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其发展历来是党和人民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能否得到长远发展,其关键与核心在于是否有一个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是财政体制。
因此,必须对我国现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进行改革,以确保普及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中存在的缺限和问题(一)投入总量不足义务教育属于纯粹的公共品,是社会公益事业,国家应尽可能的保证义务教育的免费性质。
我国于1995年通过的《教育法》规定:到20世纪末,财政性教育支出应达到GDP的4%。
我国2012年财政性教育支出2.2万亿元,占GDP比重仅为4.28,甚至还低于上90年代全世界平均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5.7%)。
对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虽然已经明确了是“以县为主”的责任,但是中央、省、市和乡镇政府的责任没有得到明确,对于农村义务教育配套资金义务还存在层层下压现象。
以目前我国的中央政府仅仅负担了农村义务教育的2%左右的水平,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城乡分配比例不合理由于历史和政策等原因,城乡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城市义务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都是各级财政重点保证的,农村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的投入严重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则必须承担各种税费来维持正常的义务教育支出。
这种城乡分配比例不合理也是造成农村义务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也给不同地区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带来新的不均等。
(三)浪费现象严重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资金存在着浪费严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教师的流失,学校机构臃肿,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其次是教育设施大量闲置、利用率较低;最后是财力资源开支不合理,有限的教育经费被用于党政机构人员的开支上,甚至出现事业费被占用的现象。
(四)财政转移支付不够规范虽然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已经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但是还是存在财政资金、补助被截留、挪用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的不规范,在资金的按时按量落实方面仍然成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与其国民素质密切相关,而其水平的高低则与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尽管农村的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教育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c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家庭和社会对农村义务教育支持度不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从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切实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加大家庭和社会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整体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1、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1.1师资力量不均衡城乡之间师资力量悬殊。
从河北省整体来看,农村各地区出现正式教师短缺,正式教师和代课教师的比例1:1,代课教师水平良莠不齐,远远达不到国家标准[1]。
而城市教师远比农村教师要多,基本都是正式在编教师,音体美多为专业教师,师生比例合乎国家要求。
1.2城乡办学条件不均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办学压力加大,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与城镇中小学存在很大差异。
与城市相比,乡村学校的校舍陈旧、设施设备简陋、硬件资源匮乏、住宿条件差。
除经费短缺外,还有教育经费拖欠、调拨不及时等问题。
大部分学校的多媒体和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在使用了很多年后,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2、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近年来,乡村小学在校生数量的减少,不仅影响了乡村小学的发展,而且削弱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根基,乡村小学的发展空间正在逐渐萎缩。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工人们的子女也随之进城上学,城市的办学压力增大,对农村中小学办学产生了巨大影响[2]。
【2】3.家庭和社会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不足3.1家庭对义务教育支持欠缺未成年人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家庭的关心,需要家庭的支持,留守子女的家长都是在外地打工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能给他们足够的生活保障。
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在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条件下,教育财政支出被广泛投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开始意识到了教育财政支出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1.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由于地区经济差异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教育资源在各个地区之间分配不均衡。
发达地区常常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而相对落后地区则面临着资源匮乏和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2. 教师待遇不公平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的教师待遇差距仍然很大。
这种差距既影响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公平性,也导致了高素质教师流失严重。
对策:加大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每个地区都能获得公平合理的教育财政支出。
同时,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提高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教师待遇,吸引人才流动,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三、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足1. 学校基础设施滞后许多学校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存在着教室拥挤、师生比例不合理以及缺少实验室、图书馆等问题。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
2. 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机制不完善当前,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机制还没有形成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规划。
这导致了一些地区在发展综合素质教育方面面临困难,并造成大量学生承受过重课业压力的问题。
对策: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
同时,加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在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四、科研与技术创新投入不足1. 高校科研经费相对不足高校作为科研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其科研经费分配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依赖政府拨款,而企业和社会投入相对较少。
2.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缺乏支持虽然当前我国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活动,但是相关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还不够完善。
这导致了学生在实践和创新方面缺乏机会以及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问题与对策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明确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包括投入不 足、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
等。
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 括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教育 资源分配不均、学校管理水平不
高等。
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包 括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优化 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校管理水
03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鼓励社会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拓宽农村教育经费来源渠 道。
开展校企合作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实现互 利共赢。
推广志愿服务
倡导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农村教育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村学生提供 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 资助学,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 入机制。
利用金融手段支持农村义务教 育发展,如 等新型投入方式,吸引社会资 本参与农村义务教育建设。
加强监管和评估,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监管制度 ,确保资金安全、规范和有效使用。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减少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下降,而教育 等公共服务支出压力却不断增加。
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附加费取消
农村税费改革后,原先用于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 教育附加费被取消,进一步加大了地方财政压力 。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不规范
农村地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存在不规范现象,如挪用、截留、浪费等,导致资 金使用效率不高。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 入问题与对策
汇报人:XX
20XX-02-06
浅析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投入教育财政支出是许多国家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
然而,教育财政支出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1. 资金不足:教育财政支出往往难以满足教育需求的快速增长。
教育领域的经费一直远远低于其他领域,导致学校无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设施。
2. 分配不均:教育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之间分配不均衡,城市地区的教育经费更高于农村地区。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3. 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财政支出无法满足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导致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
学校人数庞大,教学设备、教师数量和教室都无法满足需求。
4. 教职工待遇不高:教育财政支出中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费用,导致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
这使得教师从业意愿不高,教育质量受到影响。
二、对策1. 增加教育财政支出:政府应将教育财政支出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部分,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在国家预算中给予教育相应的经费,确保教育财政支出能够与教育需求同步增长。
2. 公平分配教育财政支出: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的合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
要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教育发展情况等因素进行分配,保证教育财政支出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3. 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设备水平。
同时,增加教师的编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待遇,保障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4.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政府应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对教育财政支出进行捐赠和投资。
建立公益教育基金会,促进社会资源向教育领域倾斜。
三、结论教育财政支出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然而,当前教育财政支出面临着资金不足、分配不均、教育资源不足和教职工待遇不高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公平分配教育经费,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问题及思考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问题及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也存在差异。
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我国实施了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通过向各地方政府提供财政补助,来弥补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的财政困难,保障城乡学校的基本运行。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
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资金分配不均匀、审批程序复杂、监管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部分地区教育资源仍然不足,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我们需要对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2000字】1.2 问题定义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我们需要明确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
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为了缩小地区间教育经费投入差距,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通过财政调剂等方式向教育资金相对匮乏、教育事业相对滞后的地区提供财政支持,以保障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我们要关注问题的核心,即在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转移支付的不足、使用效率低下、资金分配不公等方面。
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对于农村地区教育改善和城市地区教育提升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工作的进步,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2. 正文2.1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现状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现状是指在我国实行的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下,各级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向农村地区拨款以保障农村的义务教育事业。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问题与对策-教育经济学论文-教育论文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问题与对策-教育经济学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农村义务教育属于特殊的公共品,具有双重外部性,这就决定了其须由政府来提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成绩斐然。
但依然存在着财政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制度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从根本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对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数量、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水平、促进农村义务教育长足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总体现状(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的现状近年来,根据国家发展目标和规定,各级部门把教育经费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项目之一,不断提高其投入力度。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由2007 年的8280.21 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2906 亿元,其占GDP 的比例也从 3.48%升至 4.1%.中央财政部门于2014 年安排878.97 亿元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的公用经费基准额也提高到每人平均40 元。
此外,为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学校信息技术水平,财政部门对于不同地区实行差异性经费补贴。
(二)农村义务教育与城镇义务教育投入比重现状我国在义务教育投入方面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
以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为例,2004 年,城镇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为952.44元,农村为823.22 元,农村生均教育经费为城镇的86.43%.随着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重城市轻农村的义务教育投入问题部分得到了改善,如2013 年城镇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为6901.77 元,农村为6854.96 元, 农村占城镇的99.32%.(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各项政策执行现状我国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坚持致力于农村义务教育的协调稳步。
如继续实行学杂费和教科书书费全免的支持政策;对于基础条件差的学校和生活设备差的寄宿学校进行改造,针对困难学生实施营养改善项目,对县镇学校存在的大班额等主要问题进行妥善解决;对于中小学的教师人员继续实行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为提高中西部地区处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骨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中央财政部门安排7.5 亿元资金;2014 年中央财政机构下拨约1600 亿资金用于提高义务教育的均等化水平。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已经进入了广泛普及阶段。
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
一、财政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较少。
尽管政府每年都向农村地区拨款以支持义务教育,但这些投入只能够满足学校的基本需求,而不能拓展农村学生的教育经验。
比如,教师的工资和教学设备的更新都得不到及时的保障,这些都会对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问题亟待解决。
对策:1. 政府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增加对农村地区的倾斜度,加大对农村校舍建设的投入。
2. 支持和鼓励企业等社会组织向农村地区捐赠教育资金、教具设备等,以提升农村教育资源。
3. 鼓励引导农村学生家长积极参与义务教育的筹资活动,增加义务教育的能力和投入。
二、教师队伍建设不足农村教师队伍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很多优秀的老师为了争夺更好的发展机会不得不离开农村;其次,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基础设施不能与城市学校相比;第三,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较为苛刻,不少农村教师难以适应这一环境,教育质量不容乐观。
对策:1. 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扶持和鼓励优秀的教师留在农村,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
2. 农村学校应该教育文化氛围浓厚,引进更多的高素质、本土化人才工作。
3. 借鉴国外的办学经验,通过教师轮岗、远程授课等方式,优化农村教育培训模式。
三、学生营养餐标准不统一学生营养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但现实情况是各地标准不一,很多农村孩子无法得到及时饱足的营养,过早开始劳动或参军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
对策:1. 政府加大农村学生便餐补贴的投入,确保每个农村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2. 提高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标准,将其与城市学生的补贴标准相一致。
3. 鼓励适龄儿童通过兴趣班等课外活动提高饮食习惯和健康素养。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向城市谋求生活,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
但是,农村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和国家的粮食基地,仍然需要持续发展和强化农民素质的义务教育。
与此同时,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体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例如重视程度不足、资金难以落实等。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财政保障不足财政投入是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稳步发展的基础。
但是,现实中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建设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推进。
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更是突显。
解决方案1.加强政府对县级以下财政资金的监管,在保证教育经费到位供给的同时,防范财务机构通道堵塞,确保资金能够及时到达,以便解决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的问题。
2.提高教育经费投入到适度的水平。
做好到校拨款的工作,对各级财政进行督促和监督,确保经费拨款到达人员、物资的教育场所,确保已拨款未动用的手续返还,使资金更好地用于教育建设。
问题二:农村学校设施简陋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和宿舍等设施简陋,师生面临危险,影响师生正确方向地发展。
农村学校条件和城市学校相比依然存在差异。
解决方案1.落实农村学校设施建设投入,加强民办教育发展。
虽然公立学校缺乏财政保障,但也可以从人才、或者从社会力量获取资金和资源,从而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
2.政府鼓励流动教育,让优秀的教师进入农村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这也是应对农村学校设施简陋现象的一种好办法。
问题三:农村小学低年级压负较大农村小学的年龄结构较为分散,低年级压负较大。
目前,少楼幼儿园的缺失,导致幼儿资源不能得到全面利用。
部分家庭连着“三口县”的情况也在农村地区依然存在,儿童的变现能力较差,给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解决方案1.改革教育内容,增加科技、文化、历史、美术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对教育内容感兴趣。
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问题及启示
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问题及启示教育财政体制是指国家对教育事业的经济投入以及财政管理体制。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财政体制进行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探讨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问题及启示。
一、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1.资金分配不公平。
在目前的教育财政体制下,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一些发达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远远高于欠发达地区,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问题。
2.教育经费占比不高。
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仍然较低,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明显不足。
这就意味着我国需要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以提高教育事业的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3.教育财政体制不透明。
在当前的教育财政体制下,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地方的教育财政体制不够透明,导致了一些不正当的资源分配现象。
二、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启示1.均衡教育资源分配。
首先,应该通过改革教育财政体制,建立起一个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机制,确保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地区,提高教育机会公平性。
2.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
一方面要提高中央对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地方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确保教育事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3.完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
要加强对教育财政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合理规范,杜绝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4.推动教育财政体制的现代化。
要在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上推进现代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5.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的透明度。
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和公开,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教育财政信息公开制度,让社会公众都能够了解到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
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路径1.中央和地方政府协调。
中央政府应该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确保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政支持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2.社会资金参与。
可以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教育事业,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教育领域,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来源。
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问题及启示
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问题及启示一、现行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1.1资金分配不合理目前教育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教育财政支出比例存在明显不均衡,中央财政占比过高,而地方财政占比过低。
这导致了地方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不均衡的问题。
1.2财政投入效益不明显虽然中央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较高,但是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并不明显。
很多地方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低效使用。
1.3教育投入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投入差距很大,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
一些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较为丰富,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却非常匮乏。
1.4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不合理现行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下,教育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僵化性。
各级政府在教育财政管理中的权限分配不合理,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二、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启示2.1加大对地方教育财政的支持力度从中央财政向地方教育财政的支持力度上进行适度调整,使得地方教育财政占比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地方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2.2完善财政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和投入效率,推动地方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使用。
2.3提高教育财政投入的透明度加强对教育财政的监督和公开,使得教育财政投入和使用情况更加透明化,从而促进财政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
2.4加强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对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力度,更加合理地界定中央和地方在教育领域的职责和权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5增强教育财政的可持续性制定长期的教育财政规划,加大教育财政的可持续投入,确保教育财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以保障教育资源的充足性和稳定性。
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路径及措施3.1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建立和完善中央向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逐步提高对地方教育财政的支持力度,增加中央财政对地方教育财政的投入。
3.2完善教育财政激励政策建立和完善教育财政激励政策,对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和投入效率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公费管理使用问题也日益凸显。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而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全国亿万农村儿童的教育权益,因此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问题分析1. 资金分配不均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公费教育的资金分配不均。
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教育资金严重不足,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差,严重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2. 资金管理不善一些地方存在资金管理不善的问题,导致公费教育资金被挪用、浪费或违规使用。
特别是一些基层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公费资金的管理监督不力,导致教育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3. 教育资源不平衡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问题还表现在教育资源不平衡。
一些地区的学校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儿童的教育权益得不到保障。
4. 缺乏监督与管理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一些地方缺乏健全的公费教育的监督管理制度,缺乏对农村义务教育公费资金使用情况的及时监督和检查,导致资金使用不规范、效益不明显。
二、对策和建议1. 加大投入,提高资金分配均衡为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资金分配不均的问题,应当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
可以通过逐步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教育质量。
2. 健全财政资金管理制度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资金管理不善的问题,应当建立健全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公费资金的监管和管理。
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资金账户,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对公费教育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3.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确保农村儿童享有与城市相当的教育资源。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问题逐渐凸显。
在一些地方,公费教育资金管理不善,管理流程不透明,资金最终效益不理想,给教育事业带来不良影响。
为此,现将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1.管理不规范在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
政府部门的教育资金分配方式欠缺透明度,资金使用过程不规范,存在多重审批,形同虚设等问题。
从而导致部分基层干部懒政怠政,公款浪费滥用,使资金流失。
2.资金运营效率低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资金运营效率低,存在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资金流转缓慢、资金利用率低等问题。
部分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还未得到妥善利用,管理和使用效率不高,使得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3.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地方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监督机制不健全的现象。
在财政审计和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备的情况下,学校内部管理容易出现漏洞,财务管理欠缺严谨性,导致校外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的监督中。
因此,监察体系不健全,会产生资金流向不透明,不公正,贪污腐败的情况,从而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
1. 加强公共财政预算管理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的财政权控制,规范预算管理流程。
在执行预算时,监督压实责任,实现透明化,提高资金运营透明度。
同时,建立教育预算管理的长效机制,规范预算管理程序,提高执行效率。
2. 加强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教育部门应该注重教育管理体制建设,创新管理理念,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以规范管理为核心,严格标准,贯彻制度,提高教育管理质量。
建立健全完善的反腐机制,防止公款流失,切实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督和检查。
3. 加强农村教育质量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教育质量的监督,配备合适的师资力量,改善教育设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严格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财政拨款不足、监管不严、操作复杂、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
费管理的效果。
财政拨款不足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
要加大财政拨款的力度,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收费减免的资金来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
到公费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财政拨款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拨款公平、合理分配,避免财
政拨款被挪用、浪费等问题的发生。
监管不严也是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
以加强对学校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加强财务审计,打击资
金违规使用等行为,提高公费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
操作复杂也是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
可以通过简化申请程序、提供在线申请、审核和发放服务,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各种费用,降低家庭经济负担,确保更多贫困学生能够顺利享受到公费教育。
信息不对称也是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加强信息公开和公示工作,让家长和学生了解到公费教育政策,明确资助标准和申请
流程,防止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可以借助新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加强
宣传和推广,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度,提高公费教育政策的落地率。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而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经费使用管理不规范、使用效益不明显、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并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实现公费教育的真正效益和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益。
一、经费使用管理不规范在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过程中,经费使用管理不规范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校和教育局缺乏科学合理的经费使用规定和规范,导致经费使用更加随意和不透明;一些教育管理者缺乏对经费使用的监督和检查,导致经费管理漏洞百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公费使用管理的体制机制,明确经费使用的程序和规定,划定经费使用的范围和限额。
相关部门应建立经费使用的全程监管机制,通过审计等手段对经费使用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经费使用规范、透明、公正。
还需要建立奖惩机制,对违规使用公费经费的人员予以严肃处理,增强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感。
二、使用效益不明显在一些农村地区,学校和学生对公费教育的效益感受不够明显,这一方面与经费使用不规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匮乏有关。
一些地区的学校老师数量不足,教学设备不全,学校条件差,导致公费教育的效益无法得到充分落实。
为了提高公费教育的效益,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招聘、培训、激励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对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和教学资源进行投入,提高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保障学生接受公费教育的权益。
还需要改善教学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学校内部教学管理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三、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为了完善管理监督机制,需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的监管,明确监管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公费经费的使用情况的审查和监督。
建立教育公费经费使用的信息公开制度,将公费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还需要建立相关的诚信档案和信用评价制度,对违规使用公费经费的学校和管理者进行记录和追责,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责任感。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是指国家为农村学生提供的免费教育资源的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的资金来源不稳定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收入有限,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公费资金不足。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并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公费资金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中存在着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
一些学校和教育部门在使用公费资金时存在浪费和滥用的情况。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公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严格的审批和监督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严惩违规行为。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中存在着学生资助政策不完善的问题。
一些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但却无法享受到相应的资助政策。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公费资助政策,将资助范围扩大到更多的学生,确保每个有需要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公费教育资源。
第四,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中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师水平相对较低,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来到农村学校任教,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中存在着学生流失的问题。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其他原因,一些农村学生可能会辍学或转学。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对辍学学生的跟踪和回访工作,找出辍学原因,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重新回到学校。
应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促进他们完成学业。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中存在着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使用不规范、学生资助政策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和学生流失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强资金保障,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完善资助政策,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加强对辍学学生的跟踪和回访工作,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的效果。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是社会公共事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涉及到国家、地方和学校等多个主体的责任与义务。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从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问题一:资金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包括教学设施建设、教职工工资和福利、学生补助等方面。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财政收入有限,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资金不足的问题。
对策一:增加财政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的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学校基本运行和发展需要。
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和控制,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杜绝浪费现象。
对策二:引入社会资金政府可以引导社会力量和企业参与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通过开展社会捐助、设立教育基金等方式,为农村学校提供资金支持。
问题二:教育资源不平衡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教育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对策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并且,要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农村义务教育。
对策二:改善教学设备和教育技术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学设备和教育技术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
可以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比如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问题三:管理体制不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涉及到多个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存在监管缺失和责任不清晰等问题。
对策一:明确责任主体政府要明确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的责任主体,明确各个责任主体的职责和权力,并加强对其履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
对策二: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政府要建立健全的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的监管机制,加大对学校和教师的监督力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的问题:一、财政投入不足。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收入有限,无法满足义务教育的公费需要。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中,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学校设施老化、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
二、资金使用不明确。
农村义务教育的公费管理中,由于资金使用不明确,容易出现资金闲置、浪费和挪用的问题。
一些学校或者个别人员滥用公费资金,导致资金的浪费和效益不彰。
三、公费管理制度不健全。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中,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监管机制和监督措施。
这就为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容易出现公费管理混乱和腐败问题。
四、公费管理缺乏透明度。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缺乏透明度,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对公费资金的使用情况了解不准确。
这容易导致各方对公费管理的不信任和质疑。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的对策: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学校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改善,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公费水平。
可以采取优惠税收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教育事业。
二、建立规范的资金使用制度。
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的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公正和合规。
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建立资金使用的审核、验收和监管制度,严格追责制度,防止资金的滥用和挪用。
三、加强监督和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加强政府对学校和教师的监督和管理。
可以通过建立监察机构、举报电话等方式,加强对公费管理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提高公费管理的透明度。
加强对公费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和透明,让学校、教师和家长了解公费资金的使用情况。
可以建立公开的公费使用平台,及时公布公费使用的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在加大财政投入的还应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培养等措施,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农村义务教育的公费管理效果。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逐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公费已经成为了国家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不可否认,农村义务教育公费管理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资金管理不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公费资金的管理不规范是目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导致公费资金被挪作他用、虚报冒领等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地方政府也往往因为管理不善,导致公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给受教育者的教育体验带来严重影响。
对策一:建立严格的资金监管制度为了解决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
这包括建立公费资金的专项账户,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流程,制定明确的使用规定等。
还需要加强对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确保公费资金的真正用于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问题二:公费资金使用效率低在一些地方,由于农村义务教育公费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拨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需求,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一些学校也存在着资金管理混乱、利用公费资金购置不必要的物品等现象。
对策二:优化资金使用方式为了提高公费资金的使用效率,我们需要优化资金使用方式。
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合理拨款,确保公费资金用于最需要的地方;学校也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制定规范的资金使用流程,避免资金的浪费。
问题三: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在一些地方,由于农村义务教育公费政策的执行不到位,导致了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一方面,一些学校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导致教育质量较低;一些地方政府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导致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对策三: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为了解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分配;国家也需要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积极促进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问题;原因;对策《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调动了地方政府主要是县、乡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对推动义务教育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体制、主要是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财政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农村税费体制正在调整,县、乡财政难以负责义务教育的全部经费,经费投入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巩固,亟需调整政策,完善体制,以确保普及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主要问题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将取消农村事业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现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供给面临着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教育经费来源缺额的填补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随着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农村每年教育经费来源将减少至少200亿元。
这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数字,如果没有相应的经费补充措施。
农村教育将无法正常运转。
2.校舍危房改造资金的保障问题。
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9)》提供的数据,1999年全国农村中学尚有危房面积163.96万平方米,农村小学尚有危房面积343.11万平方米,合计507万平方米。
按国家危房改造资金补助标准计算,约需资金15亿元。
同时,每年还有约3%左右的危房自然增长率。
现在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总面积为5.76亿平方米,每年危房自然增长面积约为1728万平方米,每年需危房改造资金约51亿元。
过去,农村学校危房改造资金主要靠农民集资解决,农村税费改革以后,这笔开支必须切实落实,否则将严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与发展。
3.初中发展高峰的经费筹措问题。
从2000年开始,初中发展进入高峰期。
2000年初中生在校人数已达6256.29万人,比1999年增加了444.64万人,增长7.65%.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9)》提供的数据,1995年至1997年入学的小学生,每年都超过了2500万人,他们分别于2002年至2003年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从而使该期间初中规模达到峰值。
如果小学毕业生按90%的比例升入初中,则初中在校学生人数将突破7000万人,比1999年净增1100万人。
同时,这期间还有部分初中的学制要由两年改为三年,由此也会增加在校学生的数量。
如果初中在校学生增加1100万人,按1999年全国初中生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639.63元计算,仅国家预算内拨款就要增加70亿元。
如果考虑新增初中生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校舍基建费,则需增教育经费就更多。
初中的高峰发展将使本就紧张的教育经费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这一形势在农村也是一样。
在农村,过去这些问题都压在乡一级政府身上,主要靠加重农民负担的办法解决。
现在这条路不通了,必须另辟蹊径。
二、原因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分为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费两个部分,这种拨款的分类正是参照计划体制下学校教育经费使用方式而设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它既是一种拨款体制,也是一种财政监督体制。
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拨款体制不但与学校使用方式相脱离,而且也失去了财政监督功能。
现行的教育事业费包括行政公用费和人员费,由于过去教育工作对成本核算与效率分析的忽视,教育公用费的拨款标准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基本上参照学校上年或上几年的平均公用支出,再考虑学校学生数的增长与社会消费水平的增加而确定标准。
教育人员费完全按照学校教职员工人数的多少来划拨,但人员费的划拨标准已经显得过于陈旧,这也是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教育基本建设费是维持学校公共财产良性运行的费用,它占教育财政拨款的比例很小。
教育基本建设费的拨款标准基本保持恒定,其款额很小,若想使用它来改善教育设施的可能性较小。
因此,当前学校的基本建设主要依靠政府的城镇建设规划拨款和学校创收的积累资金。
通过上述对当前义务教育财政环境及财政拨款体制的分析,我们发现现行的义务教育拨款体制与学校的财政现状相去甚远。
这种错位为学校的发展尤其是经费的使用带来了障碍,其具体表现为:首先,由于财政拨款没有科学的成本核算标准,而过多地凭借对以往学校经费使用情况的经验估算,这导致学校的经费划拔与学校的办学效益相脱离,给学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误导。
而且拨款标准的经验性估算使得学校在经费使用上尽量多花,至少在财务上要让财政部门感知学校现在的经费是远远不够的,这既使得学校在具体工作上忽视对教育成本的核算与教学效率的关注,还成为教育经费永远紧张的原因之一。
其次,现在教师工资偏低而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又越来越高,这给学校校长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于是学校的功能发生了偏移,学校工作重心由对教育教学的指导转向确保学校创收的稳定与增长,而且由于政策上的落后,学校创收所得经费往往处于“小金库”之中,既不能公开地用于教师福利的提高,又成为学校腐败的重要来源。
再次,学校当前浪费现象也较严重。
由于拨款体制与使用途径相脱离,从而造成在拨款与使用中的混乱与浪费。
三、对策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涉及教育管理体制。
现在实行的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仍然应该坚持,但要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新情况,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主要内容是: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在义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确保普及义务教育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对此,提出以下几点政策性建议。
1.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确立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在公共财政中的优先地位,努力增加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
义务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其经费主要应由以税收为基础的财政负担;国家有提供义务教育所必要的基本就学条件的义务,这也是保障公平就学机会的基本要求。
要根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政府的教育拨款主要用于保证普及义务教育资金投入和承担普通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经费”的规定,确立义务教育在公共财政中重中之重的地位,强化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上主渠道的作用。
2.逐步建立与分税制相适应的各级政府合理分担义务教育经费的体制。
要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
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并不意味着中央政府没有责任,地方政府的责任也不是只局限于县级和乡镇政府。
实际上,《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方面都负有责任。
教育法第56条规定:“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法第1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今后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要进一步完善分级负责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筹措和管理方面的职责分工。
在中央、省、县和乡各级政府之间确定一个合理的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比例。
建议:(1)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中央财政比重的提高,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的义务教育拨款(目前我国中央财政拨款在全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比重过低,不到2%),并建立和完善以“教育经费最低标准”和地方财政财力为主要依据的省、县两级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和中央转移支付、专项补助制度。
“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标准”应包括学校办学条件、公用费的标准以及教职工编制标准和工资标准等。
对依靠县、乡财力达不到最低标准要求的地方,由中央和省级财政以转移支付和教育专项经费的形式子以补助。
应把国家贫因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作为长期的财政制度固定下来。
今后国家财政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的增量部分,应向贫困地区倾斜,并把资助项目细化、固定化;中央财政的补助项目应包括:对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补助,对少数民族、残疾儿童的特殊补助,对贫困儿童的书本费、助学金(含住宿学生的食宿费补助)、教师工资和培训费补助等;省级财政的补助项目应包括:农村学校基建和办学条件补助,贫困地区教师工资补助,对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的补助,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的公用费补助等。
(2)逐步建立按义务教育支出项目(如教师工资、公用经费和基建经费等)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担的制度。
教师工资应由省、县财政分担,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予以补助;公用经费由县、乡财政分担、中央和省级财政对贫困地区给予补助;要认真落实“纲要实施意见”提出的“城乡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新建、改建、扩建和危房改造所需资金,由各级政府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措施。
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应由中央、省和县财政分担。
3.健全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法制化建设,完善依法筹措和分配教育资源的体制。
要依法实现教育预算的单列,完善部门预算制度。
在预算中适当强化义务教育财政的相对独立性。
要依据《义务教育法》,尽快制定《义务教育投入条例》,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上的责任、经费负担比例和具体的财政措施。
4.在国家费改税过程中,应将教育费附加改为教育目的税(类似美国地方学区独立征收的“教育税”),逐步确立以地方教育税和各级财政分担的预算内拨款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在城市,除原来的“三税”附加外,可以考虑按职工工资或个人所得税的一定比例计征;农村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计征,把目前农村教育费附加以乡为单位自收自支改为以县为基本征收单位统筹使用。
所征税收可按一定比例在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分配,适当强化上级财政资金的再分配职能,用于平衡基层教育财政能力的差异。
5.加强教育经费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增补和改进能够反映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分担状况的指标。
同时加强义务教育经费供求关系的研究,加快制定义务教育成本标准。
以满足建立各级政府分担义务教育经费机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