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知音》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文心雕龙.知音
11 知:这里是“知音”的知,指对作品的欣赏评论者。
12 圆该:全面具备。这里指评论一切作品的能力。
13 慷慨:指性情激昂的人。逆:迎。击节:打拍节,表示欣赏。节:乐器。
14 酝藉:指性情含蓄的人。高蹈:远行。
15 浮:浅。绮(qǐ起):一种有花纹的丝织品,这里借指文辞华丽的作品。
20 季绪:刘修的字。他是汉末作家。诋诃(dǐhē底河阴):诽谤。
21 方:比。田巴:战国时齐国善辩的人,曾被鲁仲连所驳倒,曹植《与杨德祖书》:“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叹息乎?”
6 声:名声。这两句是《鬼谷子·内楗(jiàn见)》篇中的话。
7 《储说》: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韩非所著《韩非子》中,有《内储说》、《外储说》等篇。
8 《子虚》:指西汉作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9 恨不同时:《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说,秦始皇读了韩非的《孤愤》等篇曾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汉书·司马相如传》中说: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曾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注释〕
1 麏(jūn君):獐,似鹿而小。雉(zhì志):野鸡。悬绝:相差极远。
2 砾(lì力)石:碎石块。
3 青眸(móu谋):即青眼,指正视。正目而视,眼多青处。眸:眼的瞳仁。
4 麟为麏:《公羊传·哀公十四年》中说:“春,西狩获麟,……有以告者曰:有麏而角者。”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1,观千剑而后识器2;故圆照之象3,务先博观4。阅乔岳以形培塿5,酌沧波以喻畎浍6。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7,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8,二观置辞9,三观通变10,四观奇正11,五观事义12,六观宫商13。斯术既形14,则优劣见矣。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1、文心雕龙原道原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
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
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
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
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
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
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
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
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
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
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
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
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
光采玄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
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2、文心雕龙原道翻译文的意义是很重大的。
它和天地一起产生,怎么诠释它更为合适呢?从宇宙混沌到天地分判,出现了两块圆玉似的日月,显示出天上光辉灿烂的景象;山河壮阔,来展示大地的相貌。
文心雕龙全文及译文
原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译文:文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它和天地一起诞生,何等辉煌呀!玄妙、黄色的混合,产生了天地,方圆使它们的形体有了区分。
日月如重叠的璧玉,来展现上天的美好形象。
山川如灿烂的锦绣,来铺就大地的美丽形态。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有文采的表现。
抬头观察天上日月闪耀的光芒,低头察看地上草木茂盛的景象,天地高卑的位置已经定位。
所以天地间有了阴阳二气。
只有人与天地相配,是自然钟爱的生灵。
这就是所说的“三才”。
人是五行中的优秀生灵,是天地的心灵。
心灵产生了思想,思想形成了语言,语言明确了文明。
这是自然的道理。
由此推及到世间万物,动物植物都有文采:龙凤以彩色的花纹呈现出吉祥的征兆;虎豹凭借鲜明的条纹凝聚成矫健的英姿;云霞变换设色,超过了画工设色的妙笔挥洒;草木花朵开花,不必待匠人的奇思妙想。
这些充满文采的自然景象难道都是外面加给的修饰吗?(其实)是自然本身形成的啊!至于风吹树林发出响声,音调谐畅如吹竽笙埙篪;泉水击石石头发声,声韵和谐像击磬鸣钟——所以形体确立文采就形成了,声音发出语言就产生了。
没有知觉的事物都有丰富的文采,(这样看来)有知觉的动物难道没有文采吗?。
[Word]文心雕龙 知音 翻译
[Word]文心雕龙知音翻译《文心雕龙?知音》 - 原文与翻译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正确的评论多么困难~评论固然难于正确,正确的评论家也不易遇见;要碰上正确的评论家,一千年也不过一两人吧~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从古以来的评论家,常常轻视同时人而仰慕前代人,真像《鬼谷子》中所说的:“天天在眼前的并不任用,老远听到声名却不胜思慕。
”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 从前韩非子的《储说》刚传出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深恨不能和他们相见;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 但是后来相见了,结果却是韩非下狱,司马相如被冷落:这不显然可以看出是对同时人的轻视吗, 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
至于班固同傅毅,作品成就本来差不多,但班固却讥笑傅毅说:“傅毅写起文章来就没个停止的时候。
”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 曹植评论作家时,也贬低陈琳;丁廙请他修改文章,他就称赞丁廙说话得体;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
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
刘修喜欢批评别人,他就把刘修比作古代的田巴:那么,曹植的偏见就很明显了。
所以曹丕说“文人互相轻视”,这不是一句空话。
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还有楼护因有口才,便居然荒唐得要评论文章,说什么司马迁曾请教于东方朔;于是桓谭等人都来嘲笑楼护。
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楼护本来没有什么地位,信口乱说就被人讥笑;何况作为一个文人学者,怎么随便乱发议论呢,由此看来,有见识高超而不免崇古非今的人,那就是秦始皇和汉武帝;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
有才华卓越而抬高自己、压低别人的人,那就是班固和曹植;有毫无文才而误信传说、不明真相的人,那就楼护。
文心雕龙·知音
三、“六观”说
关于“六观”说的属性问题,“龙” 学界争议颇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 下四种观点: 第一,“六观”是进行文学批评的 “客观标准”,或曰:“六种评文 之标准”。
11
罗根泽: 刘勰“认为因主观的见解,也可以使 批评殊异。《知音》篇:„篇章杂沓,质 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 …… ‟此 种论调好象同于法郎士的‘天下无所谓 客观的批评‟,但刘勰却要设法摒除主观 的偏见,建立一种客观的批评标准,就 是他的六观法。”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第238-239页。)
14
“六观”的内容: 一观位体:即首先要看诗文的体制是 否恰当。既包括内容,也包括刑事, 是对诗文作品的总体要求。
(《熔裁》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
二观置辞,即看诗文作品文辞的运用、 选择与修饰。
(《熔裁》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 乃知其密。)
15
三观通变,即看诗文作品的继承、借 鉴与创造、革新。 四观奇正,即看诗文作品的风格、基 调是雅正的,抑或是新奇的。 五观事义,即看诗文作品中的用事和 引文是否恰当。 六观宫商,即看诗文作品的声律如何。
2
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 ,非 虚谈也。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 文,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 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彼实博 徒,轻言负诮,况乎文士,可妄谈 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 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 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 伪迷真者,楼 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 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 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 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 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 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 劣见矣。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看看小编整理的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吧!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1【原文】春秋代序①,阴阳惨舒②,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盖阳气萌而玄驹步③,阴律凝而丹鸟羞④,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
若夫珪璋挺其惠⑤心,英华⑥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⑦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⑧肃之虑深。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⑨。
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
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注释】①春秋:这里用春秋来代指四季。
代:更替。
序:次序。
②阴阳惨舒:即阴惨阳舒。
秋冬为阴,春夏为阳。
惨,戚,不愉快;舒,逸。
③阳气萌:冬至后阳气开始萌生。
玄驹:蚂蚁。
步:走动。
④阴律凝:阴历八月秋天到来阴气开始凝聚。
古代乐律分阴阳二种,古人以十二种乐律分配于十二律,阳律六、阴律六。
八月属于阴律,这里借指阴冷的季节。
丹鸟:螳螂。
羞:吃。
⑤珪(guī)璋:古代聘问时所用的名贵的玉器,这里泛指美玉。
⑥英华:美丽的花朵。
⑦郁陶:忧闷郁积。
⑧矜:严肃、庄重。
⑨“情以物迁”二句:《明》所说“应物斯感,感物吟志”和这两句意思相同。
【译文】春夏秋冬四季互相代替,阳和的天气使人感到欢快舒畅,阴沉的天气使人感到凄戚,自然景物声色的变化,也会使人们的心情跟着动荡起来。
冬至过后阳气萌动,气候渐渐温暖,蚂蚁就走出洞穴开始活动;八月里阴气凝聚,天气渐渐寒冷,螳螂就加紧吃食准备过冬。
就是这些微小的昆虫也能感到气候的变化,可见四季影响事物是十分的深远。
至于人的智慧心灵比美玉更卓著,清爽的气质比花朵更清秀,对各种景物的感召,谁又能无动于衷呢?因此每当进入新的年岁,春气萌发,心情欢乐而舒畅;初夏的时候,草木茂盛,心情烦躁而不畅;在秋天天高气清,阴郁沉寂的心志便显得很深远;冬天里,大雪纷纷渺无边际,思虑严肃而深沉。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也是我国文艺批评史上最早系统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
它涉及的范围之广,评论之深,影响之大,都是后世文学批评著作所不可比拟的。
本文将分享“文心雕龙”的原文及翻译,并深入探讨其文学批评的意义与价值。
一、《文心雕龙》原文《文心雕龙》既是一部东汉时期的文学批评著作,也是一部文学理论专著。
它的原文共分为六十个篇章,包括题记、跋、序言、绪论、批评文章等。
在这里,我们选择其中的篇章举例解读。
篇名:才性原文:“夫才性者,天之所先施。
气象常制,不可移易。
慧狄生良,公刘、蜀梁、隗固以为奇。
岂天人之所能改废者哉?”翻译:才性指的是人的天赋才能。
它是天赋的,常规决定的,不可改变的。
类似慧广生了一个才子,公刘、蜀梁、隗固也觉得奇怪。
这说明才性是无法被改变或废弃的。
二、《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意义1.概括文学发展的趋势《文心雕龙》讨论了文学的创作技巧和文学类别,并阐明了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对于文学史迹的描述和推断,指导了中华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2.揭示文学的真正价值《文心雕龙》呼吁人们了解文学创作的内在价值,以及诗歌、散文和笔记的内部要素。
在这个过程中,它展示出了文学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在思想、文化和社会领域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3.提高文学创作的技巧在《文心雕龙》中,艺术创作和文学批评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它提出了一系列的技巧和原则,为后续的文学发展和创作指明了方向。
4.为文学思想释放空间《文心雕龙》开创了对文学思想的解读空间。
只有对文学思想进行深入探讨,才能真正发掘出文学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这样,文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三、结论《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批评著作,并对后世文学批评著述的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在阅读和研究《文心雕龙》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和批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文心雕龙翻译及原文
文心雕龙翻译及原文文心雕龙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勰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被誉为中国文论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书以其独特的观点和精湛的文笔,对古代文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成为后世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
文心雕龙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雕、龙、索引。
其中,“雕”部分是对文学作品的剖析和批评,“龙”部分是具体的文学创作技巧和方法的讲解,“索引”部分则是对该书内容的整理和归纳。
在“雕”部分,刘勰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剖析和批评,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学创作的原则和规范。
他强调文学作品应具备“心性之奥妙”,即作者应通过对内心世界的触动和体悟,表达出至深至诚的情感。
他还讲述了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文采”、“变化”、“意气”等。
刘勰认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文采”,即言辞华美、铿锵有力;同时,作品中应当有变化的节奏和音乐感,以及充满活力和动感的意气。
这些原则和规范对于古代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龙”部分,刘勰则详细介绍了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他主张作品应具备“合笔”、“制艺”、“文士”等要素。
他强调文学作品的笔法要精细娴熟,能够把握好节奏和韵律;作品中的艺术构思和处理要适当得体;作品的内容要体现出作者的学养和修养。
刘勰还介绍了各种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运用对仗、比兴、夸张等手法,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趣味性。
“索引”部分是对整个书籍内容的整理和归纳。
刘勰按主题对各章节进行了分类,并提供了详细的目录和索引,方便读者查找和参考。
这为后世的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点和引导。
最后,我给大家带来文心雕龙的经典原文一则:心形不探深,邪真盈一凑。
千纬蹇误捻,凝矣川洋沤。
那去不清尘,井娄岂外蓬?若丘丸何碇,淬筮梦之蹭。
这段原文表达着作者对文学创作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的渴望。
通过文字的铺陈和音韵的呼应,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采和意境。
这是文心雕龙一书中众多精彩之处之一。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和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文心雕龙知音
全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知实难逢”。
刘勰举秦始皇、汉武帝、班固、曹植和楼护等人为例,说明古来文学批评存在着“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等不良倾向,而正确的文学评论者是很难遇见的。
第二部分讲“音实难知”。
要做好文学批评,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为从客观上看,文学作品本身比较抽象而复杂多变;从主观上看,评论家又见识有限而各有偏好,所以难于做得恰当。
根据这种特点和困难,第三部分提出了做好文学批评的方法:主要是批评者应博见广闻,以增强其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排除私见偏爱,以求客观公正地评价作品;并提出“六观”,即从体裁的安排、辞句的运用、继承与革新、表达的奇正、典故的运用、音节的处理等六个方面着手,考察其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这六个方面能否恰当地为内容服务。
第四部分提出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说明文学批评虽有一定困难,但正确地理解作品和评价作品是完全可能的。
最后强调批评者必须深入知音其难哉1!音实难知,知实难逢2;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3,多贱同而思古4;所谓“日进前而不御5,遥闻声而相思”也6。
昔《储说》始出7,《子虚》初成8,秦皇、汉武,恨不同时9;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10,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11?至于班固、傅毅12,文在伯仲13,而固嗤毅云14“下笔不能自休15”。
及陈思论才16,亦深排孔璋17;敬礼请润色18,叹以为美谈19;季绪好诋诃20,方之于田巴21:意亦见矣。
故魏文称“文人相轻”22,非虚谈也。
至如君卿唇舌23,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24,咨东方朔25;于是桓谭之徒26,相顾嗤笑。
彼实博徒27,轻言负诮28;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29,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30;才实鸿懿31,而崇己抑人者32,班、曹是也33;学不逮文34,而信伪迷真者35,楼护是也。
酱瓿之议36,岂多叹哉?〔注释〕1 知音:本意是指懂得音乐,对音乐能作正确的理解和评论,这里是借指对文学作品的正确理解和批评。
古文翻译
文心雕龙知音原文及翻译凡操千曲而后晓声1,观千剑而后识器2;故圆照之象3,务先博观4。
阅乔岳以形培塿5,酌沧波以喻畎浍6。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7,照辞如镜矣。
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8,二观置辞9,三观通变10,四观奇正11,五观事义12,六观宫商13。
斯术既形14,则优劣见矣。
〔译文〕只有弹过千百个曲调的人才能懂得音乐,看过千百口宝剑的人才能懂得武器;所以全面评价作品的方法,就是必须广泛地观察。
看了高峰就更明白小山,到过大海就更知道小沟。
在或轻或重上没有私心,在或爱或憎上没有偏见:这样就能和秤一样公平,和镜子一样清楚了。
因此,要查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先从六个方面去观察:第一是看作品采用什么体裁,第二是看作品的遣词造句,第三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承与自己的创新,第四是看作品中表现的不同手法,第五是看作品用典的意义,第六是看作品的音节。
这种观察的方法如能实行,那么,作品的好坏就可以看出来了。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1,观文者披文以入情2;沿波讨源3,虽幽必显4。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5。
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6,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7[译文]文学创作是作家的内心有所活动,然后才表现在作品之中;文学批评却是先看作品的文辞,然后再深入到作家的内心。
从末流追溯到根源,即使隐微的也可以变得显豁。
对年代久远的作者,固然不能见面,但读了他的作品,也就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了。
难道担心作品太深奥吗?只恐怕自己见解太浅薄罢了。
弹琴的人如果内心想到山和水,尚可在琴声中表达出自己的心情,何况文章既用笔写出来,其中的道理怎能隐藏?庄子秋水[原文]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译文],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原文]北海若曰:“否。
[整理版]文心雕龙知音翻译
《文心雕龙·知音》- 原文与翻译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正确的评论多么困难!评论固然难于正确,正确的评论家也不易遇见;要碰上正确的评论家,一千年也不过一两人吧!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从古以来的评论家,常常轻视同时人而仰慕前代人,真像《鬼谷子》中所说的:“天天在眼前的并不任用,老远听到声名却不胜思慕。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从前韩非子的《储说》刚传出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深恨不能和他们相见;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但是后来相见了,结果却是韩非下狱,司马相如被冷落:这不显然可以看出是对同时人的轻视吗?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
至于班固同傅毅,作品成就本来差不多,但班固却讥笑傅毅说:“傅毅写起文章来就没个停止的时候。
”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曹植评论作家时,也贬低陈琳;丁廙请他修改文章,他就称赞丁廙说话得体;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
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
刘修喜欢批评别人,他就把刘修比作古代的田巴:那么,曹植的偏见就很明显了。
所以曹丕说“文人互相轻视”,这不是一句空话。
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还有楼护因有口才,便居然荒唐得要评论文章,说什么司马迁曾请教于东方朔;于是桓谭等人都来嘲笑楼护。
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楼护本来没有什么地位,信口乱说就被人讥笑;何况作为一个文人学者,怎么随便乱发议论呢?由此看来,有见识高超而不免崇古非今的人,那就是秦始皇和汉武帝;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
有才华卓越而抬高自己、压低别人的人,那就是班固和曹植;有毫无文才而误信传说、不明真相的人,那就楼护。
文心雕龙知音(共9篇)
文心雕龙知音(共9篇)文心雕龙知音(一): 《文心雕龙·知音》的中心论点和主要论证方式是什么中心论点就是第一句:"知音其难哉"!(对文学作品作出正确的评论是多么困难呀!文中用得最多的就是举例子,另外还是作比较,打比方.这么简单,楼主要用功了!【文心雕龙知音】文心雕龙知音(二):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句话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上下文是: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意思是:写作文章的人因感情怒放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这个波浪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能够被人理解.说明了从作者如何形成文章,读者如何阅读理解的一个过程.文心雕龙知音(三): 操千曲而后晓声的后半句是什么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提示】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造句:在做记者之前,小王一直很迷恋看报纸,报纸看得多,信息广,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各种报道体裁烂熟于胸,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意思: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美妙的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的好坏.【文心雕龙知音】文心雕龙知音(四): 文心雕龙操千曲这一段知音第四十八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谘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哉!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征,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偶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了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所以伤《白雪》也.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见异唯知音耳.扬雄自称∶“心好沉博绝丽之文.”其不事浮浅,亦可知矣.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绎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文心雕龙知音(五): 刘勰的文心雕龙其中登山则情满于山的下一句是什么操千曲而后晓声的下一句是什么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文心雕龙卷二十六神思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提示】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文心雕龙知音(六): 文心雕龙作者刘勰(xie2)《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完书于中国南北朝时期,作者为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七): 《文心雕龙》的主要思想,文:《文心雕龙》全书中单独用“文”字共三百三十七处(据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所《文心雕龙新书通检》).一般来说,刘勰用这个字来指文学或文章,但有时也用来指广义的文化、学术;有时指作品的修词、藻饰;有时则指一切事物的花纹、彩色.我们将根据其不同的用意作不同的译注.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夫,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邹奭之群言雕龙也.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夫有肖貌天地,禀性五行,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于风雷,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少时家贫,曾依随沙门僧十余年,因而精通佛典.梁初出仕,做过南康王萧绩的记室,又任太子萧统的通事舍人,为萧统所赏爱.后出家,法名慧地.刘勰受儒家思想和佛教的影响都很深.《文心雕龙·序志》篇中说,他在三十多岁时,“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梦见一回孔夫子,便兴奋得不知如何.作《文心雕龙》,也与他对孔夫子的崇仰有关,有阐明文章之源俱在于经典的意识.至于佛教,他自幼和和尚住在一起,最终又决意出家,浸染自深.不过在《文心雕龙》中,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偶有佛教语词.《文心雕龙》写成于齐代.就其本来意义说,这是一本写作指南,而不是文学概论.书名的意思,“文心”谓“为文之用心”,“雕龙”取战国时驺奭长于口辩、被称为“雕龙奭”典故,指精细如雕龙纹一般进行研讨.合起来,“文心雕龙”等于是“文章写作精义”.讨论的对象,是广义的文章,但偏重于文学.书的本意虽是写作指导,但立论从文章写作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出发,广泛涉及各种问题,结构严谨,论述周详,具有理论性质.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前所未有的.全书五十篇,分为几个部分.开始《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为第一部分,讲“文之枢纽”,是全书的总纲.从《明诗》到《书记》二十篇,为第二部分,分述各种文体的源流、特点和写作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其中又有“文”“笔”之分.自《明诗》至《谐隐》十篇为有韵之文(《杂文》、《谐隐》两篇文笔相杂),自《史传》至《书记》十篇为无韵之笔.从《神思》到《总术》为第三部分,统论文章写作中的各种问题.第二部分以文体为单位,第三部分则打破文体之分,讨论一些共同性的东西,经纬交织.《时序》、《物色》、《才略》、《知音》、《程器》五篇为第四部分.这五篇相互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但都是撇开具体的写作,单独探讨有关文学的某些重大问题.最后《序志》一篇是全书的总序,说明写作缘起与宗旨.《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是传统观念与时代思潮的集合.作者用折衷牵合的方法,构筑起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内中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这一特点,在讲“文之枢纽”的开头五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原道》首先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文心雕龙知音(八): 《文心雕龙》的内容《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于刘勰在江苏省镇江市南山写下.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有韵文为对象的“论文”部分中,以《明诗》《乐府》《诠赋》等篇较重要;以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则以《史传》《诸子》《论说》等篇意义较大.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则主要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下部的这两个部分,是全书最主要的精华所在.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后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文心雕龙知音(九): 《文心雕龙·颂赞》原文颂赞第九四始之至,颂居其极.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昔帝喾之世,咸墨为颂,以歌《九韶》.自商以下,文理允备.夫化偃一国谓之风,风正四方谓之雅,容告神明谓之颂.风雅序人,事兼变正;颂主告神,义必纯美.鲁国以公旦次编,商人以前王追录,斯乃宗庙之正歌,非宴飨之常咏也.《时迈》一篇,周公所制,哲人之颂,规式存焉.夫民各有心,勿壅惟口.晋舆之称原田,鲁民之刺裘鞸,直言不咏,短辞以讽,丘明子顺,并谓为诵,斯则野诵之变体,浸被乎人事矣.及三闾《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乃覃及细物矣.至于秦政刻文,爰颂其德.汉之惠景,亦有述容.沿世并作,相继于时矣.若夫子云之表充国,孟坚之序戴侯,武仲之美显宗,史岑之述熹后,或拟《清庙》,或范《駉》、《那》,虽浅深不同,详略各异,其褒德显容,典章一也.至于班傅之《北征》、《西征》,变为序引,岂不褒过而谬体哉!马融之《广成》、《上林》,雅而似赋,何弄文而失质乎!又崔瑗《文学》,蔡邕《樊渠》,并致美于序,而简约乎篇.挚虞品藻,颇为精核.至云杂以风雅,而不变旨趣,徒张虚论,有似黄白之伪说矣.及魏晋杂颂,鲜有出辙.陈思所缀,以《皇子》为标;陆机积篇,惟《功臣》最显.其褒贬杂居,固末代之讹体也.原夫颂惟典懿,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虽纤巧曲致,与情而变,其大体所底,如斯而已.赞者,明也,助也.昔虞舜之祀,乐正重赞,盖唱发之辞也.及益赞于禹,伊陟赞于巫咸,并扬言以明事,嗟叹以助辞也.故汉置鸿胪,以唱言为赞,即古之遗语也.至相如属笔,始赞荆轲.及迁《史》固《书》,托赞褒贬,约文以总录,颂体以论辞;又纪传后评,亦同其名.而仲治《流别》,谬称为述,失之远矣.及景纯注《雅》,动植必赞,义兼美恶,亦犹颂之变耳.然本其为义,事在奖叹,所以古来篇体,促而不广,必结言于四字之句,盘桓乎数韵之词.约举以尽情,昭灼以送文,此其体也.发源虽远,而致用盖寡,大抵所归,其颂家之细条乎!赞曰:容体底颂,勋业垂赞.镂影攡声,文理有烂.年积愈远,音徽如旦.降及品物,炫辞作玩.文心雕龙知音翻译简论文心雕龙知音说。
文心雕龙部分重要篇章原文及译文
原道第一【原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①,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②,以铺理地之形。
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③,俯察含章④,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
为五行⑤之秀,实天地之心。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⑥,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⑦。
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⑧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注释】①璧:环状的玉。
叠璧:《尚书》中曾传说日月曾一度像璧那样重叠起来。
②焕绮:光彩绮丽。
焕,光彩;绮,有花纹的丝织品,此处用来指文采。
③吐曜(yào):即发光,指日、月、星。
曜,光明照耀。
④含章:蕴涵着美,多指地理风光。
章,文采。
⑤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这是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元素。
⑥贲(bì):装饰。
华:花。
⑦球:玉磬,一种敲击乐器。
锽:钟声。
⑧郁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文采之盛。
【译文】文章的属性是多么普遍啊!它和天地一起产生,为何这么说呢?从天地产生之时起就有了黑色和黄色、圆形和方形的区别。
日月有如重叠的璧玉,来显示附在天上的形象;山川好像灿烂的锦绣,来显示大地的形貌富有纹理,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文章啊!向上看天空,日月发射出耀眼的光芒;向下看大地,山川万物蕴涵着丰富的文采。
天高地卑的位置确定了,于是产生了天地“两仪”。
只有人与天、地相配,他们身上才孕育天地的灵性,这就是“三才”。
人为万物之灵,实际是有思想的天地之心。
有了思想活动,语言才得以跟着确立,语言确立了,文章才能鲜明,这是自然的道理。
推广到万物,不论动物、植物都有文采:龙凤以五彩的颜色显示它们的祥瑞,虎豹以斑斓的花纹构出它们的雄姿;精心雕绘的云霞,色彩缤纷胜过画工设色的巧妙;鲜花满缀的草木,如同刻意装饰过一般,不需工匠手艺的神奇。
文心雕龙知音原文+译文+注释
文心雕龙知音原文+译文+注释知音》是《文心雕龙》中一篇较为集中讨论文学批评的专题。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讲述“知实难逢”,指出正确的文学评论者很难遇见。
接着是“音实难知”,指出文学作品本身较为抽象复杂,评论家见识有限,难以做到恰当评价。
第三部分提出做好文学批评的方法,主要是要博览群书,排除私见偏爱,并从六个方面考察作品的表达和思想内容。
最后,强调批评者必须深入仔细地玩味作品,才能领会作品的微妙,欣赏作品的芬芳。
本篇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全面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态度、特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并涉及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关系和文学欣赏等问题。
___的批评实践基本上贯彻了他在本篇提出的主张,因此,根据本篇所论,也有助于我们认识___是如何评论古代作家作品的。
1.知音难得,意为找到真正欣赏自己的人很难。
2.音乐的实际表现难以被人理解,而找到欣赏自己的人更为困难。
3.古代的知音,通常是因为思想和兴趣相同而成为好友。
4.意思是在思想和兴趣方面与别人相似,因此容易找到知音。
5.指即使没有亲自见面,只是听到对方的声音,也会产生思念之情。
6.引用《鬼谷子》中的话,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求。
7.指《储说》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70年左右。
8.指___的《子虚赋》最早成书于公元前30年左右。
9.指___和___都很欣赏___和___的作品,但却没能与他们相见。
10.指___被下狱,___被冷落。
11.指班固和___的作品成就相当,但班固却对___看不起。
12.班固和___都是汉代的文学家。
13.指班固和___的文学成就不相上下。
14.指班固嘲笑___写文章没有停止的时候。
15.意思是___写文章写得太多了,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16.___是汉代文学家,曾与___有过交往。
17.___是汉代文学家,___批评他的作品。
18.指___请___修改文章。
19.意思是___的请求得到了___的称赞。
20.___是汉代文学家,喜欢批评别人。
新论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
新论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知音”本指懂得音乐。
《吕氏春秋·本味》中曰:“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知音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内涵,而我要说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关于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自先秦至南齐也曾在一些文学论著中有不少零星的论述”(兆麟·周振甫注·中国古代文论概要·文艺出版社·1987)如:曹丕《典论·论文》、曹植《与杨德祖书》、应《文论》、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论》、李充《翰林论》等,但都各有局限,“而关于这个问题的专论,《知音》却要算首篇。
”(同上)其实整部《文心雕龙》都贯串在他对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的见解,但较为集中的谈到这一问题的专篇是《知音》。
《知音》开篇便明晃晃的提出:“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呼!”这其中深蕴着怎样一份孤独、悲凉的知音意识。
《诗经·黍离》:“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由于知音难遇,使得古来文人皆寂寞!一、文学知音为何难求?刘勰认为造成知音难逢的原因有两方面:A、客观读者由于艺术接受上的偏见,造成了知实难逢:《知音》概括了三种偏见:㈠、“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这是由于崇尚古文化心态所造成的。
刘勰还举例说明:“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
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对此,我要提些异议:首先、秦始皇与韩非子的关系:昔时,秦始皇见到韩非子的《储说》确实大叹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岳麓书社·1988)而后来韩非来到了秦国,秦始皇见到了韩非,韩非却不仅没有得到重视与重用,反而遭到秦始皇的囚禁,并最终被害于始皇帝的大牢之中。
《文心雕龙·知音》
小说
• 小说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繁盛。这 时,写作小说几乎成为一种风气,不仅作 品的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出现了前代 所没有的盛况。这个时期的小说,就其内 容说,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谈鬼神 怪异的“志怪小说”,一类是记录人物轶 闻琐事的“轶事小说”。
志怪小说
• 《中国小说史略》说:“中国本信巫,秦 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 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 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 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黜免篇
•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 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
• 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忧悔篇
• 1.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ト 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 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
• 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 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 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 得复杀我东阿。”
世说新语局限性由于作者的阶级地位和生活思想的局限以及当时士族文人风尚的影响它不但没有接触到广大人民与统治阶级的尖锐矛盾而且对统治阶级生活的记载也缺乏批判的态度这不能不大大降低了本书的思想性并给后世读者带来消极的影响
《文心雕龙·知音》
刘勰
王羲之(321—379)
• 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初 为秘书郎,庾亮请为征西参军,累迁长史,拜宁 远将军,江州刺史。后征为吏部尚书,不就,授 护国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晚年称病去官,放情山水,弋钓为乐。卒赠金紫 光禄大夫。有诗文集十卷。清人张溥《汉魏六朝 百三家集题辞》称其书札有远见卓识,“诚东晋 君臣之良药”;赞其“兰亭咏诗,韵胜金谷”。
文心雕龙_知音卷四十八(3)原文
文心雕龙•知音卷四十八(3)原文文心雕龙•知音卷四十八(3)【原文】赞曰:洪钟万钧,夔旷所定①。
良书盈箧②,妙鉴乃订。
流郑淫人,无或失听。
独有此律,不谬蹊③径。
【注释】①夔:舜时的音乐官。
旷: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音乐家。
②箧:箱。
③蹊:路。
【译文】总结:洪大的乐钟重达万钧,只有夔和师旷才能制定。
满满一箱子的好书,依靠卓越的鉴赏家来评订。
流荡的郑国音乐使人走入歧途,审查鉴别请不要因它而错听。
唯有遵守评论鉴赏的规则,才不会搞错迷失方向。
【评析】《知音》的知是懂得的意思,音指音乐。
知音即懂得音乐i刘勰用知音作篇名意为:文学也如音乐一样需要知音的评论和鉴赏。
本篇论述了如何进行文学批评,是刘勰批评方面比较集中的一个专著。
全篇分四部分:一、讲知实难逢。
刘勰列举了秦始皇、汉武帝、班固、曹植等人为例,说明古来文学批评贵古贱今,好的文学批评家难于逢遇。
二、讲音实难知。
因为文学作品本身的抽象复杂,以及评论家见识有限又各有偏好,所以做好文学批评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讲文学批评鉴赏的方法:评论者应该博见广闻,以增强其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提出六观,即六个评价的角度,从此出发来考察其作品。
四、提出文学批评的理论根据。
刘勰认为无论帮助读者识别作品和促进文学的发展,都需要文学的批评和鉴赏,相当全面地分析了文学批评的态度、特点、方法和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并涉及了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关系和欣赏等问题。
2。
《文心雕龙知音》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文心雕龙知音》文言文阅读及译文作者:佚名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
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
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
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
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谘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哉!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
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
形器易征,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
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
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偶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
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了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
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所以伤《白雪》也。
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
”见异唯知音耳。
扬雄自称∶“心好沉博绝丽之文。
文心雕龙·知音卷四十八(2)原文
文心雕龙·知音卷四十八(2)原文
文心雕龙·知音卷四十八(2) 【原文】
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①,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斯术②既行,则优劣见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③,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
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④。
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杨,宋玉所以伤白雪也⑤。
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
见异唯知音耳。
扬雄自称心好沉博绝丽之文,其事浮浅⑥,亦可知矣。
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
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泽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
【注释】
①置辞:安排运用文辞。
②术:方法。
③志在山水二句:伯牙弹琴,一时志在泰山,一时志在流水。
钟子期一听琴音就知道。
④达:通晓。
⑤宋玉句:见于宋玉《对楚王问》。
⑥其事浮浅:其下有不字。
【译文】
所以将要审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心雕龙知音》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文心雕龙知音》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作者:佚名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
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
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
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
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谘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哉!
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
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
形器易征,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
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
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偶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
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
照形,目了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
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所以伤《白雪》也。
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
”见异唯知音耳。
扬雄自称∶“心好沉博绝丽之文。
”其不事浮浅,亦可知矣。
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绎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
赞曰∶
洪锺万钧,夔旷所定。
良书盈箧,妙鉴乃订。
流郑淫人,无或失听。
独有此律,不谬蹊径。
文心雕龙知音译文
知音多么困难啊!音乐实在难以理解,懂得音乐的人又实在难遇到,碰到知音的人,千年只有一次吧!从古以来的“知音”,大多看轻同时代的人而怀念古代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每天在面前不信用,老远听见名声便想念”啊!从前韩非的《储说》方才传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看了,都怨恨不能和作者同时。
后来知道同时相处了,结果韩非却被囚禁,而司马相如也遭轻贱待遇。
这岂不是明白地看出了对同时的人看轻吗?至于班固和傅毅,文章不相上下,然而班固却嗤笑傅毅说:“下笔便没完没了,不能自己休止。
”及至陈思王曹植评论文人的才能,也极力贬低孔璋,丁廙请他修饰文辞,便感叹他的话说得好,刘脩喜好诋毁别人的文章,便把他比方为爱攻击人的田巴:从这些议论里,曹植的用意也可以看到了。
所以魏文帝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这并不是空话。
至于像楼护这种摇唇鼓舌的人,却荒谬地想要评论文章,说什么“太史公司马迁著作《史记》,要咨询请教东方朔”。
于是桓谭这些人,都对楼护的谬论相视而笑。
他本来没有地位,轻率的发言被人耻笑,何况是文人,难道可以乱说吗?所以观察得深切明白,却又看重古代而轻视现代,两位君主便是;文才确实鸿博懿美,但却只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的,班固和曹植便属于这一类;学识够不上谈论文章,却把伪谬当成是真实的,楼护便属于这一类。
刘歆看了扬雄的《太玄》后说:“我怕后人用它来盖酱瓮。
”这难道是多余的感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