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学院校训和大学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钦州学院校训及内涵
钦州学院校训:博观内省,达道知行
1、博观:即广览博察。钦州学院人须志存高远,以海之胸襟,海之视域阅览群书,观察社
会万象,兼收并蓄,丰富自己的学识。
2、内省:即内自省察。钦州学院人须不断省察自己,重视内在道德修养,重视内力内功修
炼,养成良好的品行。
3、达道:即通行不变之道。钦州学院人须努力通过“博观”与“内省”两种途径,内外兼
修,知晓做人做事通行不变之道。
4、知行:即知见与践行。钦州学院人须善于思考,善于判断,善于行动,知行结合,将理
论用于实践,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博观、内省、达道、知行”讲求内外兼修,知行合一。这是钦州学院传承办学以来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为适应时代和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而提出的广大师生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
钦州学院大学精神:海涵春育,鹏举南天
1、海涵:大海无垠,宽容大度。钦州学院面朝大海,临浩瀚,当以大海般的情怀涵养莘莘
学子,详其意有三:一是钦州学院滨临大海:二是钦州学院的特色学科是海洋类学科:三是钦州学院的办学理念是服务北部湾经济区。
2、春育:春风化育,润物无声。指钦州学院以育人为本,以春风化育、润物无声之道培育
一代新人。
3、鹏举:大鹏振羽,其翼垂天。钦州学院的发展前程无量,以钦州学院的发展,未来发展
钦州、发展北部湾、辐射东南亚。这是前程无量的伟业。
4、南天:中国的南方,岭南地区。钦州学院在中国南方,南海之滨,故钦州学院的服务、
生源、学术资源主要在南方。
“海涵春育,鹏举南天”的大学精神,诫勉钦州学院人要以大海般的情怀涵养莘莘学子,要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培育时代新人,要主动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要努力打造“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办学特色,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国南海之滨特色鲜明的教学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海涵春育,鹏举南天"
——钦州学院大学精神
一、钦州学院大学精神典故
"海涵春育"典出:《艺文类聚卷四六》所引南朝梁王僧孺《为临川王让太尉表》:"陛下海涵春育,日镜云伸,追大道之无私";此外"海涵"又见宋苏轼《湖州谢上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羣生,海涵万族"。"鹏举"见曹植《玄畅赋》:"希鹏举以抟天,蹶
青云而奋羽"。"南天"指南方。有时特指岭南地区。唐李颀《送卢少府赴延陵》诗:" 北固波涛险,南天风俗殊。" 金周昂《北行》诗:"北塞甘长别,南天欲远征。"
二、钦州学院大学精神释义
"海涵",面大海,临浩瀚,以海之气象涵养之也。详解其义有三:一曰大学地理,位于钦州;二曰特色学科,海洋类学科;三曰大学理念,开发北部湾。"春育",春风化育,谓大学以育人为本,且以春风化育之道育一代新人。"鹏举",大鹏振羽,其翼垂天也。谓大学之发展前程无量,亦谓以大学之发展,来发展钦州,发展北部湾,辐射东南亚亦为前程无量之伟业也。"南天"本谓大学所在南方。因其本意有有时特指岭南地区之义,故大学之服务,生源,学术资源俱在南天也。此大学精神突出学校位于良港,辐射东南亚,以育人,海洋气象为特色。
"博观内省,达道知行"
——钦州学院校训
一、钦州学院校训典故
"博观",广览博察也。典出:《史记�6�1平津侯主父列传》:"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谏。"又唐韩愈《祭田横墓文》:"余既博观乎天下,曷有庶几乎夫子之所为。"再清曾国藩《孙芝房侍讲刍论序》:"著书之多,与茮云异,而其博观而慎取则同"。"内省",内自省察也。典出:《论语�6�1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达道",解释:通行不变之道。出处:《礼记.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知行",识见与践行也。典出: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
二、校钦州学院训释义
临浩瀚,立高远,是为博观,博观者,海之胸襟,海之视域也;如"博观"意在向外,则"内省"重在向内。内省之义有孟子"三省吾身"之谓,故重内在之道德修养,重内力内功之修炼,而内外结合,乃成人成才之关键。此二者又合于"达道","达道"其关键在"和"。"和"对己,在"中和",万物求其"中",既不过也无不及,恰如其分也:对外,则在"和谐社会"之构建。而"知行"则在知与行,即理论与实践之转换,同一。大学精神在于学校之特色,学校之宗旨;大学校训则在办学者,师与生之身体力行也。两者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