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调节多肽的概念
高中生物知识点:动物激素分类解读

高中生物知识点:动物激素分类解读一、各内分泌腺及分泌的主要激素1.下丘脑:合成下丘脑调节性多肽(HRP),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RH)。
2.垂体: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激素有四类:一是促激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二是生长激素(GH);三是催乳素(PRL);四是黑素细胞激素(MSH);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激素有催产素和加压素两种。
3.甲状腺:甲状腺激素(T4或T3)。
4.肾上腺: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其中皮质激素包括:性激素类(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去氧皮质酮)、糖皮质激素(可的松、皮质酮、氢化可的松);髓质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
5.胰岛:包括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和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
6.性腺:睾丸分泌雄激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二、主要激素的功能及异常症1.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与分泌相应的促(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时表现为对应腺体分泌的激素缺乏症。
2.促(甲状腺、性腺等)激素:促进相应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应腺体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缺乏时表现为对应腺体分泌的激素缺乏症。
3.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幼年时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幼年时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成年时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
4.催乳素: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乳腺的合成与分泌。
缺乏时导致乳汁缺乏。
5.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异常症包括:甲亢(分泌过多)、呆小症(胎儿分泌不足)、粘液性水肿(成年时分泌不足)、大脖子病(饮食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
6.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促进糖类的氧化分解,抑制非糖尿病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复习资料 内分泌系统名词解释

内分泌系统-名解注:黄色高亮名解为以往考题。
By余轶凡一.组胚1.分泌含氮激素细胞(Nitrogenous hormone-secreting cells)/甲状旁腺细胞的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 of cells of parathyroid gland):分泌含氮激素的细胞,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体和被膜包裹的分泌颗粒。
2.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Steroid-secreting cells )/肾上腺皮质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细胞质含丰富的滑面内质网、管状嵴线粒体和脂滴,无分泌颗粒。
3.垂体远侧部细胞(Hypophysis pars distalis cell):包括嗜酸性细胞(生长激素细胞、催乳激素细胞)、嗜碱性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嫌色细胞。
4.嗜酸性细胞(oxyphil cell):5.嗜碱性细胞6.嫌色细胞7.垂体前叶内分泌细胞的分类:同上8.腺垂体的分区(subdivision of adenohypophysis):腺垂体分为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
9.垂体细胞(pituicyte):神经垂体的神经胶质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胞质内含脂滴和脂褐素。
具有支持和营养神经纤维的作用。
10.赫令体(Herring body):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经轴突运送至神经垂体,一些分泌颗粒在轴突沿途或轴突终末聚集成团,构成光镜下均质状的嗜酸性小体。
11.垂体门脉系统(Hypophyseal Portal System):垂体门脉系统是下丘脑与垂体远侧部之间的血管系统。
由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端的初级、次级毛细血管网构成,是下丘脑调节远侧部的桥梁。
12.垂体门脉循环(英文):同上13.下丘脑促垂体区(Hypophysiotrophic area):小神经内分泌细胞散在分布于下丘脑,主要位于室旁核小细胞部和弓状核,细胞所分布的区域称为促垂体区。
生理学 名词解释

呼吸: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进行的O2和CO2气体交换过程。
胸式呼吸:胸式呼吸是指以肋间外肌运动为主,主要表现为胸部起伏明显的呼吸运动形式。
潮气量:潮气量指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成人约为500ml左右。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物质,它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之间处于平衡扩张的状态。
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至肺泡的气体量,它是真正可以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气量。
从数值上等于(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呼吸调节的神经元群。
它们分布于大脑皮层、脑桥、延髓、脊髓各中枢水平。
何尔登效应:02与Hb结合可促使CO2释放而去氧Hb易结合CO2这一效应称为~。
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即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处的可感受血液中化学物质浓度变化的感觉神经周围突。
肺牵张反射:由于支气管、肺的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
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消化道平滑肌可在精细点位基础上自发的周期性的去极化和复极化,兴昌客的缓慢的节律性的电位波动。
胃的排空:胃的排空是指进入胃的食糜在胃的运动作用下,不断从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胃肠激素:在消化道粘膜层散在着大量的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所分泌的化学活性物质称为胃肠激素。
主要的胃肠激素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促胰液素。
化学性消化: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完成,特异的消化酶将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化学性消化。
吸收:吸收是指被消化为小分子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胃粘膜屏障:胃上皮细胞膜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也形成一道屏障,防止H+侵主粘膜细胞及防止Na+从细胞内向胃腔弥散,称为“胃粘膜屏障”。
排泄: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带到排泄器官向体外排出的过程。
下丘脑

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
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
下丘脑面积虽小,但接受很多神经冲动,故为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中心。
而且还参与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如控制水盐代谢﹑调节体温﹑摄食﹑睡眠﹑生殖、内脏活动以及情绪等。
下丘脑能通过下述三种途径对机体进行调节:①由下丘脑核发出的下行传导束到达脑干和脊髓的植物性神经中枢,再通过植物性神经调节内脏活动;②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发出的纤维构成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两核分泌的加压素(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沿着此束流到神经垂体内贮存,在神经调节下释放入血液循环;③下丘脑分泌多种多肽类神经激素对腺垂体的分泌起特异性刺激作用或抑制作用,称为释放激素或抑制释放激素。
下丘脑通过上述途径,调节人体的体温、摄食、水平衡、血压、内分泌和情绪反应等重要生理过程。
如损毁双侧下丘脑的外侧区,动物即拒食拒饮而死亡;损毁双侧腹内侧区,则摄食量大增引起肥胖。
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前部受损,动物或人的散热机制就失控,失去在热环境中调节体温的功能;如后部同时受损伤,则产热、散热的反应都将丧失,体温将类似变温动物。
损坏下丘脑可导致烦渴与多尿,说明它对水平衡的调节有关。
水平衡调节水平衡包括水的摄入与排出两个方面,人体通过渴感引起摄水,而排水则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活动。
损坏下丘脑可引致烦渴与多尿,说明下丘脑对水的摄入与排出均有关系。
下丘脑控制排水的功能是通过改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完成的。
下丘脑内存在着渗透压感受器,它能感受血液的晶体渗透压变化来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渗透压感受器和抗利尿激素合成的神经元均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内。
一般认为,下丘脑控制摄水的区域与控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核团在功能上是有联系的,两者协同调节着水平衡。
对情绪反应的影响下丘脑内存在所谓防御反应区,它主要位于下丘脑近中线两旁的腹内侧区。
在动物麻醉条件下,电刺激该区可获得骨骼肌的舒血管效应(通过交感胆碱能舒血管纤维),同时伴有血压上升、皮肤及小肠血管收缩、心率加速和其他交感神经性反应。
生理题库 内分泌

一、内分泌单选题1.腺细胞分泌的激素只通过局部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称为A.外分泌B.旁分泌C.神经分泌D.远距离分泌E.脉冲式分泌2.下列哪项属于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A.抑制骨钙进入血液B.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钙的重吸收C.使血磷升高D.使血糖浓度降低E.促进1,25一二羟维生素D3形成3.下列哪种维生素的激活形式可以影响钙的吸收?A.维生素AB.维生素B复合体C.维生素CD.维生素DE.维生素E4.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可导致:A.血糖浓度降低B.淋巴细胞数量增多C.四肢脂肪增加D.蛋白质合成增加E.面肩腹部脂肪增加5.松果体激素的主要作用是A.升高血糖B.升高血压C.抗利尿作用D.促进生长发育E.抑制腺垂体FSH与LH的分泌6.降钙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A.骨B.肾脏C.胃肠道D.腺垂体E.甲状旁腺7.促进女性青春期乳腺发育的重要激素是A.雌激素B.孕激素C.生长素D.催乳素E.甲状腺激素8.机体处于"应急"状态时,血中主要升高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ACTH和糖皮质激素D.醛固酮E.甲状腺激素9.决定腺垂体TSH分泌水平的主要因素是A.TRHB.生长抑素C.r_T3ÙD.T3与T4E.生长素Ù10.成年人生长素分泌过多将导致A.单纯性甲状腺肿B.肢端肥大症C.粘液性水肿D.毒性甲状腺肿E.巨人症11.甲状腺激素能降低A.糖酵解B.糖原异生C.胰岛素分泌D.血浆胆固醇水平E.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12.神经垂体激素是指A.催乳素与生长素B.催乳素与催产素C.升压素与催产素D.醛固酮与抗利尿激素E.催乳素与升压素13.关于孕激素作用的叙述,哪些是错误的A.刺激子宫内膜呈增生期变化B.使子宫肌活动减弱C.降低母体免疫排斥反应D.刺激乳腺腺泡的发育E.促进能量代谢,有产热作用14.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主要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正反馈D.前馈E.自身调节15.纠正"水中毒"应补充:A.糖皮质激素B.盐皮质激素C.抗利尿激素D.甲状腺激素E.甲状旁腺激素16.能促进机体产热最主要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B.生长素C.去甲肾上腺素D.甲状腺激素E.甲状旁腺激素17.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主要是A.溶脂素B.降钙素C.褪黑素D.前列腺素E.生长素18.向中性肥胖是由于下列何种原因所引起的?A.糖皮质激素过少B.醛固酮分泌过少C.醛固酮分泌过多D.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E.生长素分泌过多19.生长素对代谢的作用是A.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葡萄糖氧化B.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氧化C.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氧化D.抑制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氧化E.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葡萄糖氧化20.硫氧嘧啶类药物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由于这类药物A.抑制碘的摄取B.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使T3.T4合成减少C.抑制T3.T4的释放D.使T3.T4的破坏增多E.阻止T3.T4进入细胞21.切除肾上腺引起动物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糖皮质激素D.醛固酮E.醛固酮和糖皮质激素22.应激反应时分泌增加的激素有_____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糖皮质激素C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D催乳素和生长素E以上都正确23.关于ACTH分泌的调节,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受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的负反馈调节B.受下丘脑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C.受醛固酮的反馈调节D.觉醒期间,ACTH的分泌增多E.睡眠期间,ACTH的分泌减少24.下列激素中对腺垂体ACTH分泌具有负反馈作用的是:A.氢化可的松B.肾素C.肾上腺素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E.去甲肾上腺素25.人体内储存量最多的激素是A.生长素B.胰岛素C.甲状腺素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E.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26.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阿狄森病)常伴有A.血容量增多B.血容量减少C.血浆Na+浓度升高D.血浆K+浓度降低E.血浆Na+浓度升高,而K+浓度降低27.甲状腺激素能够降低A.糖酵解B.糖元异生C.胰岛素分泌D.血浆胆固醇水平E.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28.下列哪种激素主要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分泌的?A.抗利尿激素B.促肾上皮质激素C.催产素D.生长素E.甲状腺素29.循环血液中的肾上腺素主要由下述哪一部位释放A.肾上腺皮质B.近球小体颗粒细胞C.肾上腺髓质D.肾上腺皮质球状带E.肾上腺皮质网状带30.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A.血中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B.面部.躯干和背部脂肪明显减少C.血压往往低于服药前水平D.可引起肾上腺皮质束状带萎缩E.可以突然停药31.下列关于胰岛激素的相关作用的叙述,哪项是不对的?A.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胰高血糖素抑制胰岛素的分泌C.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生长抑素抑制胰岛素的分泌E.胰高血糖素促进生长抑素的分泌32.松果体分泌的激素主要是A.溶脂素B.降钙素C.褪黑素D.前列腺素E.生长素介质33."神经激素"是指A.神经系统内存在的激素B.作用与神经细胞激素C.使神经系统兴奋的激素D.具有酶功能的神经递质E.由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34.分泌内因子的是:A.粘液细胞B.主细胞C.胃幽门粘膜G细胞D.壁细胞E.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35.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主要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正反馈D.前馈E.自身调节36.应激反应时分泌增加的激素有: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糖皮质激素C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D催乳素和生长素E以上都正确37.下列哪种激素主要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分泌的?A.抗利尿激素B.促肾上皮质激素C.催产素D.生长素E.甲状腺素任选题1.下丘脑的功能包括:A.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B.对内分泌功能的整合作用C.对内脏活动的调节D.体温恒定的调节E.生物节律的控制2.受激素调节的机体功能有A.新陈代谢B.生长发育C.神经系统的发育及活动D.生殖活E.机体与环境的适应功能3.动物切除双侧肾上腺后死亡的原因有A.缺乏肾素B.缺乏雌二醇C.缺乏脱氢异雄酮D.缺乏盐皮质激素E.缺乏糖皮质激素4.促性腺激素是指A.雌激素B.孕激素C.黄体生成素D.卵泡刺激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5.属于含氮激素的有A.胰岛素B.肾上腺素C.糖皮质激素D.雌激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6.调节甲状腺活动的因素有A.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素C.甲状腺活动的自身调节D.支配甲状腺的交感神经E.支配甲状腺的副交感神经7.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A.催乳素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甲状腺素D.生长抑素E.促黑激素8.下列中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或组织有A.胃B.小肠C.心脏D.肾脏E.下丘脑9.激素的传递方式有A.远距离分泌B.神经分泌C.旁分泌D.腔内分泌E.经有导管的腺体分泌10.下列激素中哪些是由下丘脑产生的A.催产素B.升压素C.生长抑素D.促黑激素E.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11.婴儿吮吸乳头可反射性地哪些激素分泌A.卵泡刺激素B.黄体生成素C.孕激素D.催产素E.催乳素12.腺垂体激素的释放受下丘脑促进和抑制双重控制的有A.催乳素B.生长素C.ACTHD.促黑激素E.促甲状腺素13.属于类固醇激素的有A.维生素D3B.皮质醇C.醛固酮D.前列腺素E.雌激素和孕激素14.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A.血糖浓度的改变B.胰高血糖素C.血脂肪酸及酮体浓度的改变D.血中氨基酸浓度的改变E.胃肠激素,促胰液素等15.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的作用相比较A.对血糖的作用两者相反B.对组织利用血糖的作用两者相反C.对糖异生的作用两者相同D.对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两者相同E.对水盐代谢的作用两者相同16.下列中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或组织有A.胃B.小肠C.心脏D.肾脏E.下丘脑17.已知的与细胞生长.分化有关的因子有A.上皮生长因子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C.促胸腺细胞生长素D.纤维细胞生长因子E.神经生长因子18.人胰岛产生的激素有A.生长素B.胰岛素C.胰多素D.胰高血糖素 E .生长抑素19.激素的传递方式有A.远距离分泌B.神经分泌C.旁分泌D.腔内分泌E.经有导管的腺体分泌20.对腺垂体激素的分泌有反馈调节作用的激素有A.皮质醇B.甲状腺素C.雄激素D.雌激素E.催产素21.如果切除动物的脑垂体,可能出现A.性腺萎缩B.甲状腺萎缩C.甲状旁腺萎缩D.肾上腺皮质萎缩E.幼年动物生长停止22.关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A.在化学结构上都属于儿茶酚胺B.均来自肾上腺髓质的分泌C.肾上腺素可与α及β两类受体结合D.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α受体结合E.在完整机体中,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名词解释1.靶细胞:受某种激素选择性作用的细胞,称为该激素的靶细胞。
下丘脑功能

浙江大学医学院 梁华为
Email: hwliang@
下丘脑(hypothalamus)的解剖结构
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 约重4 g
下丘脑在脑基底部的标志
正中隆起 (median eminence) 视交叉
(optic chiasm)
乳头体 (mammillary body)
促黑激素MSH
• 是有效的食欲抑制信号,主要通过黑皮质素MC4型受体 (MC4-R)发挥作用。其激动剂的中枢运用能够有效抑制 NPY诱导的小鼠进食 • 刺鼠(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肥胖小鼠):其肥胖的发 生正是由于异位表达的刺鼠蛋白竞争了MC4 -R,使MSH无法发挥食欲调节作用所致
瘦素 (Leptin)
• 是血浆中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产物,主要通过其 短胞浆OB-Ra受体介导透过血脑屏障在下丘脑发挥能量代 谢负调控作用,是机体能量贮存状况的一项较敏感的指标, 其中枢应用则可产生明显抑制动物进食、降低体重的作用
调节水平衡 (Water Regulation)
水的摄取与排出 渴中枢 (thirst area)的兴奋 及心理因素 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的作用
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免疫反应
皮质醇、性激素、儿茶酚胺()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Ach(+)
与睡眠的关系
外侧下丘脑和中脑背侧受损引起持久的睡眠
上行激活系统的两条主要通路
从上位脑干上行到丘脑,负责激 活丘脑的中继神经元 起自上位脑干和下丘脑尾部里的 单胺能神经元细胞,不通过丘脑, 而是激活外侧下丘脑部和基底前 脑处的神经元细胞,进而激活大
体温的调节方式
生理学答案

1.排尿过程属于负反馈过程。
×2.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运动是一种耗能过程。
√3.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4.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一种富含消化酶的消化液。
×5.家兔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20ml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使尿量增多。
√6.老花眼只在看近物时需凸球镜片调节,看远物时不需调节。
√7.按照听觉的行波学说,声波频率越高,基底膜振动的最大部位越靠近蜗底。
√8.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局部去极化。
√9.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10.甲状旁腺分泌降钙素,使血钙降低。
×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1.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生成三个步骤。
2.心室舒张与充盈包括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四个时期。
3.胃液主要成分有胃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
4.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5.胆碱能受体也可分为两型,它们是毒蕈碱型受体受体和烟碱型受体受体。
6.根据中枢抑制产生机制的不同,其抑制可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两类。
7.牵张反射有肌紧张、腱反射两种类型。
8.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促进蛋白质分解,血糖升高,血胆固醇降低。
9.应急反应主要是由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引起的,而应激反应则主要是由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引起的。
10.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经历了分泌期、增殖期与月经期三个时期的变化。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1.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人或呼出肺泡的气体总量,它是与直接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2.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3.体温:人和高等动物机体都具有一定的温度,这就是体温。
4.渗透性利尿:是指因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使水重吸收减少而发生的利尿现象。
5.牵涉痛: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
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的调性多肽(HRP).

4.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与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是多肽激素,现已得到由44、40与37个氨基酸组成的3种GHRH。它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腺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近年来用DNA重组技术得到GHRH40与GHRH44的基因,这些基因已被克隆,并在酵母系统中传代和表达,为提供充足与廉价的GHRH开拓了可喜的前景。GHRH呈脉冲式释放,从而导致腺垂体的生长激素分泌也呈现脉冲式。在腺垂体生长激素细胞的膜上有GHRH受体,GHRH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增加细胞内cAMP与Ca2+促进生长激素释放。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激素(melanophore-stimulating hormone releasing factor,MRF)促进促黑激素的释放。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激素(melanophore-stimulating hormone release-inhibiting factor,MIF)抑制促黑激素的释放。
(二)下丘脑调节性多肽分泌的调节
下丘脑分泌神经激素的功能活动,受神经和激素两种机制的调节。
1.神经调节
内外环境变化的各种刺激,通过神经系统传送到下丘脑,影响下丘脑调节性多肽的释放。应激状态下,各种应激刺激都可以促进下丘脑TRH的释放;吮吸乳头可反射性引起下丘脑PRF增加和PIF降低。
与下丘脑肽能神经元联系的中枢其他部位,如来自中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神经纤维,其神经递质主要有单胺类物质、肽类物质两大类。单胺类物质有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它们较集中地分布在下丘脑促垂体区正中隆起附近。单胺类物质对下丘脑调节肽分泌的调节作用见表,通过下丘脑调节肽分泌的变化,还可以进一步影响腺垂体相关激素的分泌。肽类物质包括阿片肽、神经降压素、P物质、CCK等,它们对下丘脑调节肽的释放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如注射脑啡肽或β-内啡肽可以促进TRH和GnRH的释放,而对CRH和GHRH的释放有抑制作用。
2020-2021 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章 体液调节总结讲义

体液调节核心知识点一:下丘脑调节功能整合下丘脑对人体多种功能实行控制,能及时将一些信息反馈给大脑,并转达大脑发出的指令,协调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性,在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
1. 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1)下丘脑一方面通过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轴控制和协调内分泌腺的活动;如图:(2)另一方面,下丘脑通过控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来直接调节某些腺体的活动。
如血糖平衡的调节:2. 作为神经中枢(1)体温调节中枢(2)水盐平衡调节中枢3. 作为感受器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的变化,通过调节,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4. 传导功能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感。
大脑皮层综合整理后再下达指令——加强饮水,以补充体内水分的不足。
5. 分泌功能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其分泌的激素主要有各类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释放激素包括很多种,直接作用于垂体,继而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
而抗利尿激素则是先运至垂体的后叶贮存,当身体需要时,再释放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肾脏,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
如图表示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促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调节垂体分泌促激素,而下丘脑的神经元直接伸入垂体中,分泌抗利尿激素,需要时有垂体释放,更能体现下丘脑和垂体的关系。
例题1 已知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均为蛋白质类物质。
请依据如图,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切除①,图中所列激素的合成、分泌量都将减少B. 切除①,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将不能被运输到②C. 若让该动物口服促性腺激素,则②活动将增强D. 若让该动物口服雌激素,则①活动将减弱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下丘脑-垂体-性腺的调节,难度较大。
据图可知①表示垂体,②表示卵巢,切除①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进而使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减少,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使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多,A错误;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切除①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仍会被运输到全身各处,B错误;促性腺激素是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口服会被分解,对②的活动无影响,C错误;雌激素为固醇类激素,可口服,吸收后使血液中雌激素量增多,由于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使①活动减弱,D正确。
第十一章内分泌解析

(3)自分泌(autocrine):指内分泌细胞分泌激 素通过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 发挥反馈作用,这种方式称为自分泌。
(4)神经分泌(neurosecretion):体内某些神经 细胞,除具有一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传导 神经冲动等)外,还兼有分泌激素的特征,即 它们能够把神经冲动转变为由激素中介的化学 信息,这种方式称为神经—内分泌,简称神经 分泌。
(3)调节和控制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机能。例如,GH,T3/T4和性激素等。
(4)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和适应 能力。
例如,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应急 (emergency)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在应激 (stress)中所发挥的作用。
繁殖、生长发育
增强机体的抵 抗和适应能力
激素
维持稳态
(五)、激素分泌的调节
(1)受神经系统的直接支配 例如神经垂体、肾上腺髓质和甲状腺等。
(2)受神经系统的间接控制 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等的 分泌受腺垂体促激素的调节,而后者又受下丘 脑相应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的控制。
(3)受血液中代谢产物浓度的调节 如血糖浓度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血钙浓度对降钙素的调节等。
4、激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和消化过程。 例如GH,Ad、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参
与糖代谢的调节;胃泌素等对消化管运动和消化腺 分泌的调节。 (2)调节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成分,维持内环境理化 性质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 例如,ADH,ALD对水盐代谢的调节;CT对血钙的 调节等。
• 第三类内分泌腺包括甲状腺、甲状旁腺、 鳃后体、胰岛、腺垂体和胃肠道内分泌细 胞等均由消化道前端发育而来。
动物生理学--内分泌--章节知识点

第十章内分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及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主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
掌握下丘脑——垂体系统及其他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及其调节。
了解信息转导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重点:1、激素作用的特征和作用机制。
2、下丘脑——垂体系统及下丘脑调节性多肽。
3、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调节。
4、甲状腺的功能及调节。
5、肾上腺激素的生理功能及调节难点:1、跨膜信息转导系统2、重要激素的作用机制课时:5学时第一节概述一、内分泌腺和激素(一)内分泌腺机体的腺体按其不同组织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凡分泌物从腺体经导管流至皮肤表面或某些体腔中的这类腺体,称为有管腺或外分泌腺,如汗腺和各种消化腺等;凡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由腺细胞经出胞作用直接透入血液(组织液)或淋巴,从而传递至局部或全身的这种腺体,称为无管腺或内分泌腺。
(二)激素(hermones)1、激素的概念经典激素的概念:激素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传递调节信息的生物活性物质。
这类物质随血液循环于全身,并诱导靶器官或靶细胞产生特殊的生理效应。
修改后的激素定义:激素是由某些特殊化的细胞(内分泌细胞、某些神经细胞等)所分泌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从一组细胞传递至另一组细胞,或从一个细胞的这一部分传递到同一细胞的另一部分,以发挥其调节作用。
经典激素的概念,主要强调了两点:第一,激素是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第二,激素传递信息的方式,必须经过血液循环。
激素新定义的特点是,更强调激素传递信息的作用,而较少注重激素的传递方式。
激素新定义虽含义更加广泛,但较易在概念上引起混乱,故未得到公认。
2、激素分泌的方式(1)远距分泌(telecrine)大多数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组织而发挥作用,这种方式称为远距分泌。
(2)旁分泌(paracrine)某些激素可不经血液运输,仅通过组织液扩散至邻近靶细胞以传递局部信息,这种方式称为旁分泌。
(3)自分泌(autocrine)指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通过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这种方式称为内分泌。
neuropeptide γ多肽序列

一、neuropeptide γ多肽序列的发现neuropeptide γ是一种神经肽,在动物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对于调节生物体内环境稳定、脑功能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序列的发现对于探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二、neuropeptide γ多肽的生物学功能1. 调节食欲和饱腹感neuropeptide γ在脑下丘的摄食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能够刺激摄食中枢,增加食欲,促进食物摄入,同时也参与了饱腹感的调节,对整体的能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2. 调控情绪和行为neuropeptide γ在神经系统中能够影响情绪行为,其神经递质作用可能对焦虑、忧郁等精神疾病有一定调节作用。
三、neuropeptide γ的结构特点neuropeptide γ是一种多肽,包含若干个氨基酸,其结构特点决定了其生物学功能和相互作用方式。
四、neuropeptide γ多肽的合成和分泌1. 合成neuropeptide γ在神经元内合成,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原始的多肽链,经过后期修饰和加工形成成熟的neuropeptide γ。
2. 分泌neuropeptide γ通过囊泡运输和神经递质释放等过程在神经元末梢释放,参与其调节作用。
五、neuropeptide γ多肽与疾病的关系neuropeptide γ与一些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有着一定的关联,例如在饮食调节、情绪行为等方面可能与精神疾病、代谢疾病等有一定关系,未来有望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六、neuropeptide γ多肽的应用前景neuropeptide γ多肽在神经系统调节和相关疾病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潜在应用前景,其结构、合成、功能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将为未来的医学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七、结语neuropeptide γ多肽作为一种神经肽,在生物学功能和疾病关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有望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途径。
神经生物下丘脑和垂体肽、其他神经肽

5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SS可影响中枢神经元 的电活动,对脑的多部位神经元有抑制作 用 。 在 脑 内 , SS 仅 与 GABA 、 NPY 等 共 存,对中枢的一些递质的释放有调节作用。
5 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与SP共同完成初级 伤害性传入。在脊髓也有镇痛作用。在脑 内镇痛作用通过5-HT和内阿片肽介导。
5 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VP在维持正常的心 血管功能方面可能不发挥重要作用。但在 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失血、脱水时,血和 脑内VP的含量升高,血压升高。
5 对 腺 垂 体 功 能 的 调 节 。 VP通 过 直 接 促进 ACTH释放、促进CRH释放、和CRH在垂 体 水 平 发 挥 协 同 作 用 促 进 ACTH 的 释 放 。 VP促进腺垂体细胞释放TSH,但在下丘脑 水平抑制TSH释放。
Cys-Ser-Thr-Phe–Thr
C 奥曲肽 D Phe-Cys-Phe Trp
Lys Thr(ol)-Cys–Thr
图13-1 生长抑素和奥曲肽的结构示意图
5 SS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脑内 以下丘脑为主,其它各脑区均有分布。SS 也分布于脊髓前角、后角和中间外侧核, 脊神经节,三叉神经节和外周神经。外周 器官分布包括胃肠道、甲状腺、肾上腺髓 质和视网膜等。
表13-2 SS受体的特异性非肽类激动剂
激动剂 L-797591 L-779976 L-803087 L-796778
L-817818
受体 hSSTR1 hSSTR2 hSSTR4 hSSTR3 hSSTR5 hSSTR1
IC50 (nmol/L) 1.4 0.05 0.7 24 0.4 3.3
下丘脑调节肽名词解释

下丘脑调节肽名词解释下丘脑调节肽(Hypothalamic Regulating Peptide,HRP)是一类在下丘脑中产生,并通过下丘脑-垂体系统发挥调节作用的多肽物质。
以下将从功能、合成与分泌、作用机制等方面对下丘脑调节肽进行详细解释。
功能:下丘脑调节肽是一类重要的神经调节剂,主要负责调节下丘脑功能。
它们通过与下丘脑中的神经元结合,促进或抑制下丘脑神经元的活动,从而调节垂体前叶激素的合成和释放,调控内分泌系统。
下丘脑调节肽对于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相对恒定至关重要,它们能够调控性腺、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器官的功能。
合成与分泌:下丘脑调节肽由下丘脑中的特定神经元合成和分泌。
这些特定神经元存在于下丘脑的特定细胞核中,依赖于外源激素的刺激合成和分泌。
这些刺激可以是某些物质如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的作用,也可以是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
合成过程一般包括基因转录、翻译、后转录修饰和包装。
合成完成后,下丘脑调节肽通过轴突运输至垂体后叶或者其他特定的靶细胞进行释放,达到调节机体功能的目的。
作用机制:下丘脑调节肽通过作用于垂体前叶的相应受体发挥作用。
这些受体在垂体细胞膜上,与下丘脑调节肽结合后,可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调控细胞内的离子流、蛋白激酶的活性等。
具体作用机制的差异既受调节肽的种类和浓度的影响,也受垂体靶细胞自身特性的限制。
下丘脑调节肽通过调节垂体前叶细胞的器质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实现了对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总结而言,下丘脑调节肽是一类在下丘脑中产生的多肽物质,通过调节垂体前叶激素的合成和释放,调控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它具有调控性腺、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器官的重要作用。
下丘脑调节肽的合成和分泌受到外源激素和环境刺激的影响,其作用机制涉及多种信号转导途径的调控。
对于正常机体内环境的维持和内分泌平衡的调节至关重要。
糖尿病治疗进入新时代,不了解“多肽”你就OUT了

糖尿病治疗进入新时代,不了解“多肽”你就OUT了21世纪被称为生物科技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高端生物技术被应用于临床,不治之症得以攻破,濒临衰亡的组织得以再生,丧失许久的功能得以恢复。
其中,以“多肽”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因其在分泌、激素、神经、细胞生长修复等多个领域的神奇作用,备受医学界的推崇。
“肽”和“多肽”肽是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具有强大生物活性的营养物质。
如果把氨基酸比作珍珠,那么由2个以上“珍珠”组成的珠串就是肽。
肽分为三种:l 少于2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称为“寡肽”或“小分子肽”;l 20-5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则称为“多肽”;l 蛋白质则是由50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肽”。
其中,多肽包括生物活性多肽和人工合成多肽,是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
人体中几乎所有细胞的调控、修复和激活功能都受肽的影响。
我们熟知的胰岛素就是一种多肽,此外,还有用来增强免疫的胸腺肽、调节血压的神经肽、促进细胞增殖的生长因子等等,也都属于多肽。
多肽的吸收特点:多肽不需要消化直接吸收,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就进入血液循环,再进入人体组织细胞、器官,所以对于一些存在消化障碍或蛋白质代谢问题的人群也适用。
多肽在糖尿病研究方面的巨大前景糖尿病作为一种综合性代谢疾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多项身体机能问题。
有些可以通过外源性补充来平衡,如注射胰岛素;有些则需要一些与糖代谢相关的功能的恢复才能解决,如,神经系统或肝肾等功能障碍引发的糖代谢紊乱。
为此,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做出了不断的探索,一些多肽技术的应用成果已经在糖尿病方面显露了巨大优势。
例如,多肽类药物DDP-4,在促进胰岛素分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上发挥的明显作用;以及英国伦敦大学最新研发的,可抑制胰岛细胞衰亡和逆转胰岛功能的免疫疗法“多肽疫苗”也已经进入了临床阶段。
除此之外,根据细胞营养学理念,利用多肽易吸收和较高的安全性特点,对人体机能进行综合调理,也成为将生物科技应用于健康事业的热门方向。
生物必修三体液调节知识归纳

生物必修三体液调节知识归纳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生物必修三体液调节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必修三体液调节知识一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2、垂体: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借漏斗柄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
3、下丘脑:即丘脑下部。
间脑的一部分,位于脑的腹面,丘脑下方,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较高级中枢。
4、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
5、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6、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生物必修三体液调节知识归二1、垂体能产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
甲状腺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胰岛能产生胰岛素,2、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激素----促进相关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关腺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3、分泌异常症:a、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只小不呆)、幼年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亢,幼年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又呆又小)。
4、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下丘脑通过促垂体激素对垂体的作用,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丘脑调节多肽的概念
下丘脑调节多肽是指由下丘脑产生并作用于其他脑区或靶器官的一类多肽物质。
下丘脑是大脑的一部分,位于视丘下方,主要参与调节和控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下丘脑调节多肽在调控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食欲、饮水、体温调节、情绪、睡眠等。
下丘脑调节多肽包括多巴胺、催产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甲状腺刺激素释放激素(TRH)等。
这些多肽能够通过神经元连接或通过血流传递到其他脑区或靶器官,从而调节相应的生理功能。
例如,下丘脑中产生的多巴胺与奖赏系统相关,参与对奖励刺激的感知和动机行为的调节。
催产素和催乳素调节了子宫收缩和乳腺发育分泌。
CRF参与了应激反应和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
TRH调节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总体而言,下丘脑调节多肽在调控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调节其他脑区或靶器官的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