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政治理论范文.doc
中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应急管理概述1、应急管理概念应急管理是应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危险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大类。
首先,人的危险可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安全的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灾难;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又称为第三者责任险。
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
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重叠的,但他们中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单独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容的一部分。
2、中国应急管理概况我国政府应急体系建设已取得的成就1、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已初步建成在国家建立统一领导下,坚持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在应急体系中,国务院是最高行政领导机构,由非常指挥机构或临时指挥机构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2、应急预案逐步完善2001 年,我国进入综合性应急预案的编写使用阶段。
2004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使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写有章可循。
目前为止,我国已编制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57 部,国家专项应急预案21 部,全国各级应急预案130 多万件,基本上涵盖了各类常见突发事件。
3、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建立我国已经制定了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60 多部。
基本建立了以宪法为依据、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相关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使应急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了加强近几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数百亿资金,重点进行了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装备的建设。
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栾盛磊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15期【摘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突发事件高发、频发的态势不会发生明显改变,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任务仍很艰巨。
政府应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危机的处置,本文分析了目前政府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有助于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关键词】政府应急管理突发事件一、我国当前政府应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应急管理工作开展不均衡。
虽然各级各部门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视程度逐渐增高,但普遍存在工作进展不平衡的现象。
总体看,应急管理工作效果是地方好于部门,上级好于下级,基层和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特别是在基层,应急管理专门机构不够健全,专职人员配备明显不足。
另外部分相关部门尚未将值班与应急、预防与处置、常态与非常态的关系把握到位,存在重值班、轻管理,重处置以及轻防范等现象,对常态下如何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也不是十分到位、措施不够有力。
2.应急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整个政府系统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设置不尽统一。
各级政府应急办自省、市、县和乡镇街道已经基本健全,但越到基层越存在专职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
极个别地方应急办和政府值班室还没有实现合署办公,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
从部门上看,防汛抗旱、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事故灾难、交通运输、海上安全、公共卫生以及反恐维稳等各类应急管理队伍近年来逐步发展壮大,不少部门都确定了专职的部门应急办。
但由于发展时间短,一些地方、部门对政府应急办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职能界定理解仍然不够清晰,把握仍然不是很到位,有时会导致在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时出现被动应付的情况。
3.应急保障水平不高。
从信息获取上看,突发事件信息迟报、漏报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部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渠道仍然不规范,反应信息不及时。
从监测预警上看,专业部门发布专门预警的机制虽然已经建立,但发布渠道、发布手段不完善,存在信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浅析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关键词:应急管理现状问题对策建议论文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等公共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也因此对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体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中央与地方以及各个部门的协调不顺、职责不清问题;危机意识淡薄和预警机制薄弱,信息的准确性、公开性不够;社会自我组织、自我救助能力弱;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在近几年充分的暴露出来,因此,我国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
从建国以来,我国的应急管理范围逐渐扩大为从以自然灾害为主逐渐扩大到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平安事件这四个方面。
近年来,由于我国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等公共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也因此对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体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所谓的应急管理体制就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蔼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平安;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开展的有关活动。
因此在我国建立健全合理的应急管理体系显得尤为的重要,虽然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虽不能杜绝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但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同时降低政府的损失和人民的伤亡,并且提高政府执政部门的威信度。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的不断开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同时由于我国粗放性经济的开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比方生态环境日益脆弱,突发事件爆发频繁,自然和人为灾害正在严重的威胁人们生活。
经过2003年的“非典〞、2005年的“禽流感〞到2021年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我国已相继公布了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6件,部门规章55件,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公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趋于完备。
在近年来发生了众多紧急重大突发事件之后,国务院承当了直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职责的部门,并均建有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信息通讯系统、防灾设施装备、应急救援队伍,以及监测预报体系、组织指挥体系和救援救助体系。
政府部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政府部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引言政府部门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然而,这一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信息化不足、法律法规滞后、协同机制不完善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政府部门需要采取相关对策,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一、完善应急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在应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的应急预警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如覆盖范围狭窄、预警信息传递滞后等。
政府部门应加强与气象、地震等部门的合作,完善预警系统建设。
同时,还应提高社会公众的预警意识,加强预警信息的传递与落实,以确保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
二、推进应急资源整合应急资源是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重要保障。
然而,目前各个部门间资源整合不够,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政府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还应加强应急资源的多元化储备,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三、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应急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然而,目前我国在应急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应急人才的培训力度,完善培养体系,提高应急队伍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为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
四、加强应急演练和综合演练只有在实战中才能检验应急能力的真实水平。
政府部门应加强应急演练和综合演练,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演练应严格按照真实情况进行,注重实战性和综合性。
同时,还应加强演练成果总结和经验分享,不断优化应急管理策略和方法。
五、提高社会参与度应急管理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政府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社区、志愿者组织等的合作,提高社会参与度。
同时,还应加强对公众的应急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形成全民参与应急管理的良好氛围。
结论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预警系统不完善、资源整合不足等。
浅析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突发事件和灾难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灾难,我国建立了应急管理体制。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状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监管体系不够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在监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监管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管理责任单位的行为。
其次,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和应对突发事件时存在职责模糊、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再次,监管手段和方式相对滞后,无法有效应对新兴风险和灾害形势。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完善我国应急管理的监管体系。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应急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强化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管理责任单位的监管责任。
其次,加大监管力度和频次,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督查机制,确保监管工作落实到位。
最后,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监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对新兴风险和灾害形势的及时监测和预警。
问题二:协调机制不够顺畅在应急管理中,协调机制的顺畅运行对于应对突发事件和灾难至关重要。
然而,我国应急管理体制中存在协调机制不够顺畅的问题。
一方面,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缺乏高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导致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出现信息滞后、资源浪费等问题。
另一方面,应急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不够健全,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合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提升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协调机制。
首先,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的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系统,实现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
其次,加强应急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固定的联络机制,并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
问题三:应急能力不足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在应急能力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浅谈我国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我国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作者:吴伟伟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近年来,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等公共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因此对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体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中央与地方以及各个部门的协调不顺、职责不清问题;危机意识淡薄和预警机制薄弱,信息的准确性、公开性不够;社会自我组织、自我救助能力弱;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等。
关键词:应急管理政府法治理念一、应急管理及其两个状态(一)应急管理,又称公共危机管理,必须由政府来提供。
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是引发社会灾难和危及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灾害和突发性灾难事件的统称。
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政府理应提供的公共服务。
应急管理是政府的行政职责,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参与。
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在宣传教育、应急资源储备、危机发生时开展自救和互救等多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应急管理的两个状态的统一应急管理是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统一体。
在相对平稳的社会运行态势下,政府管理大都属于常态管理,同时,应急管理行政的预防、准备、评估等属于事前管理和事后管理的部分也属于常态管理的范畴。
而当危机事件出现时,社会和组织的正常运作受到严重影响,超出了政府、社会和组织的常态管理能力,这时应急行政管理紧急处置机构开始启动,就需要政府、社会和组织进入非常态管理状态进行应对。
二、应急管理应该遵循的原则(一)政府始终要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确定自己的职能定位。
(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建设必须由政府为主来建立。
解决突发性公共事件必须以政府为主,通过政府配置公共资源来完成。
(三)要能够有效地推动预防工作的开展。
“有备无患”、“预防为主”,是应急管理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
(四)要能够实现对危机性事件的早期发现和预警,实现对事件的快速反应,避免的事件的扩大化。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行政学前沿与热点作业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摘要]: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灾难多发时期,在这个时期应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突发事件谈及应急管理,然后回顾了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兴起、发展、内容、特征及现状。
通过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对比,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以“一案三制”为核心框架的应急管理体系,但是仍然不健全,存在机构、法律不健全,资源储备不足等缺陷。
对此,我认为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从而实现社会稳定﹑维护经济发展和促进国家的和谐。
[关键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国特色我们都知道,进入21世纪后,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各种疾病猖狂肆虐着人类。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极不稳定的时期当中。
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世界,我们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不例外,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自然条件,也可能是由于社会制度,每个国家多多少少都会发生各类让人措手不及的突发事件。
为了应对或者是解决这些突发事件,就必须要采取一些相应管理措施,这就不得不说到应急管理了,应急管理主要针对突发事件的问题而提出的。
当然由于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有差异,各个国家的应急管理也会不同。
现在,针对我国的应急管理,我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突发事件及中国进年突发事件回顾在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常常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和方式发生,突发事件的频率、速率和影响不断增加。
在这里,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常常又称紧急事件、或危机事件,一般是指突然发生并危及公共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需要政府立即应对措施加以处理的公共事件。
”[1]但是虽然如此,突发事件、紧急事件和危机事件仍然会有一些不同。
突发事件更加侧重于事件发生的突然、偶然,紧急事件侧重于事件的紧迫,而危机事件侧重于事件的规模。
(完整word版)中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应急管理概述1、应急管理概念应急管理是应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危险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大类。
首先,人的危险可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安全的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灾难;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又称为第三者责任险。
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
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重叠的,但他们中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单独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容的一部分。
2、中国应急管理概况我国政府应急体系建设已取得的成就1、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已初步建成在国家建立统一领导下,坚持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在应急体系中,国务院是最高行政领导机构,由非常指挥机构或临时指挥机构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2、应急预案逐步完善2001 年,我国进入综合性应急预案的编写使用阶段。
2004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使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写有章可循。
目前为止,我国已编制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57 部,国家专项应急预案21 部,全国各级应急预案130 多万件,基本上涵盖了各类常见突发事件。
3、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建立我国已经制定了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60 多部。
基本建立了以宪法为依据、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相关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使应急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了加强近几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数百亿资金,重点进行了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装备的建设。
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一、全市应急管理基本情况(一)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强化工作责任。
一是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近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关心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经常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市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由市长担任主任,各副市长任副主任,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目前共有名工作人员。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办及管理区也都相应成立了应急管理办事机构。
基本做到村(居)委会有信息员,初步形成了“三级”应急网络。
二是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印发了《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各乡镇(街道)、管理区,各部门都将应急管理工作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日常业务工作同安排、同监督、同考核。
推动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二)逐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工作措施。
一是梳理现有预案。
对已经发布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天然气应急预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水库抢险预案》等个专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梳理,完善预案体系。
二是明确工作步骤。
印发了《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说明》,启动了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并要求各单位要按照地、市要求,抓紧各类应急预案编制、修订,使全市的应急预案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三是明确工作措施。
每项预案,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队伍具体处置,都制订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市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对基层单位的应急工作及组织和发动群众等具体事项,也都做了详细周密的安排。
(三)强化应急意识和应急求援队伍建设,提高群众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一是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培训。
采取以会代训、会训结合方式,开展培训1次,主要对基层单位就应急预案编制进行了培训,学习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参训人员达余人次。
我国应急管理现状与对策

我国应急管理现状与对策题目:我国应急管理现状与对策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应急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机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析我国当前的应急管理现状,并提出一些改进对策,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第一部分:我国应急管理的现状段落1:现有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由中央与地方两级组成,涵盖了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协作机制等多个方面。
这套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成立了国家应急管理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等。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层级划分不够清晰、部门之间协调不足等,使得应急管理工作难以做到高效有序。
段落2:应急能力的提升在应急能力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们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电视台联网直播系统,能够迅速传递应急信息;成立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救援队伍,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类紧急情况。
然而,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应急能力,特别是在技术装备、人员培训、应急演练等方面,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复杂场景。
段落3:公众意识的提高应急管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公众的主动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公众对应急管理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然而,仍有部分民众对应急管理的认识不足,应急行为不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公众意识的培养和引导。
第二部分:改进对策段落4: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要提升我国的应急管理水平,必须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建立健全层级划分清晰、协调有序的体制机制,以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段落5:加强技术装备和人员培训随着科技的发展,应急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
政府应适应新的技术趋势,加强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投入,提高救援能力和效率。
与此还应加大对应急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
段落6:加强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应急管理需要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和信息共享。
我国应急管理现状与对策

我国应急管理现状与对策我国应急管理现状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频繁发生,应急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我国应急管理现状如何?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一、我国应急管理现状1.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应急管理标准和规范,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不够紧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
2.应急管理能力不足我国应急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预案编制等方面存在不足。
同时,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应急管理技能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3.应急管理宣传不够我国应急管理宣传工作不够充分,公众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相对较低,应急知识普及率不高,应急演练和应急教育也需要加强。
二、我国应急管理对策1.加强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应急管理标准和规范,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应急管理技能,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预案编制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3.加强应急管理宣传工作加强应急管理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普及应急知识,加强应急演练和应急教育,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加强应急管理科技创新加强应急管理科技创新,推广应急管理信息化技术,提高应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加强应急管理的预测预警和信息共享能力,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应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我国应急管理能力,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应急管理形势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事故 等频繁发生。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 问题,对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安全事件复杂
总结词
我国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刑事案件等社会安全事件复杂多变,对 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案例四:某地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总结词
快速响应、联防联控
VS
详细描述
面对某地的公共卫生事件,政府迅速启动 应急预案,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实施隔 离、治疗等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 康和生命安全。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 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案例五:某跨国合作应对国际突发事件
总结词
积极参与、贡献中国智慧
应急管理社会化
社会参与机制建立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 参与的应急管理格局。
志愿者队伍建设
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志愿者在应急处置中的专业 能力和作用。
公共安全教育普及
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管理与日常管理的融合
常态化应急管理
详细描述
在某跨国合作应对国际突发事件中,我国积 极参与,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挑战。提供人 道主义援助、分享救援经验和技术支持,为 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应急队伍组建
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 在实战中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应对措施。
资源调配机制
建立完善的资源调配机制,确保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准确 地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02
我国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
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

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作者:杨倩茹杨伟乐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12期[提要]政府应急管理作为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解决危机事件的关键所在,也是在新时期“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本文从政府应急管理在体系、技术与社会团体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对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社会团体力量;国际合作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2年4月6日一、政府应急管理概念界定(一)概念界定。
从灾害深重的20世纪跨入21世纪,应对公共危机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在重大的突发事件面前,每个人都有责任去降低损失,包括公民、政府及其他社会团体。
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在应对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中义不容辞,也是最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支力量。
政府应急管理是指政府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过程。
主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
应急管理是一个由不同阶段和各种应对措施组成的管理过程,是政府的一种特殊的管理形态,更是在现在突发性事件下对政府能力的极大考验。
(二)意义分析。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相伴随的体制改革引发的矛盾必不可少,如何处理好各种矛盾,以及可能面对的突发性事件,是对政府能力的严峻考验。
从国际上来看,恐怖袭击、资源的争夺、跨国性的重大疫情的传播等不时出现。
在国内、国际的双重背景下,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内来看,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健全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不仅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上来看,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健全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对于跨国性的重大疫情及时解决以及我国应急体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政府应急管理现状由于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起步较晚加之在某些方面技术水平不足,我国的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不尽完善。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李娟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等公共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也因此对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体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中央与地方以及各个部门的协调不顺、职责不清问题;危机意识淡薄和预警机制薄弱,信息的准确性、公开性不够;社会自我组织、自我救助能力弱;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在近几年充分的暴露出来,因此,我国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
关键词:应急管理现状问题对策建议从建国以来,我国的应急管理范围逐渐扩大为从以自然灾害为主逐渐扩大到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这四个方面。
近年来,由于我国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等公共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也因此对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体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所谓的应急管理体制就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因此在我国建立健全合理的应急管理体系显得尤为的重要,虽然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虽不能杜绝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但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同时降低政府的损失和人民的伤亡,并且提高政府执政部门的威信度。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同时由于我国粗放性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生态环境日益脆弱,突发事件爆发频繁, 自然和人为灾害正在严重的威胁人们生活。
经过2003年的“非典”、2005年的“禽流感”到2008年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 我国已相继颁布了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6件,部门规章55件,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趋于完备。
学年论文: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问题和对策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问题和对策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生姓名:王福增学号:08502054专业:行政管理年级:2008级完成日期:2011年月日指导教师:温志强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问题和对策摘要: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形成有效的政府制度安排,及时的处理社会公共危机,已成为政府管理中的大课题。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问题突出,本文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进行分析给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应急管理;公共危机;对策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the problemsand countermeasuresAbstract:Emergency,itistopointtohappensuddenly,causingormaycauseserioussocialharm,needto takeemergencydisposalmeasurestodealwithnaturaldisastersandaccidents,disaster,publi chealtheventsandsocialsecurityevents.Setupasetofperfectpubliccrisismanagementmech anism,formeffectivegovernmentinstitutionalarrangements,timelyhandlingpubliccrisis, hasbecomethebigissuegovernmentmanagement.Chinaisinthesocialtransitionperiod,pub liccrisisproblemsChina'sspecificconditions,thispapergivesSuggestionsandcountermeas ures.Keywords:Emergencymanagement;Publiccrisis;countermeasures目录一、我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1)(一)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特点 (1)(二)我国政府应急管理问题和不足 (2)二、建立与完善应急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3)(一)明确和承担公共突发事件责任的需要 (3)(二)提高应急处置公共突发事件效率的需要 (3)(三)实现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管理重心下移的需要 (4)三、我国应急管理危机的对策和建议 (4)(一)加强应急管理预警预防机制 (4)(二)提升政府与社会的危机意识 (5)(三)加强法律规范 (5)(四)领导体制和政府组织体制 (5)(五)加强应急预算和物资管理 (6)(六)整合应对资源 (6)(七)内化服务理念;实现政府应急管理中服务职能 (7)参考文献: (8)一、我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

展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对应急管理的科学研究 件的联动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与人员培训发展迅速。
亲人的活动, 就使受灾群众的危难困苦得到及
最后, 应注重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从理论 时的救助和缓解。同时, 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
( 社会团体力量及 国际合作方面有所 和实践层面加以完善。 三) 一个成功的应急管理机 化建设, 以法律的形式对危机治理中公民参与
会这样的老牌组织外, 我国的民间组织很少与 西方先进的管理机制, 做好应急管理的预警机 公共事务的共治, 降低政府应急治理的成本。 国际上众多的专业组织和国际志愿者接轨, 在 制, 从而降低风险。同时, 建立健全集中领导、
应急管理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配合政府, 发挥其 统一指挥、 反应灵敏、 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 政府应急管理; 机制建设; 社会团
体力量; 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6 文献标识码: D3 A 收录日期:02 4 6日 21 年 月
一
如何处理好各种矛盾, 以及可能面对的突发性 的, 在很多情况下危机的处理都要涉及多个政 事件, 是对政府能力的严峻考验。从国际上来 府部门甚至整个社会。危机事件越复杂, 涉及 看, 恐怖袭击、 资源的争夺、 跨国性的重大疫情 到的部门越多, 协调难度将越大, 越需要有一 的传播等不时出现。在国内、 国际的双重背景 个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而目前, 我国尚没有 下, 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常设性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政府各职能
卫生事件的法律条例, 明显地说明了我国在应
急管理制度方面的不足。
使应急 全社会范围内加快普及对 自然灾害预防、 避 () - 技术手段及科学 - 研究和人员培训工 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从突发事件看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五 )财政 支 出及 储备 机制 不健全 我 国政府 较 为 忽视 应 急 管理 具体 工作 的规 划 , 在预算 中对 应对 突发事 件财 政支 出相 当少 ,往往视 之为偶 发事 件 。特别是 在应 对突 发事件 的公共 财政 支 出中存在 许多 问题 ,导致 在突 发事件 出现 时 ,各 级 政府 不得 不 临时研究 ,临时调 动各类 资源解 决 问 题 。由于轻视 和 弱化应 急管理 工作 ,只是在危 机事 件 发生 后 ,临时财 政拨 款 , ‘临 时抱佛 脚 ”来 解决 应 急需 求 问题 。储 备机 制不健 全 ,应急 物资缺 乏统 筹管理 ,缺少快速调用应急物资储备的科学评估与 决 策机 制 。有 时储 备物 资总量 不能 满足需 求 ,导致 抢 险手段 落后 ,很难 有 效发挥 救援 效力 。 二 、提高 我 国政府 应对 突发事 件能 力的对 策 (一 )建 立和完 善应 急处 置的一 系列法 律法 规 1.尽快 制定 《突发事件 与紧急状 态处 置法 》, 确保 政府 在突 发事件 时期 仍然 能够坚 持依 法行政 的 原则 ,着力 提 高政 府应 急 管 理工 作 的效 率 和水 平 。 在实 际突发 事件 管理 过程 中 ,对 政府在 突发 事件 中 的 职 责权 限 、责 任 承 担 等 加 以 规 定 。 必须 严 格 管 理 ,层 层落 实责 任 ,强化监 督 。同时健 全法律 法规 贯彻执行的配套制度 ,统一各级政府及部门在突发 事 件管 理 中的职 责和 职权 ,使 政府 管理 与应对 突发 事 件形 成一 个完善 的法 律体 系 。贯 彻法 治原则 ,保 障政 府在 突发 事 件 时期 能够 有 法所 依 ,依 法 行 政 。 只有制定 相关 的法律 ,才能有 效地 组织协 调各 部 门 的应 急工 作 。 2.设立专门的紧急状态条款 ,规定政府在紧急 状 态时期 的行 使权 ,通过 法律 、法规 对对 突发事 件 下机 构和个 人 应承担 的责任 ,对授权 、违法 的处 罚 等做 出详 细规定 。 (二 )建 立 高效 的突 发公 共 事 件应 急指 挥 决 策
我国应急管理的形势和对策(word版)

我国应急管理的形势和对策(完整正式规范)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应急管理的形势和对策一、十_大以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深刻的启示(二)严峻的形势(三)面临的挑战(四)“一案三制”建设(五)宝贵的经验二、加强应急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一)深刻的启示2003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抗击非典斗争, 给了我们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必须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__, 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兼顾, 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一定要更加注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不仅要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 还要在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加快应急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 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10月)(二)严峻的形势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保持稳定。
公共安全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 依然严峻、任重道远。
年均死亡1万多人(近年年均2500人, 伤病100万人);每年有3亿人口受灾;年均损失2000亿元;年均倒塌房屋300多万间。
2.我国的事故灾难严重一是事故总量大、伤亡大。
二是重特大事故多。
三是我国环境安全形势严峻。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 在中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凸现, 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
3.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 有些还造成了严重后果(特别是非典疫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仍比较严重。
职业病危害呈上升趋势。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多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政治理论-
[提要]政府应急管理作为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解决危机事件的关键所在,也是在新时期“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本文从政府应急管理在体系、技术与社会团体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对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社会团体力量;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6日
一、政府应急管理概念界定
(一)概念界定。
从灾害深重的20世纪跨入21世纪,应
对公共危机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在重大的突发事件面前,每个人都有责任去降低损失,包括公民、政府及其他社会团体。
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在应对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中义不容辞,也是最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支力量。
政府应急管理是指政府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过程。
主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
应急管理是一个由不同阶段和各种应对措施组成的管理过程,是政府的一种特殊的管理形态,更是在现在突发性事件下对政府能力的极大考验。
(二)意义分析。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相伴随的体制改革引发的矛盾必不可少,如何处理好各种矛盾,以及可能面对的突发性事件,是对政府能力的严峻考验。
从国际上来看,恐怖袭击、资源的争夺、跨国性的重大疫情的传播等不时出现。
在国内、国际的双重背景下,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内来看,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健全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不仅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上来看,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健全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对于跨国性的重大疫情及时解决以及我国应急体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政府应急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起步较晚加之在某些方面技术水平不足,我国的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不尽完善。
下面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技术、社会团体力量、国际合作四个层面加以分析。
(一)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层面。
目前,我国的应急管理机制基本上还是以职能部门为基本单位分别展开的,应急管理在本部门、本系统内部基本上可以做到畅通无阻,但是政府应急管理通常不是政府一个部门就能有效完成的,在很多情况下危机的处理都要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甚至整个社会。
危机事件越复杂,涉及到的部门越多,协调难度将越大,越需要有一个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
而目前,我国尚没有常设性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权责明晰的应急协调机制、上下级政府之间在应对危机时缺乏有效的协调、合作。
此外,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只有将应急管理置于国家宪法
和法律保护的保障之下,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其顺利实施。
目前,我国应急管理法制化建设仍呈现相对滞后的现象。
为应对2003年的非典,国务院迅速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只由卫生系统一家单独处理卫生突发事件、行动迟缓、手段缺乏的弱点,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都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在非典爆发之前,我国尚没有关于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条例,明显地说明了我国在应急管理制度方面的不足。
(二)技术手段及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工作正在起步阶段。
在我国目前的应急管理中,还大量存在着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拍脑袋等情况,各种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运筹学等决策技术和方法很少得到使用。
关于应急管理所需的案例库和灾害数据的建设也相对不足,为决策服务的智囊团建设也相对滞后,不仅数量少,而且水平不高。
由于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我国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同时,由于当前我国在应急管理中暴露出的人员素质不高、制度缺乏保障、信息传递不畅等诸多缺陷使得我国政府和学术界一起开始重视对应急管理的研究,尽管作为一门新学科,政府应急管理才刚刚起步,但是由于形势的发展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应急管理的科学研究与人员培训发展迅速。
(三)社会团体力量及国际合作方面有所进步。
从国内的公民参与度包括个人与集体来看,我国的民间组织在近些年蓬勃发展,但是由于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支持,往往起不
到预期的作用。
除了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这样的老牌组织外,我国的民间组织很少与国际上众多的专业组织和国际志愿者接轨,在应急管理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配合政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就公民个人的参与度而言,公民的危机意识往往比较淡薄,同时自发组织和行动起来防范危机、应对危机以及灾后的恢复和重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对不足。
2008年汶川地震,13位唐山农民志愿者出现北川参与抗震救灾,社会各界及组织都纷纷捐款支持工作的开展,充分表现了中国人的凝聚力,说明了我国公民及民间组织的社会参与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从国际上来看,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政府逐渐转变观念,进行改革开放,从被动到主动地开展国际合作,对于迅速、高效地处理突发事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国得到了俄罗斯等许多国家的物质援助、技术合作等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三、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对策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应对危机、化解危机,是展现一个国家政府能力的重要体现。
通过对政府应急管理现状分析,从以下三个层面解决我国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不足:
(一)体系建设层面
首先,国家应通过立法赋予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明确的职责和权限,使法律精细化。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使应急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也使其协调各种参与危机治理力量的关系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保证应急管理在法制化的轨道上顺利运行。
其次,积极构建全国统一的应急管理部门。
政府应根据当前实际和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应急管理机构,使之具有跨部门、统一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的权力和职能,主持和处理不同级次的应急管理工作,便于在出现大型危机时的应急联动,相互协调,从而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机制,使政府能将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更好地从类别管理、部门管理转向全面整合的应急管理,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全面应对突发事件的联动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最后,应注重应急管理机制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加以完善。
一个成功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是包括科学的信息收集机制、分析决策机制、组织实施机制、反馈调整机制、奖惩评估机制、协调机制、善后机制以及监控机制等。
在政府应急管理机制方面中国起步较晚,可以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机制,做好应急管理的预警机制,从而降低风险。
同时,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
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技术建设层面,注重技术开发与科普知识的宣传。
我国应加强政府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参与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为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参加,并有中介服务组织广泛介入的一个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系统。
因此,有必要尽快在全国范围内集合应急管理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联合研讨与交流,凝聚共识,加快我国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同时,提高政府应急管理人员素质与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做好科普工作:
首先,面对突发的危机事件,各级官员不仅应该积极应对,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应对。
政府应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央和地方的相关应急部门的人员进行应急管理的培训,同时对一线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在危机面前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应该加快宣传全社会的防灾减灾知识。
实践证明,如果社会公众拥有一定的防灾减灾知识,将有助于提高全社会检测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因此,今后有必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快普及对自然灾害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全面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灾害救助能力。
最后,还应建设一批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人才资源和专业技能。
(三)社会团体及国际合作层面。
民间组织的力量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大力发展民间社会组织,使其在政府的引导下,由各级应急机构组织紧急响应者、自愿者组织积极投入救灾之中。
这类组织规模不大、功能各异、分布广、机制灵活、反应敏捷,正可弥补政府应对危机抓大放小的不足。
汶川抗震救灾中许多志愿者开展的心理辅导、伤员医护、寻找受灾者亲人的活动,就使受灾群众的危难困苦得到及时的救助和缓解。
同时,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以法律的形式对危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内容、方式、途径做出明确规定,使公民参与制度化、规范化。
这有助于树立公民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提高民众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更有利于实现政府、社会力量对公共事务的共治,降低政府应急治理的成本。
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的工作起步早,有较为成熟的经验。
所以,有必要加强与发达国家在防灾减灾信息管理、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科技研发和国际人道主义等层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以便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
四、结语
政府应急管理的建设需要各方力量协调发展,不仅要从体系层面重视,尤其是注重制度的完善,同时还要着重于技术层面的开发,开展科技创新,提高应急管理的技术应对能力。
此外,应充分重视和引导并发挥民间团体及公民的力量,使社会在危机面前更加团结。
只有全方位地对应急管理的重视,方能早日健全我国的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从而为解决危机事件做好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