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采访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合集下载

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

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
在提及私人或比较尖锐的问题
倾听 1 适当反馈 2 注意观察
倾听与记录
记录 1 使用关键词 2 建立一套自己的笔记
方式
主要类型
访问采访法 观察采访法 文献研究法
一 访问采访法
访问作为一种采访的方法是指记者同 采访对象交谈,通过双方的沟通与互 动活的调查资料的调查方法。访问具 有面对面的双向互动性,同时访问过 程比较灵活,有利于发挥访谈者的主 动性和创造性。
访
激沟融接 问
发通洽近 阶阶阶阶
的 几 个
段段段段 阶
问题的种类
1 开放型问题 适用于社会经验丰富,善于表达的采访对象,或访问渐入佳境时
2 闭合型问题 适合挖掘典型细节、情节和核实材料、不善言辞的采访对象、访问初始阶
段 3 迂回使问题
在访谈中遇到障碍,对方回答不清或不愿回答时 4 激将式提问
通过设问、反问或故意错问,以激发对方情绪 5引用式提问
适用于一些比较敏感和尖锐的问,要找到使采访 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 近点。
融洽阶段,谈这次采访的 背景、目的及为什么选择 这位采访对象。
沟通阶段,掌握主动权, 适当引导、启发或调整话 题。
激发阶段,应把自己的真 实情感和盘托出。
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访谈主动权 提问要有逻辑 提问要具体 提问的方法要多样

第五章-采访特殊方法

第五章-采访特殊方法
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
隐性采访 其他特殊方式的采访
第一节 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的概念及特征 ➢隐性采访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隐性采访应注意的问题
一、隐性采访的概念与特征
隐性采访的概念
•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是一种与显性采访(即公开记 者身份和采访意图)相对应的采访方式,往往被媒体用作 “曝光新闻”的主要手段。
《新闻调查》栏目对隐性采访制的采访规范:
• 无论如何,秘密调查都是一种欺骗。新闻不是欺骗的通 行证,我们不能以目的的正当为由而不择手段。秘密调 查不能视为一种常规的做法,也不能仅是为了增添报道 的戏剧性而使用。
• 只有同时符合以下四条原则,才能采用秘密调查: ✓ 第一,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我们正在调查的是严重侵犯
• 指在一定条件下,记者不向采访对象公开自己的身份、不 告知自己的采访目的,通过模拟种社会角色或以普通社会 成员的身份报道采访源,获取新闻事实。亦称“暗访”或 “私访”。
隐性采访的特征
①采访者身份意图和手段的隐匿性 ②被采访者对于采访的不知情 ③采访者对采访事件的亲历性 ④采获新闻事实的原真性
问题:
• 请问以上两个隐性采访案例中记者对隐性采访手段的 运用有何差异?
• 案例中隐性采访手段的运用是否妥当?为什么? • 通过这组案例比较,你们认为在什么情况下记者才能
运用隐性采访手段?
隐性采访的适用条件
必须以社 会公共利 益需要为 前提
在法律许 可的范围 内进行
隐性采访的 适用条件
通过公开采 访无法获取 相关信息
• 狮子公司以“非法侵入”和“对雇主有不义之举”为由向法院提起 诉讼,要求ABC支付巨额赔偿。
• 法院于1997年1月裁定狮子公司胜诉,要求ABC支付补偿性损失赔 偿费1402美元和惩罚性损失赔偿费550万美元。1997年8月,法院 将损失赔偿额减到31.5万美元。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

• (4)王志:你上任的时候,我看了这个数字是当时是 )王志:你上任的时候, 300不到 不到400。 不到 。 • 王岐山:对! 王岐山: • (5)王志:昨天的数字是 )王志:昨天的数字是2705。 。 • 王岐山:对! 王岐山: • (6)王志:那跟你的严厉措施这是成反比的,说明什么 )王志:那跟你的严厉措施这是成反比的, 问题? 问题? • 王岐山:传染病有潜伏期,传染源是在我的措施中逐渐的 王岐山:传染病有潜伏期, 被切断,隔离是一步一步的在被隔离, 被切断,隔离是一步一步的在被隔离,社区的卫生状况包 括社区整个组织、有防的组织是刚刚建立起来, 括社区整个组织、有防的组织是刚刚建立起来,所以在这 个问题上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措施, 个问题上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措施,要对今后 的十天起作用,不能对当天。如果说现在我们有一种措施, 的十天起作用,不能对当天。如果说现在我们有一种措施, 能够今天布置下去,当天就解决了。 能够今天布置下去,当天就解决了。我们面临 • 的就不是一场严峻的斗争。 的就不是一场严峻的斗争。 • (7)王志:那我能不能这样预期十天之后一定降下去? )王志:那我能不能这样预期十天之后一定降下去? • 王岐山:我相信十天之后,起码我们可以讨论这个问题。 王岐山:我相信十天之后,起码我们可以讨论这个问题。
• 一、提问的类型 • (一)开放式提问 一 开放式提问 • 是指所问问题比较笼统,被采访者的回答 是指所问问题比较笼统, 范围广泛、发挥余地较大的提问方式。 范围广泛、发挥余地较大的提问方式。 • 较适合人物专访、特写,能提供有人 适合人物专访、特写, 情味的材料;也适于采访那些健谈 健谈、 情味的材料;也适于采访那些健谈、长于 思考的采访对象。 思考的采访对象。
• •
央视《面对面》 央视《面对面》栏目之 王岐山:军中无戏言》一段落: 《王岐山:军中无戏言》一段落:

国媒体采访管理规定(3篇)

国媒体采访管理规定(3篇)
第六条 采访许可申请:
(一)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应当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交采访许可申请,并附具以下材料:
1. 采访申请表;
2. 采访计划;
3. 采访团队组成情况;
4. 被采访人的基本情况;
5.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
第七条 采访许可撤销:
第十六条 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采访过程中,不得采取非法手段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 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采访过程中,应当尊重被采访者的合法权益,不得捏造、歪曲事实。
第十八条 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采访过程中,应当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
第十九条 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采访过程中,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第1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媒体采访活动,保障新闻自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媒体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开展采访活动的各类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第三条 媒体采访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稳定,不得损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六)利用采访活动进行不正当竞争的。
第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规定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媒体采访活动,保障新闻采访的合法权益,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绪论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2.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 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

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 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 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

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 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 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3.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一.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 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 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

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 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 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 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

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 秉笔直书,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一.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 是后者的认识基础。

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二.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 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 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满足其新闻需求, 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

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 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新闻写作要写得好, 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 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第五章 采访的方式和方法

第五章 采访的方式和方法

第五章采访的方式和方法第一节采访方式一、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

是最早出现的,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

两种方式:1、面对个体采访,即个别访问;2、面对群体采访,例召开座谈会。

需要掌握的三个原则:1、平等,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没有尊卑之分,即使是记者采访领导和罪犯态度都应该客观;2、因人而异,采访者不能感情用事,而且,要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切忌套用一个模式。

例:采访艾滋病患者,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

3、主动权,采访者要始终把握主动权,就是要紧紧把握采访意图,主动提问,因势利导,步步深入;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能沉着应战,机智处理;恰当的掌握时间。

另外,还要正确处理研究采访对象和调整自己的关系。

二、视觉采访即眼睛采访,发挥眼睛的作用。

有时候,与直接采访同步进行,更多的时候,是单独进行。

1、认识和发挥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接收信息;发现线索;识别美丑;辨别真伪;洞察本质。

捕捉情景。

2、视觉采访与视觉新闻:例如:会议新闻,视觉新闻不仅是技术问题,也蕴含着政治意义。

要向新闻名篇学习,也要向文学名篇学习。

三、书面采访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一)使用书面采访的情况:1、采访对象没有时间,例如采访一些重要任务,他们很可能没时间。

2、采访对象在外地,记者不能前往。

3、记者无法接近采访对象,可以写纸条。

4、书面采访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同一时间采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许多人,例如针对日本“争常”问题采访各国政要。

5、书面采访是进行补充采访的一种方式。

(二) 书面采访的具体操作:1、说明采访意图,表明自己的身份。

2、设计问题。

3、给对方答复一个限期,并给对方的答复以反馈。

四、体验式采访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的劳动,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

如何写好体验式采访:1、选好体验点,根据报道需要,同自己平时的采访分工结合,有利于自己锻炼。

2、虚心向采访对象学习技术、品德。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课件第五章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课件第五章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
(1)我有没有侵害他人的隐私权?这么做有公共利益理由上 的支持吗?
(2)是否确实有必要使用这样的手段?我是否能用非隐性采 访的方法得到同样的采访结果?如果答案是“不必要”,那么就 不能为了哗众取宠而采用隐性采访的手段。
第二节 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
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十多年后,互联网又发展为移动互 联网。大数据及大数据发掘技术渐成蔚为大观之势,随之而来 的数据新闻,在相当程度上要求拓展新闻采访的渠道和改进新 闻采访的方法。在线采访已经成为记者们常用的采访方式。记 者们发现,倘若能善用互联网这一工具,那末它所提供的许多 服务,例如E‐mail、ICQ、BBS、微博、微信等,都可以成为 采访的重要手段。
有的新闻学者认为,不应该用欺骗的方法去获得信息。也就 是说,在任何情况下,新闻工作者都不应该以谎称身份和采访目 的的方式去获取信息。对隐性采访提出质疑者认为,这种采访方 式有以下弊端:
(1)容易导致记者伪造身份。
(2)容易导致记者虚构事实。
(3)容易导致对他人的骚扰。
新闻传媒使用偷拍、偷录等伪装方式进行采访时,必须十分 谨慎。记者应该时刻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
在第四章中,我们讲述了记者进行新闻采访通常所用的方法。 这些都传统的然而行之有效的采访方法;初学者必须认真领会、 体悟和掌握这些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记者进行新闻采访,也 还有其他方法;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记者必须采用特殊的采访 方法,方能获得新闻报道所需要的素材,进而进入新闻写作阶 段。
(八)对所获取的证据进行司法甄别
隐性采访是一个证明假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证据的取得是最 为关键的环节。记者所进行的采访和查找文字材料的工作都是为了取得 证据。但问题在于,对于采访对象提供的情况应该给予多大程度的信任? 文字资料是不是就那么可靠?记者时刻都面临判断和需要抉择。

新闻写作教程(第二版)课件第五章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写作教程(第二版)课件第五章 新闻采访与写作
述,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陈述或 观点同时报道,以呈现平衡原则; (3)记者要适度控制文本中的信源、人 物和引语。
二、视觉新闻与现场观察
视觉新闻是记者现场观察的结果,或者 说是记者代替受众进入现场观看以后, 把自己获得的“影像”诉诸文字,从而 使受丛感受到现场的一切。
二、视觉新闻与现场观察 采写视觉新闻需注意的事项有:
新闻报道绝不限于搜集资料和提问,还 需要记者到现场去用眼睛看、耳朵听、 鼻子闻、舌头尝和动手触摸,在此基础 上写成的报道更能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 之感,从而深化对新闻的理解。
第五章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节 新闻采访基础 第二节 采访形态与文体建构 第三节 采访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新闻采访基础
一、采访的基本性质 新闻采访就其本质来说,具有明显的调
查研究的性质。 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从调查研究开始,
又至调查研究结束。 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 Nhomakorabea究的过程。
新闻采访中的调查研究有自己的特殊性: 1、新闻性 2、广泛性 3、时效性 4、可感性 5、公共性
(3)采访的质量会直接决定报道的效果和 品位。
再次,写作升华采访。
第二节 采访形态与文体建构
报道动态新闻,记者需敏感的发现新闻 线素,并通过引用可靠的新闻源来呈现 事实。
一、动态新闻与采集信源
采集信源报道新闻需注意的是: (1)要采用权威可靠的信源; (2)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报道信源的陈
精确新闻的采写,关键在于获得权威的 实证材料,而其前提是进行科学调查。
《性不性由你》
五、实录报道与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主要有三种: 隐瞒身份 隐瞒目的 隐蔽手段
第三节 采访的基本要求

采访小技巧

采访小技巧

采访小技巧采访是一种获取信息和了解事实真相的重要方式。

作为一名采访者,掌握一些小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与被采访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些采访的小技巧。

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是采访的关键。

在采访开始之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来打破僵局,例如与被采访者进行简单的寒暄,让他们感到轻松和舒适。

此外,我们还可以提前做一些调研,了解被采访者的背景和兴趣爱好,以便在采访中能够找到共同话题,建立共鸣。

采访中的提问也是一门艺术。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问一些封闭式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通常是简短的,无法获取到更多的信息。

相反,开放式问题能够激发被采访者的思考,使他们能够详细地回答问题,提供更多的细节和观点。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追问的技巧,通过进一步的提问来深入了解被采访者的观点和想法。

适当运用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采访技巧。

在采访过程中,有时被采访者可能会出现停顿或者犹豫不决的情况。

这时,我们可以保持沉默,给予被采访者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回答问题。

有时候,被采访者在沉默的时间里会逐渐放松下来,主动分享更多的信息。

采访中的笔记和录音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笔记本或者录音设备来记录重要的信息和细节,以便后期整理和分析。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记录采访过程中的关键点,以便后期回顾和整理。

采访的礼仪也是需要注意的。

我们应该尊重被采访者的意愿,尽量避免过于私人或敏感的问题。

在采访中要保持礼貌和耐心,不要打断被采访者的发言,尊重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和仪态,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通过掌握这些小技巧,我们可以成为一名更优秀的采访者。

良好的沟通关系、恰当的提问、运用沉默、记录重要信息和保持礼仪都是成功采访的关键因素。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在采访中有所帮助,提高采访的效果和质量。

第五章采访方式方法(上)

第五章采访方式方法(上)

第五章采访方式方法(上)第一节访问形式和类型(一)访问1.识记:(1)访问的含义。

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

(2)访问的形式。

记者的访问,可以是个别访问,也可以是集体访问。

(3)个别访问的好处。

个别访问,,即记者与采访对象单独交谈。

这是记者采访中常用的访问形式。

个别访问能根据采访对象特点,较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沟通。

由于采访对象各自的个性不同,生活习惯、思想感情、文化素养以至立场观点等也有不同,访问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记者为了获得有关材料,必须用各种方法和个人细谈,以达到采访目的,所以个别访问是主要的访问形式。

(4)召开座谈会的前提。

开会前必须作好准备。

要根据采访要求,选择采访对象,拟定讨论提纲,最好先把提纲分送给与会者;对重点人物,还要个了卜别交谈,说明记者的意图和要求,使座谈会讨论目标明确。

座谈会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三五人或七八人即可,以便于与会者有时间畅所欲言。

座谈时,记者应冷静观察广听博纳,对予不同意见的争论,千万别轻率表态,强作结论。

2.领会:(1)开好座谈会应注意的问题。

记者要开好座谈会,要避免众口一辞歌功颂德的假现象。

开会前必须作好准备。

要根据采访要求,选择采访对象,拟定讨论提纲,最好先把提纲分送给与会者;对重点人物,还要个了卜别交谈,说明记者的意图和要求,使座谈会讨论目标明确。

(2)参加记者招待会的准备和要求。

这种形式不同于座谈会,主要的是表现为记者之间的竞争,而且招待会时间是有限的,各报台的要求也不尽一致。

因此,记者必须有备而来,包括有关政策、资料的准备,抓住关键的人们关心的问题提问,并快速做好情况介绍和问题解答的记录。

当然,会上不是每个记者都有提问的机会,不过别人提出的问题和主持人解答常能适应各媒体的共性需要,还可以从招待会所发书面材料得到补充。

(二)访问类型1.识记:(1)访问类型的区别根据。

对象不同(2)常见的几种访问类型。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新闻传播类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知识的主要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时数1、开课时间:第五学期;2、规定学时:68课时;3、规定学分:4 学分。

(四)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适时增加实践教学时数。

(五)面向专业新闻学本科专业。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 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新闻传播的责任,掌握欧文•戈夫曼戏剧论对新闻采访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新闻传播的责任与面临的危机,欧文•戈夫曼戏剧论内容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新闻采访的认识。

重点为欧文•戈夫曼戏剧论对新闻采访的指导意义。

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责任一、新闻传播所面临的危机新闻传播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是真实客观性,一层是渗进了人的主观性。

1、神圣严肃的新闻娱讯化。

2、另一种危机出现在那种视新闻传播为简单搜索事实的观念及其行为里。

二、新闻传播的责任1、对不公平现状进行抗争;2、对污浊心态进行抨击与鞭挞;3、高扬爱与人情味,健全社会。

第二节 理解新闻采访的可能理论空间一、什么是新闻采访二、欧文•戈夫曼“戏剧论”框架1、人人是演员2、剧班3、前台与后台4、演员品性三、在新闻采访中验证1、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社会互动在两种角色进行2、新闻采访中的双主都会以较为理想的方式展开对话四、欧文•戈夫曼的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1、采访是一种互动性的活动2、采访中的“表演”因素永远存在(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等的教学方法教学。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二章 记者纵横(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记者的历史和记者的类型,掌握记者的责职和素能。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记者的发展历史,中外现代记者的出现及发展,记者的类型划分以及记者的责任。

第五章采访的特殊方法

第五章采访的特殊方法

第五章 采访的特殊方法
主要内容:
体验式采访 隐性采访
第一节 体验式采访
一、什么是体验式采访 所谓体验式采访,是 指记者为了全面地了 解情况,亲自去体验 某一行业的工作或深 入到报道对象的生活 当中,并在此基础上 写出报道的采访方式, 是记者了解社会,反 映社会的最有效的途 径之一。
二、体验式采访的优点 1.体验式采访能提高采访材料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体验式采访能更真切地了解事物真相 3.体验式采访能写出更生动的报道 4.体验式采访有时能了解到其他采访方法了解不到的情 况
(三)记者必须保持中立 记者的出现可能会影响事件,因为观察者可能 会与他的采访对象建立过深的关系,从而会 出现感情超越对事实的责任的危险。所以记 者必须保持客观中立,无论对采访对象的想 法,做法有怎样的感受,都要努力不让自己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断流露在和采访对象交流过程中,流露 在眼神或言谈语调中。
第二节 隐性采访
体验式采访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体验式采访的选题要有价值 1.做到指导性可读性的统一;2.要做到大主题和小角度 的统一;3.要做到热点和冷点的统一 (二)记者要有参与的意识 体验式采访强调的就是参与,如果没有了参与就没有了 体验,也就没有了体验式采访,参与是一个过程,是 一个感受的过程,只有参与到事件当中去和群众打成 一片,获得的信息才能深刻。
案例:夏衍在采写《包身工》这 篇报告文学时,为了了解调查 包身工的真实生活,他不避艰 辛,深入到上海纺织厂,当时 资本家对包身工监视很严,工 房由日本警察、巡捕以及工头 手下的流氓紧紧封锁,不许外 人入内。为了亲身体验这种非 人的生活,夏衍就得化装采访, 他跟那些包身工一样,每天半 夜三点起床,从上海秦兴路走 十几里路,争取清晨五点半到 杨树浦,亲眼观察纺织工人的 上班情景,夏衍连续坚持了三 个月,终于掌握了大量第一手 资料,深刻了解到生活在资本 家脚下的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写出了著名的报告文学《包身 工》。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新闻采访学》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牢固掌握关于新闻采访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具有新闻思维和新闻价值判断能力,通晓新闻报道业务,能熟练运用各种新闻文体,能承担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

二、教学方式: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本课程的教学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外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对各部分内容除务必从理论上进行准确、清晰、透彻的阐释外,还应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大量实际新闻作品进行介绍分析,以加深学生对新闻采访基本原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此外,还可视教学需要,采用课堂讨论法。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针对新闻系大二学生开设。

讲授时间为一学期,18周,每周三课时,共54课时,3学分。

四、教材选用:本课程最初使用的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蓝鸿文主编的《新闻采访学》(2000年1月第2 版),该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

因为这本教材的第一版为1984年,第2版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的,有些内容不能适应当前的要求。

比如在教材中有大量的“新闻宣传”的用词。

因此2008年更换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丁柏铨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2004年第一版),这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课时分配表五、教学内容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教学目的与要求]1、本章要求学生掌握采访的定义和任务2、明确采访在采写中的地位3、准确把握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在采访中会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采访的本质,难点是把握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 新闻采访的本质一、新闻采访的定义:章 次章 名学时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3第二章 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修养3第三章 新闻价值的判断6第四章访前准备与采访的基本环节3采访实践:人物采访3第五章掌握提问技能6采访实践:访谈节目3第六章新闻采访的基本方式3第七章 培养新闻敏感3第八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3采访实践:事件采访3第九章 新闻政策与报道思想3第十章 话筒前的采访3第十一章 镜头前的采访3学时分配第十二章社会新闻的采写3二、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1、新闻采访的性质: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采访技巧及采访稿整理

采访技巧及采访稿整理

采访技巧及采访稿整理一、采访的种类:1)正式采访2)了解采访3)调查采访4)书面采访二、采访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目的2)拟定问题3)约定访问对象及访问的时间(最好以上午为主)4)个人的准备三、基本态度及禁忌1)基本态度:A.在访问时对受访者需绝对的尊重。

B.在访问时不以批判的态度进行。

C.问问题时,须主题明确。

2)禁忌:A.说话有礼貌,切忌无理或冷嘲热讽、动作切忌粗鲁。

B.不可强作引导式查询,而曲解人意,有勉强别人回答不愿回答之问题。

四、问题的种类及应用1)封闭式及开启式的问答:封闭式问题是指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答案的深浅及长短受到限制,而开启式问答则是让受访者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可表达更深入的意见。

2)直接问题:针对事件或受访者本身直接提出六个何式(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及如何)的问题,而这也是获得基本资料最有效的方法。

3)试探性问题:为避免受访者有尴尬,不欲回答的情况,而以试探性的口吻,即称之。

4)反应式及阐释式问题:反应式为从受访者的答案中,再以问题的形式,再次提出发问,而阐释式为从受访者的想法或从中摘要,转成问题或替受访者做总结。

五、采访技巧及注意事项:1)支持技巧:为在访问进行中,访问者的态度多少都会影响受访者答题的兴趣,所以,最佳的方法,需全神贯注,让受访者感到你极具兴趣。

2)多用眼看:在访谈时,可留意受访者的眼神及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及周围环境。

3)多注意弦外之音及字里行间的意思:如被访者有经常故意重复某些话题及特意回避某些问题,而就试着推测背后含意及以问题来澄清这些推测。

4)如当场记录时,被访者显得不自然,那就最好不记,于事后补记,如对方离题太远时,要适时的介入,而使用录音机,亦需征求对方的同意。

六、采访访稿的撰写:1)对答式:即以一问一答方式,就是以文字来重现访问实况。

2)文章式:依据受访者的答话,除去逐一作答的痕迹,利用整篇文章写出来。

3)综合归纳式:利用同一问题,将多数受访者的答案,归纳在一起比较。

采访的一些具体技巧

采访的一些具体技巧

采访的一些具体技巧一、深入采访提炼主题记者成功的采访不是只停留在对事物的表象认识阶段,而是进入认识事物的个性和本质的深层。

要将深入采访和提炼主题统一起来,在采访过程中形成主题;在形成主题的过程中深入采访,对主题进一步提炼深化。

这时的采访,观点具体明确,挖掘的材料扎实典型。

这样可以避免在后期编辑制作时又要从提炼主题开始的事倍功半现象出现。

提炼主题时,记者首先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形成一个采访“框架”,并对已经得到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然后在此基础上,做认真细致的思考,把报道的事物放在“全局”的天平上衡量,求得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就能提炼出正确、新颖、深刻,既具有鲜明特点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主题来。

二、简洁到位直取实质在采访中,经常会使用封闭性提问,即问题有明确指向,比较具体集中,问题的口子是封闭的,范围有严格的控制。

这样就能使一些有意躲闪、拖延扯皮的采访对象进退两难,不得不做出正面回答。

这通常是在一些批评性报道中运用的采访技巧。

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惜哉·文化——大火造成吉林省博物馆损失严重》这期节目中,采访刚开始时,有关部门就有意遮掩事实,想淡化损失。

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记者用了简洁到位、一针见血的提问:“损失大不大?”答:“损失不大。

”记者追问:“损失有多大?”答:“损失不大。

”记者再问:“损失有哪些物品?”这时官员不可能不作答:“只有图书馆的一部分藏书,大部分是儿童书籍,很多文物完好无损……”随即,记者又以相同的问题问博物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痛惜不已地说:“损失太大了,(价值)无法估量,许多珍贵文物被烧,就连保存完好的一具恐龙化石也付之一炬……”最清彩的是,还是同一个问题,保安部门和其他官员口径统一:“损失不大”或无可奉告,采访效果一目了然。

这种提问单刀直入,无法回避,并且观点明确、到位。

三、步步深入层层剥笋记者在具体采访、报道中,应做到:面对采访对象,不是简单地挖掘事实真相,而是要以理性的目光去综合和透视,用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思维层次去驾驭事实,从宏观的认识上选择微观事实,透过对具体事实材料的深入分析,深入浅出地反映一个涉猎广泛的问题、现象,或阐释一个鲜明有力的观点。

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与方法

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与方法

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与方法作为新闻记者,采访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因此,掌握有效的采访技巧和方法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成为一名出色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和方法。

1. 准备工作在进行采访之前,我们需要做足够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所要采访的主题进行广泛的研究。

阅读相关的文件、书籍和新闻报道,了解背景信息。

此外,还应该对所要采访的人有一定的了解,包括他们的职业、经历和观点。

只有做足准备,才能更好地提问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 提出开放式问题在采访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提出封闭式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只需要短暂的回答,无法提供详细的信息。

相反,我们应该提出开放式问题,鼓励被采访者进行深入的回答。

比如,“请您谈谈您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被采访者展开更多的言之凿凿。

3. 倾听和观察除了提问,我们还需要学会倾听和观察。

采访不仅仅是询问问题,还需要仔细聆听被采访者的回答,理解他们所说的内容。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被采访者的表情、姿态和语气,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

通过倾听和观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被采访者的内心想法,并在报道中准确传达他们的观点和情感。

4. 获取不同的观点作为新闻记者,我们要追求客观公正的报道。

为了避免主观偏见,我们应该努力获取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在采访中,要尽可能多地与不同阶层和背景的人交谈,了解他们对同一话题的看法。

通过多角度的报道,我们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让他们自己进行判断。

5. 尊重和礼貌在采访中,我们必须尊重被采访者,并保持礼貌。

尽管我们可能对某些问题的回答不满意,但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专业,并尊重被采访者的观点和意见。

只有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信任。

6. 快速反应和灵活性新闻是瞬息万变的,作为新闻记者,我们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灵活性。

在采访现场,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和意外情况。

我们需要及时并适当地应对,调整采访的方向和策略。

如何有效地进行采访

如何有效地进行采访

如何有效地进行采访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它既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又能通过访问对象的角度为报道增添人性化和情感色彩,使读者更易于接受信息、更容易产生共鸣。

如何进行有效的采访,是每位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以下将从采访准备、采访过程、采访技巧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进行有效的采访。

一、采访准备采访前必须仔细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定采访对象并对其进行调查研究。

这包括了解采访对象的身份、职业、经历、观点等信息,以及其所在领域的最新情况、热点话题等。

其次,在确定采访对象和主题后,还需要准备好采访的所有材料和设备,包括录音机、摄像机、笔记本、纸笔等。

二、采访过程1.签约环节在采访前,一定要和采访对象进行约定,并在取得他们的同意后签订采访合同。

这为双方提供了安全保障,并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

在签订合同时,要明确谁来承担采访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双方遵守的规则等。

2.面谈环节在开展采访前,可以先和采访对象进行简短的面谈,向他们表达采访的目的和意义。

在面谈中,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现出友好和亲切,以此激发采访对象的主动性,使其更愿意与你交流。

3.询问环节在询问时,要注意提问题的方式和顺序。

首先,要用自己的话语激发对方的回答欲望,让对方感到你在关心他们。

接着,要选择开放性问题,这种问题通常需要被回答得比较详细,而且不会仅仅得到一个是或否的答案。

在提问时,可以采用反问和插话的方式,以节省时间,保证采访效率。

4.记录环节在记录采访过程中,最好使用录音机或摄像机等设备。

另外,也可以在采访时手写笔记,如果手写的速度不够快,还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

在记录采访内容时,要确保所有信息准确无误,并尽可能详细地加以记录.三、采访技巧1. 沟通与引导采访者需要适时的沟通和引导取得更多的信息。

采访对象需要清楚自己想说什么,而采访者则需要明确自己想得到什么信息,并能通过引导其它问题继续对话。

2. 透彻而敏锐的提问采访者需要熟悉采访对象的背景,因为采访对象可能会有一些随意性,这意味着感性和按自己的意愿回答问题。

广播电视采访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牡丹江师范学院

广播电视采访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牡丹江师范学院

第一章测试1.在广播电视采访活动中,“术”字通常代表的是广播电视采访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等。

()A:错B:对答案:A2.电视消息作品侧重对新闻的六要素的采集,在丰富性和深刻性方面不及电视专题。

()A:错B:对答案:B3.新闻写作是一种被动的新闻活动,它完全受制于新闻采访活动。

()A:错B:对答案:A4.新闻是一种易碎产品指的是新闻必须要求真实。

()A:错B:对答案:A5.在一场火灾的报道中,电视媒体更加侧重挖掘与呈现()。

A:新闻基本六要素B:现场嘈杂的声音C:现场综合画面D:专家的权威解读答案:C6.由于记者与采访现场之间的距离较远,导致记者没能看清楚主席台上发言人的桌牌而写错了人物的姓氏。

这属于()失实A:写作失实B:主观失实C:体制失实D:客观失实答案:D7.新闻失实可以发生在下面哪个新闻环节?()。

A:反馈阶段B:写作阶段C:传播阶段D:采访阶段答案:BCD8.新闻真实性要求记者在采写新闻过程中注重明显的事实材料的真实性,明显的事实材料主要包括()。

A: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B:人物C:时间D:地点答案:ABCD9.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具有升华作用,那么这种升华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A:新闻主题B:新闻线索C:新闻结构D:新闻语言答案:ACD10.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A:简洁性B:丰富性C:深刻性D:真实性答案:BCD第二章测试1.采访活动的视野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社会,这体现出的是采访的广泛性特征。

()A:错B:对答案:B2.采访不是借助客观表达主观意向的活动,这句话的表述是对的。

()A:错B:对答案:A3.广播新闻报道中,音响是一种无形的语言,它往往能够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

()A:错B:对答案:B4.打电话的声音在今天的世界上极为平常,但宇航员在太空打电话的声音就能引起亿万人的兴趣。

这就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音响。

()A:对B:错答案:A5.和其他媒体相比,电视采访具有现场感强、直观度高、信息量大的一些优势、能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类问题会涉及被访问者的内心敏感领域,提 问时要通过交谈让被访问者进入状态,绝不 能冒然提问。
二、提问方式
美国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曾把提问分为开放式 提问和闭合式提问
(一)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是一种概括、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提问方式。 回答的内容不是一个具体的答复。
开放式提问的优势: 1.访问气氛轻松 2.给对方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3.为记者赢得思考和即兴提问的宝贵时间 开放式提问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时刻掌控谈话的控制权 2.针对不同的对象,问题的开放度要适当
一般在四种情况下使用: 延续一定时间的新闻事件; 动性的群体活动; 新闻人物多地点活动; 范围大、头绪多的复杂事件
3、即席采访:一般在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 上进行的一种现场采访。
即席采访应注意的问题: 直截了当将问题一次提出; 一次最多提问两到三个问题; 借助别人提问充实自己的报道; 随机应变,临场发挥
第二节 采访中的提问
有人说记者采访要唱三部曲:开始,少问多 记;过一段时间,边问边记;最后,又问又 记(观察)。不管哪一步,都离不开“问”。 有人统计,记者采写的稿件,80%以上的材 料是通过“问”——向人提问而获得的。可 见提问在采访中的地位。
一、问题的类型 按照提问的目的和功能,可分为事实性问题、 观点性问题、调查性问题和情感性问题四种 类型
下面是甲乙两记者在采访某厂党委书记前分别准备 的问题,你不妨分析分析,看哪个记者提得得当。
甲记者:1、你们厂是如何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精神的?2、你们厂是怎样进行工作着重点的转 移的?3、改革开放给工厂带来了什么收获?4、你 对本厂现状有何感想?5、在成绩面前你是怎样想 的?6、你们厂肯定还有不少问题,请真实地说说。 7、今后有什么打算?
善意的,采访必须处于公开场合。
3.某些经济新闻或人物报道,为保证真实性。 4.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通讯秘密的不适
用隐性采访
五 体验采访: 就是记者以采访者和当事人的身份,直接进 入新闻现场或事件过程,通过对事件的亲身 参与和感受进行的采访活动。 从电视媒体特性来看,体验式采访更能发挥 电视媒介的“过程感”。
调查性问题提问,记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的尖锐程度尽可能逐渐加强 2、对一些非常尖锐的问题,可以在问题提出时
加上“有人说.......”。 3、要充分注意回合型问题 4、不要因为对方拒绝回答而轻易放弃问题
(四)情感性问题
情感问题是为了揭示个人内心的世界。
目的是与观众分担其不幸,分享其被感动的故 事。
隐性采访是一把“双刃剑” 舆论监督作用 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引起法律纠纷 导演制造新闻之嫌 泄露隐私、引诱犯罪
隐性采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装扮成国家公务人员 2.不能装扮成违法犯罪之徒 3.不能改变其固有的自然性别角色 4.采访中严禁任何“诱导”
隐性采访的适用范围
1.对一些违法乱纪、不法行为的揭露。 2.社会新闻中当事人不予配合的。记者必须是
三 显性采访 显性采访就是一种常规的采访。记者在采访中
公开自己的身份、表明采访目的。
四 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是一种非常规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
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 不表明目的的采访。
隐性采访的特征: 1.记者主动出击 2.新闻事实周详 3.社会参与程度较高 4.隐瞒身份 5.隐藏目的
二 观察 观察是记者现场采访通过察看了解事件的进程
和结果,获取第一手材料的方法。
观察采访的作用是 1.增强新闻的真实性 2.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3.获得判断事实的依据 4.触发记者的情感,增加责任心 观察的方式:公开观察 ;匿名观察 ;非参与性
公开观察 ;非参与性匿名观察
如何进行观察采访: 1.抓取表现主题的典型事例 2.抓取具有新闻价值的生动细节 3.注意观察人物活动和特征 4.全景观察,宏观透视
4、同步采访:指记者始终处于新闻事件的现场, 摄像机、采访机与记者视线同步,报道以记 者在现场录音、出镜为主线。
要求同步采访记者要有出众的口才,要形成自 己独特个性的报道风格
5、调查采访:是指披露事件真相和内幕的采访。 在西方被称为“侦探式采访”。
特点是题材相当广泛,涉及人类活动的许多 方面。
一般适用于复杂事件或出于发展阶段争议较 大的事件。
(五)客观公正 提问中不要带有个人的观点,不要居高临下。 (六)沟通交流
把提问变为交谈、聊天方式,轻松自然。 沟通交流目的是感动对方,打开话题,实现 采访目标,并不放弃质疑精神。 案例:新闻调查dvd\新闻调查4\刘殊威 VTS_01_3.VOB
四、提问的基本方法
1、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单刀直入地提出问题 。
4、刨根问底
按照一个思路和逻辑,抓住对方回答中出现的 新情况、新线索、细节和疑点,不断追问, 直至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适用于调查性提问。要注意倾听,注意语气 和态度,不要变成逼问和审问。
5、联想假设 为了解事情真相或访问对象的真实想法,通过 假设联想的方法提问效果会更好。
6、以误求证 通过激将法、故意错问或反问来达到目的的 提问方法。
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不是绝对的,可以互相 转换。有个美国记者去调查“黑人在就业上是否受 歧视”。她向许多黑人提出了一个闭合式的问题: “你有没有受到过歧视?”回答总是说“没有”。 而谈到具体事情时,又证实他们受到歧视。这位女 记者哀叹:“黑人不说真话。”
主编提醒她:可能是你提问的方式不对。你问别人 是不是收过歧视,这就非要别人回答受过,或者是 没有受过。不要这么单刀直入。可以问他们:和他 们具有同等资历的白人,是不是比他们提升得快? 和他们同样工作的白人,工资是否拿得比他们多? 如果他们是白人,现在可能在做什么工作?有没有 黑人有工作能力却找不到工作的?确实,将原来的 闭合式提问换成了这类开放式问题,效果就可能好 些。
3.开放性提问运用要适可而止 (二)闭合式提问
提问有明确指向,问得比较具体、集中,提 问的口子是封闭的,范围有严格的限制,采 访对象往往要做直接的回答。
闭合式提问的作用:
1.目标明确,易于获得具体有价值的材料
2.易于控制谈话权,不会偏离主题 尖锐的闭合问题要注意提问的技巧: 1.假借他人之口: 2.在提尖锐问题时,先恭维一番 3.在尖锐问题之前提准备性问题 4.提尖锐问题时先预警
常采用从外围入手的办法,然后集中到关键 点上进行突破性调查,最后得出结论。
6、书面采访:记者以书信形式把问题写下来, 寄给或面交采访对象,然后根据对方的回信 进行报道。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记者也可以通过互联 网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采访。
7、预约采访:作为采访方法就是设法找到与新 闻事件有联系的,并适合在电视上发表意见 的人物进行采访的方法。
(一)事实性问题: 能够获得事实要素的问题 。 问题比较短,目的明确,回答具有客观性。
(二)观点性问题 即获取被访问者对事件的看法的问题。 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与事实问题相比,带有 独特性和鲜活性,这正是电视新闻所需要的。
(三)调查性问题
调查性问题关注的不是事件的表面,而 是深入到事件的内部。目的调查事件发 生的原因,并提醒社会防止类似事件的 发生。
适用访谈对象谦虚或高傲不想深谈的情况。
第三节 采访的具体方式
一 几种常见的采访方法 1、等候采访:就是记者预知或预测即将有新闻发生,
提前到特定场所等待进行采访。 记者应注意的问题: 要有耐性和恒心; 选择好拍摄位置和采访路线; 抓住采访时机; 能够接近新闻人物,进入采访现场。
2、跟踪采访:顺着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穷追 不舍采访。一般是新闻事件正在进行中。
(三)两种提问方式的搭配运用
开放式问题目的不明确、焦点不够几种, 访问对象易于泛泛而谈,甚至会偏离主题, 漏掉有价值的材料
闭合式问题方向性较强,不易形成和谐采 访气氛
在采访实践中,两者都要精妙搭配
案例
开放是问题范围很大,可以长篇大论回答。比如问一 个田径运动员:“你对这届运动会有什么看法?”这 就是一个开放式问题。运动员回答这一问题有相当大 的余地,甚至可以做长篇的谈话。反之,如果问这位 运动员:“你对新落成的体育场跑道印象如何?”这 就是一个闭合式的问题。运动员职能明确、间断地答 复,或者说“适于快跑”,或者说“妨碍快跑”,或 者说“这是第一流的跑道”等。曼彻尔指出:记者在 采访当中,通常总是以开放式问题作为采访中的第一 个问题。这样,被采访对象才能张口说话,在回答问 题时,不受拘束,可以轻松自如地漫谈。然后再由开 放式问题逐步过渡到闭合式问题,以取得具体、明确 的采访素材。
三、提问的基本原则
问得自然、问得明白、问得简洁、问得有特色
(一)准确简洁
复杂冗长、含糊不清的问题,会让访问对象一 头雾水,不知从何谈起。
(二)具体明白
不要提概括、抽象的大问题,要具体细致让人 明白。
(三)注重逻辑 提问要分层次、逐个问题去谈,直到把主题 了解清楚为止。
(四)注重倾听 有利于自己获取有关事实的更多的信息。
乙记者:1、你们领导班子每周学习几次?讨论些 什么?2、你们党政镇领导有没有明确分工?平反 了那些冤假错案?4、对知识分子政策落实得怎样? 5、你们厂怎样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6、工人业余 补习文化的情况怎样?7、近期搞了那些技术革新 和改造?8、怎样改善职工生活条件?9、明年有没 有新产品上马?10、党员怎样起骨干作用?
一般来说,事实性问题和观点性问题适用这 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高级领导,专家学者、 健谈的公众人物、当事人、知情者等。
2、循序渐进
这种方法适用于两种对象:采访时比较紧张、 拘束、不善言谈的人;采访深处的情感问题 的对象。
3、迂回深入
不从正面提出问题,而是从侧面逐步引出核心 问题。适用于情感问题和调查性问题。
8、联合采访:是两个以上的新闻机构进行的合 作采访。一般是对重头报道或特别题材的采 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