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行为不当案例的归因及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行为不当案例的归因及对策分析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当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与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有关。
本文试图通过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不当的方式进行归因,提出一些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学不当的行为的对策。
标签:课堂教学方式;归因;对策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取得教育预期效果的保证。
本文试图通过对自己这一年多的教学过程中不当的方式进行归因,原因如下:
一、情智分裂
情智分裂表现为教师只顾讲解课文,不涉及情感教学。
具体表现在朗读文本主题的偏差上,拿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老王》为例,文本丰富的主题意向往往向读者提供了理解和想象的空间。
文本内容当然要探究,但内容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因而,在探讨思想内容的同时,必须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位语言。
当我上完这两堂课来看我的两个教学设计时,发现我只注重了文章思想内容的把握,只想着把文章思想挖深挖透,在琐碎的提问中竟没有让学生好好的从语言中体会,怪不得学生对作者反思中的自责,善良中的人道,关爱中的遗憾都无法真正的体悟。
没有朗读,不对文字仔细咀嚼,怎么能知其中原委呢?
尤其是第二个教学设计中,学生其实无法从文章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是出于一种怎么样的情感去帮助老王”和“给钱意味着什么?”因为文章的语言是平淡、从容,典雅,是“微笑中含着眼泪”写下的,为了主题的分析而硬梆梆地从平实的语言中去发现作者情感的锋芒,这其实是破坏了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和谐统一。
二、旁逸失措
旁逸失措表现为教师只会按照教案上课,当学生提出与教案内容上不相关的内容,教师不知道如何回答或是直接打断学生的思考,要求学生听从自己的意见。
三、教试浅唱
教试浅唱表现为教师上课比较形式主义,只顾品析课文中优美句子,或是创设优美意境,而忽略了课文内容。
在小学实习期间,笔者就遇见这样的情况,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给学车提供一个更加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面上贴上了各式有趣生动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这位教师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事
与愿违,这样会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这些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这些新异的事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更加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图画,花草身上,而无法专心听课。
四、变式灌输
变式灌输表现为“填鸭式”教学。
“填鸭”意思是指鸭子在饲养的过程中养鸭人用含糖量高的柱状饲料塞进鸭子嘴里使其快速增肥。
这里比喻灌输式教育。
由来,填鸭式教育是苏联一位教育家凯洛夫发明的。
“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现在在中国应用很广泛。
几乎各个学生随处可见到各种“填鸭式”教学,也许方式不太一样,但是宗旨是一样的,就是教师把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
在教育界有一句话:“我听,我忘记;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记住。
”填鸭式教育前两项都占全了,就是没有“做”这一环节。
填鸭式,就是只告诉“是什么”,不告诉你或没说清楚“为什么”,让你去死记硬背,这样你所知道的“怎么做”也就不牢固,完全靠记忆。
所以说考完试,就忘光了。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对话”的形式往往局限在极少数优等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大部分学生很少有解释自己观点的机会。
一般情况都是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之内,教师垄断了沟通。
教师很少倾听他们的发言,尊重他们的观点。
长期这样下去,会使学生只会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导致知识狭窄,高分低能。
第二,导致学生的严重分化,部分学生认为老师只关心优等生,由此产生厌学的心理。
第三,阻碍学生个性发展,扼杀人的创造力。
在应试教育中,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为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
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只能是一些操作型人才,而不是创造型人材。
以上的教学案例是笔者对在一年多的教学中揣摩玩味而提炼出来的。
这或多或少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要完成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行“高效课堂”
何谓“高效课堂”。
即在单位时间内产生高效益的课堂。
指教学双重主体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交往、积极对话、共同探究,不断生成有效资源的教学过程。
也是一种更大程度地促进全员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
课堂教学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使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所以各个教师都应该积极的努力的使自己的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
二、正确解读文本
细读文本,包括细读文章的主旨句、文章行文转接处的语句、文章前后照应的语句、充满哲理的语句、文章结尾处的语句以及文章的关键语段。
同时也得关照文体特点,分析作者情感。
不同的文体在行文上有各自的特点,因而也影响我们对文本的解读。
比如解读诗歌应从“意象”入手,理解作者的感情。
解读散文,我们就应该抓住它的“形”,找出它的“线”,理解它的“神”。
其他如小说要有情节,要讲究“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论点,要有支撑论点的论据,要讲究论证、分析,要安排必要的论证结构等;说明文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或形象性,要有一定的说明方法,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引起注意的。
三、认真研究学情,确定切入方向
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
教师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
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在教学设计中无论以文本内容为切入,还是以文本语言的推敲为切入,均要牢牢地把握内容与形式如漆似胶,互为依存的这条线。
教师在关注文本的同时,还要关注内容,关注语言,教出自己的个性,不忘给学生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一个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