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智”教学课堂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情智”教学课堂的构建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采取何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
的知识储备、充盈学生的情感世界逐渐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教育部最新出台
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部分明确指出:“核心素养
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强调了思维能
力与审美创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系与目标导向作用。
“情智”最初作为西方
心理学的研究理论之一,是感性与理性、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多维统一。
近年
来随着教育学的发展,“情智”理论也逐步引申并深入推广到学科教学当中,其
中以情促知、情智共生等教学理念恰好与语文学科的发展特点与规律相切合,因
此将“情智”理论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在情感流动与智慧的迸发中带领学生徜徉
在“情智”和谐共生的天地,在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专业素养提升的同时,真正
实现教育的目的,让语文课堂成为教学的艺术殿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智”
一、“情智”课堂的内涵
“情”即情感、情趣,着眼于人的情感层,是来自心灵内部的精神系统,对
人的认知活动具有调节和导向作用。
诺尔曼·丹森在《情感论》中说道:“一个
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情感的人。
”唯有内心充满着丰富情感与活力的
个体,才能在生命发展中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智”即智力、智慧,着眼于人的思维认识层,是一个人根据已有认识经验对事物进行判断与思
考处理的能力,同时也是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英国哲学家怀海特就智慧在教育
中的重要性表示,“教育全部的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课堂作为学校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和基本要素,是师生进行交流对话与合作互动的主阵地,以“情”“智”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传授知识,提升
其学识能力的同时,运用灵动的教学智慧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以生动的
语言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前者
是基石,为后者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后者是归宿,为前者反馈相应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二者的关系并非绝对独立和简单相加,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最终实现学生情感与智慧的和谐统一。
二、“情智”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及启示
“为师者,励志当先。
”古今中外无数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充分证明,教师的成长不仅在于外部条件的支持,更要着眼于当下语文课堂的诉求,唯有在问题的摸索解决、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中形成独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体系,才能游刃有余地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情智”教学以“认知发展阶段论”“语文学科性质”等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托,通过新的学习情境与学习支架的建构,对开发学生智力,发展情感力有着显著的推动效果。
以下就“情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相关教育理念及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并从中获得宝贵的学习经验与新的教学启示。
1.立足文本,唤醒课堂生命活力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钻研教材不仅要做到入乎其内,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还要出乎其外,做到深入浅出,以合理、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达到“高致”的目的。
因此,备教材作为教师工作的重要环节,不仅要深入教材仔细推敲打磨,还要跳出教材,从“深入浅出”到“浅入浅出”,再从“深入深出”通往“浅入深出”的境界。
首先,从“深入”的角度出发,钻研教材第一步既要做到“披文以入境”,在对作者情感内容的把握中突出重点,又要在文章结构的联系中“语语悟其神”理解难点,因此精准地把握文体、结构特征和写作技巧,因变而变,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主旨和价值内涵,进而教出文章的特色。
同时,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核心工具,是编者结合不同时代教育方针的变化以及学科知识结构的特点加以编排的,因此教师也要做到准确地领会编者的意图和指导思想,以间接合作的方式把学生教会教好。
其次,从“浅出”的角度来看,钻研教材也要以遵循学生
的认知规律为前提,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事物认知、理解的角度和深度不同,思维
的抽象程度也大相径庭。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
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
算阶段”,每个阶段的思维特征在阶梯式的交叉重叠中显现着本质差异。
因此教
师处理教材时不仅要抓住文本本身,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同时,在处理、钻研教材时也不能忽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接受水平,平铺直叙地进
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把握和强化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灵活有趣的方式达到用新知巩固旧知、旧知引动新知的教学效果。
2.以疑启智,点燃学生智慧火光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情智”课堂应该是充
满问题探索的课堂,是学生通过发展知识能力得到提升的课堂,也是学生从不知
到知、不会到会的必经之路。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进而在主动质疑和学习释疑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袁振国先生在《反思科学教学》中提到:“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
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全都懂了’。
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
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的问题老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
”对于当代语文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更应当重视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如孙双金在
教授《赠汪伦》时有学生提问:“为什么李白将要乘舟远去时汪伦才来送?”虽
然出人意料但孙双金并没有回避,反而给了学生“问得好”的肯定,让学生再读
再思,一方面鼓励了学生质疑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锻炼其思维能力,同时也趁热打铁加以引导和点拨,以“打破砂锅问到底”之势
进行思维的碰撞,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认识到自己
可以作为知识的主宰者,在头脑风暴中获得驾驭真理和规律的独特体验。
因此在
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贯彻“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只唯实”的课程
理念,还要让学生在一系列探索中形成自己独到的思维以及新颖的见解。
3.注重语言,拨动情感的琴弦
语言的感染力,实质上是以真切的情感打动人的心灵。
教学语言作为一种教师对学生的评判与反馈,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信号,才能进行后续的思考与学习活动。
教学的氛围应当充满人文关怀,激励的语言如催人奋进的号角刺激着学生的情感,不仅能使其灵感涌动,还能将学生带进别有洞天的语文境界。
由于教学语言受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形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恰当与否,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精准的调节。
同时,“‘情智’理论认为情感的动机功能有利于激发和维持教师的工作激情,这启示教师应该从认知层面重视情绪情感的功能和影响。
”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4.
[2] 诺尔曼·丹森.情感论[M].魏中军,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序言5.
[3] 怀海特.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138.
[4] 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