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物种进化、生物多样性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差异等方面。

本文将对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1. 遗传:指的是物种通过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遗传信息。

2. 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DNA分子组成,携带着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3.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的线状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携带着基因并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4.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指的是个体遗传信息的表达,而表型是基因型在个体上可观察到的外部表现。

5. 遗传变异:指的是个体之间或物种之间的遗传特性差异。

二、基因的遗传方式1. 显性遗传:指的是在杂合子个体中,显性基因表达而隐性基因不表达。

2. 隐性遗传:指的是在杂合子个体中,隐性基因表达而显性基因不表达。

3. 酶促遗传:遗传信息的传递中,酶的参与和调控发挥重要作用。

4. 基因互作:多个基因共同作用,影响某个性状的表现。

5. 共显性遗传:在杂合子个体中,两个共显性基因同时表达。

三、遗传变异的原因1. 突变:指的是DNA分子中发生的某种变化,可能是由于复制错误、化学物质诱导等原因。

2. 随机进化:随机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合,对物种的遗传变异产生影响。

3. 杂交:不同物种或种群之间的交配,导致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异。

四、变异与进化1. 自然选择:环境因素对基因型和表型的选择,促使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2. 适应性进化:个体对环境适应的遗传差异累积,促使物种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上发生进化。

3. 随机漂变:随机性的基因频率改变,对遗传变异和进化起到重要作用。

五、应用与意义1. 遗传疾病:遗传基因异常导致的疾病,如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癌症等。

2. 改良育种:利用遗传变异来选择良好的性状,提高农作物和动物的产量和品质。

3. 进化研究:通过研究遗传变异和进化机制,了解物种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

4. 人类起源:通过研究人类的遗传差异,揭示人类进化的过程和人类起源的谜团。

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1.遗传的概念和意义: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基因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

遗传的意义在于它决定了后代的遗传特征,对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2.遗传物质的发现:以前人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1928年,芬兰科学家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歧杆菌实验”证明了DNA的遗传性质。

1952年,赫尔辛基大学的赖特斯举行了著名的“赖特斯实验”,首次证明了DNA是细胞遗传物质。

3.DNA的结构:DNA分子是由两个相互扭曲的链沿同一轴线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双螺旋结构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

碱基分为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四种,A和T之间通过两根氢键相连,G和C之间通过三根氢键相连。

4.DNA的复制:DNA的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时,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的过程。

复制过程分为解旋、复制和连接三个步骤。

解旋是指DNA双链分离,复制是指在每个模板链上合成新的互补链,连接是指将新合成的DNA链与模板链连接在一起形成两个完整的DNA双链。

5.基因的概念:基因是遗传信息的最小单位,是DNA上的一个特定序列。

每个基因都编码着合成一个或多个特定蛋白质的指令,决定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6.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转录是指将DNA上的基因信息转写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将RNA上的基因信息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7.突变的概念: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可遗传的突发性变异。

突变的类型包括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和倒位突变等。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可以形成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对物种的进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8.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基因型是指个体的基因组成,表现型是指基因型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功能特征。

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既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的影响。

9.遗传的规律:遗传的规律有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和非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一、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1.基因的结构:基因是由DNA分子组成的,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

编码区是指直接参与蛋白质合成的DNA片段,非编码区则不参与蛋白质合成。

2.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DNA在染色体上呈线状,固定在各个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

3.基因的功能:基因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能够决定个体的性状及其遗传方式。

4.染色体的功能: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能够稳定遗传信息,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传递给后代细胞。

二、遗传变异的概念与类型1.遗传变异的概念:遗传变异指的是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在遗传物质上的差异。

2.遗传变异的类型:主要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两种。

-基因突变:指基因的突然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例如,突变会导致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个体的性状表现。

-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的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结构异常。

例如,染色体缺失、重复、移位等畸变会引起染色体的不稳定和质量变化,从而影响个体的正常发育和生殖能力。

三、遗传规律与遗传定律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两个基本遗传定律。

-第一定律:互斥性定律(简称分离定律):每个个体在生殖时只能传递给后代一半的遗传因子。

-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每个基因对后代的遗传影响是相互独立的。

2.随机联合定律:指在两个或多个基因进行遗传时,基因之间以及其中一些基因的不完全显性和不完全隐性等特征的组合是随机的。

3.完全显性和不完全显性:完全显性是指一个等位基因(版本)能够完全表达其遗传信息,而不完全显性是指一个等位基因只能部分表达其遗传信息。

四、遗传特征的分离与联合1.分离:指两个不同表型的个体交配后,生产的后代表现出两个表型中的一个。

2.联合:指两个不同表型的个体交配后,生产的后代表现出两个表型的特征,即混合了两个表型的特征。

五、遗传的分子基础1.DNA的结构与复制:DNA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形成双螺旋结构。

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生物遗传是关于遗传信息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学科,它探索了生物种群遗传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通过了解生物遗传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

本文将对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因与染色体1. 基因是生物体内负责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它由DNA分子组成,位于染色体上。

2. 染色体是位于细胞核内的细长结构,其中包含了一条或多条DNA分子。

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二、遗传物质与遗传规律1. 遗传物质是指能够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在大多数生物体中为DNA分子。

2. 孟德尔遗传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同系合并定律,解释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表现方式。

3. 遗传物质的复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能够通过复制过程保证遗传信息的传递。

三、遗传变异与突变1. 遗传变异是指个体在遗传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的变化,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2. 基因突变是指遗传物质中某个基因的序列发生了改变,可导致基因表达的变化。

3.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如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等。

四、遗传的基本模式1. 显性遗传:指一个基因表现在表型上的特征能够完全遮盖另一个对立基因。

2. 隐性遗传:指一个基因表型上的特征被另一个对立基因遮盖,只有当两个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其表型特征才能显现。

3. 基因互作:指不同基因之间相互影响,导致表型特征的变化。

五、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体表现出的某个特征。

通过研究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可以分析遗传与环境对某个特征的影响程度。

2. 环境的变化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和染色体的结构,进而改变遗传特征。

六、人类遗传病与遗传咨询1.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疾病。

通过遗传咨询和遗传测试,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遗传潜力和风险,为生活、生殖和治疗提供指导。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生物基因与性状传递规律以及遗传变异的发生和演化机制。

在高考生物中,遗传和变异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考点,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与变异基础概念1. 基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本单位,能够编码生物性状。

2. 染色体:基因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中,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

3. 基因型:一个个体在某一基因位点上的基因的组合。

4. 表现型:一个个体在性状上的表现。

5. 等位基因:存在于同一位点上,控制着相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6. 显性和隐性:显性基因决定个体的显性性状,隐性基因只在显性基因缺失或没有的情况下表现。

7. 一对杂合:一个个体所含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状态。

8. 纯合:一个个体所含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状态。

9. 遗传性状:与遗传有关的外显的性状。

二、遗传和变异的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一对配对基因对独立地分离和随机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组合。

2. 分离定律:个体的两对基因分离开来,并独立地进入不同的配子。

3. 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的基因对独立地分离和自由组合。

4. 互补定律:两对显性纯合子的复合子,其表型与一个配子的表型相同。

5. 独立分配定律:亲代的两对基因以各自的方式分配给子代。

三、单因素遗传1. 显性和隐性遗传:显性遗传是指显性基因决定的性状能够表现在杂合和纯合个体上,隐性遗传是指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只能在纯合个体上表现。

2. 过显性:过显性是指杂合个体的表型超过两种等位基因的效应之和。

3. 倒位:两对等位基因互换位置,导致显性和隐性状相反。

4. 可变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座上可以有多个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在自然界中随时变化。

5. 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性状改变。

四、多因素遗传1. 重叠性状:多对基因的叠加作用,由于每对基因只对性状的一部分贡献,导致连续性状的存在。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遗传是指性状或特征在后代中传递的过程,而变异则是指个体间或种群中出现新的性状或特征的过程。

本文将从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变异的类型以及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遗传的基本原理1.核酸是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核酸物质。

2.基因是遗传单位: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携带着确定个体性状的信息。

3.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DNA通过复制过程产生新的DNA分子,并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传递给下一代。

4.遗传物质的表达:遗传物质中的信息通过基因表达得以转化成蛋白质,进而影响个体性状。

二、遗传变异的类型2.核型变异:核型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如染色体片段重排、缺失或增加、多倍体等。

3.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的发生,使得组合不同的基因片段产生新的组合,从而形成多样化的后代。

4.随机分配:随机分配是指每个个体在有性繁殖过程中所传递的基因组的组合是随机的,进一步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三、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1.稳定性保障:遗传和变异使得物种能够在环境变化中保持稳定。

个体间的遗传差异使得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从而确保了种群的存活和繁衍。

2.适应性进化:遗传和变异为物种的适应性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适应性进化是指在环境选择压力下,物种逐渐适应环境的过程。

通过基因的变异和选择,物种能够逐渐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特征和新优势。

3.物种形成:遗传和变异是个体间遗传差异产生的基础,当遗传差异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个体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进而形成了新的物种。

综上所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为个体和种群的存在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探究生物多样性、适应性进化以及物种形成等方面,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和进化的基础,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我们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的演化以及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点。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指的是生物体通过生殖过程将自身的基因传递给子代,从而使子代在性状上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特征。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确保了基因的稳定传递。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又使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恢复到亲代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世代间的传递。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

该定律指出,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例如,对于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纯合高茎(DD)和纯合矮茎(dd)杂交,F1 代均为高茎(Dd),F1 自交产生的 F2 代中,高茎(DD、Dd)和矮茎(dd)的比例约为 3:1。

2、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还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该定律指出,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时,不同对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是自由组合的。

例如,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1 代均为黄色圆粒(YyRr),F1 自交产生的F2 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

三、遗传物质的基础1、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科学家们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DNA 由脱氧核苷酸组成,具有双螺旋结构,其碱基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

2、基因的表达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表达。

转录是指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的过程,翻译则是以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1.遗传物质:生物的遗传信息存储在遗传物质中。

在细菌和植物细胞中,遗传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而在动物细胞中,遗传物质是DNA和RNA(核糖核酸)。

2.DNA结构:DNA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以双螺旋结构排列而成。

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遗传信息。

3.基因:基因是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它编码着生物体内特定的蛋白质。

每个生物体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它们决定了生物体的特征,如外貌、性别、生理功能和病症。

4.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通过基因的传递传播给后代。

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基因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相互组合,形成新的组合,并传递给后代。

5.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可以是显性的(表现出来)或隐性的(不表现出来)。

显性基因会通过表现的形状影响表型,而隐性基因只有在两个相同隐性基因都存在时才会表现出来。

6.纯合子和杂合子:如果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副本是相同的,它就是纯合子;如果两个基因副本是不同的,它就是杂合子。

纯合子的个体的所有后代都将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而杂合子的个体的后代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7.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个体之间基因型和表型的不同。

遗传变异可以是突然变异或渐进变异。

突变是DNA序列突然改变的结果,而渐进变异是由于基因组稳定性的改变而导致的。

9.环境对遗传变异的影响:环境可以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

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其他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诱导突变、选择或遗传重组,对个体的基因组进行调控。

10.遗传变异的重要性: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之一、它使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对外界压力,增加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总结起来,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基因的传递,我们可以了解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

而研究遗传变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内部和种群之间的表型差异和适应性演化。

这些知识点对于揭示和理解生物多样性以及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和变异是高考生物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涉及了生物的进化、多样性以及人类的遗传疾病等内容。

下面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通过基因在代际之间传递和表达的生物性状的变化。

2. 遗传的因素:遗传的因素包括基因、染色体、DNA等。

3. 遗传的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了遗传定律,包括单因素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染色体遗传定律:染色体是载体基因的结构,染色体的亲子传递和分离规律决定了基因的遗传方式。

(3) 表现型的遗传规律: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多基因遗传、多基因互制、多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等。

二、基因突变与变异1. 基因突变的定义: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造成新的表型出现的遗传变异。

2. 基因突变的分类:(1) 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等。

(2) 基因重组:包括染色体交换、交配型重组和基因重组等。

(3) 缺失、插入与倒位:染色体上的片段缺失、插入或倒位引起的遗传变异。

3. 变异的类型:(1) 无性变异:通过染色体的重组来增加遗传多样性。

(2) 同源变异:同一种或相近物种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3) 多态性:包括形态多态性、生态多态性和生殖多态性等。

三、基因的亲缘关系和基因图谱1. 基因的亲缘关系:通过研究基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判断基因之间的亲缘关系。

亲缘关系可以用基因相似指数和系统发育树来表示。

2. 基因图谱:基因图谱是将基因按照位置在染色体上进行排序和标记的图表。

它可以揭示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和基因的分布规律,为遗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人类的遗传和变异1. 人类的染色体: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2. 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基因突变是人类遗传疾病的重要原因。

常见的遗传疾病包括遗传性疾病、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等。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12.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13.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14.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

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15.据统计,我国的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发病率仅为0.49%。

16.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17.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18.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19.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

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20.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

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2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2.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3.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4.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 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1.遗传与遗传物质:(1)遗传是指生物个体或种群在后代间传递性状的现象。

(2)传递性状的遗传物质是基因。

2.染色体与基因:(1)染色体是生物细胞中可见的染色质聚集物,携带了遗传信息。

(2)基因是染色体上的功能单位,是操纵个体性状的遗传物质。

3.遗传的分类:(1)单基因遗传:受一个基因控制的性状,可分为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2)多基因遗传:受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性状,呈连续分布的现象。

4.遗传的规律:(1)孟德尔遗传定律:-第一定律:同一性法则,同一种纯合子的后代性状相同。

-第二定律:分离法则,同一杂合子的后代存在隐性性状。

-第三定律:再组合法则,两个基因的组合方式影响后代性状。

(2)随意分离定律: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配子的分离是随意的。

5.基因型与表型:(1)基因型是一个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种类及其组合方式。

(2)表型是基因型在外部环境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功能等。

6.基因突变与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发生变异,可分为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2)变异是指个体或种群表型的差异,包括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

7.自由联会和连锁不平衡:(1)自由联会是指处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以非孟德尔方式联合遗传。

(2)连锁不平衡是指处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自由联会而不平衡地遗传。

8.性别遗传:(1)人类的性别遗传是由X和Y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为XY型,女性为XX型。

(2)X染色体和Y染色体携带了不同的性别决定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9.染色体与基因工程:(1)染色体工程是通过改变个体或种群的染色体结构来实现其中一种目的的技术。

10.生物技术与遗传病:(1)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等,对生物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可遗传给后代。

以上是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主要知识点,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加深对遗传与变异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遗传病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1. 遗传:指生物个体所具有的一些性状和特征在后代中得以保留并传递的现象。

2. 变异:指生物个体在遗传过程中产生的性状和特征的差异。

3. 遗传物质: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因素遗传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二基因遗传规律。

2. 补体遗传规律:交配时两个亲本的基因在一起配对形成一个染色体对,分离后形成四种不同的组合。

三、基因的结构和功能1. 基因:指导生物体形成和发育的遗传物质单位。

2. DNA的结构:由核苷酸组成,包括磷酸、五碳糖和氮碱基。

3. RNA的结构:类似DNA,但糖是核糖,碱基中没有胸腺嘧啶,而是尿嘧啶。

四、基因的表达1. DNA复制:DNA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进行复制,形成两条完全一致的新DNA分子。

2. 转录:DNA的一部分信息转移到RNA上。

3. 翻译:在细胞质中,mRNA通过核糖体的作用,在氨基酸的参与下,合成蛋白质。

五、基因突变1. 突变:指遗传物质中的基因发生改变。

2. 突变的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倒位突变和重组等。

六、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异1. 染色体的结构:包括着丝粒、着丝粒间隔、染色单体、腺带、间相等带和A-T富集区等。

2. 染色体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多倍体等。

七、DNA的复制和修复1. DNA的复制:复制起始点是一个起始复制复合体,由DNA聚合酶和其他辅助酶组成。

在复制过程中,存在主链合成和链延伸等步骤。

2. DNA的修复:包括自我修复机制、错配修复机制、核酸切除修复机制和重组修复机制等。

八、生物的遗传变异1. 快速繁殖和遗传变异:快速繁殖的有利因素会加速遗传变异的积累。

2. 多样性与适应性: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提供了可能性。

九、遗传病的诊断和防治1. 遗传病的分类: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等。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1500字高考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遗传是生物学的基础,对于生物学试题中的遗传和变异问题,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和理解的内容。

下面将介绍高考生物遗传与变异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遗传基因的本质、遗传因素的作用、基因的分离与组合规律、遗传变异和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

一、遗传基因的本质1. 遗传基因的定义:遗传基因是指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携带者,由DNA分子构成。

2. 遗传基因的性质:遗传基因具有遗传稳定性、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可变性的性质。

二、遗传因素的作用1. 遗传因素的种类:遗传因素包括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

2. 遗传因素的作用:显性因素使表现型表现出来,隐性因素使表现型不表现出来。

三、基因的分离与组合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 基因的分离定律:杂种的第一代后代中,基因可以分离出来,并且以隐性的态度保存在子代中,等到第二代的时候才会重新组合在一起。

(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不同基因对一个性状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基因之间相互自由组合。

四、遗传变异的发生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变,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2.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结构发生异常,引起基因组的改变。

3.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染色体中,同一染色体上的两条同源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和组合。

五、遗传与环境的关系1.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遗传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遗传决定了个体的遗传基因,而环境则影响基因的表现。

2. 遗传稳定性和可塑性:遗传稳定性是指遗传物质在生物体内传代中基本稳定的属性,而可塑性是指生物体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以及这种适应性在遗传上的反映。

六、细胞分裂和生殖细胞形成1.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生殖和增长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通过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产生两个细胞子代,每个子代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

2.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指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通过一次细胞核分裂和两次细胞质分裂,产生四个细胞子代,每个子代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生物必修二第六章主要讲述了遗传与进化的相关内容。

以下是该章节的主要知识点:1. 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 遗传是指物种内部代际之间基因的传递和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 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经过适应环境的选择而发生的基因组和表型的变化。

2. 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DNA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包含了决定生物性状和功能的遗传信息。

- DNA通过遗传密码来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3. 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等。

- 随性状的Mendel定律:分别是基因单子性、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基因的均等互换。

4. 遗传变异的基本原因:- 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突然、全面而持久的变异。

- 突变是进化的原始材料,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可以进一步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5. 进化的基本原理:-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个体适应性的选择,有助于那些具有更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繁殖中占优势。

- 遗传漂变是指小种群中由于偶然因素而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可以导致物种中的基因流失或丰富。

6. 进化的证据:- 化石记录:通过考察化石记录,可以了解到古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 比较解剖学:通过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解剖结构,可以揭示它们的进化关系。

- 胚胎发育:通过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胚胎发育过程,可以了解它们的进化关系。

- 分子生物学:通过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DNA序列和蛋白质结构,可以揭示它们的进化关系。

以上是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变异的基本原因、进化的基本原理以及进化的证据。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1.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3.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1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12.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

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1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汇总

中学生物遗传与变异学问点一、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本概念1.概念整理: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 x 表示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

一般用表示。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别: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限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隐性基因:限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限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限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例题:(1)推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肯定相同。

( x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肯定相同。

(x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 x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 x )只要存在等位基因,肯定是杂合子。

(√)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x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A.人的长发和白发 B.花生的厚壳和薄壳C.狗的长毛和卷毛 D.豌豆的红花和黄粒(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C )A. aa B. Bd C. Ff D. YY二、基因的分别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2、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分别进入到两种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遗传与变异的关键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的关键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的关键知识点总结遗传是指将物种的特征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过程,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本机制。

而变异则是遗传过程中产生的多样性,并为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下面将从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变异的类型以及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原理1.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主要指DNA,它是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

2. 遗传基因:遗传基因是DNA上的特定区域,决定了生物体某一特征的遗传特性。

3. 基因型与表现型:基因型指个体具有的基因组合,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在外部环境影响下的表现形式。

4.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得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包括显性与隐性遗传、分离与自由组合等规律。

二、遗传变异的类型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遗传物质DNA序列发生的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2. 染色体重组:染色体重组是指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断裂和重组,导致染色体片段的重排。

3.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两个不同个体的基因进行随机组合,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4. 基因多态性:基因多态性指在一个种群中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导致个体之间在某一特征上存在差异。

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 基因表达调控:环境因素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即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基因的表达量可能存在差异。

2. 环境诱导变异: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以诱发生物体内部的遗传变异,进而增加物种适应环境的可能性。

3. 遗传容积与环境限制:物种的遗传容积指基因在演化过程中能够承载的遗传信息量,而环境的变化可以对遗传容积施加限制。

综上所述,遗传与变异是生物体进化和适应环境的重要过程。

遗传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物质、遗传基因、基因型与表现型以及孟德尔遗传定律等。

遗传变异的类型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重组、基因重组和基因多态性。

遗传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包括基因表达调控、环境诱导变异以及遗传容积与环境限制等。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遗传:指的是生物体通过生殖细胞将遗传物质(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2. 遗传物质:指的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它是生物体质量的基础,也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3. 基因:是指控制某一种或几种性状的一段DNA序列,它是遗传基础。

4. 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的所有基因的组合。

5. 表型:是指一个个体的表现性状。

6. 纯合子:是指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均相同。

7. 杂合子:是指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不同。

二、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了三个遗传规律:(1)单倍性规律:个体的某一性状由一对基因决定,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

(2)分离规律:杂合子的两个基因在生殖过程中会分离,每个生殖细胞只含有一对基因。

(3)自由组合规律:基因之间的组合是自由的,相互独立地进行遗传。

2. 染色体遗传规律(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同源染色体分离规律: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会互相分离,其配子中只含有一个。

(3)基因连锁规律: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连锁作用,它们很少进行交叉互换。

(4)染色体显性规律:在染色体对中,显性等位基因的表现受控于核质比例的大小。

三、遗传的分子基础1. DNA的分子结构DNA由磷酸、五碳糖和四种碱基组成,形成双螺旋结构。

2. DNA的复制DNA复制是指通过DNA聚合酶的作用,将一个DNA分子复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的过程。

3. RNA的合成RNA合成是指在DNA模板上通过RNA聚合酶的作用,合成RNA 分子的过程。

4.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是指在细胞中,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DNA上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四、基因突变与变异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引起基因型的变化。

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有:(1)点突变:指DNA序列中一个碱基的改变,包括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

(2)染色体突变:指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包括染色体重排、染色体缺失和染色体重复。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和进化的基础,对于理解生物的特征传递、物种多样性以及疾病的发生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对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方式等,都可以通过遗传物质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遗传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 分子上的碱基序列包含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不同的基因决定了不同的性状。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孟德尔的遗传定律1、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在杂种一代(F1)中,显性性状表现出来,隐性性状被掩盖。

而在杂种二代(F2)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会以一定的比例重新出现。

这表明,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同时遗传时,不同对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是自由组合的。

(二)连锁与互换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发现,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往往会连锁在一起遗传,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交叉互换,导致部分基因重新组合。

三、染色体与遗传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的,称为同源染色体。

在生殖细胞(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人类的染色体共有 23 对,其中 22 对是常染色体,1 对是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男性为 XY,女性为 XX。

染色体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如整倍体变异和非整倍体变异)。

四、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内部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可以是自发产生的,也可以是由外界因素诱导的,如辐射、化学物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

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生物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基因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名词: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

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

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语句: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2、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 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

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3、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

小鼠死了。

(由于R 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4、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5、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③结论:进入细菌的物质,只有DNA,并没有蛋白质,就能形成新的噬菌体。

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

说明了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

④此实验还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也证明了DNA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7、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没有证明它是主要遗传物质)8、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①具有相对稳定性②能自我复制③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④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9、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0、①遗传物质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绿体、叶绿体。

②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二、 DNA的结构和复制名词:1、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2、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平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4、DNA的半保留复制: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5、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

语句:1、 DNA的化学结构: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

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

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ATGC。

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2、 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 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3、 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①在双链DNA 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

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

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5、 DNA的复制:①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②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③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

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④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c、形成新的DNA分子。

⑤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⑥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⑦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⑧准确复制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够自我复制,一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二是因为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6、DNA复制的计算规律:每次复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

一个DNA分子复制n 次则形成2n个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有2个,可形成2ⅹ2n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2条。

子代DNA 和亲代DNA相同,假设x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的数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总数2nx减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链的数量x 。

7、核酸种类的判断:首先根据有T无U,来确定该核酸是不是DNA,又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确定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

三、基因的表达名词: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间断的直线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2、遗传信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

3、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4、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它是指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5、密码子(遗传密码):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

6、转运RNA(tRNA):它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三个碱基,都只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三个碱基配对。

7、起始密码子:两个密码子AUG和GUG除了分别决定甲硫氨酸和撷氨酸外,还是翻译的起始信号。

8、终止密码子:三个密码子UAA、UAG、UGA,它们并不决定任何氨基酸,但在蛋自质合成过程中,却是肽链增长的终止信号。

9、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

后发现,RNA同样可以反过来决定DNA,为逆转录。

语句:1、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有的DNA片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

每个DNA分子有很多个基因。

每个基因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基因不同是由于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基因控制性状就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

DNA的遗传信息又是通过RNA来传递的。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RNA与DNA的区别有两点:①碱基有一个不同:RNA是尿嘧啶,DNA则为胸腺嘧啶。

②五碳糖不同:RNA是核糖,DNA是脱氧核糖,这样一来组成RNA的基本单位就是核糖核苷酸;DNA则为脱氧核苷酸。

3、转录:(1)场所:细胞核中。

(2)信息传递方向:DNA→信使RNA。

(3)转录的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以DNA特定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特定的配对方式:4、翻译:(1)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信使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

(2)信息传递方向:信使RNA→一定结构的蛋白质。

5、信使RNA的遗传信息即碱基排列顺序是由DNA决定的;转运RNA携带的氨基酸(如甲硫氨酸、谷氨酸)能在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哪一个位置上是由信使RNA决定的,归根结底是由DNA的特定片段(基因)决定的。

6、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是由信使RNA为模板,每三个核苷酸对应一个氨基酸合成的。

公式: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信使RNA的碱基数目:氨基酸个数=6:3:1;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的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7、一种氨基酸可以只有一个密码子,也可以有数个密码子,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决定。

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一些基因就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的。

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合成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酶。

②一些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