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板块构造学

合集下载

板块构造学说基本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基本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基本内容1. 引言板块构造学说是现代地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揭示了地球上岩石圈的构造与演化规律。

本文将介绍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证据和主要内容。

2. 基本概念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岩石圈被分为若干个相对运动的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互碰撞、分离或滑动,导致地球表面的地震、火山和山脉等地质现象。

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概念包括板块、构造边界和板块运动。

2.1 板块板块是指被地壳和上部地幔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岩石块体,它们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

地球上的板块可以分为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两类。

大陆板块由厚度较大的地壳组成,主要位于大陆地区;海洋板块由厚度较薄的地壳和上部地幔组成,主要位于海洋地区。

2.2 构造边界构造边界是板块之间的边界,分为三种类型:边缘型构造边界、转换型构造边界和隐没型构造边界。

边缘型构造边界是两个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边界,主要形成山脉和地震;转换型构造边界是两个板块之间的相互滑动边界,主要形成断裂和地震;隐没型构造边界是一个板块向另一个板块下沉的边界,主要形成火山和地震。

2.3 板块运动板块运动是指地球上板块的相对运动。

板块运动分为三种类型:扩张型板块运动、挤压型板块运动和滑动型板块运动。

扩张型板块运动是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分离运动,主要形成海洋中脊和地震;挤压型板块运动是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碰撞运动,主要形成山脉和地震;滑动型板块运动是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滑动运动,主要形成断裂和地震。

3. 证据板块构造学说得到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证据的支持。

3.1 地震和地震带地震是板块运动的重要表现,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边界高度吻合,进一步证实了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性。

3.2 重力异常和磁异常板块边界附近常常伴随着重力异常和磁异常。

重力异常是由于板块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的,磁异常则是由于板块运动导致地壳中的磁性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3.3 岩石和化石板块构造学说通过对岩石和化石的研究,发现了许多相同类型的岩石和化石在不同板块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证明了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性。

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

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
形成高大的山脉、高原或者深谷与盆地,奠定了地表海 陆分布和地势起伏的总格局,塑造了地表形态的“粗毛 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喜马拉雅山发现古海洋生物化石
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 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这 两大板块还没有碰撞前, 这里是古海洋。板块碰撞 后,地壳隆起形成巨大的 山脉。所以在这里可以找 到古海洋生物的化石。
三、板块构造学说
基本思想:
固体地球上层由性质显著不同 的两个圈层组成,上部是刚性 的岩石圈,下部是塑性的上地 幔软流层。
全球岩石圈被海岭、海沟等构 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各大板 块又包含许多小的板块。板块 浮在塑性较强的岩石圈上蠕动。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边缘由于 板块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 强烈的地带。
喜马拉雅山发现古海洋生物化石
高中地理(人教版)∙ 选修1
第三章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
安徽省铜陵市五中 朱宾丽
自主学习课本74页内容,观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1.大陆漂移学说是谁提出的?最初的假设来源于 什么?做了怎样的假设? 2.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有哪些? 3. 大陆漂移学说的具体观点?
1.大陆漂移学说是谁提出的?最初的假设来源于什么? 做了怎样的假设?
板块边界类型
a.分离型板块边界
b.汇聚型板块边界
c.平错型板块边界
裂谷、海洋 陆陆:褶皱山脉 陆洋:岛弧、海沟、海岸山脉
陆陆板块碰撞 形成高大绵延的山脉
洋陆板块碰撞 形成岛弧、海沟、海岸山脉
1.说出全球地震的分布规律并解释成因?用已学知识在图中 勾画出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
2.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总趋势?
3. 大陆漂移学说的具体观点?
3亿年前地球表面存在一个联合古陆 (泛大陆),这个大陆在2亿年前开始 分裂,由较轻的花岗岩类组成的大陆在 较重的玄武岩类组成的海底上漂移,直 至形成现代的海陆分布。

第2章-板块构造学-地震的起因

第2章-板块构造学-地震的起因
13
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
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说海洋可 以变成陆地。
•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
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
洋,也就是说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17
• 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
部的知识,大部分是间接通过地球物理手段得到,其中主要
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 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
等兴起和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 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18
大陆在漂移 海底扩张说
23
24
25
地球的早期演化

地球的早期演化过程 : 大约在46亿前,从太阳星云中分化出来的原始地球是一个近于球体的地球, 温度很低,构成地球的各种物质混杂在一起,没有明显的分层。由于原始地 球的收缩和放射性元素衰变等原因,逐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使物质具有可 塑性,局部出现熔融状态,并在重力作用下物质开始分异,其中地核—地幔— 地壳组成固体地球。水圈和大气圈对固体地球的形成和改造也有着重要 影响。
Pc
P
P
51
2.1.2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2.1.2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第一个不连续面称为莫霍面。 莫霍面是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Mohorovicic)1909年发现的。 在地下33千米处地震波的波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原来的6~7千米/秒突变到
8千米/秒,说明组成物质明显不同。
1906年:外核的发现(Oldham)
55
尔地 德核 姆的 发 现 ~者 年奥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2)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2)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词中,词人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五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如果用一个词表达你读完这首词的感受,你想到了哪个词?
将士们走过“山一程,水一程〞,越走越远,思念越走越长。
身在故园的人“遥望这山一程,水一程〞,牵挂前方的亲人。
③由晚上的“千帐灯〞想到了什么?
故园人的牵挂,榆关人的思念
跋山涉水的艰难
身向榆关的豪迈,壮观。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更〞在古代分为五更,每更大约2小时,风一更,雪一更,更更交替,体会边关环境的恶劣。
课堂练习
〔难点稳固〕
根据实际教学设计需要增行
小结
以下为语文学科《长相思》教学设计案样例。
××
单位名称
××
填写时间
×年×月×日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七单元21《长相思》
难点名称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林启和
单位名称
崇左市江州区民族中学
填写时间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第三章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

《第三章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

《板块构造学说》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熟悉全球板块构造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板块的运动特征,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基础知识回顾:复习前述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壳、地幔等概念,为学习板块构造学说做铺垫。

2. 板块构造基本概念: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包括板块、板块边界类型(如离散边界、汇聚边界、转换边界)等。

3. 全球板块分布图分析:通过分析全球板块分布图,了解各大板块的分布和运动方向,理解不同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4.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板块运动案例,如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分析其成因和影响。

5. 互动探究题:设置关于板块构造学说应用的互动探究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来找出答案。

三、作业要求学生需要按照以下要求完成作业:1. 完成基础知识的回顾,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2. 对全球板块分布图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找出各板块的名称、位置及运动方向。

3. 结合案例分析,理解板块运动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并尝试分析其他相关现象。

4. 完成互动探究题,积极与同学讨论并查阅相关资料来寻找答案。

5. 作业需以书面形式完成,要求字迹清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对全球板块分布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对案例分析的深入程度和逻辑性。

4. 互动探究题的完成情况和答案的准确性。

5. 作业的整洁程度和逻辑性。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并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将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作业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1967年,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成为地球科学史上的革命。

(1)大陆漂移(2)海底扩张(3)板块构造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内容:1.轻的硅铝质大陆漂浮在重的硅镁层之上,并在其上发生漂移;2.全球大陆在古生代晚期曾连接成一体,称为联合古大陆或泛大陆(Pangea),围绕联合古大陆的广阔海洋称为泛大洋;3.从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分离、漂移,形成现代海陆的基本格局。

大陆漂移的证据:大陆边界的吻合、岩石和构造的拼合、生物学、古地磁学、古气候早在1620年,培根(Bacon, F)就发现大西洋两岸海岸线的相似性北大西洋两岸山脉可对比性阿帕拉契亚山脉向北消失于纽芬兰海滨,但年龄与地质构造均相当于不列颠群岛和斯堪的纳维亚。

岩石和构造的拼合北美、非洲和欧洲的古老岩石-构造线可以很好的对接南美与非洲古老岩石(老于20亿年)分布区可以很好的对应非洲西部高原的片麻岩年龄、构造线方向与南美洲巴西高原片麻岩的年龄、构造线方向一致。

古生物南美、非洲、印度、澳洲和南极洲在晚古生代期间生物具有相似性,表明他们连为一体,组成冈瓦纳(Gondwana)大陆动物变异性同样说明三叠纪后联合古陆开始分裂并各自漂移,逐渐形成现今的海陆分布格局。

古气候南澳大利亚Hallet Cove基岩上的冰川擦痕,指示冰川的运动方向古地磁学英国学者布莱克特和朗科恩通过测定已知时代岩石古地磁,进而推算其古地理位置,发现一些大陆的古地理位置与现今位置相差较远,证明古大陆曾发生漂移。

通过测定某大陆不同时代岩石的古地磁所反映的对应时代的磁极位置,并标示在地图上,并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古地磁极移曲线。

极移曲线反映了古大陆漂移轨迹海底扩张一、洋脊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1、洋脊是软流圈上涌出口,地温较高,密度小、波速低;(1)高热流异常区;(2)重力负异常区;(3)低速区。

2、沿洋中脊向两侧,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具有对称性;基岩的风化程度向两侧逐渐加深;沉积层在洋中脊部位最薄,向两侧逐渐加厚;洋脊两侧正负磁异常条带具对称性;二、海沟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1、存在负重力异常和负地形,显示重力不均衡,是强制下陷区;2、切穿岩石圈的巨型断裂;3、存在贝尼奥夫带及其相关的浅-中-深源地震的规律分布;三、海底岩石的年龄一最老的岩石年龄不早于侏罗纪,即不早于2亿年,远比大陆上最古老的岩石年轻。

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
级。
第二大类: 汇聚(挤压)型板块边界: (Convergent Plate Boundaries)
两板块间的应力场以挤压作用为主,边界两侧板块相对运 动向一起聚合汇集,故又称汇聚型或聚敛型板块边界。自 拉张型边界形成的岩石圈经过远距离运动在这里消亡,所 以也有的称其为消亡型或破坏型板块边界。
由于两板块在这里聚合,在压性力作用下,地震活动以逆 掩断层型为主。在挤压型边界,构造活动强烈而复杂,这 就决定了这类板块边界的复杂性,因此可进一步细分为两 种亚型:a.俯冲型 b.碰撞型
当两个洋壳板块相遇,通 常一个俯冲到另一个板块 之下,形成海沟。如马里 亚纳海沟为菲律宾板块俯 冲到太平洋板块之下形成。
俯冲板块边界特点是: ①从海沟向岛弧或大陆方向,依次出现浅源、中源 和深源地震,地震记录显示在平面上形成很宽的地 震带。 如“环太平洋地震带”。这是因为在俯冲边界两板
块相互迭覆,大洋板块俯冲潜没,大陆板块仰冲,彼此倾斜 接触,使板块间接触面增大。加之大洋岩石圈从生成运移到 俯冲带,经过了160 Ma左右的时间,因冷却增厚(大约在 80 km以上),冷的刚性岩石圈沿海沟向下俯冲,一直穿过 软流圈至几百公里深处才能地幔同化,这之前一直保持着其 刚性和很高的强度。
板块,全称是岩石圈板块,是指构成地 球上部岩石圈的不连续球面板状块体。
板块构造说本身则是大陆漂移和海底扩 张说的引伸和发展,涉及全球(不分大 陆和海洋)的构造活动与演化,所以它 又被称为新全球构造学说或全球构造学 说。
一 板块构造基本原理的内容:
1. 垂向上:固体地球上层可划分为物理性质 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层--上部刚性岩石圈 和下垫的软流圈
a. 俯冲板块边界:
大致与沟-弧体系相当,边界两侧相向运动的板块前缘一 般是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而且总是大洋板块俯冲于 大陆板块之下,可能因为大洋板块厚度小、密度大、位置 低、易于下沉,而大陆板块则厚度大密度小、位置高、容 易上浮之故。 两种形式:

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在1915年写出了《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较完整地提出了这一学说,提出今天所知的南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南极大陆等是由大约3亿年前一块“超级大陆”分裂,经过漫长岁月的移动最终形成的。

2.海底扩张学说: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海洋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地球科学家们开始了对海洋盆地以及洋底岩石学的研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揭示出洋底的基本面貌。

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以地幔对流说为基础,认为地球内部的地幔物质在大洋中部上涌,向两边溢流,并推开旧有的洋底物质,逐渐向两侧对称地扩张,形成新的洋底。

3.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60年代以来,勒皮雄等人把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概念发展成为著名的“板块构造说”。

基本观点是:地球的岩石圈划分为许多板块,岩石圈板块是在软流圈上滑动的,岩石圈板块之间在相互运动,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对流作用。

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硬壳——岩石圈(或称构造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

岩石圈并非是整体一块,它具有侧向的不均一性,被许多活动带如大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地缝合线、大陆裂谷等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块体,这些块体就是所说的板块1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的证据主要有:(1)大陆岸线的相似性。

南大西洋两岸,即非洲与南美的海岸线轮廓相互匹配,可以拼接成为一个整体,说明这两个大陆曾经相连接。

褶皱系的延续性。

南大西洋两岸,即非洲南端与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南的二叠纪褶皱山系同是东西走向的,而且地质情况相当,可以连接;欧洲挪威、苏格兰、爱尔兰与北美纽芬兰的加里东褶皱带也是可以连接的。

(2)古冰川的分布。

南方诸大陆,(南美、南非和南澳大利亚)和印度南部广泛分布着晚古生代的冰川痕迹,若将分布地拼合在一起,能较好的解释冰川分布的规律。

第2章 大地构造学(板块构造理论—2岩石圈及岩石圈板块)

第2章 大地构造学(板块构造理论—2岩石圈及岩石圈板块)
地幔橄榄岩
软流圈(低速层)
对陆壳成分结构的新认识 (主要针对下地壳成分)
超深钻钻探表明,地壳内部可能不存在康拉德面 (硅铝/硅镁)---科拉半岛设计15km,钻至 11.5km结束,原预测的7km深处的康拉德面并不 存在,在该深度以下仍为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 岩和角闪岩 ,只是随着深度增加角闪岩夹层增多。 而不是“玄武岩层” 剥露到地表的麻粒岩相下地壳成分往往以长英质 片麻岩、麻粒岩为主体。 很多新的火山岩携带的大量下地壳包体往往也以 长英质片麻岩、麻粒岩为主体。
因此,陆壳的下地壳成分可能仍以长英质或花 岗质成分为主。
大陆岩石圈成分的不均一性
大陆岩石圈的组成和物性变化很大,缺乏一
个共同的成因方式,大陆岩石圈的组成上部是 由非均一成分和具有复杂构造和热演化史的不 同块体拼合而成,因而它们具有不同的强度。 大陆下地壳的性质因地而异,不同的性质造成 了复杂多样的效应与结果,诸如活动断裂带的 宽度、造山带高度、沉积盆地以及被动大陆边 缘的下沉速度的差异等.
岩石圈的化学结构
大陆地壳:复杂的成分结构 地幔岩石圈:多认为是橄榄石、辉石和石榴石的 某种组合 壳幔的化学过程:主要通过几个方面研究: 玄武质岩石的信息 花岗质岩石的信息 捕虏体与捕虏晶的研究:岩石探针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通过观察来自岩石圈深处的岩石,了解深部特征
岩石圈深部岩石到达地表的方式 •构造剥露(如逆冲岩席)
• 1960,5,22 智利8.9级大地震,发现全球 大部分地区存在低速层。
地 震 波 显 示 的 地 幔 结 构 和 不 连 续 面
岩石圈lithosphere
• 地球上上部(外层)刚性的部分,实际上 包括地壳和刚性上地幔部分。也有人用 1300°等温面以上的圈层。 • 刚性:厚50-200km • 成分径向变化:上部-花岗岩和玄武岩; 下部-橄榄岩、辉橄岩 • 被地震活动带分割成若干块体

板块构造学说ppt2 人教课标版

板块构造学说ppt2 人教课标版

2、板块相对运动形式
海岭
生长界
消亡界
全球板块分布图
板块运动示意图
喜马拉雅山
大西洋
全球板块分布图
转换断层
大西洋底地貌
地中海
红海
大 西 洋 太平洋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比较稳定 板块边界:比较活跃
(2)板块相对运动形式
古生物学证据:南大西洋两岸恐 龙化石具一致性。
全球大洋地壳 的年龄
1、找到大洋 地壳年龄最轻 的地带
2、从洋脊向两侧,海底岩石年龄 的变化趋势如何?
1、海底处年龄最轻的在洋脊(海岭、大洋中 脊),离海岭越远,年龄越老。 2、海岭两侧年龄对称。
二、海底扩张学说

动力:地幔物质的对流
三、板块构造学说
思考: 岩石圈 1、谁被分为若干板块? 2、全球共几大板块? 6大板块 3、分别有哪些?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全球板块分布图
思考:

哪一个板块全由海洋地壳构成? 有无大西洋板块 阿拉伯半岛属于哪个板块 澳大利亚属于哪个板块? 印度属于哪个板块? 哪个板块跨经度最广?
专题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在南极大陆发现了丰富的煤层
在青藏高原发现了鱼龙化石(1.64亿年前的海洋生物)
查看地图册第五页
一、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提出。 推论:大陆在地质历史中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水 平移动。 证据:古生物,古老岩石等。 反对:漂移的机制是什么,(动力?)
4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47.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48.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9.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0.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是唯一的适合板块构造学说的行星
• 太阳系外发现的巨大类地行星被命 名为“超级地球”。“超级地球” 引发科学家们研究他们在哪些方面 可能像地球的浓厚兴趣。最近,哈 佛大学科学家们指出,这些类地行 星也适用于地球板块构造学说。板 块构造学说是指构成地球固态外壳 的巨大板块的运动学说。板块运动 常导致地震、火山和其它大地质事
板 块 构 造 学(Plate tectonics)
• 板块构造学是研究地球岩石圈板 块的成因、运动、演化、物质组 成、构造组合、分布和相互关系 以及地球动力学等问题的地质学 的一个分支学科。
板块构造学说
• 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是在 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 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 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 (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 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转换断层
• 转换断层,是大洋中脊被许多横断 层切成小段,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平 移断层,而是一面向两侧分裂,一 面发生水平错动,是属于另一种性 质的断层,威尔逊称之为转换断层。
地缝合线
• 两大板块相撞,接触地带挤压变形, 构成褶皱山脉,使原来分离的两块 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
板块的活动性
• 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 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 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 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 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板块“边活内稳”
•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其边界则是岩石圈相对 活动的地带,地震、火山、断裂等活动频繁 板块因地幔对流的驱动而运动。以后有人进 一步划分出次一级的小板块,如中国板块、 菲律宾板块等。板块构造学说较好地解释了 全球性的大地构造问题和矿产分布规律,因 而得到了地学界的广泛接受。但仍然存在一 些问题,特别是在大陆内部板块构造理论的 应用还待进一步研究。

板块构造学_2

板块构造学_2

威尔逊旋回不但简要地、清晰地、动态地概括 了板块构造的理论。而且,对于我们用活动论 的观念来认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乃至油气的 形成与演化,都是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盆地, 包括含油气盆地形成于板块的不同部位,在板 块漂移、俯冲、碰撞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改 造。因此,盆地的类型、特征、改造程度和油 气的富存条件就具有各自的特色和类属的规律 性。我们把握了这种规律性,对于油气等战略 资源的勘探就更加胸有成竹
在每一种情况下,一直到人们意识到要抛弃整个旧的一 套而寻找新的一套时,答案就会潮涌而至。如果地质学 家们企图把一个实际上时活动的地球史,套到一个死板 的和固定不变的大陆框框中的话,重大的问题不可能得 到解答,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不是由于我们在方法上和 观测上的错误,而是我们整个思想问题 所有这些较大的革命,在它们到来之前,都有一个长时 间的酝酿时期。希腊天文学家的遇见比哥白尼早二千年。 达尔文从他祖父那里得到进化论思想。魏格纳和霍姆斯 的思想早已在我们面前提出来了,但是在相当的一段时 间内没有得到承认,也就不足为奇了
威尔逊旋回的六个阶段,前三个阶段代表 大洋的扩张,后三个阶段代表大洋的关闭。 从现代实例如东非裂谷、红海和亚丁湾、 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的 印度河线为代表,勾画出大洋演化的过程
这样一个设想,不但揭示了板块活动的本 质所在,也表现出科学思维的发散性和联 想-比较方法 大洋演化旋回式的开合,主宰了地球浅部 构造演化的格局,地球的固体圈层就是由 漂移的大陆和更新着的大洋组成的。大洋 演化过程中,必然出现板块的漂移、俯冲、 碰撞以及板块的生长和消亡。许多地质构 造就是在板块的离合过程中形成、叠加, 变得愈睐愈复杂
洋底一边新生,一边消亡,不断更新。目前,太平洋洋 底新生慢、消亡快,故其日益缩小。而大西洋和印度洋 边缘是无海沟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洋底俯冲局限在个 别地方,因此消亡极少,主要是扩张。如果地球的表面 积保持不变,则大西洋、印度洋的张开必然伴随着太平 洋的收缩关闭。有人推算,古太平洋变为现今的太平洋, 面积缩小了1/3。环太平洋的海沟、俯冲带和年轻的山脉, 就是周缘大陆掩覆于洋底之上的证明 威尔逊(1974)将大洋的演化归为六个阶段,杜威和伯 格(1974)称之为威尔逊旋回

2-3大地构造学说

2-3大地构造学说

1.基本观点: ①现在的大陆在2亿前年是联合在一起的,此 后才逐渐分开。 ②大陆移动的形式是硅铝质陆块在硅镁质洋块 上浮移。 ③漂移的动力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其他 天体对地球表面的引力。
2.主要证据 ①魏格纳(A.Wegener)的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首先是德国气象学家A.Wegener 于1912年提出来的。其主要证据是大西洋两岸 的陆地轮廓吻合性以及地层、构造、古生物、 古气候和冰川等其他现象的相似性、相关性和 连续性。 ②五十年代以后的新证据 • A.各大陆岩石的古地磁极与现代地磁极不重合当前学术界最有影响的 一个大地构造学说。
人6 米 裂 “而 大 大 道 是 形, , 谷 东神 无 陆 巨 世 象气 谷 宽 非奇 朋 的 大 界 地势 壁 约 大的 的 赤 的 大 将宏 如 几 峡感 “ 道 伤 陆 其伟 刀 十 谷觉 刀 上 疤 上 称, 削 至 ”, 痕 空 。 最 为景 斧 2 或这 ” 时 当 大 “色 劈 0 “就 呈 , 乘 的 地壮 一 0 东是 现 从 飞 断 球观 般 公 非著 在 机 机 裂 表, , 里 大名 眼 窗 越 带 皮是 长 , 地的 前 向 过 , 上世 度 深 沟“ , 下 浩 从 的界 相 达 ”东 顿 俯 翰 卫 一上 当 1 。非 时 视 的 星 条最 于 0 大 让 , 印 照 大大 地 0 裂 人 地 度 片 伤的 球 0 谷 产 面 洋 上 痕裂 周 至 ” 生 上 , 看 ”谷 长 2 , 一 有 进 去 。带 的 0 亦 种 一 入 犹 ,10 称惊条东如 异硕非一 有/0

前边已经说过,海底扩张的速度为1-5cm/ 年,据此计算在1-2亿年中,海底扩张的速度 可达几千公里,整个洋底可以更换一次。所以 在大洋地壳中不可能发现1.9亿年以前的岩石。 以前的岩石那里了,俯冲到了地幔中又变地幔 物质。 最近的研究表明,洋底的年龄中央岭脊处 最年轻,向两侧逐渐变老,并呈对称分布。

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

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

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 亚欧 板块和 美洲 板块之间;
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
生边 长 界。
•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B、__亚__欧____板块 C、__印__度__洋___板块 D、__南__极__洲___板块 E、___非__洲____板块 (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__亚__欧__板块和_印__度__洋__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日本群 岛是由__亚__欧___板块和_太__平__洋__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 (3)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____裂__谷______和___海__洋_______。
活动二:观察板块边界类型
• 结合板块运动示意图、世界地形图,探究:
1.板块张裂处会形成什么地形? 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大陆板块和大陆板 块相互碰撞会形成什么地形?
活动三:利用板块运动原理解释 相应地形的成因
• 内容:探究喜马拉雅山、落基山、安第斯
山、阿尔卑斯山、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红海、日本岛弧链、太平洋深海沟等的形 成过程。
碰撞
高大的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 斯山
大陆—大洋 岛弧、海岸山脉和
板块
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达标检测
意大利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其处于与亚欧 板块非洲 交界处,这两个板块在图中的字母代号分别是 A 和 C 该边界类型为 消亡 边界。
今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 发,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 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
? 海底扩张学说 海底扩张,
板块的生长边界
板块运动的驱动
力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