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题教学设计中的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课题教学设计中的创新

作者:张文停

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4年第08期

摘要:教学艺术的生命在于教学创新。课题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而课题教学的效果关键在于课前的教学设计。对于具体的课题教学,教学设计创新主要表现为课题导入的创设、课题难点的突破、课题素材的处理与课题内容的拓展四个方面。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题导入;难点突破;素材处理;内容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8(S)-0004-3

什么样的课深受学生欢迎?什么样的课具有高效益?什么样的课能获得同行的好评或专家的认可?答案就是两个字:创新!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曾经说过:“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这几句话精辟地阐述了“创新”的重要性,徐悲鸿的画之所以能登上世界画坛的顶峰,“致力创新”是其成功的法宝。教学也是一种艺术,教学艺术的生命就在于教学创新。课题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而课题教学的效果关键在于课前的教学设计。对于具体的课题教学,教学设计应如何创新?或者说,哪些内容或环节是课题教学设计中的创新点?笔者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1 课题导入的创设

课题导入是课题教学的开始,如果一开始就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或求知欲望,那么后续的学习活动就具备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能诱发学生兴趣或学习欲望的课题导入设计,究其内容与形式,主要特点在于“新”和“奇”。

所谓“新”,它的基本要求是不照搬教材,即使沿用教材内容,导入的形式也要有新意。比如,《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题,教材是选用“飞机的升空”和“水翼船贴着水面行驶”的事例作为课题导入。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坐过飞机也没有见过水翼船,因此难以诱发学生的兴趣或求知欲望,不如改为“在两张纸中间吹气而两张纸靠拢”实验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这是为什么”的探究冲动。如果要沿用教材中的课题导入素材,最好是用视频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展示飞机起飞与水翼船的行驶,通过声音、图像的感官刺激,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的体验。最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就是照本宣科,因为教材中的内容素材信息,学生课前看过,即使课前没看,但只要翻开书即十知八九,倘若没有新意,导入环节有何新鲜感?

所谓“奇”,它指内容奇特或形式奇特。如,《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课题导入,教师讲述1890年“马尔波罗号”帆船突然失踪的故事,就属于内容奇特;而《科学探究:摩擦力》的课题导入,让身高差异明显的两位同学利用钢管进行“拔河”比赛,小个子同学获胜(大个子同学手握钢管处涂了一层润滑油)的课题导入,这就属于导入形式奇特。

课题导入的设计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只要是与课题有关的生活事物、历史事件、实验现象、科技成果等都可以作为导入的素材,在手段与形式方面,它不受任何因素的约束。正是由于课题导入内容的广泛性与导入形式的多样性,自然在教学艺术方面就存在为精益求精而不断创新的问题。如果要问,教师的课堂魅力从哪些方面去构建,创新设计新奇的课题导入就是其重要途径。

2 课题难点的突破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课题难点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对某些学生是难点,而对其他学生就不一定是难点。一般情况下,难点的确定是相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的。对于课题难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会给学生的后续学习增添障碍。

课题难点的突破,它既牵涉到教学策略的选择,还牵涉到教学手段的运用,更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如,“凸透镜的会聚性质”,“为什么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束都在焦点会聚”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该课题学习的难点。为了促进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先演示三棱镜对光的折射现象,接着再演示两平行光通过底边相接的两个组合三棱镜的折射现象,使学生理解从组合棱镜折射出的两束光线相交的原理,然后引导学生对比组合三棱镜与凸透镜模型,使学生理解凸透镜是底边相接的两个组合三棱镜的演变。上述难点突破中,借助三棱镜模型的类比就是一种教学智慧,启发式引导就是一种教学策略,演示现象就是教学手段的运用。

课题难点的突破方法与途径灵活多样。如,对“飞机升力产生原因”的理解,教学中就可以先引入“流量”概念并采用“新旧知识搭桥”的方法来突破;又如,对“电路短路”的认识,教学中就可以设计因电阻逐渐减小而电流逐渐增大的实验探究方法来促使学生的思维由实体向虚体转化;再如,对于“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辨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水银槽液面处的液体和管内与之相平的液体想象为“液片”,采用“构建模型”的方法来使学生领悟其实验原理。

总之,对课题难点的突破,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艺术层次,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它是课题教学设计中的创新点。

3 课题素材的处理

对课题素材进行处理是课题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处理方式反映了教师对课程本质内涵的把握程度。有的教师认为教材是课程专家编写的,按教材教就不会错。究其实质,这是教书的观念而不是教学的观念,形成这种观念的根本原因就是对课程建设的认识模糊。课程的建设须经历“课程理念的确立、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教材的编写”三个阶段。对于教材素材内容的筛选,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就是不同的教材版本都有其各自特点的原因。教材内容是一种固定信息,它不可能适应具有地域差异和知识能力水平差异的不同学生。另外,教材是一

种静态贮存式的教学资源,如何将这种贮存式的资源转化为便于传递的信息资源,这也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处理。因此,它也是课题教学设计的创新点。

课题素材的处理主要有素材变换与素材完善两种方式。素材变换,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选用其他素材资源来替代教材资源。素材的变换主要遵循“可行性”与“效益性”两个原则。如,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中,教材设计的实验是利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然而有的学校没有这套器材或器材已损坏而无法完成实验,即使能做但操作不方便,加之玻璃罩容易漏气或实验效果不明显等原因,因此可以变换为如下实验:将贺卡上的音乐小芯片取出,拨动开关使其播放音乐,然后放入大注射器内,推动活塞,排开注射器内的空气,再用橡皮套堵住注射口将其密封,抽动注射器活塞,制造一个小的类真空环境;继而感受声音的变化情况,让学生明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素材完善,就是指教师在教材素材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或增加新的内容,从而实现课程教学功能的最大化。如,《光的折射》课题中,在展示折射现象时,教材设计的是将铅笔放在水杯中,其意图是引导学生发现铅笔在水面处“折断”的现象。实际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教学重视,即浸入水中的那段铅笔变粗了,是否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变大呢?这是诱发学生产生探究冲动的好问题。为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对比观察小球在圆形玻璃水杯和方形玻璃水槽中的大小。显然,这样的改进和完善可以诱发学生在本课题学习中的思维活力。

4 课题内容的拓展

课程教学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艺术境界,第一种表现为局限教材而解释教材,第二种表现为挖掘教材而诠释教材,第三种表现为依据教材而用活教材。用活教材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用活教材的实质就是创新。所谓用活教材,它主要分两种情形,一是将枯燥静止的文字内容转化为有趣变化的动态信息,二是对课题内容开展适度延伸拓展的发展性教学,即课题内容的拓展教学。对于第一种情形,上面三个分论点中都做了较为详实的阐述,故这里仅阐述第二种情形。

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发展”的课程理念,其主要内涵为“关注学生现阶段的成长与未来发展”,核心内容体现为注重培养学生终身能自主学习的能力。课题内容的拓展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课题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性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经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得以培养或提升。

物理课程教学是螺旋式的发展进程,初中仅涉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与过程,对于很多的现象与事物,学生都会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认知困惑,这就为课题内容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学生对比观察小球在圆形玻璃水杯和方形玻璃水槽中的大小,会产生为什么小球在圆形玻璃水杯中大,而在方形玻璃水槽中更小的疑问。再如,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感应电流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又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电流表不论是内接还是外接都会产生测量误差,那么究竟哪种接法误差较小呢?误差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些都是有趣的问题,也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而且学生的课程学习就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就是课程教学中的时间与空间的扩张。必须指出,对于课题延伸拓展,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