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湿热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的区别
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的区别
(一)干热灭菌
1. 焚烧: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法,但仅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尸体等。
2. 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
3. 干烤:用烤箱灭菌。
一般加热至160℃~170℃经2小时。
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
如玻璃器皿、瓷器等。
(二)湿热灭菌
1. 煮沸法:1个大气压下,煮沸的水温为100℃,一般细菌繁殖体煮沸5分钟即被杀死。
细菌芽胞常需煮沸1~2小时,才被杀死。
水中加入 2%碳酸钠,既可提高沸点达105℃,促进细菌芽胞的杀灭,又可防止金属器皿生锈。
2. 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同时又不影响消毒物品的营养成分及香味的消毒方法。
加热61.1~62.8℃半小时即可,常用于牛奶和酒类等的消毒。
3. 间歇灭菌法:是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死细菌所有繁殖体和芽胞的灭菌法。
具体做法是将待灭菌的物品置于阿诺流通蒸汽灭菌器内,100℃ 加热15~30分钟,杀死其中的细菌繁殖体,然后将物品置于37℃温箱中过夜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通过流通蒸汽加热,如此连续三次,可将所有细菌繁殖体和芽胞全部杀死。
4.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
方法是
在一密闭蒸锅—高压蒸汽灭菌器内进行的。
加热时蒸汽不能外溢,容器内温度随蒸汽压的增加而升高,杀菌力也大为增强。
通常在1.05kg/cm2的压力下,温度达121.3℃,维持15~30分钟,可杀死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此法适用于耐高温和不怕潮湿物品的灭菌。
湿热灭菌验证与干热灭菌验证的比较
湿热灭菌验证与干热灭菌验证的对比1、概念:(1)湿热灭菌验证:主要是对产品、灭菌设备和装载方式的验证。
验证活动包括:对照灭菌设备设计的灭菌参数来校核灭菌器的性能、建立某产品灭菌程序及装载方式的有效性和重现性、估计灭菌过程中产品可能发生的变化。
(湿热灭菌(118-134℃)——蒸汽、过热水)(2)干热灭菌验证:主要用于内包装用的玻璃容器或金属制品的灭菌和去热源,所使用的灭菌程序应通过验证试验。
(干热灭菌(160-320 ℃)——热空气)2、验证目的:(1)湿热:通过一系列验证试验提供足够的数据和文件依据,从而找到最有效最合理的灭菌参数,并把已经验证过的饱和蒸汽灭菌设备和灭菌工艺参数应用到产品生产的除菌过程中去,以证明用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台饱和蒸汽灭菌设备过程和灭菌效果具有可靠性和重现性。
主要适用于能耐受高温、高压饱和蒸汽的产品。
(2)干热:间歇式或隧道式热空气灭菌常用来处理可耐受较高温度而不适宜用湿热灭菌法的物品,如玻璃瓶、粉末、油类、玻璃器皿、不锈钢设备等。
3、灭菌原理:(1)湿热灭菌—导致细胞内关键性蛋白质和酶发生热变性或凝固,湿度对该破坏性过程起促进作用。
(2)干热灭菌—使微生物氧化而不是蛋白质变性。
4、灭菌工艺:(1)湿热:采用附加排气系统的饱和蒸汽灭菌工艺、采用附加真空系统的饱和蒸汽灭菌工艺、采用附加空气加压系统的饱和蒸汽灭菌工艺。
(2)干热:1)残存几率法:该法以灭菌为目的。
通常适用于热不稳定性物质。
灭菌程序应保证在灭菌后物品的微生物残存几率为10-6,即在一百万个已灭菌单元中,染菌单元的数目不得超过 1 个。
2)过度杀灭法:该法也以灭菌为目的。
通常适用于耐热性能较好的物质。
灭菌程序应保证在灭菌后物品的微生物的残存几率小于10 -6, “ 过度杀灭 ” 的灭菌程序所获得干热灭菌值F H 可使耐干热灭菌生物指示剂的总量下降 12 个对数单位。
3)无菌无热原法:该法的目的是达到无菌和无热原。
微生物学实验:湿热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所以该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是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湿热灭菌法可分为:煮沸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和间歇蒸汽灭菌法。
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蒸汽的性质、药品性质和灭菌时间等。
(1)煮沸灭菌法:将水煮沸至100摄氏度,保持5-10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保持1-3小时可杀死芽胞。
在水中加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碳酸氢钠时沸点可达105摄氏度,能增强杀菌作用,还可去污防锈。
此法适用于食具、刀箭、载玻片及注射器等。
(2)巴氏消毒法:一种低温消毒法,因巴斯德首创而得名。
有两种具体方法,一是低温维持法:62摄氏度维持30分钟;二是高温瞬时法:75摄氏度作用15-30秒。
该法适用于食品的消毒。
(3)流通蒸气灭菌法:利用常压下的流通蒸汽进行灭菌。
(4)间歇蒸汽灭菌法(5)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千帕蒸汽压温度达121.3摄氏度,维持15-20分钟。
湿热灭菌法湿热法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与干热法相同的灭菌效果,因为:①湿热中蛋白吸收水份,更易凝固变性;②水分子的穿透力比空气大,更易均匀传递热能;③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由气态变成液态可释放出529卡热能,可迅速提高物体的温度。
湿热灭菌法一般采用121摄氏度,灭菌20-30min,如果是产孢子的微生物则应采用灭菌后适宜温度下培养几小时,再灭菌一次,以用于杀死刚刚萌发的孢子。
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
一般有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
本法适用于干燥粉末、凡士林、油脂的灭菌,也适用于玻璃器皿(如试管、平皿、吸管、注射器)和金属器具(如测定效价的钢管、针头、摄子、剪刀等)的灭菌。
干热空气灭菌法:是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
该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和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热气体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软膏机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的灭菌,不适合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的灭菌。
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心得体会
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心得体会这次的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让我对于灭菌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不仅熟悉牢记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的原理、步骤,还能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运用到生活中去。
首先,原理是必须掌握的。
湿热灭菌原理是导致细胞内关键性蛋白质和酶发生热变性或凝固,湿度对该破坏性过程起促进作用。
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湿热灭菌破坏了蛋白质的结构,细菌丧失了原有功能。
这种变形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是否可逆却决于使用的具体灭菌方法。
学习后我明白了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蒸汽的性质、药品性质和灭菌时间等。
因此,控制好这些主要因素能有更好的效果。
那么,干热灭菌原理的原理与湿热灭菌原理不同。
干热灭菌原理是使微生物氧化而不是蛋白质变性。
我们都知道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
一般有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
适用于干燥粉末、凡士林、油脂等。
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但是目的相同的都是为了达到灭菌。
其实,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在温度上面有着主要的区别:湿热灭菌温度为118-134°C,使用蒸汽、过热水;干热灭菌温度为160-320°C,使用热空气。
这次的学习我还掌握了两者所使用的方法。
干热灭菌的方法有:①焚烧法、②烧灼法、③干烤法、④红外线法、⑤微波法等;湿热灭菌的方法有:①高压蒸汽灭菌法、②流通蒸汽灭菌法、③间歇蒸汽灭菌法。
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的学习提高了我的专业能力,对于以后我的从事工作是有重要意义的。
灭菌在人类的发展历史始终有着重要意义,灭掉有害的细菌才能保持人们的健康,灭菌工作是必要的特别是在食品安全工业中。
这次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了自我,是我知道自己对于已学知识程度和没有掌握的知识还有哪些,这将有利于我的今后学习,我将好好学习提高能力。
微生物检测中常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
微生物检测中常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消毒和灭菌两个词在实际使用中常被混用,其实它们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
消毒是指应用消毒剂等方法杀灭物体表面和内部的病原菌营养体的方法,而灭菌是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的所有微生物,使之呈无菌状态。
物理方法一、温度利用温度进行灭菌、消毒或防腐,是最常用而又方便有效的方法。
高温可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和酶类发生变性而失活,从而起灭菌作用,低温通常起抑菌作用。
1.干热灭菌法a.灼烧灭菌法:利用火焰直接把微生物烧死。
此法彻底可靠,灭菌迅速,但易焚毁物品,所以使用范围有限,只适合于接种针、环、试管口及不能用的污染物品或实验动物的尸体等的灭菌。
b.干热空气灭菌法:这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待灭菌的物品均匀地放入烘箱中,升温至160℃,恒温1小时即可。
此法适用于玻璃皿、金属用具等的灭菌。
2.湿热灭菌法在同样的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好,这是因为一方面细胞内蛋白质含水量高,容易变性。
另一方面高温水蒸汽对蛋白质有高度的穿透力,从而加速蛋白质变性而迅速死亡。
a.巴氏消毒法:有些食物会因高温破坏营养成分或影响质量,如牛奶、酱油、啤酒等,所以只能用较低的温度来杀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这样既保持食物的营养和风味,又进行了消毒,保证了食品卫生。
该法一般在62℃,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此法为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创,故名为巴氏消毒法。
b.煮沸消毒法:直接将要消毒的物品放入清水中,煮沸15分钟,即可杀死细菌的全部营养和部分芽孢。
若在清水中加入1%碳酸钠或2%的石炭酸,则效果更好。
此法适用于注射器、毛巾及解剖用具的消毒。
c.间歇灭菌法:上述两种方法在常压下,只能起到消毒作用,而很难做到完全无菌。
若采用间歇灭菌的方法,就能杀灭物品中所有的微生物。
具体做法是:将待灭菌的物品加热至100℃,15~30分钟,杀死其中的营养体。
然后冷却,放入37℃恒温箱中过夜,让残留的芽孢萌发成营养体。
生物实验室灭菌方式
生物实验室里常用的灭菌方法汇总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器材一般包括玻璃器材、金属器械、橡胶制品及塑料制品等,每类器材的处理及消毒措施都有不同。
严格的消毒灭菌工作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个实验能否顺利进行。
1.消毒灭菌方法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杀菌法等)和化学方法(消毒剂、抗生素)两大类。
1.干热灭菌法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150℃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
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2.湿热灭菌法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器的蒸汽压力一般调整为1.0-1.1 kg/cm2,维持20-30min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3.射线灭菌法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灭菌的方法。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
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的破坏作用而使其灭活。
适合于实验室空气、地面、操作台面灭菌。
灭菌时间为30min。
用紫外线杀菌时应注意,不能边照射边进行实验操作,因为紫外线不仅对人体皮肤有伤害,而且对培养物及一些试剂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4.过滤除菌法是将液体或气体通过有微孔的滤膜过滤,使大于滤膜孔径的细菌等微生物颗粒阻留,从而达到除菌的方法。
过滤除菌法大多用于遇热易发生分解、变性而失效的试剂、酶液、血清、培养液等。
目前,常用微孔滤膜金属滤器或塑料滤器正压过滤除菌,或用玻璃细菌滤器、滤球负压过滤除菌。
发酵实验灭菌方法
发酵实验灭菌方法一、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中进行高温灭菌的方法。
通常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烘箱、干燥箱或火焰中加热,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此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杀死绝大多数微生物,而且对不耐湿热的物品尤为适用。
然而,干热灭菌所需温度较高,时间较长,可能会对某些物品造成损坏。
二、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是指利用高温水蒸气进行灭菌的方法。
在发酵实验中,常用的湿热灭菌设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和常压蒸汽灭菌器。
湿热灭菌法的优点是杀菌效果好,对大多数微生物都能有效杀死,而且对物品的损伤较小。
但是,湿热灭菌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能源,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物品受潮。
三、紫外线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紫外线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而且对人体的伤害较小。
在发酵实验中,可以使用紫外线灯对实验室内空气、表面和物品进行消毒。
然而,紫外线灭菌法对于隐藏在角落或缝隙中的微生物效果不佳,而且长时间照射可能会对某些物品造成损坏。
四、过滤除菌法过滤除菌法是指通过过滤介质去除微生物的方法。
在发酵实验中,常用的过滤除菌设备有滤膜过滤器和超滤器。
过滤除菌法的优点是不加热、不损伤物料、操作简便等。
但是,过滤除菌法只能去除液体中的微生物,对于气体和固体颗粒中的微生物效果不佳。
此外,过滤介质需要定期更换或清洗,以保证过滤效果。
五、化学消毒剂灭菌法化学消毒剂灭菌法是指利用化学消毒剂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酒精、漂白粉、甲醛等。
这些消毒剂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而且使用方便。
然而,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也需要注意防止消毒剂残留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六、辐射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是指利用放射性物质发射的射线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辐射源有钴-60和铯-137等放射性同位素。
辐射灭菌法的优点是杀菌效果好、时间短、操作简便等。
但是,辐射灭菌法的设备投资较大、成本较高,而且放射性物质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和维护。
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比较
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
比较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相同温度下,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相比较,湿热的灭菌效果较干热好,使用也更普遍。
湿热较干热灭菌效果好的原因有:
①热蒸汽对细胞成分的破坏作用更强。
水分子的存在有助于破坏维持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氢键和其他相互作用弱的键,更易使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含水量与其凝固温度成反比。
湿热灭菌中的菌体蛋白质吸收水分,因此较同一温度的干热空气中的菌体蛋白质更易凝固。
②蒸汽存在潜热.当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可放出大量热量,故可迅速提高灭菌物体的温度。
因而湿热灭菌比干热所要温度低,如在同一温度下,则湿热灭菌所需时间比干热短。
③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使深部也能达到灭菌温度,故湿热比干热收效好。
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
2018/10/16
11
二、湿热灭菌法定义
2.1 定义: 指用饱和蒸汽、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 的方法。实际上只要微生物处于达到水-水 蒸气平衡状态下的灭菌过程,都是湿热灭菌.
2018/10/16
12
例:实验室给微生物取样瓶灭菌时通
常加入1ml水并密封。
水分的存在有利于灭菌
蒸汽有利于蛋白质的变性和酶的失活,
9
1.2.2 干热空气灭菌法:系指用高温干热 空气灭菌的方法。 特点:该法适用于耐高温金属、玻璃、 等物品与用具的灭菌制品以及不允许湿 气穿透的油脂类(如油性软膏基质、注 射用油等)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的 灭菌,不适与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 的灭菌。
2018/10/16 10
1.3 注意 :在干燥的状态下,由于热穿透力 较差,微生物耐热性较强,必须长时间受 高温的作用才能达到灭菌的目的。因此干 热空气灭菌法采用的温度一般比湿热灭菌 法要高。一般规定为135-145℃灭菌3-5 小时;160-170℃灭菌2-4小时;180-200℃ 灭菌0.5-1小时。
从而杀灭细胞
2018/10/16
13
湿热灭菌法特点
蒸汽热穿透性强
灭菌效率高
温度相对较低 灭菌时间相对短 灭菌过程不产生任何化学物理污染 灭菌设备控制参数少,运行稳定,方便管理药 物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
2018/10/16 14
二、湿热灭菌法分类
热压灭菌法 流通蒸汽灭菌法 煮沸灭菌法 低温间歇灭菌法
2018/10/16
25
湿热灭菌工艺之一
美国FDA规定的残存概率法
灭菌过程8≤ F0<12分钟
消毒和灭菌常用的方法
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
一、物理方法
1.干热灭菌法:利用高温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一般在160℃下持续1-2小
时,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芽孢等。
此方法常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等物品的灭菌。
2.湿热灭菌法:利用高温湿度的蒸汽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通常在121℃下
持续30分钟,也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
此方法适用于不耐高温的物品,如塑料、橡胶、玻璃器皿等。
3.过滤法:通过物理手段将微生物从空气中或液体中分离出来,主要用于空
气或液体中微生物的分离和去除。
二、化学方法
1.化学药剂灭菌法:利用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常用的化学药剂有
甲醛、乙醇、次氯酸钠等。
此方法适用于表面消毒、空气消毒等。
2.熏蒸法:将具有杀灭作用的化学气体导入密闭的空间,使其杀灭空间内的
微生物。
此方法常用于仓库、车厢等场所的消毒。
三、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某些微生物本身具有的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如乳酸菌、霉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泌某些抗菌物质,对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生物方法常用于食品保存、生物防治等领域。
四、辐射方法
辐射方法主要包括紫外线照射和臭氧照射等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利用紫外线和臭氧具有杀菌作用,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辐射方法常用于表面消毒、空气消毒等方面。
以上就是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的简要介绍,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细胞工程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和原理
细胞工程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和原理细胞工程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干热灭菌、紫外线灭菌、过滤除菌等。
以下是这些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1. 湿热灭菌:是利用高温高压的水蒸气进行灭菌。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常用于培养基、实验器具等的灭菌。
其原理是在高温高压下,水蒸气的穿透力增强,能够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
2.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干燥空气进行灭菌的方法。
常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器械等的灭菌。
其原理是在高温下,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会发生变性,从而失去生物活性。
3. 紫外线灭菌: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进行灭菌的方法。
常用于实验室空气、操作台等的灭菌。
其原理是紫外线能够穿透微生物的细胞膜,使其DNA 发生损伤,从而阻止微生物的繁殖。
4. 过滤除菌:是利用过滤器过滤掉空气或液体中的微生物。
常用于不能耐受高温灭菌的液体或气体的灭菌。
其原理是过滤器能够阻止微生物通过,从而达到除菌的效果。
这些灭菌方法各有优缺点,在细胞工程实验室中,需要根据不同
的物品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同时,为了确保灭菌效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灭菌操作,并对灭菌效果进行检测和验证。
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的原理
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的原理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是常见的灭菌方法,它们都能有效地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本文将从原理的角度介绍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的工作机制。
我们来了解湿热灭菌的原理。
湿热灭菌是利用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来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湿热灭菌方法是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也称为压力蒸汽灭菌器。
在这种设备中,水被加热并转化为蒸汽,蒸汽的压力和温度能够达到高水平。
当物体置于高压蒸汽中时,蒸汽会渗入物体内部,使得物体的温度也升高。
高温和高湿度共同作用,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使其失去生活能力。
湿热灭菌的原理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
首先,高温能够引起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是微生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参与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当温度升高时,蛋白质的结构会发生改变,导致其失去原有的功能。
这种蛋白质的变性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使其死亡。
高湿度能够增加湿热灭菌的效果。
湿热环境能够促进微生物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使得灭菌效果更好。
此外,湿热环境也能够阻止微生物细胞内的水分蒸发,保持细胞的水分平衡。
微生物需要水分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当水分被剥夺时,微生物的生活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接下来,我们进入干热灭菌的原理。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和低湿度的环境来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干热灭菌方法是使用烘箱或炉子对物体进行加热。
在干热灭菌过程中,物体暴露在高温的环境中,温度通常在160°C至180°C之间,持续一段时间。
干热灭菌的原理与湿热灭菌类似,都是通过高温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高温能够引起微生物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使得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
同时,干燥的环境能够导致微生物细胞内水分的蒸发,使细胞脱水,从而破坏微生物的生活能力。
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差异。
湿热灭菌常用于灭菌器具、培养基和药品等物体的灭菌。
而干热灭菌则主要适用于灭菌一些耐热物品,如金属器具、注射器和玻璃器皿等。
总结起来,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都是利用高温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七大灭菌方法
常用的七大灭菌方法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过滤除菌法、汽相灭菌法、液相灭菌法等,可依据被灭菌物品的特性采纳一种或多种方法组合灭菌。
一、湿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灭菌设备内利用饱和蒸汽、蒸汽-空气混合物、蒸汽-空气-水混合物、过热水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内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该法灭菌力量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适用于药品、容器、培育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他遇高温柔潮湿性能稳定的物品。
湿热灭菌条件通常采纳温度-时间参数或者结合F0值(F0值为标准灭菌时间,系灭菌过程给予被灭菌物品121°C 下的等效灭菌时间)综合考虑。
二、干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退热原物质的方法。
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制容器、纤维制品、陶瓷制品、固体试药、液状石蜡等。
干热灭菌条件通常采纳温度-时间参数或者结合FH值(FH值为标准灭菌时间,系灭菌过程给予被灭菌物品160°C下的等效灭菌时间)综合考虑。
三、辐射灭菌法本法系指利用电离辐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辐射射线有60Co 或137Cs衰变产生的γ射线、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和X射线装置产生的X射线。
适用于能够耐辐射的医疗器械、生产帮助用品、药品包装材料、原料药及成品等。
辐射灭菌掌握的参数主要是辐射剂量(指灭菌物品的汲取剂量),为保证灭菌过程不影响被灭菌物品的平安性、有效性及稳定性,应确定最大可接受剂量。
四、气体灭菌法本法系指用化学灭菌剂形成的气体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最常用的化学灭菌剂是环氧乙烷,一般与80% ~90%的惰性气体混合使用,在充有灭菌气体的{压腔室内进行。
适用于不耐高温、不耐辐射的物品(如医疗器械、塑料制品和药品包装材料等),干粉类产品不建议采纳本法灭菌。
采纳环氧乙烷灭菌时,腔室内的温度、湿度、灭菌气体浓度、灭菌时间是影响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需确认灭菌完成后灭菌气体和反应产物残留量对灭菌物品的平安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比较分析
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比较分析
1.灭菌原理:
湿热灭菌法则主要是利用高温和蒸汽的双重作用进行灭菌。
水蒸气能够迅速传递热量,使被灭菌物质迅速达到高温,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2.温度和时间:
干热灭菌法一般需要较高的温度(通常为160°C至180°C)和相对较长的时间(通常为60分钟至120多分钟)。
由于高温的需求,一些材料和设备可能无法承受干热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的时间要求较长,比较适用于一些耐高温物品的灭菌,例如金属、玻璃制品等。
湿热灭菌法中,通常采用的蒸汽温度为100°C至137°C,较干热灭菌法要低。
湿热灭菌法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为10分钟至30多分钟。
由于温度较低且时间短,湿热灭菌法适用于一些热敏感和不耐高温的物品,例如塑料、纺织品等。
3.适用范围:
湿热灭菌法则适用于热敏感的物品,如塑料制品、纺织品、液体等。
蒸汽能够快速将热量传递给被灭菌物质,杀菌效果较好。
此外,湿热灭菌法对于水分较多的物品,温度和时间更易使其达到杀菌要求。
4.控制和验证:
湿热灭菌法相对而言更容易控制,通过蒸汽压力和时长的控制来实现灭菌效果的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湿热灭菌法中的保价时间和保持温度是确保灭菌有效性的关键要素。
总体而言,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各有其优势和适用范围。
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应根据具体的被灭菌物品的特性来确定。
同时,在进行灭菌操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应的工艺和控制要求进行,确保灭菌效果可靠。
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比较
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
法比较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相同温度下,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相比较,湿热的灭菌效果较干热好,使用也更普遍。
湿热较干热灭菌效果好的原因有:
①热蒸汽对细胞成分的破坏作用更强。
水分子的存在有助于破坏维持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氢键和其他相互作用弱的键,更易使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含水量与其凝固温度成反比。
湿热灭菌中的菌体蛋白质吸收水分,因此较同一温度的干热空气中的菌体蛋白质更易凝固。
②蒸汽存在潜热.当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可放出大量热量,故可迅速提高灭菌物体的温度。
因而湿热灭菌比干热所要温度低,如在同一温度下,则湿热灭菌所需时间比干热短。
③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使深部也能达到灭菌温度,故湿热比干热收效好。
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的原理
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的原理
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分别是通过湿热和干热的条件来灭菌的方法。
它们的原理如下:
湿热灭菌的原理:湿热灭菌是利用高温和一定的湿度,通过破坏菌体的蛋白质和核酸结构,达到杀灭细菌的作用。
具体过程包括:
1. 温度:通常在121°C下进行湿热灭菌,这是因为该温度下
的蒸汽压能够达到大气压,保证必要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2. 压力:高压蒸汽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以达到高温的目的。
高压蒸汽在灭菌器中产生,维持一定的压力和温度。
3. 时间:菌体灭活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持续灭菌时间为15-30分钟。
干热灭菌的原理:干热灭菌是通过高温和干燥的条件,使细菌失去生活能力。
具体过程包括:
1. 温度:通常在160-180°C下进行干热灭菌,这是由于高温下
的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细胞壁和细胞膜破裂,从而灭活细菌。
2. 时间:由于干热灭菌需要更高的温度,灭菌时间较长,通常为1-2小时。
3. 干燥:在干热灭菌过程中,干燥的环境有助于杀灭细菌,因为水分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低水分环境,细菌细胞失去水分,无法正常生长和复制。
总的来说,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通过高温破坏细菌的蛋白质、
核酸结构和细胞膜等,达到灭菌的目的。
湿热灭菌利用高温和一定湿度,干热灭菌则是通过高温和干燥条件。
干热湿热灭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比较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对细菌杀灭效果的影响;2. 探究不同灭菌方法对细菌芽孢的杀灭效果;3. 了解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的适用范围。
二、实验原理热力灭菌是利用高温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根据灭菌过程中湿度条件不同,热力灭菌分为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
1. 湿热灭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发生变性,导致细胞死亡。
湿热灭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煮沸灭菌法。
2. 干热灭菌:在高温、低湿条件下,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导致细胞死亡。
干热灭菌通常采用干烤箱或火焰灭菌法。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2. 培养基:LB培养基、MRS培养基;3. 灭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烤箱、火焰灭菌器;4.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无菌操作台、移液器、培养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菌株培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于LB培养基和MRS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得到纯培养。
2. 菌悬液制备:将纯培养的菌株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梯度稀释,得到不同浓度的菌悬液。
3. 灭菌实验:(1)湿热灭菌:将不同浓度的菌悬液分别接种于无菌平板,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121℃灭菌30分钟。
(2)干热灭菌:将不同浓度的菌悬液分别接种于无菌平板,置于干烤箱中,160℃灭菌2小时。
4. 培养与观察:将灭菌后的平板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黄色葡萄球菌:(1)湿热灭菌:灭菌后平板上无细菌生长,说明湿热灭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杀灭作用。
(2)干热灭菌:灭菌后平板上仍有少量细菌生长,说明干热灭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较差。
2. 大肠杆菌:(1)湿热灭菌:灭菌后平板上无细菌生长,说明湿热灭菌对大肠杆菌具有杀灭作用。
(2)干热灭菌:灭菌后平板上仍有少量细菌生长,说明干热灭菌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较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热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所以该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是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湿热灭菌法可分为:
煮沸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和间歇蒸汽灭菌法。
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蒸汽的性质、药品性质和灭菌时间等。
(1)煮沸灭菌法:
将水煮沸至100摄氏度,保持5-10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保持1-3小时可杀死芽胞。
在水中加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碳酸氢钠时沸点可达105摄氏度,能增强杀菌作用,还可去污防锈。
此法适用于食具、刀箭、载玻片及注射器等。
(2)xx消毒法:
一种低温消毒法,因巴斯德首创而得名。
有两种具体方法,一是低温维持法:62摄氏度维持30分钟;二是高温瞬时法:75摄氏度作用15-30秒。
该法适用于食品的消毒。
(3)流通蒸气灭菌法:
利用常压下的流通蒸汽进行灭菌。
(4)间歇蒸汽灭菌法
(5)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千帕蒸汽压温度达121.3摄氏度,维持15-20分钟。
湿热灭菌法湿热法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与干热法相同的灭菌效果,因为:
①湿热中蛋白吸收水份,更易凝固变性;②水分子的穿透力比空气大,更易均匀传递热能;③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由气态变成液态可释放出529卡热能,可迅速提高物体的温度。
湿热灭菌法一般采用121摄氏度,灭菌20-30min,如果是产孢子的微生物则应采用灭菌后适宜温度下培养几小时,再灭菌一次,以用于杀死刚刚萌发的孢子。
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
一般有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
本法适用于干燥粉末、凡士林、油脂的灭菌,也适用于玻璃器皿(如试管、平皿、吸管、注射器)和金属器具(如测定效价的钢管、针头、摄子、剪刀等)的灭菌。
干热空气灭菌法:
是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
该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和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热气体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软膏机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的灭菌,不适合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的灭菌。
在干热状态下,由于热穿透力较差,微生物的耐热性较强,必须长时间受高温的作用才能达到灭菌的目的。
因此。
干热空气灭菌法采用的温度一般比湿热灭菌法高。
为了保证灭菌效果,一般规定:135-140摄氏度灭菌3-5h;160-170摄氏度灭菌2-4h;180-200摄氏度灭菌0.5-1h。
干热灭菌法:
细菌的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需要加热至160℃~170℃2小时才杀灭。
干热灭菌的方法有①焚烧:
用火焚烧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法,破坏性大,仅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等;②烧灼:
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实验室的金属器械(镊、剪、接种环等)、玻璃试管口和瓶口等的灭菌;③干烤:
在干烤箱(hot air sterilizer)内进行,加热至160℃~170℃维持2小时,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器皿、瓷器、玻质注射器等;④红外线(infrared):
是波长为770nm~1000μm的电磁波,以1μm~10μm波长的热效应最强。
红外线的热效应只能在照射到的表面产生,不能使物体均匀加热,常用于碗、筷等食具的灭菌;⑤微波(microwave):
波长为1mm~1000mm的电磁波统称为微波,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与陶瓷等物质,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
微波炉的热效应分布不均匀,灭菌效果不可靠,用于非金属器械及食具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