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一次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③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社会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操作性条件反射
·题目、
下列选项中,强调内部心理过程和认知结构在学习中重要作用的观点有()。
·选项、
发现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试误说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答案】
发现学习理论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题目、
儿童在知道了“金属”的基本性质后,再学习“铁”、“铝”等,这时的同化学习属于()。
·题目、
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答案】
根据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题目、
简述促进知识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答案】
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题目、
迁移
【答案】
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
·题目、
定势
【答案】
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题目、
功能固着
【答案】
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它功能的心理特点。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2020年答案
《儿童心理学》题库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1.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 )。
A.十九世纪末期 B.中世纪以前C.上世纪六十年代 D.中世纪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A.皮亚杰 B.弗洛伊德C. 普莱尔 D.华生3.( )也叫细胞和组织分化期,是从怀孕后的第3周开始,一直到怀孕后的第8周结束。
这是胎儿发育最快的时期,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正在形成,成长中的胚胎特别容易受不健康因素的干扰。
A.胚种期 B.胚胎期C.胎儿期 D.怀孕期4.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 ),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
A.灵活性 B.可塑性C.适应性 D.可变性5.____和____都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
( )A.性腺分泌的性激素,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素B.性腺分泌的性激素,甲状腺(位于颈部)分泌的甲状腺素C.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素,甲状腺(位于颈部)分泌的甲状腺索D.雄性激素,雌性激索6. ____在婴儿期就已经出现了,____是在两岁左右逐渐出现的。
( )A.回忆,再认 B.记忆,再现C.再现,再认 D.再认,回忆7.成人:浩浩,你长得这么胖、这么可爱,你小时候是吃什么长大的?浩浩(4岁):我是吃妈妈的牛奶长大的。
浩浩的反应说明了幼儿词汇发展过程中( )。
A.词汇量的变化 B.自我中心的特点C:词义的过度扩张 D.词义的过度缩小8.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如简短的句子,具体的内痞和夸张的声调和表情,以及正确的语法,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 )”。
A.妈妈语 B.模仿C.强化 D.儿语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9.纵向研究10.社会生态系统论11.视觉偏好法12.情绪调节三、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3.家庭功能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什么是家庭功能?14.依恋是婴儿最早的社会关系,依恋有几种类型?其表现如何?15.尽管胎儿生长的环境与子宫外的世界相比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1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1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11)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答:3-6个月左右,婴儿对自己消极情绪的调节能力开始发展。
为了降低消极的情绪体验,6个月大的婴儿会转身避开引起消极情绪的刺激,或是转而寻找可以吸吮的对象,比如吸吮自己的拇指或从照顾者那里寻求安慰。
1岁以后,婴儿开始使用其他策略来减少不愉快的情绪,如摇晃自己的身体、咬东西(如咬指甲)和避开引起他们不愉快的人或事物。
18-24个月的婴儿,开始有意识地控制那些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人和物。
而且,此时他们也开始能处理一些挫折事件,如在等待食物、索要=}L物、等待游戏的时候,他们能让自己把视线转移开。
3-6岁的幼儿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越来越强了。
他们已经能够使用很多策略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用语言和认知策略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例如,自言自语,“打针不疼,打了针病就好了。
”);通过限制感觉输入的方法来调节情绪(例如,“快闭上眼睛,我怕大鲨鱼”,或是闭上眼睛挡住强光,捂住耳朵防止刺耳的声音);通过改变目标来转换心情(如被一个游戏小组拒绝后,决定参加另一个小组的游戏);用一些愉快的念头来克服负面情绪(“妈妈离开我,但是等她回来我们就可以去看电影了”);重新解释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他(电影演员)没有死,是在演戏,是假的”)等。
2.如何分析父母的教养行为?父母的教养行为有几个维度?答:父母的教养行为对幼儿的社会性与情绪发展影响深远。
在学前和学龄阶段,父母的教养方式中有两个维度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温暖和控制维度。
父母教养行为的温暖维度,是指父母在与儿童的互动中表现出来的反应和情感的量。
父母的控制维度,是指父母试图加诸于儿童身上的管理和监督。
根据这两个维度,可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教养。
专制型教养。
放纵型教养。
忽视型教养。
2019下国开《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完结版}
《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本科)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4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上形考(阶段测验一至五)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上形考(阶段测验一至五)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上形考(阶段测验一至五)试题及答案说明:适用专业及层次:学前教育(学前教师教育方向)和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管理方向)本科。
本课程网络形考比例50%,期末纸质考试考试成绩比例50%。
阶段测验一试题及答案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答: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发展答: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
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变化。
3.个案研究法答: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4.跨文化研究法答:跨文化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探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5.纵向研究答: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6.横向研究答: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7.观察学习答: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8.替代强化答: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9.认知结构或图式答: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10.同化与顺应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
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1.最近发展区答: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一到五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一到五试题及答案“儿童心理学”练习一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20分)1.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
是指通过对学习对象的行为、动作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结果观察,获取信息,而后经过学习主体的大脑进行加工、辨析、内化,再将习得的行为在自己的动作、行为、观念中反映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
2.认知结构或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3.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
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4.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5.社会生态系统论: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中)1.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可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发展三大领域。
a道德b情感和社会性c感知觉d游戏2.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
a十九世纪末期b中世纪以前c上世纪六十年代d中世纪3.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a皮亚杰b弗洛伊德c普莱尔d华生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用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在瑞士开始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第一篇:《电大《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选择题1.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电大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电大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成年人的心理现象B. 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C.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D. 动物的心理行为答案:B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在7岁到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3.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以下哪个阶段是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A. 婴儿期B. 学步期C. 学前期D. 学龄期答案:C4. 以下哪个理论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发展理论C. 精神分析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答案:C5. 儿童在面对挫折时,以下哪种应对方式是较为成熟的?A. 逃避B. 攻击C. 求助D. 积极面对答案:D二、判断题1.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形成的。
(错误)2. 儿童的自我意识在学前期开始形成。
(正确)3. 儿童的性别认同是在出生时就已经确定的。
(错误)4. 儿童的创造力在青春期达到顶峰。
(错误)5. 儿童的社交技能主要通过模仿成人来学习。
(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答案:儿童心理发展通常分为几个阶段,包括婴儿期、学步期、学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发展任务和特点。
2. 描述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答案: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
在婴儿期,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外界的区别;在学步期,儿童开始有自我意识的萌芽;学前期,儿童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学龄期,儿童的自我意识更加成熟,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四、论述题1. 论述儿童心理发展中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答案: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为儿童提供安全感,促进其健康的心理发展。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尤其是父母与儿童的互动,对儿童的社交技能、情感表达和自我概念的形成都有深远的影响。
《儿童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儿童心理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2. 认知发展:指儿童在思维、记忆、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3. 情绪发展:指儿童在情感体验、表达和调节方面的发展过程。
4. 社会性发展:指儿童在与他人互动、合作和适应社会环境方面的发展过程。
5. 游戏:指儿童通过自主参与和想象,以实现自我发展和满足需求的一种活动形式。
二、填空题:1.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答案: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社会性发展2. 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其中_________是最早出现的认知能力。
答案:感知3. 儿童的情绪发展包括了情绪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答案:体验、表达、调节4.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了与他人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答案:互动、合作、适应5.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帮助儿童培养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能力。
答案:想象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认知发展B. 情绪发展C. 社会性发展D. 生理发展答案:D2. 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A. 观察他人行为B. 模仿他人行为C. 自主探索和实践D. 接受教育指导答案:C3. 儿童的情绪发展与以下哪个因素密切相关?A. 年龄B. 性别C. 家庭环境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4.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要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A. 独立完成任务B. 与他人合作和互动C. 接受他人的指导和帮助D. 避免与他人接触答案:B5.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哪些作用?A.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B.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C. 增强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D. 所有以上作用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哪些?A. 实验研究B. 调查研究C. 观察研究D. 个案研究答案:A、B、C、D2. 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进行评估?A. 智力测验B. 行为观察记录C. 口头报告和访谈D. 所有以上方式答案:A、B、C、D3. 儿童的情绪发展可能受到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A. 家庭环境B. 学校环境C. 同伴关系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A、B、C、D4.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要通过以下哪些途径进行培养?A. 家庭教育和亲子互动B. 学校教育和师生互动C. 同伴交往和合作学习D. 所有以上途径答案:A、B、C、D5.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 认知能力的提高B. 情绪调节能力的增强C. 社交技能的培养D. 所有以上方面答案:A、B、C、D五、判断题:1.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与生俱来的,不受环境影响。
电大儿童心理学考试答案
电大儿童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儿童的认知发展B. 儿童的社会行为C. 儿童的道德发展D. 成年人的心理变化答案:D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哪个阶段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A. 能够使用代词“我”B. 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C. 能够进行自我评价D. 能够识别自己的性别答案:B4. 儿童的道德发展通常经历哪几个阶段?A. 前道德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B. 前道德阶段、自律阶段、后道德阶段C. 他律阶段、自律阶段、后道德阶段D. 前道德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后道德阶段答案:D5. 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与以下哪个因素关系最密切?A. 家庭环境B. 社会文化C. 个体性格D. 同伴关系答案:A6. 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通常在哪个年龄段?A. 0-1岁B. 1-3岁C. 3-5岁D. 5-7岁答案:B7. 儿童的依恋类型主要包括哪几种?A. 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B. 安全型、焦虑型、反抗型C. 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D. 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反抗型答案:C8. 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主要通过哪种方式?A. 观察学习B. 直接教导C. 模仿练习D. 社会互动答案:D9. 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其社会性发展有何影响?A. 无显著影响B. 有负面影响C. 有积极影响D. 有消极影响答案:C10. 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习动机有何影响?A. 无显著影响B. 有负面影响C. 有积极影响D. 有消极影响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2. 儿童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包括以下哪些?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ABCD3. 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因素包括哪些?A. 家庭环境B. 社会文化C. 同伴关系D. 个体性格答案:ABCD4. 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A. 家庭环境B. 社会文化C. 个体性格D. 同伴关系答案:ABCD5. 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通常在哪个年龄段?A. 0-1岁B. 1-3岁C. 3-5岁D. 5-7岁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儿童心理学只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学形考答案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 4 分,共4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心理学》章节自测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心理学》章节自测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参照我国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
其中幼儿阶段是指____的儿童。
A.4-6岁B.3-6岁C.受精卵形成到3岁2.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会可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____发展三大领域。
A.情感和社会性B.游戏C.感知觉D.道德3.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____A.成人的翻版B.环境的产物C.有自己特点的成长中的个体D.“小型成人”4.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____。
A.十九世纪末期B.中世纪C.中世纪以前D.上世纪六十年代5.____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
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小开始。
A.法国思想家卢梭B.英国哲学家洛克D.达尔文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____《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A.普莱尔B.弗洛伊德C.皮亚杰D.华生7.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____用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____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____在瑞士开始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A.皮亚杰、埃里克森、华生B.华生、弗洛伊德、皮亚杰、埃里克森C.弗洛伊德、皮亚杰、埃里克森D.华生、弗洛伊德、皮亚杰8.强调教育必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遵循自然界的“秩序”的是____。
A.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B.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英国哲学家洛克D.法国思想家卢梭9.认为儿童是“高贵的野蛮人”,他们生来就被赋于了一套有序、健康成长的普遍进程表的是____。
A.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B.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C.英国哲学家洛克D.法国思想家卢梭10.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者开始观察、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婴儿传记的形式出版,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者是____。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儿童心理形考任务作业一问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儿童心理形考任务作业一问题及答案一、概念题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发展: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跨文化研究法: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揭示在不同社会条件下,人们的社会行为和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异同,从而为把握社会心理现象中的普遍性提供认识依据的一种方法和活动。
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指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或群体为对象的研究。
年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有两层意义,一是代际文化与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一是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城乡文化与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
关于前者,我国研究很少,多数属于社会学、青年学研究。
心理学家做的研究汗牛充栋,基本都是后者。
比较不同民族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阶段,不仅是国际跨文化心理学得其始时髦,也是国内20世纪90年代的热点。
这些研究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验证西方心理学理论比如皮亚杰智力理论的跨文化适应性,比如佛洛伊德理论的民族文化检验等。
后来才发展到国内汉族主流文化与民族亚文化中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比较研究,为民族教育提供心理学理论支撑。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的规律或特点。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自测题1-12章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自测题1-12章参考答案(1-4章)一、填空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成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教育心理学)》。
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五种常用研究方法是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调查法和(个案法)。
4.根据人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可以划分出四种神经类型。
5.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律即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6.概念学习一般包括两种形式: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中)。
二、选择题(从下列选项中选出1个或1个以上的答案填入括号里)1.根据记忆活动有无目的性,可以将记忆划分为()。
A.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B.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C.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D.形式记忆和逻辑记忆2.皮亚杰把思维发展划分为()。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
A.纯具体形象思维B.纯抽象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D.表象性思维4.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
A.道德感B.理智感C.意志感D.美感5.根据赛尔曼的研究,儿童对友谊的互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明显的功利性还不是患难与共的合作,这一时期儿童的友谊发展处在()。
A.未形成友谊概念B.单向帮助阶段C.双向帮助阶段D.亲密的共享阶段6.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B.桑代克C.斯金纳D.班杜拉7.儿童是通过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这一观点是()提出的。
A.巴甫洛夫B.桑代克C.斯金纳D.班杜拉8.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观察-模仿D.顿悟9.奥苏伯尔认为,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的获得和保持的影响取决于知识的()。
A.可利用性B.可辨别性C.稳定性D.可操作性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学习的()。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业题答案
1.国家开放大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大作业参考答案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八阶段理论,谈谈如何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
参考答案: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1)婴儿期(0至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2)儿童期(1.5至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4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描述、测量、解释、预测学前儿童的行为,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他们要接受成人式的训练,做成人要做的工作。
他们很少拥有自己的权利,他们的存在也不受成人的重视。
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
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必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所谓“适应自然”;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是“高贵的野蛮人”,他们生来就被赋予了一套有序、健康成长的普遍进程表。
教育必须顺应自然适应性原则。
3、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的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儿童期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5、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遗传与环境之争:争论最早始于洛克和卢梭的天性与教养之争。
主张遗传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学者,把学前儿童的发展定义为受先天生物因素决定的过程。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环境论者强调环境因素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些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如道德的发展),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更大,在另一些领域(如气质、身高体重特征),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大。
而诸如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复杂的特征,则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力量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2)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机械模型认为个体是被动的、封闭的,他们被动地接受外部经验,不能主动根据内部知识和技能的组织需要来选择外界资源,儿童只能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影响;儿童的早期经验或先前经验会成为他们日后行为的出发点。
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训练,而老师则应该把目光放在知识的内容结构和精心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对孩子行为的强化与反馈上;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开放的,是一个有机整体,儿童会主动地探索和自我创造;原有的经验经由儿童主动地加工而被取代或被丰富,所以儿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和可塑性,早期的行为属性不能作为预测孩子以后发展的依据。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老师则应该是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让孩子自己探索和学习,淡化知识的内容体系,尽量减少约束和规则,老师起到引领和支持作用。
(3)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连续论者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是一步步向前推移,发展是一条平滑的成长曲线。
而阶段论者则认为,发展是一连串的突变,每一次突变后,儿童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可用阶段性发展曲线来表示。
连续与非连续之争的焦点,在于发展的本质是量变的过程还是质变的过程。
连续性与阶段论的另一个争论,是关于早期经验与后期发展的关系问题。
三、论述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环境只能支持他们的成长,所以,她为孩子提供温暖、宽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发展他们特长的条件和机会,但很少强迫或督促孩子。
请分析这位母亲对发展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
遗传与环境之争是整个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这位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这说明她认同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养只起引发作用。
但这位母亲的实际做法又反映出她也认同环境因素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教育干预举措、社会和家庭文化价值、早期社会和物理刺激、早期开发、同伴促进等。
事实上,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些心理和行为发展领域(如道德的发展),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更大,在另一些领域(如气质、身高体重特征),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大。
而诸如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复杂的特征,则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力量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2、如果研究者试图研究经历了父母离异的5岁儿童的想法和感受,什么样的方法将最为适用?为什么?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儿童的发展?自然观察法是研究年幼儿童较好的方法,因为我们很难借助语言技巧研究婴幼儿的心理和行为。
它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度,能更真实地向我们展示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研究儿童的发展的研究方法还有结构性观察法、调查法、临床法、个案研究法和跨文化研究等。
3、请列举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即“性感带”。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
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
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口腔期、肛门期、性感期、潜伏期、两性期。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功能,认为自我不仅仅是解决本我与超我冲突的简单仲裁者,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发挥自我的功能来处理社会现实问题,以便成功地适应环境,此外他还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
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
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
(3)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
坚信儿童没有任何先天倾向,他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养育环境,取决于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对待他们的方式,儿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变化过程,是由个人独一无二的经验锻造的,因此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4)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继承了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与华生的刺激-反应观的不同点在于他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即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
操作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会在紧随其后的强化作用下增强;同样该行为也能通过惩罚,如不同意或取消特权等,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一样,都会重复导致积极结果的动作,并消除导致消极结果的动作。
每个人的行为模式与环境密切相关。
环境塑造了习惯反应,而习惯反应构筑了人格,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体。
(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儿童总是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
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
“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个体还存在自我强化。
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儿童就会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会通过对他人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的观察,以及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评价,逐渐发展出自我效能感(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智力是可以协助个体适应其环境的基本生活过程。
“适应”就是指个体能应付现有环境的要求。
认知结构,或皮亚杰所说的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组织是指儿童将现有的图式结合,而成为新的、复杂的智力结构的过程。
组织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适应。
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个互补的活动而发生的。
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而顺应则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
同化及顺应是两个互补的过程,二者的平衡与失衡,就是促成了认知结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