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OOO)。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TO编码:M51.2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 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由于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承受了很大的挤压和扭转应力,故腰部的椎间盘最易发生变性破裂,在轻微的腰扭伤或感受风寒湿外邪等外因的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突出,约有一半的病人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约有1/3的病人为腰背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其他有少部分病人则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背痛。
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
部位多在下腰背和腰骶部。
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
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有腿痛的症状。
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这一类患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多数病人疼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
疼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的椎间盘多少有关。
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导致下肢疼痛加重。
病人在早期可有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
对于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
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
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体征包括腰部肌肉痉挛、保护性的腰椎侧弯、腰椎活动受限(以前屈为主)、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受限等。
另外,上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少,发病多以腰部疼痛和大腿疼痛明显。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患者突然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或下肢活动无力突然加重,即为马尾神经综合症,应立即就诊,急症手术,但术后效果多不满意。
2、查体腰部向一侧弯曲,腰椎的生理曲度减小(俗称"板腰"),腰部多有明显的压痛点或叩痛点(可伴同一侧下肢放射痛)。
执业医师辅导精华外科学——腰椎间盘突出症(1)
椎间盘纤维环断裂髓核与纤维环突或膨出,压迫与刺激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椎间盘突出症。
(⼀)病因与病理 椎间盘退变与异常承载是椎间盘突出的基本原因。
退变的椎间盘其机械强度衰减,在外⼒作⽤下,尤其轴向旋转⼒的作⽤,纤维环遭受异常剪⼒或张⼒发⽣放射状断裂,髓核沿裂隙突出。
随年龄的增加长期反复地承载,加重椎间盘退变,纤维环内纤维多处断裂,在轴向压⼒作⽤下出现椎间盘膨出,或在膨出的基础上局部突出。
40~50岁以前的青壮年多为局限的椎间盘突出,常常有急性损伤病史;⽽50岁以后的中⽼年患者多为椎间盘膨出,多伴有椎体缘⾻质增⽣与节段性不稳定。
椎间盘退变程度的不同,损伤病理的差异往往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
椎间盘突出可以发⽣在不同的部位与⽅向。
通过软⾻终板突向椎体时称为Schmorl结节,⼀般没有临床症状;在椎管腹侧正中部位的椎间盘突出称为中央型突出,有可能累及马尾神经;在后纵韧带两侧突出的为后外侧椎间盘突出,L4-5与L5-S1的后外侧椎间盘突出常常分别累及L5与S1神经根;在椎间孔内或以外的突出称极外侧或椎间孔内椎间盘突出,有可能累及上⼀节段的神经根。
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产⽣临床症状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多数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表明,局部的机械性压迫与创伤性炎症的刺激是疼痛与神经根传导功能障碍的直接原因,慢性压迫将导致神经根局部继发的病理损伤。
有作者认为,突出的髓核组织引发的⾃⾝免疫反应也是原因之⼀。
(⼆)临床表现 下腰痛伴有放射性下肢痛为最常见的症状。
约半数病例在腰痛发⽣之后出现腿痛。
⼀部分同时出现,少数只有腿痛,或腿疼之后出现腰痛。
部分患者因腰部扭伤⽽急性起病。
抬举或肩扛重物,或遭受某种外⼒造成急性腰腿痛发作。
多数患者因为腰部劳损,引起不同程度下腰痛,此后逐渐出现下肢疼痛。
疼痛的程度有轻,有重。
严重者痛苦难忍,不能正常⽣活与睡眠,往往⼝服⾮甾体类⽌疼药⽆效。
轻者尚可坚持⼯作,但多数患者因痛苦⽽不能正常⽣活与⼯作。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概述
本病特点:1、多发:李吕良总结了1981年 -1991年腰腿疼论文575篇,其中腰突症有 22621例。2、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在22621例 中,非手术治疗19686例,占87﹪。
1934年Mixter、Barr等人确定了椎间盘突 出是引起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
(一)椎间盘
b、腰、腿疼出现的先后顺序不等。 临床资料分析(263例):先腰疼后腿疼122 例;先腿疼后腰疼15例;腰腿同时疼126例。
2、椎旁压痛并沿坐骨神经走向放射痛。即旁开 棘突2cm某椎间隙压痛,有时需叩击方出现疼 痛,这是由于腰肌发达,神经根位置较深的缘 故。关于放射痛,主要取决于受压的神经根, 若组成坐骨神经的神经根受压,则疼痛沿大腿 后侧及小腿外侧放射,若组成股神经的神经根 受压,则疼痛沿大腿前方及小腿内侧放射。 263例临床病例分析:椎旁压痛明显有放射痛 215例;有压痛,放射痛不明显48例。
(六)局部封闭 1、机理:消除无菌性炎症。 2、方法:a、痛点封闭;
b、椎管内封闭(骶孔封闭和硬 膜外插管封闭) (七)针灸 (八)手术
1、长期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 2、巨大型中央型突出,有马尾神经受压, 大小便功能障碍。
3、手术方法:a、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髓 核摘除术。b、椎间融合并内固定术。 (九)其它疗法
2、股神经:是腰丛神经最大的分支,由腰 2、3、4腰神经组成,在股神经和髂腰肌之间 下行,经腹股沟韧带深面入股三角,位于股动 脉外侧,分支支配大腿前面的肌肉及皮肤,股 神经的分支中有一支最长 的隐神经,与大隐静
脉并行,向下分布于小腿内侧面及足的内侧皮 肤感觉。
退行性改变引起骨质增生、纤维环脆变、 髓核水分减少;外伤及劳损引起无菌性炎症。
(三)腰椎的活动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zyg)
一、解剖
L3及L4神经根自相应椎体上 1/3或中1/3水平出硬膜囊, 在椎管内不与同序数椎间盘接 触。 L5神经根自L4/5椎间盘水 平或其上缘出硬膜囊。 S1神经根自L5S1椎间盘上 缘或L5椎体下1/3出硬膜囊。
LDP压迫下位神经根,L4/5
、L5S1椎间盘突出较大或游离 时可影响下两个神经根。
五、鉴别诊断
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出 骨盆,梨状肌病变引起坐骨神经痛。臀中 部可触及条索硬物,髋关节内收内旋受限 并加重腿痛。 劳损:腰肌劳损可有腰痛、直腿抬高受 限,一般无放射痛及皮肤感觉、肌力变化 。常与剧烈活动、劳累、天气变化有关。
六、治疗
保守治疗 开放手术治疗
微创手术治疗
软骨终板破裂。
职业:汽车驾驶员、举重运动员、从事强力劳动者, 椎间盘内压力长期较大,退变快。 妊娠:后纵韧带松弛导致椎间盘突出。 发育异常: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骶部小关节不对
称。
肥胖:自身体重过大,椎间盘压力较大。 遗传:非洲黑人、印第安人、爱基斯摩人发病率报道 较低。
一、病理变化
突出前期:髓核碎裂、纤维环变薄变软。 突出期:髓核从纤维环薄弱处突出,刺激、 压迫椎管内神经组织。 突出晚期:突出物纤维化、钙化;椎间隙变 窄、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骨赘形成;后纵韧 带增厚、骨化;关节突退变;黄韧带增厚;继 发腰型:纤维环部分破 裂,表层完整,突出物多 呈半球形隆起,一般无临 床症状
突出型:髓核隆起较大,纤维环表层很薄,产生临床症状
。
脱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由裂口突出,位于后纵韧 带下。
游离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由裂口脱出,游离于后纵
韧带之下,或穿过韧带进入椎管。
二、分型—按突出位置
手术分类
完整版椎间盘突出定位诊断
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过程是一个将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所获得的全部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全面综合分析之后,得出诊断结论的过程.因此,详细地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主观症状,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合理地选择运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认识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过程和最后确定诊断是缺一不可的.⑴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⑴颈椎间盘突出症①在颈部酸胀不适等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有与外伤有关的突然发病,症状较重的持续神经刺激症状.②有颈髓或颈脊神经根压迫引起的上肢无力、疼痛、麻木、肌萎缩等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的临床体征。
③颈肩部压痛明显。
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异性试验阳性,如颈椎挤压试验和颈脊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等。
但在髓核组织脱出游离时,颈椎挤压试验可为阴性或弱阳性。
⑤有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的CT、MRI、脊髓造影等影像学异常表现⑵腰椎间盘突出症①急性或慢性反复发作的腰腿痛,腿痛明显重于腰痛。
疼痛部位沿神经支配区域向远侧乃至趾端放射.②下肢皮肤感觉退减、麻木症状与神经支配区域相符合。
③下肢运动无力和(或)肌肉萎缩。
④受压迫神经报所支配的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高位突出压迫脊髓者表现为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⑤突出平面棘突旁和神经走行区域有明显压痛。
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异性试验阳性,如直腿抬高试验,踇耻背伸、跖屈试验等。
⑦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的阳性征象,并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
以上所述可归纳为两条:一条是有典型的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第二条是CT 扫描或脊髓造影、磁共振成像有明确的椎间盘突出征象,并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⑵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组独立的疾病,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并不少见。
其发病机制为正常椎间盘在发生不同程度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受外力作用发生纤维环甚至后纵韧带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临床症状。
突出的椎间盘若压迫脊髓的前正中部,临床表现为自下肢而后上肢的感觉及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特殊检查
X线检查:一般需常规拍腰椎正侧位片,疑有椎 弓峡部不连者还需加拍左右斜位片。 部分病人可无异常变化,部分病人可有一些非特 异性变化。 1)脊柱腰段外形改变:正位可见侧弯畸形,侧位 可见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严重者甚至后凸。 2)椎间隙宽度改变:正位可见椎间隙左右宽度不 一致,侧位可见椎间隙前窄后宽或前后宽度一致, 上下椎体后缘有时可见微小移位。 3)椎体前、后上下缘骨质增生,呈唇样改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 1)下肢痛沿神经根分布区域放射,故称根性放射痛 2)疼痛与腹压有关 3)疼痛与活动、体位有明显关系
跛行 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 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 神经功能损害
1)运动 2)感觉 3)反射 4)括约肌及性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俯卧位,髋和膝关 节完全伸直,将下肢抬起使髋关节过伸, 如出现患肢大腿前方放射痛为阳性。在腰 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症可为阳性,腰4/5 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者此试验为阴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体格检查
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与体征: 1)运动: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特殊检查
MRI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特殊检查
MRI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特殊检查
肌电图: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定 位诊断有帮助。棘旁肌的纤颤电位说明是 神经后支分出以前的损害,当与前支支配 的下肢肌肉同时出现失神经电位时,更能 说明有神经根受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鉴别诊断
射减弱或消失,腰3/4椎间盘突出者可出现 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腰4/5椎间盘突出者常 有胫后肌腱反射改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体格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域定位及意义ppt课件
1、2区:两侧椎弓根内界,椎间盘后界
中1/3——1区——中央区
49
1、2区:两侧椎弓根内界,椎间盘后界
左、右1/3——左、右侧2区——旁中央区
50
3区:椎弓根内外界之间,即在在椎间孔界之间,也称外 侧区
51
4区:椎弓根外侧以外。也称极外侧区
52
水平位:
矢状径分为四等分,分别命名 a域、b域、c域、d域
46, 48% 36, 38%
L1/2 L2/3 L3/4 L4/5 L5/S1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3
0 L1/2
间隙分布
46 36
8 2
L2/3
L3/4
L4/5
L5/S1
73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本科室2016年1~6 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突出方向
突出方向
38, 40%
23, 24%
L
R
34,
M
36%
突出方向
40
38
34 35
30
25
23
20
15
10
5
0
L
R
M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本科室2016年1~6 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层
层
1, 1% 13, 14%
27, 28% 54, 57%
Ⅰ Ⅰ~Ⅲ Ⅱ~Ⅰ Ⅱ~Ⅲ
60
54
50
40
30
20
10
0 Ⅰ
层
27 Ⅰ~Ⅲ
10
根据髓核突出顶点与神经根位置关系分型(旁侧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何海军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是因椎间盘的蜕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以及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是腰腿疼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它的发病率与各种因素有关,占门诊下腰痛的 10-15% ,占骨科因腰腿痛住院的 25-40% 。
男女的发病率相差比较大,一般认为是 7~12 : 1 ,可能与和男性劳动强度大有关系。
发病年龄主要见于青壮年,其中 80% 以上分布与 20-40 岁之间。
它发病的部位可见于腰椎的各个节段,但以 L 4-5 最为多见,大概占 60% 左右。
L5-S1 占到 30-40% ,其它的分布在 L3-4 或者以上节段,其中同时两节突出者占 5-10% 。
二、历史回顾有史记载以来,人类就受到腰腿痛的烦扰。
在原始文化中将其归罪于魔鬼在作怪。
后来古希腊人认识到下腰痛症状系由疾病引起,并以休息和按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到公元 15 世纪才明确地描述了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到公元 18 世纪提出这种疼痛是由坐骨神经引起的。
三、解剖概要椎间盘的构成由上、下软骨板,髓核和纤维环三部分组成。
椎间盘占脊柱全长的四分之一,其中腰部最大,颈部次之,胸部最小。
软骨终板上下各一,它的平均厚度大概是 1mm 。
作用主要是承受压力、保护椎体。
只要软骨终板保持完整,椎体不会因压力而产生吸收的现象,防止髓核突入椎体。
纤维环为纤维软骨组织,防止髓核向周围突出。
纤维环可以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由胶原纤维组成,内层由纤维软骨组成。
纤维环的前部和两侧部分最厚,几乎等于后侧部分的 2 倍。
纤维环比较坚固,它紧密附着于软骨终板上,可以保持脊椎的稳定性。
髓核是脊索残余的组织,黑白色,它的水份含量可以占髓核总量的 75-90% 。
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物质逐渐被软骨组织所替代,各种成份组结合使髓核形成立体网状角状结构。
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以变成扁平。
纤维环与软骨板将髓核限制在球形腔内。
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域定位及意义
分组
层面
Ⅰ
Ⅲ Ⅰ~Ⅲ Ⅰ~Ⅱ Ⅰ~Ⅱ~Ⅲ
36 手术组
63.20%
4
15
7% 26.30%
——
2 3.50%
非手术
38
6
10
2
组 67.90% 10.70% 17.90% 3.60%
——
区
2 1~2 2~3 2~1~2
1
43
3
9
1.80% 75.40% 5.30% 15.80%
6
38
5
4
10.70% 67.90% 8.90% 7.10%
68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本科室2016年1~6 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本科室2016年1~6 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性别
性别分布
21, 34%
40, 66%
性别分布
45
40
40
35
30
25
21
男
20
15
女
10
5
0
男
女
70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本科室2016年1~6 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52
a域
b域
c域
d域
其它水平位分区方式
55
56
Bonneville J F. La topografia simbolica delle ernie discali lombari[J]. 1992, 5(4):427-431.
57
the system of Glenn
58
Wiltse“Glenn”评分系统基础上通过描述性语言“正常、轻 度、中度、较重、严重”或数字“1~5”来指明病变的大小。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说明
M51.202腰椎间盘突出行80.51014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临床路径一、M51.202腰椎间盘突出行80.51014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M51.202腰椎间盘突出行80.51014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1.病史:腰痛,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受损或马尾神经受损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受损或马尾神经受损的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与症状和体征符合。
(三)手术指针:1.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
2.症状和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符合。
3.患者及家属选择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7-10天。
若住院前已完成部分术前准备,住院日可适当缩短。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M51.202腰椎间盘突出行80.51014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2.如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A1DS.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片、CT、MR1(院外完成)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超声心动图(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七)抗菌药物应用: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及相关规定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髓核摘除术。
3.输血:视术中和术后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1.术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片、血常规。
2.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如果发生脑脊液漏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并做好记录。
(2)术后镇痛:术后给予口服非备体类消炎镇痛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L4-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腰椎间盘发病者仅占5%-22%。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具有腰扭伤和/或腰痛病史,以后腰痛可缓解,而下肢痛明显,或两者同时存在.腹压增高时下肢痛加剧,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卧床不起翻身困难。
较多患者疼痛可反复发作,并伴随发作次数的增加而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且发作间隔时间缩短。
同时可伴有小腿麻木感。
突出物大且中为中央型时,可出现双侧下肢痛。
【诊断要点】1、典型的临床表现。
2、体征(1)腰椎曲度异常,:见为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或有侧弯畸形,反侧突的强制动作加重下肢痛症状,(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或向患侧侧屈活动明显受限,强制活动时可加重疼痛症状。
(3)压痛与放射痛,深压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体棘突旁时,局部有明显疼痛并可伴有放射性痛。
(4)直腿抬高试验和/或加强试验阳性:直腿抬高60度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疼痛消失,再被动背曲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反射痛者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5)屈颈实验与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
(6)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L2-4神经张力增加。
(7)运动和感觉异常:坐骨神经受累时,腓肠肌张力减低,足拇背伸肌力减弱;病程较长者,常有足背肌萎缩;股神经受累时,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肌肉萎缩。
皮肤感觉在初期为感觉过敏,以后会迟钝或消失,改变区域与受累神经根相关。
(8)腱反射改变:L5-S1神经根受压时,跟腱反射迟钝或消失;L3-4神经根受压时,膝反射迟钝或消失。
3、影像学检查(1)CT:可见椎间盘髓核向后、侧方突出,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
同时可显示是否有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2)MRI:可显示椎间盘髓核突出及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等情况,同时可鉴别有有无马尾肿瘤椎管狭窄等其他疾病。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由于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承受了很大的挤压和扭转应力,故腰部的椎间盘最易发生变性破裂,在轻微的腰扭伤或感受风寒湿外邪等外因的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突出,约有一半的病人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约有1/3的病人为腰背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其他有少部分病人则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背痛。
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
部位多在下腰背和腰骶部。
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
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有腿痛的症状。
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这一类患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多数病人疼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
疼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的椎间盘多少有关。
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导致下肢疼痛加重。
病人在早期可有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
对于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
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
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体征包括腰部肌肉痉挛、保护性的腰椎侧弯、腰椎活动受限(以前屈为主)、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受限等。
另外,上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少,发病多以腰部疼痛和大腿疼痛明显。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患者突然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或下肢活动无力突然加重,即为马尾神经综合症,应立即就诊,急症手术,但术后效果多不满意。
2、查体腰部向一侧弯曲,腰椎的生理曲度减小(俗称"板腰"),腰部多有明显的压痛点或叩痛点(可伴同一侧下肢放射痛)。
腰椎间盘突出CT的诊断
PLD的机制是通过去除椎间盘组织降低椎间盘压力,从而减 弱或消除神经根损害的张力机制。随机对照研究报告优良 率不足70%,且手术操作盲目性大,术后复发率高,疗效和可靠
性不如化学溶解术和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目前多不单独应用此 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 腰椎间盘退变是LDH的基本发病机制。腰椎间盘是人体中退变最早的器官之一,其 退变大约开始于20岁,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不可逆的自然过程。退变的椎间盘 由于髓核蛋白多糖降解,聚合水减少,其抵抗压力的能力降低;纤维环胶原成分改 变使其抵抗张力的能力减弱。二者共同作用使椎间盘降低或丧失吸收负荷、分散应 力的力学功能。 在生化组成退变的基础上,生物力学功能降低或丧失导致纤维环发生诸如出现裂隙、 断裂甚至破裂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髓核突出,压迫刺激脊髓、神经根,产生腰 腿痛症状和体征。 由于这一病理变化导致椎间盘弹性和抗压力的能力下降。轻度、反复的挤压损伤使 纤维环出现不同程度的撕裂,形成薄弱处,最终髓核从薄弱处突出。 男性较女性好发,发病年龄多为中老年人,可能与男性多从事体力劳动(特别是矿 山井下工作)和椎间盘退行性变有关;好发于L 4/5 和L 5 /S 1 椎间盘,这可能与L 4/5 和L 5 /S 1 负重有关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二十八分。
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
• 具体方法包括绝对卧床休息、持续牵引、理疗、推拿、按摩、口 服消炎止痛药物、病灶注射治疗等,其中病灶注射治疗的作用是 减轻神经根炎症反应,对突出型有效率达76%,对膨出型有效 率只有26%。一般正规保守治疗6~8周无效应考虑采取其他方
法。
脱出型(extrusion): 纤维环、后纵韧带完全破裂,髓核突入椎管 内,多有明显症状体征,脱出多难自愈,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大多需要微创介入或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
堑垦堂业塑兰垄兰¨塑—————————————————————————坐医学长府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102601史群伟黄文铎关键词1腰椎椎间盘髓核腰椎问盘突出症影像学诊断l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棱突出刺激或雕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占下腰痛的lO%~15%。
90%~96%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于第4腰椎、第5腰椎间隙和第5腰椎、第1骶椎间隙。
其它间隙的腰椎问盘突出约占3%一5%。
熟悉畸腰椎间盘突Ⅱ{症发生有关的局部解剿、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是台合并其它影响手术效果的疾病,对治疗是卜分必要,只有在这基础}1,才能正确区分腰椎间盘突f}5痖的类型,把捉手术和非手术的适应证,“及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
忽视任何一方面,均影响治疗效果。
2病因和病理椎嗣盘的髓核为尤血循环、无神经支配的组织,90%.95%的组分为胶原、蛋白多糖和水,其营养主要来源纤维环和软骨终扳,如有损伤(包括腰骶部外伤、腰椎结核、肿瘤等J,难以痊愈。
髓核的变性始于青年期,随着年龄增长髓棱变性』Jn重。
间时髓核随年龄的增加星渐脱水状,主要表现为蛋白多精和水分的减少。
成人髓棱弹性下降,髓梭与纤维环出现不同宽度的过度区,使纤维环受力不均匀,成为纤维环破裂的组织学基础。
髓核随腰椎活动有一定的前后活动度.第4、5腰椎间隙及第5腰椎间隙、第l骶椎阳】隙活动度最大,这些部位准间盘突出占该病的90%~96%。
早期髓棱损伤变性,由于无神经支配可能无症状.当髓棱压迫有神经支配的纤维环时,使之产生损伤,才表现为腰背痛。
髓核突破纤维环后腰背痛症状可改变,或由于髓核压迫神经根而引起根性痛。
从神经根的组成来看.由于神经根由运动种经、感觉神经及相连的脊神终节组成,因此髓拔突出直接压迫神经根时.可引起麻木、麻痹、运动乏力和小腿或足底放射性疼痛。
另一方面,神经根接受来自节段和脊髓血管的血液供应,它们形成神经内微血管血循环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如何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如何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应强调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重视常规的腰椎X 线检查。
首先,应遵循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四吻合”的原则明确患者的腰腿痛是否为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作一般都有较明确的诱因,并有加重和缓解的因素及相关检查试验,症状和体征有明确的根性定位,且与影像学上突出椎间盘相对应,否则应除外椎管外疾病或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
其次,要仔细观察影像学各个层面上不同组织的变化,明确是否存在发育性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以及腰椎滑脱等复杂因素,判断椎间盘突出的责任程度,对多节段椎间盘突出者,要确定“责任椎间盘”。
再次,对椎间盘突出物本身,要在影像资料上明确其突出的类型、大小、形态、方向、区域等,尽可能了解后纵韧带有无破裂,分析突出是包容性还是非包容性的。
包容性突出常显示为形态规则、表面光滑、界限清楚、无锐角形成、水平状向后突出、上翻下垂<0.5cm,椎管矢状占位<50%等;非包容性突出显示为形态极不规则、可呈碎块状、表面高低不一、界限不清、呈窄蒂或无蒂的孤立状、上翻下垂、椎管矢状占位可>50%等。
最后,要明确突出物、神经根、症状三者间的对应关系。
突出物对神经根可以无压迫,也可以是牵张性顶压,也可以是嵌压,这取决于突出物的大小、突出的位置以及神经根的缓冲余地。
突出物虽然比较大,若无其他致压因素,椎管储备空间大,神经根有较大缓冲余地神经根可以“逃逸”或者只是受到单向的牵张性顶压,临床症状就不一定很严重,容易缓解;突出物虽然不大,但突出物若在神经根走行的椎间孔内,或者虽在侧隐窝,但同时存在侧隐窝狭窄的其他因素时神经根被双向嵌压,症状也会很严重,且难以缓解。
腰椎间盘突出应做到及时治疗,可以外贴[腰椎骨.方世.医贴]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炎止痛作用,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并且在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不能久坐,不能使腰部猛然受力。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要点有以下5点: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放射痛;②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③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同时可放射至小腿或足;④小腿或足感觉、肌力减退,腱反射减弱;⑤X线排除其它腰椎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定义】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称为偏痹、腰腿痛。
常见于L4—5及L5—S1间隙。
【病因】一、传统医学: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与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l就是外伤;2就是劳损;3就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4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灵枢·百病始生》:“就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
”《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
”二、现代医学:内因:①、间盘先天发育异常。
②、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与抗负荷能力减退。
外因:①、一次较重的外伤。
②、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
③、寒冷刺激。
【病理变化】l、突出前期:髓核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纤维环反复损伤、变薄、产生裂隙,病人可有腰部不适或疼痛,无放射性下肢痛。
2、突出期:神经根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充血、水肿、变粗与极度敏感。
3、突出晚期:①、突出物纤维化、钙化。
②、椎间盘整个变性,纤维环皱缩,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
③、神经根发生粘连、变性、萎缩,其支配区运动、感觉丧失。
④、黄韧带肥厚为继发病变。
⑤、椎间关节退变与增生,因间盘突出后,椎间隙变窄,椎间关节代偿性负荷增加。
⑥、继发性椎管狭窄。
【分类】根据突出的方向与部位分类1、旁侧型突出:突出物位于间盘的后外侧,压迫神经根,引起放射性腿痛。
①、根肩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肩部),将神经根向后侧挤压,脊柱多向健侧弯,向患侧突。
②、根腑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腋部),将神经根向后外侧挤压脊柱多向患侧弯,向健侧突。
③、根前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向后侧挤压,脊柱生理前突消失,前后活动均受限,多无侧弯畸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的重要性
为了正确治疗,首先必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
在骨伤科,一个正确的诊断包括病变的部位,同时还要明确病变的程度、性质和原因。
定位诊断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对它的病变部位尽快明白其性质,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它进行治疗,尤其是牵扯到手法深部的重力动态治疗。
如定位诊断不明确,治疗往往就会趋向盲目性而收效甚微,有时失手会造成医源性损伤而出现差错性事故,因此治疗前首先要对病变诊断明确。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临床上多参照MCJVOCH提供的依据,(详情可登录):(1)单侧腿痛比腰痛明显,疼痛几乎都沿患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分布区放射。
(2)患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支配区皮肤肌肉麻木酸胀。
(3)患侧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减少呈阳性反应,为正常的50%以上。
(正常时,双下肢直腿抬高80度以上并无疼痛,若一侧抬高低于40度以下即不能继续抬高,同时有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有时健侧肢体抬高时,患侧则表现牵拉性疼痛。
(4)①有肌肉萎缩②肌力下降③感觉障碍④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四个症状的2个。
(5)影象学检查(核磁共振MRI、CT或椎管造影)显示椎间盘突出或碘柱盈缺损与临床表现相符。
以上5项诊断中有3项以上者,就可确定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通过综合了解病史和细致体检,不仅能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而且能基本上作出定位诊断,这主要依据不同的神经根在受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下,产生特有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由于95%以上的腰椎间盘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这段椎间隙,直接压迫刺激腰5或骶1神经根,因此患者主要表现在疼痛或麻木沿坐骨神经区分布,另外2%以下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3—4椎间隙,直接压迫刺激腰4神经根,出现疼痛或麻木沿股神经根分布区放射等症状。
不同部位的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同,在检查体征也有所不同,根据这些不同的要点,可做出基本的定位鉴别诊断,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以下几种:
1、腰5—骶1椎间盘突出:髓核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出现患侧下肢外踝、足低外和小趾区域过敏性反应或麻木感觉,疼痛沿大腿后外方、小腿三头肌和外踝放射,可见腓肠肌、比目鱼肌、趾屈肌的肌力减退,肌张力试验可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反应,神经反射检查可见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腰4—5椎间盘突出:髓核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出现患侧下肢小腿前外侧,足背和拇趾过敏性或麻木反应;疼痛沿大腿后方、小腿三头肌、足背放射出现;踝背屈肌、拇长伸肌肌力减退;在肌张力试验中可见直腿抬高呈阳性反应;膝和跟腱的神经反射可正常。
3、腰3—4椎间盘突出:髓核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出现患侧大腿和小腿内侧过敏性或麻木反应,疼痛则沿大腿、膝前方放射出现,股四头肌出现肌力减退:在肌张力试验中可
见股神经牵拉呈阳性反应;在神经反射检查中可见膝反射减弱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