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高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道士塔》教案教案

《道士塔》教案教案

《道士塔》教案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道士塔》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道士塔》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课堂讨论,引起学生对《道士塔》的兴趣,了解学生对道士、塔等概念的理解。

2. 阅读理解:
a. 分段阅读《道士塔》的故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学生可以跟读或默读故事。

b. 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角色以及他们的动作、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交流:
a. 引导学生围绕故事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b. 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4. 角色扮演:
a. 将故事中的角色分配给学生,让他们扮演这些角色,表演故事情节,并展示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和创造力。

b.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扮演的角色的心理变化和动作表现,提
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演绎能力。

5. 总结:
a. 教师总结讨论的要点,梳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b. 鼓励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课学到的内容和体会。

教学评估: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道士塔》故事的理解和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讨论表现、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的参与度来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拓展延伸:
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创作自己的故事,或者写一篇关于《道士塔》的读后感和评价。

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道士、塔等相关概念,深化他们的知识和对故事的理解。

道士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道士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道士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道士塔》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通过分析作品,掌握象征、讽刺等写作手法。

(3)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艺术的认知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3)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珍惜文化遗产。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道士塔》的象征意义和讽刺手法。

(2)分析作品主题,领悟作者表达对传统文化命运的担忧。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讽刺手法运用。

(2)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理解作品丰富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象征、讽刺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分析作品主题。

(2)学生阐述对作品主题的认识和感悟。

5.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作品的主题及寓意。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珍惜文化遗产。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讽刺手法,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2. 写一篇短文,阐述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

2. 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探讨。

3.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制定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中的象征和讽刺手法。

道士塔教案(通用3篇)

道士塔教案(通用3篇)

道士塔教案(通用3篇)张咸竹东北师大【教学目标】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2.体会作者贯穿全文的悲怆苍凉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处于矛盾心理下悲怆苍凉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宗教方面的小知识。

在我国,道教和佛教是并行的两大宗教。

他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的不同特色。

比如在丧葬礼仪上,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在他们羽化后,一般有两种葬法,一个是坐缸,就是将遗体封缸后入葬;另一种是棺葬,用棺材盛殓遗体。

而佛教徒呢,他们的逝世叫做圆寂,其遗体是要经过火化的,其中有道高僧所遗存的骨殖被称为“舍利子”,一般是要建塔来封存的。

但是在七十余年前,在祖国大西北的佛教胜地——甘肃敦煌,却有一个道士在死后被葬在佛徒使用的塔中。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他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这篇《道士塔》。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

作者余秋雨,江苏余姚人。

是我国当代的文艺理论家,散文家。

作品有文艺理论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等。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选自于《文化苦旅》的第一篇。

【教学进程】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一至三自然段。

作者在一开篇,就向我们交代了他所要描写的对象是莫高窟门外河对岸的塔群,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塔的呢?(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

从几座坍驰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教师依据王道士塔图手绘覆钵式塔简图)。

塔这个词来源于印度。

传说当年有弟子问及释迦牟尼身后之事,佛祖将袈裟叠成四方,铺在下面,又将钵盂倒着扣在袈裟上,又把禅杖立于钵盂之上。

后来的佛徒弟子就依照这种形状建塔来保存佛祖的真身舍利。

这种塔呢,就被称为“覆钵式塔”。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道士塔》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

1.2 教学内容课文《道士塔》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手段。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课文概述介绍课文《道士塔》的背景和作者。

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2 课文细节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语言特色。

2.3 思考与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和理解。

第三章:作品主题与人生哲理3.1 作品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3.2 人生哲理启示从作品中提炼出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和分享对这些哲理的理解。

3.3 思考与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生哲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四章:课堂活动与拓展4.1 课堂活动设计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手段。

4.2 拓展阅读与推荐推荐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4.3 思考与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拓展阅读进行思考和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阅读感悟和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5.1 学生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和思考讨论中的表现。

5.2 学生作业与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作、讨论等,巩固所学内容。

道士塔教案5篇

道士塔教案5篇

道士塔教案5篇第一篇:道士塔教案道士塔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所述的基本事实,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词语所蕴涵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出生,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

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入载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国际著名学者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

余秋雨的散文,有一种浸润着历史沧桑的困惑,以及走出这种困惑的使命,即他自己所谓的“文化苦旅”。

这种使命意识让他把自己鲜活的文化生命融入了笔端,将一座“精神道场”弥漫于天地之间,既有着对历史的洞察,又有对现实的忧患,对未来的执着,对人生以及对整个人类文化的感悟,被誉为“学者散文”。

2.欣赏敦煌文明(幻灯片)有一种文化,源远流长,从1600年前,绵延至今;有一种文化,灿烂辉煌,从100年前,就引来各方贪婪而攫取的目光;有一种文化,命途多舛,只要短短的10年,就成了我们永久的痛……它,就是我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代表——敦煌文化。

二、课文赏析1、作者对王道士、对敦煌文化艺术的遭遇的态度是什么?明确:王道士是敦煌文化的罪人,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不能肩负起这笔文化重债。

莫高窟被掠,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2、偌大的莫高窟,前后十几年,在王道士的手里被卖掉了,其间的王道士、满清官员、外国冒险家各自充当了什么角色?明确:王道士:涂壁画、毁雕塑、塑怪像,受愚弄、贪小利、卖国宝满清官员:了无赤肠、不负责任、中饱私囊外国冒险家:餐风宿露,冒着危险,愿意吃苦,欺骗掠夺3、作者对这三种人的不同行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对王道士:惋惜与痛苦;痛恨与无奈对满清官员:哀痛对外商国冒险家:谴责三、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坍弛:tān chí坍塌,废置无用凛冽:lǐn liè刺骨地寒冷歆羡:xīn xìan羡慕偌大:Ruî dà这么大四、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一)王道士?(细节描写)1.(用石灰刷过壁画后):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道士塔》语文教案《道士塔》语文教案1一、课文导入(略)二、研析课文(一)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一至三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塔的?明确: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

塔心竖一木桩。

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

(请同学们看课本前的插图,作者在莫高窟看到的几座僧人圆寂塔,就是这个样式。

今天北京北海的白塔,其型也属于这种覆钵式的塔。

)2,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作者是怎么描写和评价王道士的。

明确: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

罪人、小丑(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王圆�相关的视频资料。

从照片上看,王道士非常瘦小,长的并不吓人。

)(多媒体展示内容:王圆�的相关资料)(板书:王道士)(二)请同学们自读二、三两节。

1,找一找王道士在把持了莫高窟以后究竟都做了些什么事?明确:粉刷壁画,砸碎雕塑,出卖文物,上报官员。

“罪人”、“小丑”,是作者对王道士的评价,经由他手,敦煌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源源不断地输向国外,令人痛心。

(板书:愚昧、无知)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敦煌,去共同感动、领悟。

(视频资料播放“敦煌”记录片,多媒体展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相关文物图片。

)这样珍贵的文献却被外国冒险家大批大批地运走,让我们看一下历史记录。

(多媒体展示内容:外国列强对敦煌莫高窟文物的劫掠史。

)2,看到这样的资料,我们能说些什么呢?明确:正如作者讲的那样:“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

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3,讨论:这一切归咎于谁)从这一系列事件来看,我们能够把敦煌文物流失的罪错全加在王道士身上吗?明确:不能,“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王道士只不过是整个事件的直接经手人,国宝是他盗卖出国门的,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从他等待官府整整七年却无人问津的情况来看,他并不是真正的元凶巨恶。

高中语文《道士塔》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道士塔》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道士塔》优秀教案高中语文《道士塔》优秀教案高中语文《道士塔》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余秋雨。

2、了解有关敦煌文化的一些常识。

能力目标准确筛选信息,提高阅读学者散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

【教学重点】1、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语言运用所反映出的激情。

2、学习叙事评议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敦煌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是一个富有的地方,那里有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历史上一时的“疏忽”,便铸成了中国历史的一大遗憾。

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遗产,被一车车,一队队载入了“异国他乡”。

哪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不为之怨愤,为之心在流血?今天,我们学习学者余秋雨的《道士塔》,随同作者一起去重温那段伤心的岁月吧!二、介绍作者余秋雨和背景知识:出示投影:1、余秋雨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

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

辞职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

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山居笔记》。

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获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

《山居笔记》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

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的《戏剧理论史稿》,此书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而另一本于1985年发表的中国大陆首都戏剧美学著作——《戏剧审美心理学》,次年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和场景氛围。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 课文背景和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次主题的理解。

2. 通过课文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和场景氛围。

3. 对传统文化、历史和人物客观评价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后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生词和短语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课文背景和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感悟和思考。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道士塔》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道士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3. 图片资料:道士塔的图片或其他相关图片4. 视频资料:关于道士塔的视频或其他相关视频5. 字典、辞典等参考资料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独立解决问题。

2.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主题和问题。

3. 情景教学: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资源,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

4.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思考。

高二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中关于道士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道士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简要介绍道士塔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中的道士塔有何象征意义?”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5.写作训练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写作训练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在课后作业中,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阅读和研究,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道士塔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是位于我国西北部的道士塔,它见证了一段特殊的历史。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去感受这段历史的沧桑。

”2.自主学习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道士塔象征着什么?它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道士塔》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分析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特色。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思考,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道士塔》是现代作家余秋雨创作的一篇散文,以道士塔为线索,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和历史的沧桑。

2.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特色。

分析文章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2.3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引发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思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观点,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反思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思考题,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学习心得和观点,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道士塔》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学术文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

5.3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余秋雨的其他散文作品,如《文化苦旅》、《江城》等,以加深对作者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的理解。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道士塔》的基本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历史和哲学的兴趣和认识。

3.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道士塔》全文阅读与理解。

2. 文学鉴赏: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

3. 文化背景:介绍道教的历史、文化意义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道士塔》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文学特色。

3. 掌握道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二、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2. 道教相关概念和哲学思想的阐述。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写作技巧。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入理解文章。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图片和相关视频。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历史资料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1. 引发学生对道教和古代文化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2. 简介《道士塔》的作者和背景。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 分段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子和段落。

2. 讲解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写作技巧分析:1. 分析文章的叙事手法、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文学特色。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一、课堂参与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反应和回答准确性。

二、作业与测试:1. 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活动一、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道士塔》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

课文道士塔教学教案

课文道士塔教学教案

课文道士塔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道士塔》的内容和结构2.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主题3.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主题2.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四、教学准备1.教材:《道士塔》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白板和白板笔4.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等介绍中国古代的道教文化,激发学生对于道教文化的兴趣,并与课文《道士塔》主题进行联系。

2. 教学展开 (30分钟)a. 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鼓励学生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b.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帮助他们抓住关键词和信息,分析和推断故事背后的道理和价值观。

c.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故事中传递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对主人公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观点,激发思维和创造力。

3. 拓展与应用 (30分钟)a.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故事发展为蓝本,写一篇新的结局或补充故事的细节。

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展示不同的可能性。

b. 朗读和表演选出几位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来展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4. 总结与评价 (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作品,进行全班总结和评价,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和思考。

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六、作业布置1.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2.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话题和展示素材七、教学反思课文《道士塔》是一篇充满道教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于道教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写作和表演。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课文理解困难,需要更多的导授和引导。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道士塔》的作者、背景及主题。

(3)掌握生词和熟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生词和熟语的掌握。

(3)课文结构及主题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图片展示:道士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对道士塔有何认识?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词和熟语,查字典理解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结构如何?主题是什么?(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和熟语的含义及用法。

(2)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哲理。

5. 课后作业:(1)朗读、背诵课文。

(2)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熟语写一段话。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道士塔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道士塔》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课文《道士塔》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难点:课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写作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道士塔》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4. 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

5.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道士塔》的历史背景。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写作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

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和情感态度。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道士塔》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的直观理解。

2.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 组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4.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对文中的观点和事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道士塔》。

2. 与《道士塔》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4. 多媒体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道士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道士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道士塔(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2)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能够概括和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

(3)通过观察、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概括和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概括和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道士塔的背景和故事梗概。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2)教师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实践:(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4. 总结:(1)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5. 作业布置:(2)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辩论或研究。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道士塔》教学教案

《道士塔》教学教案

《道士塔》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道士塔》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2)认识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2)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把握;(3)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作者深沉的情感和思想内涵的把握;(3)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道士塔》的作者及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2)要求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2)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2. 针对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3.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道士塔》教学教案

《道士塔》教学教案

《道士塔》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道士塔》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建筑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1. 作品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建筑术语的理解。

2. 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课文内容、古代建筑图片等。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PPT,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道士塔》,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文中遇到的生词和短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重点讲解文中古代建筑术语,如“塔”、“寺庙”等。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目。

(2)学生分享练习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6.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看法。

7. 课堂小结:8. 课后作业:(2)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建筑艺术。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道士塔》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相关历史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不同的文学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提高历史意识。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道士塔》的基本内容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2. 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3. 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及其在写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2. 作者写作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道士塔》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道士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介课文作者及相关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交流。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深入剖析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的文学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写作练习(1)根据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指导提高。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写作技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完成课后练习,提升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本内容,使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道士塔》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吴承恩及其作品《西游记》的相关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及其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整体理解与把握。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

(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参与。

3. 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角色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4.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吴承恩及其作品《西游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及其特点。

4. 案例分析:以课文中的角色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6. 朗读练习:选取课文片段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人物关系图。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朗读展示: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把握。

3. 人物分析作文:评估学生对课文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士塔》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高二语文教案
道士塔
余秋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敦煌的有关知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整体把握文章各部分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师生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交流,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敦煌的有关知识;朗读课文,对文章形成整体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具体了解中国现代史,初步理解作者愤懑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敦煌的有关知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愤懑的情感。

[媒体设计]
计算机或幻灯机和录音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谈起中国屈辱的现代史,总是对列强产生切齿的痛恨,因为他们曾践踏我们的家园,曾欺凌我们的人民,曾侵占我们的经济,曾掠夺我们的文化……时至今日,我们似乎应该痛定思痛了,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一文,就是从文化人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所遭受的灾难进行了剖析。

二、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

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

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戏剧审美心理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

因《行者无疆》获得2002年度台湾白金作家奖。

三、关于敦煌
师生查阅资料,关在课堂进行交流。

(材料附后)
四、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⑴找出作者批判的对象。

王圆箓、中国的官员、外国侵略者
⑴试概括各部分大意。

㈠圆箓其人。

㈡道士宅院。

㈢敦煌劫难。

㈣专家之恨。

2、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⑴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评议的历史事实。

⑴选取你感兴趣的段落作深入研读,并把你的感受说给同学们听。

3、师生同共同明确敦煌文物的遗失情况:
⑴1900年王圆箓发现藏经洞内藏写经、文书等文物4万多件。

⑴1907年英国斯坦因掠走写本、文书24箱,绘、绣佛画5箱。

⑴1914年斯坦因再次掠走写本5箱。

⑴1908年法国伯希和掠走精品5000件。

⑴1911年日本橘瑞超、吉川小一郎掠走约600件经卷。

⑴1914年俄国奥尔登堡掠走一批经卷,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⑴1924年美国华尔纳粘揭盗壁画26块。

五、课堂小结
经过这节课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敦煌莫高窟的基本情况、王圆箓和莫高窟的关系、莫高窟被劫经过,这是课文的史实部分。

作者对这些内容的叙述没有一气说完,而是根据不同需要将其切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小集体,彼此相连又各具独立性,随叙述的展开,不断推进感情的深化。

可见,作者的感情、观点才是文章的关键所在——这是我们下节课要重点研讨的内容。

作业布置
巩固作业:熟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预习作业:根据课后练习二,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道士塔
余秋雨
一、作者简介二、关于敦煌三、课文感知
㈠圆箓其人。

(课件)(课件)㈡道士宅院。

㈢敦煌劫难。

㈣专家之恨。

《道士塔》教学设计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