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
汶阳中学 “情智”课堂解读
汶阳中学“情智”课堂解读一、“情智文化”的价值取向。
情,为情趣、情味、情感,“智”就是知识、智慧,能力。
我们认为,追求情感的悟性与智慧的灵性,在社会先进的道德水准和自我超越的水平上达到融会贯通、和谐自如,是现代人富有生存弹性、竞争活力的重要素质之一。
高尚而优美的情感+杰出而又富于个性的智慧,是促进人的发展,赢得双倍人生价值和卓越生存质量的两大瑰宝。
二、“情智文化”的内涵。
“情智文化”就是培养富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和谐统一的师生群体,体现在每一位师生都能为自身实现情感的悟性与智慧的灵性合流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总体上形成人生的正向推力,努力以一流的情感与一流的智慧,积极塑铸美好、辉煌的人生。
具体内容包括:1.情感的悟性。
以“立德修身”为核心的内容标准。
(1)良好的教养:仪表端庄、品德高尚、情感优美。
(2)高雅的情操:趣逸志雅、潜能发展、艺术体验。
(3)健康的身心:身强体健、心理健康、自强不息。
(4)顿悟的心灵:善于思辨、洞察本质、自我反省。
2.智慧的灵性。
以“创新实践”为核心的内容标准。
(1)精良的学业:知识丰厚、勤于思考、乐于探究。
(2)开阔的视野:拓展认知,视野长远,提升境界。
(3)灵敏的思维:善于质疑、破立相生,不落窠臼。
(4)创新的意识:匠心独具、革故鼎新、螺旋上升。
3、“情智文化”的实践意义其一、是区域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载体。
教育“情智文化”是汶阳“乐水”文化积淀在教育领域的自然生成,作为学校,“传承文明”的使命义不容辞。
其二,是人和谐发展的必然追求。
倡导情智使我们的学校教育能够从教育原点出发,按照教育的本源规律办事,真正致力于完整的、和谐的人的培养,使教育具有一种启迪生命、提升生命的光泽。
其三,是新课程核心理念的自然呼应。
新课程以“促进人的终生发展”为理念,通过实施三维目标培养,来培养适应未来时代需求的人才。
教育“情智文化”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情智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
“情智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作者:郭晓娟温海燕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年第12期理想的教育是爱和智慧的统一,换一种说法,也就是情和智的统一,而把这样的理念落到实处,就必然会涉及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问题。
基于这一思路,我们把“情智教育”作为我校的基本办学理念,并以此搭建了“情智教育”的发展框架——积淀情智文化、实施情智管理、培养情智教师、开发情智课程、建设情智课堂、开展情智活动、塑造情智学生。
具体到课堂教学领域,我们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引,把握教育的时代精神,分阶段实践、研究,开发并实践了“情智课堂”教学模式。
一、“情智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情”与“智”是教育教学的两个基本元素,是教育教学需求的两种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内部,又依存于外部,是一种具有生长性、支撑性和引领性的力量。
我们对“情”和“智”的理解始于并基于情商和智商,却不限于情商和智商。
具体地说,“情智课堂”的“情”,既指情商——情绪、情感等心理状态,又指真情——亲情、友情、爱国情、民族情等高尚情操;“智”既指智商——观察、记忆、想象、分析判断、思维、应变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指智慧——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人、事、物的聪明才智。
融入了情和智的“情智课堂”,同时重视课堂的“情感”与“智慧”品格,追求学生“情商”与“智商”的同步提升。
在“情智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控情智,先情后智、情中有智、智中有情,以情促智、以智塑情,最终实现课堂中的师生、生生情智共融及情智的同步提升。
“情智课堂”有四个基本特征:教师的教用真情、有激情,学生的学有兴趣、有热情;师生、生生、人机(计算机)互动,课堂充满教学的情趣和教育的氛围;师生在问、答、讲、评、导、练等过程中自然互动,相互以情促情、以智启智;师生的情感、智慧得以升华,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顺利达成。
二、“情智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情智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是:入境启情智——体验导情智——运用促情智——拓展提情智。
《失物招领》导案
《失物招领》导案12《失物招领》情智共生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教师导案主备人牛爱惠学习目标:1、我会认“失、准”等 14 个生字,并能加以运用。
2、我会写 6 个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目标 1、2 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目标,启动情智导入语:“失物”是什么意思?我把一样物品借给别人用,那样物品能叫失物吗?下面我们来简单演一演招领的过程。
学习目标:1、我会认“失、准”等 14 个生字,并能加以运用。
2、我会写 6 个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二、自学交流,质疑问难,生成情智初读课文 1、标出段序。
2、文中圈出生字,读正确。
3、快速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反馈。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归纳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并相应地板书。
5、连起来说一说,看谁说得又具体又生动。
6、再认真读一遍课文,觉得满意了坐下。
7、前几名先坐下的和后几名比较慢坐下的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更清晰、正确,尽量防止各自读流于形式。
三、展示交流,点拨归纳,展现情智读课文,感悟1、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去干什么?3、植物园怎么样?同学们参观认真吗?你怎么知道的?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比比谁读得更棒。
注意“可”要读出抑扬感。
5、接下来的3、4、5、6自然段朗读,师读旁白,学生只要读说的一句话,但要结合叙述加进动作、表情等等。
6、小组内练习,师巡视指导。
7、各自读第7自然段,说说如果当时是自己在场会怎样想,怎样做。
8、齐读第8自然段,师提示“会心的微笑”处要读得缓慢、高兴。
9、讨论“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适当扩展。
10、自荐读,比比谁读得更生动(从语音、语气、表情等方面评价)。
11、各自读课文,要求:完整、仔细,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读读。
努力读出自己的最佳样子。
12、反馈(选一两个段落即可)。
四、巩固练习,反馈矫正,发展情智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ïnɡ _u ɡōnɡ zuî zhuān _īn rn cái ()()()()ɡāo jí shào _iānduì ()() (二)、按要求填空。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1列提纲,在练习本上写作文。
2.修改作文。
六、教学反思(从课程标准的落实、高效课堂及课题研究在课堂中的体现来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的措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列提纲,动笔写作文。
2.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过程
(一)
激
趣
质
疑
情
智
共
旁注
设计意图:
(二)
合作探究情智共融
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
(一)
激
趣
质
疑
情
智
共
启
一、导入新课
师:我相信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有没有让你流连忘返?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树林使我们的快乐天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们吧。(板书:推荐一个好地方)
旁注
设计意图:
清水河镇育英小学“情智共生”四步教学法模式教案
课题: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主备人:丁大伟
备课时间:2019·9·2
上课时间: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选取自己喜欢的地点分享给大家,列出推荐理由。
2.强调分享的原因,引发听众共情,激发向往之情。
3.能用普通话交谈,能认真倾听。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三)
展示交流情智共享
设计意图:
(四)
实践拓展情智共生
设计意图: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反思(从课程标准的落实、高效课堂及课题研究在课堂中的体现来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和谐课堂:在“情智共生”中构建
、
流 ,教 师 只有把 每 位学 生都 视为 有尊 严 、有价值的独特生命体 ,建立 一种人 道 的、民主的 、平等的师生关系,使 学 生感受到平 等、自由、尊重、信 任和宽 容 ,才使所有 的学生都能在温馨 的课堂 里 倾 吐 心 灵 的声 音 ,无 拘无 束 地 享 受 着 生命成长的快乐 。 2 倡导鲜活的课堂对话。 . 数 学 课 堂 应 该 是 一 个 师 生 对 话 的 过程。这就要求 ,对话双方 ( 多方 ) 或 , 彼 此 能 够 走 进 对 方 的 心 灵 世 界 ,以智 慧 开 启 智 慧 ,以 情 感 激 活 情 感 ,用 心 灵 碰 撞 心 灵 。如 “ 识 时 、 分 、 秒 ”时 ,有 认 位 教 师 是 这 样 与 学 生 互 动 对 话 的 :学 生 各 自拿 着 自 己做 的 小 钟 面 ,教 师 手 里 也 拿着一个 个小钟 面问学生 :“ 想不想 你 得 到 我 的 钟 面 ? 如 果 想 得 到 ,就 要 闯 关 哦” 。学 生 经 过 “ 识 指 针 ” 说 说 时 、 认 、“ 分 间 的 关 系 ” 两次 闯关 后 ,教 师 就 把 钟 面 送 给 表 现 突 出 的 学 生 。 然 后 ,学 生 也 可 以 同 样 问 老 师 ,老 师 回答 正 确 后 ,学 生 也 可 以 把 手 中 的 钟 面 送 给 老 师 。这 样 的游戏 ,有效加深 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 流。巩 固知识时 ,教师又谦虚地请教学 生 :“ 们 能 当 小 老 师 , 向 我 介 绍 时 、 你 分吗 ?”介绍结束后 ,教师有礼地向学 生 表 示 感 谢 ,让 学 生 兴 趣 盎 然 的 同时 , 自豪 感 油 然 而 生 。 由此 ,师 生 之 间 自由 对 话 ,心 灵 沟通 ,课 堂 真 正 成 为 了全 体 学生精神焕发 、智慧飞扬的沃土 。 二、催生 智慧 ,促进数学知识的和
让孩子在人文课堂中情智共生
可见 , 出问题对 于开发学 生的智力 、 养创 身的如微 笑 、 提 培 点头 、 注视 、 手势 等肢体语言 , 让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是非常重要 的。 无 疑 现状
一
、
学生感受到关心与鼓励 , 创设一种平等 、 民主 、 结论 。 和谐 的师生关系 , 充分尊重 和爱护学生 的问题
- JJ 3 现象 : 1学生不敢 f ;2 不 会问 ;3 怡 老师 讲故事 、 谜语 、 () b () j () 猜 游戏 、 比赛 、 多媒体 演示等形 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并抓 住时机适m ,导学生 达到人 人有疑问必提问的 和同学笑话 ;4 对提 『有 恐惧心理 ; 5 自我 式 , () 口 j () 把抽象 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 怎样 分析才有意义 , 不断提高学 习效率。 否 定 意识 强 , 在 一定 的 自单心 理 ;6 懒 于提 起 来 , 发 学 生 心 理 上 的 疑 问 , 意 识 地 没 置 学习劲头 , 存 () 激 有
运用分析 与综合 的方 法 , 倒过来推想 : 论 从结 出发 , 追溯到 已知条件 , 或从条件 出发 , 导出 推
3 时 正 面评 价 , . 适 让学 生 乐 问 教 学 中 ,教名数学教师 ,我们有着深刻体会 , 意识 , 消除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的紧张感 和焦虑 使他们敢 提出问题 。 孩 子在低 年级时特另 爱 问 , 俗称 “ 问学 生” 感, 爱 , 经常 是打破沙锅 问到底 ,可 是随着年龄 的增 我国教 育家陶行知先 生说 过 : 发明千千 “
- … ’ ● ● t, … ● ●…
让 孩 子在人 文 课 堂 中 情智 共 生
越环营湖者重?=棚 二生,览见界、 。 朗松不便识笔 付: 充来薛游作深,_“ 上天查《所世仕=. 耋读生材认的“ 丽 位。老会作感:目、 垂,学问,爱…二= 紧连生山听点: 二 读读造处、的 :帆 满的通鼎对触. : ,境有成者受水“刖 用这师处大记 . 学。微为以叙、、? 时一想听闻梁竹’叫 人得的奇验,‘列: 蓁语顺湖泉桥: 八 张时了l自绍。 幽调,妙时字:? 越话 学所里: 生他一泉感了 文比- 细。。。 耋句薹流、茎 爿 ,,个露然的. 第只第寸腻:: 默较文的的 二 性为且》受・。 读也 的美 , 霎在着生感 ’ 一见鼎文妙 州 而流:一。 。 不利 泉 课 了检 出 介 = 的学行声 。 、 位没 所 又读 和 文 半 课 体 朗 到 出 而 轻笑 学
生本课堂 情智共生论文
生本课堂情智共生摘要: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在重庆市的全面推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思想,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主要问题。
以问题为中心,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尝试,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问题主导;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按照该策略的思路,笔者指导王霜老师执教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中“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的特色课堂展示活动中得到全国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在重庆七中的特色课堂上,来自凤鸣山中学的王霜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特别的政治课:让全班孩子分成正反两方,探讨‘北大才子卖猪肉’这一事件。
通过辩论和探讨,教育孩子新时代的劳动者应该具备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这样的特色课堂让来自全国其他城市的同行大呼过瘾。
”该策略尝试的成功,充分证明了“问题主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可行的,笔者准备将这一教学模式由局部学校部分老师试验转为在全区高一政治教师中推行,并使该策略在实验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一、问题主导下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核心要素问题主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包括“基于生活的情景设置”,即“生活场景”;“任务驱动的问题探究”,即“问题中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即体现“生本理念”和“学习方式变革”;“教师点拨与学习评价”,即“以学评教”等核心要素。
(一)基于生活的情景设置“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的“全面教育”。
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连,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知识解决自身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学能,进而更好地指导自己将来的生活。
就政治学科而言,要将生活场景置于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写出鲜活的生活情境案例;生活内容问题化,鲜活的生活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并形成问题组;问题内容教学化,教学过程围绕问题展开;教学内容学习化,学习过程就是学生根据生活案例围绕问题、结合教材主动构建、积极探究的过程;学习内容思想化,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内化。
习作——缩写故事
课题:习作: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故事主备人:丁大伟
备课时间: 9月16日
上课时间: 课时: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2.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过程和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在缩句的实践练习中、例文的自读自悟中发现、总结、整理缩写的方法。
设计意图:
评改赏析作文不但能增强语感,而且让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取长补短,习作水平得到共同的提高。
(四)
实践拓展 情智共生
1、读给同学听,小组交流,合作互改。
2、读给同学听,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3、再次读给自己听,补充修改。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作文即是生活,生活与作文构成了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良性循环,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习作的快乐,令作文评改充满乐趣、充满活力。
旁 注
设计意图:
向学生提问,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
合作探究 情智共融
合作探究
1.什么是缩写呢?
缩写就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就是说我们要把篇幅较长的课文缩成几百字的短文,并且还不能丢掉主要的内容,这就是缩写。
2. 在学习“缩文”之前,我们先做一个“缩句”的练习,句子会缩写了,段和篇的缩写也就不难了。
3.课件出示缩句练习。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将缩写的几种类型以句子的形式进行训练,为缩段、缩文奠定了基础,降低了缩文的难度。
(三)
展示交流 情智共享
明确要求,学习方法
和谐、高效、情智共生的课堂文化构建
和谐、高效、情智共生的课堂文化构建【中图分类号】g642.421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素质教育的主旨已深入人心,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与素质教育相对的应试教育下传统课堂教学文化的诸多影响依然存在,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与摒弃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传统教学文化改革中建构新型的课堂教学文化——和谐、高效、情智共生的课堂文化。
下面我分四个部分来进行阐述。
一、构建和谐、高效、情智共生的课堂文化应做好哪些准备1.思想准备。
教师要摒弃那种强势的、惰性的、竞争的传统教师文化,构建民主的、积极的、合作的新型教师文化,因为合作是教师文化发展的方向。
2.能力准备。
教师要有对自然规律与和谐发展理念的认同,能够在课堂上做到全体师生愉悦生命、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全面提高。
教师教学遵循这样的方向,学会以学生为本位、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教学追求,以创设学生幸福学习的生活环境为己任,努力进行着一种理想课堂的建构,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中给每一个孩子以自由发展的空间,给每一个孩子以真情洋溢的世界,以创新的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
3.方法准备。
教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三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
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第三种境界。
当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时候,也就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
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重难点让学生展开讨论,规律、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的新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实践、探索;教师把尊重带进课堂,以民主和谐的氛围实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人翁地位;教师把愉悦带进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会学,善学,学会;把创新理念带进课堂,让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倡导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学生多一点沟通,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超前体验的机会……这一切的一切,把教师组织教学的角色定位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角色定位很好地统一在了一起。
4.评价准备。
善教乐学情智交融——“情智交融”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2016年第1期一、“情智交融”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构建教学模式,是促进教育理论深入研究和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
优化教学过程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在正确的教学策略指导下,构建适应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核心。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用以计划课程、选择教学方法、规范教师自身行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教学范型。
故而可以为教师用于指导教学,也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十分重要。
二、“情智交融”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1.课堂教学现状走进一些语文课堂,我们发现,部分课堂了无生机,还处于低效状态。
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师生之间仅有的是知识传递,缺乏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学生死气沉沉,教师严肃紧张,低效劳动、无效劳动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埋下了课内损失课外补的隐患。
教师教得劳累,在沉重的压力下体会不到事业的乐趣;学生学得辛苦,品尝不到学习的幸福。
2.学校状况武汉市江岸区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围绕“和谐教育”开展研究,并不断深化与发展,成为有地方特色的教育科研品牌。
在江岸教育的引领下,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在“十二五”课题研究中进行了《小学温馨教育的实践探索》的研究。
温馨教育的课堂理念是:“情智交融的课堂,情润生命的教师。
”情智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课堂,洋溢着友好的情感,充满着智慧的挑战。
在高效课堂的研究中,我校进行了以课题为《温馨施教中情智交融的课堂》的研究。
在情智交融的课堂研究中,我校教师积极行动起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探索,建构了有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情智交融的”阅读教学课堂模式。
三、“情智交融”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1.时代需求当代教育呼唤两大精神:一是科学精神;二是人文精神。
以学生为本,构建情智共生的和谐课堂
以学生为本,构建情智共生的和谐课堂作者:林国才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1期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实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
要始终使课堂处于“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欲望,就应该做到以生为本,构建情智共生的和谐课堂。
具体来讲,应达到四个“和谐”。
一、教师与教材的“和谐”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决定于老师的灵活运用。
”1.精心准备授课教师要与时俱进,熟悉教材,博览群书,做到驾驭教材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备课时要深入,充分设计好教法和学法;授课时要浅出,要用与学生贴近的规范语言表达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上,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
2.揣摩授课技巧教师要站在编者、作者和学生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了解编者的意图,理解作者的写作感情,弄清学习重难点,教授学习技巧。
教学时做到“动”“静”结合,倾情投入,倾心讲授。
3.引导学生读懂“导读”从整体上把握一组课文的总体要求,从而在教学中使知识点和能力点得到落实。
二、师生关系的“和谐”著名教师霍茅征说过:“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幸福感、满足感和愉悦感,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纽带,也是学生成功的强大推动力。
1.转变教育观念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变传统“权威性”的师生关系为“合作型”的新型师生关系,真正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从而使教与学的关系达到平等。
2.教师要有洞察力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学习闪光点,明确知道每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按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因势而导,学生舒心而学,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
3.关心爱护学生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少一些失败的刺激;多一些受尊重的感觉,少一些被挖苦的说教;多一些正面引导,少一些反面的讽刺等。
构建情智共生的语文课堂
构建情智共生的语文课堂内容摘要:构建情智共生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发展。
音乐的播放设计,教学线索的安排,问题群的形成,思维河的流动,都可以当作情感与智慧的资源去开发。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智共生资源开发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情感是教学艺术的生命。
在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仍然是情。
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们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传递智慧,碰撞智慧,产生智慧。
语文教学要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智慧,丰富智慧。
情智共生,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发展。
情感为智慧的生长提供动力支持,并把握着智慧的方向,智慧则为情感寻找深刻的内涵,并且提供着价值判断和选择,情感与智慧的结合,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推动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关系到学生的精神价值的提升;情与智的共生,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力量,支撑着、鼓励着学生创造性发展。
音乐的播放设计、教学线索的安排、问题群的形成,思维河的流动都可当作情感与智慧的资源去开发。
一、在音乐播放设计中激发情智在教《二泉映月》时,一上课,老师问学生:“你对阿炳有些什么了解?”学生回答:“阿炳是个盲人,他的身世很悲惨。
”老师又说:“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个民间音乐家,《二泉映月》代表了他的最高水平,你们想听吗?”教室里响起《二泉映月》的曲子,凄苦、悲哀的旋律回荡在教室里,屏幕上出示了一幅幅阿炳卖艺的场景。
曲终,老师接着问学生:“说一说,你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谈了自己的了解,初步感知后,老师让学生再听,思考“阿炳在二泉旁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听到了“优美”听到了“苦难”等等。
老师把“优美”、“苦难”、“悲惨”、“哭泣”写在黑板上,又问学生“这些词到底表达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阿炳的情怀。
第三次听《二泉映月》,老师问学生:“阿炳在二泉旁听到了哭泣声、叹息声、呐喊声,可为什么师傅说长大了就能听到奇妙的声音?难道师傅在骗他?”第四次听《二泉映月》,老师问学生:“为什么小泽征尔要跪下来听这支曲子?他究竟要跪阿炳什么?”在老师的不断启发下,学生懂了,比苦难更能打动人的是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对美好人生的追求,这才是人性中最美的东西,也是《二泉映月》的灵魂,这才是小泽征尔要跪下来听的原因。
“情智教学、和谐共生”的语文课堂是这样炼成的
“情智教学、和谐共生”的语文课堂是这样炼成的摘要:“情智教育”是全国特级教师孙双金提出的观点。
该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本质内涵就是情智。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写的人。
既要侧重情感的发展,又要侧重智慧的发展,双管齐下,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情感与智慧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智慧设计;情感铺垫;探究解疑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能力、兴趣和习惯’开始。
”情感素养是人的所有素养的根基。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我们提出了“情智教学”的理念来指导语文教学。
“情智教学”是指教育者动用积极的情感、灵动的智慧和受教育者的情感、智慧产生碰撞,从而和谐共生出情感与智慧的火花。
在实际操作中,“情智教学、和谐共生”的语文课堂我们是这样炼成的。
一、课前――智慧设计要入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用一生备一节课。
今天,我们来理解这句话应该是这样的:用一生的智慧去备好一节课。
课前要做好三备:一备――用宽广的胸襟备教材,二备――用爱的智慧备学生,三备――用审视的眼光备自己。
接下来我要着重谈一谈课中的“四情”教学。
二、课中――本色展现应重情1.蓄情:情感铺垫有诗云: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前的情感铺垫是教学的前奏曲,定的是一节课的基调,一节课的成败与否,这个环节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前情感铺垫,选择怎样一个切入点,老师们通常会使出浑身解数,有创设情境的,有做手语操的,有看图猜诗歌的,有做趣味游戏的,有从名字开始聊起的……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触情:探究解疑学生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所产生的情感、情绪反映。
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习,或读、或思、或试、或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情感得以生成。
首先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迁移,使这些“原始”的情感得以发展乃至升华;另外,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以情悟情,促使他们带着已有的体验,投入到学习之中。
浅谈学校“情智教学”
JI JIAO JING WEI/基教经纬浅谈学校“情智教学”王善惠兰山“新课堂”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课堂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
2017年临沂银雀山小学提出“情智课堂”教学新主张,数学课堂的“情与智”又该落脚在哪?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充满“情智”的魅力?下文以《为情智的生长而教》为题,向大家汇报“情智数学”教学主张。
一、什么是“情智数学”情,从心,情由心生,指情感、情趣和情志,是师生享受智力劳动后所获得愉悦之情。
智,从“知”,从“日”,知者自明,引申为智慧、聪明,善于思考之意。
理解数学知识、提炼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思维等都是“智”的体现。
二、“情智数学”的核心“情”与“智”是数学大餐的两副原料,主料是智,主味是情。
“智”归数理,“情”归学理。
智因情生,情因智达,情智交融,和谐共生。
这也正是吴正宪老师提到的:要让数学“既好吃,又有营养”。
三、如何让学生享受“情智数学”(一)让学生学有“情”的数学数学中的概念、公式、规律等,不是冰冷、枯燥的符号,它是人类智慧创造的结果。
执教《四则运算》时思考:运算顺序的规定究竟是为何?这样的规定是随意规定的?还是约定俗成?对于“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这是数学上的规定!这样的课,究竟该教什么?究竟该怎样教?基于这样的思考,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对运算顺序规定必要性的体验上。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算式并非没有“生命”,从他身上可以寻找到数学故事的影子,感知算式是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继续寻找算式背后的数学故事,体验到先乘除后加减,是大自然的规则使然。
究竟什么是数学?专家们众说纷纭,比较喜欢如下表述:数学是大自然的语言,出自上帝之手,不仅理性,而且充满着诗情画意。
(二)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情智数学要让学生学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数学,学身边有“用”的数学。
鸡兔同笼,大家都认同比较难,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跟家人交流等方式,对《鸡兔同笼》有了自己的思考,上课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跟同学分享,揭示为什么要研究鸡兔同笼!课后写下了《鸡兔同笼,告诉了我们什么?》系列教学随笔。
构建初中语文情智课堂
一
构建初中语文情智课堂
题 ,用这一个主问题 引发学生兴趣 和
灵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 能力 。
我们畅游智慧泉 、让我们进入创 作室 三个平台 , 这样 的情境设计让 学生多 ◇ 少 有 了点 神圣 感 ,多少 有 了点 自豪 俞 感 ,教学 中的情趣不也就来了吗? ( 二)活 :情智课堂要活 ,需要 琴 鼓励 思维 的碰 撞 ,体现思 维 的灵活 性 ,让学生这一鲜活的个体具有鲜活 的思想 。如教 《 多一些 宽容时》 ,我 交给学生 一副上联 :无私 、 无欲、 无 怨、 无悔 ,才有大将风 度。这是 由课 文有关内容概括而来 ,下联让他们通 过研读课文写 出来 ,学生很来劲 , 答 案也很给 力如 :互谅 、互让 、互敬 、 互爱,方显宰相胸襟。 ( 三)趣 。一个有智慧 的语文老 师应该 把 语文课 教得 有趣 些 ,有味 些 ,好 玩些 。我 们不 要狭 隘地 理解 趣 ,语 文课上 的 “ 趣” ,是有 情趣 , 有理趣 ,有谐趣。翥趣就是幽默 。当 学生们觉得 《 诗经》 中 “ 兴 ”离我们 很 遥远 时 ,我就 举例 “ 山 ,因 势而 变 ;水 ,因时 而变 ;人 ,因思 而变 。 招 商银行 ,因你 而变 。 ” ( 这是招商 银行 的广告 中的比兴手法) 。如我们 这学期开始教授议论文这一文体 ,在 讲解三要素时 ,我就引用李敖先生说 过 的话 : “ 生气的时候 ,每个人都会 如 《 散步 》 一文写一 家三代 四E 1 骂别人是王八蛋 ,可是我能够证明别 ” 人散步时表现出的浓浓亲情 。教学此 人是王八蛋 ,能够拿出证据来证明。 别人是王八 蛋”这就是论 点 , “ 证 文 时就可 以设计 一个这样 的主问题 : “ “ 证 课 文中哪些语句 包含 了浓浓 的亲情 , 明别人是王八蛋”这就是论证 , 充满感情地朗读出来 , 具体说一说是 据 ”这就是论据。一堂课有其 中的一 趣” ,就是有特色 ,就有语文味 ,就 什 么样的亲情 。一个巧妙 的切人点 , “ 提挈起对全文的解读和赏析,轻松 自 算成功 。能三趣都有 ,三美合一 ,那 然 而又 有实 效 。备课 贯穿 在每 天每 应该是情智课堂的最高境界 了吧 。 ( 四)恒 。课后 的学 习是巩 固习 课 ,所 以不需过于强调亮 点意识 ,关 惯 的沃土 ,要想在教学 中使学生保持 注 的是学生实实在在学到了什 么。 长期稳定 的学习兴趣 , 恒心具有重要 三. 教法高超放飞情智 的意义 。学法指导贵有恒 ,预习习惯 我们所追求 的情智课 堂的主阵地 贵有恒 ,学 以致用贵有恒 ,勤于积累 应该是课堂 。我认为理想 的语文情智 贵有恒 。恒 ,能使 学 生 明确学 习目 课 堂可以具备 这几个元素 :情 、活 、 的 ;能帮助学生解决学 习困难 ;能 以 趣。 学习效果巩 固学 习兴趣 。只有 耕耘 , ( 一)情 :主张营造教师情、学 生情与作者情 三情融合 的课 堂氛 围, 才有收获 ,只有 用心投入教 育之中 , 让课堂成为师生真诚的情感和心灵交 勤勉持恒才能培养更多更好 的人才。 每一堂课都 可以是精 彩的 , 关键 流的场所 。有 了情境 ,就有 了情趣 。 那 种富有 “ 情境”意味的教学设计往 是看如何去用我们的智慧去激活课堂 的情智 。 0 往 在这些方面更有魅力。 比如对课文 《 七颗 钻石》 可以设 俞 琴 ,教 师 ,现 居 江苏溧 阳。 计学 习活动 :让我们来到演播 厅、让
琢“玉”课堂,让情智共生
琢“玉”课堂,让情智共生作者:冯慧萍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6年第11期【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
”语文教学要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智慧,丰富智慧。
情智共生,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智共生课堂教学中的“情”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学生的、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的、教材中蕴涵的等诸多情感因素的统称。
“智”是指学生的智慧素养、智能水平,它包含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思维水平、综合科学素养等方面的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
”语文教学要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智慧,丰富智慧。
情智共生,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发展。
语文教学要以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
进而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与学生共同构建出高效课堂。
那么,如何做到构建情智共生高效课堂呢?一、潜心雕琢如“玉”材质刘勰《文心雕龙》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唯有潜心雕琢如“玉”材质——即教材内容,从而构建智慧课堂,做到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师生的互动是情眢共生的互动。
让学生找到自信、学习的乐趣以及成长、成功的幸福体验,甚至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在发现中变得更有探究精神和学习劲头。
例如,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要锤炼教师准确解读、深度感悟、巧妙激发和有效提升文本情感内涵的能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诗眼”或日“文眼”一般认为是个“破”字,很多老师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字展开的。
但是我却让这个一直以来备受推崇的“破”字靠边站,另起炉灶拈出了个情感线索。
我把这堂课的教学定位在让学生学会充分感受、体会诗人报国心切又报国无门的曲折情感,而这样的情感就隐藏在一个“足”字当中。
我认为读者唯有“披文以入情”“潜心会本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方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做文本的真正知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简介新密市直第三小学一、问题的提出1.萦绕心中的情结----理想中的课堂充满情智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管理,我们对课堂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情结。
总希望课堂上老师能激情澎湃,灵动机智,游刃有余;学生精神抖擞,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师生平等对话,情感交融,智慧碰撞,如沐春风。
在愉快和谐中,思维的河流在汩汩地流淌,智慧的宝库在悄悄地丰盈,情感的种子在茁壮地发芽。
师生身心愉悦,精神饱满,不知不觉的完成教学任务,当堂解决问题,带着笑容与满足步出教室,投入轻松的课外学习与生活。
教师教的优质、高效、幸福,在没有过重课外辅导与质量压力困扰的教育氛围中度过几十年职业生涯;学生学的主动、轻松、愉快,生活多姿多彩;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幸福生活与成长的精神家园。
2.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来自课堂的挑战和思考走进课堂,我们发现,大部分课堂了无生机,还处于低效状态。
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师生之间有的是知识传递,而缺乏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学生死气沉沉,教师严肃紧张,低效劳动,无效劳动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埋下了课内损失课外补的隐患。
教师教的劳累,在沉重的压力下体会不到事业的乐趣;学生学的辛苦,品尝不到学习的幸福。
课堂教学的劣质、低效,成了制约师生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瓶颈,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3.“爱心育人、育人爱心”的办学理念需要情智共生的课堂爱是教育的真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心育人、育人爱心”的办学理念的确立,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课堂是落实“爱心育人、育人爱心”办学理念的主阵地,情智共生课堂是播撒爱心,培养爱心的有效载体。
4.众里寻他千百度-----与情智课堂邂逅几年前,在郑州农大的礼堂里,我们有幸听到了南京东路小学孙双金老师的观摩课-----《天游峰的扫路人》。
孙老师充沛的情感,幽默风趣的语言,巧妙的启发引导,对学生恰当而又真诚的鼓励点燃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的积极主动,富有成效。
整个课堂学生小手直举,小口常开,小眼放光,小脸通红,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蓦地,令人眼前猛然一亮,茅塞顿开-----这不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理想课堂吗?后来,通过网上深入的学习,我们对孙双金及他的情智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构建我们的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的决心与信心。
为不让情智教育这棵“淮南的橘”到了新密以后变成“淮北的枳”,我们因地制宜,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之路。
二、模式的详细解读1.理论依据:(1)当代教育的呼唤当代教育呼唤两大精神:一是科学精神;二是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智慧”问题,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情感”问题。
现代教育教学的本质内涵就是情智。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大写的人。
人是由一撇一捺支撑起来的,这一撇上应该写着“高尚的情感”,那一捺上应该写着“丰富的智慧”。
一撇一捺有一个交叉点,就叫情智交融,和谐共生。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健全的、大写的人。
“情智课堂”就是为了培养下一代成为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大写的人。
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着眼于教育的两大领域------情感领域和智慧领域,并且相互促进,和谐共生,人的发展要求情感和智慧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我们情智课堂教学模式的最高理念就是“情智交融,和谐共生”。
(2)新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三维目标:一维是“知识和技能”,二维是“过程和方法”,三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以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可以纳入“智慧教育”范畴,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以纳入“情感教育”范畴。
因此可以说,“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理念不约而同,异曲同工。
(3)心理学研究理论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
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和智慧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处在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灵动,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
尤其当人处在兴奋状态之下,往往会灵感涌动,妙思连翩,奇思异想,层迭不穷。
相反,人如处在压抑、恐惧的学习状态下,往往思维之门禁闭,大脑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
首先需要启动。
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
或是像一只蜻蜓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
教学如要成功,需以情感为纽带。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该理论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这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是一个知情合一的人,他们渴望用自己的情感经验和认知方式做事。
教学就是要提供一种人道主义的、令人愉快的环境气氛。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他们能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能使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效地统一起来,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教师不以权威、指导者自居,其作用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条件,教师只起到顾问、咨询服务的作用,他应学生的要求参加讨论、探索。
该理论要求我们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心理自由和安全的学习环境,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伙伴关系。
2、情智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情智共生课堂教学的土壤和空气。
(2)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唤起是情智教学的重要原则,因为无情的教师教不出有情的学生,无情的教学创造不出情智的境界。
(3)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以智启智,以思启思也是重要原则。
因为没有思想的教师教不出有思想的学生,没有智慧的教师也撞击不出智慧的火花。
3、情智课堂的外显特征情智课堂在学生的身上有如下表现:“小脸通红”它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
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才会“小脸通红”,否则只会小脸无神,小脸发白。
“小眼发光”它指向学生的智力领域。
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情感闸门不断开启的时候,学生才会“小眼发光”,否则只会小眼发直,小眼发呆。
“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它指向学生的参与领域。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课堂上理所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
在和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惑。
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
3、情智共生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与环节设置:启动情智-----生成情智------展现情智----发展情智4、应用范围:语文、数学语文学科入境------启动情智--------内涵:这是一种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以至心灵震撼的过程,根据教学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诱发学生启动情智,让学生以良好的心境体验文章情感,引起学生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在教学情智触发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可以徜徉在轻松愉悦的精神活动中,使个性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而教师可以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规范来引导学生接受情智。
--------操作说明:激发兴趣,引发学习热情(1)认新入境:依据教材特点,揭示矛盾,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认疑激趣:根据预习,主动设疑,展开思维触角。
(3)认境激情:创造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受到触动、感染,诱导情智的萌发。
感悟---------生成情智-------内涵:感悟,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直觉化技能,是语文智力技能的核心要素。
学生在生趣盎然的情境中感悟丰富多彩的语言,或概括,或想像,或思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同时,学生的情感得以生成,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如对动物的喜爱,对英雄的敬仰,对太空的向往等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迁移,可推动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赏,并在品赏过程中使这些“原始”的情感得以发展,乃至升华;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以情悟情,可以唤起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促使他们带着已有的体验,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操作说明:(1)初读感悟,诱发情智尝试读好:感悟的基础是读好文章。
学文伊始,教师运用各种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学生把文章读的正确、流利,引导学生把无声的书面语言的含义通过有声的语言形式,正确、连贯地表现出来。
(本环节相机检测学生掌握生字、多音字、词语等方面知识的情况)尝试感悟:要学生在初读时,初步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尝试质疑:引导学生在初读感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2)细读感悟,深化情智感悟形象:学生细细品味课文,感悟作者文字所描绘的生动形象。
感悟情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所包含的人文情怀,感悟文中的表达方法与技巧。
感悟写法:学生细学课文,在水到渠成时,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与技巧。
联想成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诱发创新思维的生成、引导学生适时适地联想,让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把相关的知识点以问题、填空、作业的形式适时呈现,当堂掌握。
)交流-------展现情智--------内涵: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
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悟语言,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去亲身体验。
这样,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心中涌动着许多体悟急需倾吐。
此时,教师采用各种交流形式,让学生展示情智,并发展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操作方法:(1)辩论式交流: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基础上,学生个体形成鲜明的立场,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越辩越明白,越辩越聪明。
(2)倾诉式交流:学生对课文深入的感悟以后,产生一种急需倾诉的欲望,想马上把自己的理解化成有个性的语言倾诉表达出来,此时,教师就要成为倾听者,同时也要成为倾诉者,与学生产生共鸣。
(3)拓展式交流:语文学习要注意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超文本的阅读感受。
只有这样,学生对语言、对事物、对人的认识才会是立体的、多元的,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之间的交流才是拓展性的交流。
表达----发展情智--------内涵: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表达与思维和谐发展的过程。
这里的表达,不仅是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
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丰富了知识、经验,积淀了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教师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理性解析,更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常常闪现和迸发灵动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