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感悟运算本质提高运算能力

合集下载

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篇

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篇

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篇篇一: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本人认真聆听了xx教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详细解读,有很多收获,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内容。

我知道了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由原来的10个: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增加为11,增加的一个为:量感。

何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等。

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我了解了总目标是“三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同时,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由原来划分为三个学段变为划分为四个学段。

涉及到我们小学阶段的就是,原来一至三年级是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是第二学段,而现在是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了。

小学的6年划分得更详细了。

我明白了课程内容组织得安排上也有很大变化。

2011年得课标是以学段为主题,每学段里面细分为四大领域,而2022年的新课标是以四大领域为主题,在每个领域里面再细分学段,更重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xx教授的解读非常细致,而且深入浅出。

因为信息量很大,在听了xx教授解读的基础上,后期我还要不断学习,仔细研读,用新课标的里面的新标准,新内容,新理念,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篇二: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和2011年版的课标相比,新课标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并且细化了实施要求,原来的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缺少科学依据,新版课标中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解读,让我们“有标可循,有标可依”。

2022年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5篇)

2022年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5篇)

2022年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5篇)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这次通过参加王儒校长对新课标的讲读,我对小学数学新课标有了更深的理解,现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对比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

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

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

二、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以前在卷面分析时,我们经常提到双基的落实情况,现在可要说四基了,新加进来的两基我觉得很有时代气息。

我觉得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

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数学________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

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2开学前,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感到收获甚多。

现就这次的培训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本)新课标的学习,为我们一线教师尽快熟悉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指明了方向、打下了基础。

在专家教师的指引下,新学期开学我们如何进行课程实施呢?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感悟:一、与2021课标对照深刻体会到了2022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之处。

从课标文本来看,学生素养发展,贯穿课标全文本,隐含在课程内容及教学实践中,体现在课程学习结果的具体描述中。

要促成素养落地,需要更多教育协同方的共同努力。

(一)数学要整体性和一致性学习在数与代数中,新课标把原来的四个主题变为了“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把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初中,这是不是意味着小学数学更轻松了?这个改动,按照史宁中教授的说法,其实是“更注重数学学习的整体性和一致性”的体现。

他认为,数学的学习必须要能“串起来”,也就是孩子学到的知识要能有迁移。

1。

要呈现有结构的概念。

给孩子一个新概念,不仅要讲是什么,更要讲怎么比较,要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让孩子学会从一个知识点迁移到另一知识点,还能渐渐通过理解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

2。

要能将方法学以致用教孩子的方法要让孩子觉得“有用”“好用”,在过去的小学数学中,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很少,并没有让孩子形成代数思想。

课标提出加强孩子的代数思维,就是用字母一般性代表数,让孩子建立初步的“符号意识”,为以后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让孩子学会用抽象符号表示对象,会是将来数学学习的重点。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史宁中教授提出了孩子学代数的两个层次:两匹马→□□上面这个式子代表了感性具体→感性一般,叫做简约阶段。

这个式子代表了感性一般→理性具体,叫做符号阶段。

让孩子学会用抽象的符号表示对象,会是将来数学的重点。

比如,孩子需要学会用符号表示对象的性质:当n是正整数的时候,2n是偶数。

还要学会用符号来表示对象的关系:小明的爸爸比小明大30岁,如果小明a岁,爸爸b岁,那就可以写成:b=a+30还可以用符号表示对象的规律:一辆汽车以平均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t小时后行驶了s公里。

2023年学习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心得领悟

2023年学习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心得领悟

学习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心得领悟我有幸参加了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

为了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程老师带着全体成员对新课标进行了再学习,下面简要谈一谈我的收获和体会。

首先,新课程标精确立了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以学生开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思想、根本活动经验,开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开展和社会开展需要的必备品行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开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开展的,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展水平不相同。

数学的核心素养包含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言语表达现实世界。

其次,设计表达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究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重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

课程内容的呈现注重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当采取螺旋式的方法,逐渐拓展和加深课程内容,适应学生的开展需求。

第三,实施促进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鼓舞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体会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的根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逐渐形成核心素养。

以前我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这六个方面。

“核心素养〞的概念在我头脑中还是很空泛的。

2023年《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023年《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本学期,我们小学数学学科教师成长团队组织学习研修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我们采取“自主学习+阶段展示”的方式,聚焦关键问题,分专题、分领域深入研究学习,围绕新课标“数与代数”领域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探索。

新课标是一盏指路灯,为我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

我有幸学习了吴正宪老师关于“数量关系”主题教学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讲座,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感受颇多。

结合新课标理念和吴老师的讲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一、重视运算意义,渗透模型意识(第一阶段)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对数量关系的研究和探索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模型意识、应用意识的重要路径。

问题解决的核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而对运算的理解就是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运算意义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算式的意义,积累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

例如教学3+1=4,4-1=3时,引导学生体会“合与分”的过程,感知加减法算式的含义,理解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

二、重视抽象概括,发展模型意识(第二阶段)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是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探索出具有普通规律的问题模型,即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

理解数量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并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初步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深度思考探索、拓展数量关系,以加法意义为统领,沟通加减乘除的关系。

沟通“1”和“多”的关系与“每份数”、“份数”、“总数”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模型的价值,渗透函数思想。

二、在问题解决中,拓展应用模型(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的学习主要包含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规律,用比例解决问题,用字母表示关系是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拓展。

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心得

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心得

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心得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对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提高教师对教材、课堂的深度研究,我参加了“研行新课标,践行新课堂〞为主题的培训活动。

参加了这次的培训活动,使我获益良多。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数学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事、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作为一个一线数学教师,经历过2001、2011版的课标学习,深知学习课标的重要性,它是教师平常开展备讲批辅工作的依据,是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所以必需要全面、细致去研讨课标,再结合自己的实践去落实课标,使自己的数学课堂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次活动,由数学老师为老师们做了主题为(学习新课标,践行新方法)的专题讲座。

邓老师从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进行知识结构化整合、开展大单元教学实践三大局部进行解读。

第—局部: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

邓老师首先从目标导向的开展来分析当前课堂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过去知识导向从双基双能转变为能力导向四基四能开展到现在的四基四能+核心素养,其中核心词从10个增加到11个,邓老师在讲座中提到:在11个核心词中唯有“运算能力〞是关系到能力层面的,也就是在运算这一个版块更要注重能力方面的培养。

在此前,我研读2022版新课程标准所知,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含“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构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

“数与运算〞包含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紧密的关联。

学生经历由数量到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心得最近,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次的学习让我对数学教育的理念、目标和实施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新版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它不再仅仅关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方法的掌握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素质。

其次,新版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数学教学不应该脱离实际,而应该紧密结合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新版课程标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想象力,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它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将努力在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我认为新版课程标准还强调了评价的多样性和科学性。

它要求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看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这让我认识到,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深刻感受到了数学教育的变革和进步。

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和研究课程标准,共同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

在深入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之后,我深感其对于当前及未来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这一版本的课程标准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智慧,还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与提升,使其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有时代感。

2022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十篇)

2022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十篇)

2022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十篇)2022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指出: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也指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本次课标修订的要点一是落实“立德树人”,二是实现“学科融合”,这是所有学科宏观的目标。

而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们主动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用于表达。

1、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通过数学的眼光,可以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发展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堂之中不妨多给学生们一点时间去观察、发现、思考。

陈旧式的灌输学生各项基础知识,算理算法,重复性的一次次练习,让学生们顿感疲惫和厌倦。

像语文习作一样,让很多学生总是头疼,字数写不够,但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过后总能有源源不断的话语。

在生活中所获得的感知也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因此,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让他看到的苹果不只是又大又红,像小姑娘害羞地红脸蛋。

而是数一数一筐有多少个苹果;一斤苹果多少钱;这些苹果堆成的是什么形状。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升学生的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2、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通过数学的思维,能够根据已知事实或原理,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构建数学的逻辑体系;能够运用符号运算、形式推理等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计算思维将各种信息约简和形式化,进行问题求解与系统设计。

浅谈2022“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

浅谈2022“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

浅谈2022“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摘要:数学是21世纪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都会用到的基础工具,而数学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能力莫过于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最主要、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

”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和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

运算能力有助于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能力培养引言:小学数学的学科教学中运算教学是其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长远发展、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之一。

数学中无论是代数、几何,还是统计、概率、综合实践的学习都离不开运算,运算能力是最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

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就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把数学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运算过程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充满生活情趣。

相较于其他数学知识,运算过程就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疲惫、厌倦情绪,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熟悉情境结合到数学知识中来,从而从中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选择所需的数学信息,正确运用算理算法,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在运算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竞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开展小组间运算竞赛、闭眼听算、限时口算、“运算接龙”、“运算火车”、“你出我算”、“异题同解”等多种游戏形式的练习,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运算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们都积极参与进来,使学生主动参与运算,愿意运算、喜欢运算,逐渐形成一种运算兴趣。

2023年学习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23年学习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于2022年4月21日公布,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学习、理解与落实,是我们一线数学教师的头等大事。

在乡村首席工作室程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对新课标又进行了集中学习,通过学习,使我对课标有了进一步理解和深刻思考,回忆梳理学习内容,受益匪浅。

现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1.全面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我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有了更深的体会。

要逐渐培养学生先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进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还要会用数学的言语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我们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需要我们把数学核心素养、课堂、学生联系起来。

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让数学学科育人在课堂生根。

2.尝试改变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机,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导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去尝试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渐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3.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多元化评价。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与态度,援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多元,多用鼓励性评语。

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同意学生犯错。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根底是有差异的,学习数学的进程也会有差异,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的学习,必定要制造出许多的失败者。

因此,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要用“同一把尺子〞,要注重评价个体在原有根底上的进步,帮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大家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明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课程理念,确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是课程修订的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下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和具体内容都有调整。

为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化整合的理念,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组成。

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按学段逐步递进,不同学段主题有所不同。

每个领域的课程内容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呈现。

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新课标把“数与代数”原有的六个主题: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式与方程、正反比例,调整为“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构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

“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

学生经历由数量到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

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义,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初中学习,常见的量移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统称为数与运算,加强了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还增加并单列了“数量关系”这一知识子领域,其中包含探索规律、式、正比例。

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全面认识新课标

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全面认识新课标

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全面认识新课标转眼之间,放暑假已经一个多月,在这期间,边忙家务,边学习数学新课标,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觉得既劳累,又充实。

通过几天来的学习,自己觉得在教学理论上有所提高,所以说七月是一个炎热的季节,是一个万物快速生长的季节,也是我们广大教师收获的季节。

数学课程标准这本书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解读;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理念三:课程目标四:课程内容五:学业质量六:课程实施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教量和数量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

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查具备的基本幸养,义务教育数学深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据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数学新课标具体到小学阶段,变化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的内涵指向三个维度: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被表述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二、调整细化了学段的划分。

义务教育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由原来的三个学段调整为四个学段,其中第一学段指1-2年级,第二学段指3-4年级,第三学段指5-6 年级,第四学段指7-9 年级。

三、结构化整合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修订除将部分内容安排的学段做了调整外,如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初中,重点是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了结构化整合。

如在“数与代数”知识领域,将“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统整为“数与运算",增加并单列了“数量关系”这一知识子领域并用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统整常见的数量关系;又如在"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将原来的四个知识子领域统整为两个知识子领域,即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詈”统整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与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感悟运算本质提高运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运算主要是指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运算的教学在我国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上个世纪双基教学的背景下,我们十分重视算法和算理的教学,进入21世纪,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始关注算法的多样化,现在进入核心素养时代,运算能力成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

那么,在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下面,我们从感悟运算本质的角度,讨论提高运算能力的三个教学问题。

一、让学生感悟运算的封闭性
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完全割裂开来,其实,从本质上看,数与运算是一个有机整体。

在数学中,当产生一种“数”的概念后,我们就会讨论这个“数集”的四则运算,在这个“数集”中,如果一种运算总是能进行,也就是运算结果总能在这个“数集”中找到,这时我们就称这种运算在这个“数集”中具有封闭性,否者,就称这种运算在这个“数集”中不具有封闭性。

小学数学中,在自然数的基础上,为了解决四则运算封闭性问题,数域必须得以不断扩充,于是就诞生了负数、整数、分数等概念。

在中小学数学中,数域的扩充顺序是:自然数(N)、整数(Z)、有理数(Q)、实数(R)、复数(C),在自然数范围内,加法、乘法都具有封闭性,即任意两个自然数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其运算结果仍然是自然数。

然而,在自然数集中减法运算不具有封闭性,“小数”减“大数”的结果在自然数中找不到,这就要求数域必须扩充, 补充了“负数”,这时数域就从自然数扩充到整数,因此,从运算的角度看,“负数”是减法运算的一种结果。

在整
数集中,加法、减法和乘法都具有封闭性,但是除法不具有封闭性,如6 + 3=2运算结果依然是整数,而3-6运算结果在整数集中找不到,因此,为了解决除法运算的封闭性,数域必须再一次扩充,补充了“分数”,数域就从整数扩充到了有理数,因此,从运算的角度看,分数是除法运算的一种结果。

至此,在有理数集中,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具有封闭性, 四则运算畅通无阻,至于数域后来还进一步扩充到实数和复数,那是为了解决“开方”封闭性的问题。

封闭性是数学运算的本质属性,我们在运算的教学中,不应仅仅教学运算表面的算法,而应结合具体内容,通过巧妙设计,让学生体会运算的封闭性,促进学生感悟运算本质,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二、让学生感悟运算的整体性
在小学数学中,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则运算,根据运算的级别分,加法和减法为一类,它们是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为一类,它们是二级运算,根据运算结果的特点分,加法和乘法为一类,它们的运算结果都是越来越大,减法和除法为一类,它们的运算结果都是越来越小。

从表面上看,它们是四种完全不同的运算,这是一种初步感知。

从本质上看,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同运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对运算整体性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首先运算的整体性表现在不同类型的运算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比如加法和减法是两种互逆的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两种互逆的运算,如果运算过程体现在数线上,那么加法是向前跳“几格”,减法是向后跳几格”,乘法是向前跳“几个几”,除法是向后跳“几个儿”。

其次运算的整体性表现在相同类型的运算之间存在简化的关系,乘法是加法(加数都相同)的一种简便运算,
比如,2+2+2=6,即3 个2相加可以写成3X2=6。

除法也可以看成减法(减数都相同)的一种简便运算,比如,6-2-2-2=0,即6包含3个2可以写成6 + 2=3。

最后运算的整体性还表现在不同类运算可以互相转化,最终四种运算归为一种运算一一加法,这就是四则运算的奇妙之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法则是“减去一个数就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如3-2=3+ (-2),乘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如3X2=2+2+2, 除法运算可以先转化成乘法运算再转化成加法,法则是“除以一个数就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这样,减法、乘法和除法最后都转化成了加法运算,这就是四则运算从“分”到“合”,最后归为一个整体的奇妙之处。

三、让学生感悟运算的一致性
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具有高度一致性,这是由整数和小数表示形式的统一性所决定的。

整数和小数本质上都是釆用十进制记数法, 它们的数位和进率体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整数部分的起始数位是“个位”,小数部分的起始数位是“个分位”,这里“个位”和“个分位” 重叠,因此,整数和小数的数位就以“个位”为中心,左右两边完全对称,左边是十位、百位、千位……,右边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正因为整数和小数表示形式的完全统一,因此,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高度一致,比如,整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和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它们本质上都是一致的,小数乘除法可以直接转化成整数乘除法进行计算。

分数与整数、小数,虽然数的表示形式完全不冋,但是运算的算理却体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比如,整数加法1+2=3的道理是:1个1 加2个1等于3个1, 3个1就是3.小数加法0.1+0. 2=0. 3的道理是:1个
0.1加2个0. 1等于3个0.1, 3个0.1就是0.3.分数加法的道理是:1个:加2个!等于3个:,3个:就是:’异分母分数! 和!不能直接相加,因为它们分数单位不同,要通过通分把分数单位变相同才能再相加,这些都是数的加法运算本质•致性的具体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