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第一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预设与生成的冲突及平衡的五种策略】★★——问题提出教学是由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所以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仅有预设是不够的★★——问题表象与析因1.教案管理过于死板, 导致教师形式主义抄写教案2、教案设计过于详尽, 导致教学过程规定太死3.教学目标设计以偏概全4.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不能真正启发学生思考5.教学课堂成为不折不扣的教案执行过程6.不善于挖掘学生本身所蕴藏的教学资源★★——行动策略1.教学设计与管理突破常规: 从思维狭隘、负担繁重的个人独立备课到集中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从形式主义的抄写教案到注重实效的思考“教学结构”2、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契机, 产生新的教学增长点3.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4.探索课堂提问策略: 问题设计要拓展课程领域,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问题设计要揭示矛盾, 引起思考5、创设情景, 创造生成【用教学机智最大化“偶发事件”潜价值】★★——问题提出课程的三维目标, 要求课堂教学更灵活更开放;师生关系的变化, 课堂教学更注重互动探究;多元化的文本理解, 增加了课堂中质疑的可能;课堂结构的变化, 不断动态生成的课堂等都需要教学机智★★——问题表象忽视偶发事件的价值, 只顾追求与预设的一致;只管教不管学, 无视学生的情绪与反应;无视学生问题的价值, 对其避而不谈或生硬拒绝★★——问题归因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没有充分考虑“学情”;教师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存在缺陷, 无法处理偶发事件★★——行动策略1.珍视并挖掘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和发现者, 把“偶发事件”的价值最大化2.设计弹性教案, 拓展自主空间: 针对学情备课;灵活调整学情3、增加文化底蕴, 积累教学智慧, 灵活驾驭实施过程:难度过大, 变换角度;难以抉择, 活动缓冲(让学生进行讨论、课后查找资料等以赢得思考、调控的时间和资源);实事求是, 不文过饰非;灵活利用课堂评价的激励转化功能第二篇重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危机与危机的转化模式】★★——问题提出★★——问题表象“填鸭式”教学, 学生被动接受;“强迫式”课堂教学预设, 学生扮演配角;思维缺席, 问题肤浅, 学生难以有砥砺思维的机会;放任的课堂, 缺乏主体性的灵魂★★——问题归因基础教育的价值观错位, 教师一叶障目;传统教育的学生观压抑学生发展;传统的课程观框束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单调★★——行动策略根据课堂上学情的变化及时调制自己的教学;巧妙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学生评价要多用激励, 慎用批评【激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七点建议】★★——问题提出★★——问题表象被动学习, 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浅尝辄止, 没有深入思考的习惯;兴趣杂乱, 容易转移注意力;事不关己, 如课堂学习的旁观者;无可奈何, 像机械学习的“苦行僧”★★——问题归因课堂无魅力;学生性格、人格偏差;学习任务对学习主动性的挤压;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畸形的评价体系★★——行动策略创造性使用教材, 重建课堂魅力;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 缓解学习的压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寻找科学的魅力;关注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巧用情感评价, 使学生充满自信;保护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个体差异对教师能力的新挑战】★★——问题提出★★——问题归因教师存在理念误区, 默许分化现象;教师上课为完成既定任务赶进度, 顾不上关照全体;备课时忽略学情和差异★★——行动策略1.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备课2.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缓解: 分层设疑—自学看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3.因材施教, 及时调整和改变教学方法4.根据学情改变学习方式, 根据学习状态分层引导a.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b.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 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c.对积极参与型的学生的引导, 要鼓励质疑并参与话题设计, 引导自我评价;对自由游离型学生的引导, 要强化诱因作用, 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交由他们回答, 或小组合作中发挥其作用, 从中认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对受暗示参与型学生的引导, 要予以激励性评价, 课堂中要给一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 体验成功第三篇实现有效课堂准备的三个维度【课堂教学目标的偏差与纠正策略】★★——问题表象教学目标叙写不当;活动的实效性差;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学”一味跟着“预设”跑;三维目标的落实, 顾此失彼;“教学”一味跟着“学生”跑;“教学”一味跟着“考试”跑★★——问题归因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内涵还缺乏理论上、观念上的认识;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分离;急功近利, 以“应试”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专业功底不够深厚, 学习视野不够开阔★★——行动策略1.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新要求: 行为主体学生化;行为状况动词多样化;行为条件背景化;行为标准表现程度具体化2.教学目标确定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课前通过访谈、集智备课、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等形式提高教学目标设定的有效性4.采用“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来提高教学目标实施的有效性5.采用访谈、反思和议课的形式来调整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编写的细节与创新】★★——问题表象教学目标以设计以知识目标为主, 忽略三维目标落实;教学过程设计注重知识传授, 忽略方法参透;照搬现成的教案, 对学情分析不够;教案过于详尽, 过程预设过死;缺乏整体规划, 平均用力现象普遍;问题意识薄弱, 缺乏问题解决方案设计★★——问题归因教师过分看重教育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预设性;教师习惯于按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 忽略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习惯于独立备课, 未形成集体备课的机制;教师缺乏对某一教学问题进行持续追踪的意识★★——行动策略1.正确定位教学目标;2.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设计;3.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渗透a.在新授课的基础上总结学习方法, 在下一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运用所总结的方法展开小组合作学习b.设计思维发散点, 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学时机, 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做到举一反三4.编写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方案5.编写单元整体教学方案【课堂教学资料利用的瓶颈与突破】★★——问题表象与分析只知有教材, 不知有课程;只知有教师, 不知有学生;只知用多媒体, 不知怎样用多媒体;只知有应试, 不知有素质;只知有教不会的学生, 不知有不会教的老师;只知临渊羡鱼, 不知退而结网★★——行动策略1.提供发展空间: “整个世界”都是课程资源2.抓住即时信息3.在交流中闪光4.开启社会的百科全书5.开发教材的第二生命6、开发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开放实验室, 为科学探究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动手, 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效益;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 丰富实验室的课程资源7、开辟现代技术的广阔天地第四篇超越传统课堂形态的组织策略【重视课堂魅力的管理技巧】★★——问题表象发呆、走神;“做小动作”;“讲小话”;被多媒体吸引, 忘记学习任务和目的★★——问题归因心理失衡;厌学倾向;有意注意时间短;学习内容不适当;课堂学习环境的影响;“无爱”的教育方式;错误的教学和管理方法等★★——行动策略1.营造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 谢绝吵闹和噪杂;布置教室;移走无关物品2.建立民主与规范的课堂新秩序3.合理的教师期望与真诚的关爱4.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5.有趣的学习活动: 巧妙导入;合作学习;进行游戏、比赛;采用多媒体手段;布置适当的练习(难度要适中、练习可以有所选择、要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有完成时间的限制、教师监测练习过程)6.机智地处理课堂问题: 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语调法;行为指导法;心照不宣法;小组管理法7、控制教学时间与节奏:学习时间的有效连续;准备好教学过渡;关注学生情绪, 调控节奏8、提供有益的反馈和评价: 让学生明白评估的标准;评价要明确;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合作学习的“形”、“质”与效率】★★——问题表象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不当;合作学习的分组不科学;合作学习的规则不明确;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不足;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不准确★★——问题归因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内涵;教师缺乏指导“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评价没有走出选拔甄别的误区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学生缺乏自制力, 不专心, 易受干扰★★——行动策略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应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原则: 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 让每个学生都偶展示自我的机会, 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制订小组合作的规则: 一个一个地说;别人说过的, 尽可能不重复;轻轻地说, 只要组内成员能听清楚;注意听, 听不懂马上问;整理小组研究成果, 准备大组交流2.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 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 小组角色应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小组长的管理、培训、相互交流, 提高小组长的管理水平)3、精选合作内容、体现合作过程: 设计合作学习的主题和流程, 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合作的问题设计要有思考价值;合作学习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教师要参与、指导学生的合作过程4、建立面向小组的评价方式:重视团体评价;注重感情因素, 实施鼓励评价, 激励学生不断创新;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促进小组间的竞赛与协作;评价切忌程式化第五篇扩大课堂教学评价的正向价值【教师口头评价六大“俗套”及创新】★★——问题表象滥用激励性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和即时表现, 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带有主观偏见, 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含糊, 该评价时不予评价, 缺乏诊断和导向性;评价主体单一, 自评、互评流于形式;评价语言和标准单一、僵化, 滥用“表扬”现象严重★★——问题归因1.落后的教育评价观念的影响: 教师对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把握不够;对口头评价的做哟过、意义及原理缺乏足够的认识2、教师口头评价时的心理因素: “马太效应”的心理误区;“情感因素”的心理误区3.教师教育智慧方面的因素★★——行动策略1.从评价内容入手,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多种信息, 诊断学业情况, 指明努力方向;关注情感体验, 促进感情投入2.从语言习惯入手, 改变不良的口头评价行为: 评价语言力求简洁而具体, 有启发性和指向性;评价语言要自然、亲切, 尊重学生, 富有真情实感3、从评价时机入手, 寻找恰当的口头评价时间: 即时评价;延缓评价;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 增加课堂口头评价的有效性(有疑问、有惊叹、有笑声、有争议);把握激励时机的策略4.从学生特点入手, 因人而异实施口头评价: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进行口头评价;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业情况惊醒口头评价(期待式评价、对有个性的同学欲抑先扬);评价既关注个体, 同时也要关注全体5、评价的主题要多元化: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引导学生互评;加强教师的评价【评价及评价反馈信息的良性互动】★★——问题表象对评估信息反馈不够及时;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方式单纯通过书面测试, 考察知识技能;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局限于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对评估结果利用的方法不当;教师反馈评估信息时重集体反馈, 忽略个别差异★★——问题归因对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理念的内涵认识不到位;对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重视不够;过分强调“以教定学”, 忽视了“以学论教”、“以学定教”★★——行动策略1.科学分析, 因材施教2.及时反馈评价信息3.分层反馈评价信息: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反馈方式;反馈方式要结合课程的特点, 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当面交流, 评语沟通)4、探讨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策略: 注意分析、反馈的侧重点(代表性和普遍性问题、能力问题、原因分析);注意分析、反馈的方法(教师讲审题, 学生议问题;教师讲思路, 学生议解法;教师拓展, 学生迁移);抓住分析反馈之后的回顾环节与总结环节5、明确学生改进的要点, 制订改进的计划。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也在不断地演进与完善。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思想基础,本文将对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进行浅谈。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新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 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当引导者、辅助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
2. 关注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重视学生学习质量,对于教学质量的检测和评价通过对学习效果的实际检测来完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对学习效果的关注和注重。
3. 实现多元化教学不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实现多元化的教学,通过多角度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根据学情、课程类型、课程适应性等的情况来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教学。
4.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的方式和形式,可以课程内容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并考虑学生的差异化和多样性。
二、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策略1、因材施教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策略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这一点对于新课程设计中十分重要。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育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差异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好的提高。
这种教育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进而创造个性化教育环境。
2、个性化的多样化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个性化多样化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有效的应用。
教育者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方式和方法的差异,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自信,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新课程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主动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彼此激励、相互交流和学习,充分展示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学设计理念和策略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在教学设计方面应因时而变,灵活变通,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和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究式教学新课程强调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验实践,使之过程化、体验化。
探究式教学小组对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中引入项目式教学、问题式学习等形式,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加强合作及提高互动交流的训练,达到相互促进和全方位的发展。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资源、设置学会设计的难点和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科学技术素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强调的是在现实情境中,让学生快速形成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案例研究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感受到学习细节以及具有现实应用能力的体验,从而达到加深思维和记忆的效果。
情境教学还能够通过案例式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实际问题背景、知识应用的意义和难点。
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项目式教学在新课程中,项目式教学的理念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项目式教学鼓励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实践,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快速获得学习成效。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扮演的是主动学习者的角色,教师则扮演的是学习资源的协调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而项目作为教学资源的媒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的意义。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设计——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为例
与 区别 , 学会分析前途光 明、 道路曲折的原因 , 通过现实与历史 的比较 , 坚定对未来充满信心 、
点 和方法 , 弘扬 民族精神 , 扩展 国际视野 , 树立
高二学生 已经学习 了前两单元 内容, 应该 做好迎接挫折的方法论要求 。 2能力 目标 . 。
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共 同理想 ; 初步形成 说 已有相应 的知识铺垫 , 具备 了一定的哲学常
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 , 切实提高 参与 识基础知识 ,为本框题 的学习做好 了知识的准
结合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的翻
具备一定 的 天覆地的变化 , 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 为他们 的终身发展 , 备。高二学生有一定 的生活体验 , 学会思考事物发 生发展 变化的
3 . 学生学习需要和学 习行为
高 二学 生 的 思 维 已 基 本 接 近 成 年 人 , 个 对
要解决 的问题 , 因为世界是永恒 发展的 , 所以 , 人 发 展 以 及 社 会 的 发 展 已 有 了 比 较 客 观 的认 我们要学会用 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本课紧接上 识 , 这个时期的学生 , 血气方刚, 满腔热情 , 抱负
出 , 是必 须 顺 序正 确 ; 是 画 的过 程 中要 总 结 一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者单位 作
北师 大厦 门海沧 附属 实
这节课 的设计 思路 , 重在让学生 积极参 与 验 中学 )
★ ★★ ★ ★ ★ ★ ★ 素★ ★ ★ ★ ★★ ★ ★ ★ ★素 ★
★ 蠹 ★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一、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
二、结合语文特点,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能力锻炼、策略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往往是同步实现的,教师应将三维目标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其得以实现。
三、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度钻研教材。
只有教师正确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
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
四、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综合在一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五、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层次性。
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六、教学中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知识的拼盘,零敲碎打,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所忽视课堂上,教师常让学生找喜欢的地方,选择喜爱的句段,喜欢的内容来读,这虽然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但脱离大的语言环境和内容情景的词、句、语段还会有多大魅力?脱离课文整体,对部分的理解肯定是粗浅的,甚至是偏颇的,对于培养学生提纲挈领地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也是不利的。
七、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
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当然,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并不是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进行分析,而是要求这种分析必须顾及全篇,要有课文的整体观;即使对课文的某一段落或词句的理解,也应该具有整体观的意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教育教学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关键。
新课程的实施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改革,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程。
新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也需要根据新课程的特点进行改变和调整。
一、教学设计的新理念新课程的实施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以探究性、合作性和综合性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
因此,教学设计理念也应该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
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设计需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和能力进行展开,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
让学生在互动、探究、合作、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有效的学习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新任务和新要求,培养具备自主、批判和创新思维的新一代人才。
2.多元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需求。
教学策略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目标和学习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讲授、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信息技术应用等。
例如,富有探究性质和探究精神的“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和“综合性实践活动”等教学策略在新课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多重的学习情境下获得能力的提升。
3.着力培养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课程倡导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设计过程中,着力解决日常教学中存在的“知识为王”的问题,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因此,教学设计的实施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等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科学和数学时,老师可以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有效促进创新能力。
二、教学设计的新策略新课程下教学设计需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变革和当前社会情况来调整和改进,对现有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和升级。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从个人的体会来看,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首先,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重要目标。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很少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发展、品德修养等方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
其次,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
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教学设计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学设计还要重视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最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要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在信息时代,创新能力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竞争力。
教学设计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而有挑战的任务,需要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改进。
通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1、教学理念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挑战学习,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实践引领理解,以发展全面提高为宗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从而发挥物理学的各方面知识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教材和课程设计教学要求以《物理》九年级课程标准(新课程研发版)为基础,重点分析学生在实践中的运用,注重习题的运用,贴近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孩子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在学生的学习中要着重“实践”,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评价指标,运用实验教学来检测学生在物理这门学科里的学习状况,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教学,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研究为中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课堂活动上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学习的有效方法在实践中体现。
(3)要加强理解性、实践性的综合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物理学的知识精华,能够准确做出抉择和决策。
(4)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物理里定理和关系,以观察为根本,以实验为基础,穿插实验实践,加之多媒体的辅助指导,使课堂运用多媒体能够应用实验完成项目,提高学生实验分析能力。
3、教学方法物理课堂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完善实践能力,所以要用到多种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任务发散学习法。
该法是指:以学习任务为主线,依赖教师引导指挥,让学生根据不同条件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组织起现有知识,真实模拟学习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解决问题学习法。
该法针对现有的认知结构,以实际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及分析讨论过程为主线,以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中找出学习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设计作者:王文清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1年第10期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采用新的教材。
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完成教育教学,在备课时一定要有教学设计,如何使教学设计做到行之有效,切实可行,我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在不断探索、研究、尝试。
一、教学设计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语文新教材围绕着“立德树人”构建核心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新教材总体分为必修,选择必修和非选择必修教材三个系列,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增加了整本书阅读,所以根据不同教材系列,要求教学设计也要有相应的变化,例如:必修语文教材上,它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单元任务,为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这是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并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二、目标设计要以大单元任务为中心高中语文教材设置了18个任务群,学习任务群为本大单元下语文学习提供了任务导向,单元学习任务具有目标性與任务性。
例如:必修语文上册第6单元学习任务的具体内容如下:(1)学习富有思辨色彩的古今中外文体,通过学习学生知道梳理探究和反思,把握学习的价值与原则和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阅读课本,注意把握思辨类文本中的作者观点和态度,理解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有针对性的表达观点的方法。
(3)研究阅读课本,把握说理的逻辑思路,感受思辨中蕴含的逻辑思维,感受思辨的力量,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4)在深入阅读文本,学习文本论述方法的基础之上,学会选择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有针对性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我们在设计学习目标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单元任务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这样既可以符合大单元的大任务,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确立小的任务。
使确定的学习目标更符合学生的学情和教材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中更加充分发挥学习目标的引领作用。
例如:在鲁迅的《拿来主义》学习目标的设定,依据大单元任务,可以这样设计学习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有效教学设计摭谈
例如 , 在进行 人教版 高 中《 生物 》 必修 3 5章第 1节 第 《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节的教学设计 时, 可充分利用 身边 的生
态 系统 , 比如公园 、 森林 、 田等 , 农 在课时教学之 前做 好构思 与引导 , 让学生利用休息 日或者节假 E , t带着任务走进 自然 , 深入 了解 自己身边的生 态系统 , 用专业 的视 角去观察和分析
自己所 处 环 境 。 这 种 设 计 不 仅 能 增 强 学 生 学 习 的 热 情 与 兴
() 2 难度适 中。 目标太高 , 学生经过努力还 达不 到, 会使
学生产生畏学厌学 心理 ; 目标 太低 , 学生不需要花 费多少精 力就可达到 , 对学生会起不到任何发展作用 。 《 1 的主要 如 A1 P 来源——细胞 呼吸》一节要求学生能说明细胞 呼吸的原理 , 这首先要 求学 生能说 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 , 在高中 阶段 对呼吸过程 的界定 只限于每个阶段起 始物与产物 , 若将
一
交 流等方式 , 分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层 次与深度 、 充 接受能力
以及感兴趣 的学习方法等 , 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再进行相应
的教学设计会更接近学生 , 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本意识 。
3科学设置教 学 目标 . 教学 目标是 教学活动 主体 在具体教学活动 中所要 达到 的预期学习结果 , 是教学 内容的纲领性要 点 , 是教学活 动的
不仅有对学生知识性 目标的要求 , 还要重视学生能力 、 感、 情 态度 、 意识方面的发展要求 。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一第 6章 第 4节《 细胞的癌变 》 一节的教学设计 时 , 可设计如下教学 目 标: 说出癌 细胞 的主要特征 ; 说明致癌 因子 的种类 ; 描述原癌 基 因与抑癌基 因的区别 ; 收集与癌症有关 的信息 , 讨论 恶性 肿瘤 的防治 , 选择健康 的生活方式 。其 中 , 前三项是 知识 目 标 , 四项既有 能力 目标 也有情感 目标 , 第 是较 为全 面的 目标 设计 。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思考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思考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的解释,“备课”的意思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
“教学”的意思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设计”的意思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显然“教学设计”有别于“备课”,教学设计应该具有目的性强、注重教学方法及生成性的特点。
有效的教学设计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课程标准给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为依据,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全面系统思考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
要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年段目标的统一。
例如低年级的“词串”和“阅读课文”都以识字为主要教学目标,不能和中高年级的“阅读”等同起来。
默读在低年级的要求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而高年级的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显然,在低年级要求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把不懂的字词画出来是不符合年段目标的。
中年级的“习作”增加了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的目标,而低年级没有这项要求。
到了高年级又增加了梯度,要求学生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以这些目标指导课堂教学。
例如,我在设计苏教版第二册《识字4》的教学时,依照新课程“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理念,安排了五项活动。
(一)文本情境识字先把同样的字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出现,在看拼音读文本的基础上编儿歌:虫字旁,昆虫多。
小螳螂,有大刀。
小蚂蚁,爱劳动。
小蟋蟀,爱唱歌。
小蝴蝶,穿花衣。
小蜻蜓,像飞机。
小天牛,爬大树。
安排师生问答:什么虫最勤劳?小蚂蚁最勤劳。
什么虫跳得高?小蟋蟀跳得高。
什么虫树上叫?小天牛树上叫。
什么虫水上飞?小蜻蜓水上飞。
什么虫爱舞蹈,小蝴蝶爱舞蹈。
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多次认读,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图画情境识字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词语卡片贴在挂图上,由于有了多次认读的基础,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对改变学习方式,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选择“新课程背景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使课堂教学从理念到实施,从内容到形式做出改革,以带动其他方面的研究和改革,全方位落实素质教育。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教学方案有效性并作出相应修改的过程。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来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因此,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
从课程实施、单元教学、课堂教学到每个教学问题的处理都可以看作是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
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在于:1、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优化教学系统,而传统备课的目的在于完成教学过程;2、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备课侧重老师的讲授方法;3、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备课是教学的准备过程;4、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备课以如何解决课本问题为基础;5、教学设计以学生的行为发展为导向,而备课以教师的教学过程为导向。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第一,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便于深入开展新课改。
第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第三,有利于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和各科《课程标准》,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并将所学的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
教学设计能力,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反映了教师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和创新思想。
教师必须具备这种能力。
第四,有利于解决中学地理课的突出难题。
新课程倡导的主要理念就是回归学生的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师要从“理论化的课堂”回归到“生活化的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设计,这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教师只有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自觉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在进行物理课堂设计时,需要依据初中生的年龄段成长特点、结合苏教版初中物理课本教材实际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导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师能否高质量高效率的进行导入物理知识的.课程。
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一特点,对于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利用富含启发性和吸引力的新知识导入模式,大大地激发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有充足的兴趣参与到课堂内容学习中,利用初中阶段学生强烈好奇心的特点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环节中需要多运用一些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讲学的物理规律知识的背后,全部包含着科学家们为此不断付出辛勤汗水,其有着无数令人为之向往和一再沉思的背后故事,这些故事有一部分是具有激励性的,有一部分是具有启发性的,对于这些物理知识背后的故事,学生总是表现出很乐于接受的姿态。
例如教师在教学“浮力”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的曹冲称象的故事代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重力”这一课程的时候,需要引入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中,瀑布为什么往下流呢?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中苹果为什么往下落呢?通过这一系列的故事作为教学知识的导入,不仅形象生动,风趣幽默、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切实有效教学方法。
2.灵活运用物理实验初中阶段中物理学科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实验操作比较多,教材中的物理现象和定律都需要通过实验来更好地展示,才能使学生更加牢固地理解和记忆。
为此,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把实验相关课程,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
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有效教学是建立在有效的教学设计基础之上的。
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采用何种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等,都需要教师经过精心、完整的教学设计。
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对象分析与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五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音乐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策略评价新的课程改革给音乐课教学理念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对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一般包含五个基本环节:教学内容、对象分析与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五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内容、对象分析与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
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对于教材的理解,一方面,教师内心所组织的内容及课堂中由于师生间思维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各种现象,都是一种隐性教材(或者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二度加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就是要分析课堂教学内容在单元、模块、学段中的地位与作用。
只有明晰前后知识、技能的内在联系,才能准确地认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具体地说,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以规范的文本固定下来,把音乐作品、音乐知识、创造活动根据教材的呈现规律分类组合。
有效的方法是将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教学领域的内容根据需要重新整合,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发学生兴趣;二是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
以单元结构人文主题呈现的新课程教学内容给教师的教学工作留有充分的拓展空间,应做到“下有底,上无顶”。
2.教学对象分析(又叫学情分析)与设计。
教学对象是执教者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设计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策略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结合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希望能能促进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现代的有效教学比传统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
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
(一)基础性:包括①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②是否注重个别差异;③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④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
(二)发展性:①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②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③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老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④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
有效教学的实现,需要教师以丰厚的学识积淀为基础,以功力操练为过程,在教学实践的各环节上下工夫,讲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学组织的有效性;学习指导的有效性;练习巩固的有效性;作业批改与辅导的有效性;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其中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是教学过程诸因素的纽带和合理组合,其目的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重视课前的教学设计,但不能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课程改革以后应该简化课前设计,甚至不要教学设计。
孰不知,没有课前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所以,课程改革以后不是不要教学设计,而是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和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才能富有成效,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美国著名的教学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设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学习体会(4篇)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学习体会在学习《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这门课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对于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比以往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参与性。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确定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中,跨学科的教学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跨学科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识体系,并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互动。
在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多学科的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提高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另外,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利用项目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探索和解决,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
综合素养包括学科素养、学术素养、文化素养、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态度等。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需要关注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评估。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函数有效教学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函数有效教学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加大了素质教育的力度,而“新课程标准”更是给初中数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需要围绕着数学的本质、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同时,数学教学也需要更加注重对数学应用领域的关注,把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
但是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认为函数是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
因此,如何有效地教学函数成为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初中函数的有效教学,为初中数学教育实践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探索。
二、研究现状及问题阐述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现有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借助大量的例题和模拟练习,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各种基础概念和基本性质。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失去学习兴趣,或者出现“会做题,但不会应用”的问题。
另外,现在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讲解+演示”这种老师中心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初中函数的有效教学,实现以下目标:1.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和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主体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初中函数教学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2.研究初中函数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3.设计和实施初中函数的有效教学策略;4.针对教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实践经验;5.探讨初中函数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浅谈新课程目标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目标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摘要:新课程改革推出了新的课程目标,而要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老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是很不容易的,这是推进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之间,我们既要考虑“新课程目标的内涵有哪些”,又要考虑“如何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怎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等问题。
所以只有首先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说走进了新课程。
关键词:新课程;能力设计;有效性三维目标是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
所谓三维目标就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新理念。
我们以前设计的就是: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或者说思想教育,它不是很明确的,和学生发展的具体化程度,相差很远。
而这次三维目标的设计就非常具体:能力和知识相结合;过程和方法着重学生的发展;最后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完善每一个具体知识点和所要达到的人的情感方面的、态度方面的、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从“知识和能力”角度,谈课程目标的内涵。
这个“知识和能力”与以前不同的第一点,就是它们是紧密结合的,而且非常具体的。
同时它还体现出多样性的要求。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新航路开辟”这个知识点,传统教材中简单说了几个知识点,而新课程则要求“ 概述哥伦布第二次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这看起来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似乎在原有教学目标中也可以体现,但是其中已经有不一样的地方。
如果我们翻开课程标准任何一页,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要求。
比如说,“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的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还比如说,“简述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等等。
都把能力与具体的知识紧密结合了起来,而且能力要求的层次也很明确。
课程标准在这里的要求是很明确的,不过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还有两种非常困惑的情况:一种就是,知识点看起来太简单,不好处理;还有一种是,知识点看起来太复杂太繁琐,也不好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
我认为,有效教学设计就是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课标及教材特点和内容的前提下,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系统的、富有针对性的、灵活多变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考过程。
有效教学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学好这一节课,提高素养。
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做到知识的生活化,同时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有效教学设计,就是通过预测,根据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安排。
有效教学设计是指通过对教学问题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再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所以,它更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教材和学生,并且全面掌握课程资源。
一、备课中要体现“双基”。
我们在平时备课中要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要抓好单元整体结构,了解教材编写体例,尽可能采用“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方法去实现备课的科学化、系统化、简约化,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要有层次地处理教材。
要通过集体讨论来修改或补充教案,对重难点应该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让每位老师对本学科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因势利导,从易到难,逐步深入,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三、努力寻求最佳结合点。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尤其是新授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新的教学理
念为指导,树立大教育观,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情景中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备课中要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避免机械照搬教材。
要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和研究,挖掘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进而优化教学过程,使教材内容焕发出新的光彩。
三、努力寻求最佳结合点。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尤其是新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