的变化情况,以进一步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肌力变化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资料为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50例产妇,年龄21~34岁,孕龄36~41周,胎儿体重3100~4200 g,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单胎。
无妊高征、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疾病。
根据产程进展、产妇及胎儿各方面情况分别选择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其中阴道分娩的产妇79例,设为阴道分娩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71例,设为剖宫产分娩组。
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
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变得更加深入。
盆底功能作为女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女性在生育过程中,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是评估盆底功能的常用方法,通过对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助于指导女性选择更合适的分娩方式,保护盆底功能,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1. 盆底超声检查在评估盆底功能中的应用盆底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盆底的结构和功能,对盆底运动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
盆底超声检查可以通过测量阴道横切面和三维重建等技术,准确地评估盆底器官的位置、运动和结构,为分析盆底功能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2. 盆底肌力评估在评估盆底功能中的应用盆底肌力评估是评价盆底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盆底肌肉的收缩力、耐力和协调性等进行评估,可以客观地了解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
盆底肌力评估可以通过盆底肌肉电生理学检查、盆底肌力测定仪等工具进行,为评估盆底功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3. 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目前,常见的分娩方式包括阴道分娩和剖宫产。
阴道分娩是自然分娩的方式,生产过程中子宫自然收缩,通过产道顺利生产。
而剖宫产则是通过手术切口,将胎儿从子宫中取出。
不同的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4. 阴道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阴道分娩相对来说对盆底功能的影响较小,因为在阴道分娩的过程中,盆底肌肉可以通过自然的产道压力进行适当的拉伸和收缩,促进产程的顺利进行,减少对盆底肌肉的损伤。
在阴道分娩过程中,产道的扩张和胎儿的通过会对盆底肌肉造成一定程度的拉伸和压力,长期累积下来容易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5. 剖宫产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剖宫产相对于阴道分娩来说,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更大。
因为在剖宫产的过程中,切开腹壁和子宫,直接取出胎儿,手术过程中盆底肌肉受到的压力和损伤更加严重,在术后康复过程中,盆底肌肉的功能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肌肌力变化的影响
【 关键词 】盆底肌力 ; 阴道分娩 ; 选择性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 R 1 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 8 52 1 ) 7 0 1 - 2 6 4 6 0 (0 22 - 17 0
妊娠 和分娩是 女性 的特 殊生理 时期 ,在这一 阶段 身体 的各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一 般 资 料 . 1
综上所 述 ,难治 性特发性 血小板 减少 性紫 癜在首选 药物治
疗效 果不佳 的情况下,可根 据患者身体情况和经济 状况选择合适
手术方案 。 参 考 文 献
22 并 发 症 .
【 关 红梅 ,王会丽,魏 雪 . 同面积脾栓术 治疗特发性而小板减 少性 紫 1 ] 不
患者出现的主要术后并发症 为 : 发热 、腹痛 、肠道 反应强烈 伴 感染 。经检查 ,所有患者术后出现不 同程度 的脾 动脉 栓塞术并 发 症,部分患者半月后开始好转。
盆底超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早期盆底结构的影响
盆底超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早期盆底结构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11-26T03:31:22.04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7月13期作者:张建红李慧敏姚秋菊[导读]盆底超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早期盆底结构的影响张建红 李慧敏 姚秋菊(临汾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山西临汾041000)【摘要】目的:利用盆底超声评价初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早期盆底结构的影响。
方法:评价对象选择于2021年10月到2022年4月在我院就医的88例初产妇,所有产妇均为产后6~8周。
以不同分娩方式为依据实施分组,51例阴道分娩,37例剖宫产术,分别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
2组产妇均予以盆底超声检查,对早期盆底结构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子宫脱垂发生率试验组明显较高(P<0.05),而直肠膨出、膀胱膨出、形成尿道漏斗、压力性尿失禁2组比较P>0.05;在Valsalva状态下,2组患者盆底超声指标(肛提肌裂孔面积、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耻骨联合与膀胱颈距离)比较P<0.05,而肛直角2组比较P>0.05;在静息状态下,2组患者盆底超声指标(肛提肌裂孔面积、肛直角、膀胱后角)比较P<0.05,而肛提肌厚度、膀胱逼尿肌厚度、耻骨联合与膀胱颈距离2组比较P>0.05;试验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Valsalva状态下盆底超声指标(肛提肌裂孔面积、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对比P<0.05,膀胱后角差值2组对比P>0.05。
结论:针对初产妇予以盆底超声检查,可对早期盆底结构改变清晰显示,与剖宫产分娩相比,阴道分娩盆底结构变化更为明显,建议推广。
【关键词】初产妇;盆底超声;早期盆底结构;剖宫产;阴道分娩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其主要包括排便异常、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
相关研究显示[1],女性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可达20~50%,30%以上为>40岁者,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
会阴侧切和限制性会阴切开对初产妇分娩时盆底功能的影响性分析
会阴侧切和限制性会阴切开对初产妇分娩时盆底功能的影响性分析【摘要】会阴侧切和限制性会阴切开是常见的产程中的手术方式,对初产妇的盆底功能有一定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手术方式对初产妇分娩时盆底功能的影响,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研究发现,会阴侧切可能导致盆底肌肉的损伤,而限制性会阴切开则可能影响盆底的支撑功能。
针对这些影响,我们还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希望能够减少手术对盆底功能的不良影响。
我们分析了影响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会阴侧切和限制性会阴切开在初产妇分娩时对盆底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会阴侧切、限制性会阴切开、初产妇、分娩、盆底功能、影响性分析、手术方式比较、保护措施、影响因素、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会阴侧切和限制性会阴切开是在产程中常见的手术方式,旨在减少阴道产伤和防止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在临床实践中,这两种手术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初产妇分娩时,但对于它们对盆底功能的具体影响仍存在争议。
有必要开展针对会阴侧切和限制性会阴切开对初产妇分娩时盆底功能影响的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并为保护初产妇的盆底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比较分析,以及初产妇分娩时盆底功能的保护措施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会阴侧切和限制性会阴切开在初产妇分娩时盆底功能上的作用,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会阴侧切和限制性会阴切开对初产妇分娩时盆底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手术选择和临床操作指导。
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我们希望能够找出对盆底功能影响更小的方法,为初产妇的分娩过程提供更有效的保护措施。
我们也将分析影响盆底功能的因素,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初产妇分娩时盆底功能的影响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可以为改善初产妇分娩时的盆底功能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高初产妇的生活质量。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骨盆底功能的影响
・
临 床 研 究
・
不 同分 娩 方 式 对 产 后 骨 盆底 功 能 的影 响
刘瑞 芳
【 摘 要】 目的 观察 比较不 同分娩方式对 产后 骨盆底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 0 1 0年 2 月一 2 0 1 3年 2 月该
院阴道分娩产妇 3 0例作为顺产组 , 剖宫产产妇 3 0例作为剖宫产组 。比较 2组产后 1 2周 盆腔器官脱垂 ( S U I ) 、 压力性
1 . 2 方法
( 1 ) 产后 1 2周时 观察盆 腔器 官脱垂 ( S U I ) 、 压力
性 尿失禁 ( P O P ) 的发生情况 。( 2 ) 1 年后 随访 完成骨 盆底 功能 障碍症 状 调 查 问 卷。参 考 盆 腔 脏 器 脱 垂 患 者 生 活 质 量 表 ( P — Q O L ) 及盆腔脏 器脱垂 患者性生 活质 量表 ( P I S Q - 1 2 ) , 对 产妇进行女性骨盆底功能方面进行调查 , 调查 内容包括性生活
了气道 的阻力 , 并减少 了肺泡 内气体 的容量 , 影响通气和换气 ,
可导致新 生儿 窒息 、 缺氧、 湿肺、 羊 水吸入 、 肺 不张 和肺透 明膜
病等 J 。 目前 , 很多产妇对生 活质量 的要求越 来越 高 , 要 求分 娩后 不影 响身体状况 , 担心影 响盆底功能 , 也 增加 了剖腹 产 的 选择 , 也有部分 医务人 员存在 利益 的诱 惑 , 诱导 、 吓 唬产妇 , 导
尿失禁 ( P O P ) 的发生率 、 1 年后 2组产妇的盆底功能情 况。结果
于剖宫产组 ,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结论 能不应成 为孕 产妇 选择分娩方式考虑的重要 因素 。
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
期 剖宫 产组 ≤3 级者 占2 .%(/0 , 级者 占7 .%(33 ) 阴道顺 产组 ≤3 3 3 73 ) ≥4 6 7 2 /0 ; 级者 占 5 . 1/ ) ≥4 45 83 , 级者 占 %( 3 4 .%(53 )两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 ) 55 1/3 , 尸 O0 。产后 6 5 个月与 6 8 - 周时肌力 比较, 级者经—个疗程 盆 ≤3
【 关键词 】 择期剖宫产 ; 阴道顺产 ; 盆底肌力 ; 盆底肌 肉功能训练
【 中图分类号】 R 1. 74 6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65 (O02—0 4-2 o3 302l)1 4.0
近年来 , 随着广大女性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的不 到 肌 肉收 缩 动 作 ; 级 : 感 觉 到 肌 肉轻 微 收 缩 ( 1 能 蠕
1 资料 与方 法
1 研 究 对象 . 1
1 盆 底 肌 肉功 能训 练 . 4
本研 究主要 采用 生物
盆底肌 力 降低 程度 的影 响 , 出相应对 策 以改善盆 底 反馈 与 电刺激联 合治疗 的方 式 , 本步 骤为 :1给予 提 基 ()
频率为8 3 z脉宽为 30 70 的电刺激和生物 —2 、 H 2 —4 s 反馈 , 训练产妇学会 I 类肌纤维收缩及区分会阴与腹
初产妇 6 例 , 3 入选标准 : 年龄2 一 5 、 O3 岁 单胎足月 、 无 锻 炼 Ⅱ类 肌纤 维肌 力 ;3 给 予 I 与 Ⅱ类 肌 纤 维生 () 类 钳产、 无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 , 产后恶露干净 ; 剔除标 物 反馈 训 练 模 块 , 患 者 跟 着模 块 训 练 , 强 产 妇 让 加 类 () 如 准: 阴道炎和泌尿系感染 。按分娩方式将其分为择期 的 I 与 Ⅱ类 肌 纤 维 肌力 ;4 给 予 各 种 场 景 ( 上
会阴无保护结合无痛分娩对初产妇分娩过程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会阴无保护结合无痛分娩对初产妇分娩过程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一、会阴无保护结合无痛分娩的定义会阴无保护结合无痛分娩是指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减少会阴损伤,同时利用无痛分娩技术减轻疼痛,为产妇提供更为舒适和安全的分娩体验。
1. 减少会阴损伤:传统分娩中,会阴是容易受到损伤的部位,而无保护结合无痛分娩可以减少产程中的会阴裂伤,降低孕妇及新生儿的疼痛。
2. 缩短产程:无痛分娩技术可以帮助孕妇缓解疼痛,减轻分娩对身体的负担,从而有助于加速分娩过程,缩短产程。
3. 提高产妇分娩体验:无痛分娩技术可以减轻产妇的疼痛感,提高产妇的分娩体验,同时也有利于产后康复和心理健康。
4. 降低新生儿窒息风险:通过减少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和紧张,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风险,提高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1. 提高分娩质量:会阴无保护结合无痛分娩可以减少会阴损伤和疼痛,提高分娩质量,减轻产妇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4. 促进产后康复:通过减少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和紧张,有助于促进产后康复,提高产妇的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
会阴无保护结合无痛分娩对初产妇的分娩过程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分娩质量、加速分娩过程、减少分娩并发症和促进产后康复。
1. 减少会阴损伤:通过减少分娩过程中的会阴损伤,有助于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风险,预防盆底脏器脱垂等问题。
2. 促进盆底康复:会阴无保护结合无痛分娩可以减少疼痛和紧张,有利于盆底肌肉组织的恢复和康复,提高盆底功能。
3. 改善尿失禁症状:通过减轻分娩对盆底的伤害,有助于预防或改善产后尿失禁症状,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会阴无保护结合无痛分娩对初产妇的产后盆底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降低盆底损伤的风险,促进盆底康复,改善尿失禁症状。
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方式的选择对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影响
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方式的选择对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影响。
首先分析剖宫产对盆底肌力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包括手术切口对肌肉组织的损伤和术后恢复期限制活动。
随后比较阴道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力恢复的影响,认为自然分娩有利于肌肉功能的恢复。
文章还探讨了其他影响盆底肌力恢复的因素,如年龄、体重等。
最后总结了盆底肌力恢复的方法,包括康复训练和生活习惯调整。
在综述了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对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启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帮助产后妇女更好地了解盆底肌力恢复的重要性,促进更多相关研究的开展。
【关键词】剖宫产, 阴道分娩, 产后盆底肌力恢复, 影响因素, 盆底肌力恢复方法, 盆底肌力,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正文, 结论, 启示, 展望未来研究, 比较, 其他因素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后盆底肌力恢复是产后妇女重要的健康问题,盆底肌群包括骨盆底、膀胱括约肌、腹股沟肌和髂腰肌等,这些肌肉对于维持尿液和排便控制、支撑盆腔脏器具有重要作用。
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是目前常见的分娩方式,两者对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有所不同。
剖宫产可能导致盆底肌力受损,由于手术切口会破坏盆底支持结构,增加盆底脏器脱垂的风险。
而阴道分娩则可能引起盆底肌群拉伸和损伤,导致盆底功能障碍。
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至关重要。
了解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对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可以帮助产妇更好地选择分娩方式,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本文将就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为产后盆底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肌力恢复的影响,并比较两种分娩方式在产后盆底肌力恢复方面的差异。
通过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力的影响,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盆底肌力恢复的因素,为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分娩时可以选择自然分娩、产钳助产、剖宫产等多种分娩方式。
不同的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则成为了女性朋友们关心的话题之一。
本文将对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深入探讨。
一、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1. 自然分娩:自然分娩是最为自然的一种分娩方式,通常情况下对盆底伤害较小。
但是在分娩时,由于阴道的扩张和肌肉的过度拉伸,会导致盆底及骨盆底肌肉组织的松弛和损伤。
长期下来,这种损伤可能会引起盆底功能障碍,包括尿失禁、阴道脱垂等问题。
2. 产钳助产:产钳助产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分娩方式,它的目的是在母体和胎儿出现危急情况时,通过钳子的夹持,从而顺利完成分娩。
产钳助产同样会对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对骨盆和盆底肌肉产生额外的压力和损伤,导致产后盆底问题的发生。
3. 剖宫产:剖宫产是一种通过手术来顺利完成分娩的方式,它可以避免自然分娩和产钳助产可能造成的盆底损伤。
剖宫产手术本身也会对盆底造成影响,因为手术切口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愈合,而愈合不良或者术后护理不当都可能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不同的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可能对女性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困扰。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了。
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1. 盆底康复操:盆底康复操是一种通过肌肉训练来加强盆底肌群的方法,它可以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及相关症状,比如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
通过定期进行盆底康复操,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从而减少盆底问题的发生。
2. 电疗及磁疗:电疗和磁疗是一种通过电磁刺激来促进盆底肌肉收缩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刺激神经和肌肉组织,从而增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活动度。
在一定程度上,电疗及磁疗可以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提高盆底肌肉的活动度。
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经相关研究表明,盆底功能障碍问题的出现与分娩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文章主要是对盆底功能障碍的成因,不同分娩方式对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标签:分娩方式;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现今妇科疾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问题也日益突出,对于妇女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而言极为不利。
1.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成因骨盆底的主要组成为肌肉及筋膜,将整个骨盆出口完全封闭,被尿道、阴道、直肠穿过,如同吊床一般是的妇女盆腔气管得以稳固,始终处于一个正常位置中,能够维持排尿、排便等多种必要的生理功能。
PFD的形成发展主要是由于病患盆腔的支持结构出现缺陷、退化、损伤、功能障碍等问题[1-2]。
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的表现为盆腔器官脱落、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生殖道损伤等。
现今在全世界范围内,PFD的发病率极高,其发病率已达到了30.9%,且发病率将会随着年龄而不断增加。
依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年龄、分娩、妊娠次数、高血压、饮酒、便秘等均属于压力性尿失禁形成的危险因素。
而美国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也表明,阴道分娩是PFD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分娩、多次妊娠已被认为是引发PFD的独立性因素[3-4]。
在妊娠时,随着其月份的增加,妇女的子宫体积、重量均会有所增加,对于产妇筋膜、肌肉都会形成一定的牵拉性作用,最终引起慢性组织损伤问题,对产妇的盆底神经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伤,降低其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
肛提肌是确保妇女盆底结构稳固性的主要肌肉,其形态学的变化及解剖学上肌肉断裂将会造成盆底松弛问题,是引发PFD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妇女孕中晚期PFD疾病的发生率极高。
在产妇分娩时,由于胎儿的胎头正在不断下降,产妇产道被动扩张,如果胎儿的胎头围过大,或是第二产程的时间较长,则会使得产妇的盆底组织进一步延展。
一旦此延展度超过了盆底组织的极限,那么则会致使其盆底肌纤维、神经组织出现缺血、断裂的状况,引发肌肉萎缩、坏死等会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方案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24T13:43:52.61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2期作者:陈科谢乐瑜张春兰
[导读] 株洲市妇幼保健院讨论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分析。
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湖南株洲 412009
【摘要】目的讨论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40例,分为剖宫产组50例,阴道顺产组90例,在产妇生产后6-8周。
结果产后6-8周随访剖宫产组和顺产组SUI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POP发生率剖宫产组低于顺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产后12-14周随访剖宫产组和顺产组SUI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生率剖宫产组低于顺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剖宫产可明显降低产妇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并一定程度上减小发生SUI的风险。
【关键词】分娩方式;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治疗;剖宫产;阴道分娩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底脏器脱垂(POP),是中老年有分娩史的妇女较为多发的疾病。
相关文献显示,其发病主要与患者妊娠和分娩有着直接的关系【1】,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
本次研究对不同分娩方式对患者早期盆底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为日后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期间来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40例,入选的病例为单胎且足月的妊娠产妇。
排除病例:孕期存在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胎盘前置等异常妊娠患者。
入选产妇年龄在21-33岁之间,产妇平均年龄为(26.7±0.4)岁,根据患者实际分娩情况,分为剖宫产组50例,阴道顺产组9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情况等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检测指标及方法
在产妇生产后6-8周、12-14周分别进行POP评分、临床手诊、询问患者分娩次数情况【2】。
临床手诊方法:患者仰卧与治疗床上,双腿张开,姿势与内窥镜检查姿势相同,医师带手套用食指和中指探查到患者阴道内,患者做收缩和放松肌肉医师对患者肌肉情况进行评价。
POP评分方法:根据ICS标准,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和尿道口,让患者屏气用力使用POP尺进行测量。
1.2.2诊断标准
POP诊断标准【3】:IV度:生殖器完全外翻盆腔脱垂的最低端与阴道长度相同,III度:盆腔脱垂的最远部分在处女膜下方大于1cm 处,II度:盆腔脱垂的最低点位在处女膜处或处女膜下1cm,I度:盆腔脱垂的最低点位大于处女膜1cm,0度:无盆腔器官脱垂。
SUI诊断标准:患者临床手诊结果诊断。
1.2.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研究数据进行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产后6-8周随访剖宫产组和顺产组SUI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生率剖宫产组低于顺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详细数据见表一。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越来越受到全球范围内社会卫生学者的重视,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到中老年女性患者的生活及心理健康【4】。
SUI患者在咳嗽、打喷嚏、身体力腹压增加时,会有随意性的尿液漏出现象。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妇女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妇女的发病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患者的妊娠和分娩方式息息相关,其致病机理为在患者妊娠期间雌激素大量分泌,患者盆底结缔组织胶原代谢速度和方式改变,导致在分娩期间盆底支持组织发生松懈。
在孕期随着胎儿和子宫的不断增大,增加了对盆底肌肉神经的机械性压迫损伤。
在妊娠末期随着分娩的发生,直接损伤盆底内的肌肉及神经,严重损伤了盆底结缔组织的支持功能。
国内外大量参考文献研究表明【5】,妇女年龄、绝经时间、肥胖、妊娠次数、阴道分娩次数、尿路感染等多方面因素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关。
其中妊娠和分娩方式的影响较大,阴道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高危险因素,剖宫产对盆底支撑组织具有保护作
用。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影响具有差异,剖宫产可相对的降低产后早期盆底器官的脱垂,对产后早期盆底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剖宫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可发生一系列并发症,不能以此作为剖宫产依据。
但是分娩方式对SUI的影响不大,两种分娩方式的发病率数据上无明显差别。
阴道分娩导致膀胱颈移动增加,首次引导分娩可损伤阴道前壁,增加SUI发生的几率。
膀胱颈的高活动性预示SUI的发生,剖宫产可降低产后早期SUI的发生风险,在产后可加强盆底康复训练,减少膀胱颈的活动度,从而降低分娩后SUI的发生。
妇女分娩直接损伤患者盆底的神经和肌肉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盆底的支持作用,剖宫产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盆底组织的损伤。
自然分娩妇女特别是难产的妇女发生盆底神经和肌肉损伤的程度更加严重。
随着患者分娩次数的增加盆底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也在加重。
妊娠和分娩对盆底支持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在生理形态结构上,通常导致盆底、尿道、膀胱生理结构和位置的移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产后6-8周随访剖宫产组和顺产组SUI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生率剖宫产组低于顺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产后12-14周随访剖宫产组和顺产组SUI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生率剖宫产组低于顺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妊娠和分娩是盆底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综上所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POP具有差异,剖宫产在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剖宫产可明显降低产妇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并一定程度上减小发生SUI的风险。
盆腔康复也是一个连续的锻炼过程,本次的病例较少且随访时间较短,需做详细研究应加大研究的样本数量,同时延长对患者的随访时间,但介于本次研究标本数量的局限性,还需要进行大样本的随机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宋岩峰,福州市社区女性尿失禁发病现状的分析[J],中华妇女科杂志,2012,22(2):245-247.
[2]陈元,杜光辉,武汉市社区人群尿失禁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18(4):298-299.
[3]马乐,王雪影,中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进展[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0,21(4):254.
[4]于凤,宋俊华,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2):88.
[5]王晓路,石俊霞,孕期及产后妇女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因素[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