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正文
大专语文教育论文范文

大专语文教育论文范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语文教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显得格外的重要。
特别是对于在大学期间受到语文教育的学生而言,语文的教育则存在着相当大的必要性。
对于大学语文教育而言,它所存在的问题亦非常明显,这其中就包括教学内容过时、教材不符合实际、语文学习方法过于简单等。
大专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位我们需要明确大专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位。
事实上,大学语文教育所应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语言水平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大学语文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大学语文教育应当注重学生“学以致用”,教学内容和方法应当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紧密关联至关重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
大学语文教育应积极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科技进步以及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教育方式也应随之变革。
为了让大学语文教育能够顺应潮流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我们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包括科技手段的应用以及集体讨论、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
大专语文教育的具体实践针对大专语文教育的具体实践而言,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改进。
下面我们来分别进行介绍。
一、教材内容的改进教材的内容不仅要符合当前的社会文化背景,还要符合学生的思考方式和问题意识。
由此,我们应主动动手,撰写适合大学语文教育的教材,该教材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也能够满足学生的知识胃口。
实践已经证明,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语文知识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力和表达力。
二、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倡导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背景中自立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多角度的展示、多种教学资源的使用以及多种学习方法的推广等方式来达到这个目标。
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好大学语文的核心知识和方法。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摘要】在教学中,语文课应该始终保持着“语文味儿”,这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
缺乏“语文味儿”的语文课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语文课还应该通过专题讨论、作文写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引导他们掌握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
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儿”也有助于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爱上语文,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未来的语文教学还需要更多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引言: 语文味儿、学生、兴趣、能力、素质、创造力、爱上语文正文: 培养、提高、推动、激发、爱上语文结论: 重要性、发展方向、语文课、语文味儿1. 引言1.1 为什么需要让语文课有“语文味儿”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剧,语文课在学生眼中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学生们对于语文课的兴趣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语文课缺乏“语文味儿”,即缺乏吸引学生的特色和魅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语文课重新焕发活力,我们需要让语文课拥有“语文味儿”。
让语文课有“语文味儿”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但是如果语文课缺乏趣味和创新,学生将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只有让语文课拥有“语文味儿”,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1.2 什么是“语文味儿”“语文味儿”是指语文课具有独特的文学和语言特色,能够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它包括了对汉字、诗词、传统文化等的热爱和理解,以及对文学作品和语言运用的欣赏和体会。
五年级语文小练笔教育随笔

五年级语文小练笔教育随笔
(原创版)
目录
1.介绍五年级语文小练笔的重要性
2.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小练笔教育
3.讨论如何通过语文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总结语文小练笔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正文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小练笔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小练笔教育,成为了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语文小练笔。
语文小练笔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学习并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短小精悍的写作练习。
这种练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模仿到创新,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在进行语文小练笔教育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同时,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写作,不要给他们过多的限制和压力。
此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小练笔进行细致的批改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写作情况,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通过语文小练笔,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增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1页共1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首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文学的学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知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文学教学。
首先,语言文字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包括汉字、词语、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系统的语言文字知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技能。
其次,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同时,阅读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再次,写作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文学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文学的学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五年级语文小练笔教育随笔

五年级语文小练笔教育随笔【原创版】目录1.介绍五年级语文小练笔的目的和意义2.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小练笔教育3.探讨语文小练笔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4.总结如何更好地开展五年级语文小练笔教育正文1.介绍五年级语文小练笔的目的和意义五年级语文小练笔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通过小练笔,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小练笔教育为了确保语文小练笔的教育效果,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1)明确目标:教师应在每次小练笔前明确告知学生练笔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2)精选题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指导方法:教师应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选材、如何组织篇章等,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
(4)鼓励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勇于创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5)及时评价:教师应及时批阅学生的小练笔,给予中肯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写作。
3.探讨语文小练笔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语文小练笔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巩固课堂知识:通过小练笔,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付诸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提高写作能力:语文小练笔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表达思想、如何组织篇章等技巧。
(3)培养阅读兴趣:小练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练笔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选材、组织篇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总结如何更好地开展五年级语文小练笔教育为了更好地开展五年级语文小练笔教育,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

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摘要:一、引言二、古代语文教育1.先秦时期2.汉唐时期3.宋元时期三、近现代语文教育1.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2.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文教育四、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语文教育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语文教育。
从最初的口头传授,到后来的文字记录,语文教育不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古代语文教育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语文教育以儒家教育为主,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强调“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书即为文字教育,以书写和阅读为主。
2.汉唐时期汉唐时期,语文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汉代设立了太学,专门教授儒家经典。
唐代实行科举制度,以诗文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推动了语文教育的普及。
3.宋元时期宋元时期,语文教育逐渐与科举制度紧密结合。
四书五经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出现了一系列语文教育专著,如《文心雕龙》、《诗品》等。
三、近现代语文教育1.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近现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我国的语文教育开始发生变革。
废除科举制度,实行新式学堂,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同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语文教育家,如叶圣陶、夏丏尊等,为语文教育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
2.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文教育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制定了新的教育大纲,明确了语文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如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写等。
语文教育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四、结论总的来说,中国语文教育史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发展史。
语文教资万能作文模板

语文教资万能作文模板
一、开头段。
1. 话题引入。
2. 观点提出。
例,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一直备受关注,而语文教资更是备受争议。
对于
语文教资,有人认为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人则认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我看来,语文教资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文素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扩展段。
1. 论述观点1。
2. 论述观点2。
3. 论述观点3。
例,首先,语文教资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其次,语文教资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最后,语文教资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思维和表达。
三、结尾段。
1. 总结观点。
2. 提出建议或展望未来。
例,综上所述,语文教资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相信在未来,随着语文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将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语文教育正文

1、导论我国母语单独设科已逾百年。
百余年来,中国的语文教育在逐步实现从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的历史性演变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绩,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和中华民族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做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但是,毋庸讳言,一百年来对我国的母语教育总是争议不休,批判不断,尤其是在20世纪和21世纪的世纪之交,对语文教育的批判,简直达到了空前绝后、登峰造极的地步。
试问,为什么语文学科和语文教育老是招致批判,并遭受到如此频繁而又如此激烈的批判?这是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所难以理解的,甚至是不能接受的,不仅圈外诸君如此,就是圈内同仁也颇有同感。
这个问题是个事关语文学科历史、事关语文教育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值得我们假以历史的眼光,提升哲学的高度,认真研究,深入思辨,全面阐释,科学回答。
2.中国语文教育在骂声中成中国的语文教育为什么老挨批判?人们觉得非常奇怪,简直不可思议。
但是,回顾历史,观照现实,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反思,理性审视,爬梳剔抉,发微知著,就会觉得,此事既奇怪,也不奇怪,甚至可以这样说,我国语文教育就是在骂声中成长起来的。
“读史使人明智。
”纵览历史,不难发现,中国的语文学科从1904年独立设科开始,就遭受了种种责难与批判。
百年风雨历程,我国语文教育从一路骂声中走来。
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首先,对于语文教育的批判,自从学科独立设科以及学科定名就开始了。
早在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中国的第一个新学制酝酿产生。
同其他学科的独立设科并不完全相同的是,以汉语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母语教育的学科定名颇费周章。
在各级学堂的课程设置上,母语教育的课程名称可谓五花八门,除了自下而上统统设置“读经”(其中包含母语教育因素)一科以外,蒙学堂设“字课”、“习字”,寻常小学堂设“作文”、“习字”,高等小学堂设“读古文词”、“作文”、“习字”,中学堂设“词章”。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首先,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
其次,语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多样化的。
语文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包括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在语言知识的传授方面,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和运用能力。
在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方面,应该注重选取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和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再次,语文教学的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语文教学的方法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和笔记,还应该注重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外阅读、写作指导等。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最后,语文教学的评价应该是全面客观的。
语文教学的评价不应该局限于考试成绩,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如作业评定、课堂表现、课外阅读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本“本”都是“语文经”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本“本”都是“语文经”摘要:语文到底教什么学什么?见人见智慧。
但“知止而后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得明白应该要追求的理想教育教学的境界。
为此,笔者试图从以教材为本,加强文本阅读,善待教材“例子”;以生活为本,加强生本体验,注重能力迁移;以学生为本,落实人本理念,提高语文素养三个方面,来反正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些困惑,解析“大语文教育”的“语文经”。
恳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大语文教育文本生本人本正文:著名作家高洪波曾经无限深情地说:“语文是我最喜欢的一门功课。
”“语文课,中小学生的福音,童年的梦幻工厂,笔与纸生动交汇之后,让你妙趣横生的一种智力游戏。
”①确实,从启蒙的第一首唐诗到小学时声嘶力竭地喊读“a、o、e”,从歪歪斜斜地写好第一篇日记到团队生活中的第一次演讲,哪怕是背一段课文、读一篇文章、写一幅字、念一篇作文,无不充满着激情和喜悦。
可是现在呢?正如湖北新洲区的朱老师所说:“不少老师仍是搞千篇一律的程式化分析讲解,或对课文分段、概括短意、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不少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不重视语文学科,加上数理化各科对语文空间的挤压,大量时间被数理化占去了,语文老师感到很无奈很尴尬。
”②是的,教育教学改革最大的问题,往往就是与传统的观念或习惯性思维决裂。
尽管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喊得地动山摇,但那种“学科本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语文教育教学的景况很不乐观。
难怪吕叔湘先生严正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个老问题,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严重问题。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对于少、瞒、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
十年的时间(当时小学、初中、高中合起来是10年学制——引者注),2700多个学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③因此,全面理解语文学科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律,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改变“少慢差费”的现状,从“大语文教育”的未来生态着眼,研究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以正“语文”之本清“学习”之源,实现语文教育教学的良性生态发展,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深入反思的话题。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8篇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8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8篇》,您浏览的《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8篇》正文如下: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1一本期的主要任务1、完成必修3和必修4的教学任务;2、加强基础练习,落实单元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3、加强备课工作,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促进共同进步;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语文组的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2.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把新课标配套的“自学——探究——反思”模式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三教学工作1.备课(1)必修课教本的处理,依据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组织A.前半期完成必修3,后半期完成必修4、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
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文章和单元要点的把握。
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教材的备课我们坚持每周星期二集体备课。
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
要全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2、教学1.现当代诗歌和散文的教学第一、二两个单元的学习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
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加强诗文的诵读,注重对作品中意境和形象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教育怎么写_

教育怎么写_大家知育怎么写吗?下面整理了教育怎么写,欢迎大家参考借鉴!ﻭ教育怎么写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关于××××的”、“××××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ﻭ1.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ﻭ2。
主体.这是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所得材料中得出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教育范文(一)ﻭ我于20**年10月12日,被分到宝鸡斗鸡中学进行为期六个星期的教育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顺利的完成实习工作。
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数学这门课而言的。
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ﻭ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
李海林 语用学之于语文教育

语用学之于语文教育字数:2542来源:语文建设 2015年4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关于真语文的讨论,核心的问题是:何为真,何为假?过去的讨论似乎主要是在一些现象的描述上。
近段时间,一些专家学者在真语文的讨论中引入语用学,提出“语用教育观”,以期推动真语文讨论向纵深发展。
这种可以称之为“语用学转向”的立论视角突破了操作规程的层次,是真语文讨论的重要推进。
本文主要探讨语文教育语用学转向的历史背景、学理基础和现实局限。
笔者认为,应该从现代语文教育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中,认识语用学对语文教育的意义;使用语用学的一些方法和语用学关于语言的一些新认识,分析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是当前可以着力去做的工作;而直接引入语用学的一些知识进入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甚至直接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则需要做出合理的审议和转换。
一、二难选择: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困境现代语文教育发展了一百多年。
我们能不能从中理清一个头绪,找出一条线索来呢?中国古代教育实际上只有一门课,那就是语文。
它既包含语言文字,也包含文史哲理、道德礼教,乃至人情世故、草木虫鱼;学语文,是学语言文字,也是学伦理、历史、哲学、科学乃至常识。
受历史环境的影响,这种内容泛化又集中在儒家经义名理上。
于是语文教学变成了经义名理的探究,而语言本身却常常淹没在义理的演绎和考证中。
这种“一身而数任”的语文教学,刘国正称之为“总体性”教学,顾黄初称之为“混合式教学”。
这种情况到了清代末年发生了变化。
随着现代学校教育取代古代私塾教育,完整的课程体系取代综合的、泛化的经义教育,语文教学从传统的经史哲理教学中分化出来,语言文字教学独立为一门课程的主体。
我把这种趋势称之为“语言专门化”。
从传统的“混合式教学”走向“语言专门化”,从以经义为本体走向以语文为本体的教育,我把它称之为现代语文教育的第一个岔路口。
历史做出的抉择是:弃“混合式教学”,选“语言专门化”道路。
图示如下:这个历史发展的主推手毫无疑问是叶圣陶。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摘要】叶圣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具有深远影响。
他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根本任务。
叶圣陶主张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
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理念强调文以载道、以文入道,强调对学生品质的塑造和修养的重视。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当代语文教育有着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持续影响着当代教育实践,引领着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叶圣陶、语文教育、教育思想、重要性、根本任务、方法与途径、实践意义、理念、当代启示、持续影响1. 引言1.1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叶圣陶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语文教育的思想影响深远。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他提出了“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强调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品质,使其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真才实学的人才。
叶圣陶主张在语文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提倡“以正音为主”、“以理辨证为要”,强调语文教育应该立足于语文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正确、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叶圣陶还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认为语文是情感和美感的艺术表达,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体验语言的魅力,培养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语文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当代语文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正文2.1 叶圣陶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是人类最主要的交流工具。
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则,提高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沟通效果,提升交流质量。
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

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中国古代语文教育1.先秦时期的语文教育2.秦汉时期的语文教育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文教育4.隋唐时期的语文教育5.宋元时期的语文教育6.明清时期的语文教育三、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1.晚清时期的语文教育2.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3.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文教育四、结论正文一、引言语文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国家文化的发扬光大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进行简要梳理,以期对现代语文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二、中国古代语文教育1.先秦时期的语文教育先秦时期,语文教育主要以“六艺”教育为主,即礼、乐、射、御、书、数。
这一时期的教育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实用技能。
2.秦汉时期的语文教育秦汉时期,官方设立了太学,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注重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教育。
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为后世语文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文教育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兴起,文学创作繁荣,语文教育开始注重文学艺术的培养。
同时,佛教的传入也丰富了语文教育的内容。
4.隋唐时期的语文教育隋唐时期,科举制度诞生,语文教育逐渐与科举考试紧密结合。
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注重文笔、对策等方面的训练,为科举考试作准备。
5.宋元时期的语文教育宋元时期,书院制度兴起,语文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实用性。
同时,诗词、散文等文学形式的繁荣,使得语文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6.明清时期的语文教育明清时期,语文教育仍然以科举考试为主导,但在文学创作、古籍整理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为后世语文教育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1.晚清时期的语文教育晚清时期,语文教育开始接受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方式逐步改革。
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为现代语文教育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民国时期,语文教育逐步实现了现代化。
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为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1. 引言1.1 1. 学习语文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学习语文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文学、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语文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所学知识。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文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只有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学习语文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语文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学习语文对学生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22. 小学语文教育的关键作用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开启学生语言世界的大门,引导他们进入文学的殿堂。
小学语文教育的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
语文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学生表达思想、沟通交流的能力。
通过对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等基本语言单位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增长见识的有效方式,而语文课堂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和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育还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写作是思维的表达,通过语文教育,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字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使自己的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小学语文教育也功不可没。
语文议论文作文结构模板

语文议论文作文结构模板一、引言。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性的学科,更是一种文化性的学科。
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学习,认真对待语文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二、正文。
1. 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我们获取知识、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良好的语文能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现代社会,语文能力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2. 语文学习的意义。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3. 语文教育的现状。
目前,语文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家长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孩子的语文学习的指导和支持。
4. 如何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为了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2)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3)加强家校合作,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学校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4)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5. 语文学习的未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语文学习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三、结论。
语文学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重视语文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您将语文之花种在我心中

您将语文之花种在我心中【摘要】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将语文之花种在学生心中,激发其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表达能力,激发创作潜力,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这样的语文教育不仅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语文之花永不凋谢,在学生心中绽放出绚丽的芬芳,永远都存在于他们的心间。
通过语文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汲取文学精华的更好地理解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语文之美永存心间,激励着学生不断探索和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学境界,为实现自身的文学梦想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引言:文学的魅力、传承文化的重要性、语文教育的意义正文: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结论:语文教育的长远影响、语文之花永不凋谢、语文之美永存心间1. 引言1.1 文学的魅力文学的魅力,在人类历史上流传至今,始终被称颂与赞美。
文学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类情感、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精华。
它用独特的语言、形式、结构表达着人类内心的情感和追求。
文学作品所展现出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欢乐、悲伤、愤怒、喜悦等各种情感,让人们在思考中领悟人生的哲理与智慧。
文学的魅力体现在其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以及独特的审美价值。
通过文学的魅力,人们能够拓展思维,提升情感修养,增强生活品味,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生、珍惜生命,成为更加完善的人格。
愿语文之花在我们心中永远绽放,让文学的魅力永远抚慰我们的心灵。
1.2 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在于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历史的延续和生命的传承。
语文作为传承文化的工具,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了解和感受文化的桥梁。
通过语文学习,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代文学作品、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从而感受到自己的根脉和文化自信。
传承文化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面向未来,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塑造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现代人。
小学语文教研推文文案

【正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部门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要求,我校于近日举办了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共筑语文教学新篇章”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我校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教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难以全面提升。
为此,我校组织开展了此次教研活动,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二、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活动邀请了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教授作专题讲座。
张教授以《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为题,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讲座内容丰富,案例生动,让在场的教师受益匪浅。
2. 课堂教学观摩本次活动共展示了5节优秀课例,涉及低、中、高三个年级段。
这些课例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师们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后,观摩教师们纷纷对展示课例进行了点评,分享了教学心得。
3. 教学研讨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们围绕以下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1)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2)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如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4)如何加强语文教学与文化的融合?4. 优秀论文评选本次活动还评选出了10篇优秀论文,涵盖了小学语文教学各个方面。
这些论文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三、活动成果1.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叶圣陶的语文课

叶圣陶的语文课摘要:一、叶圣陶与语文教育二、叶圣陶对语文的定义三、叶圣陶的语文教育理念四、叶圣陶的语文教育实践五、叶圣陶的贡献与影响正文:一、叶圣陶与语文教育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被誉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一代宗师,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他一生笔耕不辍,童话、散文、小说和教育论文等题材均有涉猎,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创作出了广受欢迎的中国第一部现代童话故事集《稻草人》。
二、叶圣陶对语文的定义叶圣陶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这个定义简洁明了,体现了语文的本质,也揭示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三、叶圣陶的语文教育理念叶圣陶的语文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文教育要贴近生活,注重实用性。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应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2.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语文教育要注重文学教育。
叶圣陶认为,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叶圣陶的语文教育实践叶圣陶在语文教育实践中,积极推行他的教育理念。
他编写了大量的语文教材,如《叶圣陶语文教材》、《叶圣陶散文选》等,这些教材充分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此外,叶圣陶还致力于语文教育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建议,如简化汉字、推行白话文等,这些建议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叶圣陶的贡献与影响叶圣陶对我国语文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导论我国母语单独设科已逾百年。
百余年来,中国的语文教育在逐步实现从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的历史性演变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绩,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和中华民族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做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但是,毋庸讳言,一百年来对我国的母语教育总是争议不休,批判不断,尤其是在20世纪和21世纪的世纪之交,对语文教育的批判,简直达到了空前绝后、登峰造极的地步。
试问,为什么语文学科和语文教育老是招致批判,并遭受到如此频繁而又如此激烈的批判?这是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所难以理解的,甚至是不能接受的,不仅圈外诸君如此,就是圈内同仁也颇有同感。
这个问题是个事关语文学科历史、事关语文教育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值得我们假以历史的眼光,提升哲学的高度,认真研究,深入思辨,全面阐释,科学回答。
2.中国语文教育在骂声中成中国的语文教育为什么老挨批判?人们觉得非常奇怪,简直不可思议。
但是,回顾历史,观照现实,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反思,理性审视,爬梳剔抉,发微知著,就会觉得,此事既奇怪,也不奇怪,甚至可以这样说,我国语文教育就是在骂声中成长起来的。
“读史使人明智。
”纵览历史,不难发现,中国的语文学科从1904年独立设科开始,就遭受了种种责难与批判。
百年风雨历程,我国语文教育从一路骂声中走来。
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首先,对于语文教育的批判,自从学科独立设科以及学科定名就开始了。
早在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中国的第一个新学制酝酿产生。
同其他学科的独立设科并不完全相同的是,以汉语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母语教育的学科定名颇费周章。
在各级学堂的课程设置上,母语教育的课程名称可谓五花八门,除了自下而上统统设置“读经”(其中包含母语教育因素)一科以外,蒙学堂设“字课”、“习字”,寻常小学堂设“作文”、“习字”,高等小学堂设“读古文词”、“作文”、“习字”,中学堂设“词章”。
学科名称的五花八门,反映母语教育定名之不易;定名之不易,折射母语教育独立设科之初定位之艰难。
我国语文教育学科独立开设之始,就遭遇科名“难产”之尴尬!此为“壬寅学制”。
这一学制未及实行,“夭折”于“襁褓”之中。
翌年,颁发《奏定学堂章程》,是为“癸卯学制”。
除了读经讲经以外,母语教育课程初等小学堂称为“中国文字”,高等小学堂和中学堂称为“中国文学”,并在全国推行。
这种定名,肯定未必尽如人意。
为什么同样一门母语教育学科要用两个名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必要?未必“中国文字”中没有“中国文学”,“中国文学”中没有“中国文字”?不但叫起来让人颇感别扭,而且想起来使人觉得底气不足,不免招致物议,于是,清廷有识之士便把它们一并简称为“国文”。
先有朝野物议,而后方得朝廷认可。
据现有史料记载,1906年6月以前,“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就已简称为“国文”,以后便赫然见诸官方正式文件,即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清政府颁布《学部订定优级师范选科简章》,规定“优级师范选科课目,分本科及豫科, 豫科一年毕业,本科二年毕业”,豫(预)科科目中设置“国文”等10个科目,其中国文每星期3钟点,讲授及练习各体文。
此后,对于语文教育的批判,一直没有停歇过。
最早的、也可以说是第一次批判,就始于语文独立设科之初。
1906年清朝学部编纂我国第一套小学国文教科书。
尽管该书为谋求全国教育之普及而统一,学部乃师日本国定教科书之意,编纂后推向全国各地,因而取价无比低廉并允许翻印,但是,由于它借鉴民间教科书之处甚多,自身讹误之处又不少,却雄踞垄断地位,引起地方上诸多不满。
当时的《南方报》即对其做出尖锐批评。
上海嘉定学会黄守孚摘录该报批评并加案语,置于1907年10月出版的《教科书批评》之卷首。
《教科书批评》对当时极具影响的12套小学国文教科书逐一进行了观点鲜明、切中肯綮的批评,不仅开创我国教科书批评之先河,同时也打响了中国语文教育批判的第一枪。
20世纪之初,我国众多母语教育学者,对汉语的语音、文字、标点和语体等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与批判,在汉字切音字、简体字、读音统一、标点符号、白话文教育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运动,推出了“注音字母”、“新式标点符号”等改革成果,特别是,结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等激烈的革命口号,在国文教育领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轰轰烈烈的大批判,打破了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使白话文进入教科书并取得主导地位,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小学母语教育学科定名由国文统统改为国语;即使尔后实施戊辰(1928年)学制,1929年以后的中学复称国文,而小学仍然称国语,直到1949年。
不仅全国如此,不少地方都有这种语文教育批判与改革的典型。
比如,1912年创立的湖南省长沙第一中学一直注重语文教育改革,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
当初18岁的毛泽东所写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这篇他一生中留给世人最早的552字文稿,以及国文教师涤庵先生对此所作的149字的眉批与尾批,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启迪作用;某生在当时《一中学生》校刊上发表的5500字的《高中国文教学的我见》的论文,把先生们的教法概括为汉学派、宋学派、社会学派和文艺派等4种,并对此展开阐释与评论,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又如,20世纪20年代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开展的白话文教授法改革试验,1923年浙江春晖中学从改革语文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搞活作文教学和加强课外指导等4个方面着手所进行的那场全面深入而卓有成效的语文教育改革,至今闪烁历史的光辉。
再如,1928年11月中旬以后的一段时间,以如何评估中等学校学生的国文程度及国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工作态度和教学方法等问题为中心,主要通过南宁!通俗教育日报?!广西教育?杂志至于1917年蓬勃兴起的国语运动、五四兴起的席卷全国的白话文运动以及往后的林林总总的语文教育改革首先总是源于对语文教育的批判;至于1949年以后对于语文教育的历次批判与改革,更是尽人皆知,耳熟能详了。
总而言之,语文教育在骂声中成长,语文教育在批判中发展。
3.中国语文教育挨批判的原因1949年以前,语文学科受到的冲击不少,包括像五四前后遭逢的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那样的颠覆性冲击;1949年以来,语文学科教育又是所有学科中挨批最多者。
这种现象确实发人深省,值得研究。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语文教育老挨批判,一时难得说清楚。
这需要社会各界关注语文教育的人共同思考,需要引起全国性的反思,特别需要那些专门痛骂语文教育的人来回答。
但是,细辨蛛丝马迹,深探来龙去脉,我们发现,语文教育老挨批判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且这些多种多样的因素往往产生综合效应。
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10个方面。
当然,可能不止这10个方面,但是,至少有这10种方面我国语文教育长期地连续地遭受质疑、怨怼、批评、指责甚至于批判、谩骂、声讨乃至毁灭性打击的原因,基本上不外乎上述因素产生综合效应的结果。
3.01 开设不久且极不成熟的语文学科必然招致批判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然而,那是一种“大语文教育”,是古代的传统语文教育,同现代的语文教育基本上不是一回事。
今天的语文教育,是新学制条件下的语文学科教育。
作为一门独立开设的学科,它是全新的。
庄子曰:“始生之物,其形必丑”。
所以,语文学科教育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也正因为如此,它必然招致这样那样的批评与指责。
3.02 现实中暴露种种毛病的语文教育确实需要批判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作为新设学科的稚嫩甚至于尚未定型,语文教育确实存在不少发展中必然遇到的问题,现实教学过程中必然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乃至于教学效果确实不能尽如人意,值得他人批评和自我反思。
其实语文教育同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种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改革和自我完善,比如解放初的红领巾教学、改革开放初期的几次语文教改都是语文教育界内部掀起来的。
3.03 学科特性难于被人理解使语文教育也招惹批判语文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性。
与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学科相比较,它的整体知识构架及其内在联系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具有不确定性;它的具体构建元素(字词句)有时缺乏科学意义上的精确性,具有模糊性;它的学科特点(或称性质)缺乏科学主义意义上的科学性,更具人文性;它的思维训练功能缺乏强烈的推理性和分析性,更具形象性和直觉性;语文学习的规律也比较特别,更多的需要吟咏记诵,体验玩味,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长期积累,终身学习。
语文学习周期的长期性而效果的不明显性尤其是导致人们对其批评的重要原因。
3.04 情感上人们特别牵挂语文而导致批判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越是亲近的人和事,越引人关爱,招人唠叨。
语文是母语,也是国语,国人对它情有独钟,魂牵梦绕,也就最容易对其评头品足。
正因为语文学科不成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国人关心它、期待它的完善,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和期盼,有时难免对它又有些不切实际的苛求。
3.05 功用上人们特别关注语文而引发批判。
民族成员须臾不可离开民族语言,国人须臾不可离开国语,作为母语和国语的语文同人们的生活贴得实在是太近太紧,人们自然最关注语文。
如果说语数外三门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那么语文学科就是这基础中的基础,人称百科之母。
语文学科的显赫地位和突出作用决定了它特别吸引国人的关注。
3.06 社会心态与语文学习特点的矛盾以致产生批判我们所处的当今社会,有一种特殊的社会心态,正面讲是只争朝夕讲效率,反面讲是急功近利很浮躁,因而语文学习慢功出细活的缓效性就难容于世,招致不满乃至于批判也就在所难免了。
3.07 语文学科适合批判要想从学科教育打开缺口,以此掀起一场教育改革,找哪个学科好呢?批政治课,不敢;批外语,不懂;批数理化,不容易;还是语文好批,因为大家都懂。
第八,无知和偏见动辄批判。
有的批判显示的是对语文教育的无知,有的批判则反映出批判者对语文学科教育的偏见,这类批判是很难保证公允的。
3.08 无知和偏见动辄批判有的批判显示的是对语文教育的无知,有的批判则反映出批判者对语文学科教育的偏见,这类批判是很难保证公允的。
3.09 见风使舵和恶意炒作乱加批判听到领导发了话,接着就酝酿一场革命,这样的情况过去早已司空见惯。
人家批判,我也得跟进,不然岂不“保守”为了让别人听得懂,我要跟着说“普通话”(指普通人说的话),实质上就是跟风—这种心态不是没有的。
至于有的批判,更是非常明显的新闻炒作,比如“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这类所谓的“批判”,就有炒作的嫌疑,读不出多少学术味来。
3.10 标新立异借以出名恶意批判。
比如,有的文章全盘否定语文教学的显著成绩,有的人公然侮辱为我国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受到全国教育界同仁敬仰的“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有的人则痛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初期涌现出来的一代名师(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这不仅不合事实,没有道理,简直可以说没有良心!“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