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正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导论

我国母语单独设科已逾百年。百余年来,中国的语文教育在逐步实现从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的历史性演变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绩,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和中华民族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做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但是,毋庸讳言,一百年来对我国的母语教育总是争议不休,批判不断,尤其是在20世纪和21世纪的世纪之交,对语文教育的批判,简直达到了空前绝后、登峰造极的地步。试问,为什么语文学科和语文教育老是招致批判,并遭受到如此频繁而又如此激烈的批判?这是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所难以理解的,甚至是不能接受的,不仅圈外诸君如此,就是圈内同仁也颇有同感。这个问题是个事关语文学科历史、事关语文教育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值得我们假以历史的眼光,提升哲学的高度,认真研究,深入思辨,全面阐释,科学回答。

2.中国语文教育在骂声中成

中国的语文教育为什么老挨批判?人们觉得非常奇怪,简直不可思议。但是,回顾历史,观照现实,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反思,理性审视,爬梳剔抉,发微知著,就会觉得,此事既奇怪,也不奇怪,甚至可以这样说,我国语文教育就是在骂声中成长起来的。

“读史使人明智。”纵览历史,不难发现,中国的语文学科从1904年独立设科开始,就遭受了种种责难与批判。百年风雨历程,我国语文教育从一路骂声中走来。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首先,对于语文教育的批判,自从学科独立设科以及学科定名就开始了。早在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中国的第一个新学制酝酿产生。同其他学科的独立设科并不完全相同的是,以汉语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母语教育的学科定名颇费周章。在各级学堂的课程设置上,母语教育的课程名称可谓五花八门,除了自下而上统统设置“读经”(其中包含母语教育因素)一科以外,蒙学堂设“字课”、“习字”,寻常小学堂设“作文”、“习字”,高等小学堂设“读古文词”、“作文”、“习字”,中学堂设“词章”。学科名称的五花八门,反映母语教育定名之不易;定名之不易,折射母语教育独立设科之初定位之艰难。我国语文教育学科独立开设之始,就遭遇科名“难产”之尴尬!此为“壬寅学制”。这一学制未及实行,“夭折”于“襁褓”之中。翌年,颁发《奏定学堂章程》,是为“癸卯学制”。除了读经讲经以外,母语教育课程初等小学堂称为“中国文字”,高等小学堂和中学堂称为“中国文学”,并在全国推行。这种定名,肯定未必尽如人意。为什么同样一门母语教育学科要用两个名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必要?未必“中国文字”中没有“中国文学”,“中国文学”中没有“中国文字”?不但叫起来让人颇感别扭,而且想起来使人觉得底气不足,不免招致物议,于是,清廷有识之士便把它们一并简称为“国文”。先有朝野物议,而后方得朝廷认可。据现有史料记载,1906年6月以前,“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就已简称为“国

文”,以后便赫然见诸官方正式文件,即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清政府颁布《学部订定优级师范选科简章》,规定“优级师范选科课目,分本科及豫科, 豫科一年毕业,本科二年毕业”,豫(预)科科目中设置“国文”等10个科目,其中国文每星期3钟点,讲授及练习各体文。

此后,对于语文教育的批判,一直没有停歇过。

最早的、也可以说是第一次批判,就始于语文独立设科之初。1906年清朝学部编纂我国第一套小学国文教科书。尽管该书为谋求全国教育之普及而统一,学部乃师日本国定教科书之意,编纂后推向全国各地,因而取价无比低廉并允许翻印,但是,由于它借鉴民间教科书之处甚多,自身讹误之处又不少,却雄踞垄断地位,引起地方上诸多不满。当时的《南方报》即对其做出尖锐批评。上海嘉定学会黄守孚摘录该报批评并加案语,置于1907年10月出版的《教科书批评》之卷首。《教科书批评》对当时极具影响的12套小学国文教科书逐一进行了观点鲜明、切中肯綮的批评,不仅开创我国教科书批评之先河,同时也打响了中国语文教育批判的第一枪。20世纪之初,我国众多母语教育学者,对汉语的语音、文字、标点和语体等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与批判,在汉字切音字、简体字、读音统一、标点符号、白话文教育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运动,推出了“注音字母”、“新式标点符号”等改革成果,特别是,结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等激烈的革命口号,在国文教育领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轰轰烈烈的大批判,打破了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使白话文进入教科书并取得主导地位,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小学母语教育学科定名由国文统统改为国语;即使尔后实施戊辰(1928年)学制,1929年以后的中学复称国文,而小学仍然称国语,直到1949年。不仅全国如此,不少地方都有这种语文教育批判与改革的典型。比如,1912年创立的湖南省长沙第一中学一直注重语文教育改革,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当初18岁的毛泽东所写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这篇他一生中留给世人最早的552字文稿,以及国文教师涤庵先生对此所作的149字的眉批与尾批,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启迪作用;某生在当时《一中学生》校刊上发表的5500字的《高中国文教学的我见》的论文,把先生们的教法概括为汉学派、宋学派、社会学派和文艺派等4种,并对此展开阐释与评论,使人感到耳目一新。又如,20世纪20年代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开展的白话文教授法改革试验,1923年浙江春晖中学从改革语文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搞活作文教学和加强课外指导等4个方面着手所进行的那场全面深入而卓有成效的语文教育改革,至今闪烁历史的光辉。再如,1928年11月中旬以后的一段时间,以如何评估中等学校学生的国文程度及国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工作态度和教学方法等问题为中心,主要通过南宁!通俗教育日报?!广西教育?杂志至于1917年蓬勃兴起的国语运动、五四兴起的席卷全国的白话文运动以及往后的林林总总的语文教育改革首先总是源于对语文教育的批判;至于1949年以后对于语文教育的历次批判与改革,更是尽人皆知,耳熟能详了。总而言之,语文教育在骂声中成长,语文教育在批判中发展。

3.中国语文教育挨批判的原因

1949年以前,语文学科受到的冲击不少,包括像五四前后遭逢的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那样的颠覆性冲击;1949年以来,语文学科教育又是所有学科中挨批最多者。这种现象确实发人深省,值得研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语文教育老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