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纳兰性德诗词语言特点浅析
纳兰性德诗词语言特点浅析
纳兰性德诗词语言特点:多凄清哀婉,多幽怨之情,有南唐后主遗风。
爱情词感情真挚、缠绵动人。
边塞词风格苍凉,有历史厚重感。
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
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
无论目前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
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
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
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
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
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纳兰容若是清代最有灵气的词人,国学大师王国维对他评价极高,“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足以见其在词坛地位之高。
他的词风格清丽灵动,佳句倍出,譬如说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他的词代表了清代婉约词派的最高艺术水准,他本人在诗词方面极高的艺术造诣也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研究纳兰词,对完善婉约词风的发展史,了解清代文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从纳兰词中,我们也可以了解这位伟大词人一生的爱恨情仇,升降浮沉,悲欢离合。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李翠翠摘要纳兰性德作为满族第一词人,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他的情词(包含悼亡词)。
其情词在其艺术特色上别具一格。
其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其二,凄婉的意境美;其三,巧妙的结构安排——时空转换;其四,朴实流利且富于情韵的语言特征。
对纳兰情词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能够深化对纳兰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关键词纳兰性德情词艺术特色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
陈廷焯言,“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
[1]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
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2]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
[3]纳兰性德有词集《饮水词》,作词主情致,现存三百多首词中多凄婉之作,被陈维崧评为“哀感顽艳”。
而其最具特色,最令人动容的无疑是他的情词。
纳兰性德情词“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其全部词作的精华,是诗人呕心沥血,拘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
[4]被黄天骥称为“玫瑰色和灰色的和谐的”[5]情词,其艺术特色上自有其独到之处。
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读者读罢纳兰性德的情词,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会深深烙刻在读者的脑海中。
在其情词中有怀春的少女,有闺中的思妇,有亡妻的音容笑貌,有孤寂的征人游子,亦有感伤的宫中女子。
这一系列的主人公形象都以他们各具特色的外貌、动作、心理感染着无数的读者,三百多年来缓缓地诉说着他们各自的衷肠与情怀。
(一)怀春少女形象灵动的少女在豆蔻年华之际、在鸟语花香的春日,容易生发出百无聊赖之感、怀春孤寂之思。
纳兰性德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少女的这一微妙心理揣摩刻画地惟妙惟肖。
如《南乡子》这首词:飞絮晚悠飏,斜日波纹映画梁。
刺绣女儿楼上立,柔肠。
爱看晴丝百尺长。
风定却闻香。
吹落残红在绣床。
休堕玉钗惊比翼,双双。
共喒苹花绿满塘。
这首词以轻灵的笔调描绘了少女怀春的形象,上片先摹绘时景,夕阳下柳絮在和风中漫天飞舞,落日的余晖斜射在池塘上,波影映照着画梁。
纳兰词 解读
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集,收录了纳兰性德创作的300多首词。
纳兰性德的词以清新脱俗、自然婉约著称,其作品多描绘爱情、友情、离别等情感主题,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解读纳兰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情感真挚:纳兰性德的词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题材,表达对爱情、友情、离别等情感的思考和感悟。
2.
意境深远:纳兰性德的词意境深远,常常以景入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其词中的景色描绘细腻入微,给人以美的享受。
3.
语言优美:纳兰性德的词语言优美,常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其词中的语言简洁明了,质朴自然,充满了诗意。
4.
主题多样:纳兰性德的词主题多样,涉及爱情、友情、离别、人生等多个方面。
其作品既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纳兰性德个人情感的抒发和思考。
在解读纳兰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了解背景:在解读纳兰词之前,需要了解纳兰性德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以及文学风格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作品。
2.
注重细节:在解读纳兰词时,需要注重细节,仔细品味其中的语言和意境,以便更好地领悟其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尊重原作:在解读纳兰词时,需要尊重原作,不要随意修改或删减其中的内容。
同时,也要尊重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解读和理解。
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的作品与个人经历
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的作品与个人经历1. 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鹤亭,号张石山民,江南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人,清代著名文学家。
他生活在康熙时期,是清代文人群体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一位词人。
2. 纳兰性德的作品特点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浪漫主义色彩、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情感描述著称。
他的作品意境优美、含蓄隽永,常常描绘出一种悲凉忧伤、离愁别绪的氛围,给人以深沉而富有共鸣的感觉。
他对音乐与艺术的爱好也使得他在词歌方面具备了较高的造诣,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3. 纳兰性德个人经历纳兰性德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在家族早逝后由祖母抚养长大。
18岁时与堂弟纳兰容若一起应举人出仕,后来因得罪权贵而流落江南,开始以文学为生。
性德的一生充满了荒芜与沧桑,他多次遭受官场排挤和家族变故的打击,在此过程中饱尝世事无常之苦。
然而,这些挫折与困境也让他对悲欢离合、人生百态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4. 纳兰性德的代表作品纳兰性德共创作了数百首词曲,留下了众多不朽的佳作。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有《长相思·山一程》、《浣溪沙·漠漠轻寒》等。
这些作品既能体现纳兰性德个人遭遇及情感体验,又具备普遍可感受到的哲思和艺术价值。
5. 对后世影响纳兰性德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以其独特而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才华出众的词曲创作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开创了纳统派词风,成为清代中期文学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与思想对后来的文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纳兰性德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以及个人经历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他的作品和探索他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清代文学和那个时代人们内心世界的表达方式。
纳兰词用情至深的艺术特色
纳兰词用情至深的艺术特色一、逆反心理、悲情性格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是朝权倾一时的宰相。
纳兰性德作为嫡长子,他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作为富贵公子,皇帝的近臣红人,他的作品理应是充满富贵荣华气质的,但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却与他的身份显得格格不入,总是带有一种伤感的气息。
三藩之乱后期,清王朝的统治基本稳固下来,为了安抚民心,康熙皇帝多次出巡,作为御前侍卫的纳兰性德有幸陪同。
长时间的仕宦生涯,他对官场的黑暗心生抵触;多次陪同出巡天下,他对民间疾苦多有体察。
对于从小接受汉儒文化熏陶的纳兰性德来说,对百姓仁爱才是为官者应该做的,可现实却恰恰相反。
官员尔虞我诈,百姓生灵涂炭。
这一切让他心生厌恶。
另一方面,容若逆反心理的形成又是与康熙皇帝密切相关的。
康熙是个苦孩子,“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幼年登基,只有一风烛残年的祖母相伴,但他却除鳌拜、定三藩,开启康熙盛世。
有这样的成长经历,他的内心必须足够强大,他的思考必定深远。
他的童年是在鳌拜的阴影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他对朋党恨之入骨。
纳兰性德的才华康熙是很了解的。
所以,注定了皇帝不会重用他。
官场腐败,前途迷茫,促进了纳兰性德逆反心理的产生。
“这种逆反心理是纳兰突出的性格特征,也是纳兰词里多有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①正是这种厌弃官场、渴望自由的逆反心理,在冷酷的现实中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纳兰性德渐渐形成了一种悲情性格。
二、明言用情,直截了当纳兰词之所以直抒胸臆、通俗易懂,是因为他坚持独抒性灵、崇尚自然的创作原则。
他的词感情真挚,一字以蔽之:真。
只有真的,才是美的。
因为真,所以少雕饰。
纳兰词明言用情不做作,不矫饰,没有华丽的秾丽语,也没有艰深晦涩的寒酸语,看似普普通通的词语,实则是纳兰性德在吐露自己的心声。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是纳兰词明言用情的突出代表。
纳兰性德是一个重视感情的人,他的悼亡词的每一个字都是真情的流露,让人读来声泪俱下。
他的悼亡词如《青衫湿遍·悼亡》:青衫湿遍,……半月前头扶病,……独伴梨花影,冷冥冥……教寻梦也回廊。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一、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是清代备受推崇的一位杰出诗人。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卓越的诗才,成为了清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
二、感情真挚写实纳兰性德的诗歌以真挚而深厚的情感为核心。
他倾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体验于作品之中,表达对生活、爱情、时光流逝等主题的思考与感悟。
他常以简练而精准的文字表达出深沉、真实和纯粹的情感,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所描绘世界的魅力。
三、意象独特与寓意深远纳兰性德善于运用富有艺术美感且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他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出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如花、月、雨、云等,通过将其与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寓意融合,使作品具备了更深远的艺术魅力。
四、才情横溢与多变风格纳兰性德的诗词体裁广泛,包括绝句、律诗、七言古文和七绝等。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多变的创作风格令人称道。
有时他以豪放激昂之姿写出金戈铁马的英雄壮志,有时他以细腻柔情之词表达了对爱情和离愁别绪的忧伤。
纳兰性德所表现出来的多样风格是他独特魅力所在。
五、借古讽今与批评社会纳兰性德在一些作品中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批评当时社会现象和政治局势。
他通过隐晦而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和隐喻语言,准确地抨击不公平与伪善之处,反映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
这种战胜时代的批评与讽刺也成为了纳兰性德诗词艺术的重要特色。
六、结语总之,纳兰性德以其真挚的情感、独特的意象和多变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和后世文人的崇敬。
他的诗作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具备了深远的影响力。
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风格及对后世影响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一、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子真,号石屏山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小饱读诗书,精通古文和诗词。
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清代晚期,对于该时期的文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作品风格1.感伤悲凉:纳兰性德的作品以感伤悲凉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爱情失意以及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他擅长描绘离别之情和对过去幸福时光的怀念。
2.唯美细腻:纳兰性德的作品语言优美婉约,运用了大量含蓄委婉而富有意境的描写手法。
他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来表达情感,使作品更加细腻动人。
3.自省思考:纳兰性德在其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和反省。
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痛苦、迷茫以及对生活意义的探索。
4.借古讽今:纳兰性德在部分作品中借用古代典故或历史人物来批判现实社会,流露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情绪。
三、对后世影响1.文学艺术影响:纳兰性德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思想内涵,在清代文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细腻婉约的作品风格,开创了晚清詩風,为后世文化大师尊崇。
2.教育启示:纳兰性德自幼秉承严谨求真的学习态度,注重诗歌技巧与内心真挚感情的结合。
他的作品激发了很多读者对美好情感和知识追求上进精神。
3.情感共鸣:纳兰性德描写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复杂纠结的情感,使得后世读者能够从中找到共鸣。
他的作品经典而真实,留给后世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
4.文化传承:纳兰性德的作品广为流传,并译为多种文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也对海外文化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总结纳兰性德是清代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他以独特的作品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文学界的璀璨之星。
他的作品悲凉而美丽,挖掘了人类情感世界和生命意义的深处。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情感、对社会现实和对自我存在意义的思考和诠释,这使他的影响超越时代,在后世还能引发人们对美好与真善、审美与情感等层面的思索。
论纳兰性德词的审美特质
论纳兰性德词的审美特质
纳兰性德词在宋代尤其受到欣赏,它以柔美、雅致的文字表现出人们对于事物的情感,呈现出一种有节奏的感性情绪,是一种文学表达方式和文化特质。
审美上,纳兰性德词体现了柔和、高雅、优美的特质。
它由流畅散文、高度想像力的诗歌、敲击弦琴的抒情民乐,以及音乐般的对奏形成了一个神奇的审美世界。
另外,在心理上,“性德”两字体现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向
大自然学习、感受大自然之境是作者最常用来表达这一心理特征的方式。
他们传递出来的
是一种无形而温暖的心底之情。
繁华落尽见率真——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
繁华落尽见率真——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在世界各地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中的词语艺术更是备受赞赏。
在众多的词语艺术家中,有一位名叫纳兰性德的词人,他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一位,他的词语艺术风格深受当时的中国人的喜爱。
纳兰性德的词语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自身的思想感
悟和情感,以抒情文学为主。
他的词语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以及精致的语言,充满了古老文化的韵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词中透露着一种忧伤的情愫,一种哀愁的态度。
他的词语艺术风格以“静坐望繁华落尽,见率真便觉苍凉”这一句话为代表,诠释了对繁华朝暮、幻灭人生的深沉感慨和深远思索。
纳兰性德的词语艺术不仅受到了他同时代诗人的赞誉,也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他的词作简练、动态明晰,描绘出了云开雾收间的芬芳和生气勃勃的景色,是把古典传统与新时期思想完美结合的一件艺术杰作。
它在现代诗歌中仍然活跃,使那些习文学者们对诗意的自然之美叹为观止,也正是这种勃然生辉的艺术美感使得中国文艺在海内外茁壮成长。
此外,纳兰性德的词语艺术也体现了他细腻的文字功底,把古典的流畅性和词句的押率真的韵味融入其中,使他的词语艺术更具古典文学的格,充满着多性和性。
纳兰性德把古典文学的特色结合自身的艺术理念,创作了大量经典的词作,在词语艺术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纳兰性德通过他的词语艺术,赋予古老文艺新的生命,他的艺术
思想激发着中国文艺进步的风尚,令词语艺术传统在汗青中收获青睐。
繁华落尽见率真,纳兰性德词语艺术的精致细腻也让明清时期的词人们依旧熠熠生辉。
纳兰性德的词作风格与文学修养
纳兰性德的词作风格与文学修养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性德被誉为词坛巨匠。
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文学修养而闻名,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纳兰性德的词作风格和他的文学修养,以展示他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纳兰性德的词作风格独特的感慨和情感表达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感慨和情感表达而脱颖而出。
他善于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外界的感悟相结合,以此表达他对人生、爱情、孤独等议题的思考。
他的词作充满了伤感、忧愁和哀怨,常常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他内心的震撼和痛苦。
纤细精巧的艺术表达纳兰性德的词作风格以其纤细精巧的艺术表达而著称。
他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思想和情感,每个字和句子都充满了深意。
他的词作常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增加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他的词作还注重音韵之美,采用押韵、平仄等技巧,使词作既有音乐之美,又具有文学之美。
细致入微的描写能力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细致入微的描写能力而备受赞赏。
他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的细节,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词作中所描绘的景物和情感。
他的描写常常以意象丰富的方式呈现,使词作更加生动有力。
纳兰性德的词作中的描写常伴随着感慨和情感,通过对细节的处理,揭示出人生的沧桑和无奈。
纳兰性德的文学修养博览群书的学识纳兰性德的文学修养得益于他的博览群书的学识。
他广泛阅读了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词、典籍、历史等。
这些阅读经验丰富了他的文学知识和修养,使他对古典文学的传统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纳兰性德的文学修养使他能够在创作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拓宽了他的写作视野。
深刻的哲学思考纳兰性德不仅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还在创作中展现出自己的深刻哲学思考。
他对人生、命运、爱情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并通过词作表达了他的见解和感悟。
纳兰性德的哲学思考赋予了他的词作更深层次的含义和价值,使词作超越了日常的琐碎,具有了更高的境界。
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纳兰性德的文学修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他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
纳兰性德的词有什么特点?
纳兰性德的词有什么特点?纳兰性德的词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情感真挚与深情方面:1. 悼亡情深:他的大量悼亡词情真意切,对妻子卢氏的思念和深情跃然纸上。
如“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用生活细节表达对亡妻的追思和失去后的无尽哀伤。
2. 友情真挚:在赠别友人的词作中,情感深厚。
如《金缕曲·赠梁汾》中,坦诚相见,对友人的遭遇感同身受,表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和豪放的情感。
自然风格方面:1. 语言自然:以自然之舌言情,不刻意雕琢,明白晓畅,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文字简洁易懂,却又意境深远。
2. 白描手法: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抒情表意,使词中意象显得自然清新,画面感强。
意境营造方面:1. 空灵之美:常常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比如写自然景象时,能将自然与心境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2. 凄美哀怨:整体意境偏于哀怨凄美,无论是爱情还是人生感慨,词中常常弥漫着一种忧伤的基调,如“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题材内容方面:1. 爱情题材突出:除了悼亡词,其写爱情的词作多反映出对纯真爱情的向往、爱情的受阻以及相思之苦等。
2. 边塞羁旅:有不少词描写了边塞风光和自己扈从生涯中的感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写出了边塞的苍凉和自身的漂泊感。
3. 人生慨叹:对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奈、时光的流逝等有着诸多感慨,抒发了一种淡淡的愁绪和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艺术表现手法方面:1. 善用对比:用往昔和现在对比,来凸显情感的落差和命运的无常,如“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2. 意象典型:多选取一些典型意象如残灯、冷月、落花、寒鸦、西风、秋雨等,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3. 以小见大:从细微的生活场景、小事物、小情绪入手,去反映广阔的人生和社会问题以及深刻的情感世界。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被称为清初“满族第一词人”,尤以悼亡词最为突出。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欢迎大家阅读!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卢氏,两人生活幸福温馨。
可是,天妒红颜,三年后,温柔娴淑的卢氏永远地离开人世,这噩耗使纳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难以自拔,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1]。
写下了多首哀怨凄楚的悼亡诗词,一直到八年后自己病逝,悼亡之作从未间断。
在他的词集《饮水词》中,题中明确标有“悼亡”的有七首,而“题虽未见标出‘悼亡’,而词情实系追思亡妇,忆念旧情的尚有五十阙左右。
”[2]。
本文中,笔者以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代表作为例,说明其艺术特色,进一步感受词中的深切情意。
记梦写哀迷离恍惚的梦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也曲折地反映出了词人内心最真实隐蔽的情感。
纳兰悼亡词中记梦的佳作当推《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此词开头便不同寻常,一句“何时已”道出了词人心中对卢氏绵长无尽的哀思。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内心的伤感和惆怅更是有增无减。
词人幻想着能向冥间通个书信,让他知道这三年来爱妻的苦乐,可是自己心中深知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若”字交织着希望与幻灭,“与谁相倚”是深情曲折的体现。
全诗可谓惊心动魄,难以卒读。
故去的缠绵缱绻仿若是一场美丽的梦,梦中相生相守的誓言让词人无奈地觉察到阴阳相隔的悲哀。
词人因情而起相思意,因思而忆旧时景,因忆而作相会梦,因梦而作相思词,这般如痴如梦、痴心不改的深情真挚而感人。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纳兰性德在他三十一年的短暂生涯里,留下了三百多首婉丽秀隽,清新超逸的小令长调,字里行间灼灼真情天然流动,用情至深而又用情至真,天然清新不加雕饰,以清水芙蓉之姿荡涤清初词坛,并以自然真切之风卓立于世。
况周颐认为纳兰词“一洗雕虫篆刻之讥”,“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同样论词重真切的王国维更是对纳兰词激赏不已,认为“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视纳兰词为清词之冠冕。
虽不免有过誉之嫌,但却准确抓住了纳兰词的特点。
纳兰性德善用白描笔法,平常地道眼前景,真率地抒胸中情,以情节、形象的细致传神带动情感的深沉热烈。
他写与情人相遇:“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他悼念妻子:“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
忆生来,胆小怯空房”,“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完全不事雕饰,只是流露内心的一片真情。
运笔如行云流水,毫不沾滞,任由真纯充沛的感情在笔端自然流露,出色地用自己的感受感动读者。
纳兰词以意境哀婉取胜,纳兰以纤柔善感之词心来感受人间万物,使凄婉欲绝的愁情抒写成为其词之主旋律。
其追念亡妻的悼亡之作哀感缠绵,沉痛欲绝自不必说,即使其他的写情之作,也常常夹杂着失恋或离别的痛苦,充满吞吐掩抑,悱恻伤感的气氛,其咏怀词或叹繁华易逝,或伤飘零无着,多陈黯淡的身世之感;出塞诸作,虽写得悲壮苍凉,但情绪低沉,包含了缠绵伤感的思家之苦和世事无常的兴亡之叹;赠友诸作也常抒发人生的失意之感,饱含酸楚之味。
当然纳兰词中也偶有意气横溢的“银河亲挽,普天一洗”,慷慨豪迈的“大笑拂衣归矣”,或是“德也狂生耳”、“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的狂放与不平。
但通观《饮水词》却是万种凄婉汇聚,偶尔的年少轻狂、意气风发只带来更深的惆怅与失落,让人愈发感到词人的一生有诸多的失意与缺憾,锦衣华服下包裹的却是一颗落寞与孤寂的心灵。
纳兰词以哀婉动人,以至情感人,因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创作风格分析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创作风格分析1. 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清代诗人纳兰性德被誉为才子佳人之首。
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本文旨在对纳兰性德的创作风格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他在清代诗坛中的重要地位。
2. 淡泊明志的主题纳兰性德的诗作中,常常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随遇而安的态度。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意境描绘,表达了追求内心自由与真实,并超越尘世繁华的信念。
3. 对景抒怀的技巧纳兰性德善于借助具体景物描述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以别样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细致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个人体验融为一体,给读者带来强烈而真实的感受。
4. 婉约诗风下情感表达婉约是纳兰性德诗歌的主要风格之一。
他以细腻、温婉、含蓄的语言,将伤感、离愁和爱情等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过巧妙运用意境和修辞手法,他能够把读者引入一种寂静清幽的氛围中。
5. 音乐性与节奏感纳兰性德的诗作在音乐性和节奏感方面也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他善于使用平仄、韵律等技巧,使诗句流动自然而优雅。
这种音乐般的抑扬顿挫,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更好地传达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6.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纳兰性德的诗作中常常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通过自省和艺术创作,探讨了人生苦短、荣辱浮华以及存在与虚无等深层次问题。
这些思考让我们对生命有更多的思考和体悟。
7. 影响及评价纳兰性德作为清代文坛的瑰宝,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风格被广泛传承并影响了后来诗人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他以其独特而真实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8. 结论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创作风格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在清代诗歌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他淡泊明志、借景抒怀、婉约诗风等特点使其诗歌作品至今仍然富有活力和感染力。
纳兰性德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读者们的喜爱和钦佩,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纳兰性德豪放词词风特色及成因探究
纳兰性德豪放词词风特色及成因探究许威摘要纳兰性德的豪放词作虽然数量不是很大,但是却有着独特的格调,以其真切的情愫和篇完意佳的特点取胜。
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部分豪放词的赏析,分析其豪放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豪放词风的成因,体现了对纳兰性德豪放词的认识和见解。
关键词:纳兰性德(容若);豪放词;真切;词风纳兰性德是清初成绩卓异的词人,他的词给清初词苑平添了一支奇葩。
纳兰性德一生淡泊名利,著有《通志堂集》,并且有纂刻《经解》。
但是他成就最高的是词,词集初名《侧帽》,后来增补为《饮水词》,后人增汇其全部作品,题称《纳兰词》。
他主张填词须有比兴,反对模仿。
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纳兰性德今存词总共可达三百五十首左右,属于婉约风格的约有三百余首。
但是纳兰的占其词约十分之一的豪放词,成就很高,也很有特色。
徐轨佳云:“词旨嵌崎磊落,不啻坡老、稼轩”,是对纳兰的豪放词的极高评价。
《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评价纳兰:“纳兰侍卫以天赋之才,崛起于方兴之族。
其所为词,悲凉顽艳,独有得于意境之深,可谓豪然之士,奋乎百世之下者也”。
纳兰的豪放词多处于其塞外、赠友词作之中,而尤以塞外词作为甚。
这类词殊有风鸣万窍,怒涛狂卷的气韵,决不是南唐一家者所能出手的,至于神虚情匮的匠工们更是难以问津(严迪昌,1998,8)。
一、纳兰性德豪放词词风及艺术特色纳兰词清新婉丽,直指本心,其豪放词的特色就是写真情、抒真意,因此有其自身独特的格调。
王国维评价纳兰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可以说,纳兰的词的特色可以用“真切”二字来描绘。
其豪放词亦是如此。
对这一点,后人多有论述,如唐圭璋认为纳兰词“全以真胜”、“情真景真”。
叶佳莹也认为“纳兰词之清新自然自有其胜过于知解与诠释的另一种境界”。
纳兰无论是写景言情,都有其所独有的一份敏锐真切的感受,而且能不因袭模仿前人,而全以他活泼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很有自己的特色。
繁华落尽见率真——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
繁华落尽见率真——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纳兰性德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章法中的一种,以宋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为代表,有“宋词三绝”之称。
本文以《繁华落尽见率真》为标题,分析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来展现其文学价值及独特的魅力。
纳兰性德词的诗歌结构是以对偶句型为主要架构,在对偶句型中,结构气势上有阳春白雪般的柔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情感,有着幽丽柔美的艺术效果;又有山岳险峻,大气磅礴般的架势,表现出诗人喜好山水的情景,显示出诗人对落花落柳、繁华落尽的淡泊听之感。
此外,纳兰性德词的使用语言,也有着浓浓的江南气息,精心勾画出了令人倾倒的江南风情,为诗歌增添无穷的美感。
从纳兰性德的诗歌的精神内涵上看,它表达出的是一种生活理想,即理想化的生活方式,有着淡泊体会、隐晦表达,以及古朴淳朴的艺术氛围。
纳兰性德的诗歌的内容和结构,都折射出他对生活的理解。
他将淡泊和理想相结合,在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地融汇,并以此得到极大的艺术抽象意境,对文艺追求者来说,实属一种精神抒发。
纳兰性德词以其独特的文学语言和结构,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强调着诗人的淡泊涵养,而且强调了祖国古代文化的灵性和内在价值。
纳兰性德词在古典文学里,承载着自然与人文之融合,以及对生活理想的逐渐体会和表达,其中抒发出的审美情趣受到了广泛的赞赏。
综上所述,纳兰性德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及结构,展示了淡泊与理想的完美结合,在怀着文艺追
求者们的青睐下,抒发出自然与人文之精神之趣,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令人回味无穷。
纳兰性德诗歌研究
纳兰性德诗歌研究纳兰性德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情真意切、含蓄蕴藉而著称于世。
本文将从纳兰性德的生平、诗歌风格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对纳兰性德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
一、纳兰性德的生平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年),卒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他自幼聪慧好学,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后任职于翰林院,为康熙皇帝的文学侍从。
纳兰性德才华横溢,不仅精通满、汉、蒙、藏、回等语言,还涉猎经史、诗词、佛学等多个领域。
二、纳兰性德的诗歌风格纳兰性德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婉约含蓄、情感真挚而著称。
他的诗歌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繁复的修辞,而是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他善于捕捉瞬间的情感和意象,将之融入诗中,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
纳兰性德的诗歌受明代“公安派”和“竟陵派”的影响较大,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表现个性和率真。
同时,他的诗歌也受到清朝“神韵派”的影响,注重表现诗歌的“性灵”和“韵味”,强调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因此,纳兰性德的诗歌既具有明代诗歌的清新自然、真实感人的特点,又具有清代诗歌的含蓄蕴藉、意境深远的特点。
三、纳兰性德的代表作品纳兰性德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饮水词》、《通志堂集》、《侧帽集》、《精选苏墨题词》、《南乡子·柳沟晓发》、《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等。
其中,《饮水词》是纳兰性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清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
《饮水词》中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含蓄蕴藉、情感真挚而著称于世。
其中,《长相思·山一程》是纳兰性德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该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词中“夜深千帐灯”一句,尤为后人所传诵。
总之,纳兰性德作为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清新脱俗、情真意切、含蓄蕴藉等特点。
他的代表作品《饮水词》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林德涛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长子,文武双全,娴熟经史,尤善填词。
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侍卫。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着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王国维评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
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在他不到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着有《通志堂集》,词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四十九首。
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词选中着名之本。
纳兰性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介公子。
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
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
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
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
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纳兰词”的主题风格情调体现在各个题材作品中: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
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
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
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
(一)缠绵悱恻多情善感的情感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词的起句奇特,说情人之间,本来两情相悦,但愿天长地久,然而如若知道后来的坎坷和悲剧,倒不如总是保持“初见”时那种美好时光。
接下来,批判一些变心的人却反而指责对方首先变心的行为。
下阕引用长生殿的典故,谴责曾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的薄情郎。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名言,给人们以充分的感悟和解读的空间,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假设,一种理想。
对于纳兰性德说来,初见时的温馨、真诚带来了美好,然而他的理想和现实却总是那样不一致。
首先,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爱,表妹却被召入宫,相知不能相见,“如初见”的美梦破碎。
其二,与恩爱的卢氏结为伉俪,本可以安享“如初见”的一生,但卢氏骤然病故,美梦再次破碎。
纳兰的爱情情感,开始是甜蜜的,过程却总是失去,结果是无限悲伤,以致早逝。
他深知世上“若只如初见”的现实实在太少,而“变却故人心”则时有发生,纳兰以前者作为理想来追求,终生不悔,对后者予以鞭挞和批判。
虽然纳兰的爱情理想未能实现,但给后人留下的撕心裂肺的动人词篇却是不朽的。
再看:《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栏杆处寂无声。
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
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
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这两首词是纳兰性德初恋时的作品,前一首背景不明晰,可以认为是写自己在月下等待恋人来,对方却爽约,作者这时想到“原是瞿塘风间阻”遇到阻力。
后一首背景更清晰了,这就是: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恋,雪梅被纳兰母软禁于小红楼。
作者认为恋人终日在“泪洗胭脂面”从而关心其“薄衾寒不寒?”。
这两首词从不同角度描述作者当时相知不能相见的苦痛。
纳兰因爱情的不如意,郁郁终生,怨愁难遣,怅惘难消。
应验了他那句“予本多情人,寸心卿自持”的话。
(二)凄凄恻恻哀怨之至的悼亡词纳兰“多情总被无情误”的人生中,他那爱妻卢氏,婚后三年骤然辞世,给了他惨痛的打击,对他的词作的题材和风格产生了深层的影响。
从妻子初亡到纳兰三十一岁病逝,他写有悼亡词五十余首。
其作品伴随他的整个后半生,形成了他凄恻哀怨的独特风格。
纳兰二十二岁,重阳节前夕,梦见妻子,执手哽咽,醒来即作一首《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读来令人倍感凄凉。
我们再看看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己。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竞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己。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哀思三载,大梦未醒,试想贤妻离去,或许因“人间无味”而“尘士隔,……埋愁地”。
这就是“钗钿约,竞抛弃”的原因吧。
下阕则设想与阴间妻子“双鱼寄”了解她“年来苦乐”。
进而梦想未来“待结个、他生知己”,又担心“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只能“清泪尽,纸灰起”。
这种爱妻早逝生死睽隔,已令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又不可得的现实,把人推向绝望,则格外凄绝。
再看:“林下荒苔道韫家。
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已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风絮飘残已化萍。
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生前。
人到多情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以上两首《摊破浣溪沙》,惨恻凄绝,措辞工丽,抒情尽致,意境完整,代表了纳兰悼亡词所达到的极高艺术水准。
(三)坦荡纯真有仁有义的友情词纳兰虽出身贵籍高门,却能做到“在贵不骄,处富能贫”。
他写道“惟愿把来生祝取、慧业同生一处”“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
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
他厌倦官场中的虚伪,希望寻求真挚的友情,对朋友坦诚重义、肝胆相照。
请看《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老去,向樽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众土翻海。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重诺,君须记。
”词中的梁汾是清代着名词人顾贞观的号,他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
顾贞观曾为纳兰性德授课,并为纳兰编订了《饮水词》集。
《金缕曲·赠梁汾》词中“有酒惟浇赵州土”表明其仰慕平原君礼贤下士、结交知己的人品。
而“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则表明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以“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已”“青眼高歌俱老去,向樽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来帮朋友拆解困境。
并郑重许诺:“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重诺,君须记”。
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令人读来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纳兰性德不仅对顾贞观如此,对当时许多颇具名气的文士和布衣文人都能倾心结交。
包括吴兆骞、姜宸英、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等皆与他成为忘年知音。
他的朋友梁佩兰评价他是“不尚贵游,而好蓬荜。
”“黄金如土,惟义是赴。
见才必怜,见贤必慕。
”。
一个真诚交友,仗义而为,有仁有义的纳兰,在他词中闪烁发光。
(四)豪迈衰飒乡关怨忧的行役词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皇南巡北游,唱和诗词,编书着述,受到皇上的赏识。
然而他却对这种扈从生涯显现出厌倦,不时在词作中流露出乡关之思和怨尤之情,请看:《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纳兰喜爱不同于京城的的塞外自然风光,却又时常回想起家中亲人而感到凄凉茫然。
所以行役在外,仍在惦念闺人而百转愁肠,正应了他那句“我是人间惆怅客”的感慨。
二、纳兰词最突出的艺术风格特点是“情真”词始兴于隋唐,盛于宋。
元明时期,词渐衰微,平庸者多。
至清代,词学重受文人关注。
然而词家往往循规蹈矩,鲜有突破,故产生浮艳颓靡之风。
而纳兰词的出现,就为沉落多年的词坛注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
纳兰词,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就是“情真”。
(一)纳兰词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真切、自然的风格特点。
纳兰性德的老师、清代着名学者徐乾学指出纳兰词“清新秀隽,自然超逸。
”;王国维赏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况周颐称赞“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纳兰词,写真意,抒真情,语言优美流畅,形式和谐自然。
例如《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浣溪沙》“……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还有,像“月华如水”、“波纹似练”、“有泪如潮”,“天上人间一样愁”这样自然、亲切的词句随处可见。
难怪王国维评价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唐圭璋认为纳兰性德“待人真,作词真,写景真,抒情真,虽力量未充,然以其真,故感人甚深。
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者,亦以其词真也。
”刘大杰也说纳兰性德“他没有做作,没有虚伪,只是实实在在地吐露出自己的声音。
这才是真实的诗……,纳兰性德词的价值全部在这地方。
”(二)纳兰词虽缘自“真”,但并没有流于浅薄,而是善于营造凄婉意境:一是善写凄清迷离之境,词意蕴籍隐曲;二是善用细节小景表达孤寂之情。
因而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请看:《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春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这首小令看来是恋人雪梅被选到宫里之后,纳兰倍感孤寂、痛苦而作,写得轻灵凄婉,深沉感人。
词人用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等物象深刻表达相思的凄苦,其意境和物境有机融合在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
(三)纳兰词虽缘自“真”,但并没有流于表象而平铺直叙,他认为填词同作诗一样,一是要重比兴,二是有寄托。
就是须用比兴之法,寄托自己的思想追求和不平,以抒发感情。
纳兰性德认为诗词创作必须“意在言外”,这样才能蕴藉含蓄,高澹有味。
其词作中不乏这样的作品,如:《眼儿媚·咏梅》“莫把琼花比澹妆。
谁似白霓裳。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在这首咏白梅的词中通过对白梅雅淡孤高品格的赞赏和对它孤独凄清处境的同情,寄托了作者的心志,产生了“高远有味”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