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研究进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是致盲性的疾病之一。RRD的病理解剖特征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层间分离。尽管我国RRD目前年发病率低,但是RRD起病急,致盲率高,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RRD主要的致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近视、眼外伤、白内障术后及遗传因素。本文系统针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治疗预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对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危险因素;治疗;预防;研究进展

[文献标识码]A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detachment,RRD),也称作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主要以视网膜裂空形成为特征,病理解剖结构上出现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层分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致盲性的眼病,如果不及时治疗,致盲率极高。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形成必须要满足以下两条件:第一,视网膜退行性变,并裂孔的形成。第二,玻璃体变形、液化,并通过视网膜形成的裂孔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层之间,从而致使感光细胞的营养受损,最终导致感光细胞凋亡和变性。根据上述的两个条件可知,任何影响到视网膜和玻璃体变性的病因,都可能增加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检索发现,既往综述研究的重点体现在手术治疗上,而在其流行病学、危险因素、预后等的综述研究较少体现。因此,本研究系统针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治疗预后等进行资料回顾,以便对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RRD流行病学调查

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年患病率不同,在荷兰,2009年调查发现,RRD的年患病率18.2/10万。在苏格兰的RRD的年患病率12.05/10万。在亚洲国家中,韩国在2007年到2011年期间调查发现平均年发病率是10.39/10万。目前国内仍然缺少全国性的调查,只有部分区域性的调查,如在北京,对1999年10月到2000年9月对北京市城区和近郊区医院初诊的RRD患者进行调查,结合当时公布的人口学资料,估算出该年的RRD的年患病率是7.98/10萬。在上海,Zou等人调查108,132人发现,1996年年发病率是11.3/10万,1997年年发病率是14.1/10万,1998年年发病率是14.1/10万,1999年是年发病率是17.9/10万。基于上述研究数据推断,我国的RRD的年患病率水平基本和世界其他国家基本一致。尽管不同地区的RRD的年患病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有研究发现,不同的种族的RRD的首发年龄存在明显差异。如Chandra等研究发现,欧洲白种人的首发年龄是58.3岁,而南亚人种的首发年龄是54.5岁,对于上述的差异,可能原因是不同人种的遗传背景存在差异导致。RRD的患病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性别上,大量的研究发现男性的患RRD 稍高于女性,如韩国调查研究发现嗍,男性的RRD年患病率是11.32/10万,而

女性的RRD患病率9.47/10万。荷兰的研究发现,男女的RRD患病率的比例是113:1。在年龄上,在70岁之前,基本上呈现出年龄越大,年患病率越高的特征,其中,55~69岁的年患病率最高。Mathijs等人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果,研究发现55-59岁的年龄段的RRD患病率最高,RRD的患病率是52.5/10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

2.危险因素研究

RRD的主要的病理改变在于视网膜和玻璃体变性的病因,因此只要对视网膜和玻璃体变性有影响的因素,都可能增加RRD的患病率。回顾既往的研究发现,导致RRD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近视、眼创伤和遗传因素等,因此本文主要通过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别的讨论。

2.1年龄

年龄是RRD的危险因素,主要表现为年龄是玻璃体和视网膜变性的危险因素。正常情况下,玻璃体为无色透明胶质液体,主要成分包括水、胶原、透明质酸、非胶原蛋白及玻璃体细胞,呈透明凝胶状,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发生液化的体积越大。如Balazs等研究发现,14~18岁,20%的玻璃体的体积发生液化,到80~90岁,超过一半的玻璃体的体积发生液化。另外,玻璃体后脱离与RRD发生密切相关,正常的情况下,玻璃体和视网膜内界面通过胶原细纤维的链接。当玻璃体的脱离时,产生的向前的牵引力加强,容易在格子样变性的视网膜上牵引形成马蹄裂空,裂空的形成可能导致液化的玻璃体进入视网膜,最终形成RRD。而玻璃体后脱离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如刘晓瑞研究发现,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与年龄呈现正相关,40~49岁的发生率是25%,50~65岁的发生率52.9%,到65~75岁的发生高达72.7%。符敏等也报道,随着年龄的增加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50岁以上的人群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达到50%,69岁以上的人群的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达到63%。因此综上,年龄是RRD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玻璃体和视网膜均可能发生病理f生的改变,从而增加RRD的发生。

2.2近视

近视是眼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常见的致盲的原因,近视已经是世界范围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的近视的患病人数超过3亿人,其中有近视眼底改变的患者大于1千万。在我国广州,基于小学生的儿童近视调查发现近视的发生率38.1%。近视是RRD公认的重要危险因素,Chang等研究发现近视是RRD 最普遍的因素,占所有导致RRD病因的37.5%。近视也是儿童RRD的主要的因素,Fang等在香港研究发现,高度近视占导致儿童RRD的发生病因的24.5%。近视导致眼轴延长,从而导致牵拉视网膜的牵引力增加,最终使视网膜变薄,增加视网膜变性风险。而视网膜变性是导致RRD的重要的危险因素。霍银平等人在调查大学生发现,低、中、高度近视的周边视网膜变性检出率分别是34.09%,48.09%,60.56%,而格子样变性在低、中、高度近视的大学生的检出率分别是5.30%,11.45%和11.28%。在玻璃体变形和玻璃体后脱离上,近视也是重要的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