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心雕龙·知音》谈刘勰的文学批评观

合集下载

《文心雕龙·知音》的文学鉴赏论及其现代意义

《文心雕龙·知音》的文学鉴赏论及其现代意义

《文心雕龙·知音》的文学鉴赏论及其现代意义摘要: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是研究文学鉴赏的理论专篇。

在《知音》篇中,刘勰从“知实难逢”和“音实难知”两方面论述了“知音”之难,提出了文学鉴赏者应具备博观、六观、入情的素质,其文学鉴赏理论对当代文学批评具有重大意义,主要有二:一是鉴赏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且富有创作经验;二是批评家要学会用自已的声音说话。

关键词:知音;知实难逢;音实难知;现代意义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196-02《知音》篇是刘勰《文心雕龙》研究文学鉴赏的理论专篇。

在《知音》篇中,刘勰系统地论述了文学鉴赏理论,为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当今的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及实践也颇具指导意义。

刘勰所言“知音”源自《列子·汤问》中钟子期和俞伯牙的传说,“知音”最初指听得懂音乐,善于从音乐中把握演奏者表达的情感。

魏晋南北朝时期声律之学兴盛,使音乐和文学的关系更加密切,后来刘勰借“知音”一词来比喻文学鉴赏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领神会,探讨文学鉴赏的问题[1]。

一、知实难逢刘勰在《知音》开篇慨叹:“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

”[2]对此,纪昀评论“难字一篇之骨”。

因此,刘勰在《知音》篇中运用了大量篇幅论述“知音”之难。

1.贱同思古,贵古贱今刘勰将贵古贱今置于三种错误之首,认为,文学鉴存在着贵古贱今的心理,刘安《淮南子·修务篇》云:“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

” [3]曹丕《典论·论文》云:“常人贵远贱今,向声背时。

”[4]刘安、曹丕等对贵古贱今的思想已经予以抨击。

在《知音》篇中,刘勰以秦皇、汉武对韩非、司马相如的态度说明此“二主”尽管身为“鉴照洞明”之君主,也落入“贵古贱今”的俗套。

当然,刘勰的论述也有其局限性,一方面,他忽视了文学作品的价值在历史的沉淀中才能显示出其价值这一点;另一方面,刘勰仅从“贱同而思古”的角度举例,而并未真正从“古”和“今”的角度对“贵古贱今”进行论述。

浅析刘勰《文心雕龙

浅析刘勰《文心雕龙

浅析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的文学批评鉴赏理论【摘要】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被视为文艺批评鉴赏理论中的体验论的典范,故而对“知音”一词及其理论的深入理解不仅有助于深入把握中国古文论其它范畴,也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及文化思想。

【关键词】文心雕龙知音披文入情六观《文心雕龙·知音》是刘勰论述文学批评与鉴赏理论的专篇文章,纵观《文心雕龙》全书及尾篇《序志》,可以感到《知音》并不是孤立形成的,而是在全书的创作论、文体论、作家论、文学本质论等基础上,简略而系统地提出他的文学批评与鉴赏理论。

《文心雕龙·知音》的前半章,分析论述了知音难的原因,后半章论述了达到知音的方法步骤,并着重讲了“六观”,从正面提出他的文学批评理论。

一、“知音难”的原因《文心雕龙·知音》的前半章,分析论述了知音难的原因。

此文题为“知音”,开篇即“招怅”知音“其难哉”,“实难知”、“千载其一乎”,追其原因,他首先列举了文论界中常见的三种陋习,造成读者与作者难以沟通的现象。

秦皇汉武,做为政治家,可说是“鉴照洞明”,然而“贵古贱今”使他们由作品的“知音”变成了作家的仇人;曹植班固,做为学者文人,“才实鸿鼓”,但也正因此,容易“崇已抑人”,更何况文坛本就有“文人相轻”的陋习,更助长了文人贡高我慢,阻碍了他们对作家真诚理解及对其作品的客观评价;至于外行人、学识浅簿的文人,妄谈文学,不仅不能正确评价作品,还贻笑众人。

这些人共同的毛病是因陋习影响,使自己陷于狭隘偏执之中,不能站在文学道体的层次上[1]、站在文学流源的角度上[2]、站在创作论、作家论、作品论的全局高度给作家及作品一个客观的地位与评价,缺少一个大文论家应有的博大精深、宽厚雍容的心怀。

所以,《太玄经》竟因它过于高妙而不为狭隘浅薄又“禄利”熏心的世人所理解,只能当酱坛盖子。

其次,刘勰从作品的“杂沓”“交加”与读者“知多偏好”的主客观矛盾角度谈文情难分,音实难知的问题。

用六观说评论文本

用六观说评论文本

用六观说评论文本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题目:结合《文心雕龙》中《知音》篇的“六观说”写一部文学作品的赏析文。

(文章或诗都行)(黑色字体是可以抄的,蓝色字体是具体文本分析)范文一:用《文心雕龙》“六观”法析评《铸情》刘勰的六观说是全面析评文学作品的一个体系,其实用价值不分古今,不限中外。

任何批评家对作品的析评,都跳不出六观说这个“六”指山。

《文心雕龙·知音》提倡“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的批评态度,为此,它提出批评时要注意如下六个方面: “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刘勰认为用这六观法去析评作品,就能看出作品的特色,并判别其高下。

为方便讨论,且看起来更为合理,笔者大胆地把“六观”的先后次序,加以调整,形成以下六观说:第一观位体,就是观作品的主题、体裁、形式、结构、整体风格;第二观事义,就是观作品的题材、所写的人事物等种种内容,包括用事用典等;第三观置辞,就是观作品的修辞;第四观宫商,就是观作品的音乐性,如声调、押韵、节奏等;第五观奇正,就是通过与其它作品的比较,以观该作品的整体风貌,是正统的,还是新奇的; 第六观通变,就是通过与其它作品的比较,以观该作品的整体表现,如何继承传统与个人创新。

这里就用“六观”法来析论《铸情》。

这出莎剧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

为论述的方便,仍先说其梗概。

(概括一下作品内容)第一观位体,即观《铸情》的体裁、主题、结构、风格,这些自然是析论此剧最基本的项目。

我们说它在体裁上是一出五幕的悲剧,其主题是称颂爱情的伟大、慨叹其代价之高昂与人生之痛苦; 其情节起伏曲折; 其风格( 由剧中人物行为、言说等决定) 亦雅亦俗。

用“位体”这一观,可观察出此剧的整体风貌。

第二观事义。

舞会邂逅、楼台相会、秘密结婚、打斗死亡、新婚燕尔、离城放逐、父亲逼婚、女儿诈死以至最后二人自杀殉情、两家和解,也就是上面介绍过的剧情,这些即为本剧的事件及其产生的意义。

从《文心雕龙·知音》谈刘勰的文学批评观

从《文心雕龙·知音》谈刘勰的文学批评观

知音篇》 。关 于 《 知音》 ,说法林林 种种 ,有 鉴赏论 、批 评 论 、鉴赏和批评论 ,乃 至借 鉴当代西方 文论 解析 为文学 接
题 ,则这 四大现象除 了 “ 信伪 迷真 ” 之外并 非弊病 ,刘勰
也就用不着花三分 之一多 的篇幅来 批判他 们 ,也 就无需 接 下来在文 中提 出 “ 治病 ”的方案 了。在 提出 “ 治病 ” 方案 后刘勰顺理成章地 道 出了他对 于知 音 的要求 即标 准 : “ 平 理若衡 ,照辞如镜 ” 。鉴 赏是无标 准可言的 ,只有批评才力
su t ni tec t i i l a ta t e o e aio ee tlea r ,t a r oe betef r n biae ri l re i a o ris c c t ti , nt s t le i r ue ihs o sdojc v i ads l t c t a t t t i n h i c m r e m h h b s fh i t t pp i a u m i c i —
关键词 :刘勰 ;知音 ;文 学批评 ;精英主义
中图分类号 :/0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3 0 (0 1 3— 13— 2 262 6 1 8 X 2 1 )0 04 0
Ta k o u xe’ S l e a y c i cs f o W e Xi Di o n ? z i i l fLi i tr r rt i i i m r m n n a Lo g h yn
i r a.a d fo t e ma r n m c o一 一 i r v e b d r h mp o e t o y’ S e l c ai n o h rs a d c a a t ra d t e mir s o i h ut v t ft e at h rc e n h c o c p c~ 一 f m ” sx mir i o n r o i c o ve ”f ei g e t n yt x ,f d n e df r n eb n esa dn w a st p c c l lb rt h t o so c i vn e i w, e l mo o a b e t i ig t i e e c y u d rtn i gt o w y s e i a y ea o a et e me h d f h e i gt n i l n h o i f l a h c t a rtra T o g t e mst a e e a e alto mi t n b u i i e st d y u h o r h n ie,c r c d r a o a l i c r il c i i. h u h i s e h tt r r o fl t i sa o th s d a o a ,b t e c mp e sv e h i ao t e or t e a e s n b e n

文心雕龙知音读后感

文心雕龙知音读后感

文心雕龙知音读后感《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刘勰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著作以其深刻的文学见解和精湛的文学评价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对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创作的技巧、文学作品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后世的文学批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这部著作不仅对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对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分析,指出了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他指出,古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漫长过程,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传统。

同时,刘勰还对古代文学的创作技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创作理论和技巧。

他认为,古代文学的创作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功底,同时还需要注重形式的优美和语言的精炼。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还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精辟的评价,对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为后世的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文心雕龙》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著作中,刘勰对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创作的技巧、文学作品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后世的文学批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这部著作不仅对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文学批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在当代,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文心雕龙》的精神,努力提高文学素养,深入研究文学理论,不断提高文学创作的水平,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当代文学的发展,积极参与文学批评和研究,为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可以说,《文心雕龙》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它对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文学批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浅析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的文学批评鉴赏理论

浅析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的文学批评鉴赏理论
二、达到“知音”的方法
针对上述情况,刘勰在《知音》后半章中立足于前半章与全书的理论,论述了达到知音的方法步骤,提出了他的文学批评与鉴赏理论。其内容主要是对文论者素质的要求、文学批评的正确步骤、知音的真正内涵与达到知音的方法,以此证明,虽然音实难知,文情难知,但不是不可知,“披文入情”“沿波讨源”,客观评价作家作品,当作者的知音,是文论者的职责与目的。
三、鉴赏应考察作品的各个方面——“六观”
刘勰认为“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六观”说历来是《文心雕龙》研究的重点。有人说“六观”是鉴赏的标准,有人说“六观”是方法。其实,这种争论意义不大。首先必须弄清楚刘勰说的“六观”分别指什么,然后我们才会知道它的性质。
“一观位体”。就不是像某些学者所说的那样纯粹是安排体裁问题。《熔裁》篇:“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可见观“位体”的意思就是根据文章的情理内容来确定文章体式,文采则运行于这个体式之中。“位体”似可理解为情理内容在文章体式、文辞方面如何得到艺术地处理,即整体上文章是否做到了“櫽括情理”,是否做到了“规范本体”。可见“一观位体”就包含了对文章内容的安置问题。
这是与通变篇所阐明的问题密切相关的问题这种考察是把作品放到文学历史发展过程中去加以把握看看这篇作品与前人的作品有何承继关系有何独创之处如通变篇所讲的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就是考察作品的作者是否根据自己体验到的感情去理解前人的作品并加以继承同时又要考察作品是否根据自己的独特气质性格有新的变化等
浅析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的文学批评鉴赏理论
第三个例子是屈原抱怨自己的不同于众人的才华不为人所理解。他在《九章·怀沙》中说:“文质内疏,众不知余之异采。”意思是,我性格质朴疏阔,大家不了解我的独特才华。

文心雕龙知音读后感

文心雕龙知音读后感

文心雕龙知音读后感《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刘勰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被誉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丰富的内容、深刻的见解和精湛的文笔,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领域的权威之作,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通过对文学创作的原则、技巧和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阐述,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规律和特点。

他从文学的内涵、形式、修辞、意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和理论,为后世的文学批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在阅读《文心雕龙》的过程中,我深受其启发和教诲。

首先,刘勰在书中提出了“雕龙之术”,即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他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才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使我意识到,文学创作不仅需要灵感和情感的驱动,更需要对语言、结构和形式的精雕细琢,才能够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其次,刘勰在书中提出了“知音之学”,即文学创作的内涵和意义。

他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义,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这使我意识到,文学创作不仅需要有新颖的思想和观点,更需要对人性、社会和生活的深刻洞察,才能够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此外,刘勰在书中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修辞、意象、风格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通过阅读《文心雕龙》,我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对文学创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今后的文学创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文心雕龙》是一部具有深刻见解和丰富内涵的文学批评著作,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通过阅读《文心雕龙》,我对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今后的文学创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相信,《文心雕龙》将继续在文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后人提供宝贵的文学批评经验和启示。

《文心雕龙·知音》赏析

《文心雕龙·知音》赏析

《⽂⼼雕龙·知⾳》赏析知⾳第四⼗⼋【原⽂】知⾳其难哉!⾳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①,千载其⼀乎。

夫古来知⾳,多贱同⽽思古,所谓“⽇进前⽽不御,遥闻声⽽相思”也。

昔储说始出,⼦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②;既同时矣,则韩囚⽽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于班固傅毅,⽂在伯仲,⽽固嗤③毅云“下笔不能⾃休”。

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叹以为美谈④,季绪好诋诃,⽅之于⽥巴,意亦见矣。

故魏⽂称“⽂⼈相轻”,⾮虚谈也。

⾄如君卿唇⾆,⽽谬欲论⽂,乃称“史迁⑤著书,咨东⽅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彼实博徒,轻⾔负诮⑥,况乎⽂⼠,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贵古贱今者,⼆主是也;才实鸿懿,⽽崇⼰抑⑦⼈者,班曹是也;学不逮⽂,⽽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哉!【注释】①知⾳:这⾥泛指⽂学欣赏者、评论家,不论其正确与否。

②恨不同时:韩⾮的著作传到秦国,秦始皇读后感叹⾃⼰不能和此⼈同时,后来他⽤武⼒威胁韩国,得到了韩⾮。

⼜《汉书·司马相如传》载,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虚赋》感叹不能与此⼈同时,后来他得知《⼦虚赋》是当时⼈司马相如所作,⽴即召见了司马相如。

③嗤:讥笑。

④“敬礼”⼆句:敬礼,丁虞的字;润⾊,修改⽂章。

曹植《与杨德祖书》中说,丁虞请他修改⽂章并说:“后世还有谁能知道我,能够改订我的⽂章呢!”曹植称赞这是“美谈”。

⑤史迁:司马迁。

⑥诮:责怪,讥讽。

⑦抑:贬低。

【译⽂】知⾳多么困难啊!⾳乐实在难以理解,懂得⾳乐的⼈⼜实在难遇到,碰到知⾳的⼈,千年只有⼀次吧!从古以来的“知⾳”,⼤多看轻同时代的⼈⽽怀念古代的⼈,这就是所谓的“每天在⾯前不信⽤,⽼远听见名声便想念”啊!从前韩⾮的《储说》⽅才传播,司马相如的《⼦虚赋》刚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看了,都怨恨不能和作者同时。

后来知道同时相处了,结果韩⾮却被囚禁,⽽司马相如也遭轻贱待遇。

这岂不是明⽩地看出了对同时的⼈看轻吗?⾄于班固和傅毅,⽂章不相上下,然⽽班固却嗤笑傅毅说:“下笔便没完没了,不能⾃⼰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心雕龙·知音》谈刘勰的文学批评观文心雕龙知音是知名文学家刘勰于晚唐末年完成的中国古代文
学佳作,被公认为“古典文学中的经典”。

刘勰以文心雕龙知音及其
文学批评观获得中国古典文学一大风格,对古代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文心雕龙知音》谈刘勰的文学批评观为标题,结合刘勰的文学理论及其文学批评观,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一、刘勰文学批评观
刘勰认为,文学创作及文学研究,要以语言上的文学性为主要方向,以诗文为基础而建立起来。

他认为,文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使人“心安”,即能使人把自己的思想放置其中,以此来抒发情绪。

所以在文学批评观中,他主张“以批评文学性为基础,以其文学批评为主要方向”。

此外,他还提出了“正宗正史”的理念,强调古典文
学的传承性,对比考证的原则,以及历史性的研究方法。

由此可见,刘勰以中国古典文学为核心,将文学批评视为一种以思想审美观点为中心,由文学性语言来加以抒发、表达的文学创作活动。

二、文心雕龙知音中的文学批评意蕴
文心雕龙知音是刘勰的古典文学佳作,他在其中融合了多种文学批评思想,突出了对古典文学对现代文学活动的重要性。

首先,在文学题材上,文心雕龙知音描绘了范仲淹和任安的故事,其中穿插着许多古典文学明月照江河的传统理念。

其次,在文学语言上,刘勰创造了以“清平乐与物换星移的新风格,使《文心雕龙知音》的文学性更
加突出。

此外,对古典文学的历史性研究也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体现出来的文学理论,他将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结合起来,以史料性、历史性和社会性根据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

三、刘勰文学批评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以文心雕龙知音为例,说明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首先,刘勰在文学题材上以古典文学为基础,把古典文学与当代文学融合起来,使得古代文学思想及其特色得到保留与传承,影响了古代文学创作。

其次,刘勰在文学语言上运用精湛的技巧,使得文学语言更加丰富了,使古典文学更有诗意。

此外,他认为,文学可以对人进行审美教育,让人能够更好地理解、经历与审视自身的内心深处,形成更高的思想境界。

总的来说,刘勰的文学理论及其文学批评观,对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加深了文学的思想审美观点,使古典文学更加传承性强。

综上所述,以《文心雕龙知音》谈刘勰的文学批评观,首先介绍了刘勰的文学理论及其文学批评观,然后介绍了文心雕龙知音中的文学批评意蕴,最后探讨了刘勰文学批评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结论是,刘勰的文学批评观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使古典文学更具诗意性与传承性,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